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顺皇朝-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韶还没来得及品味出什么,那宣旨之人已然端着圣旨,施施然地转了个身。王韶见到此人,登时一愣:原来竟是熟人!

    “这不是威远候韩帆吗?难道他要替杨文广,做这奉圣州州牧不成?他可是枢密直学士啊,正三品的京官,怎么会舍得来奉圣州,做一个正二品的州牧,这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王韶心中念头急转,却也想不通这是为何。

    杨文广见人都到齐了,便朗声道:“韩学士,奉圣州所有官员已然到齐……”言下之意,便是可以宣旨了。

    韩帆微笑着了头,示意杨文广可以焚香了。待得香案上的三炷香焚燃后,杨文广三叩首后唱喏道:“恭请天安!”

    韩帆稍稍收敛了笑意,肃穆道:“圣恭安!”

    旋即,韩帆摊开圣旨道:“敕曰:奉圣州州牧杨文广,熟谙兵法,自任奉圣州州牧以来,辽人不敢南下一步,是为大功。皇考赐下,一门虎将,以表其璋。≮≮≮≮,m▼co≡m虽近日有出格之举,亦是为国着想。朕尝闻,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加之辽人日催益甚,朕不胜其烦。唯有委屈杨州牧,卸职回京,出任枢密直学士。威远候韩帆,志虑忠纯,兵法纯熟,可为替代也。洪祥四年正月二十。”

    杨文广再拜三叩首,道:“恭谢天恩!”

    韩帆宣读完圣旨后,按礼制答道:“天恩浩荡,杨学士须谢恩啊!”

    杨文广再行三叩首,道:“陛下教诲,臣永服辞训!”

    到这里,圣旨已然宣读完毕。在场的大多是武将,哪里听得懂文绉绉的圣旨,不由地问道:“圣旨写了些什么?”

    杨怀玉这会高兴了,杨文广居然进枢密院了!这可是京官啊,有道是宁做九品京官,不做四品州府。京官的待遇,可不是地方官能比拟的。更何况是枢密直学士,这可是正三品的京官,实打实的实职!

    高兴之下,杨怀玉得意洋洋地解释道:“爹爹要去京城,做三品官了!”

    乍闻此言,这些大老粗就不干了:“诶,怎么降职了?”

    “是啊,州牧就算不升官,起码不会降职吧?”

    “难道是圣旨出错了?”

    ……

    听了这些话,杨怀玉脸色都青了,怒道:“瞎嚷嚷什么,京官能比地方官吗?这道理都不懂,你们真的蠢到姥姥家了!”

    这些大老粗一听,才知道原来这是明降暗升啊!一个个喜逐颜开:“我们这不是怕州牧他吃亏吗?对了,我们怎么没有调令啊?”

    韩帆笑着解释道:“诸位,以后我便是奉圣州州牧了,杨老将军则是调任枢密院,前途大得很!而你们呢,陛下暂时没有调令,不如你们与我再呆个几年,我回京后定然向陛下举荐你们?”

    韩帆虽出身将门世家,可从未真正带过兵。陆承启也不太相信他,所以并不准备动奉圣州的将领,好他们辅佐让韩帆尽快熟悉军务。毕竟奉圣州乃是北方的屏障,非得有一个得力大将镇守不成。

    可这般一来,这些大老粗一个个都有意见了,嘴上没有,可一个个如同斗败的公鸡,精气神都蔫了下去。韩帆心道:“陛下果然熟知士卒心理,所料分毫不差!”

    韩帆继续道:“诸位不要垂头丧气的嘛,陛下还让我带了赏赐过来,每人都有十贯钱!”

