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张家记-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后就是张角把剩下的可以调用的八千太平教教徒都带来了,集中了张角手上最最精锐的力量来招待东方雄。
张角在围杀东方雄所部时,并没有亲自参战,他留在了树林深处,通过占卜术,观察着战场与战场外的卢植部队动向。
战事结束,张角令张燕带领一千兵,先把俘虏压回大营。而剩下的人就负责打扫战场。张角没有去一个个尸体地确认哪个才是东方雄,因为他没有那么多时间,他吩咐士兵们搜刮兵器的时候,顺手给汉军的尸体来上一刀。
张角一直在关注着卢植部队的动向,“看到”卢植快要到了,就命令部队集结,向北运动,避开卢植的部队。
自从张角知道占卜术还可以用的时候,受到自己儿子的启发,他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如何把占卜术用于战争的临场指挥之中了。他借鉴了儿子的小马车,他也给自己做了一辆指挥用车,由他最小的弟子张曼成负责驾驶,而他就坐在车中利用占卜术监控战场动态,并不时让张曼成代为传令。
一个拥有上帝之眼的指挥官,简直就是一个变态!张角带领部队前脚刚离开,卢植的部队后脚就到了,时间掌握得妙到毫巅。
此时黄巾军中军还没有投入战斗,汉军那边也已经开始从大营中调拨军队出来参战。
目前形势看似均势,但是其实胜利的天平迟早会倒向汉军一边。一方面是因为此次前来的黄巾军并不比汉军总人数要多,另一方面就是士气问题。现在黄巾军士气高昂,人人悍不畏死。但随着伤亡的增加,士气是会下跌的,因为悍不畏死不是说真的就不怕死,随着时间的流逝,士兵们的激情退却以后,他们就会开始恐惧死亡,而汉军的兵器优势就会突显出来,那时候就是黄巾军败亡的时刻了。
张燕很清楚这一点,他在黄巾起义以前就为张角领过兵,他最辉煌的一次胜利是在他刚投身太平教还没有成为张角入室弟子兼义子的时候,那时候他叫褚燕,正是他指挥部队全歼了赵贤的部队,杀死了赵云父亲赵豹,就连赵贤都差点死在了那场围歼战中。
褚燕正是利用那次完美的胜利,让张角注意到他的。那次胜利不单是他自己最辉煌的战绩,也是太平教最辉煌的战绩。因为张角怕把汉军打得太痛,会引起汉庭的注意,所以之后太平教都没有再次组织那么大规模的暴动。虽然褚燕的胜利差点给太平教带来危机,但是张角并没有怪罪褚燕,还把他收为了入室弟子。褚燕正是趁着那一次机会,认了张角做义父,改名为张燕。
张燕本就拥有杰出的军事才能,所以他对战事的走势十分清楚。但是他没有选择现在就撤退,保存实力,他需要等,他在等自己的部队士气回落,他在等部队支撑不下去。他需要让汉军知道自己不是主动撤退,而是败退,因为他需要不着痕迹地把汉军引向埋伏地点。
战局正如张燕预料的一样,黄巾军渐渐显现出颓势。此时黄巾军的中军早已压上,张燕也多次也汉军的将领交过手,再继续拖下去,黄巾军就要灭亡了。
这情形连张牛角都发现了,他浑身浴血地策马奔到张燕身前,说到:“师弟,撤吧。”
张燕冷漠地点了点头,对身边的传令兵命令到:“鸣金,退兵。”
黄巾军得到退兵的信号,马上如退潮的海水一般倒卷而回。但是那些已经和汉军混战在一起的士兵们,却无法跟着大部队一起退出来了。
张牛角看着那些因为战友撤退而被孤立的士兵们,眼中满是悲伤。但其实张牛角在获知师尊的计划时,就知道此次自己带过来的太平教教徒的命运。只不过为了黄天大业,这样的牺牲有时候是必要的。
张牛角转头看到张燕已经头都不回地带着撤下来的部队开始“逃命”了,他要是继续留在原地,只能是成为被牺牲的一员,于是立马策马追上了后撤的部队。
汉军也发现黄巾军战败开始逃亡了,但是他们一时抽不出手去追,那是因为已经被他们围住的黄巾军士兵突然像打了鸡血一般地复活了,竟然向他们发起了反扑。
汉军不了解太平教的教义,所以就不清楚已经成为弃子的黄巾军士兵为什么会重新奋起。那是因为太平教的新教义是梁旭改良过的,加入了后世邪教组织的思想在里面。
