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工业中华-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作所为,不仅为他们打开未来的天窗,更为他们指引了一条需要奋力拼搏的道路。
而现在,开启那条强国之路的大道已然摆在自己面前,而自己潜心练兵、从未有懈怠的数年,终于有了发挥的机会!对于这条路所面临的凶险,他自然是比谁都清楚,虽然教官在昨日之前从未提及过这样的计划,但是,他却似乎对此早有预料。
作为南洋体系下军队的顶层军官,他深知,南洋体系的军队、军官和这时代大清朝腐败的军队有多么巨大的差别的,那完全就是不该存在于一个体制下两种军队,号称大清第一等的淮军,除了武器装备上略有亮点外,与其他腐朽的军队并无二样,而自己统帅的这广东六镇新军,则是真正又有军魂的士兵。
而他们的军魂则来自于那个缔造他的教官,军官、士兵都知道他们为谁而战,不仅仅是为了战功、荣誉,他们身后还是各自的家小、两广五千万民众。
沉思中周瑞东的思绪飞的很远,想了很多,终于,门外传来了急促的奔跑声,很快门口的亲兵大声的报告:“大人,一镇陈冬、情报司欧阳大人到了!”
周瑞东站起身,来到桌案前看了看那个花翎顶戴,然后微微一笑来到门口,挑起书屋的帘子,看了看门外这两个和他年纪相仿的年轻人,三人忽然间都是会心一笑。
欧阳庆别看现在可是秦总督座下相当神秘的人物,寻常人根本都不知晓南洋体系内有这么一号大人物,不过体系内的高层可是清楚的很,不过他当年也是马尾学堂出身,在周瑞东的一营任小队长而已。
不过,由于在越北对法作战中被单列为情报司进行前敌情报侦察,这位不起眼的欧阳庆一小子似乎找到了最适合他的位置,由于出色的情报功绩,这才被周瑞东举荐给秦铠,他们未曾在一起共事,细数起来也有数年之久了!
“欧阳,没想到这一次又要携手啦!”周瑞东难得露出一丝欣喜的神情,伸手一把拉住欧阳庆的胳膊,两人手挽着手进了屋内。
欧阳庆只是便装,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商贾,不过脸上平静沉稳之色却未有丝毫变化,只是在与周瑞东携手的一刻略显暖意,这可都是同窗好友,跟随教官奋斗着7年来,丝毫未有懈怠和放松,那不都是等着这只在脑海中出现过的时刻。
三人坐下后,欧阳庆看了看旁边端坐的陈冬,陈冬也是他们的同窗,同为秦大总督当年的一期子弟,光这份资历,现在在南洋体系内就是一份吓死人的资本,“瑞东,阿冬,北京那边的计划已经在落实了,岑鹏、刘盛负责具体的实施,他们负责的是a计划,我这边还有一个替代的
计划,一旦他们失手,将由我亲自来主持!”
周瑞东脸色凝重,要由这位情报司的大佬亲自赴险,可见对这次任务的极端重视,虽然目前a计划的内容,他也并不是十分的清楚,那是有教官亲自联络和指挥的计划,但是,结果他和欧阳庆都早已预料到了……那将会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地震。
他想了想,也没有深入这秘密计划的意思,而是直奔主题,“廊坊新军学校,从10月20日起就会进行长途拉练,计划是从廊坊乘船出海,到海城、辽阳编练……当然,这只是幌子,陈冬的4个营会入驻,3个步兵营、一个炮营,那地方不大,再多人的话,就不好遮掩了!”
陈冬点点头,接口说道:“4个步兵营都是从一镇12营中特别挑选的,军官全部是新青年社的骨干,士兵也是清一色老兵,绝对的精锐和可靠!”
道这里,欧阳庆想了想,还是追问道:“瑞东,四个营?好像不大够把,京师的禁军八旗有兵4万余……不过都是些老爷兵,缺额严重,倒是小患,固安有淮军4营、通州有练军2营、顺义、昌河、大兴三地各有练军一营,恐不受节制!”
