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工业中华-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打发走英廉和纳同,慈禧却单独留下礼亲王世铎,语气奇怪的问了句。“王爷,听说你家六子年纪尚幼,我看可是大有前途啊!”
礼亲王世铎听了这句话,有些搞不明白这其中的意思,他老来得子,倒是十分的爱惜,六子不过七岁……脑筋猛的一震,却已然想到了一些事情。惊得一头冷汗。
正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之时,却听到慈禧说道:“王爷,今日你可是劳苦功高,赶快回去歇息吧,那件事情就让英廉、纳同他们去办,军机处你的事务,你可要多操心了……各省督抚那边你可要仔细把握!”
当日,北京城内立刻陷入了紧张的气氛,前锋营的八旗军在傍晚十分就查抄了设立在西交民巷、各国使馆区外围的《燕京报》报馆,康有为也不知道哪里得到消息。早一刻从后门跑进了德国使馆区藏了起来,不过报馆了十几个编辑、工人都被前锋营抓走了。报馆也被查封。
慈禧这杀伐果断的反击,立时让帝党有些个手忙脚乱,翁同龢和文廷式师徒两个都没料到,这位皇太后竟然不顾天下士子的面子,竟然也不顾这报馆可是小皇帝下令开办的,就这么着下手了……只是,这一招立刻就让他们反击的舆论阵地彻底的瘫痪了。
正在两人面面相觑之时。宝廷从宫里倒是带出来了好消息,通过内廷侍卫大臣隆文终于搭上了右军都统隆正的关系,在秘密会见之后。隆文、隆正两个正黄旗下手握重兵的八旗将军已经同意效忠于光绪皇帝。
这消息倒是让翁同龢如久旱逢甘霖般的畅快,算上文廷式已经联络到的熊大光旧部,小皇帝手中已然掌握了一支内廷郎卫、一支京师八旗左军和步师前军的一部,这在皇权争夺中将是一个极大的依仗,不过……他到现在也没想到,可能要很快动用这些武力,在他看来,运用朝堂上清流的力量和说动保守派官员的支持,或许就能让小皇帝亲政之事得以解决。
充分考虑之后,翁同龢立刻写信给小皇帝,让他在宫中隐忍戒躁,他们在外面发动配合,尽早完成亲政的大计。
慈禧和礼亲王在慈宁宫内含清斋所说的话,虽然在场的不过寥寥七八人而已,不过到了第三天早晨,醇亲王奕譞却已然得到了太后所言的只言片语,当然,为了这只言片语,他付出了十万两白银的酬赏,不过,对此,他却是毫无吝惜之意。
他的亲子载湉四岁入宫,和他这个父亲就再也没有父子间的交流了,他也是个谨慎之人,慈禧把光绪招入宫中后,就断绝了光绪和醇亲王府的一切联系,即便是醇亲王妃、慈禧的妹妹叶赫那拉氏也都是十余年未见亲子一面。
他也是十分知趣的立刻辞去了自己在宫中担任的殿前大臣职务,为的就是避嫌,他的所作所为最终还是换来的慈禧的信任,从而接掌了自己六哥奕訢罢免后的朝廷重权……但是,一场亲政风波他也未曾料到会发展成为一场刺杀案。
他自然把这归入了激进的帝党们作为,对于皇权争夺的血腥,他也是心知肚明,只是没想到来的如此突然,而自己迅速从权力中心被剔除,让他也是万分的恼怒,不过在表面上他还是一如既往的低调,他自然也在等待合适的机会,现在的局面已经到你死我活的地步,这一点上,他可是看得分外清楚。
更重要的是,事情的发展,不但威胁到他这个未来太上皇的位置,就是小皇帝光绪的位置也是岌岌可危,今天他获得的这个消息,让他更确信了一点,一旦局面为慈宁宫掌控,那个手段了得的女人绝对不会轻易罢手的。
他立刻召来亲信幕僚在密室中商议此事,稍晚些时候,他的幕僚裕鸿悄悄从后门出了王府,他自然没有直接去见被罢免的翁同龢,而是直奔西街琉璃厂的一处古玩铺子,在这里,他找到了一个伙计,很快一个密封好的蜡丸被送到了潘博盛的手中。
