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上古当大王-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怎么是拿呢?你教我知识了啊,作为交换不是很好吗?”
任康皱了皱眉。
获断然拒绝道:“不行,你把知识看成什么了,怎能用来交换,知识是神圣的,我可以教你,但不能那你任何东西,否则就是亵渎了知识。”
见获对自己怒目而视的样子,任康心中也觉得自己好像说错了,连连道歉道:“那好吧,那下午我与你一同去捕鱼吧,作为朋友帮你捕鱼应该没问题吧,反正我呆着也没啥事做。”
获想了想道:“那好吧!多谢康贵人了。”
任康笑了笑道:“什么贵人,你见过哪个贵人在这被人嘲笑一天,天色也不早了,咱们快点去吧。”
获点点头,二人风风火火的朝着城外跑去。
城外农人们在田地里忙碌,精心的照顾着自己的庄稼。
而河岸边由于修建了堤坝的远古,想要捕鱼必须翻过高高堤坝,并且找个水比较浅的地方才可以。
这时任康第一次来堤坝这地方,以前只能远远的看着,当爬上堤坝,看着一眼望不到的河堤,心中的震撼无以言表。
见任康愣神,获拉了拉他道:“你愣那里做甚!”
“真是神迹,这堤坝的尽头你可知在何处?”
获也朝远方看了看,道:“不知道,这堤坝也修了很久了,以前这里还能看见那些修建堤坝的人,现在都不见了,也不知道修到哪里去了。”
任康兴奋道:“要不我们沿着这堤坝一直朝那边跑吧,看看尽头在哪里。”
获对此根本没有任何兴趣,只说了一句话,便让任康如霜打的茄子一般蔫了下来。
“你别忘了你是质子,你要是离开了长安城,不被士兵抓回去,就是被你父亲抓回去打断腿,你要是不怕,你可以去试试。”
任康闻言,脸拉的老长,仿佛谁欠他几吊钱一般。
获也没空和他闲扯淡,拿着自己做的竹筐,朝着选好的捉鱼地点走去。
任康见此也着了过去。
这个时代北方的河中没有什么大型的水中猛兽,除了防止掉进水里,只要小心躲在草丛中的毒蛇便不会有任何安全。
二人的到来惊走了躲在芦苇中的水鸟,看着飞走的水鸟,任康咂了咂嘴:“捕什么鱼啊,我劝你还是学射箭,弄几只鸟回去,岂不是更好。”
获看了他一眼,便沿着河边观察水中的情况,边说道:“你以为随便什么人就能用弓箭吗,长安城除了士兵和猎户之外,任何人私藏弓箭都是要掉脑袋的。”
任康撇了撇嘴大道:“真不知道你们的首领怎么想的,子民不学射箭,只会种地,怎么能勇武,如何打败敌人。”
获反驳道:“首领说过,各司其职,平民就是种地的,打仗的事情交给士兵,这样一个部落才会强盛下去。”
………………………………
第二百一十八章 准备防御
任康不屑的撇了撇嘴,对获的看法很不以为然,虽然大齐很多地方都很好,但是唯独在勇武这一点上,与有仍根本没法比。
那些孱弱的农民,自己的族人,只要来一百人就能将他们全部打败,而城外的那些长势良好的农田也将是敌人的战利品。
他真的很好奇,大齐就凭借那么点军队是如何占据了这里。
不过很快,他便被获欣喜的叫声吸引了。
只见获抓着一个大鳖,这大鳖很大,和成年人恩脑袋差不多。
这玩意很凶,获小心的抓着它,将其抓到岸上,找了块石头,框框两下将其敲晕了过去。
“今天运气真是好,想不到刚到这里就有了收获。”
任康看了那壳都被砸出裂纹的老鳖,道:“既然都有收获了,那我们就回去吧!”
