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燕王-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陈大人听完,自然就知道杨丛义在山里所作的一切努力,虽然损失了上百名捕快,但这责任不该杨丛义一个人来负,孤身犯险,上香炉峰抓回三十二个逃犯,这场功劳是他的,毋庸置疑。陈大人许久得不到天柱山里的消息,一度还十分忧心,如今对天柱山里发生的事情了然于胸,谁有过,谁有功,也看的很清楚。
看着杨丛义一身脏乱,陈大人心有不忍,赶紧让他回去清理清理,好好休息。
杨丛义自去休息不提。
天柱山里如今可是乱成一团,何县尉被四五百个土匪从奶头山一直赶到前山寺,路上要是慢一点就会丢了性命,幸好还有禁军护卫,何县尉这才算毫发无伤。
“何大人,眼下怎么办?所有粮草都没了,就二十几担过火的粮,能够我们吃几天?”刘将军十分懊恼,他的三四百贯钱一下全都没了。
“刘将军不急,援军马上就到,粮食也会送来,最多只要撑三天,在这儿守三天,我们就还能打回去。”何县尉气喘吁吁,路上跑的太累,回到前山寺许久,好像还没缓过气来。
“何大人,我拿什么跟土匪打,就这点粮,打几天粮没了,支援又不到,我们饿肚子回去?”粮草一烧,刘将军底气信心全无,他的积极性大受打击,眼见自己的财富没了,哪里还有心情。
“那你的意思是?”
“撤,立即出山。”刘将军毫不犹豫。损失了两百多兄弟,一个铜钱都赚不到,他这一营的实力原本最强,现在立马就下降到最后,估计连厢军改转的禁军营都不如,赶紧回去积蓄实力吧,再跟土匪打下去,他这一营就没了。
“现在不能撤,不说撑三天,在这儿撑住两天,所有的支援的都会来,粮草、人马,我们可以一路再回去,灭了红岩洞。红岩洞最近可搜集了不少东西,灭了他们,我们的损失一下就能补回来。只需要两天,失去的东西,全都能回来,你急什么?”何县尉苦口婆心,一番利诱。
“红岩洞真有那么富有?”刘将军犹豫了,钱对他太有吸引力。
“当然,不然他们敢在半路拦你们,就是因为东西多,来不及运走啊。”何县尉见对方心动,继续利诱。
刘将军一想也对,要是穷酸土匪洞,他们还守什么,官军一来直接跑了就是。定是跟奶头山、红沙谷一样,粮食满仓、牲畜成群,官军一来,土匪根本来不及搬走。
“好,那就守两天。何大人,你赶紧派人去山外看看,我去山后组织防御,四五百土匪拼起命来,禁军也难以抵抗。”
何县尉自然是应一声好,这个时候必须要稳住刘将军,不然就这么两手空空的回去,他可不甘心。两千贯啊,他至少也能分一千贯,现在一个铜钱都没了,心疼的要滴出血来。要不是奶头山发现了土匪放火的踪迹,他几乎就怀疑是这刘将军暗地搞鬼,想独吞前山寺的这批财富。
刘将军在后山与土匪对抗,山林里偷袭,土匪很在行,一旦正面对抗,他们就不是训练有素的禁军对手,前前后后打了一天,留下不少尸体,没占到多少便宜。但他们并没有想过退缩的问题,都知道前山寺有八、九百担粮,一旦打赢官军,这些粮食可都是他们的,更不要说官军原本还有存粮。
牛头山一战,官军被杀了两百多人,现在只剩下不到三百人,而他们集合了足足五百人,拿下官军只是时间问题。
一天时间,土匪多次主动攻击,土匪虽然被杀了不少,可官军也有伤亡,刘将军心疼,三百不到的禁军,一天时间又躺下了二十多个,还有一些轻伤。
何县尉探到了消息,支援的禁军已经进山,再有一天就能到前山寺,粮草就跟在后面,让刘将军再坚持一天。
第二天的战况更激烈,土匪趁夜钻了山林,冲的十分凶猛,几次打垮了禁军的防线,刘将军砍了几个逃兵才将防线稳住。一天下来,土匪留了一地尸体,禁军又损失了五六十人。