在醇亲王奕譞看来,现在能够顺利完成他和翁同龢之间传递信息而又不引起慈宁宫注意的,莫过于这个潘博盛了,毕竟那位两广总督秦铠在亲政立场上是完全支持自己的,而潘博盛此时也是十分好奇这个蜡丸的内容。
他自然没有立刻送走这个蜡丸,很快。在东交民巷外情报司那个掩人耳目的英国商铺里,欧阳庆让人顺利的打开了蜡丸,那上面盖有奕譞的私印,不过这对于情报司来说,并不难以仿冒,而从中拿到了那张小纸条上的消息,却让欧阳庆和潘博盛都大吃一惊。
不过醇亲王奕譞这消息从何而来,但是从他心急火燎的要送走这消息。甚至不惜为此背上和帝党勾结的嫌疑,这一改这位醇亲王一向的低调,所以,他们两个判断,这份消息有着极高的可信度。
当晚,情报司的人夹在往翁同龢府上送杂货的伙计中,悄悄的把消息送来进去,而两广总督府内,秦铠也是第一时间得到了这个消息……他也很意外慈禧这个老女人的魄力,小皇帝光绪虽然未曾亲政。不过素有聪慧的名声,现在就着手要废除小皇帝。这老女人还真是手段狠辣啊!
正北京的局面越来越错综复杂,秦铠虽然自以为是旁观者,不过他也感觉到自己正越来越陷入其中,欧阳庆在北京坐镇,虽然欧阳一直来办事非常稳妥,不过,这件事情可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件。若说秦铠毫不担心,那肯定是假的,不过。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了,不是不得不发,而是必须要发!
他抬眼看了看屋檐上张佩纶所送的“天道酬勤”的牌匾,心中也是暗暗苦笑,这天道岂是那么好断言的嘛……自己这一次介入北京的权力斗争,说实话,他和赵烈文都是仔细商议过多次,这朝堂上的局面不到糜烂之时,自己这支偏师根本没有介入的价值。
要不就全面掌控,要不就是毫无作为,这就是现在自己面对的局面,朝堂上各股子实力正在互相倾轧,不过,很显然,后党的实力十分的强大,对于帝党这边,他的眼线众多,倒是知道一些关键的消息,比如熊大光的步师前军应该有大部能被小皇帝的旨意所调动,比如文廷式正在联络的内廷正黄旗的兵马。
不过,京师8旗外加步师五军,能被帝党掌控的兵力算起来只是一小部,他和周瑞东几个也仔细推演过,唯有先发制人,帝党掌控的兵力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不过,现在还有个不确定的因素,那就是现在依然低调毫无动静的醇亲王奕譞。
这次潘博盛获得消息证实了一点,醇亲王奕譞并非毫无动静,而是在静候机会,至于这个和挂着一堆官名,甚至名义上掌管水师衙门的王爷,在京师里有多大能耐,潘博盛也是没少花心思,得到的结果却并不如意,只是知道内廷侍卫大臣额弥渡似乎与醇亲王关系不错。
这一点上,秦铠和赵烈文商议之时也是想到过的,现在北京城里其实最担惊受怕的,估计并非醇亲王奕譞和翁同龢这些已经给架上炉子烤的大人物,他们已经到了必须出手的时机,都在考虑如何致人死地。
而那些既得利益的权贵和官僚才是担心日后的人物,现在若是不站队,那未必日后会招祸,但是往后的好日子肯定要归那些现在站对队伍的人,而他们可能只剩下喝汤的机会,但是要他们去站队,那可是冒着偌大风险的事情,这些人早就没有了那份心思,所以,即便是京师中九门提督英廉是铁了心跟慈禧,但是下面人,那些个亲贵出身的大员那个没有自己的小心思呢。
正在临窗沉思的秦铠忽然感到身后有一双温柔的手替自己披上了一件外衣,而那份熟悉的香味,他自然知道是戚书萱来了,回首揽过戚美女的细腰,一眼望去,尽是满目的关心,这让他顿感温馨……人生能有几回搏,自己穿越一会,哪能不跨过这倒坎的呢!
