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燕王-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音刚落,就见草丛中站起一人,手握弓箭,模样看着似乎有些眼熟,但他衣衫破损,头发也散了,一时尽然想不起到底是谁。

    “杨兄。”那人回了一声,随即向杨丛义走来。

    “汤兄!”杨丛义听到声音,终于想起来了,看着走过来的汤鷽,他不知该作何表情,尽然僵在那里。实在太尴尬,早上骗他去买吃的,结果被他追了几十里,还救了他,这该怎么说?

    “杨兄,赶紧走,黑衣人追来了。”汤鷽走过来,见杨丛义神情奇怪赶紧提醒。

    杨丛义转头一看,见黑衣人追到半里之外了,立即道:“走,一会儿想办法甩开他们。”提枪顺着官道就跑。

    汤鷽和完颜亮紧紧跟上,一路飞奔。

    “汤兄,谢了。今天的事。。。。。。”杨丛义边跑边谢道,想解释一下今天的事情,毕竟无缘无故就把他拖进危险之中了。

    “杨兄,以后再说,逃命要紧。”汤鷽看看身边的金人,提高了警惕。

    “两位壮士今日救我性命,必有厚报,回到金国,金钱官职你们随便提。”完颜亮见汤鷽对他保持距离,赶紧利诱一番。

    “进前边那片林子,甩开追兵。”一看官道右边有林子小山,杨丛义当即决定钻林子。

    完颜亮虽然不愿意,但现在性命攸关,在大宋国土上,人生地不熟,也只能听从。

    三人进了林子,杨丛义在前开路,直往东北方向而去。官道不能继续走了,一旦追兵骑马追上来,他们两条腿怎么跑的过四条腿。离开官道,海阔天空,就那么些追兵,要在追上他们也不是简单的事情。

    没用多久,便出了林子,远离官道。他们也不敢往大路跑,大路人多,很容易就会被问出来,只找小路,岔路越多越好。

    拼死拼活,跑了一个时辰,到了一片不知名的荒山之后,汤鷽和完颜亮再也跑不动了,特别是汤鷽,体力透支严重,坐到地上动都动不了。完颜亮稍强,毕竟草原吃肉,身强体壮,还能坐着大口喘气。

    杨丛义看看脚下的荒山,树木还比较高大茂密,他们真追来,也能躲一阵子。

    “太阳落山还早,我们先在这儿歇歇,追兵应该不会这么快追来。”想了想,又道:“也不知道这是在哪,一会儿先找点吃的喝的,再做打算。”

    另外两人不答话,累的呼吸都觉得累。

    杨丛义也口干舌燥,但他们两个走不动,必须得休息休息再说。

    休息一会儿之后,杨丛义道:“走吧,上山看看。”转头却见汤鷽表情痛苦不堪。

    “汤兄,怎么了?”杨丛义脸色一变,急问道。

    “没事,腿抽筋了。”汤鷽捂着腿咬牙回道。

    杨丛义二话不说拉过他抽筋的腿,握着脚掌就是一番按压,之后又在小腿上一番按摩,见汤鷽痛苦的表情减弱,这才放手,抽经的腿,也能慢慢伸缩。

    “好些了吧?”

    “没事了,多谢杨兄。”汤鷽伸伸腿,确实不抽筋了。

    “再歇会儿再走。”不经常跑步,拼命跑了一个多小时,一旦抽筋,肯定不会是轻微的,不多休息会儿,根本走不动。

    “在下杨老五,这是我好兄弟汤和。你怎么称呼?送你回去,怎么兑现万两黄金和官职?”杨丛义看着完颜亮,假装不知道他是谁,看看他怎么说。

    完颜亮正身道:“我是大金国前太师完颜宗干的儿子,大金国中京留守完颜亮。只要你们送我回到金国,黄金立即就能奉上,至于官职,如果不大,我可以直接授予,大点的官职要等些时间。”

