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工业中华-第5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目前国内国资海运公司用的几乎是清一色中型集装货运轮,排水量在8000到14000吨,当然,相比同等吨位的战舰,这些民用船只的造价要低得多,不过充分考虑民用船只的使用寿命后,使得建造这些船只的工艺并不简单。
而随着全钢外壳工艺以及电弧焊技术的出现,相比战列舰,薄铁皮的民用船只则率先用上了这些工艺并不完善的技术,至少,船厂出了铆接钢板外,可以多了一项用于加速建造的技术,而正是基于旧铆接工艺和新式焊接结束的出现,这次,四大重工联合研发的“四海轮”,则更大范围的使用了焊接工艺。
当然,考虑到焊接工艺存在的技术瓶颈,主要是牢固程度远不及铆接工艺,所以,在适当减少铆接工序的程度上进行了优化,此外,新货船采用了最精简的设计方案和引入了堪称这时代最严格的标准化船用钢板设计,理论上,以四大重工的实力,一旦进入标准化批量生产,这种排水量8500吨的,拥有坚固船龙骨和1…2寸钢甲板的新式火轮,建造周期能够压缩到90天内。
相比这时代万吨级船只至少200天以上的建造周期,新型“四海轮”显然拥有超乎寻常的优势,而与极快建造速度对应的是,船员生活区、舰桥、发动机都被非常密集的集中在船体中部,这一外形看起来十分呆板的货轮,则提供了荷载5500吨的巨大货运量。
秦铠乐呵呵的听取着徐建寅这几位工业部大佬们的感慨,欧战为欧洲制造了一场空前的灾难,却毫无疑问为中国经济提供了重要契机,国内海外贸易年内增长了130%,尤其是军品贸易增长了超过300%,毫无疑问,国内大批工厂都将获得巨大的提升机会。
而欧战如今的局面,虽然德国取得了远超历史上的巨大成功,但是,秦铠却深知,德国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其军事组织能力,而在于德皇威廉二世,这位大略却不雄才,这才是致命的问题,历史上的一战,用人不当以及后期国内消耗过度,最终拖垮了同盟国的战场优势。
当然,虽然英国人如今掌握了苏伊士运河,但是,巴拿马运河却掌控在自己手里,这才是中国介入欧战的最大优势,源源不断的中国产品正通过海路输送往欧洲,即便在半路上有个美国佬在那里抢生意,不过,美国过早介入了欧战,虽然提振的军品贸易,已经开始拖累美国的海外贸易。
当周瑞东一众带来波尔多战局的新变化时,秦铠还是意识到了欧战的局面开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一战最强悍的东西,并非枪炮,而是铁镐和铁丝网,法国人在不断丧失战区后,终于开始找到了新的武器!稍晚时候,匆匆赶来的章奎,却带来了另外一个影响整个战局的欧战新消息……(未完待续。)
PS: 最近碰到一些麻烦事,以至于无法更新,抱歉!近期将恢复更新,谢谢各位书友的支持~
………………………………
第1310章 搞掉那个障碍
战争,毫无疑问是促使战争思想最快进步的催化剂,当欧战正在快速演变为一场空前的持续战争时,原本在一年多前还是假想或者是无法想象的战争情况,已经开始让整个世界感到震惊!正如圣诞节前还对德军攻势也十分乐观的北京军政部一样……
原本认为将如马恩河会战一样,德军将以优势兵力和高昂的士气最终压垮法国政府最后的波尔多防线,但德军的进展和英法美联军表现出来的韧性,也终于让年轻的中国将军们看到了战争的巨大变化,铁镐和铁丝网……工业文明带来最实际的产能,正迅速成为击败枪、炮。
整个西线,虽然德国的军事打击已经将法兰西从中部截断,并且占据了法国北方、西北、西南大片的领土,兵锋已经进入了地中海沿岸和英吉利海峡东岸,但法国在大英帝国主导的海上优势支持下,依旧维系包括波尔多战线在内的多处抵抗据点。
“在西线,德国陆军的机动性已经完全丧失,包括德国刚刚武装的第四装甲师!”陆军部少将参谋官吴佩孚当日在向各大集团军高级军官的局势报告中,十分严肃的指出了欧战的变化,同时,他也宣布了另外一个欧战的重大消息。
西线战场的僵局,虽然德国依旧维持的优势,但这种战前还很明显的军事优势正在迅速被工业化武装的协约国新兵们所消耗,而持续已经长达一年多的大规模会战,虽然德国战果累累,但却未能完成一个最重要的目的——一场迫使英法寻求结束战争的胜利。
而此时,德国人的猪队友显然再次制造了一场大麻烦,西线经过大半年集结的奥匈帝国的三个集团军近100万人,再次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却未见任何高明之举的进攻,奥匈帝国总参谋长康拉德元帅决定从格尔斯里和塔尔堡之间突破俄军防线……奥匈作出了决定!