当晚,两广总督府和广东陆军部立刻发动起来,一份份电报拍发出去,而最早的一份电报,在晚上9点时分已经到了欧阳庆手里,他立刻连夜召集这次带来的行动队军官,十分钟内后,在这座挂着英国商行牌子的地下室内,已经挤进了十几个军官。
这些军官无一例外,绝大多数都是陆师精锐出身,少数几个是越北华裔和南洋华族,但是入选的基本条件,新青年社会员那是必须的,至少三年的从军经历,确保对秦铠的绝对忠诚。
当晚,原本作为上次刺杀行动补充计划的进京的行动队立刻着手准备,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分头乘坐商行提供的马车离开东交民巷外围的据点,每个人都是心潮澎湃,他们正参与到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变革之中。
而当日一早,礼亲王世铎刚离开王府,就被宫里的太监追这屁股送来太后的懿旨,让他立刻进宫参加晨议……只是,今天原本没有安排晨议的,为何突然太后要召自己进宫呢!
等到了慈宁宫延寿堂内,内廷侍卫大臣纳同也在,而慈禧正拿着一本折子一脸的严肃模样,这让世铎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在慈禧合上折子时,他瞟见折子面子上一个朱红的“密”字,这让他顿感要出大事情。
………………………………
第564章 南洋体系的一大步
满清从康熙朝开始,清廷建立了“密折奏事”制度,康熙命令特别亲信的臣子专折奏闻,专折不通过原先制度下的通政使司审阅就可直接奏呈皇帝,当时所奏之事内容主要是涉及各地粮价、雨水、收成、民间舆论、官员的清廉和贪污。
而这“密折奏事”也就这么延续下来了,清政府并没有任何专职负责收集情报的机构,朝廷的六部就各自承担的相关责任,并且报告各自相关的情况,而这“密折奏事”可以说是内廷获得消息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满清刑法严酷的雍正年间,更是允许官员风闻奏事,也就是凭着道听途说就能奏报皇帝,这消息的准确性可谓是糟糕之极,而雍正皇帝手上,满清倒是有了第一个准情报组织——粘竿处,这奇怪的名字,其实倒是恰如其分的说明了这个组织的由来。
所谓粘竿处,就是拿着上面有粘性网兜的杆子替雍正皇帝粘那扰人清梦的知了,而这批人自然是整日跟随皇帝,以至于后来顺带成了替皇帝打听民间消息、收集朝廷内幕的准特务组织……当然,皇权之下这些个干情报的,知道的太多了,自然没有什么好结果,后来也被雍正皇帝找了个由头全都灭了。
所以,世铎看到这份让慈禧看了又看的折子,心中也是一惊,不过却不敢开口询问,那眼角瞟旁边这阵子正红火着的内廷侍卫大臣纳同。这位却也是一副正在苦恼面孔……莫非太后又颁下什么难办的差事了?
正在他胡思乱想之时,坐在软榻上的慈禧开口了,却不是跟他说,“纳同,这密折我让你去通政使司勘验,你可去查验过了?”
通政使司是替皇帝预处理奏章的地方,慈禧自然是让纳同去核验下这密折送奏之人,不过这举动却让世铎颇感疑惑,要知道,按照大清律。向皇帝呈送的密折是必须署名的,难道这折子竟然是匿名的?若是匿名的折子,那可信度就大减了,一般不会直接呈送的。
纳同的回答却否定了他的猜测,“禀太后,奴才去通政司问过了前日轮值的长史,确认这折子确实是监督院给事中安兰泰差人送来的,这笔迹、封贴我都验过了。没有问题!”
