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势-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好,很好,不知你们现还有多少人马可继续作战?”一听蓝天蔚部愿意加入,秦时竹乐坏了。

    “完好无损的还有近1000人,其余都是伤员,物资、军械缺口较大,希望都督能给我们补充。”

    “上面这个数字没有包括冯玉祥的部队。”陆尚荣插嘴道,“冯玉祥部由于负责殿后,牺牲特别大,该部官兵对清军的仇恨也特别深,再加他们后是由田伯雄率部队救回来的,已三番五次地要求留下和我们一起坚守阵地,我和秀豪兄商量了一下,他同意将冯玉祥部纳入第二师编制。”

    “冯玉祥的职务要好好安排,人员也要妥善案子,不要让外面误以为借机吞并。”

    “这是自然。冯玉祥我打算任命他为一团副团长兼一营营长,其他军官都按原先的职务安排,都督你意下如何?”

    “可以。”冯玉祥手下的军官有好些将才,陆尚荣事先已经和他通过气了,强烈要求挽留,秦时竹转过头和蓝天蔚说,“秀豪,初步打算将你部改编成为东北革命军第七师,你任师长,施从云和王金铭分别任副师长和参谋长。”

    “都督,我们满打满算也没有多少人,加入第二师就可以。”

    “这个我考虑到了,你们损失的人马我会给抓紧补上,快达到5000人的编制规模。”

    “这么多啊?”蓝天蔚既高兴又犯愁,“这样我们又能恢复元气了,只是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合格兵员呢?”

    “先是奉天城里第二混成协留守的那个营归建,其次是原来驻扎长春的第三镇起义官兵列入建制,再次是吉林府投降的二十三镇官兵里头愿意参加革命的也列入第七师编制,如果还有不足,再从兵里面抽调。我主要考虑到这些基本都是军,对套路比较熟悉,指挥起来方便。”

    “那太好了,我代表全师官兵感谢都督,我们一定奋勇直前,多杀清军!”

    “重上战场的事先不急,我的意思,七师短期内不宜再战,全师到锦州修整,待齐装满员后再出动。咱们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大的。”

    “都督放心,天蔚一定不辱使命。”

    “军械我会快给你们补齐的,就是火炮,也可以给你们补充一些,不过现野炮数量不足,只能先补充一些山炮,另外第二师使用的手榴弹你们可以大量配备。”

    “那东西好,一颗下去炸倒一片,打仗肯定是个好帮手。”

    “锦州有冯麟阁留下来的兵营,你们暂时驻扎那里,物资、军饷什么的你可以通过守备部队调用,具体军纪我也会让他关照你们,虽然你们是革命的有功队伍,但如果违反了军纪,照样要严惩的,希望你牢记。”

    “卑职一定约束好部队,不给革命抹黑。”

    “那你去收拢部队,明天一早就出,今天让他们好好吃一顿,再美美睡一觉,估计这两天你们也够辛苦的。”

    蓝天蔚鼻子一酸,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是,谢谢都督关心!

    蓝天蔚走后,秦时竹继续听取陆尚荣等人对战场形势的判断: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敌第三、第二十镇已经部署到位,下一步可能就要向山海关进攻,不过有了孟恩远部的前车之鉴,他们可能会改变战术,而且作战会加小心谨慎。”陆尚荣接着说,“从我军的作战经验来看,飞艇、装甲车基本都是成功的,敌人束手无策,十分被动,但凡事都有个限,敌人必然已提高了警惕,再要出其不意造成震撼,恐怕不容易了。先,铁甲车的轮子暴露出来很多问题,主要就是越障的能力不强,稍微深、宽一点的壕沟,就十分吃力;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气将加恶劣,飞艇出动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再次,这两镇的敌人都拥有足额的火炮,如果他们进攻,给我们造成的伤亡不会小;后,士兵由于上一次胜的比较容易,恐怕会有轻敌思想,这是要受惩罚的。”

    “那我军优点呢?”

    “我军刚打了胜仗,士气高涨,敌人则相应地士气低落;我们是为了正义的革命事业,占有政治优势;我军所处的山海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军有地理优势;我军背后就是锦州,铁路直通,又有空力量,有后勤优势……”蒋方震一条条归纳分析,丝丝入里,“我主张长期坚守,消耗敌军,等时机成熟再抽调力量进攻。”

    “你所谓的时机成熟是不是指蓝天蔚部修整成功后?”

