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林姑姑-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送走了薛蟠,宝钗竟是空前的忙了起来!

    一面要安抚薛姨妈,一面又亲自接过了家里的产业开始打理,好容易得了些闲工夫,赶紧使了个心腹,去往忠信亲王府。

    诚邀忠信亲王,拔冗前来薛家在西城门边的茶楼一叙。

    司徒昀得了口信,倒颇有些兴致,当即便应下了。

    原先都是金太嫔相看的,司徒昀也不过是听太嫔说说罢了,并不曾亲眼见过宝钗。

    到底是自己未来的王妃,还是亲自见一见的好。

    容貌倒不是极要紧的,关键是人不能太蠢!

    若薛家姑娘当不起王妃这个身份……一切也还来得及。

    “见过王爷。”

    司徒昀由小二带着进了雅间,刚一进门便见到一个一身杏子黄的姑娘正坐在那儿看书。

    听见雅间门被推开,抬头看到了见自己,便落落大方的来行了个礼。

    宝钗来得早些,在里头略等了等,此时已是开始看起账簿来了。

    等两人归坐毕,便各自说起自己的意图来。

    因着身份有别,宝钗自然不好抢在司徒昀前面。

    司徒昀似有些无法开口,最后却仍是说道:“不满薛姑娘说,本王希望,这婚期还能往后推一些。”

    二人去岁便订了亲,按理不过两三年便要正式的成婚了。

    “这倒是……我也是这般想的。”宝钗笑道,“不瞒您说,我还想着这科举要怎么办呢,不意倒是与王爷想到一块儿去了。”

    司徒昀倒是愣了愣,闻言笑的多了些真意。

    “那我也就不瞒你说了。珝儿如今才六岁,偏正是刚晓事儿却又不那么懂事的时候。你若是此时进门,我怕她心中别扭,倒要闹出许多事儿来。”

    “对珝儿不好不说,于你的名声也是不利的。”

    “再一个,如今你方过了府试,后头还有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司徒昀顿了顿,当即暗暗算了下时间,“若你屡试屡中,等你过了殿试,珝儿刚好十岁。”

    “十岁已是学了规矩了,倒是也该懂事许多了。又正到了该学着女红管家的时候了,正好你可教一教她。”

    后两句是司徒昀现想的,听着却也有些道理。

    宝钗点了点头。

    继室难当,特别是先头太太留下了嫡子嫡女,那继室的日子就更加难过了。

    嫡女倒还好些,总要嫁出去的。

    又有忠信亲王如今说的这番安排,算来……也就教她个三五年便要为她定下亲事,没几年便要出门子了。

    宝钗这般想来,才发现这个继室当得倒不是十分憋屈。

    司徒昀说的事儿议定了,便要说宝钗的事儿了。

    薛宝钗都不顾规矩,特地命人请自己来相见了。

    虽说她蕙质兰心,将相见的地儿定在了自家茶楼的雅间。

    但若非当真有要紧事,依着薛家姑娘这端庄稳重的性子,必不会这般。

    宝钗闻言苦笑了下,说:“王爷说要请我教导郡主,我也要请王爷帮我教导一人。”

    “谁?”司徒昀问道。

    只要不是叫他帮着教出个状元来,旁的都还好说。

    “我哥哥,薛蟠。”

    司徒昀皱了皱眉头,冷笑说:“这个薛蟠,不学无术又极爱惹事,在京中也是小有名气的。”

    再一想这人将来要成为自己的大舅子了,司徒昀顿时有些头疼,忙问道:“你待要如何教导他?”

    “请大儒叫他读书是教导,请能人教他武艺也是教导,再不然,找个十个八个人排了队儿给他念大吴律法也是教导。”

    宝钗咬了咬牙,坚定了决心,说道:“我想请着中信亲王府的亲兵,教导哥哥。”

    “等他学的差不多了,将他丢去军中呆些时日……”宝钗道,“如今哥哥正在平国公府,承蒙平国公和定国侯不弃,得二位亲自指导。”

    “只是这事儿吧,不能总去麻烦她家。”

    司徒昀笑了:“是啊,我们往后便是一家人了。”

    “过几日,你便去将薛蟠接了送来吧,我手底下有几个亲兵,倒有些从军的意头。”

    “若你能舍得,将你哥哥略操练一番,再同他们一道送去军中,到时也好有个照应。。”

    十日后,薛蟠归。

    但当即便一乘小轿,被送去了忠信亲王府。

    他尚未发觉自己才出了虎穴便又入了狼窟,还摇头晃脑的想着,未来将来要和王爷一同住在这边了,说出去,可真是有面子!

