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势-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奕劻急匆匆地赶到袁世凯指挥部时,袁世凯已收到了大部队安全撤退到唐山的消息,他不禁有些得意,临危不乱、金蝉脱壳的字眼一个接着一个眼前晃悠。但是一看见庆王。他立刻换成一副惊慌失措的神情。

    “慰庭,太后派我打听情况,前线部队到底怎么样了,能不能都撤下来?”奕劻也没注意到袁世凯神情的剧烈变化,单刀直入地说。

    “难啊,难!”袁世凯哭丧着脸道:“革命军来势汹汹,大有一口把我吞下的样子,现大部队已撤到唐山了。但还有7000人还没有着落呢。”

    “如此连连损兵折将。该如何是好?”

    “不要说损兵折将,就是京城能不能保住眼下都是个问题呢?”袁世凯性再吓一吓他。

    “不至于?不是说大部队都撤到唐山了吗?”

    “全国大势都已向着共和。民军势力一天比一天利害。听说孙这回从海外回来,携有大宗款项,还有西洋海陆军数十人,都愿帮助效力。对南京政府,各国都已表示亲近的态,倘若我们的战事再拖延下去,胜败不必论,试问饷哪里?枪炮哪里?如果兵临城下,不但皇位不能保全,就连亲贵也都无望了,岂不是后悔嫌迟吗?”

    奕劻是个胆小地,被袁世凯的话吓得神无主,便说:“你就没有什么后的办法了吗?”

    袁世凯犹豫了半天,长嘘短叹了半天,才说道:“只有趁这个时刻,请皇太后俯从民意,肯把政权让出来,再由我们切实商量,哪个还敢亏待皇上和宗室贵族?就是后世谈论起这件事来,晓得朝廷为保民不私天下,自然人人感恩戴德。这样做,既有了体面,又享受了实惠,岂不很好吗?不过,这话臣下不好说,请王爷把这话转奏圣听,若被采纳,功劳也不小呢。”

    “这我也说不出口啊!”

    “这话谁都说不出口,但眼下也只有这个管用。”袁世凯凑近后悄悄说道,“如今东北的财产已被秦时竹没收了,如果再坚持下去,其余那些都可能有危险。我们是多年至交,所以才愿意和王爷说实话。”

    这就击了庆王的软肋,他叹息了一会儿,觉得若能保住他上亿地家产,做寓公也还快活,就道:“别无他法,也只好如此。”说罢不敢迟延,进宫汇报去了。

    太后道:“你来的正好,前线的部队撤回来了没有?事情竟到了这种地步,你看怎么办?”

    “前线大部分倒是撤到唐山了,只是。”奕劻道,“我实也没有什么办法,革匪看样子还要往京城方面展。”

    “你看咱们的军队能阻止他们吗?”

    “很难。”奕劻也算说了实话,“袁世凯练了这么多年地北洋镇,对付革命军居然也是一筹莫展。微臣就没有信心了。”

    “那如何是好?你朝几十年了,就没有一点办法了吗?”

    “唉——,”奕劻叹了一口气道,“不如让袁世凯和他们谈判,看能谈出什么结果来。”

    “不是已谈了吗?你知道他们谈些什么吗?”

    “皇族不干涉内阁事务,我也不知他们谈了些什么。”奕劻先不作答。

    “你是说现只有和匪贼谈判这一个法子了?”