世铎一听,原来是监督院给事中安兰泰递的密折,这安兰泰也是铁杆的后党,也不知道从那里打听了消息,尽然搞得这么神神叨叨的,要用密折呈送。他往日里与这位并无太多交集,毕竟身份上相差甚多,不过却知道这位往日可是个碌碌无能之辈。
慈禧听了纳同的回答,倒是十分信任这位新进窜起的后党新锐,指指世铎说道:“纳同。你向礼亲王把这事情说说,这事情,我看牵扯可不小,你要说详细点!”
世铎也是一脸的惊讶表情,什么事情竟然说的如此严重,自然静心下来听纳同解释。这一听,却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
前日,监督院给事中安兰泰忽然向通政使司递了一份密折,通政司负责处置的长史原本也未完全放心上,毕竟每日抵到衙门的密折,十份八份总归是有的,不过一年半载未必有一份是要案,不过倒是把这份放在了第一份的位置。到了下午这才呈送进宫。
慈禧每日翻阅密折一向很勤快的,这一看,却也是吓了一跳,安兰泰密奏,查翁同龢等人与步师前军统领熊大光勾结,实则是图谋谋逆,又探知左军统领新筑与熊大光关系密切,已经与翁同龢等人勾结,恐密谋不利于太后的行动。折子中还言辞肯定的断定,据说内廷侍卫也有人牵扯其中,所以肯定太后立刻下旨严查此事。
慈禧自从刺杀案之后对于自己的安全更是谨慎了几分,看到这安兰泰的折子自然俺暗暗心惊,折子中提到熊大光的事情,自己已经下令严办了,熊大光不是正押在刑部大牢嘛!只是这左军统领新筑,这位平日里倒是个听话的角色,可没听说过有什么出格的举动,怎么会去和翁同龢搅合在一起了?
不过,现在的慈禧,早已经是疑心病甚重,这种消息听到她耳朵里,早就上心了,这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这些个军中的将领,还真是不好捉摸,一个个都是些贪财好色之徒,说不准真是被人收买了……至于谁收买的,她心中早就暗下定论了。
昨日看到折子,因为时间已经晚了,所以他让纳同今天一早就去和安兰泰在详细了解下,到底他手上掌握了什么消息,慈禧一定下定决心,若是消息确凿,她可没打算心慈手软!
只是,事情的发展大大出乎了她的意料,纳同倒是挺卖力的天不亮就是见安兰泰了,这安兰泰竟然在家中自缢而死……这显然不是什么畏罪自杀,很显然是安兰泰真的了解了一些不该了解的消息!纳同虽然没什么侦探能力,不过也立刻认定了这一点!
安兰泰之死,立刻让慈禧感到迫在眉睫的危险,现在对于这种事情,她都已经到了神经过敏的地步,所以她感到必须有所行动,这才立刻派人一早就把世铎叫来,在她看来,这京师的情况已经到了异常危机的时刻,要对付她的人,可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而纳同被叫来后,也是被慈禧数落了一通,这种重要的消息,为何他最近竟然毫不知情,当下下旨,让纳同调集侍卫立刻严查,而同时调她信任的镶黄旗统领朗宁加强紫禁城戒备。
而对于安兰泰折子中提到的左军统领新筑,世铎倒是提议先派内廷侍卫去调查一下,再做定夺,毕竟这左军统领是京师四大军之一。已经把前军统领熊大光下了刑部大牢,这再动其他高级武官,恐怕影响太大。
毕竟熊大光下狱只不过是抓了写鸡毛蒜皮的罪责,这些罪责套在其他军官身上哪一样是套不上的呢?
不过慈禧在考虑片刻后就否决了世铎的意见,在她看来,下手就必须干净利落,绝对不能留下后患,当初杀顾命八大臣的时候,她可是丝毫没给对方留下反击的机会……这一次也是一样的!
