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工业中华-第4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英国人怀着复杂心情迎接来自太平洋大舰队访问之时,秦铠在深思熟虑后也向万里之外的驻德国领事馆拍发了一份极端机密的电报,而后,驻德国大使王黎在10月3日再次拜会的德国外交大臣施莱尔。(未完待续。)


………………………………

第1184章 砍掉军备生产

    【第二更】

    王黎拜会施莱尔后的当天,这位德意志帝国的外交大臣已经迫不及待的冲进首相府,不过,霍恩洛尔首相正在召开德国陆海军重要的协商会,根本没空出来,这让施莱尔在外面急得团团转,好在,很快他就看到了一个重要人物——海军内阁负责人塞登上校。

    这位刚从汉堡连夜赶回柏林,带来了他与帝国海军办公室首脑提尔皮茨共同的提案,希望能在98海军法案的基础上追加500万元的海军现代化改造经费,当然,改造的内容就是来自中国提供技术研发的台风90系列火控平台以及新型飞毛腿鱼雷。

    而塞登上校能够在德意志帝国海军部三大组织(帝国海军办公室、帝国海军最高指挥部、帝国海军内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内阁一席,自然有他过人之处,除了与威廉二世一样拥有极强的反英立场外,这位在显然也拥有极强的战略观。

    “英国人正在策划建造从南非开始、横贯非洲、连接开普敦到开罗的漫长铁路线!”听到这个消息的塞登上校差点就跳了起来,他甚至十分惊讶的扯着施莱尔,再三确认消息的来源,很快,这一消息也惊动了正在主持会议的霍恩洛尔首相。

    当天晚上,威廉二世在布伦斯维克宫会见了中国驻德国公使王黎,而主导德意志帝国外交政策的霍恩洛尔首相、外交大臣施莱尔都出席了会面。

    王黎自然明白德国人紧张的原因,对于拥有东西海岸坦桑尼亚、纳米比亚两块非洲殖民地的德国而言,夹在中间的德兰士瓦共和国以及布尔人的势力范围,拥有极大的利用价值,而如果英国确信要打通这条横贯非洲南北的大铁路,那英国人对布尔人的战争将不可避免。

    而德兰士瓦正是德皇威廉二世切入非洲利益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作为非洲仅有的白人国家,德兰士瓦的存在在道义上成为了阻止英国人进一步深入非洲内陆的重要关卡,也就是基于这一点,威廉二世才会毫无顾忌的在德兰士瓦问题上和英国唱了对台戏。

    一番讨论之后,王黎滔滔不绝的阐述和论证了自己的消息,甚至还点到了部分英国公司正在筹划运作资金的小道消息,这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之前消息的准确性……秦铠在这一点上毫无顾忌的向德国透露了消息,自然是希望引导德国在布尔战争的问题上打出新牌。

    秦铠深谙这位德皇威廉二世所拥有的野心,不过这位德皇却常常自己个自己扯后腿,这一点在布尔战争中就被英国人充分的利用了……他可没指望布尔人能够再次击败英国获得胜利,但却丝毫没有帮助英国人尽快胜利的想法,能让德国从某种程度上的介入,绝对可以让大英帝国在布尔战争的泥潭里陷得更深。

    所以,王黎在这个秘密的德国高层会议中,向德国威廉郑重的提出,“如果德兰士瓦的战争不可避免,那德国必须在前期向布尔人提供足够的支援……而布尔人在过去十余年间已经从金伯利的钻石和金矿中获得了足够的金钱,足以支付膨胀的军费!”

    当天的密谈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王黎离开后,威廉二世表情复杂的与霍恩洛尔首相进行了一番密谈,而后,外交大臣施莱尔在两天后拜会了驻德国公使王黎,他带来了来自德国政府的正式答复,“王大使,皇帝陛下决定接受贵国的建议,我们将全力阻止英国人对德兰士瓦的入侵,但是……德国不会在德兰士瓦介入军事行动!”

