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势-第3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国银行界的债权链条――如若不然。现在早已经是鸡飞狗跳了。

    而中国经贸代表团的团长,则仍然由前次在法国率队的夏海燕领衔。这是连洛克菲勒、摩根、克利夫兰等大财团都要肃然起敬的名字,海军部长可以不鸟总统。但没人敢和财团对着干,不但不能对着干,而且还要予以高规格的接待。现在中国可不是软弱可欺的满清帝国了,经过一战的洗牌,再加上中国连续打赢了两场局部战争,怎么看也算是世界大国、国联五常之一了,虽然在很多人心目中这个五常的成色还差了那么点,但终究还是非常有影响力的。

    出人意料的是,夏海燕第一站并非是华盛顿或者纽约,而是去了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行程主要有两项,一项是代表北方集团设立“中美学术交流基金”,第二项是发表演讲,慰勉中国留学生,规模与声势之大,就连休斯国务卿也抛开在华盛顿的谈判,一并前来参加了。

    中美学术交流基金的规模达到了2000万美元,完全由北方集团出资。当听到这个数字时,别说普林斯顿大学的校董们,就是休斯国务卿也愣了一下。现在的2000万美元可不是后世发了毛的美元,足足可以买上一艘最新、最好的战列舰了,北方集团一下子拿出这么大笔钱财来,无疑是极其令人瞩目的,而这些钱是在北方集团在德国产业领域大手笔投资后的又一重大举措。光是一个学术交流基金都注入2000万,正常的经贸规模肯定大大超过,说不定真有中国人宣传的至少10亿美元。夏海燕如此大手笔的举动,也在侧面印证了摩根、洛克菲勒等财团的推断,伦敦期货市场上那贯穿欧战始终的神秘力量,很可能就是北方集团――这才是发了横财。

    根据设想,基金会主要将用于三个目的:一是资助更多学生赴美深造。美国退还庚款后,在京城设立了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每年的招生规模在70名左右,基金会的目的是将规模扩充到每年至少500人;二是资助大学教师赴美进修;三是希望美国各主流大学,特别是类似普林斯顿大学等常春藤盟校派出学者、教授赴中国开展学术访问与交流,由基金提供相应差旅费与津贴。

    对中国扩大留美学生规模,美国方面一直是乐见其成的,因为实践证明,留美学生在中国得到了异乎寻常的重用,留美出身的唐绍仪现在是中国总理,同样留美出身的詹天佑是中国铁路总设计师,除了这些任人物,大批留美学生在中国政界、外交界、教育界、卫生界等担任要职,凡是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美国总有着很大的影响力,除了一个地方――军界,中国传统的陆军是向德国学的,而海军先是向英国,后来又向德国学的。不过,眼下德国已处于一片混乱中,再加上中国海军拟像美国采购军舰,包括休斯国务卿在内的一大批美国高层都认为这是向中国扩大渗透的开始。至于陆军,美国人就只好选择性的忽略了,因为实在看不出来美国陆军比中国陆军强多少。

    北方集团投资2000万美元当然也是有深意的,为什么早不投晚不投,偏偏等到华盛顿会议的时候才投。一来自然是影响美国主流媒体与知识界,扩大中国的影响力,美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国家,虽然骨子里渗透的是牛仔的利益与商业,但在表面上却偏偏爱渲染文化,北方集团此举,当然是投其所好;二来是根据国际学术界最新动向做出的决定。为了逃离陷于混乱状态的德、俄、奥等国,大批学者赶赴国外,中国就招揽了一大批德国精英,美国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优势,吸引了更多的人才,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来说,美国吸引到的数倍于中国。战前,中国向德国派遣了大批留学生,战后,留学生派遣的重点就要逐步转向美国。各国甚至包括美国在内,都还没有意识到国际学术中心正在由欧洲向美国转移,但穿越组是不会放弃这种好机会的。

    在演讲会后,夏海燕还会见了在普林斯顿大学留学的全体中国留学生,以及从哥伦比亚、耶鲁、哈佛、宾夕法尼亚、麻省理工等学校赶来的中国留学生代表,她亲切地与每一位中国学子握手,询问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勉励他们努力学习,为国效力,特别是在农历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向他们每人赠送了新年礼物。