    “金国使者?你是前些天来临安的经过使节?”杨丛义一脸惊奇,反问道。

    “正是。只要你们能送我回去,黄金和官职都可以给你们。”完颜亮再次强调。

    杨丛义道:“我们是大宋人,我们爱好和平,当然会送你回去,黄金我们收,但官职还是算了,你们那儿冬天太冷了,受不了。”

    不等完颜亮说话,杨丛义又道:“这儿离宋金两国边境上千里,城关无数,你一个人无论如何也回不去,就是由我和汤兄一路送你,也没那么容易,没有一个月怕是到不了边境,更不用说后面还有追兵。要想安全回去,你就必须要听我们安排。”他担心完颜亮耍心眼,对他们不利,便直接警告他一番。

    完颜亮道:“当然,全凭两位壮士安排,我只要回到金国,两位壮士一人一万两黄金,绝对不会少一分一厘。”

    杨丛义点头道:“好,那就这么说定了。走,找吃的去。”说完便起身。

    见汤鷽腿脚不是很便利,就把长枪给他当拐杖,自己拿着弓箭,当先往山上走去。

    杨丛义在前,完颜亮在中间,汤鷽殿后,三人慢慢上山。
………………………………

第122章   争议

    此山不高,连绵一片,树木较密,可以暂且藏身。

    小山沟里喝了水,身体疲惫之意,稍稍缓解。可要找吃的就难了,即便能在小山里打到小动物,他们也没人带火种,生吃不成?

    他们还真生吃了,不过吃的不是动物,而是鸟蛋。原本完颜亮和汤鷽吃不下,但见杨丛义把鸟蛋捏破直接吞了,保命要紧,他们便学着各吞几个。

    此地不是久留之地,休息一番必须离开,不然还得饿死在山里。

    杨丛义见完颜亮左胳膊有伤,箭头都还没拔,便道:“完颜兄,你胳膊上的伤先处理下。”

    完颜亮看了一眼大臂上的肩头,笑道:“多谢杨兄。”

    杨丛义按着胳膊撕开衣袖一看,箭头已经扎进肉里,还不太好拔出来,便道:“那你忍着点。”

    完颜亮点了点头。

    杨丛义问道:“完颜兄,你来临安做什么?”

    完颜亮想了想,正要回答,忽觉胳膊上一阵钻心的疼痛,转头一看肩头已经拔出来,被丢到了地上。

    只听杨丛义道:“好了,伤口不深,十天半个月就差不多了。汤兄,你有带伤药吗?”

    汤鷽没说话,犹豫了一会儿从怀里拿出一个纸包,道:“就这些,我的伤不用药应该也没事了。”

    杨丛义接过药包,拆开一看,见是黄色药粉,还有淡淡香气,这当是汤兄家传秘药了,当即就给完颜亮伤药,还没忘吹嘘一番:“汤兄这伤药可是家传,药效极好,一般不给外人用,你是有缘了。”

    完颜亮见药粉撒上后,伤口一会儿就止血,便向汤鷽谢道:“多谢汤兄灵药。”

    汤鷽只看了他一眼,没有回话。

    完颜亮能感觉到汤鷽仍有戒备与敌意,便道:“汤兄,我完颜亮虽是金国人,但我自小在上京长大,也是近几年才到中京,未曾伤害过宋国百姓。在中京我与许多汉人文士交好,我还有三个汉文先生,时常跟他们学习诗词歌赋,听闻临安繁华无比,杭州美景天下无双,很想来看看,每次使节回转金国,路过中京,我都非常羡慕,多次上书请求,这才借着充当副使的机会,不远千里从中京来到临安,我只是来看书中描述的美景,何以会遭此大难?我与杨兄年纪相仿,比汤兄也不大几岁,宋金之战与我何干?我虽是金国宗室,太祖的孙子,又是前太师之子,但这又能如何?三年前我就被赶出上京,放逐在中京空挂留守之名。宋人激愤要杀我,我又何辜?金国宗室成千上万,我不过边缘角落里的一个,杀我就能平息你们对金国的仇恨吗?”