获道:“再等等吧,也许一会儿还能有收获了,前几天刚下过雨,现在河里的鱼虾很多。”
任康无奈,为了能提前回去,只好也跟着获沿着河边搜索起来。
而与此同时,一个宽大的木筏慢慢的朝这边飘来。
二人不约而同朝那边看去。
“估计是采粪人回来了。”
任康闻言心中有些腻歪,道:“你们大齐也真是怪,居然对鸟粪感兴趣。”
获没有理会任康,只是看着那艘渐渐靠近的风帆木筏,道:“看见木筏上的那块布了吗?先生说那叫做风帆,有了它即便是逆水也能航行。”
任康自然是注意道那宽大的风帆,啧啧称奇不已。
随着木筏靠岸,二人跑到堤坝上居高临下的看着木筏上的人在哪里忙碌。
看着一筐筐的反光的东西被运上岸,二人猜看清那筐里的不是鸟粪而是鲜活的鱼虾。
“居然这么多鱼虾。”
任康惊讶道。
“我也是第一次看见,以前还好奇杂货铺的怎么会有那么多腌鱼虾,原来是这么来的。”
获恍然道。
“你以前在这里捕鱼没见过?”
任康奇道。
获有些尴尬道:“我也是最近这两天猜过来的,以前都是帮着母亲在地里干活,每注意过这边。”
二人看着那些人抬着一筐筐的鱼上了堤坝,而堤坝下方则等待几辆牛车。
“这么多鱼,恐怕得有几百斤了。”
获看了看自己竹筐里的那只奄奄一息的老鳖,脸上满是羡慕之色。
任康看了一会儿便失去了兴趣,道:“别看了,咱们还是快带你抓自己的鱼吧,抓完赶紧回去,这天眼看着也要黑了。”
获点点头,朝那边看了一眼,便同任康一起在河岸边搜索起来。
能在河岸边抓到的与都是属于鲶鱼泥鳅和龟鳖一类的东西,在太阳落山前,两个人只抓到了一条一斤多重的小鲶鱼。
就这么点收获,获有些失落,不过也知道再等下去城门就关了,便匆匆的带着自己战利品,与任康一起匆匆的朝着城门跑去。
任康想要邀请获去他那里一起吃饭,只不过获固执的要在家中吃饭。
任康顿时觉得头大无比,他不知道自己怎么结交了如此固执的一个朋友,无奈之下,只能希望任康能够快些来他这里。
如果太晚,长安城便要宵禁了。
。。。。。。
在暗中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将这一队好基友这一天都干了什么都看在眼中,直到任康回到了自己的住处,猜消失在黄昏的阴影之中。
长安城宫殿内,杨浩难得拿出来羊油蜡烛将其点亮后,伏在书桌前,写写画画。
眼看着秋天马上就到了,他要为即将到来的防御做准备。
数万人围攻像长安这样的小城,几乎能将长安城围的水泄不通。
不过杨浩并不担心敌人能攻进来。
没有攻城器械,想要攻打已经加高到四米的夯土城墙,除了用人命堆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威胁。
即便是夏启造出了云梯,杨浩还有一堆恶毒的防御设施等着他们。
杨浩明白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想要靠一味的死守,其实有很大的弊端。
面对敌人源源不断的进攻,会对士气造成很大影响,对粮食的负担也是极大。
即便是这样,杨浩也不想和敌人硬碰硬。
不过好在在士气方面,他自有办法让士兵坚守下去。
大齐与夏朝的战争,不是普通的部落兼并战争,而是两个不同意识形态的冲突。
这段时间,经过监军的不停洗脑,杨浩发现还是有效果的。
至少军官和士兵都知道自己是在为何而战,如果失去了大齐,自己会面临什么。
而有时候思想的武装,往往会爆发出极强的战力。
杨浩不期待这些士兵,能像抗美援朝的那些英雄一般悍不畏死舍生取义,只要能承受住阵亡过半而不崩溃,那么大齐的这一千士兵,绝对能让夏启的数万大军为之胆寒。
为大齐争取更长时间的和平环境。
至于有仍氏提出了条件,杨浩觉得失败的可能性极大,不管接过如何只要大齐面临夏朝的全力进攻而不灭亡,那么大齐就算是赢了。
如果可能,在夏启撤退后,大齐便可以开始自己扩张脚步了。
凭借战胜夏启的威望,绝对能将大齐的版图扩大数倍不止。
杨浩不指望一战而定乾坤,那样结果只会让大齐成为一个胖子。
远不及稳扎稳打来的扎实,他要的不是不断出现叛乱的势力,而是一个政权。
如何实现这一点,那便是没征服一格地方,就要用很长的时间,对占领区的人进行洗脑,就像是他现在在长安城做的那样。
只要统一思想,让被征服地区,完全接受了大齐的政治制度,大齐才会继续向外扩张。
稳扎稳打才是杨浩的上策,只有实力足够了,什么旧势力的反扑,在那是后都是一个笑话。
掌握了民心的大齐,就是历史的主流,他让谁生,谁才能生,让谁死,那就必须要死。
“得民心者得天下”杨浩十分认同这句话。
“首领,天色已晚,还不歇息?”