    “不一定,蓝天蔚部将是一支很强大的机动力量,这是有利方面,但形势的根本转折确是敌我力量生对比或革命形势有根本进展的时候。”

    “此话有理,夏海强的第五师驻扎辽阳,等和日本方面谈妥后,就可以把这支防备日本关东军的力量投入战场,扩大战果。”秦时竹想了想,“初步定你坚守一个月后。”

    “从战场总态势上看,清廷北方主力被我军吸引山海关一线,这便有机可乘。目前,我一方面打算再多吸引一些敌人强攻正面,另一方面让别的部队越过山海关往西,下承德、察哈尔、绥远,然后从山西北部南下,攻克山西,两面夹击京城。”蒋方震边指着地图边说。

    “这个计划有吸引力,但此去察哈尔、绥远,交通不便,如何迅速前往?”

    “道路崎岖,对敌我都是一样的,只要都督准备足够的骡马,用大车都能将部队全部拉过去,到时候即使敌人觉,也难以调集力量狙击。”

    “那我回去赶紧让后勤部门准备,以一个月为期,到时候再反攻。”秦时竹笑着说,“阵地就交给你们了,一定要牢牢守住,我还得赶回奉天去,明天那里有一堆事。”

    “请都督放心!”
………………………………

第032章 南下赴会

    第032章 南下赴会

    秦时竹连夜坐火车回了奉天,等挨到枕头睡下时,已是凌晨五点时分,连续两夜不曾合眼使他感觉又累又困,倒头便睡着了。也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当听到有孩子的声音,秦时竹起身一看,天早已大放晴亮,再看怀表,坏了,都快十点了。他一着急,也顾不得追究刚才的声音从哪里来的,大叫:“王云山、云山!”

    刚叫了两声,王云山倒是还没来,门外却跑来三个孩子,“爹爹……”原来是秦振华、秦芷颖和秦兴邦三个来了。秦时竹开心坏了,这么多天没见到孩子,一下子把他们全搂一起,亲切地问:“孩子们,你们怎么来啦?什么时候来的?”

    “爹不乖,爹睡懒觉。”女儿秦芷颖指着刚从床上起身的秦时竹说,把他闹了个大红脸。沈蓉走了进来,“你醒啦?是不是孩子们把你吵醒的?”

    看见自己的妻子,秦时竹一阵愧疚,一个月没看见她了,一边手忙脚乱地穿衣服,一边关切地问道:“蓉儿,你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也不告诉我一声?”

    “今天早上我民府坐的第一班火车,刚到这里没多久,你陪着孩子们,我去给你弄早饭。”

    蓉儿就是贤惠,秦时竹心里感叹,又开始逗弄起几个孩子来:“那颖儿乖不乖啊?有没有听娘和外公外婆的话啊?你的哥哥弟弟乖不乖啊?”

    “哥哥也不乖,他一个月没去学堂上学了,天天家里玩。”

    “才不是呢?是娘不让我去上学的,说呆家里陪你们玩。”秦振华分辩说,“其实我也想去上学呢,爹,生什么事了,为什么不让我去上学?”

    “奉天革命了,爹做大都督了。”

    “什么叫革命啊,很好玩吗?”

    “革命不好玩,革命为的是老姓过上好日子,就象你们几个的小日子一样。”

    “爹,什么叫小日子?是太阳的小儿子吗?”

    听着童言无忌,秦时竹差点笑出声来,“不是的,是说你每天的过法,比如有衣服穿,有饭吃,有学上,有东西玩……很多小孩子还过不上这样的生活,我们革命就是要让他们也能象你一样这么开心。”

    “可学堂里的同学都能吃饱饭、穿暖啊?有几个比我吃的还好,穿的还好呢?”奉天学堂里面基本都是小康人家以上生活水平的子女,有不少都是官宦子弟,也难怪秦振华如此说。

    “那你乡下,外公家住的时候,有没有和别人家的孩子一起玩?他们都比你好吗?”

    “没有。”秦振华摇摇头,“乡下孩子很脏又不读书,也不敢和我们一起玩,看见我总叫‘少爷少爷’,我让他们叫我名字都不敢,有一次我看见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伙伴的鞋子破了,我让他换双的,他都没换,后来把我穿的旧鞋给了他一双,他高高兴兴地就走了。”

    “这就对了!爹闹革命,就是要让天下所有的小孩子都能上学,都能穿上好鞋子。你说爹做的对不对?”

    “爹做的对,我长大了也要做一个象爹一样的人,让小朋友们都有书读,都有好鞋穿!”

