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张家记-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簿可钇肺欢选
不过即使梁旭知道对方是太监,只要没见对方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他还是能用平常心对待的。毕竟太监也是人,也有人权,也该受到最起码的尊重。
桂姓官员接受了梁旭的道歉,心里舒服了许多,为免这个好像不太喜欢张让的小家伙待会儿无端得罪了张让,就打算透露一些他所知道的消息给梁旭。
桂姓官员等梁旭和自己平排还落后半个身位的时候,就一边慢步前进,一边温和地笑着对梁旭说:“本官在此要先恭喜梁公子了。”
梁旭听到对方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知道自己刚才还是得罪对方了,只是对方的情商实在是高,害自己一点都没看出来。看来“官场上的,都是人精”这话是真理!
经此一事,梁旭也暗暗告诫自己,以后可不能直接把自己的喜好表现出来了,俗话说的“伸手不打笑脸人”也是真理,只有时刻保持礼节,才不会轻易得罪别人都不自知。
梁旭反省完了,也给自己换上一副可爱的笑脸,恭敬地对桂姓官员说:“小子在此洗耳恭听。”
桂姓官员继续说:“张大人听说都乡侯要召见公子,就命本官在侯府门前恭候公子。本官在此等候了数月,终于把公子给盼来了。”
桂姓官员的话点到即止,背后的意思就是张让很重视梁旭,在知道了皇甫嵩召见梁旭后,就安排了专人在这边等候。其实他自己也不清楚张让找梁旭要干嘛。
可是梁旭没理解到这个点,因为张让历史上的名声臭不可闻,所以梁旭想的还是觉得张让因为和皇甫嵩不对付,不知道怎么就打听到了皇甫嵩欣赏自己,就找人过来拦截,估计接下来是警告自己离皇甫嵩远一点吧。
只是刚刚反省过,梁旭并没有把自己的不好的想法表现在脸上,还装着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诚惶诚恐地对桂姓官员说:“真是折杀小子了!怎敢劳烦桂大人在此等候多时,小子真是该死!”
还好说完以后,梁旭并没有跪下求饶恕,或是给自己一个大嘴巴。
可梁旭这七情上脸的表演,依旧看得桂姓官员、荀彧、太史慈都是目瞪口呆,他们纷纷在想:这也太过了吧?
梁旭看到桂姓官员他们的表情,知道自己演砸了。他原就是一个直来直去的人,所以前世选择了不太需要社交能力的码农作为职业,他平常对着代码的时间,比对着人的时间还要长,于是就更没机会练习怎么在别人面前掩饰自己的想法了。
这不,这第一次实践,就演砸了,弄得梁旭现在是尴尬不已。
为了驱散尴尬,梁旭打算岔开话题,他红着脸,说:“桂大人,想必张大人也等了很久了吧,我们还是快点赶过去吧。”
………………………………
第284章 被骗了
上回说到梁旭为了转移大家的注意力,建议尽快赶去张府。
桂姓官员觉得刚进宫的小太监,表现也要比眼前这个小不点要好,对梁旭刚才的拙劣表现没放在心上,完全无视了。
听了梁旭的建议,桂姓官员转头看了看他们的正前方,回头对梁旭说:“梁公子,我们已经到了,前面就是张大人府邸的后门。”
什么?已经到了?咂那么准呢?刚说完就到了!自己可真是说多错多,今天出门肯定没看黄历。梁旭现在更尴尬了。
一行人从后门进了张府。
太史慈被留在了门房等候。
原先张让的门子还不让荀彧进去的,说张让只说了要见梁旭而已。但梁旭坚持要带上自己老师,而桂姓官员也知道颍川荀家不是可以随意拿捏的对象,就劝门子不要节外生枝。
门子见桂姓官员也替荀彧说话,只能勉强同意放人了。
桂姓官员让门子这边派人先行一步通知张让,自己则领着梁旭和荀彧往张让的书房走去。
一路上,梁旭跟在桂姓官员身后,一边走,一边看,一边感叹:张让这家伙怪不得名声那么臭,这得贪污多少钱才能买下这么大的院子?还有装修呢?