    奕劻道:“我看是的,还请太后放心地让袁世凯去谈,他会为咱力争取一切的,太后心里要先有个主见儿。”

    奕劻并没有向隆裕提出退位的事,怕她一下子接受不了,至于谈判到底是什么条件,还是让袁世凯自己去禀报。

    五时过后,革命军各路步军部队都赶到了预定地点,夏海强西路、李春福的骑兵北路、陆尚荣东面、蒋方震指挥的增援部队南面将意图逃跑的北洋军牢牢围困住了。具体从地理上说,敌军被围困昌黎、抚宁间不到30里方圆的区域内。各路革命军不停地挺进,包围圈越来越小,越来越严密。时左右,天已经黑了下来,四路兵马边缘地带会师,标志着对北洋军地合围彻底实现。

    北洋军残部现已被压缩到一个方圆不到20里,不到3000的人马,却面临着革命军近2万的包围圈,要想突围,简直是痴人说梦。

    身抚宁城的卢永祥和陈光远连连给唐山的曹锟报,让他们火速派兵接应,哪知道曹锟和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多革命军,根本就不敢来救,他们刚刚脱离龙潭,怎能再入虎穴?

    卢、陈二人本身也对曹锟他们的接应不抱幻想,如此表态,只不过是日后追究起责任来容易逃脱一些。两人商议后,觉得革命军迟早是要取抚宁、昌黎的,趁眼下革命军的注意力还包围圈北洋军地时候,赶紧溜。

    一听革命军势大,昌黎、抚宁地守军也已吓得魂不附体,与卢、陈二人的想法一拍即合――“开溜”。两人想了想,虽然那边损失了7000,但昌黎、抚宁地3000守军被他们带了回去,总算还有点将功折罪的味道。

    确定包围后,马允承立即提醒夏海强趁势也包围抚宁、昌黎,干脆来个一锅端。可惜的是,革命军还是慢了一步,等部队分兵和落后面的炮兵抽出身来解决这两座城池的时候,敌人又溜走了。夏海强气得直跺脚,连声痛骂,却也毫无办法,黑灯瞎火的,哪里去找逃跑的北洋军?再说革命军经过一天的强行军,已是强弩之末,再要追击,恐怕也是力不从心,只能满足于拿下这两座城再说。
………………………………

第113章 通盘考虑

    第113章 通盘考虑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陆尚荣派人给包围圈里的敌军送了封信劝降。

    重重围困和失去外援的压力下,拂晓时分,包围圈里的北洋军明智地放下了武器投降,2796人当了俘虏,这也是有史以来革命军所抓俘虏多的一次。天亮后,无论是抚宁还是昌黎,都有民众自走上街头,欢迎革命军的到来。

    以第八协为主的剩余人马被歼灭,给了袁世凯重重一击,好大部队安然无恙地撤退到了唐山,还算是忧有喜。另一件喜事也随之而来,孙山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压力,内外交迫,于是致电伍廷芳转告袁世凯:

    “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推袁氏。”

    当天,汪精卫去电袁世凯:

    “若袁公迫请帝退位,实行共和,则临时大总统退职,已成定局,不必怀疑。”

    这封电报,对处于困境的老袁来说,如同雪送炭一样珍贵。他一旦确认自己推翻清廷后能坐上大总统的宝座,便迅即采取了迫清廷退位的措施。而且他认为此事越快越好,如果南方国民大会成立,将终为其要挟而难以摆脱。况且现军事上也颇为不利,再拖延下去,那些洋主子能不能保住他还是个大问题,只有赶紧胁迫清帝退位,让东北失去继续进兵的理由才是正途。现的问题是要避承担从孤儿寡母手夺取大权的恶名。袁世凯既要逼宫,又不想留下奸臣的骂名,逼迫末代皇帝主动退位是他佳的选择。

    1月10日,革命军趁势分兵占领了卢龙、滦州、迁安、乐亭各地,基本控制了整个永平府地界,这些地方的敌军大多不战而溃。反应快地已逃往唐山,反应慢的不是当俘虏就是做了逃兵,也有的趁局势混乱就地做了土匪。

    曹锟唐山见到了好不容易逃脱的卢永祥和陈进元,两人指着曹锟的鼻子就是一顿臭骂,斥责他见死不救。好曹锟是个脸皮厚的人,被自家把兄弟骂几声也没当回事,再说这事做得也太那个了点,连一声辩解也没有。反而一个劲地陪笑脸、道不是。由于曹锟的良好表现再加旁边众人的劝说,过了许久,卢、陈二人地气就慢慢消了下来。后,冯国璋的主持下,大家一起吃饭,算是给卢、陈两人压惊和赔罪。

    “华甫兄,这仗不能再这么打下去了。”卢永祥微微有点醉意,“这么下去。弟兄们的老本全拼光了,以后还怎么过?”