    在众多学子当中,有2位学生握手聊天的时间稍微长了一点点,这两位学生如果仔细看上去,会发现其中有一位还与夏海燕有很多想象之处,除了他们自己与陪同而来,一一介绍的驻美大使,谁都不知道他们的确切身份,只有一声低沉的“妈”和“姑姑”,才勾勒出不同寻常的关系。

    周羽与夏海燕的长子周武略,秦时竹的长子秦振华都是去年通过留美考试来到了美国留学,周武略学的是航空动力学,秦振华则专攻电磁领域,眼下见到了亲人,当然是高兴万分,不过,他们两个掩饰得很好。同学和老师都不知道这两个看似普通的学生背后有这么大的来头。穿越组等人在自己位高权重之后,也汲取古来纨绔子弟的教训,对子女教育抓得尤紧,国内求学当然不错,可免不了师长因为顾及他们的身份而有失管教,送到美国,以普通一员留学生求学,则更能砥砺心志。两位衙内确实也没有辜负厚望,不仅在学业上进步很大,在同学关系上也处得极好,丝毫没有特殊身份的架子或者脾气。

    “交代给你们俩一个特殊任务――这是临走前大总统亲自吩咐的,依托你们的同学网,尽可能接触更多留美学生,让他们毕业以后不要急着回国效力,可以先进美国企业、实验室、大学等锻炼一段时间后再回国,如果这些同学在生活或者工作上有困难,你们说下情况,由基金会的人出面进行协调。”夏海燕笑着对两人说,“这是国家战略,你们两个要为叔、父辈分忧。”(未完待续。。)
………………………………

【第034章】 学术基金

    这个时空的中国留学生可不像后世,一头扎进花花世界就不愿回国,这都是真正的国家栋梁、民族精英,一心就想着回国报效国家,特别是中国初步崛起成为强国后,更是让人满怀火热的赤子情怀。这种精神当然是非常值得鼓励的,但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而言,适当进行一些科研锻炼更有利于发展。两人点点头,表示接受了任务。

    夏海燕何尝不想与自己的子侄多交流些时间,但一来日程安排很紧,二来自己身份确实太过于敏感,难保周武略、秦振华的身份不被泄露出去,那样只会带来更多麻烦,好在来日方长,也不争这一时。

    这场安排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演讲与交流吸引了众多学子的目光,除中国学生以外,很多美国人也争相一睹“经济界女强人”的风采――即便在美国,也很少有顶尖财团选择女性作为掌门人,但偏偏在人们印象中保守、落后的中国发生了,不得不让人好奇万分,于是挤满了整座礼堂。

    散会之后,无论是夏海燕还是周、秦两人,都没有注意到人群中两个不同寻常的人物。从肤色来看,是典型的东方人,但从身材来看,却比中国人的要矮上一截。

    “山本君,你从华盛顿赶过来,不是为了听中国人演讲吧?”

    “当然不是。”后者笑笑,“我是特意来看你的,没想到正好赶上这次演讲,真没想到……”

    “有什么感想。”

    “很多……在有些方面,中国已走在我们前面了。”身材矮小的山本叹息道,“日本国内的财阀还在醉生梦死的时候,中国经济的代表人已经拿出2000万美元发展精英教育了。”

    “2000万美元政府拿不出来么?”

    “拿?靠什么拿?政府最后一个铜板都拿去制造军舰了,2000万美元差不多都可以造2艘主力舰,那些目光短浅的政客是不会舍得的,山口君,你在普林斯顿大学呆了2年,有什么感想?”

    “美国还是那么发达。欧战以后越来越发达了,日美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被称山口君的男子更高、更壮一些,“我另外一个感受就是。中国留学生越来越多,越来越活跃了,而日本学生,寥寥无几。除了狂妄自大,没见到几个出类拔萃的人物。”

    所谓山本君的,是华盛顿会议日本代表团成员山本五十六少将,而山口君者,是日本海军驻美国随行武官山口多闻大尉。其间正好就学于普林斯顿大学。

    “华盛顿的谈判怎么样了?听说围绕着6成还是7成吵得很凶?”

    “没错。”山本五十六干脆地回答,“英美只给我们六成,国内要求7成,经过反复交涉,不管怎么拍桌子还是吹胡子瞪眼,英美死活不肯多给,恐怕我们只能接受这个比例了,现在着眼的焦点是‘陆奥’号的存废……”

    “可是……为什么一定要7成呢?就算是7成。以帝国和美国的工业生产差距。只要战争一爆发,就会被远远拉开。”山口多闻叹息道,“对阵美国这样的庞然大物,比拼的是持久力与工业力,吨位是6成还是7成有意义么?”

