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顺皇朝-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大光怀疑契丹人有撤退的心思,但契丹大营一直没动,他又不敢确定。虽然瞭望塔上面的边军说有两万多骑兵出了契丹军营,不知去向。算一算,契丹军营里面还有六万多人,幽州城里面的边军,满打满算也就五万人,野外交战是绝对打不过的。
朱大光犹豫了很久,觉得还是坚守比较好。按照他的经验,契丹人一般不会带够两个月的军粮,从他们出兵到现在,起码过去了二十多天,还有一个多月时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牢牢守住幽州城,那就万事大吉了。
王韶也通过斥候得到了消息,心中一喜:“如此说来,契丹大军实力又一次削减,倒是我禁军的机会啊是时候打一仗了,不然下面那些兵,可就坐不住了”
他也明白,敌人派出了这么多骑兵,早晚会发现他们的行踪。既然现在还没有发现,那就要主动出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王韶仔细研究了一番监察士们最新绘制的精确地图之后,确定了行军路线。他决定把军队拉到顺州与幽州交界之处,埋伏下来,等待天黑,夜袭契丹军营
两万多禁军一听这样的命令,登时兴奋起来了。他们出征之时就憋着一口气,想要大战一番。经过漫长的跋涉和等待,终于要作战了,所有的士卒和军官脸上都露出了一种渴望。
禁军的装备是所有军队里面最精良的,不论骑兵步兵,都有甲胄。按照陆承启的规定,这些甲胄都是比较轻便,防御弓箭毕竟好的锁子甲。
不论禁军。边军还是厢军,都是以百余人为一都,马兵是军使和副兵马使,步兵是都头和副都头,在副兵马使和副都头之下,尚有军头十将将虞候承局和押官。马军每一都枪手旗头共十三人,其八十余人并是弓箭手马弓,是一种软弓,射程不远,大约在百步左右;步军每一都刀手八人,枪手一十六人,其七十余人并是弩手。步兵的弩兵也是要肉搏的,也配了朴刀。为了行军方便,并不携带沉重的盾牌。轻便结实的木盾倒是有很多,毕竟陆承启要求的鸳鸯阵必须有刀盾手。还有的步兵使用宣花斧或者麻扎刀。弩兵所使的是制作精良的神臂弩,弓身长三尺三,弦长二尺五,装有机关,但可由一人发射,射程可达三四百步,三百步内穿甲妥妥的,是冷兵器时期单兵作战最具威胁的武器,没有之一。本来神臂弩还要过段时间才被发明出来,可在陆承启大力支持科技发展之下,神臂弩被弓匠李宏提前发明出来了。神臂弩制作精度高,军器监日夜赶制,也不过制造了三千把,只好最先供应给最为精锐的禁军使用。
除了作战武器之外,辅兵身上还带有布幕铁马盂铲子凿子箩筐斧头钳子甲床等各两件,锅子火钻盐袋碓等各一件,马缰绳三件。另外还有磨刀石毡帽毡装行李箱各一件。当然,还有吃的:人均携麦饭九斗米二斗,还有陆承启让户部专门派人制作的每人够吃三日的炒面。
禁军不愧为大顺最精锐的部队,装备都快武装到牙齿了。装备这么多,怪不得每一名战兵后面就有一名辅兵了,有些甚至有两名辅兵,不然这些作战工具没法拿啊不过装备虽多,这些禁军收拾起来仍然雷厉风行,不到一盏茶时间,已经拔起营帐,准备行军了。
………………………………
第九十章:夜袭准备
求收藏推荐,你的一个点击,会拯救一个写手
行军队伍里面有几都受人非议的禁军,他们非常神秘,所使的武器也是用麻布包裹起来,从不轻易让别人查看。别的禁军偶尔看见麻布露出的一角,也是木制的,有些弧度,却不知是什么武器。
这几都禁军也配了朴刀,他们却不需要很多辅兵,所有的武器装备全都背在了身上。几都人只有百来个辅兵,用驽马驮运磨刀石毡帽毡装行李箱等物,物品也不甚多。
曾有几个要好的辅兵忍不住好奇问道:“兄弟,你们那用布包起来的,是什么东西?听说你们是被挑选出去的神箭手,是也不是?”