    等秦铠获得来自德国的消息,同日来自太平洋舰队司令官许寿山的电报也摆上了他的案头,布尔战争的硝烟已然在非洲大陆上升起,若非自己手中掌握的德比尔斯大笔的股权,而且这也是拖大英帝国后退的好机会,他才懒得迂回策动德国佬向当地投放力量。

    不过,虽然海军已经在马普托获得了重要的基地,在短短2年内就巩固了当地的政权,建立了沿马普托河道的重要据点,并且向西延伸到德兰士瓦外围,不过,自己关心的只是如何完成对当地资源、新领地的控制,如果有可能的话,也毫无不介意做做战争生意,但绝对不会去在那块不毛之地与英国展开竞争……究其原因,只有三个值——不值得。

    殖民地的价值,很快就会淹没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之中,除非能完成人口的覆盖,实现整整的控制,否则,行政成本的巨大投入,殖民经济的产出完全无法负担,最终非但不会对国家发展产生促进,反而是一个拖后腿的买卖。

    他大笔一挥,将马普托的军火生意直接批给情报司来具体经办,趁着战事未起,布尔人手里有钱的当口,自己可不介意先捞一笔,而这些收益将可以轻松巩固整个马普托领地,迅速建立起华人移民区,至于马普托领地的未来,说实话,作为深蓝海军一个远洋补给点,恐怕是秦铠最直接的需求。

    许寿山那边和英国人的互动,这倒是秦铠乐见的结果,大英帝国作为这时代的世界警察,整个欧洲几乎都被英国佬得罪光了,不过,英国佬的实力摆在那里,也不怕得罪人,一旦有利益,英国佬只要软硬兼施,不怕找不到墙头草……

    而自己可从未想过做什么墙头草,但也绝对没必要去再促动英国佬的神经,太平洋舰队的和平访问,毫无疑问是向英国表露中国和平崛起的愿望,而在和英国佬真刀真枪干过一架后,英国绅士们显然对中国的崛起会有更新的认识!

    不过,秦铠手头上如今首要的要务却不是针对布尔战争的布局,而是国会刚刚通过的新提案,针对教育卫生部的拆分,建国十年间,教育部可谓是成果辉煌,整个国家的力量都被动员起来,终于在去年完成了覆盖整个国内1400余县、6000余村镇的小学、初等中学的基础教育体系。

    同时,省级的大学也达到了空前的丰富程度,全国、包括海外省,建立了公办的21所、民办33所大学,此外,秦铠一直来十分重视的高等职业学校,在国内工商产业蓬勃发展的情况下,也迅速扩张……今年,则是建国后第一代年轻学生毕业之季,这意味着,由自己主导的教育体系,已然完成了自己期待已久的原始积累,进入了开花结果的收获期。

    与教育成果累累相比,教育卫生部的另一个重要职责的起步,却显然任重而道远,这也是国会一个月前召开对教育卫生部质询的原因,全国范围内,由正规医学院培养出来的医生虽然人数也不算少,不过,考虑到南洋体系的军医系统仍对医学人才需求巨大,事实上,真正流入社会医疗体系的医生资源十分的稀缺。

    教育卫生部总长张简对于如今国内的医疗体系建设,也是巧妇无米的毫无办法,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医,根本不是短短十余年间就能扭转的观点,而恰恰是中医,维系着国内疲弱的医疗体系……这让新政府获得了足够的缓冲期。

    但是,国内中医依然维系着传统的培养模式,从学徒到医生的历程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其中,成为庸医的情况比比皆是,而更让秦铠深感不安的,是来自戚大美女亲自主导的国内生育调查,如今已经设立大型医院的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福州等地,幼儿在5岁前夭折率依旧高达30%,而在乡镇,这个比率更将是一个惊人的数据。

    孩子没有未来,国家也没有未来!