一营的禁军,如今只剩二百人,死了一大半,刘将军说不出的心疼。
第三天一早,刘将军接到何县尉的消息,他已经带人离开前山寺回城了。刘将军简直要气破肚子,气的破口大骂。
发泄一通之后,不等土匪进攻,一声令下,全部人马立即撤走,不做任何停留,直接返回怀宁。
怀宁府衙议事厅内。
陈知军,黄县丞,高统制,冯参军,何县尉,谭主簿,还有刘将军和杨丛义,两边一分,对面相坐。
陈知军道:“这次进山追捕逃犯,从四月下旬进山到七月下旬出山,历时整整三个月,追回三十九名逃犯,虽然没有全部追回,也追回一大半。我已将关于此事的公文急送庐州,分送帅司和提刑司,报于安抚使大人和张提刑知道。这三个月追回了逃犯,也损失了诸多人手,其中宿松、太湖、望江、岳西四县,各损失捕快二十余人,同安县损失捕快十多人,怀宁府衙损失十余人,这一百余名捕快的伤亡需有人负责。何县尉,此次进山是由你全权负责,你来说说,这个责任谁来负?”
何县尉抬了下眼皮,然后道:“进山追捕逃犯是我负责没错,但陈大人也说了,五县一府一百五十余名捕快可是另有人统领的,从进山到出山,我一直跟着禁军,从来没有指挥过各县捕快,如今捕快损失上百人,应当问杨捕头指挥不利之罪,贪功冒进,枉送人命。杨捕头,你可知罪?”
杨丛义是一个小吏,编外人员,来议事的大小都是官员,哪有他能随便开口的份,何县尉把锅甩过来,他只能用头稳稳的借住。
黄县丞见何县尉这是明显的耍赖,便道:“何大人,你这么说就不对了,杨捕头亲自带着捕快翻山越谷,钻林穿洞,搜捕逃犯,一百多捕快洒在天柱山,一两个月也不见的能见一面,这是去找逃犯,又不是排兵布阵打仗,如何能指挥得了其他捕快?除非五县一府的捕快全都窝在一堆,要是那样,也不用去找逃犯,跟何大人一样在大营里一坐,要吃有吃,要喝有喝,岂不是美?再说指挥各县捕快的问题,你们在前山寺有大营,各县捕快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派人回大营领取补给,各县追捕逃犯有什么进展,不是何大人第一个知道吗?他们遇到什么麻烦,你从来不过问吗?要是你一句没问过,那我倒要问问,何大人这三个月在天柱山里,到底都干了什么?”
何县尉辩解道:“各县是每隔十天半个月都回大营领取补给,我也关心他们的进展,可各县捕快在进山之前就已经拟定好计划,进山之后都是在按计划进行搜捕,制定计划是杨捕头牵头倡议,是由各县捕头共同决定,我从头到尾都没有参与。说到底,还是他们的计划有问题,太过深入匪窝,导致各县捕快陷落。这个责任杨捕头是一定要负的。”
黄县丞道:“何大人的意思是,各县追捕逃犯都是自己的决定,你从头到尾都没参与,出了问题就没你的责任了?那我再问一遍我刚才的问题,何大人这三个月在山里,都做了什么?不要逃避,直接告诉大家。”
何县尉一时无话,他在山里做的事情跟追捕逃犯无关,怎么好在议事厅说出来。
黄县丞见何县尉不说话,便说道:“何大人不好意思说,那我就跟大家说一说。何大人先在前山寺大营待了半个多月,后来杨捕头派人送回来四个逃犯,也带回来一个叫奶头山的匪寨的消息,这个奶头山那叫一个肥啊,光夏季的新粮就收了足足五六百担,还有一群群的猪羊,匪寨里房屋又多,住宿条件又好,可比住帐篷强太多了。
于是何大人带着刘将军,五百禁军直接攻占了奶头山,打的土匪四处逃窜,收缴了他们的粮食和猪羊,住进了他们的大瓦房。完全不去想奶头山四散的土匪跑进山里会如何,结果就跟大家预想的一样,各县捕快在山里的处境骤然艰难。大家猜猜,住进奶头山的高屋大院后,何县尉又做了什么?”