蒹葭柔柔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杨浩下意识的将防御图收起,沉声道:“你先歇息吧,吾过会儿便过去。”
而在昭华宫,一名侍女禀报道:“原嫔,那淑妃又在首领那里过夜了。”
………………………………
第二百一十九章 养老政策
杨浩已经连续好几天在淑妃那边过夜了,女娇对此很是不满,脸色阴沉的仿佛要滴出水来。
“这个小贱人!”
侍女们都低着头,不敢弄出声响,以免让正在气头上的女娇迁怒于自己。
只不过她们想象中摔打东西的场面并没有出现,侍女们的心中很是疑惑,小心的看去,只见女娇坐在床上,嘴角露出一个诡异的笑容。
“你们都退下吧!”
能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侍女们自然是不敢多做停留,应了一声,匆忙的退了出去。
“先让你得意几天,想要骑在我的头上,做梦!”
女娇冷笑一下,摸了摸自己圆滚滚的肚子,目光闪烁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杨浩经过最初的几天新鲜劲,渐渐的也把蒹葭抛在了脑后。
女人虽然好,但天天运动,他的身体也有些吃不消了。
因此杨浩让蒹葭回到自己寝宫之中,而静下心来的杨浩,在一次将全部心思投入道部落之中。
这几天用在女人的身上的时间太多了,已经积压了很多事情。
杨浩将吏部整理上来的事件,大致的过了一遍,见没什么大事发生,感叹了一句,便埋在书桌前开始批阅起来。
由于竹简的局限性,只能用最简练的词汇将一件事描述出来,虽然杨浩能够看懂,但仍然觉得别扭无比,而这样写,很多想表达的意思并不完整。
他甚至怀疑,是不是文言文就是因为这一点而出现的。
“今后一定要把纸造出来啊,竹简实在有些不方便啊!”
杨浩叹了口气。
一些类似于工作报告一类的公文,杨浩看过之后便放到一边。
而户部的一个公文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个公文说的是关于,长安城老人的问题。
长安城老人的数量虽然不多,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小问题。
杨浩有些佩服这些老人,能在这个时代作为一名奴隶活到这个岁数简直就是个奇迹。
只不过他们的存在也给他带来了一些困扰,就像公文中所说的一般,由于这些老人的体力远不如青壮,因此种植的农作物,长势与其他人有很大的差距。
可想而知,秋收之时这些田地中所产出的粮食不会很乐观。
官员们认为这是对土地的极大浪费,只是不知道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想请杨浩来定夺。
对于这个问题杨浩之前也有了解过,只不过因为一些事情,将这件事忘在了脑后。
现在想来这的确是个很棘手的问题。
杨浩不能把这些弄死,那样非引起平明的骚乱不可,也不利于自己的统治。
靠在椅背上,闭目凝思起来。
良久之后,杨浩睁开眼睛。
拿起毛笔,在竹简上写道:“大齐老人供养政策(试行)
凡大齐孤寡老人,可由大齐百姓选择供养,其老人之田地,可归供养之家耕种,其田税按十五抽一收取,老人亡故后,其老人之田地收归部落。
而供养之家如虐待老人,则收回田地,下一年并加其税收为五一税。
此政策冬至后开始试行。
”
杨浩放下笔,看了看又在细节处进行了修修改改。
对于这些老人,杨浩做不到部落来供养,那样做对部落的负担太重,而让大齐百姓来供养,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样一来能够让大齐的百姓慢慢的养成一种赡养老人的传统,另一方面也能让土地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这项善政也能让他再一次的收获一波人望。
那些老人,杨浩估计也活不了多久了,而且大多数都是一个人居住,能让他寿终正寝,也能洗净他的一些罪孽,求一个心安,死后不至于下地狱罢了。
杨浩将其他的公文都批阅之后,让人将《大齐老人供养政策》试行版发给户部。
而在杨浩准备继续他的科学研究时候。
侍卫来报,任仲求见。
杨浩脸上喜色一闪,任仲这时候来找他,应该是八牛弩有进展了。
果不其然,任仲进来后,向杨浩说的就是这件事。
大喜之下,杨浩连忙让人备车,风风火火的朝着城外而去。
到了制作弓箭的作坊,杨浩一眼就看到摆在空地上的大家伙。
杨浩看着颇具机械美感的巨大床弩,难掩脸上喜色。
“试过了吗?”