    10月28日,秦铠撰文发表在中国时报当天的头条,阐述国家建立全民医疗的决心,10月30日,秦铠颁布的内阁令,拆分教育卫生部为教育部和卫生部,任命精通中西医的罗寿为第一任卫生部总长,同时宣布,将建立10年发展规划,先期在全国1400个县建立地方国营医院,向国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而地方议会将监督将地方收入的10%投入当地的医疗基金。

    而他亲自撰文,在11月3日的中国时报上号召学生积极报考军队医学院和参与医学培训,同时宣布,卫生部将筹组中国医生协会,对包括中医在内的国内医疗体系进行官方认定和评估,同时将对医生资质进行国家立法,将医生这一职业提升到务必重要的高度。

    一系列的政令下达后,第一个来找秦铠的倒不是新人卫生部总长罗寿,而是黑着脸的财政部总长唐绍仪,国会几乎是飞快的通过了内阁提案,而后,这覆盖全国的医疗体系投资就落到了这位唐大总长身上了,而这位自然跑来找秦铠诉苦。

    秦铠显然也早有考虑,立刻给出了让唐绍仪也咧嘴的答案,他非常干脆的表示,“那就先砍掉不赚钱的那部分军备生产吧!”(未完待续。)


………………………………

第1185章 无法拒绝的提议

    秦铠的军备减产理论,对于唐绍仪而言完全是废话,军费开支都是内阁签署、国会审议通过的,怎么可能说砍就砍了,而是,事实上,连续三年间军费事实上并未增长,而是在不断的缩水,每次内阁会议上,军政部的大佬们一个个看财政部都跟仇人似的。

    “总理,你就别提这军费了,否则瑞东、赓堂还不得跟我急!”唐绍仪皱着眉头露出一副苦瓜脸,作为秦铠的钱袋子,真心是苦差事。

    “少川,军备研发、军校的扩招的费用不能省,但是常规武备的生产进度和军政部要扩充陆军的计划,可以暂时缓一缓,抽出资金来用于省级医院和医学院的第一期投资!”秦铠轻轻敲了敲桌案,考虑了片刻又追加了句,“如果还有差额,先从仲虎那里的投资基金提一部分钱……这件事情的操办,务必让廉政司跟进,确保推进!”

    经过近10年的军备扩充,整个大中华已经形成了包括4个海外大行省、1个联邦共和国在内的庞大势力,而预备役制度实施十余年之后,已经使得国内能够动员的战争力量储备达到了惊人的程度,秦铠自然深谙这时代人力的重要性,目前一共15个大军区辖84个陆军师,这已经是连续数年扩军的结果,而陆军相比与海军,还算是便宜许多。

    此外,由于一直来陆军装备都没有进行大范围的换装,80式冲锋枪、AK02步枪早就量产,备件价格在国内低廉的人工费下,为国防工业剩下了一大笔钱,事实上,替代MG系列重机枪的研发工作一直在继续,就是通用性机枪也有两个成熟方案在做,不过,秦铠显然没打算大范围铺开,短期内,陆军吃老本足够了!

    秦铠也没打算进行武器的国际贸易,自然,做军火贩子估计销路会很好,但是,这很大程度上又是一种大麻烦,尤其对于如今国土大范围扩张的新中华而言,在完成彻底的国土巩固前,这显然已经是第一等的重要任务。

    唐绍仪和秦铠讨价还价之后,最终同意有财政部拨付第一期300万元筹建30家省级医院,同时由军队和医学院组建50个医疗小组筹建大型省级医疗机构,并且将在新年度的财政预算中,逐年增加这一支出,不过,这位至始至终可都在秦铠耳朵边嗡嗡嗡的埋怨这位大手大脚的花钱念头。

    实在被这位彻底的弄烦躁了,秦铠琢磨了一下,这才颇有些不愿意的拿出了另外一个重要的医疗筹建方案——以药养医体系,原本这只是作为国家机密计划在运作的,他还在考虑在恰当时机再投入大规模生产。

