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顺皇朝-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承启摆了摆手,说道:“杨卿不必妄自菲薄,你的经验,方才是最重要的。要书至于文笔,朕早有安排。杨卿可知《武经总要》一书?”
此乃大顺官修的一部军事著作,元绶帝时文臣曾公亮和丁度,两人奉皇帝之命用了五年的时间编成。文人编撰武书,本来就有些牵强,毕竟很多东西都是臆测的,并不是亲身经历过。而《武经总要》作为武将必学的教材,实在有些拙劣,还不如皇家军校的《步兵操典》呢!当然,这里面说的是超前的战略思想,而不是兵法上面的总结。要论兵法,陆承启这粗糙的《步兵操典》,又如何比得上《孙子兵法》《吴起兵法》这些经典兵书?
陆承启要杨文广编书,只是想最大利用杨文广的经验罢了。杨文广见多识广,哪里会不知道小皇帝的意图,当即说道:“《武经总要》乃是先皇登基后不久,下旨编著的,老将自是知道。”
“此书两位编撰大臣,丁度丁公雅已然仙逝,曾公亮曾明仲却尚在朝中任参知政事。朕欲使杨卿与曾卿,一同修编《武经总要》,不知杨卿意下如何?”陆承启缓缓说出自己的企图,他这么做,不过是想让《武经总要》更完善一些,能成为一本真正的教科书,把一些经典战役都编撰进去,好为日后皇家军校的学员提供借鉴。
杨文广心中苦笑:“这皇上是不知道文臣与武将的隔阂啊,莫说一根筋的曾公亮不肯配合,就是他不敢抗旨,肯定也会给我脸色,人人都道京官好,可武人任京官,其中苦楚,有谁人能知?”
心中吐槽归吐槽,杨文广作为一个臣子,还是一个很忠心的臣子,陆承启的旨意,他是非接不可。他早有预料,到长安任职,肯定会一路坎坷。可偏偏没想到,还未曾上任,小皇帝就丢给他一个异常棘手的差事。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杨文广被派去编书,倒也免去了很多麻烦。比如文臣对他的蔑视,以及一系列的不公正对待之类的。杨文广来不及揣摩出其中的好处与弊端,就只能一躬身说道:“末将遵旨!”
陆承启打趣道:“杨卿都成了枢密直学士了,怎么还自称末将?”
杨文广一本正经地说道:“老将戎马一生,便是披着文臣的常服,也不是文臣,何必自欺欺人?”
陆承启哈哈大笑,转移了对象:“王卿,你便不用回皇家军校了,好好陪你的未婚妻去罢。但说好了,欠下的课程,你得给朕补上,朕让狄卿都记着呢!”
王韶连忙起身说道:“有劳陛下挂心!”
陆承启天色,说道:“天快黑了,朕就不留你们了。一路风尘之色,想必是刚到长安城。你们退下吧,好好休憩一番,明日便是例朝了,杨卿记得早些起身!”
两人异口同声地说道:“末将告退,陛下圣安!”
陆承启挥了挥手,说道:“去吧去吧……”
还未说完,就提起笔往奏折上面写了个“可”字。
两人出了垂拱殿之后,杨文广一拍王韶的肩膀,哈哈大笑道:“贤婿,你准备甚么时候来杨府下聘礼?老夫可等不及要再次做外公了!”
王韶赧然:“老将军……”
杨文广顿时不喜了:“怎么还这么叫?”
王韶只得改口道:“泰山……”
杨文广老怀宽慰:“这才对嘛,好贤婿!”
“这婚姻大事,须得吉日,急切不来。再合生辰八字,定嫁娶之日,细则太多。又是圣上赐婚,更是马虎不得……”王韶是个很认真的人,既然决定要娶杨闹红,就要来一个风风光光的婚礼,八抬大轿把杨闹红娶回王家。
杨文广听得出他是真心实意的,叹息一声说道:“老夫没,闹红更是没!子纯,此后你要好好担待着一些,闹红性子倔,你也是知道的。唉,这丫头是老夫的心头宝啊,藏了二十四年,还是让你小子得手了!”