她立刻下旨,也不通过刑部下文了。直接命令内廷侍卫大臣纳同带人去把左军统领新筑拿了下狱,为了防止京师左军发生变故,这一次,她更是干脆利落的下令内廷侍卫将左军的副都统、参领、翼长统统都先扣押起来。
一众侍卫气势汹汹的直扑设置在外城七门之一广安门外的八旗左军大营,事情倒是进展的颇为不顺利,原因却是让人有些哭笑不得,这大营之中的八旗兵一早根本就没人在操练,军官更是仅有一个老翼长在营中。
纳同拿出懿旨扣了这个老翼长。然后让让人带着逐一去找这左军的军官,先是在旗城的依翠园找到了都统新筑,这位还在女人的肚皮上酣睡呢,赤条条被绑了后,都没弄明白倒是出什么事情了。
从依翠园绑了新筑这一闹腾,都不用人传话。这消息立刻就传遍了旗城,左军的军官都是懵里懵懂,不过看情形不妙,有老实的都回营候着,那些后后台硬朗的军官。却早跑去自家亲贵那边的打听、求情了。
结果到了下午时分,人还没逮到一半,副统领拖留是怡亲王派系的人马,当天下午多罗郡王诺哥就进攻向太后求情了,结果却让人大跌眼界,诺哥被太后狠狠的数落了一通。慈禧更是撂了狠话,这件事情各家亲贵都要自己把握好,查到谁家有牵扯,都要一查到底。
至于什么事情,诺哥进宫一趟都没听大明白,等出宫后,又拉了几个亲贵去世铎府上求问,只是世铎也是一副扯皮的模样。顾左右而言他,不过最终还是泄了些消息,反正这件事情如同谋逆,太后肯定还要严查下去,都回去吩咐自家人手好好呆着……
这件事情发生后,帝党这边倒是又惊又喜,这八旗左军原本倒也没在他们的拉拢范围之内,一则是这统领新筑人品极差,翁同龢、文廷式都看不上这人,二则这种事情真的拉上此人,也是实在放不下心。
结果今天却不知道为何太后突然动手抓人了……这样一来,倒是为帝党制造了机会,只是,现在这局面看起来更加危急,若是太后真的动手抓了帝党其他首脑,就算是直接逮了翁同龢、文廷式几个,那小皇帝亲政的大事可就毁于一旦了。
当晚,翁同龢、文廷式还有宝廷等数人悄悄溜到宝廷的一处私宅,不过商议了一阵却是毫无对策,此番上书的结果差强人意,他们这边闹腾的厉害,结果朝堂上都是后党把持着,把递上去的折子都扣了,根本不给说话的余地。
正在几个人大眼瞪小眼之时,倒是新加入的正黄旗都统隆正是个武官,说话顾忌也少,直接就开口道:“诸位大人,我看现在已经非常危险了,这左军统领新筑也不知道牵扯什么事情,这么着就给抓了,我琢磨着还是跟皇上有关,难道他是醇亲王的人?”
旁边的宝廷听了,也是有这念头,“熊大光抓进去都十多天了,我看这事情已经十分糟糕了,那天把我们几个抓进去的话,恐怕就再无说话的机会了!”
翁同龢还在犹豫,他这人做学问是大佬,这种杀伐果断之时,绝对是软肋,倒是文廷式有几分果断,当下就提议,“老师,我看这事情是缓不得了,明日宝廷就进宫向皇上请旨,总不能坐等太后来抓人吧,我今晚就是见一趟醇亲王,那边我有路子!”
一听请旨,隆正倒是立时附和,“文大人说的对,翁大人,你是帝师,皇上听的进你的话,若是依着这局面,我看那1天我和大哥隆文被一道旨意抓进去,那时候后悔药可没得吃啊!皇上召见咱兄弟俩,我们这条命可就给皇上了!”