长廊两边都种满了各种花花草草,还不时能看到亭台楼阁、小池假山。
梁旭真想把张府给洗劫了,让黄巾军的兄弟们能过上一个丰润的一整年。要是能把那些花花草草全部原价卖出去,梁旭觉得肯定是足够的。
荀彧颍川的家也挺大的,不比张让的府邸小多少,但装饰相对就简朴很多,而且荀彧他们是一整家子人住在一起,荀家八龙没有分家,而张让在洛阳这边,估计也只有他自己一个人,真不明白一个人霸占这么大的地方要做什么,住得过来吗?不会觉得出门一次会很麻烦吗?
走了好长一段路,七弯八绕的,把梁旭给绕晕了,才终于来到张让的书房前。梁旭已经记不得出去的路了。
桂姓官员上前轻轻敲了敲房门,恭敬地禀报:“侍中大人,下官已经把人带到。”
书房里传来了一把充满磁性的声音:“把人带进来吧。”
梁旭觉得这声音太好听了,听着让人觉得身心愉悦。太监的声音不是应该和电视剧演的那样,很尖锐很难听的吗?怎么会跟电台主持似的?
这个问题真的不难回答,毕竟皇帝老儿也是人,只要他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嗜好,他的审美观念应该和大众差不了多少。想象一下,皇帝身边要是都是一群阴阳怪气,说话的声音听着想死的太监在照顾他的起居饮食,他晚上能睡得着才怪!难道古时候的皇帝大多短命,就是因为他们喜欢自虐,召了一群非主流的太监日日夜夜在他身边折磨他吗?
梁旭此时已经被张让的声线给圈粉了,忘掉了自己之前还想着人家张让会怎么坑害自己。
待梁旭跟随桂姓官员进到张让书房,见到张让本人以后,梁旭更是被惊为天人。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起点读书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张让的样子和梁旭看到过的不知什么朝代给张让画的插画一点都不一样,张让的身材并没有梁旭想象中的胖,样子看起来也并不老,脸上的肌肤保养得非常好,一点下垂都没有,反倒棱角分明,再配上他那略带忧郁的浓眉大眼,整个人看起来精明干练,还透着岁月的沧桑。
梁旭觉得要是张让能换一个洒脱的短发,配上一套合体的礼服,一定可以登上杂志的封面。
张让很随意地向桂姓官员挥挥手,让桂姓官员退下去。
这时候,张让才开始仔细打量梁旭。他发现眼前这个小孩子看自己的眼神很奇怪,好像是很崇拜自己的样子,这让他很难理解,也只有在他第一次见到刘宏的时候,从刘宏的眼中看到这样的目光。
张让记得那次是刘宏在他父母的陪伴下,从他父母给他挑好的人选中,选出他自己中意的人来服侍他。
张让早就忘记刘宏当时的眼神是什么样子了,直到现在梁旭重新唤醒了他久远的回忆。
通常围在张让身边的人,看向张让的眼神,不是畏惧,就是鄙视,几乎都是这两种,当然还有好兄弟赵忠的真挚,其他中常侍不可捉摸的眼神,和现在刘宏的无视,但这些毕竟是少数。
张让被梁旭奇怪的眼神弄得失神了一阵子,但很快就恢复正常了,只是当他看到梁旭头上的发型,却皱了皱眉。
最后张让看向了站在梁旭身边的荀彧,毫无感情地问到:“荀家子?你的父亲是?”