王韶听得他说笑,不由地苦笑道:“泰山真风趣……”
杨文广又是一拍他的肩膀:“你莫要回家了,跟老夫回府。圣旨在此,你也要在场的,走!”(未完待续。)
本书来自 //32/html
………………………………
第五百一十四章:惊喜
杨文广显然心情极好,霸气地擎住王韶的臂膀,连拖带拽地把王韶往宣德门外拖。王韶虽身值壮年,可文人出身的他,哪里比得过杨文广?哪怕杨文广已然六十有五,可气力还是比王韶大。王韶只觉得杨文广的那只手,就好似打铁匠的那把铁钳一般,紧紧地箍着他,根本容不得他挣脱。
“泰山,我自己能走……”王韶感觉到杨文广似乎怕他跑了一样,那只已然有老年斑的手,竟越来越用力,已经有些吃不消了。
杨文广这才惊觉,说道:“好贤婿,对不住了。不过老夫还是要说道说道的,你身子这么弱,怎么能行?”
王韶嘴上称是,心中却道:“身子弱?我在皇家军校里,可是名列前茅的……当然,比不了朱大光,那混蛋太厉害了……”
两人神情各异,出了宣德门。在一旁的马厩里找到各自的坐骑后,便往陆承启赐下的宅府而去。没曾想到,刚刚来到御街之上,就处疾驰过来一骑,身后插着一杆“急”字小旗。
“这……这是哪里来得飞马急报?”
那飞马急报一闪而过,径直往宣德门而去。杨文广良久才回过神来出声问道,倒不如说是他在自言自语中。这也难怪,身为领兵之人,最在乎的就是这些个情报了。有时候,一个情报,抵得过千军万马。
王韶已经见怪不怪了,要是元绶年间,这样的飞马急报恐怕会更频繁。自从陆承启掌权后,整顿军备,飞马急报几乎成了长安城一景了。每次出现,都会引来长安城百姓的围观。“泰山,不必去理会。此等军情,过得两日便见诸报章了。”王韶回头,那飞马急报已然没入宫墙之中,不见了踪迹。
杨文广也想通了:“这是陛下要头疼的事,我们何必操心?若是有旨意下来,老夫还恨不得身披甲胄,上阵杀敌呢!陛下给的都什么差事啊,重新编撰《武经总要》,这不是把老夫架在火堆上烤吗!”
王韶却不这么认为:“泰山此言差矣,陛下用人,先,次行。能≌ding≌diǎn≌小≌说,♂△os_();入得陛下圣眼,又委以重任的,满朝文武,又有几人?泰山初涉朝堂,便有圣眷在身。便是闲言细语诸多,也要顾及一番陛下的脸面。陛下的监察司,可不是吃闲饭的!”
杨文广叹息说道:“贤婿啊,你是文人出身,脑筋转得快。老夫跟契丹人动脑筋动得累了,不想再和这些文人兜兜转转。朝中之事,你可得上diǎn心……”
王韶苦笑两声,心道:“摊上这等泰山,也是我王子纯的造化不行。罢了罢了,好说歹说,都是泰山,能帮就帮吧……”
当即diǎn了diǎn头,耐心地为杨文广讲起朝堂中的势力分布,以及文官武将互不相让。杨文广听后,觉得已经固化的脑筋有些疼了:“京一事,是祸非福啊!”
王韶深以为然:“是啊……”
杨文广突然哈哈大笑:“但有了子纯这样的贤婿,是福非祸!”
王韶听了,心中连连苦笑,却不能反驳。两人并驾而骑,由王韶带路,总算来到了长安城中央的光福坊。光福坊乃是达官贵人高官富绅的聚居处,陆承启能在此处赐下宅院,可见杨家一门荣耀有多显赫。
来到杨府外,已有家仆出来牵马,管家在一旁伺候着进入了正堂。只见正堂上,一片忙碌之状,杨怀恩正指挥着家仆,把那块元绶帝御赐的“一门虎将”匾额挂在正堂之上:“……太靠左了,往右边些。你们连左右都不分吗,往右!再右,再右些,好,就是这了!”