    这一番话说情绪饱满,有理有据,汤鷽本想反驳,终还是没有开口。

    杨丛义笑道:“完颜兄不要激动,宋金两国虽有积怨,但现在天下太平,是大势所趋。有些人被仇恨蒙蔽,想要杀你,报复金国,不过是一相情愿,这些也都是心理阴暗、藏头露尾之辈,大宋百姓多数还是热爱和平,不然前几年早就打过淮河,收复汴京了,你说是不是?可话又说回来,宋金两国毕竟有过积怨,连我们之前的皇帝,还有许多宗室现在都还在你们手里,这关乎国家尊严,百姓能不气愤吗?你也是金国宗室,当能体会。何况你现在不是还没事。放心,我和汤兄热爱和平,深明大义,不然也不会冒着生命危险救你,既然救了你,又答应送你回去,一定会毛发不损把你送回金国。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既然你有汉文先生,自然应该知道,信字虽排在最后,却是做人之本,树无根不活,人无本不立,我们承诺过的事情,绝对不会反悔,我们希望你也是一样。”

    完颜亮道:“好,你们救我,我自然相信你们。请你们也要相信我,仁义礼智信,我学过,答应你们的,也绝对不会毁诺。”

    杨丛义笑道:“那就这么说,精诚合作,希望能在一个月内把你送到边境。”

    完颜亮道:“完颜亮先谢过杨兄、汤兄。”

    汤鷽揉揉腿,忽道:“杨兄,接下来怎么办?”

    是啊,接下来怎么办?往东、西走转而北上,或者直接北上?杨丛义想了想,说道:“我是这么想的,以前每年都有金国使节,从没发生过劫杀使节的事情,今天那些黑衣人劫杀使节,目标定然就是完颜兄,黑衣人身份不明,但实力不俗,没能杀掉完颜兄,必然不甘心,如果我是黑衣人,一旦追不到目标,我会在北上的各个城关等待,完颜兄只要没死,肯定会返回金国,在城关守株待兔,以逸待劳,不信等不到完颜兄。”

    汤鷽道:“那我们该如何?”

    杨丛义道:“北上或东行,城关太多,各地防守严密,又几乎全是平原,见到金人肯定要盘查,一旦被发现,躲都没法躲。那就只剩一条路,向西走,西边山多,就是被发现,也能随时进山,摆脱追击。”

    汤鷽犹豫道:“要是还像刚才那样跑一个月,我可受不了。”

    杨丛义笑道:“要是真那样跑一个月谁都受不了。放心,只要摆脱了他们,游山玩水一样回去。”看了一眼完颜亮,又道:“完颜兄,你这身装扮太刺眼,衣裳要换了,头发要弄一下。”说着就捡了根细木棍递给他。

    完颜亮没有多言,伸手取下头上的金簪头饰丢到地上,以木棍为簪,重新梳拢了头发。

    杨丛义将金簪头饰捡起,笑道:“金子别乱丢,这一路上没钱可回不去。”

    衣裳没得换,三人衣衫都有些破损,要到城镇去买些才行。杨丛义把自己的外衫脱下,递给完颜亮:“先遮遮你这一身的丝绸。”

