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势-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说呢,怎么革命军这么奇怪地主动放弃阵地,说停战两天也答应了,原来还有这一手……”何宗莲刚刚感叹了两句,就被潘榘楹毫不客气地打断了。“现不是感概事后诸葛亮的时候,赶紧想办法撤退才是正道……”

    “撤退是可以的,但火车车皮不够,恐怕没有两天功夫走不了。”曹锟哭丧着脸说,“咋办?”

    指挥部里乱成一团。谁都要争着先走,现是逃命的时候,也顾不得兄弟义气了。

    “大家别吵,别吵。”卢永祥的脑子没有热。“袁大人让我们不动声色地悄然撤走,我们切不可你争我夺的,不然被关上的革命军现,他们趁势出击,队伍岂非加混乱?”

    “有理,有理。”让谁先走呢?谁都想先走。

    “大家不要吵了。”曹锟是名义上的高统帅,他一话,别人就只好停下来听他。“我意第三镇先走。其次是第二十镇、第二混成协、第一镇……第八协断后,后走。”

    底下各个将领又乱成一团,很明显对撤退方案不满。卢永祥只能再当和事佬:“诸位,不要吵了,不管怎么样,撤退总有个先后顺序,另外,革命军包抄后路地消息千万不能让下面的士兵知道。不然骚动起来。革命军倒没打死我们,我们自己就该完蛋了。”

    “对。对!”其他人随声附和,但撤退秩序这个关键问题上谁也不愿意让步。

    就彼此僵持不下的时候,袁世凯的第二封电报又到了,明确指出了撤退秩序,指出让第八协断后,并以警告的口吻要求他们严格遵守,为了让他们心里有底,特意指出冯国璋率领一协兵力接应他们。

    有袁世凯的尚方宝剑手,曹锟再也不用为怎么安排撤退伤脑筋了,为了安抚的第八协,他特意说把所有的火炮都留给他防守。陈光远耷拉着脑袋,心想自己倒了八辈子地霉,要是能活着回去,一定要将自己的祖坟好好迁建……

    撤退对曹锟来说,正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山海关易守难攻谁都知道,仅仅为了四道防线就损失1万多,真要是攻关还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代价,撤,先撤再说。

    陆尚荣也收到了夏海强来的通电:“我军已过迁安,再过一日基本可以完成对北洋军的包围,只是行军之处人烟稀少,军粮筹集不易,请求飞艇支援。”

    陆尚荣和蒋方震商量:“看来北路已杀过来了,咱们也要做好准备,第一师地增援部队明天也可以赶到,正好可以赶上包围战。夏海强要军粮,咱们还是要力支援。”

    “刘翼的飞艇队支援蓝天蔚去了,这么远的路运输粮食也实不方便,我们要是不支援麻烦就大了。”蒋方震笑着说,“反正这两天也是休战,就让飞艇队辛苦一下做运输队。”

    “我看咱们空投干粮给夏师长他们的部队好了。”杜金德建议,“一来携带方便,二来省时省力,不用他们费力气自己做了。”

    “传令部队,抽调1000名手艺好地战士去伙房帮忙,赶紧给夏海强他们烙大饼。”

    夜幕下的两军开始了时间赛跑……

    马允承领到连升他三级的任命后是又惊又喜,喜的是自己陡然间升了三级,惊的是周围州县一共都没多少兵马,如何能与这一万多革命军抗衡?想来想去,只能寄希望于卡住革命军的粮道,如果能烧了革命军的粮草,那就好不过了。

    “弟兄们,朝廷给我们下了任务,要我们量拖住革命军,多拖一天就是胜利,回来每人官升一级。”

    手下人不响,怯生生地望着他。“马大人,不是兄弟们不敢去,实是革命军人多势众,就凭咱们这些人,肯定不是对手,何苦去送死呢?”有个老兵大着胆子劝他。

    “郑老哥,咱们人少是不错,可也有300多号人。再说兄弟我下午已经连升三级了,周围的兵马都归我统辖,人数也不会少。”