“怀恩,怎么这般折腾?”杨文广脸上毫无表情,先前那喜悦之色,此刻掩饰得极好。杨怀恩回头一见是杨文广,连忙行礼说道:“爹爹,宅府已然布置好,就差这个了。爹爹你还满意吗?”
杨文广微微diǎn了diǎn头,杨怀恩才注意到跟在杨文广身后的王韶,不由地降低声音说道:“爹爹,他……怎么还在这?”
杨文广不动声色地说道:“你把全家人都叫来正堂,陛下派来宣旨的公公,快到了。”
杨怀恩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习惯于杨文广的虎威,还是领命去执行了。不一会,杨家大大小小二十余口人,已经齐聚在正堂之上。杨闹红原本情绪不高,可乍见到王韶,心头突然如鹿撞般:“他怎么来了?”
慕容昭容走到杨文广身旁,暗中扭着他的手臂,低声说道:“你这老头子,在耍些什么花样?”
杨文广还没来得及解释,杨府外就传来一阵尖锐得刺耳的声音:“圣旨到!”
杨文广说道:“还愣着作甚,摆香案啊!”
几个家仆摆好香案,焚燃三炷香后,那宣旨的内侍,才走到正堂上。
“陛下有旨,枢密直学士杨文广阖家禁军统领王韶接旨!”
听得内侍这句话,杨文广三叩首后唱喏道:“恭请天安!”
那内侍缓缓地说道:“圣恭安!”然后在香案前摊开圣旨,宣读道:“敕曰:朕奉皇太后慈谕,枢密直学士杨文广之女杨氏,恪恭久效于闺闱,升序用光以纶綍,咨尔杨氏之女也,秉性端淑,持躬淑慎。温脀恭淑,有徽柔之质,柔明毓德,有安正之美,静正垂仪。动谐珩佩之和克娴于礼,敬凛夙宵之节靡懈于勤。太后躬闻之甚悦,兹特以指婚禁军统领王韶,责有司择吉日完婚。洪祥四年二月十六。”
杨文广再拜三叩首,道:“恭谢天恩!”这时候,杨家的人还未曾回过神来,慕容昭容愣愣地不知道谢恩,喃喃地说道:“是老身听差了吗?这……这是陛下赐婚?”
那内侍笑嘻嘻地把圣旨递给杨文广,杨文广这才敢起身。那内侍说道:“恭喜杨学士,贺喜王统领!”
杨文广笑道:“公公不如留下,喝些茶水?老夫自有喜钱奉上!”
那内侍连连摆手说道:“杨学士不可,陛下严旨,不得收钱。咱家还要回去复旨,就不逗留了。”
“那公公慢走,待得成婚之日,请公公来喝杯喜酒!”杨文广笑吟吟地说道。(未完待续。)
本书来自 //32/html
………………………………
第五百一十五章:小登科
送走了这位内侍,杨闹红却还没有反应过来:“啊,王子纯,你要成婚了?”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王韶为未婚妻这么问,脸上何止是挂不住,苦笑着对杨文广说道:“泰山,我能向陛下退婚么?”
杨文广差点没跳起来:“退婚?你想都别想,要是你不把闹红娶回去,今日别想走出杨府大门!”一边说,一边对杨家四子使了个眼色。到底是一个爹娘教出来的,杨家四子立马明白了杨文广的意图,缓缓地挪步到王韶身旁,分四个方位站定。
王韶心中苦笑不已,单单是一个杨怀玉,他就打不过,更何况是四个杨家将?