此刻,翁同龢还在犹豫不决,不过看文廷式和隆正是要动手的意思,他转眼望宝廷,侍郎宝廷现在可是与光绪接头的唯一途径,也就他在光绪身边能给小皇帝出出主意。
宝廷显然也在考虑这事情,原本他们还指望着靠着士子的舆论压力和整合朝堂上亲贵的能量,不过今天的事情传开后,太后已经是铁了心拉下脸要扫除一切对抗的力量,只要慈宁宫一道旨意下来,自己这边还真就一天反击的余地都没了。
想到这里,他也是重重的点了点头!
翁同龢看众人意见都如此,也就下定了决心,马上草拟了一份密信,交给宝廷准备明日一早带入宫中,而文廷式则连夜去见醇亲王,他们都明白一点,这位小皇帝的生父手上应该有他们需要的重要支持!
而隆正则回去找他大哥隆文商议,几人越好明日傍晚在碰头。
…………………………………………………………………………………………………………………………
欧阳庆站在史密斯洋行后花园中,这深冬的寒气让他头脑异常清醒,他精心安排了这次的密奏,同时故布疑阵刺杀了那个后党的官员安兰泰,看起来确实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只是,不知道这么着迫使帝党行动,也不知道翁同龢那老头到底敢不敢动手……
现在已经是小年夜了,再过三天就是正月啦……或许,到了明年,这个昏聩的朝廷能够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自己的所作所为,完全颠覆了自己曾今的理念,不过在教官的领导下,他看到了太多需要变革的东西,今天的所作所为,只是这小小的第一步而已,但是,这却是南洋体系登上政治舞台的一大步!
仔细盘算了一遍明日的行动,他正要转身回屋,外面传来有人急促的脚步,早有布置的暗哨轻声的询问,这让他放下了心,应该是自己人,却不知道有什么紧急的事情!
………………………………
第565章 上海密约
…《 》…记住哦!
匆匆进来的是这次配合他行动的特别行动队小队长董成,这个精壮的汉子是马尾保安团出身,在体系内那也够得上是元老级的,这次欧阳庆在北京活动,调集的可都是精兵强将,行动队就有三支小分队。…《 》…/…《 》…/
三个小分队各有分工,董成负责的小分队是警戒和保卫,当然,按照欧阳庆的计划,董成保卫的可不仅仅是他这里,毕竟这边名义上是英国人的产业,而且就在使馆区旁边,进退自如,董成还是负责暗中监视帝党几个大人物的活动,确保在没有成事之前,自能及时掌握对方的动向,顺便还必须保证这些大佬们别给后党逮了。
董成穿着一身破旧的老袄子,脸上扣着个旗城最常见的猫耳棉帽,这样把脸给遮了大半,而这身打扮,在老北京这时节那是普通至极的扮相,他往哪里一猫,绝对不会有人把他和身经百战的行动队精锐联系起来。
这在外面猫了半夜,铁打的汉子那也是要缓口气的,一进屋,董成有些冻僵的表情立刻就活络了,结果旁边递来的一杯热茶,忙趁着热乎咕嘟咕嘟喝了两口,“大人,翁同龢几个在老西街的一座宅子里猫了半天,我打听过了,那宅子应该侍郎宝廷的私宅,可惜临时间找不到法子探听一番。”
欧阳庆一听,也是大感兴趣,这都给慈宁宫的老女人逼到墙角了,帝党总算是要有所行动了,这些时候,翁同龢、文廷式可是四处活动,不过他们的所作所为,以欧阳庆的判断来看,完全都是些无用之举,唯一让他看到有些新意的,只是国子监学子尚有的那份年轻人才有的胆气。
他点了点头,笑着说道:“老董。辛苦你了,他们谈什么……并不重要,我想现在局面下,他们能想的东西实在有限的很。都有那些人参与了这次的秘密碰头?他们没被内廷侍卫盯上吧!”