    马尾实验室两个磺胺生产工艺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其中分理处2款磺胺衍生化学品在试验中完全体现出来秦铠所需求的灭菌效果,作为穿越众,他自然明白抗菌化学产品的价值,所以,在秦铠的授意下,由工业部牵头以多方入股的形式筹建了天字一号中国国药公司,依旧采用南洋产业成熟的董事局的运作模式,其中国有股份占50%、马尾实验室占股份20%、实验小组占股10%、民资占股20%。

    国药公司拥有国家授权的20年新药品的垄断销售权益,而国有收益部分则转入国家医疗基础设施的建设基金,而民资的准入,则是为专利销售失效后的扩大生产做的准备,秦铠自然明白这时代医疗技术的局限性,由于自己的介入,国内近代医术的进步非常大,军队在临战时期培养的大批拥有经验的军医,在和平时期则可以充分的反哺社会。

    这时代的西方医疗,还处在西医技术早期的“信药不信医”的时代,新的药品拥有让人惊讶的利润,那样的话,只要充分利用好专利保护,就能借助国内领先的西药制成技术,来为国内医疗体系基础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

    对于秦大总理信心满满的方案,唐绍仪显然还是将信将疑,不过既然可以为国家财政节约宝贵的资金,他自然没有意见!他立刻十分欢快的表示,“总理,这方案很不错,交给商业部去运作,一定能很快见效……对了,您还有什么计划嘛,如果没有的话,我一会儿要去和军政部协商下军费的问题!”

    十秒钟之后,唐绍仪立刻发现自己显然说错了话,根本不应该向这位整天充满各种杂乱想法的大总理谈计划二字,结果秦铠立刻又抛出了一个10个省级化肥厂、南洋2个大型橡胶制备厂、2个大型石油生产基地的设想……这位钱袋子立刻找个了理由瞬间消失了。

    秦铠目送唐绍仪滚蛋后,心底其实也知道这位的压力山大,建国到如今不过11年,前面两三年都在为理顺国家体制四面出击,好在国税体系、地方警察、军队的治安体系完善后,在轻工业放开后,整个国民经济进入了个非常不错的爆发期,但即便11年增长了4。6倍的国税,对于秦铠而言,依然深感无法满足自己满脑子的工业化投资设想。

    11月8日,英国驻华公使鲍尔忽然来造访秦铠,转达了来自伦敦的重要消息,太平洋舰队的普利茅茨之行显然起到了让秦铠也出乎意料的效果,加上中美洲两国调停美西战争的成果,尤其在两国展开海上军事演练后,索尔兹伯里内阁已然将远东中国视作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合作对象。

    铜鼓驻华公使鲍尔,索尔兹伯里首相第一次发出了与中国签署战略互信和平条约的设想,英国人提出了以印度洋为势力范围的战略设想,而且拿出了让秦铠几乎无法拒绝的新条件——针对澳大利亚双方控制区展开外交谈判。

    北澳洲那片荒凉之地的价值,秦铠自然心知肚明,如今尚无法深入的戈壁下,蕴藏着日后影响国运的自然资源,为了控制如今的北澳洲戈壁,军政部甚至从向当地迁徙了一支蒙古骑兵部队和数个上千人的蒙古部族,并且给予了这些蒙古人十分丰厚的补助,让他们将脚印留在荒无人烟的戈壁上,而南华两个陆军师也在爪哇长期待命,随时应对北澳洲可能引发的冲突。

    在经过一周的谨慎考虑之后,秦铠终于放弃了接下来向德兰士瓦出售军火小发一笔的念头,那些许的军火买卖,相比澳洲那片荒芜的戈壁,他很自然选择了后者,他立刻召见了外交部参赞马建忠,面授机宜后立刻启动与英国人的正式谈判。

    获得远东中国支持的消息,飞快的传回来伦敦,索尔兹伯里内阁仔细分析了来自中国的回应,已然非常确信一点,通过帝国的外交渠道,解决远东所有问题的契机已经出现……正当索尔兹伯里首相考虑如何最大化与中国协议的利益时,来自南非的消息再次震惊了整个英国。