    “我也这么想,可是革命军不肯放过我们啊。”冯国璋走前,老袁和他通气,一定要把那层意思和手下诸将说明。“其实咱们也可以不和革命军打仗。”

    “真的?”曹锟已经打怕了,“快说说,有什么好法子。”

    “法子只有一个,那就是和革命军谈判。而且是按照他们的意思来。”潘榘楹也是聪明人,滦州事变的参与者,反戈一击的动摇者,智商和计谋绝对是一流的。

    “说来说去,革命军要地是共和,咱们要的是君主立宪,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谈判我看是谈不拢。”何宗莲虽然不属于这个北洋的核心圈。但还是出现饭桌上。

    “那你说怎么办?你带弟兄们去打仗?”陈光远冷冰冰地望着他,“你有把握打赢吗?”

    “好了,好了,大家不要争了,咱们是军人,军人就只管听从命令,眼下虽然受了点损失,但毕竟主力还是撤出来了嘛。各地巡防营也跟着撤过来了。”卢永祥说。“我看这样,请华甫兄禀告袁大人。批准我们把巡防营就地补充到部队,然后唐山休整,你意下如何?至于我们的损失,也请华甫兄太后面前辩解一二,就说我们力了。”

    “也只能先这样了。”冯国璋安慰他们,“至于损失,各位不要往心里去,胜败乃兵家常事,再说这次卢、陈二位兄弟也是为了掩护大部队先撤才这样地,不仅无过,反而有功,就不用担心了,太后和袁大人都没有责备你们的意思。”

    散会时,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心思,冯国璋有话席间说不方便,只能先放一放。由于他带领的是禁卫军,不能久留,当夜仍旧要赶回去,除了何宗莲故意没有通知他外,其余将领都到车站送行。

    “华甫兄,席间我看你欲言又止,是不是袁大人还有什么交待?”卢永祥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事,“现都只剩下咱们弟兄了,赶紧说。”

    “部队都打完了,你们心疼,袁大人心疼。”众人点头称是。袁世凯有今天,很大程上靠了北洋镇地支撑。

    “如果我们都拼光了,哪里还有我们的地位?”冯国璋意味深长地说,“诸位还是要小心哪。”

    “这……”

    曹锟笨,没有吃透里面的意思,脸涨得通红:“华甫,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别拐弯抹角地。”

    “没什么,大家都听袁大人指挥,好好把部队带好,其余事情不用太操心。”冯国璋暧昧地说,“是战是和,袁大人会拿主意的,他绝不会让我们吃亏。”

    “现朝廷里乱成一团,我们千万不能乱,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事情就会向好的方向展。”

    “嗯……”众人明白了……

    革命军胜利的消息传到东北,秦时竹大喜过望,当即让左雨农起草嘉奖令,同时提议凡是有关作战部队,军饷一律上浮至14元一月。

    “都督,你怎么这么大方?”左雨农虽然很高兴,但还是善意地提醒他,“管我们有钱,眼下不是露富的时候,南方的孙山以临时大总统地名义要求我们解款到南京。”

    “我知道,秉三已告诉我过了,我让他以没钱推脱掉。”

    “既然咱们推脱掉了,就不应该再给军队增加军饷了,这不明摆着告诉孙山我们其实有钱嘛?”

    “正因为我们没钱,所以我才要提高军饷。”秦时竹哈哈大笑,“前方打了胜仗,政府要不要意思意思?”

    “意思是肯定要意思的,但也没必要大张旗鼓啊?”