“试过了。”
“效果怎样?”
“射程在七百米左右,如果调整角度,当可到八百米。”
“好,好,准备一下,我看看效果。”
“是!”
杨浩站在一旁,看着几十米工匠在哪里忙忙碌碌。
粗大的矛杆被放在卡槽里。
二十多名工匠奋力的转动绞盘,听着咔咔的声响,杨浩很担心在这种巨大绞力之下,这个床弩会不会一下散架了。
不过好在这种事情并没有发生,直到床弩上面的两张巨大弓身被拉成满月状,工匠们才停了下来。
而安装一发弩箭几乎用了将近十分钟,速度虽然有点慢,杨浩只能期待威力能到任仲说的那般。
只见工匠们将床弩调高了些角度,一名拿着青铜锤的工匠用力的向下一砸,只听咔的一声脆响,粗大的弓弦猛然绷直,粗大的弩箭如同炮弹一般飞了出去,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抛物线。
见到弩箭落在目力不可见的地方,杨浩与任仲等人一同朝着弩箭落下之处走去。
杨浩在心中暗暗估算着步数,走到弩箭落下之处一共走了七百八十五步,杨浩定下一步并不是后世的一步,迈出一只脚叫跬,两跬才是一步,而一步的距离差不多是一米左右。
除去误差,这一箭的距离妥妥的超过了七百米,这么远的距离绝对称得上是大威力杀伤性武器了。
看着入土将近半米深的弩箭,杨浩面露骇然之色,虽然他听说过床弩的威力,却没有亲眼见过,而此时一见,猜明白这玩意有多么牛逼。
这还是威力最大的床弩,要是真的将宋代的八牛弩还原出来,杨浩估计只需要一箭,便能将长安城夯土的城墙射穿。
………………………………
第二百二十章 新生
不过即便是只有七八米的射程,对大齐来说也是足够了,只需要在城墙上部署上七八架床弩,大齐的城防,基本称得上武装到牙齿了。
“首领,有了这等八牛弩,大齐当不惧任何敌人。”
任仲也是兴奋不已。
杨浩点点头道:“制作这一架床弩要用多久?”
“需十几名工匠制作月余左右。”
杨浩想了想道:“现在你这的工匠有多少人,都在做什么?”
“吾部有工匠八十人,有三十人在制作这八牛弩,剩下大部分人还在制作弓箭,另外一些人在制作那种单人可拿的弩箭。”
“担任弩箭有进展了吗?”
“已经有些进展了,只不过射程上还是不行。”
“能射多远?”
“八十米!”
“只有这么近?”
任仲点点头道:“射程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如果解决这个,吾大齐的战力应当能更进一步。”
八十米的射程,杨浩估计有效的射程也就四五十米左右,这么近的距离根本没什么效果。
“问题出在何处?”
“弩不想弓能够用力去拉,由于使用了弩臂,使用强弓的木料单人根本上不了弦,只能采用竹弓的来代替弓身,只不过这样一来,却影响了射程。”
“拿一张弩来与吾俺看。”
任仲闻言,命令一名工匠去取一张弩过来。
很快,工匠便拿着一张弩跑了过来。
杨浩接过弩,感受着手上的分量,这弩的重量要比弓重上许多,粗略估计差不多有十几斤左右。
杨浩拉了拉弓弦,发现的确如任仲所说的那般,弩箭的用力方式和弓箭有很大的不同。
尝试着射了一箭,就看着歪歪扭扭飞出去的箭矢,杨浩皱了皱眉头。
“首领也看到了,这么近的射程,根本不能用于实战。”
任仲叹道。
杨浩这时候忽然想起一部电影了,那部电影总秦军士兵躺在地上用脚蹬弓,射出漫天箭矢的画面,极为震撼人心。
想到这里,杨浩道:“有没有想过用脚来发力。”
“用脚?”