    事实上,尽管与德兰士瓦共和国的矛盾不断,但就算是索尔兹伯里首相也根本没有立刻消灭布尔人的想法,第一次布尔战争的艰苦情形,让所有英国高层和军官们都认识到,一旦引发战争,大英帝国将会面临整个欧洲舆论的谴责……虽然在布尔问题上,大英帝国根本无视欧洲各国的态度,但却不得不考虑整个欧洲都参与到布尔战争这一恐怖情形。

    而现在,英国人最不希望看到的情形却已经是现实了!(未完待续。)


………………………………

第1186章 刚果的冲突

    索尔兹伯里内阁对于德兰士瓦的战略无疑是奏效的,在过去两个月中,分别从印度、地中海地区向南非开普敦殖民地陆续输送了近2000人的英国陆军,而随着军队以及大批补给军备的到来,德兰士瓦共和国以及奥兰治自治区很快就从殖民地布尔人那里得到了消息。

    布尔人并没有搞清楚英国增兵的详细信息,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足够的情报资源,但是,不断出现在港口的英国运兵船还是让德兰士瓦和奥兰治大为紧张,12月1日,德兰士瓦总理克鲁格终于按捺不住,向开普敦殖民地方面进行交涉,要求英国不得再向南非殖民地增兵。

    对于布尔人的要求,大英帝国的态度显然是傲慢的,新上任的米尔纳勋爵完全没有听取布尔人意见的想法,强大的日不落帝国的增兵计划,那里是布尔人能够来阻止的……不过考虑到如今正处在冬季,不管是英国军队,还是布尔军队,在找不到一根草的土地上进行交战,最具机动性的骑兵将彻底失去活动的空间,米尔纳勋爵还是委婉的告诉布尔人——这都是正常的英军换防,没有特别的意图!

    事实上,现在米尔纳勋爵手头的力量确实也毫无优势可言,尽管从海外调派了援军,但整个殖民地的正规军仅有9000人不到,此外还有三千多南非公司警察,而潜在的对手——布尔人,因为克鲁格一向在军备上的重视,如今整个德兰士瓦共和国拥有正规陆军15000人以上,还有大批拥有第一次布尔战争经验的武装人员,随时可以加入队伍。

    克鲁格虽然对于英国人不断增兵心存疑虑,不过,冬季草料缺乏、甚至是干草储备都严重不足,他也意识到布尔骑兵很难在这种情况下展开战争,所以,在得到英国方面的反馈后,德兰士瓦政府并没有立刻作出直接的应对反应,而是向开普敦派出了一支外交团队,开始和米尔纳勋爵展开外交磋商。

    随后,德兰士瓦共和国立刻开始了全力备战,除了立刻向德国、法国开出大手笔的武器采购,克鲁格还不忘记向欧洲各国诉苦,他罗列了英国侨民对德兰士瓦矿产资源所谓垄断性经营的证据,让人在德国、法国等国的报纸上发表,而这一切很自然刺激了各国。

    到了11月下旬,与德兰士瓦关系密切的荷兰首先爆发了针对英国的示威游行,成千上万的荷兰人冲上街头,声援与他们拥有同样肤色和基因的布尔人,同时,示威人群还在鹿特丹英国领事馆外焚烧英国女王的画像,要求英国立刻停止谋划对德兰士瓦布尔人的进攻。

    随后,法国、德国、俄国、奥匈纷纷发表针对英国、德兰士瓦共和国的外交声明,要求英国以谈判方式解决布尔问题,而更为直接的是,大批欧洲白人纷纷登上轮船,带着武器赶赴非洲南部,准备加入德兰士瓦共和国展开与对英的战争。