    “马大人,您要三思啊,虽然您刚刚升官,弟兄们不好驳你地面子,可是,这周围州县那些人能听你的吗?就算是都听你的,他们一个个懒懒散散,见到革命军不吓得屁滚尿流就不错了,弟兄们怕指望不上……”

    马允承低头一想,也是,周围的都是“双枪”兵,没有多少战斗力,全是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他自己为人正直,带兵有方,又爱兵如子,那些将领眼简直是个异类,从来都没有他说话的份,今天算是太阳出来了,居然连升我三级。他心里也不禁只有苦笑,这大清眼看要亡了,临死前还要拉我一起走。

    “马大人,弟兄们平素敬你,爱戴你,全是因为您是个好官,跟别人不一样,对我们客气,从来没亏待过咱们。这么多年了,弟兄们也想着报恩。这大清的日子眼看是长不了了,弟兄们也不指望它给咱们升官。我们跟随你,算是这么多年的情分。您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大伙都会跟你去地。”

    马允承心里很热乎,对于手下,他还是有信心。“弟兄们,我们不是去和革命军硬拼,不是去送死,我打算去断革命军地粮道,烧他们的粮草,只要这事办成了,咱们地任务就算完成了。”

    黑夜里,马允承带着手下的巡防队出了,一路紧赶慢赶,终于清晨追上了夏海强的后队。为了掩人耳目,这些巡防队全部穿上了老姓的衣服以方便行事。

    找啊找啊,一直没有看见革命军的粮草队。马允承有些奇怪:革命军难道是神仙?就不用吃饭的?这么多人连点粮草都没有,还怎么行军打仗?手下的人提醒他,早上曾经看见革命军的士兵啃过干粮,是不是他们真的没粮草?

    马允承很熟悉当地环境,这方圆50里内,基本没有多少人家,看得出来革命军也是特意挑选人烟稀少的地方行军以便提高行军的隐蔽性。但无论如何,只要是人,都得吃饭。一顿两顿不吃还受得了,要是几天不吃饭,不要说打仗就是路都走不动。革命军大老远地从平泉赶来,要是只吃干粮肯定很快就要耗而活不下去。

    征粮?抢粮?买粮?马允承为革命军盘算无数个获得粮食的可能性。但想来想去,前提条件都是附近有足够的粮食。眼下正是隆冬季节,哪里来的粮食?不对,革命军一定有魔法,我得再盯着点。
………………………………

第110章 弃暗投明

    第110章 弃暗投明

    临近午时分,马允承带着几个人爬到了山上,看着山脚下革命军井然有序地进军,他心里一阵阵感叹。这么整齐的队伍,看来确实是善战之兵,北洋军为什么打败仗的问题一点也不难回答。只是,追踪了近一个上午,革命军到底怎么弄到粮食的问题还是没找到答案。眼看一队队士兵从自己面前走过,就是没有现运粮的大车,倒是运输火炮、弹药的车有不少。

    当他准备放弃的时候,怪事生了,空出现了一个个从没见过的庞然大物。不仅马允承看呆了,他的手下是傻那里。眺望过去,只见前方一块很大的空地上不知道用什么东西铺了一个大大的“十”字,那些飘空的怪物一个个从上面扔下东西来。下面的士兵虽然欢声雷动,但队形一点也没有散乱,还是有条不紊地继续赶路。

    “飞艇?”马允承通过传闻再结合眼前景象,终于得出这个结论。不是说飞艇扔炸弹吗?为什么扔下东西来一点也不会炸,革命军反而很开心?莫非扔的是粮食?有这种运粮食的路子吗?何况投下来的麻袋感觉轻飘飘的,不似面粉袋那么沉重。

    虽然手下人拼命劝说,马允承还是制止不了自己的好奇心,他想去看个究竟。结果很让他沮丧,被革命军抓了个正着!