虽然荀彧看不起宦官,但他也没有丢掉自己的礼节,因为他在外面不单代表他个人,他还代表着荀家的脸面。
荀彧严谨地向张让行了一礼,恭敬地回答:“禀侍中大人,家父济南相荀绲,荀伯矩。”
张让听后,略微点了一下头,然后重新把目光聚焦在梁旭的身上,温和地笑了笑,温声说到:“本官就是本朝中常侍张让,张子谦。你就是涿郡刘玄德的四弟梁旭吧?”
梁旭的花痴状态在张让向荀彧问话的时候就已经醒过来了,因为张让的问话,给他一种威压感,让他觉得很不适应。
梁旭现在听到张让竟然还提到自己大哥刘备,就更加紧张,不知道张让想对自己兄弟做什么,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就愣在了原地,没有答应。
张让原本找梁旭就是想着把梁旭带去见刘宏,想要以此讨好刘宏,刚刚见到的梁旭崇拜自己的眼神,还唤起了他年轻时的美好回忆,所以他对梁旭的印象是非常的好。
现在张让发现他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吓到眼前这个小男孩了,心中不忍,连忙安慰到:“小朋友,不要紧张,伯伯又不会吃人,伯伯不可怕。”
梁旭在心中诽腹着:被你吃掉的人还少了?而张让哄小孩一般地哄梁旭,确实让梁旭紧张的心情放松下来了。
………………………………
第285章 心乱如麻
上回说到经过被张让把自己当成小孩子一般的劝导,梁旭终于放松下来了。
梁旭见张让把自己当成小孩子,把他自己称作伯伯,梁旭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打算和张让套近乎,干脆就继续叫他伯伯好了。
梁旭奶声奶气地说:“张伯伯,我叫做梁旭,今年六岁了。刘玄德是我的义兄。”
荀彧见自己的学生表现和平常大相径庭,心里头很不是滋味。他明白梁旭心中的想法,可他更知道梁旭手上的能量,要是这小家伙善于伪装,那么自己会不会也被他小童的外表给骗了?自己还能不能及时发现他心态的转变,能及时阻止他为恶呢?
虽然荀彧想了很多,但他的养气功夫不是梁旭可以比拟的,完全没让张让看出他的异常。
张让见这个可爱的小家伙竟然还跟着自己的话头叫上伯伯了,却一点威严被侵犯的感觉都没有,还乐呵呵地继续问:“你的父亲呢?”
被问及自己的父亲,梁旭感觉很伤心,他前世的父亲已经不可能再相见了,而今生的父亲虽然共处的时间也不算长,但毕竟记忆犹新。
在张角人生的最后几个月,他和梁旭父子俩天天“视频”通话,让梁旭每天都沉浸在厚重的父爱中。
梁旭虽然知道父亲在做的事情很危险,但那时候的张角并没有和历史上一样被大汉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并没有被战局弄得心力憔悴,梁旭觉得以父亲的身体状况,应该不会如历史上一般暴毙而亡。所以梁旭对张角的离去,是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想到伤心的地方,梁旭扁扁嘴,举起袖子擦了擦还未完全溢出来的眼泪,深深吸了一口气,让情绪稳定一些,才开口说:“家父在两年前就去世了。讳先。”
梁先?没听说过。张让问梁旭父亲,也只是随口问问,他只对自己家乡和京畿附近地方的大族比较熟悉,例如荀彧的荀家。张让没成想,他一问就差点把人家小孩子给弄哭了,幸好眼前这个小男孩很坚强,没像别的小孩子一样哭出来。
可荀彧的心中,此时就泛起了惊涛骇浪了。他眼见梁旭说哭就哭,要么就是演技精湛,要么梁旭的父亲是真的已经死了,梁旭是真的为了这事伤心,而据荀彧所知,黄巾军四大头中,目前只有张角和封谞死了,而梁旭这个黄巾军高层的后代,不可能是封谞的儿子,他就只能是张角的儿子。这里面,无论是哪一种可能,都让荀彧很纠结,心里乱成了一团麻。
如果梁旭演技真的那么精湛,那就是说之前梁旭表现出来的热爱和平完完全全是假象,或许他只是在等机会,随时准备着给大汉致命一击。
而如果是后者,黄巾之乱的始作俑者正是匪首张角。张角创立太平教多年,就是处心积虑想要推翻大汉。荀彧认为张角死在黄巾军内讧中,实在是太便宜他了,荀彧恨不得把张角的尸体挖出来,千刀万剐。
荀彧的心已经乱了,所以他已经忽略了他的学生在来张府路上的拙劣演技。
幸好此时张让因为自己刚刚差点弄哭了梁旭而心存愧疚,此刻全副精神都集中在了梁旭身上,这才没留意到荀彧的异常。
张让很喜欢眼前这个纯真又坚强的小家伙,慈祥地对小家伙梁旭说到:“伯伯叫你小旭子好吗?”