    “宝钗,蟠儿呢?”

    薛宅中,薛姨妈听闻儿子离了平国公府,便急匆匆的赶来相见。

    谁知连个影儿都没见着。

    宝钗算着手中的账本,头也不抬的说道:“送去忠信亲王府了。王爷大恩,指了两个有能为的亲兵教导他。”

    “这话是怎么说的!”薛姨妈惊叫道。

    眼看着宝钗仍是专注的再看账本子,一时怒从心头起,质问道:“你哥哥是咱们薛家唯一的男丁了!你这般,一会儿将他送去平国公府,好容易接回来了,转眼间又送去忠信亲王府,你安的是什么心思?”

    “蟠儿在外头受苦,你却在这儿看账本子。你可得你住了,这个薛家将来可是蟠儿的!”

    宝钗将手中的账本放下,抬头问道:“母亲瞧着,哥哥可能撑起薛家?”

    “这……”薛姨妈呐呐不语。

    薛蟠不过略插手了一两间铺子的事务,已是叫下头人怨声载道了。

    要说撑起薛家……她这个做娘的都不信!

    “哥哥这么个样子,将来我若是出了门子,薛家又将如何?”

    宝钗苦笑的:“就这么交到哥哥手中吗?我是不指望有个娘家撑腰了,可若是哥哥掌薛家,以哥哥这些年的行事,只怕还要拖我后腿呢!”

    “退一步说,我总归是薛家的女儿,即便将来成婚离了这儿,我还是薛氏!”

    “我能眼睁睁的瞧着薛家败在哥哥手上?”

    薛姨妈嗫嚅道:“也不一定啊。或许你哥哥就长进了……”

    “他好好儿的,他能长进?”宝钗气道。

    “我如今豁出一张脸,求了安国公求了忠信亲王,将哥哥送去学着长进!”

    “若不趁着我如今还有些时间,来年院试可略松一松紧儿,等将来我要去考乡试、会试了,哪里还有时间管着家里的事?”

    “你哥哥……这般当真能长进?”薛姨妈问道。

    宝钗没好气的说:“若这都不长进,他这辈子是不会长进了!”

    说完,又将手边一摞账本指给薛姨妈看。

    “这是我半个月来理过的账本,妈你看一看,原先有多少的疏漏!”

    “怎么说那也是我嫡嫡亲的哥哥。在我出门子前,也该给哥哥留下个鼎盛的薛家!”

    薛姨妈翻了翻几本账本,一脸震惊。

    这半个月,薛家账面上收到的银子能抵了往先一个月的银子!

    “我的儿!这是怎么做到的!”

    宝钗苦笑:“自父亲去后,那些个掌柜伙计,多有心思浮动的。哥哥年轻,他们到仗着资历深,处处儿敷衍着。”

    “还好咱们手中还有他们的身契,摆出主家的威势来,也能唬一唬他们。至于那些个长工,也只能挑拣些忠心肯干的留下,旁的都遣了,另外寻人。”

    薛姨妈这才上前握住了宝钗的手,叹道:“苦了你了!我原先也跟着你父亲打理过生意,往后若有事,母亲跟你一道儿出面,好歹能帮你弹压弹压。”

    至于薛蟠,现在正在校场上摸爬滚打呢,尚不能体会母亲和妹妹的辛劳。

    倒是薛家,经了此事,又有宝钗将那些偷奸耍滑的全都换下,生意大有起色。

    有几个掌柜实在不像样的,薛姨妈出面狠狠的发作了一番,又挑了一两人最是不省事儿的,全家都发卖了。这才警醒了众人。

    短短一个月后,薛家的铺子上下一片清明。

    原先户部中有人看不过薛家的乱象,又有人盯上了这皇商的名头,早向上头递了话儿,要想撤了薛家皇商的身份。

    如今薛家却是大好了,又是紫薇舍人的后裔,不得不给个面子。

    在薛家尚不知情的情况下,竟是保得了皇商之职!也是大幸。
………………………………

第58章 中小三元

    58四喜

    崇和七年三月二十,院试。

    院试是三场童生试的最后一场,考过了便是秀才。

    宝钗、迎春、探春、陈安安在三月初五那日,便来了平国公府,小住了七日。

    对外头说是来静心的。关起门来,却有林如海这个前科探花亲自指点文章。

    天下状元秀才教。

    林如海这个探花若是连五个秀才都教不出,说出去真是要笑掉人大牙的!

