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上古当大王-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已经决定等杨志在军中数立了一定的威望之后,正式的宣布他为太子。
毕竟世事无常,自己已步入中年,不能不未此做打算。
几个月后,来自北方的韩流,将长安城铺上了一层淡淡的白色。
祭天之后,正月初四,杨志大婚,新娘的人选让许多不知情的人跌破了眼镜。
堂堂大齐之王的长子,居然迎娶了一个普通农户之家女子为正妻,这种不顾身份地位的结合,成为了齐国百姓闲暇之余的谈资。
好事的百姓们,最爱编撰一些底层百姓喜欢听的故事,一个个版本的凄美爱情故事,不知道惹得多少怀春的少女湿了眼眶。
喜事总有尽头,洪武十六年二月初。
杨志被杨浩认命为虎翼将军官职为连长,到驻守在秦州的徐晃手下听令。
边关。
寒冷的冬季,总有人蠢蠢欲动。
为了生存,占据了河西之地的蛮人,再次进攻秦州。
徐晃率军阻敌。
但是马鞍马镫在游民民族中的普及,让这些从小生活在马背上的人,拥有了惊人的战斗力。
几次战斗下来,齐人虽然未败,但蛮人的机动性要胜过齐军。
秦州边疆城镇,一时间狼烟四起。
大量的部落村镇被劫掠,看着汇报上来的损失,徐晃对那些蛮人恨得牙痒痒。
军中大帐,徐晃在和一众军官商议军情时,一名亲兵匆匆来报。
“大帅!斥候回来了。”
“传!”
徐晃精神一阵,高声道。
那斥候走进帐中,行礼道:“禀报大帅,吾等以探清蛮人回去路线。
”
“好!详细讲来!”
“禀大帅!蛮酋乌梁前日于狼山同其余蛮人汇合,再过数日应该会从风口一带进去青塘。”
徐晃闻言,起身走到地图前仔细的观看起来。
片刻之后,高声道:“屋獾!命你领一千轻骑兵于分口西侧十里埋伏。”
“属下遵命!”
“高阳!命你部即刻行军,务必三日后抵达狼首谷埋伏。”
“末将遵命!”
“东河,孔甲!你二人各领一营,分别从南北两路攻入蛮人腹地,若遇抵抗,一个不留。”
“末将遵命。”
………………………………
第四百四十七章 归来
“大王,可是秦州那比那的战报传来了。”
两鬓斑白的丞相寅道。
杨浩点点头,笑了笑:“徐晃这次做的不错,虽然没能抓到蛮酋乌梁,但也扫平了河西大小部落百余,俘虏万人,此战之后河西之地应该太平了。”
寅闻言,轻抚须道:“河西蛮人不服王化,在我大齐天军面前自然不是对手,大王,不知该如何处置新得之地。”
杨浩道:“自然是开府设县,河西蛮人于匈奴人手中统治十余年,想要短时间内彻底归顺我国恐怕不易,这样,你着户部商讨一下,看看能否从周边各州移民屯边。”
“移民?”
寅皱了皱眉。
“怎么?可有不妥之处?”
杨浩道。
“大王,这移民屯边确实可以巩固边疆,但中原地区这几十年下来好不容易有了繁荣景象,百姓定是不愿到哪贫苦之地,而边州人口本就稀少,这移民。。。”
杨浩听完后,沉吟起来。
良久之后,道:“你说的不错,是我欠考虑了,此事再让我想想,这样,先把前线将士的功劳定下来,该赏该罚要核定清楚,不可寒了将士之心。”
“诺!”
寅躬身道。
“大王,既然河西之地已经尽在我国之手,有了这个地方,便可对西南蜀国成包围之势,是不是该准备灭此不臣之国了。”
“蜀国之地易守难攻,想要灭之并不容易,还是按照之前定下的策略继续执行吧,派出使者继续招降蜀人,若是能和平的接收此地,也是一件善事。”
寅叹了口气道:“诺!”