小旭子……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起点读书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听到小什么子的,梁旭心里就超级不舒服:不是小太监才叫这样的名字吗?难道张让想把我弄去当太监?
但现在梁旭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根本没得选择,所以梁旭只能委屈地点点头。
张让见梁旭不情愿地答应的样子,心里头有一些不开心,他已经好久没有试过被人拒绝的感受了。
不过张让也是真心喜欢梁旭,所以依旧和蔼地问到:“你不喜欢这个名字吗?”
梁旭这次就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虽然他的表情不会骗人,但是他还是知道该说谎的时候一定不能说真话的道理。要是现在自己直接说不喜欢,那不把张让得罪死了才怪。
幸好张让早就从梁旭的表情上知道答案,所以刚刚这么一问也没想过一定要梁旭回答。
张让继续说:“你家里人叫你什么呢?”
梁旭弱弱地回答:“旭儿。”
“那伯伯也叫你旭儿好不好?”张让问到。
旭儿都是梁旭亲近的长辈对他的叫法,这个称谓从张让嘴里叫出来,梁旭总感觉好像哪里不对劲。或许是因为梁旭不认为被镶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的张让配得上他的尊重吧。
但还是那一句话,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梁旭根本无法拒绝,更不能再一次拒绝,而且他自己为了保命,也想跟张让套近乎,虚与委蛇,于是他这次也学乖了,很干脆地点了点头。
张让又说:“旭儿,伯伯找你来,是准备带你进宫去见当今圣上。你想不想去呢?”
终于知道张让找自己过来的原因,但梁旭也不明白皇帝找自己要做什么。而且皇帝要找自己的话,下道圣旨就行了,没必要一定通过张让这边,张让也不可能问自己想不想去。张让的葫芦里头,究竟卖的什么药呢?
荀彧在一旁听说张让准备带梁旭去见皇帝,心中更是惊诧莫名:“不行!”二字脱口而出。
梁旭和张让都被这突如而来的呼喊给吓到了。梁旭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老师,在听到张让要带自己见皇帝,就变得这么激动。
张让先是错愕,继而厌恶,最后愤怒地瞪着荀彧,冷冰冰地对荀彧说:“荀家子,你刚才说什么?本官有问你的意见吗?”