    十二那日,林沁送几人回府时,也吩咐了。

    “以你们的文章,考秀才都是尽够了的。回去不必焦急不必忧心,每日里翻翻书写写文章,也不必太过用心。万不可熬坏了身子。”

    “若你们中哪个落了榜,不论是什么缘故,我大哥这张老脸可就没地方搁了!”

    几人都是心中有数的,只将平日里的本事拿出来便好。

    三月三十散的场,四月初一四人就都将所作文章默了送来了。

    瞧着速度,想来在考场上也不曾累到。

    加上黛玉的一份,一共五份文章摆在了林如海面前。

    林如海一一看过,笑道:“应当是全中了,也就陈安安有点险。”

    林沁撇了撇嘴:“她都垫底两回了!这回若再得个九十名,也算是传奇了!”

    又问:“黛玉如何?可有望榜首?”

    林如海谦虚道:“瞧着是不错的,只是强中自有强中手。旁人的文章我也没看过,能不能得,全看天意。”

    而后抽出其中的一份文章,摇了摇头:“可惜了,薛宝钗这一份文章,竟快要比不上她府试的文章了!”

    “她家中事儿多。”林沁叹了口气,“去岁要买宅子要办及笄礼,还要操心她哥哥的前程。听说她及笄后就将薛家的生意都接过去了……倒是打理的不错。”

    虽有这么一叹,林沁却也不爱管别人家的家事。

    既然宝钗将薛家打理的不错,那便继续打理着吧。

    倒是林如海,自小学的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听得宝钗为着几间铺子才浪费了读书的时间,登时拉下了脸。

    但毕竟是别人家的女儿,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林沁摇了摇头。

    大哥时而开明时而迂腐,也不知这是戳到哪根筋了。

    “有传言说,户部原想要革了薛家的皇室。只看着这几个月渐渐有了起色,才将此事揭过不提。”

    “若宝钗没接受薛家的生意,如今搞不好要喝西北风去了!”

    “少操些心吧,老得快!”林沁拍了拍林如海的肩膀,转身出去了。

    在书房坐的久了,难免犯困。还是去歇一觉吧!

    四月初十发案。

    林家早早儿派了五个护院去看榜。

    这五人聚在一块儿也能相互帮一下,也免得被挤坏了。

    发案是由吏部书吏在考院门前的白墙上,由末名写到头名的。

    因而不多时便有一名护院气喘吁吁的跑回来了:“陈家姑娘中了末名,九十名。”

    林沁一早便来了齐恒侯府等消息,闻言笑道:“真这么巧?”

    “若黛玉再得个案首,倒是与陈安安相映成趣了!”

    后头回来的四名护院就没有第一人那般好运了。

    末名的名字刚写出来时,等发案的各家下人们尚还来不及反应,他刚一瞧见便飞奔着回来报信了。

    后头四人,或多或少的都挤散了头发挤歪了衣裳,还有人丢了只鞋。

    黛玉果真又是中了案首。

    宝钗退步许多,才得了二十五名。

    迎春六十名,探春六十二名,她俩倒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回回都差不了多少。

    黛玉连中童试三个案首,正是中得了小三元。

    倒是陈安安,三个末名,也跟着出了回风头。

    好事成双,黛玉中小三元后,五月里头林如海升了官。

    林如海是崇和二年回京的,当时便升了正二品工部侍郎,一做便是五年。

    如今已是崇和七年,刚巧从一品吏部中书告老还乡,便出了缺。

    本朝不设宰相丞相,最高的官职便是六部的正一品尚书。

    越是升到了上头,越是升的慢。

    林如海用了五年时间从正二品升到了从一品,已是极快了。

    他原本其实还差了些资历,险些就要失了这个机会。

    但黛玉争气,恰在这当口得了个小三元。

    科举之事原本就是吏部分内的事儿。

    林如海的闺女得中小三元,自然给他添了不少助力。

    小三元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了的!

    县试、府试、院试,主考不可能都是同一人,还有吏部官员轮流担任的副考……

    想要文章合了一个考官的眼缘不难,连着三场的文章都得考官喜爱的,其才干可见一斑!