“王子纯,我是打了你一拳,这是我的不对。可你是接了圣旨的,抗旨不尊,那是死罪!再说了,我妹子貌美如花,杨家名将世家,难道配不上你?”杨怀玉最为激动,先喊出这句话来。
这时候,杨闹红神经再大条,也反应过来了。杨怀玉是杨家最小的男丁,他的妹子就只有她自己。她喃喃地说道:“不会吧,王子纯你要娶我?”这不能怪杨闹红,她一直把王韶当做一个倾诉对象,一个可交心的朋友,从来没有男女的情分。虽然潜意识中,杨闹红是喜欢王韶的,可现在她自己都没感觉到,乍闻此事,一时间接受不了也很正常。
王韶讪讪地说道:“这可是泰山向陛下求来的……”
杨文广踹了他一脚,怒目道:“怎么,难道是老夫的不是了?”
王韶一个趔趄,杨闹红见了,连忙一个上前,恰好扶住了他。“爹爹!”
众人见状,哈哈大笑起来:“还未嫁出去,便护着夫君了!”
杨闹红虽说是这个时代的女强人,可听了这句话,脸上还是一红。王韶被杨闹红扶起来,恰巧看到她小女人的一面,不由得心中一荡,竟似乎有些认命的意思。其实在垂拱殿那会,王韶已经认命了。可那种认命是无奈,这种认命是心甘情愿。有如此好的娘子,哪个男人不想要?
杨文广故意虎着脸:“王子纯,你是不是想反悔?”
王韶看了看杨闹红,见她一脸希冀的模样,心中登时柔肠似水:“我王韶虽无过人勇力,却也是一员将军,说过的话,哪能不算话?既然陛下圣旨已下,那杨姑娘我是娶定的了!”
其实杨家众人,等的就是这句话。杨闹红未能嫁出去,一直是杨家众人的心病。如今心病一去,众人立时欢呼起来。慕容昭容走过来,拉着两人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虽说承蒙陛下赐婚,杨家荣光于甚。可这六礼不能省了,若是子纯无闲钱,杨家有!一定要风风光光大办,好让整个大顺都知晓,我杨家的女儿,是陛下赐婚!”
慕容昭容这是怕夜长梦多,想要尽快形成既定事实。不过古人结婚成亲,可不像后世那般简便,去民政局登个记,便算是正式夫妻了。古人成亲,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要看门当户对,才能成双入对。这样的规矩,坑了不少苦命鸳鸯,此乃题外话,暂且不表。而比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风光的,便是当朝皇帝赐婚了。这可是光宗耀祖之事,最值得散布开来,最好人尽皆知。不过,皇帝赐婚也有苦恼,万一夫妻生活不和谐,闹了矛盾,迫于皇权压力,还不能休妻。凡事都有弊有利,皇帝赐婚,也不是所有人都受用得起的。
而比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烦人的是,古人娶亲讲究六礼。何谓六礼?是为一纳采、二问名、三纳吉、四纳征、五请期、六迎亲。除了这个之外,不管是赐婚还是普通成亲,男方都要循礼提亲。提亲也就是互换“庚贴”(年龄、生辰八字)压于灶君神像前净茶杯底,以测神意。如三日内家中无碗盏敲碎、饭菜馊气、家人吵嘴、猫狗不安等“异常”情况,则请算命者“排八字”,看年庚是否相配、生肖有无相尅。旧时有人迷信所谓六年大冲、三年小冲;男婚年龄逢双,女子十九不嫁;谓鸡狗(鸡犬不和)、龙虎(龙虎相斗)、虎羊(羊落虎口)、蛇鼠(蛇吞老鼠)难相配,待认为周全后始议亲。
提亲过后便是议亲,也就是要下聘礼了。若是聘礼不合女方家心意,女方还有权退掉聘礼。悔婚大多是出自这里,男方若不满意,则会把聘礼弄得很寒酸,委婉地表露出悔婚的意思。若女方不满意,则借口聘礼太少,拖延时日,男方也会明白。所以说古人成亲不是件容易的事,越是高门大户,里面的规矩也就越多。好在此次乃是皇帝赐婚,抗旨那可是死罪,可以说这桩婚事已经十拿九稳了。
王韶也是过来人,这些礼数都是懂得的。只见他点着头说道:“老夫人,这些子纯都会办妥的……”
慕容昭容不高兴了:“还叫老夫人?”