    11月22日,第一批从地中海运抵马普托港的军用物资在德国战舰护卫下进港了,随后,在这里承接向内陆运输的几个中国公司立刻卸下货物,转运到内陆河道的小型蒸汽船上,而随行的400名德国士兵也脱下军装登上了内河运输船。

    这一消息在22日夜就通过电报送到了北京,参谋部总长马泽拿着电报连夜感到总理官邸,而这消息也让秦铠也大感意外,在自己所知的历史上,德国人虽然是德兰士瓦布尔人最牢固的后援,但在第二次布尔战争中,至始至终,德国人都未考虑过直接参与,而是通过出售军火来帮助布尔人而已。

    而第二天一早,从柏林由驻德国情报员加急拍发回来的电报,让秦铠倒是摸到了些许变化的脉络,由于王黎早先已经向德皇威廉二世挑明 了英国人在非洲的意图,所以,德国陆军参谋部在几周前就布尔战争进行了重新的推演,如今已经落入中国手中的马普托河成为了德国陆军看到重要契机。

    原本一直无法实施的介入,现在沿着马普托河道就能将军队推进到距离德兰士瓦不到150公里的边境线上,而且,进入德兰士瓦的道路在两年前就已经被打通,所以,德国陆军部立刻做出了大胆的决定,借助如今在欧洲掀起的义勇军方式,先期派出一支部队进入德兰士瓦边境等待时机。

    德国人显然不愿意自己在非洲的盟友轻易被英国人吞并……这消息让秦铠似乎一下子有多了几分灵感,不过仔细考虑一番后,还是没什么心得……德国人最终是否介入战争,说实话,现在历史发生了惊人变化,他确实有些难以判断了。

    当天夜里,他考虑再三,与其坐观其变,不如主动出手,两天后,市场平稳的伦敦证券交易所忽然爆发了新的传闻,据说德兰士瓦共和国将再次提高兰德金矿区的工业税,并且限制德比斯尔矿业的生产规模,战争迫在眉睫……

    这些消息显然完全未被验证,但出乎意料的,消息传出的第二天,内阁竟然未进行明确的辟谣,而是发表了一通不知所谓的通报,据说正在通过南非地区执政官进行调查……这立竿见影的影响了整个伦敦债券市场的风向,德兰士瓦的战争阴影立刻就被市场所体现,航运、军火、矿业股票大幅度上扬。

    连续两天,英国内阁竟然都对德兰士瓦的消息选择性的失聪了,这立刻从一个侧面反而应证了消息的可靠性,结果导致了更多的传闻和留言,直到11月30日,殖民大臣张伯伦才正式对外宣布,英国正与德兰士瓦共和国就双方之前的冲突进行外交谈判。

    稍晚时候,张伯伦被索尔兹伯里首相招去,就南非局势进行了一番恳谈,索尔兹伯里首相虽然不介意充分利用大英帝国的强势地位来压制布尔人,不过,第一次布尔战争的阴影下,他也明白,目前在开普敦殖民地,英军的兵力根本不足以发起一场全面战争。

    随后,得到索尔兹伯里首相授权的张伯伦向柏林拍发了一封电报,第二天,驻德国公使菲尔曼先拜会了霍恩洛尔首相,这位英国公使十分委婉的向这位首相打听德国在德兰士瓦问题上的底线,霍恩洛尔首相却出人意料的表示对英国野心的担忧。

    德国人明确表示,非洲的利益不能由一个国家来掠取,根据早先巴黎协定的多方协商,深入非洲内陆地区利益,不能仅仅有英国,或者是法国了单独占有!