    “这才是我的好儿子,”秦时竹转过头去问小儿子秦兴邦,“兴邦,你乖不乖啊?”

    “乖的。”刚含含糊糊说一句,又低下头去摆弄手里的木头手枪。

    “咦,兴邦,你的手枪哪里来的,哪个给你的?”

    “早上过来,彭叔叔给我玩的,而且只给了我一个人呢,哥哥姐姐都没有,所以我乖了。”小儿子骄傲地说。

    “彭叔叔?”秦时竹满脸疑惑,突然间彭家珍走了进来,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彭家珍。

    “席儒,云山呢?”

    “都督,您忘了,卫队已分开成两部分了,我们每天轮流值班,他已连续当值两天,今天轮到我了。”

    “瞧我这记性。”秦时竹一拍脑袋,“孩子们,你们去玩,爹还有事。”三个孩子一哄而散。

    “都督,这是今天刚刚收到的电报,别的倒没什么,都是各地来的关于山海关大捷和吉林**的贺电,只有两封要紧的,一份是湖北都督府以黎元洪名义出的,要求各地派代表到武昌开会,共商大计;另一份是江苏张謇、沪督陈其美、浙督汤寿潜联合出的,要求各地派代表去上海,组织全国性革命政府。”

    “柳亚子和邵飘萍他们有什么情况?”

    “他们抓住救援蓝天蔚和东北**的事情大做章,现都督可是声誉鹊起、威震一方!”

    “你小子也学会拍马屁了?”秦时竹调侃他,“赶紧招呼政府成员开会商议。”

    “他们都已到齐了,就等您了。”彭家珍解释道,“您睡下没多久,他们也不忍心打扰你,所以拖到现。”

    “那还愣着干什么,赶紧走啊。”秦时竹一着急,披上大衣就走。

    沈蓉刚刚准备好早饭进来,“急匆匆干什么去?吃了早饭也不迟。”

    “急着开会,拿几个包子我路上吃。”……

    会议先认可了秦时竹昨晚出的嘉奖令,同时决定以军政府名义,正式组建以蓝天蔚部为基础的东北革命军第七师。

    “今晨接电,吴俊升的第三师,马占山的骑二旅向龙江进,如果顺利,快可明天拿下省城。”

    “黑龙江方面,尤其是巡抚周树谟是什么态?愿意投降吗?”

    “劝降电报已拍给他了,奉天、吉林两省的**通电想必他也知道,再加现吴、马二人大军压境,周树谟只要还稍微有点理智,断不会和大军对抗。”

    “对抗也没有用,吴大舌头和马占山都是能征惯战之人,周树谟估计看了就怕。”秦时竹笑着说,“真要把吴俊升惹得大开杀戒 ,到时候连天王老子他都会一刀砍了。”

    “都督,派代表去武昌、上海的事怎么办?如何响应吗?”

    “响应是必须的,不过两个地方要有所区别:湖北和我们向来没有交情,现又处于北洋军围攻之下,朝不保夕,随便派个人应付一下即可;上海方面的意见要重视,现也确实到了要组建央革命政府的地步。”

    张榕问他:“派谁去比较合适呢?”

    “这个重任非莲伯兄莫属。”秦时竹把目光投向吴景濂,“请议长率领东北三省代表团,亲自去上海跑一趟,吴议长外出期间议会可以由袁副议长主持,另外我岳父沈麒昌可随同代表团一起南下,他和张謇、汤寿潜等人有生意上的往来,关系加密切一些。”

    秘书长左雨农汇报说:“日本总领事早上来拜访,您当时还休息,便让他们下午再来。”。

    “下午见面也好,估计来者不善。”秦时竹有些恼怒,“昨天还爱理不理,今天居然主动上门了?”

    “政府立,外交尤其紧要,都督有何良策?”

    “重点是日、俄、英三家,我有办法。”

    “只怕日本方面狮子大张口,开些我们难以接受的条件。”张榕忧心忡忡。

    “丧权辱国、有害国本的事是决计干不来的,不然我们也成了满清政府,”秦时竹顿了顿,“只是为了长远考虑,必要的牺牲却不得不做。”

    “庄河地区的守备旅顾人宜前来报告,旅大地区关东军调动频繁,似有从朝鲜增兵的迹象,不可不防!”

    “所以我特地把夏海强的第五师放辽阳,万一有事,也能和奉天成犄角之势。”秦时竹问,“征兵情况如何?”