    “你一点都没错。”山本看了看四周,确定无人偷听后道。“其实如果不是迫于国内严重的经济与财政危机,政府根本就不肯放手。现在70%的财政收入都用于到造舰竞赛上来了……再拖延下去,日本第一个被拖垮。这也是‘条约派’坚持接受6成的前提。6成还是7成我是无所谓的,我苦恼的不是这个……”

    “你是说?”山口多闻用手掌做了个飞翔的动作,“你是说航空母舰?”

    “我本来提议主力舰保持美国55%的水平,但航母要达到美国7成的标准――被舰队派拒绝了。”

    山口多闻恍然大悟,难怪山本五十六在这么紧张的谈判当口还跑过来看自己,原来是受到了舰队派的排挤,他宽慰道:“也不要着急,航母到底有没有对付战列舰的能力目前还不确定,我虽然看好这个舰种,但也不敢轻易下结论――就连美国人对的航母运用也很一般,我看还比不上我们,只是……”

    山本五十六当然明白“只是”后面的潜台词,现在公认航母运用成功的有2个国家,一个是英国、一个是中国,很不幸,中国的成功正好建立在击沉日本军舰的基础上。虽然1914年的战事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对一直跟踪海军战术前沿的山本五十六而言,依然是不小的刺激。从这件事情扩散开去,再联系到今天2000万美元的基金,他的眉头皱了起来,最近中日关于关东州的交涉已成为了一个焦点。对海军而言,旅大是北中国首屈一指的基地,非确保不可,但他隐隐觉得,中国方面流露出来的态度非常强硬,这种态度自秦时竹上台后是一脉相承的,接连不断的胜利――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已彻底改变了中国。原本日本对华都是不屑地称呼为“支那”,虽然这个称呼依然比较普遍,但在相对理性的海军内部,称呼中国的时候似乎更多。从英法采购、一五计划、国联五常、华盛顿会议到现在的学术基金,山本五十六隐隐约约觉得这一连串重要事件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直觉告诉他要出大事,可究竟是什么大事,眼下一时半会他也想不出来。

    “或许……你可以写个报告,放在你回国述职的报告里。”山本五十六这时候提到了他的主要来意,“借美国的口描绘一下航母对未来海战的重要性,哪怕纯粹从技术的角度出发也好,你是驻美随行武官,又在普林斯顿大学进修,你的这些观点应该可以让他们接受,起码有刺激作用。而且,我相信这也是你认同的事实。”

    山口多闻苦笑着摇摇头:“不会有用的,你又不是没当过驻美武官,你能改变国内那种目中无人、妄自尊大的气氛么?以前英国人说话还有点用,现在连英国人说什么我们都不太听得进去了。再说了,这次吨位比例被美国压得死死地,只怕国内舆论又将恨之入骨,怎么会听得进去?倒是学术基金这件事情可以汇报一番,免得陆军那群马鹿总是做井底之蛙。”

    “也希望如此吧,走吧,喝酒去,在华盛顿受够了气,一定要好好喝几杯。”

    山口多闻和山本五十六不愧是日本军界的精英,仅仅从学术基金这点细枝末节就看出来中国方面连续大动作的意义,只可惜他们的见识也就到此为止了。到1923年1月,除了中国国防军最高层和少数内阁成员外,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敢于设想中国以武力解决关东州事件的可能性。

    按照大多数国际政治观察家的意见,中国目前的强硬不过是一种姿态,在欧战结束,英法美势力重新回归远东后,中国还不具备改变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能力――哪怕中国披着国联五常的身份也不行,否则就是公然反对华盛顿会议达成的共识。中国更多的是希望日本在其他方面让步,然后会顺理成章地延长关东州的租借期,真要是双方擦枪走火,就关东州这种半岛的特殊地形,也看不见中国的胜机在哪里,逼急了日本海军开进渤海湾炮轰天津或者直接登陆都有可能,中国陆军或许可以压倒日本陆军,但日本海军绝不是中国可以望其项背的。