被当成弃子的教徒们刚开始发现身后的同袍抛下自己跑掉的时候,他们也很绝望,甚至他们的绝望盖过了他们对死亡的恐惧,这让他们的头脑一瞬间清醒了。他们想起了天平教的教义中写着,只要是为黄天大业而牺牲的人,才有资格进入梦寐以求的黄天圣地。在黄天圣地中,没有病痛,没有衰老,没有死亡,更令人向往的是那里不单有用不尽的财富,还有上不完的美女。所以他们并不需要绝望,他们需要的是向往。于是他们眼睛变得赤红,发了疯似的重新变得悍不畏死,不对,应该说是他们就是想死,但死之前也要多拉几个垫背的。
(本章完)
………………………………
第212章 放一把火
上回说到卢植看到东方雄的尸体后,担心自己的前景,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
就在卢植犹豫不决的时候,张角带领的黄巾军已经杀到了汉军大营。
何猛领着部下看到营外黑压压的黄巾军,脸都绿了。他心中暗道:黄巾军怎么跑到这儿来了?卢植呢?卢植可是带着一万二的精锐去救援东方雄那个王八蛋的,难道连卢植也完蛋了?现在离我打扫完战场回营才多长时间?好像才过了一个时辰吧?黄巾军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厉害了?这么快就把卢植的部队啃得骨头都不剩了?连个报信的人都没有回来的。
何猛的脑海中充斥着一大堆的疑问,但没有人能给他答案。何猛也不纠结,连忙组织人手布防。
张角在马车上“看到”汉军的大营已经有了准备,就命令大军不要靠近。
黄巾军在汉军的弓弩射程外停了下来,没有发起进攻,反而开始堆砌柴火。
何猛远远地看着,不明所以,心想:黄巾贼子这是要火攻吗?可摆那么远能烧个毛吗?还是打算烟熏我们?今天风向是对的,但风力不大,浓烟根本不会飘到这么远。
黄巾军堆完了柴火堆,也确实开始点火了。
大火很快就燃烧起来。
确实如何猛所预料的,这把大火根本就烧不到汉军,大火引起的烟也是直直地冲向了天空。
虽然没有受到大火的威胁,但是何猛也不敢大意,他早就听说过张角是会法术的,鬼知道张角那个神棍现在是不是在大火后面施法。因为中间隔着大火与浓烟,何猛完全看不到大火面的黄巾军在做什么,只能让部队继续戒备。
紧张地等了好久,大火依然在燃烧,但何猛就是不见黄巾军冲过来,大火也仍旧挡住了他的视线。
敌不动,我不动。何猛可没有勇气去试探一下大火后面的黄巾军虚实,他手下的兵力还不到对面黄巾军的一半,而且最要命的是他在黄巾军堆砌柴火堆的时候就发现了,对面的黄巾军可不是他之前击败的那支黄巾军,这队黄巾军可是拿着制式兵器的。他算是多多少少想通卢植为什么会被啃得骨头都不剩了。
何猛选择继续让部队戒备,他希望凭着大营的防护措施,能顶住黄巾军接下来的攻击。
只是,何猛不知道的是,黄巾军趁着大火的掩护,已经撤退了。他们千里迢迢跑过来,就是纯粹为了放一把火而已。
黄巾军撤退到汉军看不到的地方,又开始向北绕圈子了,他们要避开往回赶的卢植部队。
卢植原本想要直接攻打黄巾军大营,以期不计伤亡地攻下黄巾军大营,换取他与朝廷讨价还价的砝码的。虽然他的想法不一定能实现,但是总好过坐以待毙。
可是他们才刚出发,就发现了自己大营方向飘起了滚滚浓烟。
卢植心中一惊,连忙命令部队前队改后队,火速赶回大营。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起点读书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汉军大营燃起大火,也就意味着张角把主力带过去攻击汉军,黄巾军的大营防守肯定空虚。但卢植根本不敢拿何猛的性命来赌博,赌自己和张角谁能更快地攻下对方大营。现在东方雄已经死了,要是连何猛也死在黄巾军手上,估计下一个要死的就是自己了。光得罪皇帝或者是大将军,自己大不了只是丢官或者降级,但要是两边都得罪了,自己离死就不远了,最怕就是还会连累自己的家人。
可等卢植拼死拼活地赶回大营,却发现大营一点被攻打过的痕迹都没,只有营门前有一长列还没燃尽的柴火。
卢植心中气闷:何猛这厮是在办营火晚会吗?但是现场却又一个人都没有。
卢植安排将领们把士兵们都带回大营,自己独自会到帅帐,传令何猛过来见他。
等何猛来了,卢植劈头盖脸就问到:“何将军,营外的火是怎么回事?你能解释一下吗?”