周瑞东点点头,“10月1日起,我亲帅一镇5个营、三镇7个营由吕提督协助到琉球岛进行登录作战训练,北面将由一直内河炮艇编队到上海来进行船体维护,估计到时候真好泊在天津港……”
“教官一再强调,一定要等候最佳机会,电报线已经拉到廊坊了,一旦有风吹草低,到时候务必控制先控制电报局,北洋舰队进不了内河,最坏打算是他们封锁天津卫海口,这自然由教官和吕翰来处理,不过……教官说了,李中堂那边应该不会是最大的问题!”
“对……京城才是问题的关键,就怕事情起不来,”周瑞东仔细听着欧阳庆的分析,他身后墙上的一副地图上,早已在京师周围标注了密密麻麻的记号,这是一次不允许有任何差错的大行动,他对于入驻廊坊的队伍,精细到每个人的情况都进行单独核验。
“后天一早,我就出发了,先陪郑观应大人跑一趟两江、两淮,所有消息都由我这里单线联系,马尾海运的货船泊在廊坊南亭码头,若有异动,可保退路无忧!”
三人商谈到深夜,第二天,陆军部的动员令就已经下发到各镇,不过消息进行了全面封锁,军官士兵们得到的命令是要进行两个月的实战训练,这对于拥有长期实战经验的粤军六镇来说倒也是寻常的事情,只是……这一次的时间拉得有些长。
………………………………
第533章 功德寺
~日期:~10月07日~
,nbsp;10月的北京城已入初冬,肃杀的西北风吹来,来往的路人都夹紧身上的袄子紧走几步,虽然《福建新报》上清流干将们关于缅甸问题的讨论还在继续,不过在京城里,这问题的争执显然已经渐渐的平息了。
礼亲王世铎对于自己处置这起复杂藩属国纠纷上的策略自然是十分满意,整件事情的处置,他都跟醇亲王仔细报告过了,而醇亲王对于让云贵总督岑毓英出兵缅甸边境之事,还是进行了小小的微调。
这也是唯一让世铎感到有些奇怪的地方,侍郎宝廷和几个兵部官员竟然十分凑巧的在这时刻上奏,请从云南出兵缅甸,扶持缅甸王西保,至少为藩属国薄一片领土,在后续与英国人的谈判中也好留有余地。
对此,宫里面刚开始似乎略有不喜,不过经过醇亲王奕譞和礼亲王世铎解释后,这只是象征性的驻兵,并不谋求与英国人交战,英国人那边有李中堂大人正在谈判解决,这件事情倒也就波澜不惊的推了下去。
麻烦推给了云贵总督岑毓英,为此,世铎还专门拍发了电报,请这位在西南权势滔天的大佬尽早出兵,甚至允了来年云贵的饷银尽早派发这等上好条件,就是这样,世铎还是的这岑毓英借故拖延,到时候英国人真的打倒边境上了,那自己要做的文章可就难了!
不料,岑毓英那边接到军机处的电报后倒是很快复电了,岑毓英称病卧在榻,所以让他弟弟岑毓宝领兵镇守缅中边境,另外派出腾跃杜斯李文秀入缅甸探查情况,准备发兵南堪、孟休二城,原本这就是云南边兵曾今驻扎过的地方,重新入驻十分容易。
世铎见事情办的顺利,倒也是大喜,不过又恐岑家军在缅甸惹出乱子来。忙以醇亲王的名义急电岑毓英,电文罗里啰嗦一大通道理,只是这要说的内容只有八个大字——“谨守边防,勿动刀兵!”
在他看来,和英国人在缅甸的纠纷,一切都可以以谈判来解决,只要许以一些小利,英国肯定不敢明目张胆就把这缅甸给吞了。毕竟中法为了越南之事的大战,可就是眼前才几年的事情,一切似乎都在他运筹帷幄之中。
10月25日是翁同龢小寿诞,贵为帝师的他自然不放过这次彰显圣眷的机会,虽然现在这个小皇帝还只是宫内那个女人的傀儡而已,不过,没有一个人会认为,马上就要亲政的皇帝,日后会是一个傀儡!