杨浩看着寅,道:“左相为何有忧愁之色。”
寅道:“臣只是有些感叹时间过的有些太快了。”
看着寅有些花白的头发,杨浩也感叹道:“的确,时间过的太快了,回想往昔种种,好似昨日。”
“当年,臣等跟着大王只为一条活路,却不曾想居然能作出这番功绩,如今眼看着我大齐国力日盛,天下繁荣,自己身体却是一日不如一日了。”
“左相多虑了,如今我大齐医者之能,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左相应当好生修养身体才是。”
寅拱了拱手道:“臣失态了。”
杨浩安稳道:“左相辛苦了,这些日子可出去游玩一番,这人啊,心情好才会活的长久啊。”
“谢大王!”
数月之后,征西的军队返回京城,接受了杨浩的检阅,进行论功行赏。
匈奴王乌梁据传,带着残部数万人害怕齐人的追杀,一路向西逃遁,不知所踪。
自此之后,河西万里之地皆为齐地。
经过数月的商议,齐国还是决定移民屯边,但是太过于偏远的地区实行少部分的自制权。
各部落的首领更换或者有大规模迁移之时,必须上报当地官府。
这种政策杨浩也知道有很大的隐患,但是受限于齐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只能出此下册。
洪武二十年秋,蓬莱海域。
三艘略显残破的大船慢慢悠悠的想向着西方前进。
皮肤被晒的黝黑的江流站在高出观望着。
当地平线出现在他的眼中之时,江流兴奋的叫喊道:“陆地,是陆地。”
船员们闻言全都涌到甲板上,虽然看不到陆地的影子,但已然难以掩盖他们激动的心情。
历时将近三年的时间,终于回到了久违的故土,所有人都眼含热泪。
跟着回来的新大陆土人,不明白这些齐人因何而哭,只能站在一旁面面相觑。
当船队还未驶入蓬莱港的时候,便有悬挂齐国旗帜的战船出港而来。
江流看着对方的旗语,连忙说道:“将军,对面在询问我们的身份。”
“告诉他们,我们是探险船,请求入港!”
江流连忙打出旗语。
对面水军将领听着传令官的禀报,不禁皱了皱眉:“探险船?
难道是。。。。
快!打出旗语,让他们派小船过来。
”
很快,探险队那边便派出几人,乘着小船,到了战船之下。
“你们是哪个探险船。”
水军将领问道。
“回将军,我等乃是洪武十七年,奉大王之名前往极东之地的船队,此番归来,请求入港!”
水手道。
“洪武十七年,果然!”
将领喃喃一句道:“我乃蓬莱水军守备沈山!尔等回去禀报,本官回去通禀后,自会放行,还望贵军上官理解!”
“将军放心!我等自会禀报!”
半月之后,长安济水港。
杨浩带着文武官员,亲自出城迎接。
“臣等拜见大王!”
港口处的官员见到杨浩到来纷纷拜道。
“船队什么时候到?”
杨浩示意众人免礼后,焦急的问道。
船队按着计划原本应该在去年年初左右返回,等了数月没有音信,杨浩肯定这次的探险行动失败了。
却不曾想那些人真的回来的,虽然晚一些,但只要归来就是天大的好事。
美洲的农作物,对于目前的齐国实在太重要了,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让齐国的国力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只有让治下百姓填饱肚子,才能谈什么经济与军事。
在杨浩翘首以盼中,三条大船慢慢悠悠的驶来。
“来了!来了!”
杨浩兴奋道。
船只靠岸,石溪带着船员登上港口。
见到杨浩时,快步走来,单膝跪地,拜道:“臣!石溪!拜见大王!”
“石将军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杨浩连忙将其扶起。
“臣!谢大王!”
“石将军一路辛苦,此去三年,远航万里,历尽艰难,此番平安归来,真是苍天保佑!天佑我大齐!”
“臣等为大王贺!为大齐贺!”
百官齐声道。
杨浩看了看水手,见到那些小孩子时,脸上停顿了一下。
“这些就是东方土人?”
“回大王!这些就是当地人,臣接触过几个部落,觉得带些当地人回来,将来会有些用处。”
石溪道。
杨浩点点头,道:“好!石将军辛苦,本王以在宫中为将军接风!来!石将军与本王同乘一车!”