何猛没想到卢植竟然敢对自己发火,冷着脸说:“卢帅自己没眼看吗?职下还想问问卢帅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黄巾军是怎么跑到大营前来放火的,卢帅路上没遇见他们吗?”
卢植刚才是一时火遮眼,头脑不清醒,所以把今晚受到的气都撒在何猛身上了。现在听了何猛说的话,觉得事有蹊跷,这才使劲让自己静下心来。
卢植镇静以后,平静地问何猛:“何将军,本帅刚才说话的语气重了些,见谅则个。另外,东方将军已然身陨。”
东方雄死了?怪不得卢植发火。呵呵,死得好!何猛听到卢植说东方雄已死,心里乐呵,也就不打算追究卢植对自己无礼的事情了。
卢植见何猛神色缓和,才问道:“何将军,能给本帅详细说说营外的火堆是怎么一回事吗?”
何猛撇了卢植一眼,心里暗笑:哈哈!本帅?你的帅位还能坐几天?
何猛对黄巾军跑到大营前放了一把火就跑的挑衅行为很是不爽。卢植把人都带走了,不单无功而返,还让黄巾军来到大营前戏耍自己,这样的结果让何猛很鄙视卢植的能力。
何猛心道:要不是卢植这无能的家伙把人都带走了,我绝对会带兵出营,把那些敢来挑衅自己的黄巾军打得屁滚尿流、哭爹喊娘,也不用缩在营中担惊受怕了那么久。
何猛不咸不淡地回到:“何帅,营前的火是黄巾军放的。他们人太多,职下为保大营不失,没有贸然出击。没想到黄巾军畏于我军军威,放了一把火就溜走了。”
卢植听着何猛的话,觉得甚是刺耳,但不好发作。何猛的话也让卢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那就是自己今晚被黄巾军彻彻底底地耍了,黄巾军的这把火就是把自己调回来的。看来今晚黄巾军的大营是真的空了。错失良机啊!
黄巾军的大营真的空了吗?
张角此时也带着部队回归大营了,封谞领着众将在营门迎接张角。
昨天精神不济,所以写得很乱。今天已经把昨天的两章都做了修改,只是章节名字改不了,和内容有一点出入。
(本章完)
………………………………
第213章 战后心思
上回说到张角带兵回到营中。
黄巾军大营今天是由封谞带领着一万原冀州汉军在镇守,这些原汉军地方驻军作战不够狠辣,但是防守功夫还是过得去的。而且一万人也不是短时间内能消灭完毕的。
要是卢植今天不管不顾地跑来攻击黄巾军大营,他很可能就回不去了。那时候张角绝对会赶回大营,与封谞前后夹击卢植,吃掉卢植的主力部队,再一鼓作气连汉军的大营也一并端了。
张角之所以不攻打汉军大营,也不去伏击卢植,是不想徒增伤亡,因为他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了,接下来汉军就要换个元帅了,这让黄巾军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生产换装。因为没有兵器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今天黄巾军的第一轮自杀式攻击,让太平教教徒损失惨重,足足四千多人死在了汉军的兵器之下,这些可都是张角的心血,虽然他冷血,可死了那么多能打能拼的战士,还是让他觉得一阵阵地肉痛。
唯一让张角聊以慰藉的是,东方雄死得很窝囊。别人不清楚东方雄是怎么死的,但张角却把东方雄死亡的全过程都“看”在了眼里。
东方雄躲过了第二轮攒射,却被他身后被射死的骑士撞到了,还是撞到了头部,当场就晕死过去。所以张角在命令士兵打扫战场的时候,不用去找东方雄,直接给躺在地上的尸体补刀就行了。
可怜东方雄就这样在昏迷中,被小兵补刀而亡了。
东方雄身上的铠甲很精致,很值钱,但要想把他的铠甲拔下来,首先就得先搬开压在他身上的“刺猬”。但张角的命令是只把容易收集的兵器、盔甲等收走,很赶时间,所以小兵补完了刀,就很可惜地走了。这才让卢植他们发现了被压着的、完整的东方雄。
此战,是黄巾军大获全胜。张角凭着他的外挂上帝之眼,不单摸透了汉军各将领的出身、关系,还能实时掌握对方的动向,再加上汉军是客场作战,张角通过一轮精心布置,把卢植、东方雄、何猛完完全全地玩弄于鼓掌之上。这种感觉让张角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与骄傲,他觉得自己问鼎最高宝座只是时间的问题。