    财帛动人心,韩帆用陆承启的银子收买人心,总算是稍稍镇得住这些骄兵悍将了。这些大老粗一听,顿时欢呼起来。要知道,奉圣州可是有几万士卒的,每人都有十贯钱,这可不算少了!十贯钱,在奉圣州的购买力还是很足的,这些大老粗一听有钱,登时换了个嘴脸。

    韩帆心知肚明,他们是看在钱的面子上才对自己客气的。但话还是要明白的:“陛下赏赐的事,不要出去,这是陛下的口谕,懂了吗?陛下了,要是谁胆敢泄露信息,一律追回赏赐。这十贯钱,就当做饷银了,懂吗?”

    这些大老粗听到还可能收回去,顿时老老实实地了头,道:“得令!”

    韩帆又对杨文广道:“老将军,陛下等不及要见到你了。你尽快阖家搬迁到长安吧,陛下已在长安赏赐下一座宅府……”

    杨文广叹息道:“陛下厚爱,如何担得起?”

    王韶笑道:“这是老将军应得的!”言下之意便是自杨延朗以来,杨家一门三代,都在镇守奉圣州。如此丰功伟绩,又岂是区区一座宅府能衡量得了的?

    韩帆又对王韶道:“王统领,陛下也有口谕给你,让你尽快回去皇家军校,完成学业。当然,回京之后,还需面圣一番。”

    王韶连忙道:“末将领旨!”

    韩帆交待完事情后,在这些奉圣州将领的带领下,去交接军务了。奉圣州乃是大顺最北端的边城,扼守要道。契丹人想要进攻中原,必从奉圣州经过。否则只能绕道幽州、绕道大同府。可奉圣州屯兵好几万,全都是精兵强将,要是来个合围,那契丹人插翅也难飞。契丹人也不傻,奉圣州一日不除,中原一日无望。是以杨文广和耶律仁先在奉圣州斗了二十余年,胜负各半。但奉圣州还是牢牢掌控在大顺手中,契丹人蹉跎岁月,除了葬送掉诸多士卒外,一无所获。(未完待续。)
………………………………

第五百一十章:终见真容

    二月里的长安城,秀才举子骤然多了起来。没办法,很快就开秋闱了,这次恩科不同寻常,秀才举子早些来长安城做准备应考,也在情理之中。

    若是按照规矩,春闱一般指的是“省试”,也就是贡试,在贡院举行,乃是三级考试中礼部出题考的一级。而秋闱,则是州试的代称,因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大顺律》有载:“诸路州军科场并限八月引试,而礼部试士,常在次年的二月,殿试则在四月。”

    大顺极其重视科考,所以把科举条例都写进了《大顺律》中。当然,这只是一般的规矩,陆承启是什么人?当今天子啊,改个考试时间,不是易如反掌?当然,为了照顾大江南北的举子,这次科举是秋闱,其实是延后了时间的,要在九月末才考。八月乃是中秋,九月都算是深秋了,如此科举,是秋闱,倒也得过去。

    此刻,一行人缓缓从长安城的北门,芳林门进入长安城中。

    “阿娘你看,这里好多秀才啊!”

    杨闹红骑在马上,对着并排行驶的马车,娇声呼道。

    “行了行了,大呼叫什么!”慕容昭容在马车中,不耐烦地道。杨闹红觉得好生没趣,不由地回头望了一眼远远吊在后面的王韶。杨怀恩见她如此动作,心中好笑道:“这个傻妹子,总算懂得男女之情了。”

    这样的动作,杨闹红一路上也不知道做了多少次。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但她自己却不知道为什么,似乎离开了王韶这十余日后,心中总是空空的,仿佛缺了什么一样。她给自己的解释是,或许是她交的第一个朋友,一时间分开有些舍不得罢了。

    王韶是过来人,哪里会不知道杨闹红已然怀春在心?只是他已无男女念想,所以才远远避开罢了。不过回长安城的路就一条,不管如何避开,还是免不得要碰面。错过了驿站,就要再走百十里地了。

    这两人的动作,又如何瞒得过众人?也只有杨闹红自己蒙在鼓里而已。奈何一路上都没有什么相处的机会,众人就』』』』,m◆co◇m算有心成全,也无力促成。再加上王韶有意无意的躲避,更是让众人恨得牙痒痒。

    此刻到了长安城中,杨文广就显出一家之主的气度来了:“你们先去宅府安顿好,老夫要进宫面圣。”面圣这件事,仅在他出任奉圣州州牧第一年过年时,才有过一次。其他时间,杨文广都没有这个际遇。想想当初任州牧时,不过三十余岁年纪,现在一晃就是二十余年,真是岁月不饶人呐!