他们却是笑笑,没有说话。身为一个神箭手,沉得住气是最基本的。但也有一些比较跳脱的,眨巴着眼睛说道:“这可是大杀器,传闻是圣上亲自带头研发的,比那些个神臂弓都好使”
辅兵不信,皱眉说道:“兄弟啊,你莫要诓我,神臂弓你我都见到,能射出四百步远,你那木头棍子,有那么大威力?”
那些禁军相视一笑,却也不搭话了。有一个悄悄地在这几个辅兵耳边说道:“兄弟啊,好好练习箭法,说不定你们也有机会加入我们。等打仗了,你就知道这种武器的可怕了,你是没有见过我们的训练,我们……算了,不说了,那是保密的。记住,别把自己当辅兵,你们也有出头之地的”
说罢,他们就整齐地开始列队,准备出发了。
那几个辅兵听了,心下默然。他们承认,自从陆承启改革军制以来,剔除了老弱病残之后,禁军的面貌为之一变。继而皇家军校教习狄青进入禁军之后,禁军更是变成了一支虎狼之军。如果说辅兵们没有上进心的话,也说不过去。战兵的军饷是他们的两倍,抚恤也比他们要好。如今听闻能晋升战兵,他们哪能不心动?
王韶下令,全军静默前进,每一匹马都要腿绑厚布,口塞嘴套。令行禁止之下,这支带上辅兵有两万多人的禁军,没有一个人敢说话的了。
他们也不清楚,为何心中有一股渴望,一股保家卫国,驱逐侵略者的渴望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是陆承启亲自说的,也是狄教习反反复复强调的。在没有成为下令那个将军之前,他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无条件地服从命令。做不到的人,还在禁军大营里面饱受折磨,每日不断的体罚,让他们苦不堪言。也不排除有几个逃兵,但都被捉了回来,依照军法处决了。杀鸡儆猴之下,才让这支禁军摇身一变,变成了另一支强军。
兵贵神速。王韶是很信奉这一句话的,他下了死命令,天黑之前必须赶到预定的位置,做好战斗准备。
现在已经接近巳时,快到中午了。尚有五个时辰,要赶近百里路,还要做好战斗准备。如果是以前,放在禁军身上,那是绝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现在这支禁军,经过较为科学的体能训练,百里行军不在话下。如果不考虑作战的话,就算日行两百里都不是问题,就是到达目的地后,没什么体力而已。
一支军队,虽然不能以行军来判断其最终战斗力,但行军速度和强度,就可以看得出其服从命令程度了。
而此刻,契丹还是用骑兵做步兵,佯攻一番幽州城,来诱使守城边军出击。幽州游击朱大光不为所动,下令用猛火油柜,烧毁云梯。
而此刻,契丹人以凭借着汉军,制作出来了攻城车,俗称木牛车。契丹士卒躲在木牛车后面,抵挡着城楼上射出的弩箭,一步步前进着。
这些木牛车是长方形的木屋,外蒙牛皮,下安四轮,形同活动掩体。而上面则是一架云梯竖放着,可以算是最为简易的云梯车了。
除了偶尔被投石车砸烂了几辆之外,还是有十余辆大型的木牛车冲到了城墙下面,架起了云梯。其余的士卒,用铲子开始掘土,佯装掘地道攻城。
城墙上的弓箭如雨般倾泻而下,一个个契丹士卒惨叫着倒在城墙边上。朱大光冷静地指挥着,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一次契丹士卒的攻城意志没有那么坚决了。虽然这一次契丹士卒出动得最多,分四个方向攻城,却显得非常仓促。即便是四个城门都受到了攻击,可是没有一个城门是主攻方向。守御起来也游刃有余,没有兵力捉襟见肘。