    “情况很好,特别是听到前线打了大胜仗的消息,民众格外踊跃,按现的进,后天,迟第四天能完成任务。”

    “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一些,多招收一些,让部队有挑选余地,全都是自愿报名吗?”

    “都是自愿,没有强迫。”

    “强拉壮丁得不偿失,宁可少些,但要好些。”

    “蓝天蔚的第七师今晨已全部开拔到锦州修整,但该部伤员众多,锦州难以应付,恳求支援。”

    “只能让颜院长多派些人去照顾,伤势严重的转移到奉天医治,药品要大量购买,今后作战也迫切需要。”

    “不能重返前线的伤员和牺牲烈士怎么安置?”

    “伤员好好养伤,养伤期间军饷照旧;至于烈士,如果家东北,要及时放抚恤金,并派专人前往吊唁、慰问,抚恤金的标准也要提高,每家一般不少于150个大洋,如果特别困难,可报秉三处予以特别关照。”

    “都督慷慨倒是慷慨,只是这钱?”熊希龄皱起了眉头,“我不反对厚恤革命家属,只是眼下财政困难,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钱,恐怕有些难。”

    “柳大年现锦州主持抄家,成果不少,可以专款专用。另外,冯麟阁对抗革命,也属抄家之列。”

    “柳大年成果固然不少,光从张宗昌那就抄出30余万,可打仗花钱如流水,怕就怕万一啊!”

    “眼前都过不了何谈以后?再说,不是还有这么多皇室财产吗?抄完了他们,我再抄各大官僚东北的产业,总之绝不给他们好果子吃。”

    “都督,您的手伸得够长的,徐世昌东北也置有产业,抄还是不抄?”

    “抄!当然要抄!不过还不到时候,等到时雷霆一击,不怕他们不就范。你可给我盯紧了,一分钱也不许外流。”

    “都督,你这么抄清廷的产业固然过瘾,难道你就不怕他们抄你的?”

    “我的?”

    熊希龄大笑:“难道开滦煤矿不是辽阳集团的产业吗?”

    “不怕,这地方早晚还是我们的。”

    “都督这么有自信?听说为了这个煤矿,费了不少银子,害得奉天银根抽紧,不少私银号倒闭。”

    “咦,秉三,你这是拐个弯子骂我嘛?”

    “都督误会了,我可没那么大胆。我主要怕煤矿被抄了去,军政府可拿不出钱来补偿辽阳集团的损失。”

    “管放手干!” 秦时竹得意地说,“这么大的煤矿不容易变现也不容易转手,怕他们干嘛?再说,里面还有周学熙的股份,他还没有傻到眼看自己产业被没收而无动于衷?现袁世凯当政,他是亲信的亲信,说话自然有分量。何况徐世昌已派人传来消息,只要我重归顺朝廷,他们可以封我做东三省总督,这个微妙时期,不会没收了。”

    “都督现可是炙手可热。”

    “又胡说!”秦时竹佯作生气,“清廷的威逼利诱只能是妄想,再说,即使他们占了开滦我也不怕,到时候我要率大军打进京城去,热河全境我都要,何况一个小小的煤矿?”

    众人一下来了兴趣:“都督打算何时挥师入关?”

    “不好说,条件摆那里,先必须是东北局势安定,其次是招募部队和蓝天蔚部休整完毕,再者就是日俄两国关系处理好,可以腾出手来,心无旁骛地对付清廷。现主要就是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宁部长,你辛苦一下,今天开始起征集大量的骡、马、大车,到时候全部有用,数量越多越好。”

    “请都督放心,一定完成任务!”宁武应诺连连。
………………………………

第033章 各国开价

    第033章 各国开价

    下午时分,日本领事果然再前来。

    “三村先生,非常抱歉,早上公务繁忙,没能够及时接见你。”

    “秦都督不必客气,您的处境鄙人十分理解,帝国政府也十分理解。”三村完全是有备而来,所以一扫昨日的太极而直奔主题。

    对日方而言,其实自武昌革命起就一直关注着事态展,治派主张保持立,静观其变,以便攫取大利益,武治派打算利用混乱局势,迫不及待地要出兵东北,直接攻城掠地,只是因为东北安宁,一直也没有借口。

    秦时竹动用飞艇攻占谘议局时,领事馆早已观察到了,第一时间就把“东北有变”的消息了出去,关东军紧急动员,准备等待奉天局势出现混乱就出击。结果万万没有料到,还没等关东军动员完毕,革命军已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奉天,稳固了局面,让日本找不到理由干涉。试探性地问美国方面,后者极力反对,不敢没有轻举妄动。