虽然太后还要训政一些时日,但是按照大清祖制♀太后训政原本也就是多余的,这也就是给宫里那个老太太一些必要的礼遇而已。何况这还是小皇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主动提出来的建议,这面子,满朝上下谁又能不给。
所以,几年的翁府寿诞显得格外隆重,毕竟平日里能够上这位清流大佬的门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现在有机会套套近乎,留个印象。日后有帝师提点一二,那可都是一辈子受用不尽的好处。
翁同龢倒也并非是有意如此炫耀,不过这寿宴摆下后。却意外的有些收不住手,前来拜会的官员、门生络绎不绝,而在寿宴上,一些下面人溜须拍马之言多少有些过头了,而作为寿宴必须的环节,今年贺寿的辞赋未免就显得太多了点。
对此,按照惯例是由主家悬挂于寿宴厅内供众人观瞻的,不过等下午时分翁同龢自己到宴厅走了一圈时,却被其中十几幅辞赋吓了一跳,也不知道是那个门生写的,竟然在文章中将小皇帝睿智**都刻意写成是因为有自己这个严师所致……这自然是赤果果的马屁,不过现在却有些不合时宜。
大清的皇帝陛下,怎么说那也是太后一手培养的,就是自己这个帝师,那也是太后为皇帝陛下亲自选定的……
翁同龢皱着眉头仔细看了看题跋,似乎是几个并不太熟悉的门生子弟,看看络绎不绝进进出出的贺客,这让他皱了皱眉头,立刻吩咐仆人取下这些辞赋,等进屋后,他还是觉得不放心,又让管家把宴厅内的所有贺词都撤了。
这原本就是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了,不过却在一个极不合时宜的情况下呈送到了慈禧的面前,正在为自己毫无新意的圣寿节发愁的老女人,忽然又听到下面人竟然因为小皇帝快要亲政,都跑去巴结那位帝师……
结果,小皇帝和翁同龢以及几位教授皇帝科目的老师都被叫去慈宁宫请安,而慈禧却意外的多休息了半个时辰才出来,当着还不知道什么情况的小皇帝,慈禧更是指桑骂槐、劈头盖脸给了翁同龢一通臭骂,随后也不听什么解释,直接拂袖而去。
小皇帝不明就里,不过他为人可不笨,回到御书房便找他老师翁同龢商议这事,翁同龢自然不便隐瞒,他也大致猜到了应该是自己寿宴上出了的那点纰漏,不过小皇帝听了之后,却是脸色阴晴不定。
他的前任,太后的亲子同治帝当年事情,宫里面可不是什么秘闻,太后一手把持的朝政,同治帝可是做了一辈子的木偶……这个和自己有着血亲关系到姨母,小皇帝载湉可清楚的很,那绝对不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
翁同龢退下后,光绪皇帝左思右想,自然心中颇多惊惧,毕竟他这十几年的皇帝可都是在慈禧垂帘听政下做的傀儡,虽然依据祖制,过了年之后,很快就会安排亲政仪式,但是同治皇帝的经历却在让他看到一些危机。
而随着皇帝亲政的倒计时,除了翁同龢向光绪推荐了几位清流干将外,现任的广州将军志锐也推荐了翰林编修文廷式,而这位文大学士现在已经成为了除翁同龢外、帝党的一位重要人物,当日,文廷式正在醇亲王府中赴宴,结果接到光绪召见的消息,匆匆离开醇亲王府,入宫后,一直到傍晚时分才出来。
原本这也只是凑巧而已。不过这些消息却不知为何很快就落到了李莲英的耳朵里,这位总管太监自然是忠心耿耿的又瞅了机会报给了慈禧,不过因为这一次涉及到小皇帝的亲爹、醇亲王奕譞,所以李莲英倒也没有落井下石的意味,趁着太后听戏正乐呵的时候才小声的报告了一番。
不过,这一次,慈禧的反应显然也出乎了这位小莲子的意料,竟然立刻摆驾回宫。当天就召见了醇亲王奕譞……而奕譞当天回府之后,就告病闭门谢客数日,就是帝师翁同龢过门拜访也被婉拒,这让京师的气氛一时间颇为紧张。