………………………………
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作物
宴席上,百官们听写石溪的讲述,纷纷赞叹不已。
“大王!那东方之地果真是富饶无比,可惜哪里的土人愚钝,若是在我大齐手中,当可养活万民而不费力。”
石溪感叹道。
“石将军,那东方果真愚昧不堪?”
礼部侍郎问道。
石溪道:“这个。。。该怎么说呢。。。大王!诸位同僚!那东方土人不知衣裳为何物,有些甚至都不如江南那些越人连火都不会用,所非人形,实与野兽无异。”
听了石溪的话,大臣们纷纷叹息不已,如此富饶之地,居然被一群野人所占,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杨浩道:“石将军,本王先前让你寻找的新农物做的如何了?”
“回大王!臣不辱使命,大王所交代的东西基本找齐,虽然有些没有找到,但此番归来也带来其他的东西,依臣所见,这些东西应该对我大齐很有帮助,而且臣等在哪东方发现了大量的石硝!”
听到这话,工部尚书与军方那些人彻底坐不住了,一下从座位上站起身,激动道:“石将军说的是真的?”
石溪道:“诸位上官,下官不敢有虚言,那处石硝矿产量之多,着实下了石某一跳,若是我大齐占据此地,可无石硝不足之忧。”
“好!真是太好了,大王,臣恳请再次派出船队占领此地。”
兵部尚书道。
杨浩笑了笑道:“诸位不要太过于激动,东土之地虽好,但距离遥远,短时间内我大齐还没有那个能力做成此事。
”
说罢,对石溪道:“石爱卿!此番前去共四艘船只,怎么只回来三艘。”
石溪道:“大王!这航海危险无比,我大齐的战船看似庞大,但是到了一眼望不到头的大海之上,与江河中的舢板无异,顷刻间就有覆灭的危险。
那一条船,在我抵达东方后不久,便破损严重,虽经过简单的修补,但也只能在近海航行。
这次回来,有百余人只能留在哪里,臣此番没能全部将将士带回,还请大王降罪。
”
“石爱卿起来吧,此乃非人之罪,我大齐纵使再艰难,也不会让我大齐勇士流落海外,石爱卿放心,总有一天我们会将其接回来的。”
石溪闻言心中一喜,杨浩这话的意思,已经可以肯定,再不久的讲来,朝廷还会再次组织船队来往东方。
“大王圣明!”
群臣拜道。
一夜宴席过后,第二天,杨浩便迫不及待的去查看船队带回来的东西。
这次的远航,和以殖民为主的大航海时代开端相比,杨浩带走明确的目的性,其收货自然不是后世那时候可比。
看着种类繁多,保存良好的种子或者根茎。
杨浩的脸上简直就是笑开了花。
“这些便是齐国的未来,齐国的未来啊!户部尚书!”
“臣在!”
“你要尽快将这些种子分类,于长安城在建造温室大棚,悉心栽培这些东西,务必在两年内将这些推广到全国。”
杨浩兴奋道。
温室大棚是个什么东西,户部侍郎自然清楚,这几年冬天长安城能吃到新鲜的蔬菜,一多半都是附近几个大棚的功劳。
“臣领命!只是大王!这些种子当真有如此大用?”
杨浩抓起一把与记忆中稍微有些差别的玉米种子,道:“那是自然,有了这些东西,数年之内,可保我大齐再无饿死之人。”
众人闻言心中顿时一惊,看向那些种子的目光也变得不同起来。
杨浩仔细的查看了这些货物后,对石溪的表现无比的满意。
除了玉米,土豆,辣椒这些他所熟悉的东西在,零零总总不下一百种之多。
大部分植物杨浩并没有见过,既然石溪能将其带回来,自然是有所用途。
除了这些种子之外,最让杨浩看重的就是那些水晶。
齐国虽然目前在努力的研究玻璃工艺,但是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只能烧制出一些纯度极差的琉璃。
无色透明的玻璃,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出现。
有了这些水晶,便能暂时替代玻璃。
一些简单的光学知识,杨浩已经整理成册,分类到格物学之中。
只不过齐国的知识分子们,在这方面研究的人少的可怜,大多数只是简单的了解一下。
但是有了这些水晶之后,王浩估计,黄月写块绝对会有不小的突破。
显微镜与望远镜的发明,将对齐国的基础物理学进行完善。
杨浩始终相信,这个时代的人,智商并不比现代人差,只要那些智商超高之人,走心投身于此,绝对能再短时间能有重大的突破。
毕竟杨浩已经卫这些人铺好了路。
洪武二十一年初。
杨浩举行了隆重的祭天仪式,向上天表明大齐将会带领万民走向盛世。
二十一年二月,长安城外。
此地的数百亩良田已经被朝廷征用为实验田,一座座红砖堆砌而成的大棚,整齐划一的排列在城外。
这里几乎成了长安八景之一。
一座大棚内,农政官孔甲仔细的查看着生长良好的植物。
这种被杨浩命名为土豆的农作物,是他所负责的任务之一。
招来看管此地的人员,翻看了一下记录。
“政官,这已经是死亡的第三批土豆了,根据这几种种植方法,应该可以确定了。”
孔甲沉吟片刻道:“不可大意,朝廷十分重视此事,这几个月下来我们已经发现了不少问题,没有选定明确方案之前,实验继续进行,若是出了差错,我们都是重罪!”