    “报告师长,我们抓住了几个奸细。”

    “哦?”夏海强一愣,这帮鹰犬鼻子倒蛮灵的,怎么让他们混进来的?

    “长官……大……人”马允承心里一阵后悔,然后装出可怜相,“我们……我们不是奸细……我们是好……好……姓啊,误冲撞了官军……”

    “胡说,这是什么?”抓捕的人拿出一把驳壳枪和硫磺、火棉、火柴等物对夏海强说。“师长,别听他们瞎说,都是从他们身上出来的。老姓?老姓有这些个东西?”

    “这东西是你的吗?”

    “是……是!”马允承点头哈腰地承认,“确实是小人的,小人走南闯北混口饭吃,由于这里一贯不太平,所以带着手枪防身。这……这确实是防身用地。”

    “防身?”夏海强微微一笑,“来人。把他衣服剥了,我倒要看看这家伙是怎么防身的?”

    马允承虽然极力挣扎,但毕竟被捆住了,很容易让人把衣服脱个精光,露出赤条条的上身,寒冷的冬天冻得他直抖。

    夏海强走到跟前,似笑非笑地拍拍他的肩:“兄弟,做人要厚道!这肩膀上的老茧。分明是练射击时练出来的,就不用狡辩了。”

    马允承脸上青一阵白一阵,这么容易就让人看穿了,革命军真是厉害。

    “给他穿上衣服,别把他给冻死了。”夏海强见他服了软。也不想难为他。

    正这时,卫兵送饭过来:“师长,开饭啦。”

    “你放这里,我边吃边审这几个家伙。”

    马允承一看。面前是三个烙饼,热腾腾地冒着热气,旁边还有一盆似乎是鸡肉……

    “刘娃子,你这鸡肉哪里搞来的?”夏海强刚准备动筷子,现了今天地伙食。

    “从老乡哪里弄来的。”卫兵告诉他,“这一带人烟稀少,我好不容易才弄来这点鸡肉,师长您快吃。还有一点我给李旅长送去了。”

    “辛苦你啦。”夏海强多日没吃上这么像样的东西了,夹起一块就往嘴里塞,三下五除二就落了肚,“好吃!好吃!”

    “好吃就多吃点!”

    “慢,刘娃子,这鸡你弄来给钱了没有?”

    “钱?没有,老乡都跑得无影无踪了,我找不着人给钱。”

    “这可不行。得想办法给人家钱。”

    “师长。算啦,咱们只拿了老乡一只鸡。就当他们贡献给革命好了。”

    “不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怎么说的,我当师长的可不能带头违反。”夏海强摸了摸,“我这还有个大洋,你给老乡放鸡窝里,同时给他写个条子,就说我们吃了他的鸡。”

    “是!”卫兵很不情愿地接了过去,他看来,这事情也太小了。

    “等等,你把这肉也拿走。”夏海强又夹了一块后说。

    “师长,是不是不好吃?”

    “不是,挺好吃的,我吃两块够了,其余给那几个病号吃。”

    “师长……”

    “别磨磨蹭蹭地,赶紧趁热拿去。”

    这番对话马允承都听见了,他的嗓子眼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似地,一句也说不出来,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夏海强碗里的烙饼。

    “你也饿了?要不也吃点?”夏海强笑着对马允承说,“你们给清廷卖命也不容易,都是爹妈生的,饭总是要吃的。革命军优待俘虏,只要你坦白交待,不会难为你的。”

    “大人,我……”马允承说不出话来。

    “不要管我叫大人,咱们革命军已废除了这种称呼,你叫我长官或师长都可以。”夏海强隐隐约约感觉这人不简单,所以多留了个心眼。要是按照往常脾气,听说是奸细,非暴打一顿才肯罢休。

    “师长?您是革命军地师长?”马允承一机灵,师长就相当于军的统制,这么大的官居然?

    “您一个堂堂师长就吃这个啊!”