    而能教出小三元的林如海,入吏部分管科举之事是再适合不过了。

    林沁见林家这般热闹喜庆,忍不住也掺了一脚。

    去岁湘云已轻松过了武举的县试,如今正常住在平国公府准备着府试。

    林沁也松了口,若是湘云长进颇大,便叫她连着院试一块儿考了。

    名将不许见白头,能省一年是一年。

    能有那精神上沙场的年岁有限,等年纪大了到底会力不从心,难保不会战死沙场。

    虽说从军便要有这个觉悟,但林沁到底不是愿意在沙场上拼上一辈子的。

    战死也就罢了,因着年纪大了精神不济而战死,那死的得有多憋屈啊!

    湘云练功勤勉,平日里倒也不忘打发翠缕去给忠靖侯夫人请安。

    翠缕原就是忠靖侯夫人给湘云的,在她跟前也还说得上话。

    她倒是个忠心又聪明的,每每回了忠靖侯府,总不忘替湘云多说几句。

    诸如练功勤快得了安国公的夸,或是今日极是想念夫人这类好话那是不断的。

    忠靖侯夫人感念湘云的孝心,也时常送些衣裳吃食过来。

    甚至她自己也亲自来了几次,长拉着湘云心疼她又瘦了。

    林沁将这些都看在眼里。

    早些时候,湘云因出生便没了父母,一直都是忠靖侯将她养大的。

    忠靖侯一个大男人,也只是把襁褓中的小侄女儿交给奶娘罢了,顶天了那日想起来便敲打奶娘几句。

    后来忠靖侯夫人进门,贾母又一门心思的要同林家交好,那段时日湘云积攒了不少怨气。

    虽说后来练了武好了些了,但遇事总是毛躁固执。

    稍不留神便要走了偏门。

    如今却是大变样了。

    间或便要差人去关心忠靖侯夫人,话语间还不忘带上对忠靖侯和世子的关怀。

    偶尔也做一些小针线,命翠缕送回去。

    虽不值什么大钱,但手中拿着湘云亲自绣的荷包,耳边听着翠缕说湘云对家人的关心,忠靖侯夫人到底还是舒坦的。

    投桃报李,也在林沁跟前为湘云说了不少好话。

    五月初五,贺瑞炯周岁宴。

    林沁不耐烦交际,加上贺瑞熠的周岁宴也办的不大,这回也就请了亲近的几家。

    陈家、贾家、薛家的人来的特别齐!

    毕竟四位新秀才都是得了林中书的指点。

    只是此事不可外扬罢了,便趁着贺二公子的周岁宴前来道谢。

    其中就数贾母最是意气风发了。

    大孙女去岁中了举人,补了个吏部小吏一职。虽只是个从七品,每日里头也是抄书多一些,但好赖也是个官!更胜在清闲。

    二孙女三孙女不考纳捐,单单靠着自个儿硬生生考过了童生试,双双中了秀才,也是一段佳话。

    这般算起来……满京城里头,谁还及得上她?

    再想起当日安国公同自己说起叫三春准备科举之事,贾母今儿脸上笑的格外灿烂。

    “姑祖母。”

    湘云去跟贾母打了个招呼。

    她如今也不在称贾母为“老太太”“老祖宗”了,毕竟她姓史。

    “湘云?”贾母惊喜的拉过湘云,“瞧着倒是瘦了不少。”

    贾母将湘云上下一阵大量,摇起了头:“我就说这习武累人吧!瞧瞧你,瘦了,还黑了!哪里还有个姑娘家的样子。要我说啊,你还是学着你几个姐姐,改走……”

    话还没说完呢,林沁探头过来说道:“湘云正是长个子的时候。这几日抽条儿,这才看着格外瘦一些。”

    好容易寻到个考武举的姑娘,又能亲自从开蒙教起,若是被贾母三两句话诓骗的走了文举,她找谁哭去?

    “姑祖母,湘云喜欢练武。”湘云冲着贾母撒娇道,“湘云希望自己将来,能如同安国公一般上场杀敌呢!姑祖母你最疼湘云了,你可允了吧!”

    林沁笑着摸了摸湘云的小脑袋。

    忽然又象想到了什么似的,拉起湘云走开两步。

    “湘云,你可愿认我为干娘?”

    湘云愣住了。

    林沁想了想,解释道:“你也知道,我一直想要个闺女,可偏偏生了两个臭小子!认了你做干女儿,我好歹也是个有闺女的人了!”

    “再一个,世人虽常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但师向来比不得父。你若人了我做干娘,我也好名正言顺的管教你。若是有人胆敢欺负你,我也能好好儿的帮你。”

    湘云忙欣喜地点了点头:“我愿意!”

    林沁本就是个随性之人,既湘云点了头,转身便回了主座将此事说了。

    忠靖侯夫人自是巴不得林沁这般!