    “咱们不仅不给孙山钱,反而伸手向他要钱,你看怎么样?”秦时竹乐呵呵地说,“我听说昨天南京行了‘华民**需公债’,数额一万万元,咱们也向南京要一点花花。”

    “都督,那东西恐怕不顶用。”左雨农认真地说,“南京方面其实是个空壳政府,谁都不听他的,这公债能卖出去吗?不是跟张废纸差不多?”

    “我压根就没想过真让他们管用。”秦时竹狡黠地说,“我无非是借这个态表明咱们没钱罢了,你不是做总统嘛,我伸手问你要钱有何不可?”

    “都督,你可真够损的,这还不把孙大炮给愁死?”左雨农禁不住也笑了,“对了,南京还来电,让我们派出参谋人员去参加参谋部工作。”

    “参谋人员?我这还忙不过来呢,哪有功夫派人去他们那里。”秦时竹皱眉,“他们那里又不打仗,要参谋人员干什么,算了,就说我们不派了。”

    “不大好,是黄兴以参谋总长的名义亲自来的电。”

    “那就告诉他们,北方战事未休,派遣一事,他日再议。”

    “行,我这就去办。”

    “现你有什么打算?”葛洪义适时的出现了,几乎每天晚上,他都要和秦时竹密室商谈。

    “巩固现有地盘,稳定秩序,然后再等等看。”

    “怎么,不继续打了,北洋军2万多人可还盘踞唐山呢。”

    “不行了,不能再打了,再打,真要弄假成真了。”秦时竹摇摇头,“你没看见英国领事那个牛样?说什么我们再进兵他们就要联合各国出兵干涉。”

    “你真信他的威胁?”葛洪义笑着说,“这可不是你地风格。”

    “信不信由他。”秦时竹说,“打到现,南线任务基本完成,咱们也该让部队喘口气,然后再筹划着下一步行动。”

    “是啊,你地‘三路会攻’已实现了一路半,还有一路半要实现,唐山之敌确实可以放一放。”葛洪义说,“不过,现我们和北洋军的形势换了过来,我们占领地地盘越来越多,兵力开始分散,北洋军越缩越紧,剩下的都是骨头了。”

    “你看英国人都直接驻军到唐山了,袁世凯有了洋主子撑腰,那种惶恐劲没有了。”秦时竹有点恼火。

    “永平方面不用太担心,曹锟他们为了逃跑,基本上所有的火炮都没带走,全部成了我们的战利品,短期内他们没有攻城的实力。”葛洪义想了想说,“现关键是看蓝天蔚,多伦已经拿下,他目前正朝宣化府进军。王永庆也是节节败退。”
………………………………

第114章 轮番逼宫

    第114章 轮番逼宫

    “估计再过几天,察哈尔也能全部拿下,王永庆可没多少实力。”

    “王永庆不足为虑,倒是承德,象一颗钉子钉那里,我感觉很不舒服。”葛洪义建议,“要不咱们拔了它?”

    “再让它挨两天。”秦时竹说,“现要紧的是,赶紧把热河一带的军政府组织起来,造成既成事实。”

    “确实如此,虽然打了胜仗,我们也有不小的损失,别的不说,8门榴弹炮坏了5门。”

    “啊?怎么回事?老何怎么搞的?”秦时竹大惊。

    “没什么,这些榴弹炮本来就是早产儿,为了战争临时赶鸭子上架,再加经验不足,炮管质量跟德国货比起来差远了。”葛洪义为何峰叫屈,“不能全怪老何,他也力了,再说这些报废的榴弹炮已射了至少300炮弹,间又没有好好维护,什么下场你猜猜就知道。”

    “那还有3门也别用了,要是炸膛了多危险。趁现山海关压力减轻,全部拉回来检修、研究,为下次铸造积累条件。”

    “老何也是这个意思,他现正和克虏伯方面洽谈合作建设兵工厂,以后有了德国方面的协助,应该会顺利很多。”

    “你可给我盯紧了,别混进什么密探、奸细进来。”

    “这当然要小心。”葛洪义适时转换了话题,“山海关方面缴获的战利品当,有不少日本货,很多还是今年才生产的。”

    “怎么回事?”