但是,战斗民族俄国佬显然对于多民族混编奥匈军团完全不买账,事实上。重新获得俄国东线指挥权的伊万诺夫元帅,早已经将奥军作为俄国人下一步进攻的重点,让他欣喜若狂的是,在俄国积蓄了足够力量。正考虑如何进攻时,奥军竟然率先发起了战争,这毫无疑问为俄国制造了巨大的机会。
德国方面对于康拉德元帅的作战计划显然是持支持态度,德军大量的兵力正被陷入日益胶着的西线战,小毛奇元帅虽然如今获得了因为对法作战的成果。但由于协约国巨大的战争能量,战前预测的决定性胜利方案已然流产……英国人不肯放弃,那击败俄国再次成为德国参谋部的一个新选项,但毛奇显然也高估了自己猪队友的能量!
晚于德法波尔多战事15天才开战的格尔斯里大会战,才进行了不到两星期,奥匈帝国布鲁德曼第三集团军就遭到毁灭性打击!由于奥军第一、第四集团军在推进中,遭遇到人数比他们还多一倍的俄国鲁斯基第三集团军、萨尔扎地第四集团军的反击,这导致了原本作为攻击箭头的布鲁德曼第三集团军,很快就发现自己陷入了两翼被俄国切断的危机。
足足准备了近半年的这场大会战,迅速演变为多民族混编军的战术大撤退。康德拉元帅还未作出决定,布鲁曼中将就不得不让俄国人来作出决定,俄国在整个东线俄奥交战区投入了远超奥军侦查的军力,包括前置的攻击部队以及超过80万以上的预备队。
结果在1月19日,整个东线奥匈帝国军队已经陷入了不得不全线后撤的尴尬局面,两周前刚刚推进了不到20公里,在当天已经全部被俄国人重新攻占,两翼的奥军丹克尔军团、奥芬贝格军团反而遭遇俄军的围攻,中部的布鲁德曼将军则不得不攻击实力比自己更强大,并且做好充分准备的俄国防线。
22日。中国方面已经获得了确切消息,德国驻华公使布吕克、奥匈帝国驻华公使弗林斯在拜会陈季同时,带来了重要的提示,奥军已经决定放弃杜拉杰克河防线。以确保能够收缩足够的军力防止俄军的下一步进攻,这对于整个欧洲战决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重大的信号。
已经升任德国东线总司令的冯?兴登堡上将再次遭遇比之前在西线更艰难的选择,驻守东普鲁士、可以为奥匈帝国提供侧翼掩护的德国陆军力量,远比西线要薄弱的多,大量兵力被投入到取得一场决定性胜利的德法战场。但战争的规则已经改变,任何一场巨大的胜利都无法成为决定性的砝码,这直接导致德国的战争计划开始陷入了国力消耗的泥潭。
现在兴登堡上将能够拿得出的进攻兵力,仅有不到4个常备军、约15万的兵力,到而他面对的俄国军队,虽然质量低下,但数量达到自己的4倍,在看到奥军面临的巨大危机时,兴登堡立刻意识,俄国伊万诺夫军团正在利用这次机会达到打垮奥匈帝国的目的,所以,在德皇威廉二世和德国总参谋部下达进一步作战命令前,他已经下令将手中所有的机动部队调动到奥军东线的左翼,试图对俄国人造成战略上的威慑。