众人你看我,我看他,没人接话。
………………………………
第101章 分锅大会(下)
陈知军道:“黄县丞,你不要卖关子,知道什么就说什么。另外,我们这是在议事,就事论事,不要掺个人情绪。继续。”
黄县丞轻轻嗓子,继续说道:“何县尉在奶头山土匪窝里住的舒坦,前山寺大营干脆就搬到奶头山,但不全搬,留点人在那儿。大家可能就想问了,大营都搬走了还留人干嘛呢?这里不能不说何县尉想的周到,各县捕快每隔一段时间要回大营领取口粮,去奶头山多远啊,在前山寺多方便,还省的他们搬来搬去。各县捕快再也见不到何大人,何大人也终于清闲了,这样一来,跟进山的捕快也牵扯不上关系了,出了事自然就能撇清责任。何大人是个闲不住的人,在土匪窝里住的时间长了也无聊,那就找点事做。在天柱山里到处都是土匪,能做什么?”
黄县丞见何县尉脸色难看,但丝毫不心软,歇了一口气,然后又接道:“山里土匪多,那就打土匪玩,把奶头山方圆三十里的土匪全都赶走,这一片土地有何县尉在,哪能有土匪,否则何县尉的威严往哪儿放?然后这方圆三十里的几百个土匪就被赶进山里。这下山里热闹了,人人都知道官军进山,官府捕快进山。六月中旬以后各县捕快们突然都不回前山寺领口粮,就像消失了一样。少了一百多人领口粮,我筹集粮草终于可以省点心力了。多谢你啊,何大人”
杨丛义听黄县丞说的好笑,就跟讲故事一样,把何县尉的脸按在地上擦,可见他们两人的恩怨有多深。再看其他人,脸上表情各异,有事不关己的淡然,有出了恶气的痛快,有感同身受的阴郁,这还真是一场好戏。他只静静的坐着观看,看大家表演。
见无人说话,黄县丞接着说道:“当然打这些土匪都不算什么,基本都是官军还没到,土匪就跑了,没什么意思。于是何大人就做了一件他认为有意思的事情。他派人在山里找到一个大匪寨,有多大呢?其实也不大,一共也就二百五六十人,虽然寨子不大,但是富有啊,住在红沙谷,良田上百亩,大人一心动,土匪就要哭。何大人也是一心为公,胆子大,为了剿灭红沙谷居然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四百五十名驻守奶头山的禁军,一个不剩全派了出去,奶头山上可还有五六百担新粮啊,没人驻守,何大人不怕丢了,我听了都怕啊,还好附近的土匪胆子小,都不敢来犯何大人的威严。四百五十名禁军在何大人的命令下隐藏踪迹,直扑红沙谷,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攻进山寨,然后就是一场屠杀。
大家可能认为‘屠杀’这个词用的不好,但没关系,听我接着说。禁军进寨以后,只干一件事,那就是杀人,见人就杀,不论老弱,不论妇孺,不管是拿刀枪的,还是拿铲子锄头,不管手上拿着东西的,还是两手空空的,只要是人,就杀。当然不光是杀人,鸡鸭牲畜也杀。最后全寨上下,小到几个月大的婴孩,老到下不了床的老人,全部都杀了,好像准确数字是二百五十七?反正全寨没一个能逃跑。
我们的禁军还是很有心的,杀完土匪以后还挖了大坑,把土匪都埋了,当然也埋了几十个自己人。然后搜罗了几百担粮和成群的猪羊,还有十五头牛,都带回了奶头山。你们搜罗了多少东西我管不着,这里我就想问问,红沙谷这一趟,最终死的四十六个兵士,由谁负责?这四十六个死亡兵士的抚恤钱粮是要我府库来出吗?”