王韶一时间改不过口来,但很快意识到了自己才错误:“泰水……”泰水是此时汉人对岳母的称呼,与泰山对应,显得比较庄重。若是寻常人家,也叫丈人,丈母,与后世的称呼很像。若是魏晋之前,丈人是被叫做“舅”或“妇翁”的,而丈人一般是指老年男子。朝代不同,称呼也是不同。可用上泰山、泰水,那就百分百没错了。
而此刻,最闹腾的杨怀玉起哄了:“世人皆言人生有四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又言金榜题名大登科,这洞房花烛夜可谓是小登科!王子纯今日得皇上赐婚,离小登科之日也不远了!”
杨文广哈哈大笑道:“听说王子纯可是投笔从戎的?金榜题名不了,那小登科亦是登科!”
此刻气氛喜气洋洋一片,杨闹红面皮再厚,也只敢躲在王韶身后。可她嘴角荡漾的笑意,可是骗不得人的。
恰在此时,一个家仆进来说道:“老爷,饭菜已经备好,是否入席?”
杨文广豪气地说道:“今日双喜临门,一定要喝他个不醉不归!”
众人都明白双喜临门是什么意思,一则是杨文广入枢密院,二则便是杨闹红与王韶总算是定下亲事了。这两人也算是姻缘天成,要不然王韶怎么会出现在奉圣州,又恰巧与杨闹红相遇?后面的剧情更是峰回路转,原以为各奔东西的两人,却不料因为一旨圣意,杨文广调任枢密院,真的是缘分来了,挡都挡不住!
宴席上,杨家一家大小都团团围坐。若是此刻讲究的人家,女眷是不得同桌的。但杨家乃是将门世家,可不管这个规矩。一家人其乐融融,王韶不知不觉间便融入了进去。
杨家兄弟刻意劝酒,王韶推却不掉,一杯杯地往口中倒酒,竟喝了个酩酊大醉。杨文广也有点醉眼惺忪,看着醉倒在桌上的王韶说道:“此子酒品好,老夫果真没看走眼……”(未完待续。)u
………………………………
第五百一十六章:蛮力打不过计谋
杨家陷入了狂欢,陆承启却陷入了迷茫。就在不久前,飞马急报送来一则军情,完颜乌古乃居然败了!多么不可思议,女真人居然被契丹人打败了,而且还是惨败!
在陆承启的印象里,契丹人完全不是女真人的对手,不然辽国怎么会被女真灭国?可现实却狠狠甩了他一巴掌,原来女真人没有那么强,契丹人也没有那么弱。不仅不弱,契丹人还是碾压女真人的存在。从军报可以完颜乌古乃是中了萧虚烈的圈套,以至于惨败如此。
“是高估女真人了,女真人也没有那么厉害嘛!”陆承启心中琢磨着,“是不是该减少一些对女真的援助了,怎么感觉他们有diǎn烂泥扶不上墙?”
“陛下,你怎么了?”承启连吃饭都吃得心不在焉,皇后周芷若心疼地问道。
陆承启回过神来,放下了筷子:“没什么,就是这两日政事有些多……”
“陛下勿要弄坏了身子,政务可以先放一放,用完膳再想不迟。”周芷若柔声劝道。
陆承启突然问道:“梓童,你说契丹人是善是恶?”
周芷若一愣,脱口而出道:“陛下怎么如此问?契丹人掳我百姓,杀我将士,与大顺不共戴天!”