张角带领众将回到中军大帐,对他们通告了此战的结果,安排好了后续事宜,这才回去自己的帅帐休息。
众人听说汉军东方雄战死,卢植会暂缓攻击他们,心中都是将信将疑。
但封谞的脸色就不太好看了。他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不认识张角了。张角是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恐怖的?简直和多年征战、运筹帷幄的老将没什么两样,连朝廷公认拥有杰出军事才能的卢植都被张角玩弄了。
封谞在今天大军出发前的军事会议上,就获知了今天的军事安排。封谞不明白为什么东方雄会真如张角所料中伏,而卢植却来不及救援,就像张角很了解东方雄的性格一样。封谞在洛阳的时候,可没听说过这个死鬼东方雄,更遑论知道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了。这是其一。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起点读书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其二是张角为什么掐时间掐得那么准?就像和卢植约好了一般,连着两次躲开了卢植的大军。难道是因为张角的占卜术?可张角的占卜术要真那么强,当初又为什么派唐周去洛阳联系我呢?这是封谞怎么想,也想不透的地方。封谞只能把这归结为张角的军事天分。只是此前攻打清河国的时候,也没见张角这么神机妙算来着。
封谞越想越觉得自己看不透张角,他认为自己对张角的态度可能需要改变一下才行了,要是张角真的那么运筹帷幄,自己还是别跟这么恐怖的对手作对才好,就算混个开国元勋也总好过出师未捷身先死。封谞最终决定观察张角一段时间再作决定。
另一边,汉军大营中。卢植正在写奏章。
卢植很无奈,对于东方雄的死,即使他不上报,何猛那边也肯定会报上去的,自己想瞒都瞒不住。可是他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黄巾军对汉军大营中的事情好像了如指掌一般,要不是张牛角连续打压东方家在汉军中的威望,要不是东方雄背后的皇帝和何猛背后的大将军互相对立,东方雄根本就不会轻易中计。
黄巾军伏兵的地点那么明显,换了他卢植带兵,就绝对能识破。但东方雄的退路早就被张牛角给封了,他只能拼死一搏,只是伏兵有些强得不太像话了,半个时辰不到就消灭了东方雄的三千人,而且还跑掉了。
后来黄巾军还戏耍了自己跟何猛,而自己连他们的影子都没有看到过,就像他们能知道我军的位置一般。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己方的情况都被对方所掌握,自己怎样才能战胜这种恐怖的对手呢?卢植一点头绪都没有。
最终,卢植停下了笔,心中感叹:或许能远离这个是非之地,对我来说也不是一件坏事吧?
卢植心生怯意,在之后的等待朝廷对自己的处理结果到来的日子里,就没有继续组织针对黄巾军的军事行动了。
黄巾军那边也是出奇地安静。按道理说,黄巾军新胜一场,还是大胜,理应一鼓作气,趁势把汉军赶出冀州才是。但他们好像是知道卢植的想法一般,配合默契,一点动静都没有。这让卢植更坚定了自己要尽快离开此地的打算。
张角此时正是在等,他在等汉军换帅,人心浮动之际,给予汉军致命一击。在张角的预想中,何猛会在大将军何进的安排下,接替卢植的统帅之职,届时就是发动进攻的最佳时机。因为东方雄虽然死了,但是东方雄还有两千部属留在了汉军大营中。卢植在的时候,这两千人未必会闹事,但要是换了东方雄的对头何猛上台,那汉军大营中就精彩了。兵变不一定会有,但破绽肯定会出现。张角就在等这样一个机会。
(本章完)
………………………………
第214章 朝中反应
上回说到卢植思退罢兵,等待朝廷对自己的处理结果。而张角方面也暂停了攻击,等待汉军换帅。
双方就此再次进入微妙的停战状态。
但这里面有人却不愿意了,那就是何猛,他很想找回被黄巾贼子戏耍——放火了一把火就跑掉了的场子,他希望能通过再立一次军功,以巩固他接替卢植帅位的机会。