高统制一听这话就不高兴了,直接问道:“黄大人,我派出禁军是来协助府衙进天柱山的,现在兵士死在山里,当然是府衙负责抚恤,难不成要我禁军自己抚恤?当初说的清楚,我们协助,一切钱粮都由府衙出,现在想扯皮,不负责了?没有这么好的事!”
黄县丞争锋相对道:“哦,高统制觉得红沙谷这四十六兵士死亡要府衙负责,那牛头山呢?牛头山一百八十一名兵士死亡谁负责?又由谁来抚恤?”
高统制高声道:“当然是府衙负责,府衙抚恤,他们都是死在天柱山里,都是进山协助府衙的兵士,一切钱粮花销自然是你们出。”
黄县丞笑了,只听他问道:“那我想问高统制,如果大家记性都不差的话,让你们派一营兵力进山,是协助抓捕逃犯,是红沙谷有逃犯,还是牛头山有逃犯?红沙谷杀了二百五十七人,没见你们带一个逃犯回来,倒是带回来两三百担粮,一百多只猪养,十五头牛。而牛头山呢,丢下一百八十多具尸体,什么都没带回来。我还想问你,一营兵士三个月在山里花销的钱粮是多少,他们抓到一个逃犯吗?重新关回大牢里的三十九个逃犯,有一个是你们的兵士抓回来的吗?如果你说有,那就请你去大牢里把他找出来,如果没有,就好好说说这死了的二百二十七兵士由谁负责!”
高统制脸憋的通红,无话可说,根本没法反驳,山里的禁军确实吃了白饭,没抓到一个逃犯。
杨丛义眼见得黄县丞火力全开,威风八面,一个人就把何县尉和高统制拿下,把他们的脸打的啪啪直响,心里那叫一个畅快。忍不住暗暗猜想,这黄县丞到底是什么来头,什么背景,会这么厉害。
黄县丞见无人说话,又道:“陈大人,此次进山追捕逃犯,捕快们穿山越岭,风餐露宿,历经险阻,万般艰苦,好不容易追回来三十九名逃犯,我认为应当大大嘉奖。而何县尉尸位素餐,不但不为追捕逃犯提供帮助,反而处处制造麻烦,致使一百多名捕快葬身天柱山,应当严惩,我提议直接收监问罪。至于刘将军,不协助追捕逃犯,反而私自出击攻打土匪,致使二百二十多名精锐兵士无辜死亡,我建议高统制军法从事,不要徇私。”
不等陈知军开口,刘将军赶紧喊道:“冤枉啊,我每次带禁军出动,都是何县尉指使,没有他的指令,我哪敢去打土匪。攻打奶头山是何县尉的主意,他说奶头山有钱有粮,还有住的地方。剿灭红沙谷也是何县尉的指示,他说要来一次大的,要多杀一些人,激起土匪的愤怒,杀的土匪反抗,要是禁军也能死一些人更好。去打红岩洞也是何县尉指使,结果在牛头山被四五百土匪埋伏了,损失了一百八十多个兄弟。进山损失的二百多禁军都是何县尉指使的,跟我无关啊。”
“刘将军,你什么脏水都往我身上泼!打红沙谷不是你提出来的是谁提出来的?你跟大家说清楚,打红沙谷是不是你提出来的!还有红岩洞,是我让你去打的吗?不是我们坐在一起商量出来的吗?”何县尉立刻就发飙了,问的刘将军说不出话来。
黄县丞却道:“何县尉,你为了一己之私,撺掇刘将军攻打奶头山,剿灭红沙谷,又去打红岩洞,致使禁军损失惨重,这就我就不说了,高统制自会找你。我还要问你,你在奶头山收缴了五六百担稻米,不拿出来作为口粮,反而妄图收进你自己的腰包,还一再催促我给你筹集粮食往山里搬,一趟粮食进山就要十多天,路上又要耗费多少,锅边上堆满粮食你不吃,还一直伸手要,你是拿禁军当成你的私兵,把禁军收缴来的粮食当成你的私粮吗?我建议将何县尉立即打入死牢。”