………………………………………………………………………………………………………………………
京城出了德胜门西北的功德寺早就残破了多年,不过最近忽然从南面来了几位贵人,通过附近天光寺的普正方丈提出要重修这座古刹,这自然是好事情,很快,贵人就招来了一帮子瓦工木匠开始在功德寺的旧址上大兴土木。
功德寺原本就地方偏远,这地方上的差役倒也来看过一回≌了好处后自然再也不来打搅,这可是修庙积功德的事情。拿了银子自然也要积一份功德,而很块大片的土地就被木篱笆圈了起来,一直延伸到靠近的河边。
而从周围请来的木工、瓦工叮叮当当开始修庙时,在靠河的河岸上,却很快修建起一片木板房,不时有人从外面用马车运来不少东西,贵人对于这些修庙的工匠开的工钱十分厚道。而且每天还包吃三顿,不过却与工人们说的很清楚,平日里只能在这工地上走动。
这外面都有贵人带来的家丁看着。有一天,四槐村的王大没事乱晃悠,结果被家丁看到了,直接就取消了他在功德寺的木匠活,这一个月大5两银子的好收入就没有,这时期被工匠们都引以为戒,这银子可不扎手,没必要因为晃荡丢了银子。
站在土丘上的一根大树杈上,岑鹏正拿着望远镜仔细的观察着远处的水道,他的脚下、土丘的下面,就是功德寺正在紧张开工的工地,十几个木工、泥瓦工正干的热火朝天,而他这个贵人却偷偷摸摸爬上土丘,不过他自然不是来偷偷监工的。
这里是他和刘盛在北京城转悠了不少时间后才找到的落脚点,情报司在北京自然也有落脚处,不过他们俩考虑到这次任务的特殊性,任何一点可能牵扯到大人的痕迹都不可以存在的,所以,他们找了这么个借口,把这片靠近河道的地方给圈了下来。
河道向东不到两里地就是八旗火器营的营地,站在岑鹏这个位置,用望远镜都能看到那一大片连绵不断的军营,从平原上一路延伸到河道旁,再向东就是镶蓝旗的青龙桥旗城,河道转过青龙桥便能直入昆明湖。
这一段水道足足有5里多地,不过,这已经是能找到的最靠近昆明湖的地方,这边大片的土地早就被皇家征用,周围都是拱卫京师的八旗营地,还有就是几个旗城,这种地方只有那些不事生产、吃着铁杆庄稼的旗人才能生活的天地。
他现在正在观察远处八旗火器营的情况,这个火器营自然是不早些年那种玩鸟铳、抬枪的老掉牙军队,而是在中法之战后,依照宫里意思,由李中堂向英国人购买了新式的马梯尼后装枪武装起来的新式八旗练军。
不过,现在已经是上午9点时光,整个兵营竟然还是静悄悄毫无声息,这可与晚上看到的情形大相庭径,昨天夜里,他在树梢上待到半夜时分,兵营里竟然还是灯火通明,隔着这距离上,也看到巡哨的士兵,却不知道为何整夜都闹腾的厉害。
所以,他稍微趴了一个时辰就早早爬起来准备仔细在观察观察,结果却让他大为奇怪,虽然他知晓的,大清军中,除了广东粤军六镇外,完全不存在另外一支军队会一周操练7天的,即便是最精锐的淮军,据说是一周一练,而且也是走个形式而已。
很显然,今天这支八旗火器营肯定是不会操练了!一会儿工夫,出去打探情报的刘盛也回来了,手里拿着几个馒头和一碟酱菜过来找他了,两人在树下一块平石板上坐下,沾着辣酱和着酱菜边吃边轻声交流。
“这边河道情况有没有办法打听到?”岑鹏最关心的自然是这个。
“和情报司的说了,他们也有些头痛,不过再想办法,毕竟这边都是旗城的地盘,普通身份也不好来,来了没个说法也容易让人生疑,不过他们拍胸脯应下了!”刘盛狠狠的咬了口馒头,对于这北方伙食的不适应倒是更甚于该死的天气。
岑鹏听了轻声的噢了一句,想了想看看天气,这季节广州那可还暖和着呢,这该死的京城里已经可以套上厚厚的袄子了,有些但有的问道:“刘盛,这天气水已经寒了,到下个月那得冷成什么样子?到时候下得了水嘛?”