任仲有些疑惑。
杨浩说着在众人一脸愕然的目光中,一屁股坐在地上,模仿着电影中秦军的姿势,演示了一边用脚发力的方式。
任仲见此立即便明白了杨浩的意思,顿时大喜道:“居然如此简单!”
杨浩起身道:“如果用这种办法,能否将强弓的材料用在弩身上。”
人中兴奋道:“如果是这样,自然可以,首领智慧非常人所及,属下钦佩不已。”
不过任仲话锋一转,道:“首领,不过这样,难道士兵用弩之时,都要坐在地上吗?这样岂不是很不便。”
杨浩道:“无妨,如果这种方式可行,只要射程超过弓箭便可装备于军队。”
既然杨浩如此说,任仲也不在争辩什么,他的任务就是将杨浩所要的东西做出来。
“弩箭的事情暂时可以先放一放,你们现在全力生产床弩。”
杨浩道。
任仲闻言心中一沉,道:“首领!战争要来了?”
杨浩点点头:“要来了!估计就在秋天了。”
任仲点点头:“那需要做出多少床弩?”
“不能少于八架!”
人中在心中计算了一下时间,道:“首领放心,属下定能完成。”
杨浩点点头道:“如果这次战争胜利,你的事情也应该有个结果了。”
任仲闻言惊愕的看着杨浩,心脏狂跳。
“首领!您的意思是。。。。”
杨浩笑道:“你猜的不错,如果顺利我会帮你恢复薛国国君之位。”
任仲眼睛微红,单膝跪地拜倒:“任仲谢首领!”
杨浩将任仲扶起来道:“这些年你在大齐立下的功劳已经足够了,吾之前答应过你的事情,自然不会忘记,不过希望你恢复国君之位后,别忘了大齐对你的帮助。”
任仲面容肃穆,对天发誓道:“首领放心,即便是吾复国成功,薛国永世为大齐之臣,如有违背,吾之一脉血脉断绝。”
杨浩笑道:“吾自然是信得过你的,希望今后齐薛一起改变这黑暗的天下。”
任仲重重点头道:“首领命,仲莫敢不从!”
让任仲复国,杨浩是早有的打算。
虽然他与有仍结盟,甚至都联姻了,但他是有鲸吞天下的野心之人。
他最大的愿望便是在有生之年,能够统一整个中国本部,再不济也要把长江以北的地区纳入自己囊中。
怎么会允许一个占据了齐鲁大地的分裂势力存在。
扶植任仲上位,是谋划东夷的第一步,虽然这样会让大齐与有扔的关系急剧下降。
但这有什么关系呢,齐夏之战后,夏朝的力量会遭受极大的削弱,而大齐废奴的主张无疑无疑会让自己站在所有势力的对立面。
有仍氏族也不会允许自己卧榻之侧有自己这个定时炸弹存在。
只要矛盾尖锐道不可调和的时候,所谓的盟约就是一张废纸。
而让任仲占领薛国,便可以牵制住有扔氏。
更重要的一点,有仍氏并不知道,任仲在他这里。
在有扔攻打夏朝都城的时候,杨浩便可让任仲出兵薛城,将自己的从中撇开。
即便是有扔有所怀疑,但自己死不承认,有扔只要不急着和自己翻脸,就拿自己没有任何办法。
只不过杨浩不知道有仍对他的看法,和他心中猜想的大有不同。
平淡的时间过的尤其快。
将近一年的和平环境,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是一件无比奢侈的事情。
这一年来,杨浩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改革,让大齐慢慢的向着中国特色的封建时代跑步前进。
细化官职制度,让官员们的分工更加明确,极大的提高了官员的工作效率。
而学院的出现,也为大齐的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早秋的暖风吹拂着长安城外金黄色田地,天空上的窃贼,总是趁着农人不注意飞到田地中与人类争夺种子的食用权。
城头上的太极八卦旗在风吹日晒之下,早已经泛白,在秋风中咧咧作响。
大齐历法,九月十五。
在大齐准备秋收之际,杨浩也终于迎来了他两世为人之后,人生中第一次身份的改变。
当屋内一声婴儿的啼哭声传来,他知道自己在这个时代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
第二百二十一章 秋忙
自己的后代出生,杨浩自然是无比开心的,当房门打开,接生的妇人,走出来后,杨浩狂蟒问道:“怎么样?”