    等完颜亮弄好,两人也稍微整理了一番。天色还早,三人继续顺着小路出山。

    没用半个时辰,三人跑出那片山,太阳已经偏西。

    完颜亮的弯刀早已用衣裳包起来,整个金人的特征已经不明显,说是宋人也完全可以。

    不久他们发现一个村子后,便让汤鷽去问问这是哪里,顺便看看能不能买到吃的东西。

    杨丛义不敢让完颜亮过去,怕他说话漏了底,毕竟他的口音跟中原比还是有些差异,在乡村出现就很奇怪,会留下蛛丝马迹。

    汤鷽回来说这儿是德清县,去县城直接往西走,这是个不大的村子,买不到熟食,不过弄到一个火折子。

    三人当即决定转而往西,早些去县城里买些东西,他们衣衫破乱,总不能一直走在荒郊野外,也要吃饭的不是。

    又用了半个时辰,他们横穿过官道一直向西,路上打听几次之后,终于在傍晚时分赶到德清县城。

    小城,离临安很近,守城军士不多,百姓进出,基本不查。见杨丛义三人带有兵器,盘问了一番,知道他们是从外地来,路上用做防身,就直接放他们进城了。

    到了城里,他们先饱餐一顿,而后各买一身布衣。随即又出城往西而去,当晚在城外一庙观借宿。

    城里一番花销,把杨丛义和汤鷽随身带的钱财花去大半,路程还遥远,沿途在城里吃喝,早晚得身无分文。三人讨论一番,最终决定,再遇城镇就把完颜亮的金簪头饰当掉,换些钱财,安全起见,以后尽量不进城。

    第二日一早离开庙观,一路沿小路向西,当天晚上便在一座山上落脚,山还挺大,早春的景色也宜人。

    上了山,完颜亮主动要求打猎,因为他要吃肉。杨丛义自然同意,在武学天天没肉吃,他早就嘴馋了。

    完颜亮的箭法很不错,当晚他们吃了烤山鸡。

    三月的山里,夜晚还冷,生起一堆火,三人围火堆而坐。

    完颜亮看着跳跃的火苗道:“好多年没在山里生火了,真想快点回到上京去,你们不知道,我们上京的山很大,林子也深,什么猎物都有,半天打的猎物,够吃十天。不过家家都有牛羊,我们去山里打猎不是为了吃肉,而是为了它们好看的毛皮。跟你们这儿不一样了,就像刚刚那只山鸡,在我们那儿,只会要它尾巴上几根漂亮的花羽。真是怀念啊!”说完一声叹息。

    杨丛义笑道:“东北嘛,历来地广人稀,物产丰富,你们可以浪费。但我们不行啊,人多地少,每一寸土地都用来种粮了,不然就的饿死。就这样,你们还要来抢东西。”

    完颜亮道:“你错了,我们那儿大部分时候是能吃饱饭,可我们那儿太冷了,种不出粮食,到了冬天,牛羊也没草吃,一场大雪下来,很多牛羊就要冻死,到了来年,没了牛羊吃什么去?你们这儿牛羊虽少,但土地里能长庄稼,收了庄稼吃不完的藏起来,今年吃不完可以放到明年,明年吃不完可以放到后年,你们可以把吃的粮食存起来,丰年好过,灾年也能过。但我们不行,牛羊活的能吃,一旦死了,过不了几天就臭,再多的牛羊,再富有,一场大雪,就一无所有。我们不得不南下,收点粮食,也是为了活命。”

    这个完颜亮还真是能说会道,脸皮不薄。杨丛义笑笑,这家伙是要弑君抢皇位的,脑瓜子不灵活可做不到。

    汤鷽一听完颜亮这话就不高兴了,反问道:“那你们就能理所当然的来抢东西?收粮食,你说的真好听,这粮食是你们种的吗,你们想收就来收?还有,为什么要把汴京城占了,连城都毁了?为什么把大宋的宗室也抓去北方,到现在都不放他们回来?都是为了收点粮?”

    完颜亮正要反驳,杨丛义制止道:“算了,这种国家大事,我们在这儿掰扯不清,我们不当政,说了也没用。”

    可不是,他们在这儿说有什么用,他们又不是宰相皇帝。两人想想之后,各自熄了斗志,看着火堆,不言不语。
………………………………

第123章   送别

    “钱塘西湖梦中游,千里南下为杭州。杨柳堤头江潮起,一身风雨几多愁。”

    完颜亮看着空洞的远山,看着临安的方向,满怀愁绪。

    杨丛义道:“完颜兄,杭州美景你都看了,这趟回去也没有遗憾,只不过受点箭伤,不用如此多愁善感吧。”

    完颜亮道:“杭州是一个美梦,中京上京多少文人雅士日思夜想,我得来机会,虽了了心愿,如今却也是遗憾满满,怕是此次离开,以后再难得见。”

    杨丛义道:“见过了,留在心里,便已足够,别那么贪心,毕竟宋金相隔何止千里。杭州的风光,北国又有几人见过,你来过,已是缘分,已是幸运。”