兴登堡拍发到柏林的电报也立刻引发了德国参谋部的激烈辩论,最终毛奇上将和德皇威廉的意见获得了大多数的支持,虽然德法战争并未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是,德国在西线的优势,至少在这两位德国高层看起来是显而易见的。
法金汉上将立刻得到来自柏林的巨大压力,要求西线保持对法国压制的基础上,在30天内必须抽调至少一个集团军增援东线的冯?兴登堡军团,为德国从东普鲁士发起对俄国的反攻提供军力支持,毛奇上将的计划,至少从纸面上和实力对比上看起来是足以实现的。
要拯救猪队友奥匈帝国,就必须把俄国人逐出格尔巴仟山地,前线的兴登堡上将虽然无力发起攻击,但也对这一目标持正面态度,一旦俄国人失去山地的防御优势,以俄国军事战术呆板程度,从目前看来来,俄国人根本未从欧战中学到任何有益的经验,尽管拥有不少战略阵地,但是,俄国人的防御手段还停留在上个世纪,阵地上仅有少量简易堑壕,几乎不存在铁丝网这样的障碍物。
“东线,我预期德国会取得远超预期的战果,毕竟德国军队已经在死人堆里奋战了一年多时间,积累了大量攻坚的经验,并且拥有俄国从未见过的装甲部队!”秦铠在1月末官邸花园的围炉烧烤会上,以一种十分感慨的态度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但在最后,还是做出了决定性的判定,“但是,从拿破仑到兴登堡,欧洲注定无法出现击溃俄国的军队,所以,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商业部总长何兴最近已经听从医生的建议,虽然常出席秦府的美食汇,但却已经对大肉烧烤之类的食物敬而远之,此刻正饶有兴致的吃着一串从南方运来的葡萄,听到秦铠的断言,他立刻兴趣大增,“主席,既然俄国不可能被摧毁,我们有没有可能扩大从西伯利亚到欧洲的贸易,这两年北面战事虽无,但两国贸易却并不理想,蒙古行省的官员都在抱怨,无法从俄国人那里获取足够的贸易利益!”
一众军官鄙视的目光下,何兴毫无任何不适感的大侃如何获取贸易利益,丝毫未曾去考虑军方整日算计着怎么从西伯利亚发起对俄国的致命打击计划,在军方这些年轻将领眼里,最好能切断所有对俄国的供给,谈什么贸易啊!
不过这可丝毫没有影响到何兴发起的讨论,最近偶感风寒的徐建寅此刻坐在房间温暖的壁炉旁边,喝着一杯热气腾腾的浓茶,立刻接上话题,“主席,我们工业部派往俄国的一批调查员已经回来了,正在撰写俄国局势报告,俄国人工业能力有些粗放,而且贪腐损益很大,所以,我国即便是南方的低端产品,依然可以获得巨大的利润,不过,俄国皇帝对中国的敌视,才是贸易中最大的障碍!”