    “啊?怎么了?我是师长不假,是师长就不能吃这个了?”夏海强感到好笑,“你老实交待,清廷派你过来有何阴谋?”

    马允承没有正面回答,只是问:“小人敢问刚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什么?”

    “你这个奸细,啰哩啰唆问这么多干?还不赶紧交待。”旁边还有一个卫兵看不下去了,“师长,这家伙这么不老实,让我好好教训教训他。”

    “不得胡来,你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背给他听。”夏海强越证实自己地判断,这个人也许真的有名堂。

    听完卫兵的介绍,马允承喃喃自语:“我明白了,为什么革命军这么厉害,打得我们连连败退,原来是这样,惭愧,惭愧……”

    “长官,小人该死,小人是迁安守将马允承,奉命前来拖住大军的。”马允承解开心结后,如竹筒倒豆子般把所有的情况都交待了出来,“……我想来想去,凭我们这么点人马,要打仗拖住大军,是不可能的,只有把希望寄托断革命军的粮道上,只是小人找来找去找不到大军的粮草辎重所,走地近了些,就被抓住了……”

    “那你随身带的那些硫磺、火棉、火柴原本打算用来烧我们的粮食的喽?”

    “正是,我原本想只有要烧了粮食,革命军陷入了混乱,才能拖住你们的步伐,这附近人烟稀少,一时半会弄不到粮食,你们肯定寸步难行……”

    “就凭你这几个人能成事?”

    “不是,我还带了两多弟兄,打算一旦放起火来,就摇旗呐喊,捞乱军心,如果有可能,再拿一点军火、枪支什么的……”

    “这个计策倒是想得挺好,可惜啊,可惜啊,我军偏偏没有粮食……”

    “不可惜……不可惜……小人明白了,小人甚至庆幸没烧掉大军的粮食,有这样的军队,是姓之福,是姓之福啊。下惭愧……惭愧……”马允承换了种口气,“我从清晨就开始跟踪大军了,只见步伐整齐,军纪严肃,有一种凛然感,当下明白不是好惹地,后来看到师长您吃地这么简单,就是抓了老姓一只鸡,还坚持要给钱,这样的军队,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你想,北洋军地官长,不要说什么统制、标统,就是一个小小的哨长,都吃的要比您好;至于老姓的东西,那从来就没有给钱的说法,不要一只鸡,就是把你全部的家当都拿完了,也活该你倒霉……”

    “所以我们才要革命,才要推翻这个**皇权。”夏海强想了想,“你刚才说山海关的军想溜?”

    “是的,我迁安就侦察到你们了,看见你们一路不停的行军,也不攻城拔寨,我猜目标就是要包围山海关军,连忙向京城做了汇报,他们连升了我三级,让我想办法拖住你们,以便让曹锟带部队逃离……”

    “这么说袁世凯已知道了?”夏海强大吃一惊,“你这个家伙不简单,怎么样,加入革命军?”

    “师长就这么放心我?”

    “哈哈!革命军就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不要说你是清军我敢用,我们以前都是巡防营呢,谁头上没个辫子?”

    “既然师长如此看得起我,我愿效犬马之劳。”马允承想不到对方这么看重自己,“小人别的本事没有,附近地形还是很熟悉的,可以带领大军少走不少弯路,至于其他弟兄,都是听我的,我可以让他们也参加革命军,保证不会有二心。”

    “好!帮他把辫子剪了,以后也是革命同志了嘛……”
………………………………

第111章 快速追杀

    第111章 快速追杀

    说是这么说,夏海强毕竟多留了个心眼,赶紧电报给山海关的陆尚荣,告诉他北洋军溜了。

    “师长,不好,北洋军溜了。”蒋方震看到电报,连忙通知陆尚荣,陆尚荣刚想去迎接增援部队,冷不防收到一个坏消息。

    “真的?赶紧让田伯雄带人去侦察下。”陆尚荣恼了,“他娘的,居然敢溜?”