    菲尔曼立刻意识到德国人对利益的渴望,他立刻抛出了一个新的方案,他向霍恩洛尔首相展示了一副欧亚地图,然后明确表示,英国对非洲利益的争夺,将考虑放弃部分中东的利益,而英国政府愿意支持德意志帝国进入中东地区。

    这消息显然大大出乎霍恩洛尔首相的意外,相比非洲殖民地的贫瘠,更富饶而且与欧洲联系紧密的中东地区,早就是德皇威廉二世有所谋划的地区,不过,英国人控制苏伊士运河后,对中东的控制已经大大加强,而且,英国对中东的控制力度虽然不是很强,但一直来都是英国人的传统控制区。

    现在英国人突然提出的条件,显然让霍恩洛尔首相也是颇为心动,他立刻委婉的表示,两国可以就非洲事务进行更深入的磋商,而后,德皇威廉二世显然也对英国人开出的条件心动了,正当张伯伦对达成与德国的秘密交易颇有信心之时,非洲中部的刚果地区,却爆发了让整个英国震惊的冲突!(未完待续。)


………………………………

第1187章 吉桑贾事件

    1898年12月7日,非洲内陆刚果地区艾博德湖畔,一支由300名陆军组成的英国军队在基钦那上校的带领下沿着尼罗河向南方探索,准备进入当地土著控制的吉桑贾城区,不过,他们却意外遭到在一个月前已经抵达这里的法国陆军上校马尔尚所辖400余人的军队。

    基钦那上校所辖英军的行动,原本就是为了打通贯穿整个非洲、从开罗到开普敦铁路线进行的探险,而对于大英帝国而言,沿着尼罗河的周边地区,都是英国传统的势力范围,法国人竟然跑到这里,占领了当地土著的领地,甚至还竖起了法国国旗,这绝对是不能被容忍的。

    很快,马尔尚上校就接到了基钦那送来的公文,要求法国人立刻离开吉桑贾城,否则将视作对大英帝国以及埃及政府的挑衅行为……这一论调很自然被同样傲慢的法国人彻底扔进了垃圾桶,马尔尚上校在城市围墙上架起了马克沁机关枪,而英国人也不甘示弱,立刻在城外小高地上架起了野炮,战事一触即发!

    法国人之所以深入到尼罗河盆地来,自然是因为法国也寄希望于打通东西非洲海岸线的铁路网,而尼罗河盆地正是双方漫长铁路网必然的交错地区,而这也正是双方不可能放弃的地域!之后的几天内,双方各自占据有利地形,甚至发生了小规模的对射示威,不过,谁都不肯作出后退的表态。

    等消息传到欧洲,已经是双方部队接触后的第十天了,英法两国立刻都意识到这其中的巨大危机,法国总理夏尔•迪皮依在进行内阁紧急磋商后,与12月18日早晨召见了英国公使梅里纳,这位法国总理左派共和党人,对于英法在非洲的殖民竞争,一直就充满了热情,他十分谨慎的向英国人提出了法兰西的警告……

    “法国对非洲的殖民进程,完全遵从柏林条约的约定,法兰西共和国绝对不会放弃已经占领的土地,除非英国政府能够提出足够诚意的交换!”

    对此,英国公使梅里纳也不甘示弱的表示,“尼罗河流域原本就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法国军队的进入,已经违反了柏林条约的约定,如果法国不能正视这一点,英国将不惜一战来维护尼罗河盆地的权益!”

    很显然,当天既定的磋商完全是剑拔弩张的主权宣示,而在这时刻,德皇威廉二世再次表现出了他让人惊讶的大嘴巴才能,12月24日,正当英法两国为尼罗河盆地利益互相威胁之时,《自由德国报》忽然刊登了威廉二世关于英法吉桑贾危机的判断。

    “法国在非洲正享受着超过他们实力的殖民利益,以法兰西的海外军力,他们根本不配从殖民地获得这样惊人的利润!”

    消息传出后,整个欧洲一片哗然,而早几日刚刚拜访过霍恩洛尔首相的中国公使王黎也是大感惊讶,要知道,早一日德国首相霍恩洛尔亲口向他表示,德国正在考虑不介入非洲的殖民竞争,甚至还谨慎的向他透露,德国在完成德兰士瓦目前的军备订单后,将不再继续接受来自布尔人的订单。

    德国人在布尔人问题上态度的大转变,王黎很快就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