此话一处,何县尉大汗淋漓,立马就不敢再说话。这顶帽子实在太大了,当初岳飞岳元帅官居枢密副使都戴不下,他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县尉,哪里戴得下。
陈知军见无人说话,便道:“此次天柱山之事,事实分明,杨捕头等一众捕快功劳甚大,理当嘉奖,嘉奖之事容后再议。刘将军不协助追捕逃犯,反为蝇头小利所诱,无故攻击匪寨,致使禁军损失惨重,当有高统制监督,军法从事。何县尉尸位素餐,不追捕逃犯,反为捕快追捕逃犯制造麻烦,致使一百余名捕快下落不明,又为私利引诱禁军攻打匪寨,致使禁军兵士死亡二百余名,并妄图将数量巨大的钱粮物资据为己有,罪大恶极!来人,将何县尉除去官服,押入大牢候审。”
听到吩咐,当即有四名差役进来议事厅,将何县尉的官府脱下,押了出去。
何县尉被押走之后,陈知军又道:“高统制,此次禁军在山里的损失,府衙和你们五五负担,如何?”
高统制脸色一直不好看,都到这个地步了,他还能怎么说,只能回道:“就依陈大人。”
说完之后直接告辞道:“要是没其他事情,就先走一步。”
陈知军道:“好,高统制先去。”
高统制随即带着刘将军就走,还没走出议事厅,就听到黄县丞在后边说道:“高统制可不要徇私了。”
他鼻子里轻哼一声,直接带人走了。
黄县丞道:“高统制居然如此嚣张,等有机会定然不会放过他。”
冯参军道:“算了,武人素来官职不高脾气大,别跟他一般见识。”
陈知军道:“年初越狱之事总算有个了结。接下来我们议一议,这次天柱山里损失这么多人,怎么抚恤。”
接着大家开始摆起往年的数据,朝廷的规矩,按时间长短,职位高低,分门别类,确定抚恤标准。
杨丛义一句话没说,就坐在那里,从头到尾看了一场大戏,这个黄县丞的身份,他很有几分好奇。
………………………………
第102章 武学
这次议事全程都在讨论谁该对天柱山里的损失负责的问题,至于如何嘉奖只字未提。
杨丛义之前随遇而安,对这些事情不在意,但天柱山一行,情况已经大有不同,当然想利用好这次嘉奖的机会。
等怀宁官员们议完天柱山之行的诸多善后之事,全都散去,议事厅里只剩陈知军与杨丛义。
陈知军笑道:“杨捕头,这次你做的很好,在那么多困难下仍然想办法抓回了大部分逃犯,将这次天柱山危局化解,整个安庆局势也逐渐平息,你的功劳甚大。你自己说,想要什么嘉奖?”
杨丛义其实早就想好了,陈大人一问,便直接说道:“大人,我不需要特别的嘉奖,听闻大人进士及第,只想得到大人一番点拨,能顺利参加科举。”
陈知军听到这话,却是微微一愣,一个捕头要参加科举,这是脑子有问题。
“杨捕头想参加科举,这个自然没有问题,我当年二十五岁考中一甲第二名,有诸多经验可以传授于你。只是参加科举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五岁读书,二十余年从未间断,拜访过多位明家大儒,方才一试中举。而我一位兄长,苦读四十余年,考了不知道多少次,就是不中,直到年方五十才考中。科举一途颇为艰难,没有大毅力,一时兴起,终会耽误年华。”
杨丛义道:“不瞒大人,我自小也读过一些书,自问还有些读书的潜质。”
陈知军早在太湖县就看过杨丛义的字,那不过是初识文字,跟参加科举那还差了十万八千里。但也不好太过打击他,便问道:“你为何要参加科举?”