    “得想办法截住他们啊,不然就晚了。”蒋方震立即有了对策,“赶紧让部队出,即便没完全准备好也得立即出。”

    “好!通知增援部队,不用下车,直接待命。”陆尚荣心急如火,“命令部队,紧急集合,除留下2000人防守山海关外,其余人准备追击。”

    “师长,师长……”传令兵气喘吁吁地过来报告,“敌人果然溜了,刚才田团长带人去侦察过了,关前敌人的营寨、帐篷甚至辎重都,但人跑得一个也没有了……而且铁路上布满了乱石,防止我军追击。”

    陆尚荣一听,脸色马上就变得很难看:“好小子,果然跑了,看老子不追你们。”

    “命令工兵营清除铁道上的障碍,然后让增援部队坐火车增援。”蒋方震一听情报确实,连忙下令,“我和师长带部队追击,杜副师长守关。”

    “是!”

    “飞艇回来了没有?”

    “还没,给夏师长送粮去了,估计还得一会儿。”

    “瞧我这脑袋。”陆尚荣刚才急火攻心,这才缓过神来,“等飞艇来不及了,快,命令王子树带领飞机侦察。这帮家伙应该逃不远。”

    陆尚荣估计的没错,撤退的北洋军果然没走远。按照本来方案,应该是第八协坚守阵地,逐步掩护其他部队撤退的,但陈光远说什么也不干,非要一起撤退,说,哪怕步行也可以。他知道。迟一天就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曹锟被他纠缠的没办法,只好同意。为了保命,这帮家伙开足了脑筋,想到利用趁黑夜逃跑。至于帐篷、营寨、辎重甚至火炮,都决定抛弃不要,快快地逃跑才是上上之策。由于车皮不足,部队只能一步步地撤。先是大部队沿着铁道依次撤退,曹锟的第三镇坐火车先走;然后何宗莲的第一镇;再是雷震春、潘榘楹、卢永祥地部队。后是陈光远的部队。从山海关到唐山,说远不远,坐火车大约是三个小时。总算曹锟有良心,第一拨撤退时,还将各部队的重伤员安置到其三个车厢上了。

    从昨晚10时起。北洋军开始有次序的撤退,当然不能告诉士兵们实情,不然整个队伍非崩溃不可,只是骗说他们回唐山休整。凌晨一时。曹锟先撤退到了唐山,火车顺着原路返回,近10点时,又将何宗莲的部队送了回去。也该北洋军走运革命军忙着给夏海强的部队送给养,没现撤退迹象,陆尚荣又忙着准备迎接增援部队,这一来一去,到了下午1点。才确知北洋军已撤退的消息。

    飞机侦察传来的消息明白无误地传递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北洋军大部队正沿着铁路沿线撤退,刚才正好捕捉到第三拨部队登车地情景,即使后面的部队,也已距离山海关有60里之远了。

    “不能让他们跑掉!”陆尚荣恶狠狠地将拳头砸桌子上,“给夏海强报,让他加快行军速,迅速抚宁和昌黎间南下。截断铁路线。堵住北洋军逃跑的退路,咱们纵然截不住全部。也得咬他一块肉。”

    夏海强收到电报也急了,他没想到北洋军动作这么快,掏出地图一看,此刻距离近的铁路线,至少还有5个小时路程,天黑之前是无论如何赶不到敌人前面去的,这就意味着敌人至少还能再装运一次,如果手脚麻利的话,后都被装走了都说不定,合围计划只能彻底泡汤。

    问马允承,马允承仔细研究了地图:“师长,这赶路恐怕是快不起来的,不过,我想可以让北洋军主动朝咱们靠拢。”

    “你说,你说。”

    “军这么有秩序的撤退,一来可能是他们不知道可能被包围地消息,二来可能是因为一路没有受到骚扰,故而能心平气和,咱们如果做点手脚,让他们知道可能会被包围,必然不听指挥,四散逃窜……”

    “他们要是四散逃窜岂非加难以包围?”