妇人拜道:“首领,母子平安,是个男孩。”
杨浩闻言,大喜过望,连忙走进屋中。
看着女娇怀中皱巴巴的婴儿,一种血脉相连的感觉出现在杨浩心中,这种感觉很奇妙。
“辛苦了!”
女娇抱着怀中的婴儿,笑了笑道:“女娇不辛苦,不过好在是个男孩。”
“不管男孩女孩都是我的孩子。”
杨浩说着逗弄了一下眼睛还没睁开的小家伙。
可能是婴儿还不习惯这个世界,不安的扭动了几下。
看着杨浩开心的笑容,女娇心中也是开心无比,虽然杨浩嘴上说男女都是自己的孩子,但是看他现在样子,明显的是更喜爱男孩一些。
杨浩道:“今后这孩子便叫志!杨姓!”
“杨志?”
女娇喃喃道。
杨浩道:“吾希望他今后成为一个有志向的人。”
杨志这个名字,和水浒传中的杨志重名,不过杨浩并不介意,其实他心中更得意杨戬,杨坚这些牛人的名字。
想到这些大佬成为自己儿子,杨浩心中便有些恶寒,取名困难症的他,只好从自己熟悉的名字的中选一个听起来还不错的。
“志!你今后就叫志了。”
女娇柔声对着怀中的婴儿说道。
只不过婴儿不知为何却哇哇大哭起来。
初为人母的女娇,一时间有些慌乱起来,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而一旁侍候的妇人见此,连忙说道:“贵人,小贵人怕是饿了。”
女娇这才反应过来,连忙拉开衣服,有些笨拙的给怀中的婴儿喂奶。
果不其然,婴儿在吃到第一口奶水后,便安静了下来。
杨浩知道女娇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休息,同女娇说了一会儿便退出了房门。
而守候在宫门外的大臣们,见杨浩出来,纷纷上前恭贺。
心情大畅的杨浩,大手一挥,决定与自己的子民共享这份喜悦,让戏剧班在长安城内公开演出三天。
在这个精神生活匮乏的的时代,能够看三天的戏,绝对是一件了不得大事
当消息传出后,长安城的百姓顿时兴奋不已。
黄昏之时,长安城内到处都亮起了篝火,点点火光如同天上的星辰掉落凡间一般。
三天的时间,戏剧班演出了将近十场戏剧,而大齐的百姓么也知道小首领的名字叫做杨志。
娱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今年的风调雨顺,让堤坝和水渠并没有派上太大的用场。
大齐历法九月底,相当于后世历法的八月左右。
风中摇摆的谷穗仿佛将万里河岸染成的金黄色。
辛苦了一季,如今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
看着田地中分成一个个小堆的谷穗和秸秆,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曾几何时,他们何曾想过有一天,自己能拥有这么多粮食。
而如今这个不可能的事就发生在自己眼前,而他们心中都知道,是谁带来的这一切。
他们这时候真的为自己大齐人这个身份感到庆幸,更是对杨浩无比的感激和崇拜。
没什么见识的平民们,将杨浩赞美成人间的神明。
长安城东边,早已经开辟出来的打谷场,农民们将割下来的谷子运送到这里,进行脱粒。
看着在风中飘扬的尘土与谷糠,杨浩眼睛有些湿润。
两年了,他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快两年了,从一个赤身裸体的奴隶,到现在谷仓满盈,这其中多么困难只有他自己知道。
在外人面前他是无所不能的领袖,而他很清楚,自己心中的压力多么巨大。
这个野蛮的年代,到处都是虎视眈眈的敌人,而如今,大齐终于欧了和这个世界叫板的力量。
那些金黄的谷子就是杨浩的信心,只有吃饱喝足的人才会懂得什么叫做尊严,什么叫做自由。
这个长安城,这个给了他们希望的大齐,就是他们要守护的东西,这时他们的未来,也是他们的命。
对于平民杨浩不想对他们说什么大道理,只有让他们真真正正的体会到,这个部落是为他们好,这就够了。
杨浩消灭不了阶级这个怪兽,但作为最大怪兽的他,只要活着,就能约束其他的怪兽,让这个世界尽可能的公平一些。
杨浩为了体现自己的与民同甘共苦的态度,带着百官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