梁旭看见张让对荀彧发火,生怕张让会伤害荀彧,想都不想就站到了荀彧身前,用他自己的小身板护着荀彧,一边向张让恳求到:“伯伯,旭儿的老师是怕旭儿不懂宫中的规矩,会冲撞了圣上,担心旭儿会被圣上关到大牢里面。”
(本章完)
………………………………
第286章 好傻好天真
上回说到梁旭为了荀彧向张让求情。
荀彧刚才之所以如此失态,是因为他在努力理清自己的思路时,否定了梁旭的演技,已经确定梁旭就是十恶不赦的张角的儿子。他怕梁旭见到皇帝的时候,会对皇帝不利,所以这才出声制止。
但荀彧在他自己说出“不行”以后,他就已经后悔了,他知道以他自己的身份阻止不了张让,就算他现在当场揭穿梁旭的身份,虽然梁旭是逃不脱了,可是他身为贼首的老师,一直知情不报,不单他自己很可能性命不保,还很可能会连累整个荀家。
而现在看着梁旭用他自己的小身板护着自己,荀彧心灵受到了触动,想起了自己和梁旭共同度过的点点滴滴。
荀彧在刚接触梁旭的时候,也只是觉得这个小孩子是一个天才,起了爱才之心,想着给大汉培养一个人才。
后来发觉了梁旭反贼的身份,荀彧之所以没有立即去举告梁旭,不单单是因为想要通过梁旭影响黄巾军,更深层的原因是荀彧打心眼里认为梁旭这个小反贼很纯真,他看向别人的目光总是很清澈的。
正是梁旭这种纯真的特质,让跟在他身边的人都会慢慢不自觉地和他亲近。就连荀彧这种大智者也不能幸免。
可是这种特质也是梁旭最致命的缺陷,他太善良了,总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虽然小家伙嘴上不承认,说他是笃信“人性本恶”的,但他对身边的人那种无条件的信任正说明了想要骗过傻乎乎的他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情。
荀彧能够感觉得出来,直到目前为止,梁旭都没有刻意去讨好跟拉拢才华横溢的戏忠、郭嘉,还有荀彧自己。他只是在被戏忠、郭嘉占了便宜以后,会想办法从他们俩身上把便宜占回来,很符合他的小孩子心性和作风。
想到这里,荀彧给了梁旭最终的评语:知道很多,却唯独不知道世间险恶,不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荀彧看着梁旭的眼神渐渐变得温柔,他默默抬起头,坚定地看着张让,对上张让质问的眼神,平静地说:“侍中大人,草民正是担心草民的学生会不懂礼节而冲撞了圣驾。”
张让在心里暗暗鄙视着荀彧:你的学生不懂礼节,难道我还不会事先教会他不成?竟然会担心自己的学生不懂礼节,在家里读书读过头了吧?
张让原本就没把荀彧放在眼里,所以刚才荀彧胆敢开口否决自己的决定的时候,才会无名火起,觉得自己被一只蝼蚁给冒犯了。而现在听见荀彧承认自己没见识,张让觉得自己要是和一只没见识的蝼蚁认真,那自己就太掉份子了。
于是,张让看在他所喜欢的小梁旭的小小面子上,很大度地不去跟荀彧计较了。
张让重新把目光汇聚到梁旭身上,和蔼地问到:“旭儿,你自己说,你愿不愿意跟伯伯进宫去见圣上呢?”
梁旭现在还能有其它选项吗?他只能装作很高兴的样子,用他清脆的声音,爽快地答应了:“旭儿愿意跟伯伯进宫!”
为了证明自己有多希望进宫,梁旭还在后面补充了一句:“皇宫里面好玩吗?”
听到梁旭的问话,张让先是愣了一下,继而“哈哈哈哈哈”地开怀大笑起来,并朗声说了一句:“好玩!皇宫里面最好玩了!”
事情说定了,张让就另外了安排人手去和梁旭他们商量细节问题,那人还是刚刚把梁旭接过来的那个桂姓官员。而张让自己,则回头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起点读书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张让滔天的权势,就意味着他每天需要处理的事情也是海量的,要是他敢偷懒个一天半天,很可能就会被别人给取而代之了。
通常来说,张让这种经常身处巨大压力环境下的人,脾气都不太好。
而负责为梁旭准备进宫事宜的桂姓官员却分明听见张让笑得很开心,而且还跟梁旭以“伯伯”、“旭儿”这样亲昵的称呼互相叫着,可见张让对梁旭的喜爱。
所以桂姓官员这时候见着梁旭这个张让眼前的大红人,腰弯得更低了,跟梁旭说话的时候,都不敢站直身子,好让梁旭能够俯视他的脸,避免梁旭在说话的时候需要保持仰头那种不太舒服的姿势了。
更让梁旭难以接受的是,桂姓官员竟然对他说:“梁公子,请不要再称在下做桂大人了,太折杀在下了。你叫在下小桂子就好。”
“小桂子”这样的称呼让梁旭无所适从,他看着面前那个对他来说是牛高马大的“大桂子”,暗自吐槽:小桂子是能随便叫的吗?你都多大的人了,还叫小桂子?你有小时候的韦小宝可爱吗?