    “师长有所不知,这部分北洋军并不知道大军现已距离他们如此之近,东边是往山海关去的方向,自然不会走这条死路,他们可能逃跑的方向有三个,向北逃往抚宁,向西逃往昌黎,向南逃往海边。其,海边没有船只接应,又是穷乡僻壤,估计不会有多少人往那里去;大多数人肯定会往抚宁或昌黎跑,但无论哪个地方,我们赶到那里都只需要2个多小时,北洋军也要跑2个多小时,就是说有可能这两个地方截住他们,趁势掩杀……”

    “那如果敌人两个方向都跑呢?”

    “那我们就分兵,无论是抚宁还是昌黎,守军都不多,即使分兵也没有危险。”

    “如果敌人大部分往海边跑怎么办?”

    “这我就无能为力了,这就意味着我们和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不要说天黑,就是明天都不一定能追上他们。”马允承想了想说,“但我估计他们不会往那里跑,即使有,也是个别人。”

    “好!咱们就赌这一回。”夏海强下定了决心,“我就不信,北洋军命这么好,只往生路跑,不往死路跑?”

    “传我命令,留下1500部队负责和炮兵协同、防御,其余部队,兵分两路出击,一定要加快速,天黑前包围北洋军。”

    马允承点点头,为将之道就是要果断,切忌犹豫,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患得患失,结果什么都得不到。

    夏海强的建议,尤其是他那个动用飞艇量把敌人往北边和西边赶地提议很及时地传到陆尚荣那里,后者和蒋方震商量后,一致认为这是可行的法子。本来好的办法就是把京奉线炸断,但考虑到英国已事先声明,不得有任何破坏京奉线的企图,为了避免不必要地冲突,陆尚荣只能放弃这个简单的念头而选择另一种方案――追!

    工兵营还费力地清除大石头,看来没有一个小时是不可能清出道路的,飞艇完成了充气和载弹,马上就出了。陆尚荣面对集合起来的部队,开展了短暂的训话:“……弟兄们,北洋军跑了……但是他们没跑远,你们有没有信心把他们都抓住?”

    “有!”下面响亮的回答,三千多人的声音,听上去排山倒海。

    “出!”

    等飞艇赶到北洋军大部队所地方之时,正好又一趟列车满载着撤退的北洋军朝西面奔去,他们是后一批幸运儿。根据陆尚荣地指示,火车和铁路都不要炸,对于敌人的逃跑,刘翼生了一肚子闷气,眼下逮住机会,怎么都不能放过。炸弹扔密密麻麻的人群,开始了居高临下的屠杀。

    其实早飞艇出现的那一刻,卢永祥和陈光远就感到了不妙,他们两人已送走了别人,眼巴巴地盼望着革命军不要来捣乱,让他们也安然撤退,结果,怕鬼偏遇见鬼,革命军很快就反应过来了,他们的好日子到头了。

    一般士兵并不知道个的原委,但高级军官是知道实情的,如果能安然有序地撤退,想必他们也能保守这个秘密,但思想上地弦毕竟是绷得紧紧的,眼看炸弹不停地落下,弹片空飞舞,他们控制不住队伍了,只能声嘶力竭地喊:“革命军追来啦,弟兄们快跑啊!”

    跑?怎么跑?往哪里跑?军官们都说不清楚,但跑这个字却是让北洋军都听见了。有人是怕革命军追来,有人是想趁机逃回家,总之一哄而散,乱哄哄地象群鸭子。因为铁路沿线附近大都是开阔地,根本就没有隐蔽地地方,如果不想跟着大伙一起死,四散逃去是好的选择。