几人闻言连忙称是。
出了土豆大棚,孔甲进入到写着花生的大棚之中。
与土豆不同,花生虽然也是生长在地下,但是在种植的过程中,并没有遇到特别大的问题。
几个月的种植下来,已经收货了一批,而且产量喜人。
孔甲拔出一颗查看了看一串串的花生,满意的点了点头。
若是今年能推广出去一种农作物,对他的政绩将有极大的好处,说不定数年不变的官职,也能往让升一升了。
………………………………
第四百四十九章 转折
“好个蜀国!真当我大齐不敢动他?”
深夜,杨浩看着公文,勃然大怒。
蒹葭披着单衣,道:“大王,夜已深了,为何还不安歇?”
杨浩冷哼道:“西南蛮子不服王化,不止打了朝廷派出去的使者,还胆敢辱骂本王,真是气死我了。”
蒹葭道:“大王息怒,何必和一群野人动怒,保重身体要紧。
”
“嗯!你先去歇息吧,天气凉,别染了风寒。”
“大王操劳国事至深夜,妾身怎能安心入睡。”
杨浩放下公文,道:“嗯,好了,我一会儿就睡。”
蒹葭将散落在地上的纸张捡起,码放整齐放在书桌上。
“大王!蜀国真的如此难攻打?”
蒹葭问道。
“唉!何止是难打,有句话叫做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巴蜀之地,山高路险,蜀国这几年已经在险要位置建造了关隘,若此时进攻蜀国,没有数年之功怎么拿下。
我大齐现如今正值发展的关键时期,劳民伤财打这一仗得不偿失。
”
蒹葭道:“想不到一个小小的蛮夷居然如此困难,臣妾一个女人不懂军国大事,无法为大王分忧,大王恕罪。”
“唉!爱妃何罪之有,国家大事自有本王处理,你就不用担心了,好了,睡觉吧。”
第二日,大朝会。
“大王,臣请命征讨蜀国。”
浮请命道。
“蜀国蛮夷自然要征讨,但不是现在,传令边州,封锁要道,任何物资不允许流入蜀国,违者以叛国罪论处。”
杨浩道。
“大王!!”
浮还要再坚持,但杨浩却让其退下。
“诸位爱卿,如今我大齐刚开拓河西之地,这一站虽然获胜,但耗费钱粮颇多,若是此时征讨蜀国,受苦的还是我大齐百姓。
如今,我大齐正值发展之时,应该让天下百姓休养生息。
现如今,商县男从东洲带回的农物,已经进行培育,相信一两年内就会在全国推广开来。
接下来的几年,我大齐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发展民生。
去岁,各地的人口统计已经整理出来。
直到二十年末,我大齐有民六百余万人。
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多,但在本王看来还是太少了。
户部尚书。
”
“臣在!”
“从明年开始,户部拟订律法,交由礼部堪核,凡我大齐子民,男子年满十八,女子年满十六者,必须结婚。
如有未婚配者,当地官员必须加以督促,违者收以独身税。
再者,凡我大齐子民,生育子女五人以上者,免税三年,其子女每人可获得耕地三亩。
如有发现杀婴,虐婴者,其父母流放边地,其子女交由当地官府养育。
各州县建立孤儿院,相关钱粮,由户部支配。
然,我大齐境内,有蛮人活动,这些蛮人凡有固定居住之地,且年满一年之人,赐予我大齐国民身份传令各州县,此法以为常态。
”
“大王!如此一来,百姓可有吃食?”