兵书上说十而围之,契丹军队都不够边军的一倍,就算是围攻,朱大光也不怕。幽州城内粮草武器都很充足,足以坚守几个月。若是省着点,半年也不是问题。
现在就怕契丹大军恼羞成怒,让士卒屠杀幽云十六州中没能躲进城池之中的边民,那时候就是生灵涂炭了。
朱大光就算有心保护,也没能力啊此刻他不知道有多希望,有一支援军的到来,威慑一下那些肆无忌惮的西北诸族骑兵。
朱大光不知道的是,此刻王韶率领的两万禁军,已经在前往契丹大军屁股后面的路上了。王韶不愧是名将,把握的战机刚刚好。耶律重元以为派出了两万骑兵,就能保证自己的军营不被袭击。但他不知道,这些西北诸族的士兵,一个个都冲着打草谷而去了,完全不理会在幽州城下的契丹军营,不到一日时间,便冲到了幽云地区深处。王韶的禁军,恰好与他们擦肩而过。
身先士卒,勇猛冲锋的那些,是勇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是名将。朱大光是前者,而王韶是后者。这也是为什么王韶能名垂千古,正是因为把握战机,和预见战果的能力。同时,他也不缺背水一战的勇气。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智指智谋谋略,将而无谋,兵之大忌,故排首位;信指信义,只有信义才能令人信服,是军队内部团结一致;仁指仁义,仁义的军队才能受到百姓的拥护,拥有好的声誉,民心所向,也就是所谓的“得到了天命”;勇是指勇武,狭路相逢勇者胜,将勇则兵强,勇能生势,所谓兵之势也;严指纪律严明,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军纪严,是能否一支军队带成铁军的必要条件。
这些条件全都具备的,才能成为名将。而恰恰,王韶就具备了这样的潜质。初出茅庐第一战,就展现了与众不同的战机把握能力,这一战,就看士卒有没有勇气去打了
王韶骑着马走在全军后面,静静地看着快速前进部队,也不知道在沉思些什么……
………………………………
第九十一章:备战
觉得还算可以的话,加入书架吧,不然没了推荐,都不知道哪里找。
幽州城下,大战正酣。
凶狠的箭镞,遮天蔽日。绞盘床弩的每一次发射,几乎都能带走一条契丹骑兵的生命。幽州城里面的石弹已经不多了,朱大光这才没让继续发射。只是下令让这些投石车休息一下,等敌军疯狂攻城的时候,才集中打击最多的敌人。
这场大战,从上午打到现在,看似打得凶狠,其实伤亡的人数并不多。契丹士卒并没有真正的攻城,每每架起了云梯,迈着罗圈腿,没登上几步就退了下来,然后往回跑。这些士卒,都拿着刚制作出来不久的木盾,一边往后跑,一边拿着木盾抵挡箭枝。
看似攻得凶猛,其实一日伤亡也不过几百人而已。而契丹的马弓偏软,就算射中了守城边军,一些都穿不透生铁甲胄。侥幸射中要害,才能击杀一名边军,不然根本拿穿着生铁甲胄的边军没办法。
看着又一次如同潮水般退去的契丹士卒,朱大光心中渐渐明亮了起来。结合昨日契丹军营哗变,他已经大致明白了这些契丹人到底在想什么,无非是想逼他出城决战而已。
朱大光没读过书,更没有接触过什么兵书,他的军事嗅觉却一点都不逊色于一般将领。那得益于他边军小卒的出身,和历经百战的丰富经验,渐渐把他锻炼成了一名合格的指挥官。
朱大光笑了,他大声地说道:“契丹狗又一次被打退了,他们也没啥了不起的,一样也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箭射中了他们也会死,刀砍在他们身上也会流血,大家谁怕谁?弟兄们,你们说对不对?”