    空袭也有个学问,刘翼事先得到陆尚荣的嘱咐,特别注意把敌人往北路和西路赶,于是只要是往南面逃跑之敌,基本都丧命于革命军的机枪扫射下,侥幸幸免的不过十之一二。重点追杀南逃之敌时,出于生命本能的选择,敌人果不其然地往北路和西路逃去,飞艇虽然占据着绝对的主动权,但毕竟枪弹和炸弹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刚才“照顾”了南边的敌人,其他两路就加分散了。一眼望去,下面星星点点的都是,但要杀死一个人去很不容易,重机枪扫射虽然凶猛,但毕竟精难以控制,气流、风速、射角等方方面面的因素综合一起,20子弹能打死一个就已经算是高效率了。

    “撤!”刘翼倾泻完弹药后,咬牙切齿地出了命令,其实他的战果也不算差,已经打死、打伤400多人了,但毕竟还有近5000人马从他眼皮底下溜走,怎能不恼?
………………………………

第112章 未竟全功

    第112章 未竟全功

    陆尚荣带着部队开始了强行军,为减轻负担,只携带了迫击炮和重机枪,所有的火炮和野炮都留了关上,至于北洋军遗留下来的武器和辎重,也只能交由守关部队清扫,他们只有一个念头:“追!”

    陆尚荣走后半个小时,工兵营终于将铁道清理完毕,早已迫不及待的火车拉开架势,以快的速朝前面奔去。时间!时间!要紧的是时间!不够的也是时间!

    夏海强得知飞艇动手的消息,也催促着手下加快步伐:“弟兄们,北洋军已开始逃跑了,我们一定要加快速,把他们全兜住!”

    李春福率领着骑兵,作为步兵前导,撒开蹄子欢跑起来,这个时候,骑兵的机动性就体现出来了。管战士们都有点累,但听说北洋军要逃跑,个个如同被注射了强心针一般,“快!”是他们唯一的念头……

    下午四时,骑兵先头部队和溃退下来的北洋军生了接触,革命军顾不得自己人少,抽出马刀就和敌人厮杀起来,如同一股洪流冲向敌阵。

    寒光闪闪、刀锋阵阵,白光闪烁之后,必定有一个北洋军血溅三尺,溃逃的敌军见势不妙,转身就跑,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队伍,又被这样冲散了,革命军虽然骁勇,但人数毕竟太少,无法包抄众多北洋军,只能择其主要部分追击。由于北洋军的胡乱放枪,骑兵也受到了一些伤亡,能够追击的人马,不到200骑。

    这是昌黎附近的状况,抚宁附近,基本也是这个情况。不同的是,卢永祥和陈光远作为高级指挥官是有马骑的。因此见势不妙,抛弃大部队,自己带领卫队跑了,等革命军先头部队杀到时,他们已进了抚宁城。

    指挥官进了城,大部分北洋军还城外,没有了军官指挥,他们是瞎转悠的没头苍蝇。由于卢永祥和陈光远已被吓破了胆。根本不敢做带领城里兵杀出反包围革命军地梦,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部队被屠杀。城墙上的火炮倒是开始炮支援,但由于革命军已和北洋军纠缠了一起,开炮只能是敌我通吃。

    四时一刻,骑兵大部队赶到了,溃退下来的北洋军加抵挡不住,进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能按照原路折回。打算再逃跑。有很多人已经失去了继续逃跑的勇气,跪地上,将枪高高举过头顶向革命军投降。

    山海关北洋军可能被围的前景震动了京城,隆裕接到袁世凯请求禁卫军出动的请求时,不禁瘫坐椅子上。半晌说不出话来。愣了好半天,才挥手表示同意。袁世凯心急如焚,但也一步步来,先让良弼将部队整好。

    管平时对袁世凯多有成见。但如此紧急的时刻,良弼没有为难袁世凯,用他快地速准备好后让冯国璋带走了。人马是调走了,隆裕却时时刻刻惦记着这事,派庆亲王奕劻前去袁世凯那里打听情况。

    等奕劻急匆匆地赶到袁世凯指挥部时,袁世凯已收到了大部队安全撤退到唐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