“我也的这个……我们毕竟在南方打仗多,这天寒地冻的,还真没遇到过!”刘盛想了想,这才说道:“我带一组、二组去找个地方做相关训练,时间紧迫,不可能临时有替补方案了,必须我们自己想办法!”
两人又仔细推敲了一番计划的细节部分,这才匆匆跑回功德寺的工地,他们自然不知道,就在青龙桥旗城东面三里地的地方,一栋镶蓝旗旗主的老宅子最近被人以高价买下,而欧阳庆已经带着他的手下秘密入驻,而这里显然也在进行改造,宅子仅靠河道的一侧搭起了几个凉棚……
两广总督府,秦铠今日终于兑现了陪戚书萱饮酒赏花的承诺,看着明月当空的浩瀚星空和深秋季节依然的满园春色,这份美景实在是美不胜收,何况还有美人在畔,人生能有如此,又怎会有遗憾!
笑谈之间,他的目光不经意的饮北方,在那里,才能达成自己无憾的人生!
> ,
rg
………………………………
第534章 普法战争的启示
第534章
普法战争的启示
摆在两广总督府秦大总督岸头上的几分电报,每一份都是以密语进行拍发的,经过翻译后很快就被标注上绝密的字样,这都是是上个月吴金贵、郑观应两人拜访各省督抚后谈妥的贷款议案。
这项大规模的产业推进计划,确实如郑观应所预料的,各省总督、巡抚对此都是看法各异,两江总督刘坤一与秦铠原本关系尚可,加上近来湘军大佬左大学士在福州养病,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到是颇为用心,虽然这向西洋银行贷款办产业之法,尚有风险,不过郑观应与之仔细分析后,他也知若是办成了,那可就等于替自己抱了只会下蛋的金鸡。
他致电正在福州养病的左宗棠,毕竟这是一大笔的资金投入,想听听这位赋闲大佬的意思,很快左宗棠的回电了,却只有一行字,“但看马尾今日之成就,不妄我当初痛下之决心!”
收到复电后,刘坤一非常爽快签下了包括一座炼铁厂、一条从江西萍乡到广东的铁路线、外加四个官办锡铜矿的改造项目,总体投资超过400万两白银,不过老狐狸也是异常的精明,这风险可不能独自担当,他提出自己并没有办产业的人手,希望秦总督在这方面帮忙。
对此,吴金贵、郑观应很爽快就答应了,这办产业的事情,这些官场大佬那是不会全明白的,产业办的好不好,这机器是一方面,但是经营的人手那也是重要的环节,刘坤一只管投钱、坐地赚银子,这经营的大权交给两广来操办,那也是好事。
刘坤一所辖的江西、江苏、安徽与两广接壤,这产业经营方面倒是十分有利,这一次刘坤一也是瞅准了这点,江西萍乡的大煤矿一项只能通过水路运输,所以矿产随富却产出甚微,这次他下定决心要修建联通两省的铁路,可见这位在产业上也是有些见解的,只是一直来苦于缺乏搞产业的班子……这次郑观应找上门去,倒也是走对了路!