    秦时竹昨日拜见三村时,正是日本内阁争吵非常激烈的当口。不但内阁吵,内阁和军部也吵,军部陆军和海军,特别是关东军也吵,就连满铁和关东州方面也吵。但奇怪的是,听到山海关大捷以及出动飞艇、装甲车等式武器的消息后,要求动用武力的意见反而不是主流――他们得出的判断是,国方面绝没有能力制造如此先进的武器,唯一可能的来源就是德国,看来德国不仅经济上而且军事上和辽阳集团密切合作,贸然出兵可能会招致国际干涉。

    1895年“三国干涉还辽”的往事还历历目,日本此时正遭受日俄战争贷款带来的经济重压,不便招惹列强,尤其是得知辽阳驻扎的第五师,奉天的第一师都没有开拔上前线的消息后,加证实了奉天革命政府已有所防备的情报。

    以后藤平为代表的满铁因为上次和秦时竹的交涉得到了甜头,这次依然主张谈判,希望能够继续捞到好处,三村的提案这样的复杂局面记下算是各方势力要求的综合。

    看着一项项**裸的要求,秦时竹的脸越拉越长,脸色变得很难看。

    “领事先生,贵国提出的要求可不少啊,不知道我方能得到什么好处?”

    “帝国政府一向同情、支持国革命,将继续保持立,毫不干涉国内部事务。同时,也将为防止其他列强干涉而努力。”

    “这么说,日本政府方面打算承认东北人民政府喽?”

    “这个……这个。”三村狡猾地说,“由于形势复杂,涉及方方面面 ,帝国政府还不能立即承认秦先生组织的政府……”

    “那就是说还要继续承认满清政府?”

    “不独日本,各国政府都还和清国保持外交关系,为了国际协调一致,帝国不能打破这个局面,否则局势可能加动荡。”

    “那我就奇怪了,不承认我方政府,日本政府怎么和我们谈判,以什么身份和我们谈呢?”

    “这个……秦先生。”三村冷不防被秦时竹抓住了漏洞,冷汗冒了出来,“我们不妨打开天窗说亮话,帝国方面虽然不能外交上予以承认,但实际操作可以视贵方为唯一能使东北有效运转的机构……”

    “事实上承认?”

    “根据国际法,帝国政府已决定承认贵方为交战团体,当然,前提是能答应帝国政府提出的这些条件。”这是谈话的要害。

    “恕我直言,这些条件如果不承认我方为合法政府,恐怕难以实现。比如,鞍山地区铁矿合作开采便需要政府批准,既然我们贵方眼里还不是合法政府,那么批准与否便不具有法律效力;又比如,贵方提出承建四郑、洮昂铁路,同样需要全权政府批准,由交战团体来做,恐怕名不正则言不顺。”

    “可以由辽阳集团和满铁方面合作开展,并不是帝国政府直接出面,完全可以看作两个公司之间的合作。”

    “那日本顾问呢?也是公司合作吗?”

    “这个……”三村一时语塞,后勉强才说,“可以秘密进行,只要我们双方不声张,就不会有第三国知道。”

    “我现可以正式答复你,这样的条件我方不能答应。”秦时竹斩钉截铁地说。

    “秦先生不要着急,帝国政府还准备了其他条件。”三村掏出另一份公,“帝国政府深知革命需要花费大量钱财,愿意提供贷款,支持贵方财政。”

    “这倒值得考虑。”

    三村眉开眼笑――这果然是块利的敲门砖:“秦先生和帝国曾有过密切合作,别的不说,贵军早的炮兵部队还是关东军方面帮助训练的。帝国政府是讲交情的,对秦君日俄战争对帝国的帮助,一直铭记于心,因此真诚地希望能再次合作。”

    秦时竹沉吟片刻,后才说:“贵方的条件和方案我会提交政府讨论,估计三天后能给一个正式答复,不过我要提醒贵方,一定要约束住关东军的所作所为,一旦闹起纠纷和摩擦,就会恶化局势,也不可能再进行谈判。”

    “请秦君放心,一定不会给你带来麻烦,三天后我再来听候佳音。”三村鞠了一个躬,“那么,我告辞了。”

    送走了日本领事后,秦时竹陷入了沉思。日本的要价他预料之,问题是如何说服政府各成员答应,搞不好这将是一枚大炸弹,会将政府的威信和团结炸成粉碎。正思考间,何峰已陪伴格尔夫走了进来。

    “我来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德国外交特约全权代表格尔夫。”

    “欢迎,欢迎,格尔夫先生,请坐。”秦时竹笑容可掬,他当然知道格尔夫是什么角色,正是通过此人辽阳方面与德国之间秘密传递情报。”

    格尔夫对秦时竹的热情亦一清二楚,他微笑地说:“很荣幸能够见到秦都督阁下。”

    “贵使有何指教?”