    “我派人查过了,这是日本10 月23日通过大仓洋行和清廷陆军部之间签订的合同,包括炮弹30万,枪弹6400万。步枪16000杆,总金额273万日元,不过是上个月交的货。”

    “上次三村来的时候我已知道有这么回事了,鬼子总是不放过任何可以攫取利益的事情。”秦时竹愤愤地说,“咱们心里知道就可以了,抗议估计也没什么用,还不如下次谈判时作为一项讨价还价地手段。”

    “刚才你说组织军政府,恐怕心里已经有合适的人选了?”

    “我打算让陆尚荣任都督。名义上是内蒙古都督兼热河镇守使!”

    “这官封的不错,海强、李春福他们呢?”

    “他们肯定也有官做的,夏海强就做个副都督兼察哈尔镇守使,不过他的任命再过几天宣布。”秦时竹笑着说,“这年头都督满地乱跑,还是手里有兵重要。”

    “现你就是国第二号军阀了,有什么感想?”葛洪义不怀好意地问。

    “感想?”秦时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军阀也不是这么好做的。你看这英国领事一闹,咱们还得陪笑脸。你应该了解我,我这不是怕他们,而是为了革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我理解,孙山对外宣言不也承认外国华的既得利益嘛。咱们不算出格。我听说日本人头山满、犬养毅到了南京。”

    “他们搞什么名堂?”

    “具体内容不得而知,但大致总是劝告他们联合康有为对付袁世凯,亲近日本。”

    “康有为到现还坚持君主立宪,跟孙山怎么联合地起来?”秦时竹慢悠悠地说。“倒是日本人对袁世凯的敌视让人很诧异啊。”

    “有什么好诧异的,谁都知道袁世凯后面站着朱尔典,我估计英国领事来威胁我们也是袁世凯请求朱尔典干的。”葛洪义不满地说,“总有一天让他们好看。”

    “日本也不是什么好鸟,你看,居然让孙山联合康有为。”秦时竹充满警惕地说,“明显对我们不信任,玩两手阴谋。”

    “日本人什么作风你我还不清楚?”葛洪义不以为然。“现,日本可以利用的力量,还是我们强,只要给他点甜头,是不会和我们翻脸的。”

    “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到时候,咱们连本带利都拿回来。”

    冯国璋回到了京城,顾不上去休息。立即去见袁世凯覆命。

    “怎么样?”袁世凯很关心下面的情况和损失。北洋军是他的老底,可不能真报销了。

    “部队损失很大。火炮基本没了,眼下三镇三协,总人数还不到3万。卢永祥和陈光远要求把撤退回来地巡防营就地编入他们的队伍。”

    “也只能这样了。”袁世凯沉吟半天,看得出来他对这些损失很心痛,“华甫,你看这仗怎么办?革命军越来越强了,局势令人担忧。”

    “大人不必烦恼,革命军虽然占了不少地方,但他们的损失也不小,短期内我看他们无力进攻。”冯国璋宽慰他,“再说唐山城防也较坚固,2万余人,攻虽不能,守则足够,自保有余。唐山不失,彼就不能沿京奉线南下威慑京津。”

    “朱尔典已派人警告过秦时竹了,让他的部队不得攻击唐山,当然,为了表明上的不偏不倚,也严禁我军进攻唐山以东各地。”袁世凯笑着说,“还是洋人说话管用,秦时竹虽然嚣张,也不能完全无视英国人地意见。纵然表面上说绝口不承认,但实际上却是牢牢守住了那条界限。”

    “大人,卑职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卑职以为,可趁机与秦时竹和谈,他的条件,我看也可以答应。”