    湘云有了干娘,自己也好少操些心,更何况那人是位高权重的安国公。

    忠靖侯夫人忙说:“既然这是安国公和湘云的意思,那我们自不会反对的。倒是麻烦安国公照顾湘云了!”

    林沁点了点头,便说:“择日不如撞日。不如今儿趁着大家伙儿都在,就将这认干亲的事儿办了吧!”

    林沁是不通家事一句话便吩咐了。

    到苦了天冬和麦冬,立刻在一旁算起了库房中存下的东西,看库房里的东西能不能称得起这次的认亲。

    要布置的东西实在不少,晌午才勉强算是完工了,

    等湘云拜完干娘敬上茶,来客也差不多该说告辞了。

    林沁将来人都送至大门口,又带着湘云转身回了府里。

    一面问道:“天冬,黛玉呢?”

    天冬道:“齐恒侯府和定国侯府都是走的小门,如今应该已是到了家中了。”

    林沁点了点头,便转身对湘云说道:“我许你今科连考两场。你府试是没问题了,院试的话,还要下练一练策论。”

    湘云乖巧的点头应下了。

    正走在,贺景风在前头送完宾客,追了过来。

    “恭喜恭喜,四喜临门啊!”

    一喜黛玉高中,二喜林海升职,三喜贺瑞炯周岁,四喜林沁认女。
………………………………

第59章 北方来犯

    59、不慈

    福兮祸所依。

    四喜临门的欢喜事儿过了没几日,便有边关将士来报,北狄来犯。

    北狄在大吴正北方,历来民风剽悍,紧挨着的便是北城。

    又因气候不佳,每每有什么天灾*,便要来大吴掠劫一番。

    自永昌帝登基后,力排众议,花了大力气修筑了北城外城墙后,方好了些。

    北城的外城墙是司徒礼登基五年后开始修的,修了十年才修好。

    依着北城原有内城墙北侧,一直向北,修了能有一个北城那么大,中间兵营、城楼、塔楼、箭楼、瓮城,层层叠叠一重套一重。

    外城由两名常驻北城的老将军亲自设计了布防,易守难攻。

    对于守军来说,依着外城的布置,即便战败,略退几步,又是一道防线!

    而在北狄人眼中,由城外入内,处处是机关,步步有守军。当真是寸步难进。

    哪怕打下了一处两处,抬眼却发现己方仍是无处可守,处处是通路,处处是破绽。

    大吴兵将又在暗处虎视眈眈的等着机会,当真是想暂缓修整一下也是妄想!

    想也是,城墙城墙,便是放着外头人打进来。

    会防着里头打出去那才叫奇怪呢!

    只是今日之事与往常不同。

    往日北狄来犯,也不过打下一两处,便因不得休息人马疲乏而不得不撤军了。

    这次也不知是怎么的,竟然一直打到了内城边上!

    如今仅剩下两三道防线了,北城内城岌岌可危!

    司徒昭早朝的时候得了消息,顾不得还身在金銮殿中,当即便黑了脸!

    当朝点了兵部尚书和两名中书,又叫上了户部尚书,带上林沁和贺景风,转头便去了福安宫。

    只留下个夏守忠喊了声“退朝”,也匆匆跟上。

    众大臣互相使了几个眼色,心知圣上这是铁了心要战了!

    原有几个想说“和”的,甭管原先心里头转了多少主意,如今也只得尽数压下去了。

    没办法,圣上如今明摆着属意要战。

    老圣人就更不必提了,那北城外城可是老圣人命人修的!

    既然已经定下来,谁还吃力不讨好的要去说和呢?

    林如海摇了摇头,去寻吏部尚书说话去了。

    看来这次也许沁儿要去北城了……自己一向是管不了她的。

    虽说打仗是兵部的事儿,到底选派将士还是要经过吏部的,还是好好儿为沁儿留心些,别混进去什么拖后腿的。

    司徒礼得到消息后,确实是震怒了。

    北城的外城是他亲自命人设计修建了,十多年的功夫!

    此后二十来年,北城从未有过这般大的危机!

    北城距京城说远不远,说近不近。

    但军情快马送来,少说也要个三两日!

    三两日前从北城来报,说是打到了内城边上。还剩下两三道防线……

    三两日后,京中是收到这消息了,可此时,北城又是怎么个情形?