    完颜亮道:“是啊,已经是幸运。只是想到这么美的景致,以后再也看不到,心里难过。”

    杨丛义道:“以后想来,悄悄来不就行了。”

    完颜亮道:“这次出了这等事情,怕是没有以后了。”

    “别想那么多,还是先想想怎么回去吧。睡了,明天早还要赶路。”

    山崖下的篝火,闪烁着明亮的火光,噼啪脆响,见光扑来的蚊虫飞蛾,都化成看不见的青烟。

    这是一个安详的夜晚。

    一早醒来,生起火堆,又烤一只山鸡,肉虽不多,也能充饥。

    吃完之后,三人继续出发,一路向西。

    两天后到达安吉县,进城当了金簪发饰,买了些吃食,继续往西去。

    五天之后进入宣州,到达宁国,又进城饱餐一顿,买了些吃的东西带上,继续上路。

    在杨丛义一行三人离开宁国半天之后,几匹快马赶到宁国,他们当然就是黑衣人的同伙。

    杨丛义他们在安吉县当掉的金簪头饰,上面有金国的特色标志,做工又很精细,自然就引起了注意,被黑衣人同伙发现了他们的逃跑路线,一路赶到宁国。

    在宁国打探一番后,他们就得到杨丛义三人出现过的信息,然后直接兵分两路,一路向北,一路向西。这之后他们再也没有追踪到完颜亮等人的任何消息,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原来,从宁国离开后,杨丛义三人放弃北上宣州,往南方去了。

    杨丛义告诉完颜亮和汤鷽,北上宣州,或一直往西走,很容易就被追击的人摸清轨迹,完颜亮要回北方,现在往南方走最安全,等他们追不到,再想起南方来,就可以西进或者北上,既然是逃跑,就要迷惑他们。

    完颜亮只求能安全返回金国,怎么走他都没意见。汤鷽这些天走的晕头转向,都不知道身在何处,更不会有意见。

    六天后,杨丛义三人到达徽州,在城外补充了吃食,未过多停留,又南下景德镇。

    到达景德镇后,立即北上,过江进入望江县,此时他们离开临安已经快一个月。

    到了安庆军的地界,杨丛义心里稍安,绕这么大一圈,他们还能追到这儿来,那就真神了。

    不过他也不敢大意,过江以后,遇城不入。实在需要吃的,也是他一人入城,毕竟小城不常见生人,何况是三人一起出现。

    之后一路北上,经太湖县到岳西,又从岳西到霍山县,再北出六安县,最终进入安丰军,到达宋金边境。

    到这时,已经是五月。

    安丰军治所在寿春,属边关重镇,北去的要严格检查,南归的更要检查。完颜亮身份特殊,自然不能随便泄漏,无奈之下,三人只得继续翻山走小路,

    宋金和议,两国划淮河而治,淮河上所有的渡口都有军队各自看守,不能轻易过河。

    三人只能在荒野伐木做舟,偷渡过河。

    将近两个月的漫漫跋涉,三人风餐露宿,朝夕相处,虽是两国人,也多少相处出了一些情谊。

    完颜亮看着河对岸,异常兴奋。

    “完颜兄,你这么过河,有人能认出你来吗?”杨丛义看着眼前这个满脸风霜的布衣汉子,实在不能想象他曾经驾车游湖的风流倜傥,两种形象,天差地别。

    完颜亮笑道:“河对岸的人认不出,我就到汴京去。”

    汤鷽有些不高兴,便道:“别看了,赶紧来帮忙,把你送过河,我们还要回临安。”

    完颜亮笑道:“汤兄何必着急,走了这么久,不急这一时了。”

    汤鷽把手里的木头一丢,冷声道:“不急就别过河了。”

    杨丛义笑道:“完颜兄,早一刻过河,早得安宁,不过河始终有危险,赶紧来吧。想作诗,等你过河了,有的是时间作。”

    完颜亮笑道:“还是杨兄知我心意。我的文思被汤兄扰了,不然肯定是一篇传世名作。”

    汤鷽道:“那是要我赔你钱咯?”