而四川总督丁宝桢原本就是洋务先锋,早年任山东巡抚时便建造山东机器局,购置英国设备仿制马蒂尼步枪,去年才调任四川总督,已在四川依照山东机器局的经验兴办四川机器局,而郑观应、吴金贵两人走了周馥的关系找上门去,倒是瞌睡碰到了枕头一般的巧合。
但是,两人却在陕甘总督谭钟麟头上碰了一鼻子灰,这位署理回乱后陕甘颇具成效的大清名臣,对外也是出了名的强硬派,在中法越南之战中还曾今声援过秦铠,不过在兴办产业上,这位大佬确是个标准的超级老顽固……
尽管这一次吴金贵、郑观应带去了包括粮食加工、榨油、纺织这些符合内陆地区发展的产业,不过,在听说要投入上百万的银子购置机器后,这位总督大人一口回绝在陕甘开办产业的计划,他的道理很简单,陕甘回乱这十余年间方才恢复,可不能因为兴办产业,导致新的矛盾……
好在吴金贵倒是机灵,总督大人不喜欢搞产业,当地的商户未必不积极,接着阜康银号曾经在陕甘的关系,倒是在当地结纳了一批商户,当地的商户对身上挂着广州盐运副使这等肥差的吴大掌柜,完全是以高山仰止的态度来接待的,事情果然推进的不错,这也成了陕甘方向没有全军覆灭的一点点亮点。请牢记
这一次的郑观应、吴金贵能取得的成绩,大多在秦铠的意料之中,他并没有什么奢望,能让这固步自封的旧朝代焕发什么新的生命力,之所以有此动作,还是为了北面可能出现乱局后,自己在协调上能够多有几张底牌而已。
看着这些电报,秦铠捧着香味四溢的咖啡杯冲着依然抱着紫砂茶壶的赵烈文笑道:“赵先生,我这可是巴厘岛岛上的新收的南洋咖啡豆,要不要品尝一下!”
赵烈文对于秦铠赤果果的诱惑毫无感觉,嗤之以鼻后反击道:“烈风,近来看你行事也和这咖啡一般,猛烈多了,远不如当初苦茶那样让人苦后尚有回味啊!”
秦铠嘿嘿一笑,两人自然知道所指何事,不过这也是必由之路,这样的体制下,已经对南洋体系的壮大造成了越来越大的障碍,必须要有所改变了,这并非是南洋体系的呼声,而是来自两广五千万民众的呼声。
桌上堆积如山的折子,秦铠并没有一一去看的意思,这都是赵烈文已经批阅过的,按照惯例秦铠还是要过目一下,不过内政方面,秦大总督虽时常都有一些奇思妙想,也时常因为一句话、一个主意让赵烈文有茅舍顿开的感觉,不过在杂务的处置上,他和老赵尚有差距。
所以,秦铠非常识时务的一般只检阅那些外壳红色、关于技术和产业方面的报告,这方面,拥有后世科技理念的他,自然拥有绝对的发言权……不过,这样的报告其实并不多,毕竟要在一项技术上去的突破,绝对不是简单的事情。
就如特种钢厂的战舰钢甲工业,尽管秦铠拿出了克虏伯钢甲的工艺流程,而事实上,在王飞亲自领队的研发小组中也成功的制造出了克虏伯钢甲的合格产品,不过,这项工艺的推广却依旧让炼钢厂的大佬们谈虎色变。
掌握技术和让技术产业化,根本就是两个概念,而这时代的重工业,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技师使用机器的能力,就如王飞的团队能够造出合格的克虏伯钢甲,不过那也是在极低的成品率条件下达成的,若是投入生产线,这生产出来废钢的损失就能让钢铁厂倒闭。
不过,掌握更新进的钢甲理念并非一无是处,通过对克虏伯钢甲渗碳工艺的研究,特种钢厂最近还是拿出了一个拳头产品,已经完成工业化生产的战舰用新式t83型钢甲,其原型就是根据秦铠提供的后世哈维钢甲工艺生产的。
t83钢甲在渗碳工艺上采用的是将高纯度炭在镍钢表面加热到1200度以上的固态渗碳工艺,利用轧钢工艺一次成型后置于高温碳化炉内进行加工,一次性需要持续进行碳化工艺两周时间,才能达到工艺要求。