    等夏海燕赶回华盛顿的时候,争吵最久、悬疑时间最长的日美冲突终于有了妥协的余地,日本提出了一揽子计划,在接受“对美六成”的前提下,提出了三点修正案:第一,保留陆奥号,废弃摄津号;第二,美国停止在太平洋诸岛上新建军事基地,范围包括阿留申、菲律宾、关岛一直到夏威夷一线;第三,中国海军主力舰吨位限制在“日本五成”。

    对第一点要求,英美都表示了同意,作为交换,英国可以新建2艘16英寸火炮的战列舰,美国保留西弗吉尼亚级重点科罗拉多号和马里兰号,代之以废弃北达科他和特拉华战列舰。对第二点要求,美国原则上表示认可,但提出要对等,除日本本土和夏威夷外,所有日美控制的太平洋海军基地一律停止新建。对第三点要求,美国方面表示,这是中日两国之间需要进一步沟通的事宜,美国只有建议与劝说,倒是可以让这个比例与关东州的地位问题联系起来一起考虑。

    这个答复让日本颇有一种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感觉,美国的态度很明显,日本不能只把自己吃亏的事情放在多边会议上讨论,而自己有利的则要求私下解决。日本不知道的是,为了吨位的问题,中美间的谈判也到了僵持不下的当口。(未完待续。。)
………………………………

【第035章】 中国潜力

    ps:这几天很忙,最近章节写的也很累,速度快不起来,请诸位了解。最近书评区有些争论很激烈,希望这一章能够回答某些疑惑。

    中美有关海军军备采购的谈判陷入了僵局。谁都没想到,起初认为最不会出现问题的吨位却把事情卡得死死地。在拆解其他军舰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如果能保留4艘列克星敦级战巡用于对外出售,对美国当然是多面讨好。一则可以保留大量的工作机会,这是劳工阶层所期待的;二则可以通过建造获取美国急需的战巡建造经验,中国海军当了美国海军的试验品;三则可以为工商界获得一笔不菲的收入。怎么看都是极为有利可图的事情,而中国人既有愿望,又有支付能力,更为美国人所欣赏。可是,更为重要的日美谈判却卡在了日本必须拥有对华舰队主力舰吨位2倍这条上,在日本已接受10:6的前提下,海军部认为可以答应日本人这条,白宫认为也可以,但夏海燕来了以后,却从工商界传出了反对的声音。

    本来中日海军比例和美国工商界半毛钱关系也没有,但北方集团介入以后,情况就发生了重大变故。学术基金设立后,夏海燕马不停蹄地拜访了各大财团,初步达成了接近10亿美元的采购计划,但有个前提条件,必须让各大财团对白宫施加压力,务必通过对华4艘军舰的军售和有关海军吨位份额。中国人的理由当然是充分而合理的,北方集团之所以有这么大规模的采购规模与销售市场。无非是国家信用提供的特殊待遇。用某些美国政治观察家的观点来说,北方集团是由中国政府支持,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代替政府履行经济、金融、产业政策的特殊“国策财团”,是一个“与国家政权高度共生”的企业——控制这个企业命脉的核心人员。同时也是控制中国的关键人物,说得再直接一点,“控制、经营国家政权”俨然也是这个财团“业务范围”的一部分。中国社会制度,当然是资本主义的,但更是一种国家集权的资本主义,以北方集团为例,“它将政权、军权、财权、工业生产力、科技创新力与文化影响力全面融合在了一起”,是“中国特色的寡头政治”。是中国近代政治集团继湘系、淮系、北洋系之后的“最新发展和最高境界”。

    在自由派经济学家和知识分子眼中,这当然是深恶痛绝的“独裁恶政”,但在美国财团眼中,却是他们心驰神往的理想境界。夏海燕一提出来,各财团掌门人都是拍着胸脯答应,将“极力促成这一要求成为现实”。

    财团的声音先是让海军部头疼不已,后来白宫也不胜其烦,哈定总统迫于方方面面的暗流。不得不召开了沟通会。

    “先生们,中国人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他们要4艘战巡,同时。他们还不肯放弃国内已下水和建造的几艘小吨位主力舰,为此他们要求获得与法国、意大利一样的主力舰配额。”哈定总统敲着桌子。“本来这件事没有中国人说话的份,但现在国内各个方面都提出了劝告与要求。某些趾高气扬的‘大人物’还直接发来电报,要求我们重新考虑中国人的要求……”