户部尚书不禁皱了皱眉。
若是以齐国目前的情况,完全按着杨浩的政策执行下去,对财政将会是极大的负担,尤其现如今的齐国,到处都在等着用钱粮。
杨浩道:“爱卿无需担忧,进来,大棚之内的农作物,以收获了几批,爱卿作为户部主官,可有什么感想。”
“这个。。。回大王,大棚内的农物臣去见过几次,其中一些虽然产量不错,但没有真正的实践过,臣不敢妄言。”
“爱卿有此担心,本王可以理解,正好,前日,大棚那边送去宫中一批作物,本王亲自动手做了几个小菜,味道还不错,以这些东西的产量,推广至全国想来足以养活千万人而无忧。”
“这。。。大王此言当真!”
群臣皆有些不信的看向杨浩。
“来!把那几样饭菜马上来。”
宫女闻言,连忙端着餐盘上了大殿。
“诸位爱卿,这就是花生,土豆,番茄,诸位品鉴一番。
”
杨浩挥了挥手,示意宫女们那去让众人尝尝。
土豆没经过特殊的处理,只是简单的煮熟,而西红柿则是被御厨做了一道番茄炒鸡蛋,花生分为两种,炒花生与生花生两种。
大臣们将信将疑的品尝了这几种食物。
“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杨浩笑道。
“大王,这些东西味道不错,尤其是那同蛋一起炒之物,甚是美味。”
少炎道。
“不错,这些东西果然与我中土之物不同。”
“只是,大王这些东西不知道产量如何。”
“产量惊人。”
杨浩道。
群臣顿时议论纷纷。
“大王,若果真如此,倒是可以在全国推广。”
“嗯,本王觉得此物甚好,在大棚之中,还有几种作物正在培育,只要成功,比这几种产量更高。
若是推广开来,将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
众人听完,终于明白了杨浩不息花重金进行远洋探索的初衷。
接下来,杨浩又与群臣商讨了一些制定一些国策,完善了一些农业相关的制度。
“工部尚书。”
“臣在!”
“蒸汽机最近进展如何。”
“回大王,臣定幸不辱命,蒸汽机已经有了进展,密封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相信再有一段时间就可以进行初步的实验。”
杨浩点点头:“此事务必抓紧,如今我大齐铁路线已经铺设三条,进几年,冶炼工艺的改进,钢铁产量有了极大的提升,铁路铺设的进度自然会加快,蒸汽机的研制可不能脱了后退,有任何困难务必及时的上报,各部必须全力配合。
若是发现推诿扯皮之事,所涉官员缉拿归案交由有司处理。
”
“臣等领命!”
“好了!没什么事,就退朝吧!接下来几年是我大齐发展之关键时期,望诸位爱卿能为我大齐再创辉煌。”
“大王圣明!臣等恭送大王!”
洪武二十一年,注定是齐国不凡的一年。
秋天,第一批新作物在长安周边推广。
在官府的宣传下,长安百姓对秋天比之以往更加期待。
………………………………
第四百五十章 蛮荒之地
长安城一家食肆内,江流翘着二郎腿,悠哉悠哉的看着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
而对面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正大快朵颐着面前的美食。
“我说你这家伙,是不是饿死鬼投胎。”
“江流哥,这实在太好吃了,我。。。。我第一次吃这么好吃的食物。”
江流闻言撇了撇嘴,道:“这算什么,有机会,老子带你去食为天,那的酒肉才是人间美味。”
“真的?”
青阳两眼放光。
“你也别只知道吃了,我问你,这段时间你在礼部学的怎么样。”
青阳道:“这段时间我们那些人,跟着一个被叫做李侍郎的人,他让我学习大齐文字,然后让我们将各异部落的话弄成齐字,说是讲来有用。”
江流喝了一口酒,点点头道:“嗯!这是好事,好好学,前段时间颁布了新的政策,像你们这些蛮人,在齐国生活一年就会入籍。
朝廷弄这个,我估计将来可能会再派出船队去你们那边。
说不定啊,你这小子没准能混个一官半直的。
”
“入籍?江流哥,你是说我也能和你一样是齐人?”