说道这个,董成哈哈一下,“翁同龢那老头绝对是老眼昏花了,他趁夜出门,自以为走的后门就无人察觉,这傻子也知道要盯他必定要钉牢这后门弄堂的,我在那边看到两个内廷侍卫模样的人出入。不过天气太冷,只留了一个,另外个猫到旁边酒馆里去了,他跟上翁老头的轿子,不过在八番胡同口就让我给打昏了!”
欧阳庆对于这行动队军官们的大胆和果断自然是放心的很,现在这局面下,虽然大的布局都安排下去了,但是这北京城里有着太多不确定的因素。就连帝党、后党的举动都是难以完全把握,更何谈来利用时势。
不过,现在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是不折不扣的将计划推进下去。教官委以自己如此光荣伟大的任务,说实话,他自己也深感压力巨大,不过,对于这份压力,他却是由衷的感到鼓舞和兴奋,教官在课堂上提到的过的一些概念和名词,在经历了那么多胜利和希望后,他忽然有一种幡然醒悟的感觉。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南洋体系的惊天崛起。这都预示着一个新的未来,一个新的方向,而自己却有幸投身于此……现在的每一个机会都必须争取,而帝党今日的举动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想到这里,他立刻让董成立刻布下眼线。不过这个也简单,盯住了翁同龢,帝党的一举一动自然都尽在掌握。
很快,潘博盛就被叫来了,这位潘大公子无疑是秦铠在京师明面上的棋子,所以他的一举一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南洋体系的动向,不过,他行事把握得十分到位,混迹八旗红黄带子之间的时候,他可是有了名的高调。
而这段时间里,他却是低调的出奇,寻常人等根本找不到他,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必须全力辅助欧阳庆来北京的任务。
“博盛,你手中不是有不少眼线嘛!有没有可以散布消息的途径?”欧阳庆舀着一支铅笔站在一张铺开的地图前一副沉思的模样。
“有啊!”潘博盛对于这个问题,实在的感到有些莫名,自己在北京混迹这几年,这点事情难道还搞不定,其实根本不用手下人去操办,北京城那里的消息最多,还不就是鱼龙混杂的旗城嘛,有啥要散播的消息,稍微动动手脚,估计不需要一天,宫内跟宫外都能听得到。
欧阳庆点了点头,有考虑了片刻,这才递给潘博盛一张信笺:“”博盛,你想办法尽快把这消息传播出去,这一次北京八旗军连续抓了两个统领,我们可以大做文章,这边情况越乱,教官进京的阻力就越小!”
潘博盛仔细看了看信笺上的内容,脸色也是有些诧异,抬头问道:“大哥,这么做会不会让乱了帝党的阵脚……”
欧阳庆微微一笑,“博盛,我这是釜底抽薪之策,这件事情都闹腾了快一个月了,帝党你看磨磨蹭蹭的毫无作为,不是我看扁这些大佬,哪有做大事的魄力,若是不刺激一下他们那脆弱的神经,我估计他们还得要观望良久!”
…………………………………………………
……………………………………………………
上海外滩码头不远处的一座欧罗巴风格的酒店内,这里的氛围可与北京城内风声鹤唳的紧张态势完全不同,今天偌大的酒楼内宾朋满座,除了士绅官僚外,更有多国的领事和他们的夫人出席,而整个酒会的组织者,却是这段时间在上海买办间颇有地位的李东来。
今天这场酒会自然不会普通的应酬,能来赴宴的,除了上海当地的买办势力外,更多的是代表各方在华利益相关的外国领事,而德国公使施莱尔的出席,更是展示他身后南洋体系深厚背景的一个注脚。
李东来一身燕尾服舀着高脚酒杯不时与碰到的宾客低声细语,不过在场可都是出了名的精明人,很快,他们都注意到,这位上海滩现在实力强悍的买办,不时和身边另外一个年轻、精悍的男子窃窃私语,而且。很显然,这个男子并没有和那些宾客交流的任何**,在李东来应酬时,始终只是面带微笑、沉默不语。
很快。李东来就走到了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