    “嗯?”袁世凯猛然瞪大了眼睛,万万没有想到冯国璋居然这么大胆地说了出来。

    “卑职以为,秦时竹的条件,其实和南京方面是一致的,既然这样,还不如答应他们,两边地愿望都满足了。他们也就没有什么说头。”冯国璋看袁世凯没有反感,顺着说了下去,“据我所知,东北方面和南京方面并不和睦,双方可以说是同床异梦,只不过这个条件上基本一致才勉强维持住了彼此关系,我们答应了他们的条件,就是破坏了他们的合作基础。大人可以运筹帷幄。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行事,主动权还我们手。”

    “我也想过,只是太后和一帮亲贵不允。”

    “事到如今,也由不得他们允不允了,大人要以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

    “我知晓了,不过这话万万不能传开。”袁世凯很满意冯国璋地表现,“这话想必你也和各路将领讲了。他们反应怎么样?”

    “卑职没有明说,不过看得出来,他们都惟大人马是瞻,部队您就不用担心了。”

    “这就好,京师还有什么库存军火。多给他们拨一点,让他们早日恢复元气。”

    “卑职以为,唐山无碍,但承德危矣。”冯国璋说了他的担心。“热河全境失守,只有承德一地,而且兵微将寡,革命军自然视之为眼钉,恐欲拔之而后快啊。”

    “我知道了,我有分寸,今日谈话,万万不可泄露半点。”

    “是。卑职告退!”

    琢磨着冯国璋的话,老袁觉得很有道理,是逼宫的时候了,不过还不到自己出场时,先让其他人去试试看。

    先出场地是袁世凯的心腹谋士梁士诒。他暗联系驻俄公使陆征祥联合驻外使臣电请清帝退位。陆征祥欣然照办,立即串联各国使臣电回国,收电人是外务副大臣胡惟德。

    其实收到陆电前。胡惟德已知晓了内容。上次去东北谈判,没把差事办好。这次老胡可不敢再捅娄子了。只见他跪地上启奏道:“太后,臣接到以驻俄公使陆征祥为主的驻日、美、英、德、荷、法等国公使的电报,此事重大,特来禀奏太后得知裁夺。”

    “是什么事,就说。”

    “他们一致要求皇上退位……”

    “什么?!”

    隆裕太后惊得瞠目结舌,脑子嗡嗡作响。

    小德张把电报交给太后,隆裕定了定神,接过电报,当看到“实行共和,乃世界之潮流,皇上退位为大势之所趋”时,几乎昏晕过去,眼前直黑。

    过了许久,隆裕太后问道:“内阁怎么看,你们有什么说法吗?”

    胡惟德说:“臣等不敢评议此事,只等太后和皇上定夺。臣这就告退。” 一说完就走出了殿门。

    隆裕太后急得哭起来,只说同样地一句话:“这事如何是好?”

    胡惟德出去没有多久,民政大臣赵秉钧进来奏报:“太后,全体国务员上奏太后,臣觉得此事重大,不敢声张,特秘密奉太后知闻。”

    隆裕太后接过密奏,上面写道:“臣等国务员全体恭奉奏太后陛下:南方革匪气焰熏天,北方党贼蠢蠢欲动。孙就临时总统,各国表亲近之态。孙挟海外之资,延外国之将,领十余省之众,欲北伐清室,扬言要‘扫穴犁庭’。我方海军叛,天险已无,何能悉以镇之军,防卫京津?虽效周室之播迁,已无相容之地……”

    隆裕头如炸了似的,眼前一黑一头栽下,小德张连忙扶住,掐了太后人,揉了太后胸脯,太后醒了过来。觉得自己失态,看那赵秉钧时,只五体投地,伏地上,并没抬头。太后又定了定神,让御前太监捧来茶水,啜了几口,方才又看那密奏,不看便罢,看后是如五雷轰顶:

    “……东西友邦,有从事调停者,以我只政治改革而已,若等久事争持,则难免干涉。而民军亦必因此对于朝廷,感情益恶。读法兰西革命之史,如能早顺舆情,何至路易之孙,靡有孑遗也……”

    隆裕又是眼前一黑,一头栽下。
………………………………

第115章 老袁遇刺

    第115章 老袁遇刺

    赵秉钧退了出去。外面有人问他事情怎么样了,他说了真话:“难过,难过,这真不是人干的,不是人干的啊!”