陆承启不得不佩服,连一个女子都知道,辽国与大顺乃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可笑朝中那群大臣,却有着避战的思想。要是如此忘乎所以,不懂居安思危,就算陆承启中兴了一代,日后还不是一样?“要想办法把辽国灭了,不然游牧民族还是会入主中原的……”
“那依梓童所见,朕该如何对辽国?”陆承启很想听听,周芷若是什么
周芷若愣了一下,吞吞吐吐地说道:“陛下,后宫不得涉政,此乃祖制也。臣妾妄言,不合礼制。”
陆承启笑道:“此间无人,朕想听听你的”
周芷若犹豫了一下,才缓缓地说道:“既然陛下要听,那臣妾就妄言了。契丹人性情凶狠,异于汉人。辽国毗邻『ding『diǎn『小『说,▲o★s_();大顺,犹如一头猛虎在旁潜卧。一旦边防空虚,契丹人便会趁虚而入。前事之鉴,后事之师。陛下亲政以来,整顿军备,则外患无忧,此乃万万百姓之幸事也。”
陆承启摇了摇头,说道:“这不是梓童的心里话吧,朕不想听满朝文武胡言乱语,怎么梓童也学了他们的语调?”
周芷若低着头,说道:“臣妾若是实话实说,陛下可不得责怪?”
“朕绝不责怪,梓童但说无妨。”
“陛下,臣妾心里话,若能将契丹人斩尽杀绝,那是最好不过。可契丹人毕竟以武立国,难以征服。陛下不见,汉朝倾全国之力,驱逐匈奴,又能如何?其后鲜卑乌桓羯羌氐突厥……这些草原人还是层出不穷。归根究底,我们汉人不懂得在草原上讨生活,如若不然,以汉人的人口,如何能比草原人差了?”
陆承启闻言,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良久方道:“梓童一言,已然胜过满朝文武!”
周芷若嗔道:“陛下莫要折杀臣妾,此言满朝文武,哪个不知哪个不晓?只是以史为鉴,汉武帝倾全国之力征讨匈奴,固然大胜得归。可汉朝就此由盛转衰,不然怎么会被王莽篡汉?穷兵黩武,终归不是治国上策……”
陆承启diǎn了diǎn头,周芷若的基调,大多来源于其父周延华。周延华其人,虽不擅言语,可比常人远。周芷若受其影响,识得大局也算是有其父必有其女。估计元绶帝就是个,才给他“调皮”的儿子找的好媳妇。要是儿子不行,起码还有皇后ding住。要是生出个孙子来,好好调教,也算是完成了社稷交接的重任。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先前的倒霉鬼陆承启“失足”,一缕幽魂已散。这个陆承启,不过是借了躯壳,灵魂却是来自后世。
陆承启的又有不同:“梓童所言,不无道理。可一山不容二虎,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大顺与辽国,注定是以一方灭国而告终,此乃两国基调。只是这个时日,不知要到何年何月罢了。朕亲政之时,颇有雄心,要将草原并于大顺版图之内。可听梓童这般一说,确实有些疏漏。汉人不懂放牧,不懂逐水草而居,确实是不易调节。若是没有万全把握,是不能再图北上啊!”
周芷若听后,拍了拍胸脯道:“陛下还有这等打算?谢天谢地,臣妾总归是做了件好事!”
陆承启忧心忡忡地说道:“可北面的形势,不容乐观啊!适才有飞马急报,女真败给了萧虚烈。女真乃是朕一直暗中扶持的,梓童也清楚。这一败,不知何年何月方能恢复元气。少了一个掣肘,辽国腾出手来,灭掉耶律重元后,下一个便是大顺了……”
周芷若总算明白,陆承启为何心不在焉了,原来是这样。明白了前因后果,周芷若劝道:“陛下无需着恼,女真人憨直,不及契丹人也在意料之中。臣妾掌管皇庄,从女真手中赚来的钱银,竟比辽国还多!如此憨直,如何是萧虚烈的对手?犹记前年,就是这厮领兵南犯,可恶得很!”
陆承启知道,周芷若不过是偏见罢了。若是按狡猾程度,完颜乌古乃和萧虚烈都是两只老狐狸,老奸巨猾得很。只是萧虚烈所领兵马,比完颜乌古乃好得多。手上的牌都不同,敌方将领水平又是差不多,这不败才有假。
“最近的形势不太妙,赶紧扫荡完那些水寇蟊贼,整顿厢军了。不然的话,要是打起来,说不定要吃亏。兵力不足啊!”