“那就搞掉这个障碍嘛!”一旁阴影中,突然冒出一句不冷不热的声音,却带着一种莫名的压抑感,普通人若是给这么一惊,免不得要神色大变,好在这一屋子都是熟人,不用看都知道那是情报司的欧阳庆,这货在情报司做了这么多年,人都变得神神秘秘的……
秦铠拿起面前的一串刚刚热腾腾出炉的肉串,十分享受的闻了闻,俄国人一直就是欧洲举足轻重的力量,俄国的优势,与英国人其实有着异曲同工的相似之处,盘踞着欧洲北方巨大领土,战争天才拿破仑时代的法军,拥有几乎堪比20世纪最完美的后勤保障体系,即便是在滑铁卢战争时,这一强悍的后勤体系都运作堪称当时代的无比完美,但却依旧无法与俄国糟糕的气候和巨大的领土相抗衡。
如今的德国,虽然也拥有了堪称跨时代的装甲部队,但是,秦铠却完全可以预料到,一旦攻克波兰进入俄国本土后,远超拿破仑时代的后勤压力,最终同样将会让德国崩溃,除非……从内部瓦解俄国!(未完待续。)
………………………………
第1311章 东线那个圈圈
法国战场的泥潭正迅速消耗着德国陆军最为倚重的机动性,而欧战东线战场上,一场围绕着格尔巴仟山地的决战终于拉开了序幕……1911年2月,获得德皇威廉支持后,兴登堡所辖的东线德军力量获得极大的增强,德皇威廉和毛奇上将显然开始了另外一场豪赌。
法金汉将军主持的西线战场上,由于波尔多战线呈现胶着状态,法国陆军在获得近20万美国陆军、英国陆军的支持后,最终在这座临海城市外围形成了一条巨大、漫长的阻击线,双方的士兵在过去3个月内发挥出了全部的挖掘力量,构筑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漫长坑道、堑壕。
得益于波尔多极为便利的交通运输,来自大英帝国和美国的水泥、铁丝网以及各种军用物资源源不断的卸载到港口,而最终这些工业文明的产物,则为双方步兵划下了战场上的生死线……协约国疲于抵抗,根本无力反攻,而来复枪和铁丝网则让德军每占领一条堑壕,都必须付出惊人的代价!
在这种情况,法金汉上将显然也意识到突破波尔多防线将付出的代价,这显然是作为西线指挥官所不愿意接受的现状,而作为西线最强大武器——他手中唯一能拿得出的3个半装甲师,却因为波尔多地区蔓延的河道和丘陵地区,陷入了无法展开的困境。
仅有理论20公里/小时推进速度的德国装甲军团,如今也开始面临大量英制反坦克炮的威胁,大英帝国虽然在仿制坦克的第一阶段完全没有扭转局面,但强大的工业产能却在反坦克炮上迅速形成了规模,德法战争一年之后,大量55mm、40倍径陆军炮已经部署到最危机的波尔多战线上。
向东、还是向西,这个艰巨的问题摆在了法金汉上将的面前,作为他最优秀的下属之一的鲁登道夫中将,显然是装甲战的狂热拥趸,他坚决的认为。必须将装甲部队脱离波尔多战线,向西攻击法国人无力进行全面防卫的法国西海岸地区,然后在回头解决波尔多的法国政府。
这个兼具高风险的推进计划中,最大的问题自然在于庞大装甲部队的后勤补给。正当法金汉上将即将进行一场新的西线豪赌时,来自柏林的巨大压力却让他不得不取消这个极具野心的设想……威廉二世看到俄国在东线的攻击态势,下令必须从法国战场和本土抽调军队形成一个新的拳头!
目标——自然就是如今囤兵百多万在东普鲁士的俄国人!
“德国人准备向俄国发起反击!”正在京郊军营观摩北方重工新推出的勇士系列第一款30吨中型坦克的秦铠,听到参谋官来通报这个消息是,惊讶的嘀咕了一句。德皇威廉二世确实是个优秀的搅局者,尤其是在关键时刻!