何猛多次向卢植请战,请求卢植拨给他兵马。但是卢植为免何猛死在了自己任上,解决不答应。
四天后,卢植和何猛的奏折都到达洛阳了。
皇帝刘宏看完,气得摔杯子,大骂东方雄蠢货。
大将军何进听到宫中的眼线禀报此事,也甚是吃惊。何进心惊的是黄巾贼的战力,就连多次成功镇压蛮族叛乱的卢植栽在了黄巾贼手上。难道朝廷对他们的判断出现失误了?黄巾贼看来并不单纯只是一群暴民组成的乌合之众啊。
何猛除了写了奏折,也写了一封私信给大将军何进。但是何猛对战事后续发展所知有限。所以何进在没有看到卢植的奏折之前,不好对汉军输掉的这一阵作最终断定。
何进连忙进宫,请求晋见皇帝,以求了解汉军战败的具体情况。他与皇帝刘宏之间的关系虽然势成水火,但是目前他的权力和命运暂时还是和大汉密不可分,要是黄巾贼真影响到大汉的统治,那还是要趁黄巾贼弱小的时候,就铲除掉才能使人安心。
皇帝刘宏气还没过,听到讨厌的何进来找自己,就对传话的内士大力挥手,好像要远距离地赏那内士一巴掌一样,大喝:“不见!叫他别来烦朕!”刘宏怒火的声音之大,连门外的何进都听得见。
何进没有因为刘宏的怒火而退缩,反而冷着脸,对着大殿里面大喊一声:“臣何进请求晋见!”说完,双手一伸,就想推开了挡在自己面前的蹇硕,可是没推动。
蹇硕身材高大、武艺高强,而且还年轻。何进一时奈何不了他。
何进恶狠狠地瞪着蹇硕,警告道:“小小黄门,也敢挡本将军?”
蹇硕面无表情地对何进说:“陛下有旨,大将军请回吧。”
“好!很好!”说完,何进气哼哼地转身大步离开了。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起点读书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蹇硕见何进走了,这才返身进入大殿,见刘宏在大口喘着粗气,看样子是被气得不轻。
蹇硕连忙三步并作两步,小跑到刘宏身侧,一边用手帮刘宏抚背顺气,一边温声劝慰到:“圣上请保重龙体。”
刘宏感激地拍了拍蹇硕手臂,轻声说:“朕身边就只剩蹇卿家能让朕放心了。何进那厮绝对是听说东方雄死了,这是来逼迫朕换帅呢!”说着说着,刘宏又激动起来,连连咳嗽。吓得蹇硕在他身边给他又是拍又是锤的,拍打了好一阵子,刘宏才舒缓过来。
此刻,刘宏的脸色有点潮红,不无担忧地自言自语到:“可是朕只能挡住何进一时,明天朝会上,何进一定会联合朝臣们向朕施压。”说到这里,刘宏突然毫无征兆地一拍桌子,大骂东方雄混蛋,卢植龟蛋,何进王八蛋,黄巾贼子乌龟王八蛋……
大殿中,一时骂声不绝,最后又传来了连续的咳嗽声……
何进离开了皇宫,就人仆人去通知陈琳到他府上议事。
自从荀攸在崇德殿中没有给何进帮腔,何进就渐渐疏远了荀攸。陈琳是将军府的主簿,是负责起草文书的。何进见他文笔优美,头脑灵活,经常会问计于陈琳。何进疏远了荀攸以后,陈琳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何进的谋主了。
可是何进和陈琳都不清楚战事的具体情况,所以最终也没议出个所以然来,只是给出了两套方案。
其一,假如黄巾贼子真的很厉害,朝廷就需要另觅新帅,最好是派出朝廷最精锐的兵种——骑兵,去对付黄巾贼。
大汉立国之初,最精锐的军种是步兵。但等到汉朝内部稳定,高祖对匈奴用兵之后,大汉最骄傲的步兵却被匈奴铁骑杀得一点脾气都没有。后来汉朝吸收了匈奴铁骑的装备与战术优点,培养出了属于大汉的铁骑,到了汉武的时候,才能一扫前耻,北击匈奴,把匈奴赶跑了。从那时起,汉军最精锐的军种就从步军,变成了骑军,一直延续至今。
但是组建骑军是很烧钱的,由于大汉近年的财政收入日渐萎缩,连卖官鬻爵这么荒唐的政策都被刘宏搬了出来用于创收,此时的朝廷已经养不起大规模的骑兵队了。只有并州、雍州、凉州因为是产马区,而保有大规模的骑兵队。幽州那边也有马,但是汉朝对幽州的实际控制面积不太大,所以幽州只有北平郡保留了骑兵队,以应对鲜卑人的威胁。
而洛阳作为全国的首都,为了面子和里子,也必须保有与并、雍、凉相当的骑兵,但也只有二万骑而已。再多养一些的话,刘宏也要向上天申请破产了。