    “奉外交部之命而来。”格尔夫一本正经地说,“由于德国东北没有领事团,一切外交事宜本应由驻京公使交涉,但为了方便和保密,我国外交部临时决定由我担当全权代表,这是我的全权证书。”

    秦时竹看也不看,笑着说:“提尔皮茨将军近来可好?”

    格尔夫大笑:“将军阁下一切都好,谢谢秦先生的关心。”

    “格尔夫先生有什么要求管直说,我们两家一贯有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信这一次也不会让我失望。”

    “鉴于一直以来和贵方的良好关系,我国决定贵国内部的革命事务保持立,并拟承认贵方为交战团体,不过……”

    “不过什么?需要我们付出什么代价吗?”

    “秦先生真是坦率,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格尔夫狡黠一笑,“我们只希望能继续保持并扩大合作。”

    “具体怎么说?”

    “比如,贵方山海关战斗使用的铁甲车、飞艇,我国陆军很感兴趣,清国总理衙门已和我国紧急接洽,希望能得到相应的克制武器,被我们坚决回绝了――这是破坏立的行为。”

    “想不到贵国消息居然如此灵通?”

    “应该说是革命军的名声实太响了,山海关一战,以少击众,大败一个镇的主力,没有这些武器,恐怕很难做到?”

    “过奖了!德国陆军天下第一,我很愿意和贵国方面交流。”

    “德国海军也不差,德国有世界第一流的工业,希望能够远东开拓市场。”格尔夫属于海军系统,不愿意过份褒奖陆军。

    “我给贵国准备了礼物。”秦时竹笑眯眯地站起身来,指着身后的地图说,“我们葫芦岛有港口建设工程,秦皇岛刚刚获得了开滦煤矿及其附属港口,我打算那里修建一个造船厂,这两个项目对德国海军来讲,应该没有任何技术困难?”

    看见这两块肥肉,格尔夫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忙不迭地说:“是的。我方一定能按照贵方提出的要求,高标准地建设好。”

    “这些项目,本来都是英国佬或者打算给英国佬的,但我却十分地讨厌他们,我相信您一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

    “秦先生,您说的太对了,交给我们德国人来建设,真是太明智了。”一听能从英国那里虎口拔牙,格尔夫的高兴劲就别提了。

    “只是这样一来,面对英国方面我恐怕就不好交代。”

    “都督阁下,英国方面的势力您不必担心,我国是不会袖手旁观的,我来之前,我国政府授权驻华公使可以布‘严禁任何列强干涉国内部事务,否则一律视为对德国不友好’的外交声明。”

    秦时竹和何峰相视一笑:“感谢德国政府对华问题上的立立场。”

    “都督阁下,我迫切地想知道,那两个工程什么时候能签订意向书,能不能快先签署一个备忘录?我好立即汇报。还有,什么时候能让我们的技术人员现场研究一下铁甲车?”格尔夫有些迫不及待。

    “不要着急,等全国革命胜利后,我们自然会履行义务,备忘录也不用签署,不然被别的国家知道了反而要引起争夺,我想提尔皮茨将军也不想看见煮熟的鸭子飞走?”

    “您的诚意我会及时向将军阁下汇报,祝愿贵国的革命早日取得胜利。”格尔夫毕竟不是外交人员出身,居然说了很带倾向性的意见。

    送走了格尔夫,何峰问他,“这么爽快就答应德国的要求?还主动表示给他们两个工程。”

    “工程本来就要建,我正愁没有机会,这下倒好,贷款肯定有着落了。至于铁甲车,就让德国人研究去,他们不会对我们构成威胁,再说德国工业这么达,只要他们想到了,绝对能造的出来。”

    “这样一来,坦克明的历史有可能要改写――不是英国人而是德国人?会不会影响一战的走势?”

    “影响肯定有,但双方的作战思维惯性还那里,即使真明了坦克,也不会立即引起战术革命,况且现的坦克能力不强,形成不了突击力量,顶多能配合步兵进攻,不会从整体上改变战壕战的格局。”

    “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