欧战的关键,几百年间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国家——大英帝国,这个隔海相望的欧洲强国,始终保持这对整个欧洲大陆巨大的制衡力,每一场决定欧洲未来的战争,最终都将通过英国来确定最后的走向,一战也正是如此,德国要不就彻底毁灭法国……这看起来并不容易,但却是目前最可能实现的战略。
但是。在碰到最强硬的对抗后,这位德国皇帝显然并不能适应这种战略上的判断,最终还是作出了影响战局的判定,准备放弃法国这个最重要目标,转而去攻击另外一个显然不可能摧毁的目标——俄国,而这位德国皇帝所依仗的,自然是德军赖以自信的军事力量,虽然作为欧洲陆军强国,俄国素有战斗民族之称,但很显而易见的是。至少目前俄国并未成为德国的真正对手。
“欧战的关键在于法国,而法国能否坚持到最后,英国人提供的金钱和武器则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秦铠当天就向前来拜会他的陆军总参谋长马泽转述了他的判断……欧战已经进入了到关键的阶段,而中国则必须在这一关键节点上确定日后的国策。
马泽显然也是有备而来。“主席,参谋部作了欧战的最新的推演,我们认为,德国具备击败俄国的军力量,但却很难有深入俄国境内作战的可能性,这个季节。即便是俄国最南边的波兰地区,依然不适合大军团长途奔袭……德国的豹系坦克,也没有深入作战的机动性!”
铁路……秦铠自然明白马泽说出来的关键点,俄国经过了经济复苏的20年,虽然自己在亚洲大幅度压制了俄国的发展,但事实上,这时代俄国远东的利益,根本未触及俄国的核心利益,这个庞大旧帝国的工业能力相比如今的中国,显然善乏可陈,但好处是,俄国佬的工业力量几乎都集中在欧洲!
此外,打断了俄国人伸往远东的触手,但十余年的恢复期后,但从亚历山大二世开始的俄国铁路建设,已经行横了横跨辽阔俄国疆域的本土铁路网,而且,在西伯利亚吃了后勤补给的大亏后,俄国如今国内双线铁路网的覆盖则大幅度的超前与历史。
更要命的是,俄国人采用的是与德国完全不同的窄间距铁路,这意味着德国之前夺取卢森堡、比利时铁路网的作战方式,显然不可能在东线复制……
因此,秦铠显然完全同意马泽代表的军政部参谋意见,所以,他站在庞大的欧洲地图面前,在东线画了一个巨大的圆圈,圈子的核心,则是如今被俄国吞并近百年的波兰!圈子外围,则是乌克兰地区、立陶宛地区!
后拿破仑时代波兰建立起了华沙公国,被肢解后陷入外族统治,由于波兰地区毗邻德国、奥匈,依托地理优势,如今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的初期积累,依托紧邻欧洲工业核心地区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地区的优势,波兰更是拥有整个俄国国内举足轻重的工业能力。
如今俄国与德国、奥匈陈兵波兰地区边境,很显然,一场足以改变整个欧洲面貌的机会正在出现,对于秦铠而言,构筑一个分割欧洲的新欧洲均势,很显然更利于中国的利益。这其中,如今被俄罗斯帝国统治的庞大斯拉夫卫星国,将是一系列非常重要的棋子!
“对俄国战争的关键,并非彻底击溃数量庞大的俄国陆军……只要沙皇在位。这样的目标显然是难以完成的,德国并不具备跨越辽阔北境,并且持续胜利的能力,必须让德国人明白这一点!”秦铠侃侃而谈,随后指向波兰。“波兰人,虽然也属于西斯拉夫裔的分支,不过,数十年来试图脱离俄国的暴动不断,情报司也与波兰社会党有密切关系,这将是我们可以动用的棋子!”
马谋盯着地图看了半晌,这才若有所思的问道:“主席,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马上电告驻柏林顾问团冯国璋,请他务必向毛奇大将、法金汉大将转达我们的看法……”
秦铠十分果断的打断了马谋的表述。然后十分认真的说道,“德国人必须明白,他们的力量不足以征服整个欧洲,尤其是北方浩瀚的荒野,击败法国……彻底的摧毁法国现政权,然后以非占领的方式结束战争,将是解决欧战的唯一可能性!”