“对”边军们震天般答道。
朱大光又笑道:“要是圣上给我一万骑兵,我都敢出城和那些契丹狗拼命了。只可惜啊,我们大顺的马,还是少了点。”
一个亲兵抢着答道:“这些契丹狗,一个个都是软脚虾,都不敢冲上来打一仗,我们怕他什么,出城打他娘的”
朱大光摆了摆手,说道:“你们看,他们不是不敢攻城,他们已经懂得挖地道,懂得制造制作木牛车,懂得制造云梯,但他们没有全力攻城,这是为什么,你们知道吗?”
边军皆摇了摇头,朱大光感慨地说道:“这些契丹狗也不笨啊,知道我们守城厉害,便想方设法骗我们出城和他们打。他们有马,我们没马,出了城就等着被这些契丹狗玩死。我们不做这些傻事,除非有意外出现,不然我们都不会出城的”
说话间,契丹大军又一次卷土重来,而这一次,他们用上了火箭。
他们把箭枝绑上蘸了牛的油脂或者是羊的油脂,过了护城河,抵近了城墙之后便开始射箭。烧得非常旺的火箭飞上了木质的城楼,一下子便点燃了。火箭的数量虽少,但威力不可小觑。
可惜城墙上的边军早有准备,不少边军立即拿起水囊水袋麻搭唧筒溜筒等,迅速地把火势扑灭了。
契丹大军见火攻也没效果,便又一次缓缓退去,丢下几具被硬弓射中的尸体。
如此反复,直到夜色初上,契丹大军才吹起牛角收兵,不攻了。
精神紧绷的边军,见到契丹大军终于不攻了,才松了一口气。泄了力之后,他们才发现,自己已经拉不动弓弦了。
大战了一日之后的幽州城,显得更加凄清。除了伤兵远远传来的声之外,用过晚饭的边军们,沉沉地睡了过去。
篝火把周遭的一切都照的通明,边军们不敢懈怠,若是契丹人趁夜偷袭怎么办?
契丹军营里面,也是灯火通明。耶律重元正苦恼地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道:“再过五日,若实在没有进展,就只能退兵了。唉,也不知道那些派出去的骑兵打草谷打得怎么样,如果一点收获都没有,就要把我的积蓄拿出来了。唉,说白了,我还是丢不起那个脸啊”
耶律重元忧心重重地脱了衣甲,躺在床上,半眯着眼,指挥攻城了一天的他,很快进入的睡眠之中。
而此刻,一支人马,趁着夜色,悄悄地摸到了契丹军营周遭。查看时辰,也不过一更天,也就是戌时。
这支人马距离幽州城有十里远,在暗中静静地看着不远处灯火通明的契丹大营。视力极好的,还能看得见隐隐约约有几名巡逻的契丹士卒。就连敌人的马的响鼻,在寂静的夜中,似乎也能听得见。
幽州城前面,乃是一片大草原,虽然水草不甚丰美,但对于养马来说,也算凑合了。只是长城没有修缮,游牧民族能长驱直入,养马好像也不太现实。
远在十里外的人马,正是刚刚经历了强行军的禁军。在斥候的领路下,禁军们顺利地绕了个圈子走到了幽州城外十里处。
借着夜色,他们极好地隐匿了身影,没有让契丹人看出端倪来。
王韶知道,现在不是偷袭的好时机,要等到四更天或者五更天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时机。那时候不论是谁,都已经昏昏欲睡。那时候发起偷袭,肯定能一举建功。
王韶下令,全军就地休整,但是谁都不能发出声音。好在他们早已经用过晚饭,连马都喂得饱饱的,就是摩拳擦掌等着打战了。
而这时候,那几都背着奇异武器的禁军,把身后的武器拿了下来,拆开了厚布,里面露出一支怪异的兵器。黑沉沉的铁质圆形管子,被套在上好桃木之上,制作之精妙,世所罕见。这几都的禁军,熟练地把这兵器拆卸开来,仔细地检查了一番,又在关键部位,用腰间挂着的桐油给润洗了一遍,才把零件装好。这一次,却没有再套上厚布。