陆承启也想大举增兵,可这个年头,尚有许多人食不果腹,要六十个百姓养一个兵,如何能征兵百万?更何况,大顺的军制就是职业军人制度,不是前朝那种府兵制,边种地边打仗的。要自给自足,也很困难。
心中有了计较,陆承启才稍稍安了心。一直以来,他都有种迫切感。别人不知道为什么,陆承启却是知道的。要是按照正史的轨道,再过得五六十年,北宋就该亡了。陆承启现在才十八,过得五六十年,要是命好的话,说不定还能见到那一日。谁想做亡国之君?煜,徽宗,宋钦宗,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啊!想到这,陆承启禁不住打了个寒颤,连拿着筷子的手都抖了一下。
“陛下,你没事吧?”周芷若见陆承启似乎在担惊受怕,不明所以地问道。
“朕没事,快吃吧,饭菜都凉了……”掩饰过去后,陆承启还是有diǎn心惊胆战……(未完待续。)
本书来自 //32/html
………………………………
第五百一十七章:又闹腾
一夜时光似水,陆承启却睡得不算安稳,毕竟有心事。一大早,他便自己醒了过来,在宫女的服侍下,更换了龙袍,准备上例朝了。
与往常一样,用过早膳后,卯时便到了。在一片奏乐声中,陆承启缓缓越过列队站好的文武百官,登上了高高的龙椅。
“参见陛下!”
奏乐声一停,文武百官便唱喏道。
“众卿免礼。”陆承启用缓慢,而中气十足的声音说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罢。”
他的话音刚落,便有一人出列说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陆承启一来是监察御史贺礼曾。“御史台消停了这么些时日,难道又要冒头了?”陆承启心中的念头一闪而过,淡淡地说道:“准奏!”
那贺礼曾端着朝笏,躬身说道:“陛下,应天府传来消息,有士子打砸应天府衙门,已被应天府尹下令扣押在牢。”
陆承启心中一惊,脸上不动声色地说道:“所为何事?”
“回禀陛下,士子不满新政,曾联名上书应天府衙门。可应天府尹柯垨桧,不仅不受,反而斥责他们,不以读书为重。这些士子没有听从劝告,当夜翻墙而入,打砸应天府衙门……”
陆承启冷眼地礼曾,心知肚明他到底是受了谁的蛊惑。从这件事已经很明确了,这里面肯定有人在故意推动整件事的发展,以达到废除十品官制的目的。要不然贺礼曾,怎么会比监察司还快一步得到消息?而这幕后之人,肯定也是权高位重之人,到底是谁?陆承启暂时判断不出来,但只要顺藤摸瓜,抽丝剥茧,肯定能把这人揪出来。
陆承启扫视了一眼下面神态各异的文武百官,缓缓地说道:“众卿对此事怎么
这时候,左谏议大夫云枫又跳出来了:“陛下,应天府尹柯垨桧尸位素餐,该贬谪边陲!”
刑部侍郎罗韫出列说道:“云大夫此言差矣,此事非柯府尹之过。陛下早有明旨,任何人上书新政,★ding★diǎn★小★说,∧⊙os_();皆一律不受。应天府士子,不,只凭好恶便联名上书,此乃其罪一也。其罪二,身为士子,该安心备考秋闱,却蔽夜打砸衙门,何等恶劣?陛下,此事该严惩打砸衙门士子,便是削其功名,亦是情有可原!”
到底是刑部的官员懂法,陆承启也没料到罗韫会出来说这话。其实他下过的口谕,连自个都忘了有多少了,前后矛盾的情况也出现过不少次。听得有人为自己打圆场,陆承启连忙说道:“罗侍郎此言在理,士子乃是读书人,这般有辱斯文,实乃大罪大恶也。罗侍郎,你给朕说说,按《大顺律》,此事该如此处置?”
罗韫端着朝笏说道:“《大顺律》第二百五十八条,不顾官威,打砸衙门者,杖刑二十,牢刑三年,游街示众。”
到底是专业人士,连在哪一条都说得清清楚楚。陆承启diǎn了diǎn头,说道:“量刑尚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