非占领方式……马谋听到这名词后,显然也愣了愣,他显然明白秦铠的意思,这是要把欧战搞成另外一场普法战争的翻版。但目前的欧战局势,他和一众参谋官以及来自驻欧洲军官团的报告,都十分明白的阐述着这样一个事实——欧战已经陷入了泥潭!
“主席,德国人恐怕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英国、法国人、俄国人恐怕也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马谋皱着眉头追问道。
听到马谋的反问。秦铠也是笑了笑,目前欧洲各国正在疯狂的征兵投入战场,让庞大的军费投入下去,却最终不能取得任何胜利,显然是各国政府和政治博弈所不能接受的结果……但是,“马谋。短期内自然是不可能的结果,但是……如果战争规模达到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规模,协约国、同盟国的财力再怎么雄厚,恐怕也不得不考虑新的选项……德国人能不能得到我们的支持,自然必须仔细考虑我们对胜利的看法!”
自己在明知德国劣势和战局走势的情况下,强力的介入欧洲局势,很显然并非因为看重威廉二世的志高才疏,德国显然具备取得优势的庞大军事能力、动员能力和工业能力,但要对拼上英国+美国的超级外挂模式,即便法国再滥,最终也将被拖死。
…………………………………………………………
1911年1月25日下午,德国外交大臣施莱尔突然拜会了驻德国公使王黎,两人密谈近4个小时直到入夜后,施莱尔才匆匆离去,稍晚时候,得到指示的临时官高级武官、驻德国军官团联络官冯国璋连夜拜会了数位德国参谋部高级军官。
到了27日,毛奇上将已经通过多个渠道得到了一系列对东线战场的信息,并且在一早约见了冯国璋,在充分听取中国方面的建议后,这位位高权重、却少有决断能力的德国大将考虑再三,终于透露了另外一个消息……威廉二世已经秘密对东线冯?兴登堡上将下达了作战命令,而这时基于已经完成秘密调防的20个陆军师加入东线的准备。
击中兵力,这一战术要领,显然德国方面掌握的非常好,而且军事运动也是达到了充分的保密性,甚至大批在军中一线的中国顾问团也并未察觉,这意味着,冯?兴登堡上将手中已经掌握近40万的东线德军……但威廉二世给予他的命令,与突然增加的兵力相比,则让冯国璋也感到不可思议的离谱!
威廉二世期待冯?兴登堡取得决定东线战局的决定性胜利……面对法国战场的泥潭,40年前普法战争中色当战役那样决定性的胜利,早已注定成为了历史,但这位德国皇帝显然还在沉醉于他爷爷的荣光中!对此,冯国璋表情平静,却不得不暗中竖起中指,面前这个威严的德国大将,说实话,他实在也有些看不明白……军事强国的德意志帝国,为何在高层指挥中却有着这么多的不可思议!(未完待续。)
………………………………
第1312章 加勒比海的棋子
1911年的2月,再次成为了搅动整个欧战局势的关键点,德国陆军密集和机密的调动,虽然做得极为成功,但中国驻柏林武官冯国璋在得到消息的第四天就整合了大批前线中国顾问团军官的信息,并向国内拍发了对整个东线作战的前期预测。
整个东线战场上,辽阔的德俄在波兰地区接触面上,俄国按照梯队结构布置了2个集团军的正面防御部队,而在俄国、奥匈帝国交战东线,掌控整个东线的伊万诺夫将军则投入了3个以上的集团军,以便实施对奥匈帝国的两翼攻击计划。
从整个东线的防御态势来看,冯国璋报告了十分有利于德军的消息,冯?兴登堡上将面对的俄国军队防御工事,还仅限于旧式的堡垒式防御,负责波兰一线的俄国普列维将军显然未曾从法国战场得到任何启示,微弱的堑壕和几乎很少被应用的铁丝网,这给予了德国巨大的机会。
“德国从西线以及后方调集了完成休整的精锐军队,而整个东线德军一直处于被动防卫的状态,也造成了波兰一线俄国军队的防卫疏漏,所以,我们认为,德国至少能取得波兰一线的战术优势,鉴于冯?兴登堡将军的稳健指挥,在未来三个月内攻克华沙,将是可以预期的战果!”