这些禁军把怪异武器端了起来,做瞄准状,好似在练习一般。
一些辅兵新奇地看着他们摆弄兵器,却碍于军令不敢发问,但心中好似有猫在抓一样,痒痒的。他们很好奇,想知道这些到底是什么兵器,居然制作得如此精密美妙。
而其他禁军,无需命令,也都在检查自身的武器,甚至小到身上锁子甲的每一个环扣,他们都仔细地检查了一遍。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一更天两更天三更天……
气氛越来越紧张,不少禁军都流出了汗,他们似乎感觉要窒息了一样。沉闷的气氛,就像一根被慢慢上紧的弓弦,在蓄力到最大的时候,就是该发射的时候了……
………………………………
第九十二章:五更天,纵马袭营
觉得还算可以的话,加入书架吧,不然没了推荐,都不知道哪里找。谢谢dxe莫名的心疼100起点币的打赏
夜深了,风渐渐起了,把篝火吹得忽明忽暗。一轮残月,渐渐从东面移到了西面。白日里大战过的战场,在不远处随风飘来难闻的气味。
契丹军营里面,巡逻的士卒渐渐少了。不少白日里作战,夜晚也要巡逻的士卒,实在受不了,寻了个地方,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就为了抓紧夜里最后一点时间,好好休息一下。
而此时,一群不速之客,悄悄地出现在契丹军营外面。这群人动作敏捷,衣甲鲜明,一看就知道是大顺朝最精锐的军队禁军。
这些禁军大约有五都左右,每个人口中都含着枚。什么是“枚”?说白了就是一根木棍,含在嘴里,是怕自己不小心发出了声响。而马的话,会衔着环,也是怕马发出声响。
这五都禁军,个个都是身手高超之辈,犹擅弓弩。他们每人手上都有一把上了弦的神臂弩,迅速地欺近契丹军营,“噗噗噗”几箭射出,就把契丹军营里面的哨兵给击杀了。
他们射技精湛,百步之内一箭毙命。就算有人发现了他们,还没喊得出声,就被他们干掉了。
在这五都禁军后面,跟着大约一万人的大部队。他们有五千骑兵,五千步兵。唯独不见端着特殊武器的五都禁军,王韶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因为陆承启给了他们在作战中,自由行动的权力,进入了战事后,哪怕是王韶也管不着他们了。
率先进入军营的五都禁军,拿出预先准备好的火把,在篝火上一引燃,就扔到营帐之中。瞬息间,几千座契丹军营,有几百座燃起了熊熊大火。
而这时,熟睡中的契丹士兵们还没醒来,禁军们的骑兵开始冲锋了。
其实契丹人也不傻,他们也懂得枕着箭袋而睡,就是为了防止有人偷营。可禁军们也很聪明,他们的马是牵来的,而不是骑着来的,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声响,直到看到契丹军营起了大火,他们才翻身上马,开始冲锋。
被惊醒的契丹士卒们,呼啸着冲出了被大火包围的营帐,连兵器都来不及拿。刚刚出来,就被几支箭镞射中了胸脯,强劲的箭枝透体而入,不到几息便倒在了地上。
此刻,契丹大营里面已经炸了营,一个个都在喊着有敌军偷营,连军官都没能穿好衣甲,拿起武器,指挥下属。
憋了好几天闷气的禁军,此刻就像猛虎下山一样,猛地在契丹军营里面冲杀起来。步战的禁军们谨记训练中的内容,以三人为一组,组成三才阵,一路斩杀慌不择路的契丹士卒。