    休斯国务卿点头道:“不错。中国人已通过正式渠道提出这项要求了,就军舰合同购买本身,双方不存在原则分歧。现在的阻力就在于配额上面,为了压迫日本在其他方面让步,我们已原则上答应了日本人对华拥有2倍优势的条件——答应了日本人的要求,就不能满足中国人的要求,答应了中国人的要求,就无法满足日本人的条件。当然,还有一种选择,就是让中国人获得1。75的比例,日本人获得3。5的比例,这样中日的条件都符合了。”

    “最后一种绝不是我们的选择。”海军部长立刻斩钉截铁地拒绝了。

    自然,还有一种选择,即中国放弃、中止国内正在建造的小吨位主力舰,但这个要求肯定会被断然拒绝——那样的话,在美国交付战巡之前,中国就没有可用的一线战舰了。

    “先生们,伱们要考虑我的难处。”哈定的脸色有点儿迟疑,但还是说了出来,“之所以要慎重考虑中国人的要求。绝不是我害怕中国人或者某些‘大人物’的威胁,而是关系到我们的利益……听说,各大财团已与中国达成了接近10亿美元的合同,可以创造上百万个就业岗位,这对缓解战后美国经济过剩有很大好处……”

    “这些中国佬究竟从哪里弄来这么多钱?”休斯感慨地说道,“按照我们某些经济学家的观点,在德国资产大采购后,中国人应该已‘用光了他们身上可供投资的最后一个铜板’,但现在看来,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对中国的经济潜力,不仅白宫好奇,各国政界、金融界都十分关注,本来各大美国财团不对本次中国采购抱有太大希望。但北方集团2000万美元的学术基金和4艘战巡的需求一提出来,各家马上知道自己远远低估了中国人的潜力。中国人从英法买了几十亿的东西,现在隐隐约约又说了10亿美元的采购清单。对一直为战后市场萎缩而忧心忡忡的美国工商界而言,不啻于一针强心针。

    北方集团的声音其实就是中国政府不方便直接说出来的声音,对夏海燕提出的吨位要求,各财团当然都是听明白了的——这是这笔大单子的前提条件,他们也相信中国人不会开空头支票。令人好奇地是,4艘军舰,再加上10亿美元的采购额,中国人是怎么样做到的?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公开的,所有国债的销售、结转也可以查到记录,中国政府虽然拥有巨大的流动性,但资产负债表却非常难看的,主权债务,远远颠覆传统经济观念,如果是西方国家发生这种事情,货币估计早就雪崩似地贬值了,也确实有金融财团押注华元贬值,光是美国国内的某些犹太金融集团就悄悄投入了几亿美元的资金,希望能做空中国。

    但是,华元的币值不仅没有因为重压而降低,甚至在中国提出德国资产购买计划后还升值了7%,这从各个公开的渠道来研究都是解释不通的。这个问题,美国人看不懂,英法同样看不懂,就连中国政府高层,也有很多人看不懂。中国到底有多少潜力?

    能回答这个问题的,除“国策集团”北方集团外,没有人能够说明白,但即便在北方集团内部,通过层层叠叠的股权稀释与架构整合,各产业中心、各事业部、各子公司早就形成了密如蛛网的体系,一般人根本难以得知全局,而上市股份流通与保留股份的交叉持股,再加上各类期权、优先股、可转债、一揽子股权挂钩票据等金融衍生产品的运作,其内部体系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北方集团的潜力远比账目上或者证券交易所公布的要大得多,因为,北方集团作为上市机构,很多数据是透明的,多少还可以凭借这些公开发表的资料进行顺藤摸瓜,但辽阳控股作为北方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却是一个不公开的公司,甚至根本就是一个黑洞,所有北方系高层都清楚,公开的账目走北方集团、私密的账目走辽阳控股,夏老板身上,有着太多太多的秘密了。

    辽阳控股在德国马克贷款上当然是大大占了便宜的,前后十几年功夫,一共弄回来的贷款差不多有10几亿华元之多,中间历年以产品形式支付的利息和本金加起来还不到2亿,到马克变成一地儿废纸的时候,辽阳控股光这一项就发了近10亿的财。但更重要的是,凭借这批投入,北方集团启动了从辽阳扩散至全国的工业化进程,20年发展获得的丰厚回报足以再造两个集团。