第二套方案是:假如只是因为东方雄个人的愚蠢连累到战事失利,则只需让何猛代替卢植,继续讨伐黄巾贼即可。
会出现两套方案,是因为何进很了解跟了自己多年的何猛就只是一个莽汉,要是黄巾贼不好对付也依然捧他上位,只会害何猛平白丢掉性命。何猛跟了何进这么多年,何进早把他当成自己的兄弟看待了。
次日朝会,刘宏让蹇硕分别宣读了卢植的请罪奏折和何猛指责卢植指挥不力的奏章。
待蹇硕宣读完毕,众臣哗然。他们哪里见过泥腿子造反是能和汉军对抗的,而且还是朝廷最最精锐的中央军集团。众臣工一时议论纷纷。
何进邹了邹眉,综合卢植和何猛的奏章来看,东方雄的冒进是本次战事失利的主因,但这不能完全怪责东方雄愚蠢,何进心中明白东方雄为什么作出那样的选择。因为东方雄在朝中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他想要出头,就不能犯错。
(本章完)
………………………………
第215章 廷议
上回说到蹇硕在朝会上宣读了卢植和何猛的奏章,众臣议论纷纷,何进也在思考奏章背后的意义。
何进也曾年轻过,他不是一开始就坐在大将军的位置上的,虽然他的起点比东方雄要高很多。但何进认为,当时要是换了他自己处于东方雄的位置上,他也只能迫于无奈地选择赌一局。胜了,赢来光明的前途;输了,也只是他自己失去性命。皇帝刘宏理应会看在他已经身死的份上,放他东方家一条生路。
这样看来,黄巾贼中,有人对汉军将领的情况是了如指掌,难道汉军中出现了奸细?或者是仍然有太平教余孽埋在朝廷中?伏要是有奸细的话,汉军就危险了。这事情,要让何猛仔细查清楚才行。
而要是没有奸细呢?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吧!难道张角真能卜会算不成?
何进只是听说过张角会法术,能用法术给人治病。但张角在洛阳活动的时候,何进还在地方任职,所以他没有接触过张角。不过何进身居高位多年,他早就不再相信鬼神之说了,要是算命能有用,现在朝廷上的大将军就该是街上的算命先生,而不是他何进了。甚至连皇帝都可能要换人来做了。何进除了刚开始是靠着妹妹进入了官场,后面哪一步不是他费心劳力地去运作与经营,这才爬到了大将军的位置上来?
何进想了很多很多,大臣们也还在那里议论纷纷。皇帝刘宏只是坐在上面看着,一句话都没说。
刘宏是麻木了,他在等何进发难。
刘宏本想启用一些位卑的臣子,重新建立起自己的保皇党的。因为只有地位相对低微的官员,他们对官位的渴望才会压过他们对大将军何进报复的恐惧。谁知道东方雄这种家伙这么不敷使用,他竟还有脸说他的祖上是东方朔。连东方塑的后人都这般无能,其他的小官呢,有多少是有真才实学、可堪一用的呢?
现在刘宏依旧孤掌难鸣,没有有分量的人替他说话,他就难以对抗何进的势力。因为要是刘宏说的话被何进联合众臣否决了,他的面子就彻彻底底地完了,以后估计会有越来越多的臣子敢当着刘宏的面顶撞他。
何进被大臣们吵得心烦,就出列,转身面向身后众大臣,大声喝骂:“这里不是菜市场,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这话原不该由何进来说,但刘宏也不去在意这些细节了,他还是沉浸在对自己处境的担忧之中。
见刘宏依然没有反应,何进继续代俎越庖,对众臣工大声说道:“你们对此事有什么看法?一个一个地说。”
众臣听大将军这么一说,都变得安静异常(后面需要好好想一下,晚点会改过来)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起点读书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此刻,刘宏的脸色有点潮红,不无担忧地自言自语到:“可是朕只能挡住何进一时,明天朝会上,何进一定会联合朝臣们向朕施压。”说到这里,刘宏突然毫无征兆地一拍桌子,大骂东方雄混蛋,卢植龟蛋,何进王八蛋,黄巾贼子乌龟王八蛋……
大殿中,一时骂声不绝,最后又传来了连续的咳嗽声……
何进离开了皇宫,就人仆人去通知陈琳到他府上议事。
自从荀攸在崇德殿中没有给何进帮腔,何进就渐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