而骑着马的骑兵们,更是肆无忌惮地在军营里面冲撞着,挥动着长枪,麻扎刀砍杀着。
耶律重元也被喊杀声惊醒了,他连忙穿好衣甲,拿起了马刀,在亲兵们的保卫下,出了中军营帐。而此刻,穿戴整齐的萧峰已经冲到了中军营帐前面,看见一名正在弯弓搭箭瞄准了耶律重元的禁军,他来不及多想,如同流星赶月一样,立即抽出一支铁箭拉开弓弦,飞速地射出一箭,赶在那名禁军出手前,正正射中那名禁军的脸部。
那名禁军临死前不甘心地手一松,那神臂弩上的箭还是射了出去,只不过没了准头,仰天飞了出去。恰好射中耶律重元没有带上铁盔的脑袋,不仅把盘着的小辫子射断了,还把耶律重元的脑袋给挖出一条长长的血痕,鲜血直流而下。
耶律重元以为自己死定了,好半晌才回过魂来,吓得捂住了不断流血的脑袋,急切地说道:“萧将军,救我”
萧峰来不及理他,大喝道:“所有将领管好自己的儿郎,来偷袭的顺狗不多,我们还可以反败为胜的”
王韶在大军后面,也看见了如此勇武的萧峰,虽是敌人,但还是忍不住赞道:“好汉子好身手”
神臂弩就是有这个缺点,虽然能一个操纵,射程也很远,但就是上弦太慢,不然也不会让耶律重元逃出了生天。
经过萧峰的约束,乱成一团的契丹士卒们,慢慢被聚集起来,开始反击了。王韶见了,暗道:“原来契丹军中,也不是没有能人啊”他立即下令道:“骑兵,给我向那里冲锋”
二十余骑听得王韶的命令,开始往耶律重元的方向冲锋了。他们也看见了,耶律重元身上所穿的盔甲十分厚重,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大官。若是捉住他或者击杀了他,契丹军队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军心,立时就被击散了。
看见二十余骑急速而来,萧峰也吓了一跳,他射下一名禁军骑兵之后,大喝道:“保护皇太叔撤退”
而他自己,在骑兵刚刚近身的时候,拉住了马缰,一跳便跳上了马,轻舒猿臂,就把原来马上的禁军给丢了下去。看见他如此行云流水般的动作,王韶更是惊讶:“此人极善领兵,武艺又如此高强,倒底是谁,契丹军中什么时候有了这等人物?”
王韶让懂得契丹话的一名亲兵问道:“前面那位契丹勇将,姓甚名谁,敢报上名来么?”
萧峰头也不回地答道:“我是御账亲军队长,萧峰”
亲兵把萧峰的名字译给了王韶,王韶沉默了一会,说道:“若是此人领军,恐怕这战更难打了。所有人给我追上去,必定要杀死这个萧峰”
萧峰可不知道身后发生了什么事,他一边纵马疾驰,一边用契丹话大喊大叫,极力收拢乱军。他在军中颇有武力,几乎所有契丹勇士都服他,竟然很快便收拢了大约万余契丹士卒,萧峰开始调转马头,准备把这一支胆敢偷袭他们军营,让他们死伤惨重的大顺禁军留在此地。
王韶也纵马而来,看见了萧峰已经聚集了万余人马,心道:“不好,果然是此人,恐怕今夜不能竟全功了”
这时,有千余步兵禁军也来到了王韶身边,他们也看见了不远处有万余人马,立即停下了脚步,不再追击过去。
王韶淡淡地说道:“契丹狗已经吓破了胆,我军再击溃他们这些人马,就能取得大胜。尔等敢同本统领一齐作战吗?”
“敢”
“狭路相逢勇者胜”
“前进”
千余步兵禁军立即结成阵势,一步步向前推进。而有神臂弩在手的禁军,此刻已经开始发射箭枝了。强劲的箭枝,几乎毫无悬念地击杀了近在百步远的,只穿了薄薄一层衣甲的契丹士卒,直把萧峰吓了一跳:“这是什么弓箭,居然这般厉害?”