    完颜亮笑道:“汤兄俗气了,诗文怎么能用金钱衡量,诗文无价啊。”

    汤鷽眉头一皱,就要反唇相讥,杨丛义赶紧道:“都别说了,做好木筏才是正事。”

    完颜亮这才哈哈一笑,过来帮忙劈树枝。

    花了半个时辰,三人终于把木筏做好,抬入水中。

    看着两百多丈宽的淮河,完颜亮道:“杨兄,汤兄,最后一程了,陪我过河吧。”

    杨丛义笑道:“完颜兄,过了淮河你就到家了,我们要是陪你过去,那可危险的紧,若是被发现,可是会丢了小命的,风险太大了。木筏已经做好,淮河水流也不急,你自己就能划过去,就不用麻烦我们一趟了吧。”

    汤鷽道:“是啊,你自己都能过去了,何必麻烦我们。你走吧。”

    完颜亮笑道:“杨兄,汤兄,一路同行快两个月,你们还不相信我吗?”

    杨丛义自然不信,笑道:“完颜兄,天色不早了,你赶紧回去,别忘了万两黄金啊。”

    完颜亮无奈,把手里的弯刀递给杨丛义,笑道:“既然如此,那便就此别过。这把刀上有我的名字,送你们留作纪念。下次金国使节再去临安,你们就凭此佩刀去取万两黄金,我完颜亮也是正人君子,一诺千金。”

    杨丛义接过弯刀,拔出来一看,刀身上果然有字,不过不是汉字,他并不认识。于是笑道:“完颜兄如此客气,倒让杨某羞愧了。就此别过吧,一路顺风。”

    完颜亮抱拳施礼,谢道:“两位大恩,完颜亮铭记在心,若有朝一日,两位能到金国,我必扫榻相迎。会后有期!”说完便跳上木筏,手里木棍一撑河岸,木筏便向淮河飘去。

    杨丛义抱拳高声道:“完颜兄,若有朝一日,你掌了金国大权,可要记得我大宋多是热爱和平之人,不要轻启战端啊。”

    完颜亮回道:“杨兄多虑了,我被放逐,这辈子怕是掌不了大权,人微言轻,金宋之局,我无能为力,尽随大势吧!”

    杨丛义挥手,高声道一句:“一路好走!”

    完颜亮高声回道:“杨兄,汤兄,多多珍重!”

    看着完颜亮坐着木筏向两百多丈的淮河对岸漂去,人影越来越小。汤鷽忍不住道:“杨兄,我憋了两个月,一直没问你,你为什么要救他?难道就是为了他口中的一万两黄金?”

    杨丛义看着完颜亮远去,拍拍汤鷽的肩膀道:“万两黄金,不过是他随口一说而已,我才不信。他是金国宗室,又是使节团使者,他死不得啊。他一死,怕是宋金战乱又起,现在打仗不是时候。”

    汤鷽道:“黑衣人杀入武学那晚,你就听到了他们要劫杀完颜亮的消息吧。”

    杨丛义毫无保留的解释道:“不错,我那晚准备去入厕,路上遇到一个将死之人,那人告诉我有人要杀金国使节,让我去报信。没想到我回到房间不久,黑衣人就追来了。完颜亮不能死,我又不知道能给谁报信,就只能亲自在完颜亮返回的路上鸣箭示警,告诉他回去的路上不安全,提醒他加强防备,等他的车驾来,我射了两箭就走了,谁知黑衣人也埋伏在那儿。不过幸好你来了,不然我跟他都得完。还没问你,你怎么会出现在那里?”

    汤鷽道:“果然如此。那天在武学,黑衣人被杀之后,我就发现你神色不对,怕是听到了黑衣人要灭口保守的秘密,所以那天早上才跟着你,一路追到小山坡,就埋伏在离你不远的地方。你知不知道完颜亮中的那一箭是谁射的?”

    杨丛义脸色一凝:“是你?”汤鷽一路跟着他,难道他也有什么秘密不成?