杨丛义答道:“自然是想有朝一日,能像大人一样,金榜题名,入仕为官,荣耀故里。”
陈知军笑笑,口里说道:“杨捕头有志气,这是好事,但也要量力而行。由科举入仕虽是捷径,但科举一途目前看来也不好走了,南渡之后每开一科,录取人数都在三四百人,但真正能走上仕途的,也只有一少部分,绝大多少人还是在家待选,等待机会。南渡之后,大宋管辖区域变小,北方士子官员却都来到南方,不论是科举,还是中举之后等待授官,都变的更难。不如考虑考虑其他出路。”
杨丛义道:“大人说的这些我也懂得,但不去试试怎么知道?其他出路暂时不考虑吧。”
陈知军道:“既然你决心参加科举,要走仕途,那我给你建议,走武科一途。之前得到一些消息,目前对你正好有用。今年三月初,朝廷下令重开武学,广招生员,经地方举荐,考试通过便可入学,一旦入了武学,学有所成,便能授官,步入仕途,想参加武举也容易。虽然武学生员只能从官宦子弟中挑选,但这次天柱山之行,你功劳不小,我可以给你一封联名举荐信,让你到临安应试武学生员。”
这番话说的突然,杨丛义可从来没想过要做武官,宋朝的武官地位低下,像岳飞都官居枢密院副使了,还是不是说杀就杀。而文官就不一样,犯了再大的罪,顶多落个编管的下场,朝廷过两年想起来,又能官复原职。武官运气好虽然能平步青云,像岳飞,十年时间从一个小兵卒升到太尉,达到武官的最顶点,但又能如何?还不是要处处小心谨慎,而他想做的事,以武官的身份出身可很难做到。
于是杨丛义便回道,“谢大人一片好意,入武学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跟大人一样,考文科进士,将来能主政一方。”
陈知军见杨丛义一口拒绝,也不生气,只是又劝道,“先不要忙着拒绝,先听我说。人生一世,殊为不易,而韶华易老,时光易逝,你若不趁大好年华挣下一份基业,如何荫及子孙造福后代?当今天下科举已然无路可走,达官显贵独占仕途,当权者临退时少则荫及数十人,多则成百上千,更有甚者一人退下荫补门人子弟四千余人,他们不需要通过科举考试便能补缺官职,倒是那些寒门子弟苦读数十载,即便一朝有幸,科举高中,无官职可任,终究还是赋闲在家,耗尽一世才华,太湖县城西王员外便是例证。不怕告诉你,我虽是金殿对策,皇上钦点,榜眼及第,但若不是本家是江南士族豪门,朝中还有些人脉,恐怕我连一个小小的知县也做不得。如今的大宋,有为官资历者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职位有限,县丞主簿之位都有无数人找门路争抢。二十年内,寒窗苦读都没有出路。”
杨丛义静心听着,他之前只想到文官地位崇高,却未曾想到北方金人统治,局势混乱,无数的读书人,还有各地官员,蜂拥南下,南宋土地这么小,北方读书人又那么多,如此一来,想做官还真难了。陈大人高中一甲榜眼,为官十多年,不久前还是一个小小的知县,黄县丞气势逼人,威风八面,也是进士出身,三十多岁还是县丞,等到机会才能去做知县,运气不好,县丞也就到头了。
如此一想,这科举之路还不一定就能当官走上仕途,苦读几年,考中进士应该不难,但要中一甲头三名,直接授官,那根本不要想,杨丛义还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陈知军稍作停顿,见杨丛义听得认真,心中甚蔚,继续说道,“自太祖以来,朝廷重文轻武,以致先有辽国强占燕云十六州,后有金国南下黄河逼近长江,前几年宋金一纸和议,淮河以北尽归金国。然而,两国和议不到五年,今年正月底,金国又割地拉拢西夏,免却后顾之忧,妄图举兵南下灭亡大宋,狼子野心路人皆知,朝中自然有人看得清楚,多人建议朝廷重建中断几十年的武学,储备军事人才,早做准备,以防金国不守信约再次南下。