他也是弓箭大家,自幼弓马娴熟,见过不少好弓。但射得这般远的弓箭,在百步内能使箭枝穿透人体衣甲的弓箭,他还就真没见过。他估计,这起码得五石硬弓才能有这般威力。萧峰看着不远处的禁军手上的神臂弩,心道:“难道他们个个都是大力士不成?不可能啊,这般弓箭,都快及得上床弩了”
萧峰还真就没猜错,这神臂弩就是缩小版的床弩,只不过它装有机括,能单人上弦而已。最远射程可达到四百多步,三百步内能穿甲,更别说这区区百步了。
一时间,萧峰的脸色很凝重,他知道,现在只能背水一战了。敌人逼迫到了眼前,他们若再败退,士气将一落千丈,跌到谷底。到时候,就算是神仙也救不了了……
………………………………
第九十三章:万马奔腾踏连营
最近工作很忙,不知道还有没有时间抽的出来码两章。不过一天一更肯定会有的,如果收藏推荐多一些的话,说不定会激发我的灵感……
稍稍齐整军容之后,萧峰开始下令出击了。只是这万余契丹士卒,衣甲不整,甚至很多人连靴子都没穿上。更有甚者,连武器都没来得及拿,顺手抄了一根木棒而已。
反观禁军这边,衣甲鲜明,一眼就看得出来,乃是最精锐的大顺士卒。他们踏着整齐的步伐,三人组合,一同上前。刀盾手在前,弩箭手和长枪手在后。抑或者两个朴刀手在前面,一个麻扎刀手在后。马军则蓄势待发,绕过了自己的友军,从侧翼准备发起攻击。
萧峰也看得出来禁军的意图,无非是骑兵冲击一阵,然后再让步兵跟上。这战术他们也经常使用,不过是把步兵换成了骑兵,轮番冲击罢了。
烈火熊熊燃烧着营帐,火光照出了这千余禁军那一往无前的气势,还有契丹士卒劫后余生的尤有余悸和稍显慌乱。
从气势上,肯定是禁军压着契丹士卒的。但从人数上,则是契丹士卒远超禁军士卒。所以萧峰才敢率领万余士卒对阵少了己方差不多十倍的禁军。如果人数对等的话,士气大受打击的契丹士卒,肯定会一败涂地的。
萧峰也知道,士气可鼓不可泄,此刻稍稍鼓起了士气,那就必须向前冲了,不然这万余士卒就会被冲散了。
开始冲锋之后,契丹士卒显得毫无纪律可言,更有一些士卒被自己人踩中了脚面,疼得嗷嗷乱叫。万余士卒毫无队形可言,只会怪叫着冲锋,从而掩饰内心的慌乱。
反观禁军这边,根本不慌不忙。弩箭手上弦,击发弩箭,其余的士卒,则仍然不紧不慢地前进着,缩短彼此间的距离。若说禁军这边毫无慌乱也不是实话,毕竟绝大多数禁军都是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蛋子。在鲜血的刺激下,他们有些人会变得很兴奋,有些人会变得不知所措,更有些人会头脑发热……可一听到命令,下意识的就去服从了,这可以说是训练的成果。
在黑漆漆的夜里,即便有明亮的火光,但还是有一些地方是黑暗的。好在禁军们的衣甲都很鲜明,在黑暗中亦能看见友军,而不会误伤。可也容易因此受到契丹士卒的集中攻击,这是不争的事实。
整个契丹军营一片慌乱,萧峰看得心中在滴血。六万多契丹士卒,此刻死的死,逃的逃,溃不成军。都被勇猛冲锋的禁军给吓破胆了,契丹人什么时候吃过这般大亏?萧峰咬紧了牙关,他要用这眼前一战,证明契丹人并不是这么好击败的。
此刻,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不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震耳欲聋。正待交战的双方都不约而同停下了脚步,他们都以为是己方援军到了。
等到领头那匹马冲破营帐之后,双方才看清,原来这些马,根本没有人骑着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偷袭的禁军,已经摸到了契丹军营里面的马厩。可契丹人对马匹的重视程度,还是超乎了禁军们的想象。哪怕在突然间遇袭的情况下,守卫着马厩的是最精锐的契丹勇士,他们悍不畏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