    虽然不是人干的活,但袁世凯有令还得照此办理,赵秉钧这个恶人算是当定了。

    看到秦时竹打得这么欢,黎元洪也就地组织了北伐军。南京的孙山坐不住了,和黄兴商量后,决定以南京政府的名义组织全国北伐军。以鄂湘为第一军,宁皖为第二军,淮扬为第三军,烟台为第四军,东北为第五军,山陕为第军。拟取道河南、山东、直隶,会师北京。孙山想得挺好,但这些军队都不听他,反而只管伸手要钱,弄得南京头疼不已。由于第一军本来是黎元洪组织起来的,孙山凭借着总统的地位,说编为一军就编为一军,加引起了湖北方面的不满。革命事业光明的背后,埋藏着重重危机。

    赵秉钧和陆征祥的逼宫比革命军的打击加让人难以承受,过了好久,隆裕太后才回过神来,有了一丝说话的气力。下午,隆裕并没有叫溥仪到毓庆宫去上学,而是让他接见大臣。

    溥仪觉得很奇怪,往常接见王公大臣,总有很多人,你争我吵,有时很有趣,很热闹。可今天,殿里就三个人:太后坐炕沿上,溥仪坐太后的身后。炕前的红毡子垫上,则跪着一个粗胖的老头子。老头子满脸泪痕,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溥仪定睛看他,是认得的。这个人是总理大臣。溥仪很纳闷,好长时间,太后和那老头也不说一句话。见太后不住地擦眼泪,那粗胖老头则不住地拧鼻涕,有时那胖老头子就呜呜地哭出声来。

    “唉……唉……”溥仪号啕大哭起来。

    这是逼宫戏里袁世凯唯一出场的一次,虽没有明确的结果,但局势还是顺着他的思路和希望进行。从宫出来后他非常得意:让梁士诒幕后策动各驻外使节联名致电清清帝退位,这一招果然很灵;赵秉钧地戏看样子演得也不错,这一步也走对了。他决定再到外务部去一趟,让胡惟德再和各国联络一下。对隆裕施加压力。

    也许是太得意了,谁也没有意识到危险的降临。马车载着袁世凯出了东华门,刚走过丁字街三义菜馆门口,突然,一颗炸弹从酒店里扔出来,袁世凯的马车驰得飞快,炸弹没有打,却后面爆炸了。马车已走到祥宜坊酒店门口。袁世凯还没有从刚才的惊魂恢复过来,忽然又听得轰隆两声,一颗没有打马车,只炸死了袁世凯的卫队管带袁金标以及排长一人,亲兵二人。另一颗炸弹不偏不倚,正好马车轮下爆炸,马车随即被震翻地,他也被爆炸的冲击波甩到街道上。这次爆炸又炸死了附近的7个人,但偏偏老袁命大,什么事也没有。他从翻倒的车里爬出来,臃肿地身体此时竟匪夷所思的灵巧,他急忙跃上一匹马,准备加鞭急驰而去,甚至不忘对活着的卫士下令捕和还击刺客。袁世凯拣了一条老命!

    不到一刻钟,这事就传得沸沸扬扬。人们都以为是满族亲贵下的手。因为他们早就要喊着杀袁世凯而后快。陆征祥回退位电,尤其是赵秉钧逼宫后,保皇派反应非常激烈,对袁世凯恨之入骨。禁卫军扬言:“只要太后一下逊位懿旨,就立刻围攻袁内阁。”有人宣称已袁世凯住处附近的胡同埋设了地雷。袁世凯今天一亲自逼宫,就遇到袭击,理所当然怀疑是满人干的。

    但事态出乎意料。当晚,捕得杨禹昌、张培、黄之萌等。却供认是北方革命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