青阳兴奋道。
江流点点头:“嗯,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这样。”
“太好了!我是齐人了,我是齐人了。”
“喊什么喊,娘的,吓老子一跳。”
江流朝着青阳脑袋上打了一巴掌。
青阳抱着头,只是嘿嘿的傻笑着。
“江流哥,听说你当排长了,能管好多了吧!”
“嘿嘿,你也不看看老子是谁,过段时间,我要出海去南方一趟,你小子可别给我惹麻烦,这里是京城,到处都是大官,我这个小排长说的话可不管用。”
“嗯,江流哥,我记住了,那江流哥,你这次什么时候回来。”
“估计也用不了多久,朝廷要开拓江南,那里的蛮人不服王化,大王让我们去教训一下他们。”
“大齐这么好,为什么他们不加入大齐呢。”
青阳有些不解道,在他看来,齐国简直就是天堂般的存在。
“这他娘的鬼知道那些越蛮子脑袋里想什么,他们想找死,朝廷自然会成全他们,得了,赶紧吃,一会儿要还得会军营去。”
工部。
“尚书,这蒸汽机又炸了两个,有几个工匠躲避不急受了重伤。”
“唉!大王已经再三询问了进度,朝廷投入到这里的钱已经几十万贯,要是还没什么进展,我们有何颜面面对大王。
受伤的工匠好生救治,没人的抚恤不能少了。
”
“诺!”
工部侍郎,看着地上被炸成碎片的蒸汽机,眉头皱成了川字。
自从蒸汽机这个项目分发下来后,到现在已经进行了两年的时间。
朝廷在这里投入的人力物力难以计数,随着其他工程的进展,自己这边进展极为缓慢。
他已经明显的感觉到杨浩的不耐烦了,这件事对他来说危险与机遇并存。
他这个工部侍郎今年才三十多岁,正值壮年。
尚书卫已经老迈,估计用不了多久就回死去,空出来的位置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争一争。
工部也许是大齐除了军方之外,齐国官场竞争最为激烈的地方。
工部官员的提升,不止一个这一部之事,科学院的那些人,虽然不参与政事,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人不会做官。
孔侍郎很重视这个任务,只要将这个所谓的蒸汽机弄出来,自己距离尚书之位,只剩下一步之遥。
“其余的蒸汽机实验了?”
“回侍郎,目前还没实验的蒸汽机只剩下七个,半月之内应该会全部实验完成,相关的数据到时候下官会整理出来,递交上去。”
孔侍郎点点头:“这事已经拖了快三年了,不能再拖下去了,一会儿把现在研究的资料送过来,本官看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诺!”
洪武二十一年六月,江南。
“将军!前面不远就是长江入海口,估计再有一天就能到了。”
“嗯!地图拿来!”
简易的展开,水军将领看了看道。
“那些作乱的越人应该就藏身在西湖一带,江南蛇虫猛兽众多,传令下去,所有排长以上的军官,必须严格按着操典执行,违令者军法处置。”
“将军,这次朝廷让我们剿灭岭南以北的不臣势力,属下想不明白,这越人的地方连个像样的部落都没有,朝廷要这样的地方有什么用。”
“那来那么多废话,朝廷如何决定,哪能轮到我等评论,记住我们是军人,朝廷让我们打哪我们就打哪,再有妄言,军法处置。”
那军官心中一凛,知道自己失言,连忙道:“下官不敢。”
“嗯!去通知其余船队,今晚在前面那做小岛扎营。”
长安,王宫偏殿。
“大王!这江南一地山泽密布,臣觉得占领那边对我大齐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而且越人远离中原久矣,茹毛饮血,野蛮不堪,即便是占领,臣担心会多有反抗出现。”
兵部尚书道。
“这些都是小事,江南之地虽菏泽迷离,但却是种植水稻的良地,如今江北扬州每年收上来的粮食,占了我大齐的三成,靠的是什么,就是这一年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