本朝自太祖便重文不重武,虽建有武学,但很少有人问津,经过举荐入学的多是出身豪门大户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入得武学却不懂军事,百年来武学名存实亡。当今圣上深受靖康之苦,如今金国步步紧逼,唯恐劫难再次降临,所谓文武之道不可偏废,不重武力大宋早晚退无可退,当今圣上自然懂得这个道理,便在三月初下令复建武学,培养军事人才。几年前许多名帅名将被罢免,武人人人自危,武学一途刚好无人问津,争者人少,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凭你一身武艺,又有计谋,入了武学,走上仕途,坚守本心,不出越矩之言,必然可以闯出一番事业,立下一番功业,荫及子孙后代。”
杨丛义年少时曾有过从军的梦想,可是自从军校没考上,这梦想便渐渐淡忘。如今陈知军再提起此事,虽然时过境迁,却也引得他心中涟漪不断,年少的军旅梦想再次在脑海跳动,胸中热血翻滚。只是军旅一途,想来也不简单,只听他问道:“大人,如果我去应试武学有多大的机会能获得生员资格?”
见杨丛义对武学感兴趣了,陈知军笑道:“这要看你读了多少书。按惯例,入学一般要考试,武学跟太学一样,都归属国子监,因此必考文章,防御练兵之策。除此之外,就是弓马武艺。我知你有武艺,也能弓射,唯独不知你文章如何,可能写的?”
科举多数写议论文,杨丛义当然懂得一些,便回道:“写几百字应该可以。”
陈知县大喜,连连道好,继而言道:“那就没有任何问题,世人好逸恶劳,这次推荐应试武学的都是官宦子弟,官宦子弟中但凡能识字读书的,都会让他们参加科举,谋一官半职,推荐入武学的子弟,能认得上百字就很不容易。如果此次入学考试公正,进入武学定然不会有问题。”
杨丛义又问道:“不知入武学,如何参加武举,多少年一次?”
陈知军道:“应当跟经科考试一样,三年一次,如果武将稀缺,一年一次也有可能,要看朝廷安排。”
杨丛义又问:“武官将来能不能转做文官?”这个问题最好搞清楚,也好早做打算。
陈知军点头道:“可以,有先例,但得去除武职,方能做文官。”
疑惑已解,杨丛义忽道:“不知大人有没有兵书可以借我看看?囊中羞涩,没钱买书。”此次的嘉奖多半就是一封联名推荐信了,到了临安繁华之地,没钱怎么行。无奈之下,他只能顺带叫叫苦,看看有没有金钱奖励?
谁知陈知军却道:“好好好,当早做准备,如此有心,必能入得武学,考中武举。我喜好读书,兵书也有收藏,偶尔翻阅。你跟我来,可以全都搬去。”说完就起身了,全然不顾杨丛义方才说话的重点“囊中羞涩”。
杨丛义稍稍一呆,千百年前,千百年后,嘉奖都是一张纸吗?去临安喝东南风啊。
陈大人当先走了,杨丛义虽略有腹诽,却也拉不下脸,直接开口要银钱奖励,太俗气。只得赶紧跟上去,但这借的书就别还了吧。
杨丛义多虑了,该有的嘉奖怎么会没有。在他借来兵书苦读之时,安庆军的奖励来了,之后不久,淮西帅司的奖励也来了,钱粮布匹奖励了一大堆,他也不知道到底值多少钱。杨丛义一举免除了安庆兵灾之乱,省了淮西多少钱粮?这个奖励自然不会少。
既然决定应试入武学,就要保证能入才行,入学考试弓马武艺,杨丛义唯独不善骑马,古代骑射极为重要,这个项目肯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