不过想到韦小宝,梁旭觉得小桂子这个称呼让他感觉到了自己好像和前世还有一点联系,所以最后就勉为其难地用小桂子称呼那桂姓官员了。
小桂子问了梁旭在洛阳落脚的地方,然后跟梁旭说明了入宫前的准备工作:除了需要梁旭学会宫中的礼仪以外,还要给梁旭丈量身材,重新准备一套符合宫里头规定的新衣服,接下来就是挑选入宫的吉日吉时,最后就是在入宫吉日之前,需要梁旭连续斋戒沐浴焚香三天。
梁旭对前面的部分没有什么异议,但是最后斋戒沐浴焚香的步骤就表示接受不了。
一是梁旭前世可是生活在物质丰富的新华夏,虽然以他的收入水平不可能做到每一餐都鲍鱼龙虾,但他家的餐桌上,是绝对不会缺少肉类的。
这种前世养成的生活品位和习惯,已经让他对东汉这个什么都缺的时代打从心底里讨厌了,东汉的百姓平常吃的东西,别说肉了,外面餐馆煮个青菜,连油水都没有多少,更别提后世那些五花八门看花眼的调味品了。
而现在,小桂子竟然还要他斋戒?还是一戒就得连戒三天,让他这样搞,不把梁旭的嘴巴淡出鸟来才怪呢!
(本章完)
………………………………
第287章 索贿
上回说到梁旭对于入宫前准备的斋戒沐浴焚香三天,觉得难以接受。
除了接受不了斋戒三天,沐浴的规定也让梁旭难受。
这不是说梁旭到了东汉以后就改变了他前世每天都洗澡的生活习惯。
大汉大部分的百姓,不单要累死累活地完成工作,他们完成了工作以后弄得一身臭汗,也没办法每天洗个澡。一是太累不想动,二是洗澡的成本也不是他们随随便便就能接受的。要是每天都洗澡,估计家里就揭不开锅了。
而梁旭现在什么都不多,就是钱比较多,所以他还是能保证每天都有足够的柴火烧水洗澡的。
所以即使没有入宫的需要,梁旭在有条件的时候,都是坚持每天最低限度洗一次澡的,而在不需要烧水的夏天,更是一天洗几次。
所以沐浴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和沐浴连在一起的焚香。
焚香就是熏香。不是直接点上寺庙里用于供奉神佛的熏香,而是把特定的原料,用特殊的方法制成香料,再把这些香料放在香炉中,用碳火烤焙,逼出香料中的香味。
要只是和荀彧那样用熏香把衣服熏一下,梁旭还能接受,可入宫的规矩要求的是把人熏一下。梁旭认为他自己又不是三文鱼或者是火腿,而且他前世可是连女人的香水味都觉得刺鼻的,他觉得自己肯定受不了被人那熏香熏自己。
无论小桂子怎么好说歹说,梁旭就是不同意斋戒沐浴焚香,连半天都不肯,更不要说连续三天了。
小桂子深知梁旭在张让面前得宠,也不好逼他就范,只能求救似的看着荀彧,想让荀彧出面帮忙劝劝这个小祖宗,毕竟荀彧是梁旭的老师,他说的话应该比较管用。
荀彧也觉得梁旭是在胡闹,刚刚才答应了张让入宫,现在却来反悔。
荀彧了解自己的这个学生,刚才他答应张让肯定是因为怕死才应下来的,现在张让不在现场,就忘掉不配合的后果了。
于是荀彧就把梁旭拉到一旁恐吓他:“你就不怕得罪了你的张伯伯?”