其实这t83钢甲工艺的生命力可谓十分旺盛,这款19世纪末出现的装甲,因为工艺相对容易,而且适合大批量生产,甚至在20世纪70年代仍有美国工厂在生产,奸商将卖相不错的的军事设备倒卖到第三世界国家,发挥余热。
而现在研发代码为t85的克虏伯钢甲采用的却是气态碳元素表面的渗碳技术,工艺实现难度高,但是在南洋第一特种钢铁厂里,经过王飞技术小组的研究,倒是轻松实现了,而且,气态碳元素的表面碳化工艺的掌握,使得t83型钢甲生产工艺也得到的提升。
在通过反复的实验证实,表面碳化的层次越深,钢甲的抗击防御效果就越好,但若是整块钢甲都碳化的话,反倒使得钢甲变得坚硬有余,而韧性不足,毕竟大型炮弹光是这弹头重量带来的巨大冲击力就极为惊人,刚则易折,这道理咱老祖宗早就说过。
所以,在充分的比较后,t83ii型钢甲的渗碳深度从原来的25%提高到31%,这也是综合硬度、韧性和屈服度都达到了极佳的水平,别看这小小的6%渗碳厚度,5英寸以上的钢甲防御能力提升了5%,可别小看这百分之五的提高,这就意味着同样的护甲情况下,战舰可以省下5%的装甲用于增加火力。
所以,特种钢铁厂因为这一成果,被授予了这一年度的特别嘉奖。
不过,今天桌上的这份不是出自工业部的红皮折子,却给了秦铠一个小小的惊喜,这是由黄山舰枪炮军官柳河图等人根据南洋水师炮击海参威战事而做出的炮击校射设想。
当日,鉴于海参威正面航道过于狭窄、而且火炮众多的情况,出于加快战斗进程的目的,吕翰采取了设置前线尖兵观察哨的方式为舰炮指引射击诸元,尖兵观察哨的方式虽然有效,但是存在很大的危险性,毕竟是深入敌方前线,即便是隐蔽的再好,那地方还是敌人的势力范围,战斗结束后撤离也是个大问题。
所以,回来后,这次作战任务被海军部作为重点课题进行研判,即便是针对提督吕翰的作战部署,都被拿出来进行全面的剖析,海军指挥学院的军官团甚至提出更激进的作战方案,以舰队火力为支援,进行登陆作战,利用地形和舰炮完成对反击的敌人大面积杀伤。
而这些战术,都成为了海军部和指挥学院兵棋推演的重要战例,不过多次推演的结果都得出完全相同的结论之一就是,若是再次进行观察哨渗透,难度将呈现几何级数的增加,而观察哨做为炮火的眼睛,显然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在海军引以为傲的间接炮击的战术之中。
秦铠之所以对柳河图赞赏有加,那是因为这位海军的年轻新锐不但注意到,随着战舰火炮工艺的愈加精细和成熟,南洋水师黄山舰装备的210mm、40倍径重型速射炮拥有极其稳定的弹道和射程,这为巨舰大炮的远距离作战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在这份红色的报告中,柳河图的调查小组亲自参与到火炮局舰炮的测试中,在靶场对黄山舰上的210mm速射炮进行的仔细的研究,有火炮局的技术工现场演示,让军官们对于手中掌握的这门划时代的重炮有的新的认识。
以往,对于210mm、40倍径速射炮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一个快上,每分钟3发的射速在这时代绝对是可以傲视群雄的高速,要知道,北洋水师刚刚服役的济远穹甲巡洋舰也装备的是德制克虏伯210mm、35倍径双联火炮,射速是1分半到两分钟一炮……所以,现在舰队的枪炮军官到了外面,可都不敢随便提水师的装备!
但是,到了这玩火炮专业的地方,柳河图才赫然发现,原来自己对于重炮的认识显然没有到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