攻克华沙,这意味着德国足以将俄国的力量逐出波兰地区,但问题是,侧翼的奥匈帝国能否在关键时刻转入反击,收复被俄国突入的东线格尔巴仟山地……
2月7日,北京内阁召开了关于欧战立场的紧急会议,参会对象除了内阁大员外,还包括军方十余名高级将领,鉴于德国已经作出的战略变化,军政部总长许寿山作了一场超过2小时的战况预判报告,而得出的结论也让所有人开始担心起来。
军方在充分预判后认为,法金汉上将在西线的作战。由于英美的全力介入,这两国在过去一年中,已经在西线法国战场上投入了超过50万的陆军,其中美国已经迅速成为了法国地面的最强力外援。到1月底,潘兴将军所辖的美国海外军团已经膨胀到前所未有的30万人,这数量上已经超越了英国远征军。
这意味着,德国西线作战的对象已经不再局限于士气低落的法国人……同时,西线突然胶着的波尔多战局。也显露出德国方面攻势的疲软,原本预期在两个月内完成对法国的最后一击,如今已经拖了足足4个半月,法金汉上将显然不愿意将手中的军队彻底葬送在波尔多这个堑壕、铁丝网的绞肉机中。
但同时,法金汉上将显然没有更多的办法,以促使整个西线战场的迅速胜利,这一点从德皇威廉二世以及德国参谋部迫不及待的发起东线战役中,也得到了应证,德国方面甚至还私下开始征询中国的意见,寄希望中国能加入同盟国以形成新的外部优势。
这一点显然与中国当前的国策不合。所以北京方面很明确的表示了拒绝!
周瑞东对于大局势的判断和掌控,如今已然颇为拿手,欧战进行了一年多时间,对远东的影响事实上也是十分巨大的,尤其是经济上的刺激,国内不仅仅是军品,甚至民间贸易产业,当年外贸几乎达到了超过70%的巨大增长,这其中针对同盟国、协约国以及其他中立国的贸易,几乎都达到了这一增幅。
这意味着。欧战拖的越久,对国内经济的助益将越大,这一点,作为阅历丰富的他自然看得一清二楚。但是,这一切都需要维系欧战的均势情况下才能获得最大利益,也正是因为这一利益,如今也驱使美国迅速选择了加入战争,因为,这将使得美国能最大化获取来自欧洲的订单。
远东。在过去二十年内迅速成为中国市场的附庸,即便北京方面非常慷慨的同意了一系列自由贸易条款,甚至将东南亚大批地区开辟为前所未有的巨型自由贸易区……但很显然,来中国中国本土强大、竟然的工业产能,迅速成为了击溃欧美产品的巨大优势,自贸区促进的,更是程度上是整个泛亚大中华的经济锁链。
那些自由贸易港成为了整个世界贸易的焦点,但更多的利益则被留在了整个庞大中华帝国的内部,英国试图通过印度、非洲的低端产业倾销,获得利益远低于预期,反倒是美国借助强大的工业产能,尚能从远东巨大的人口基数中获取到不错的利益。
7日夜,秦铠接到了周瑞东打来的电话,两人简短而愉快了讨论一番后,德国驻华公使布吕克很快向国内拍发了一封加急密电,到了10日上午,北京政府已经得到来自德国方面回应,立刻照会各国驻华公使,内阁大佬、军政部总长许寿山宣布了一个让世界震惊、却显然并不突兀的消息。
中国政府已经同意升格加勒比海上重要的军事港口太子港防务,将原有的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