梁旭一脸苦逼地看着荀彧说:“可是……”
荀彧打断了梁旭的话,说到:“别可是了,你刚才都已经答应了张让了。”
就在梁旭在张让府邸和小桂子针对入宫条例进行讨价还价的时候,戏忠、郭嘉也不甘寂寞,他俩决定一定要趁着荀彧和梁旭都不在的时候,去京城最大的芳泽阁见识见识。
为什么要趁着荀彧、梁旭不在呢?因为这时候,他俩才方便压迫他们的学生们,命令他们的学生们凑钱请吃饭。
他们早就吃腻了东平集团的“食堂”,虽然饭菜真的很可口,而且还有其他地方吃不到的喷香的炒菜,但总还是缺了点能激发才情的元素。
今天,他们就想着趁此大好机会,去激发一下他们的才情。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起点读书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这里提到只有东平集团旗下的酒楼才有出品炒菜,那是因为东汉的时候还没有锅。锅是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才出现的,而且刚出生的锅还是用铜做的。华夏的古代,铜可是用来铸钱的,而当时用铜做炒锅,那烧菜真的就是烧钱啊,幸好铜不会被一下子就烧成灰。
因为炒锅还没有面世,这就被梁旭钻了空子,让他“发明”出来了。
炒菜除了需要炒锅,对食用油的使用量也比用东汉时主要的煮食用具釜要多。而东汉的食用油主要是芝麻油,但芝麻产量低,导致芝麻油的价格根本降不下来。
为了节约成本,梁旭弄出了调和油。他命令黄巾军用蒸煮过的大豆榨油,虽然蒸煮后的大豆,腥味挥发了不少,但依然还是有腥味残留,为了盖住豆油的腥味,他尝试把芝麻油混到里面去,只是效果还是有点差强人意,但也总比单用大豆油弄得菜品腥臭难闻,或者单用芝麻油贵得让人望而却步要好很多。
而且梁旭弄出来的调和油,因为产量比较可观,所以还能给东平食品增加一种对外出售的商品。
戏忠、郭嘉把他们的学生召集起来,当众公布了他们索贿的意图。
虽然太史慈他们不太情愿,但毕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开到口,学生们不能不听。
但听话是一回事,能不能拿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芳泽阁作为京城最有名的青楼,能到那里消费的可都是土豪。所以家里头条件不太好的太史慈和赵风,根本连去芳泽阁喝一壶酒的钱都拿不出来。
而梁晟有着深刻的仇富基因,他最反感有钱人的糜烂生活了,要不是梁旭弄出来的那一堆平民百姓根本消费不起的东西让黄巾军过上了柴米不忧的生活,按照梁晟耿直的性子,肯定会给梁旭臭脸色看的。
所以梁晟干脆耍起了光棍,对着戏忠和郭嘉劈头盖脸地说:“学生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要是老师们看得上,就随便拿去!”弄得戏忠和郭嘉面面相觑,对梁晟一点办法也没有。
最后,戏忠、郭嘉把魔爪伸向了“人傻钱多”的赵范。
赵范因为以前一直被哥哥保护得太好,所以性格方面存在缺陷,自信心严重不足,被戏忠、郭嘉一唬,就吓得不能自己了。他怕要是拒绝了老师们,会被老师们惩罚,所以就乖乖地把老师们所需要的嫖资双手奉上。
戏忠、郭嘉拿到了钱,就撇下了他们的学生,心满意足地结伴出门了,他们完全没想过要“请”他们的学生去见识见识。
他们并不是第一次来洛阳,所以他们也不是第一次去芳泽阁,只是以前身上没那么多钱,人家不让进。
两人熟门熟路,很快就去到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