    汤鷽道:“是你。”说完之后,见杨丛义一脸惊愕,又解释道:“我看的清清楚楚,那一箭就是你射的。完颜亮中箭之后,使节团知道中了埋伏,而后对面埋伏的黑衣人才发起进攻。如果不是你那一箭打乱了黑衣人的计划,他们再走几丈远,黑衣人几轮箭下来,完颜亮有几条命,也得当场就死。”

    杨丛义拍拍胸口,道:“吓我一跳。还好,误打误撞射了完颜亮一箭,救了他一命,他也不亏了。倒是你,怎么会一直跟着我?”

    汤鷽道:“黑衣人不惜杀人灭口都要保守的秘密,我怕你一个人有危险。”

    杨丛义笑道:“汤兄,多谢了,要是你不来,我这条命估计就没了。还害你跟着吃了两个月的苦,等完颜亮的黄金送来,多分你点。”

    汤鷽看着淮河里越来越远黑点,淡淡的说道:“算了吧,你的万两黄金怕是收不到了。”

    杨丛义道:“汤兄不要说的这么绝对,金人也不是全部不讲信义,完颜亮这小子,还是可以期待的嘛。”说着又拔出弯刀看看。

    汤鷽道:“跟信义无关,他怕是活不了多久。”

    杨丛义一惊:“为何?”

    汤鷽笑道:“我会相面啊,他就是短命相。”

    杨丛义哈哈大笑,摇头不语。

    见淮河中那小黑点上岸不见,两人这才返回安丰。
………………………………

第124章  再见知军

    安丰县,客栈内,汤鷽、杨丛义共处一室。

    两人身上已经没有多少钱财,当掉的金簪头饰,一路快花完了。安丰军距离临安,有千里之遥,如何回去又成了问题。

    “杨兄,我们怎么回去?”

    “离开临安将近两个月,再一路走回去,少不得又是一个月,等回去学籍都没了,要想个办法,走路回去肯定不行。”

    “我们就几百文钱,也买不起马,一路回去吃饭都是问题。要不我把这把剑当掉,也能换几贯钱。”汤鷽指指桌上的佩剑。

    杨丛义看了一眼,笑道:“算了吧,这把剑跟你的年头不短了,你舍得当掉?我再想其他办法。”

    汤鷽道:“也没什么,等回到临安,我取了钱再来赎回就是。”

    杨丛义道:“也行。我们先到庐州,再去怀宁,到了怀宁就好办,借点钱买马代步,很快就能回去。”

    汤鷽点头:“那明天我一早就先把剑当了,我们雇车南下。”

    “好。休息吧,这两个月都没好好睡过觉。”

    “天这么热,就一张床怎么睡?”

    “你睡床,我睡地上好了。”

    “杨兄,这多不好意思。”

    “那你睡地上,我睡床上。”杨丛义话没说完,就见汤鷽卧倒在床上,先把床给占了。

    “淮西是你老家,我就不跟你客气了。”汤鷽翻身就睡。

    杨丛义无奈的笑笑,出来两个月,汤兄个性开朗了许多,不似在武学时那么拘谨,当是成长。

    第二天一早,他们找到当铺,把剑当掉。

    边境最不缺的就是兵器,一把剑也没当多少钱,不过也足够他们到怀宁。

    两人雇车一路南下庐州,只用了两天时间。到了庐州又雇车,西下怀宁。

    一路赶时间,马车颠簸的让人难受,骨头都要散架,真不如走路来的畅快。但为了早日回到临安,两人也只能忍受。

    五月十五日,杨丛义、汤鷽到达怀宁。

    到怀宁已经是下午了,两人找了家客栈住下,稍微梳洗一番,去了风尘,这才前往怀宁府衙。

    来到府衙外,汤鷽看看自己和杨丛义的装扮,十分怀疑的问道:“杨兄,我们这个样子能进得去吗?”

    杨丛义笑道:“放心,我们衣裳是破点,可我们的脸面还是挺干净,我跟他们熟,怎么可能进不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