    “赵堂松,你说说。”

    司徒礼闭了闭眼,靠在了椅子上,沉声问道。

    “回老圣人,此次北狄来犯,发兵突然,毫无预兆。留在北狄的探子也没看出什么来。再加上今年年景尚好,单看北狄国内种种,应当不是会来犯的。”

    赵堂松白着一张脸,冷汗直流。

    他自入仕便在兵部熬着,北城外城修建之事,他也有份。

    若北城不保,不论怎么算他都是逃不了一通罪责的!

    自“选妃”之事后,赵堂松算是知道,自己是得了皇帝的厌弃了。

    送女入宫无望,便紧赶着相看了几家人家,但都不是什么良配。

    没办法,谁叫赵锦言是个庶出,又不得嫡母喜欢?

    好容易选了个一等子家的庶子,将赵锦言发嫁了,他家宠妾灭嫡的事儿又叫人翻出来说嘴。

    至于理由有没有哪位的意思,那就不得而知了。

    幸好,他也算是永昌朝的老人了,圣上也不会随意拿他开刀……

    哪知北狄人挑着这时候给他找事?

    赵松堂越想越觉得自己这事倒了大霉了,只得颤着声辩解道:“老圣人,北城来报,那北狄人可是只用了一日,便打到内城附近了!若要说是兵部探子的错,臣看不见得。”

    “北城外城的防御有多强,老圣人您最是清楚不过了。若北狄当真能破了这防御,早几年做什么去了?在一个,便是早年略叫他们占了一两个瓮城,但北城外城里头,处处不同!里头的好几个瓮城他们从未见识过,如何能这般轻易打下来?”

    说着说着,赵松堂似是想到了什么,睁大了双眼道:“只怕是,城中有了北狄的尖细!”

    林沁摇了摇头:“有奸细是必然的。咱们能往北狄派细作,北狄自然也能。”

    “只是北城外城的布防,除了守军,旁人皆不知情。普通百姓出入,走的是仅两人宽的小道,半点看不到外城的情况。即便北狄派了最好的细作来,又哪里能是随意探听得到的?”

    “就好比北狄此次出兵,在北狄定是绝密之事,故而我们的细作没能收到半点消息。”

    “那安国公以为如何?”赵松堂自不会和林沁客气,当下便反问了一句。

    “查!”司徒昭一拍桌子。

    林沁点了点头:“若说有人亲眼在北城外城看了一圈,将布防记下,我是不信的。我大吴的兵将还不会这么没用,能叫敌人来去自如。”

    “除了亲眼看,想要十分清楚外城的布防,只有一个办法!看布防图!”

    “查谁有布防图,查布防图都放在了哪里,查……谁会是内鬼!”

    “北城的布防图……”司徒礼一指在桌子上一下一下轻轻点着,缓缓开口道,“驻军将军府中有一份大的,有三队兵士日夜看守,断不会悄无声息的便叫人看去了;除了这一份,在北城便只剩下一份了……”

    司徒礼咬着牙,一字一顿的说:“司徒旸!”

    司徒昭一愣,他倒忘了这一茬了。

    只是……要说司徒旸想谋反想逼宫,他倒可能还略微信上一信。

    说司徒旸通敌叛国……司徒旸摔坏脑袋了?

    司徒旸这人,一向是意在大吴的皇位的。

    且不说北狄荒芜,若他投了北狄,也不过是个臣罢了。

    曾经想在上国称帝的人,会愿意去蛮夷小国做个臣子?

    留在大吴好歹还是个皇族呢!

    “老圣人,朕信大哥,不会做出这种事儿来!”

    司徒昭这话,他日若是流传出去,倒是能为他搏个友爱兄长的好名声。

    “孤,不信!”司徒礼摇了摇头。

    “他虽不是能做出通敌叛国的事儿来的,但却是个耳根子软的,怕就怕他给人哄住了!”

    “先前北狄一直安分,两边也就不拘着民众往来,若是混进几个探子,也实属正常。”

    司徒礼恨铁不成钢的对司徒昭说:“你那大哥,保不齐乐颠颠的拿着布防图给探子献宝了!”

    “先命人快马传命,北城封城!待朝廷派兵后,再作打算!”

    这封城,可不单单是禁止大吴百姓千万北狄那么简单。

    毕竟两国已经交战,这时候要去北狄,除了探子便是找死的了。

    封城便是将整个北城封起来,不论是对着北狄的那一面,还是对着大吴的这一面,只许进不许出。

    不论是哪国的百姓,哪国的探子,哪怕是司徒旸这个老圣人的庶长子,也不得进出!

    “父皇……”司徒昭忍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