    这仅仅是北方集团在一般性行业获得的经营利润,在创新型行业,北方集团通过技术、专利、许可证等方式获得的收益亦尤为可观,光是西班牙流感特效药一节,就赚得盆满钵满。更让人恐惧的是在资本运作与投机领域,如果说日俄战争时期的物资炒卖与1911橡皮股票风波中的运作还是小打小闹的话,到1914年中日金融生死战、伦敦期货市场则辽阳控股完全是控场主力了。这些秘密战线的收益,当然不会纳入北方集团的损益表。

    有入自然有出,辽阳控股在包括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支出、腾龙社等方面都有大笔金钱投入,相反,耗资更为巨大的1914年中日之战和中俄北方之战因为已属于国战范畴,所有开支都是由国家财政支出的,北方集团无非提供了一个过手的渠道——第二财政部的效应正是源出于此。

    到1922年年底,辽阳控股净资产超过百亿华元,核心是北方集团内外的股权投资,另外还拥有30几个亿的流动资产。(未完待续。。)
………………………………

【第036章】 黄金储备

    只是,除了夏海燕等少数几个外,真正知道辽阳控股资金见底的人却没有几个,2000万美元的基金完全是虚火,是弄出来吓唬美国人的,最重要的目的,自然是要维持北方集团的形象,以便以优惠的价格从美国这里获得信贷支持。

    辽阳控股固然还有30多个亿的流动资产,但其中有关国债、建设债和北方集团自己发行的企业债已经占到了70%以上,剩余的30%则是各种外汇,需要维持日常的进出口和金融市场头寸调度。理论上,各类债券都是流动性良好的资产,可迅速转为现金,但实际上,国内除了北方集团,还没有哪个集团可以吃下这么多债券;一下去抛出去贴现,很可能引起债券价格的大幅度波动或者利率波动,这对于维持金融市场稳定是不利的。

    外国财政专家估计得其实不错,德国资产大购买后,中国国库包括北方集团确实已经耗尽了“最后可以供投资的流动资产”,但这种流动性不足的窘境,不但不能向市场披露,反而要极力加以掩盖,以免造成华元币值贬值。甚至于华元币值升值7%的行为,也是北方集团通过控股的人民银行与央行携手,一举推动上行的,这当然不是真实金融因素的反映,却改变了人们的心理预期,有力地回击了犹太投机集团妄图做空华元的企图。

    强势华元对出口自然是不利的,但对于目前债台高筑的中国来说。却有利于外资的流入与偿债的顺利进行,7%的升值行为,就相当于以英镑、美元、法郎计价的债务缩水7%,换而言之。接近一年半的利息就不用付了。

    不过,升值的行为只能浅尝辄止,既没有这么多的资本盈余可供华元升值,也没有坚实的基础供华元持续升值,但强势华元的地位必须得到维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穿越组绞尽了脑汁,终于将目光投射到金本位制度与黄金储备上来了。

    中国一直没有建立类似西方的金本位制度,事实上。华元更多接近于白银本位,在华元最初推出的时候,中央银行为了取信于民,承诺可以按照面值1:1兑换大洋。并且可以在缴纳手续费的前提下实现自由兑换。等欧战爆发,各国相继废除金本位制度后,华元变成了银块联系本位制――每10万华元可以申请向央行申请兑换纯度为%的白银条,但兑换价格却不是固定的,由于白银的价格每天都在变动。因此相应兑换率也在波动。

    这当然是削弱了华元的含金量,但战争中各国货币相对于白银、黄金都有很大贬值,华元其实是贬值最小的,在外汇市场还造就了华元强势与升值局面――只要钞票不发毛。民众是不会想着去抢购白银、黄金的,10万华元的高门槛也不是随便可以跨越的。即便真的有人要换。中央银行也能应付――在废除现大洋流通后,央行将这些大洋全部融化。早就铸成了银条。

    而列强普遍采用的金本位或者联系本位制度,中国一直是无缘的,原因无他,缺乏可供支持的黄金储备,而中国本土黄金出产也不是很丰富。直到1914欧战爆发前夕,利用铁路债券的发行契机,中国央行才通过秘密渠道积累了近200吨的黄金储备,后来在战争中又通过军火贸易额外赚取了100多吨黄金储备。

    当然,这是明面上的数字,有2笔收入各国是不清楚的,第一,是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上翻云覆雨获得的收益,辽阳控股以黄金形式存放在了人民银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