    杨文广对着王韶招了招手,王韶顺从走了过来。“子纯啊,你也要进宫面圣对吧?”

    王韶了头,杨文广道:“那就好办了,我们一起去。”面对着这样一位虎威犹在的老将,王韶怎么敢拒绝,只好与杨文广并排同骑,让胯下骏马慢慢踱着步子。

    “老了,多年未到长安,都不在皇宫在哪,子纯你看着路。”杨文广叹息一声,道:“岁月不饶人呐,想当年的长安城,哪里有这般繁华?”

    王韶也接过话头,道:“是啊,自从陛下登基后,长安就越来越多人了。也不知道过些年,会不会再往外扩建城池?城池大了也不好啊,难以防守……”

    杨文广惊讶地道:“你还研究过长安城的防守?”

    王韶知道,这几乎涉及到最高军事机密了。也只有禁军,才能触碰到的机密,不过想到杨文广即将就任枢密直学士,迟早会了解到这方面的,王韶降低声音道:“可不是,陛下和军器监最近还弄出个大家伙,就是这个的百十倍,嘿嘿,那玩意可比床子弩,抛石机厉害多了……”王韶指了指身后背着的洪祥式步枪,一脸神秘。

    杨文广眉头一皱:“既然如此犀利,为何不送到奉圣州。有了这等兵器,奉圣州岂不是固若金汤?”

    王韶道:“这玩意太难造了,现在连几门都没有……”

    杨文广一阵出神,也不知些什么。两人默默走了好久,杨文广才叹息道:“老夫戎马一生,生死都能置之度外,唯独两件事放不下。王子纯,你可知道是哪两件事吗?”

    王韶摇了摇头,其实他已经猜得到七七八八,心中忐忑了起来。

    “第一件事,便是怀玉。怀玉肖其先祖,天生神力,可贪玩成性,不肯习兵法,这都是被他阿娘惯坏的。老夫怕有朝一日撒手人寰,怀玉无人能治,走上了歧路……”

    王韶道:“这倒不怕,陛下创下的皇家军校,专治各种骄兵悍将……额,老将军莫怪,这是陛下是原话。让将军去皇家军校进修两年,我敢担保,将军此后前途无量!”

    杨文广叹息道:“但愿吧!怀玉不是老夫最牵肠挂肚的,最牵肠挂肚的,还属闹红这丫头了。”

    王韶心中“咯噔”一声,心道:“坏事,还是来了……”

    只听杨文广的戏演得十分真切,一脸痛心状:“都怪老夫那时军务繁忙,无暇管教这丫头,以至于她从不习女红,整日舞枪弄棒,若是身着男装,恐怕无人认出她是女子。如今都二十有四了,还未曾找到夫家,生得一儿半女,这让老夫怎么放心得下?”这番话,在奉圣州杨文广就想对王韶了。可那会杨闹红天天腻着王韶,杨文广即便有心靠近,也不知道用什么借口。难得今日有时间,杨文广怎能放过这个机会,不借题发挥一下?

    王韶硬着头皮道:“老将军身体健壮,定然长命百岁!杨姑娘虽性情耿直,却为人善心,乃是好女子。如此女子,何愁嫁娶?老将军多虑了……”

    杨文广认真地看着他,道:“真的是老夫多虑了吗?”

    王韶的眼神开始闪躲,杨文广继续道:“闹红看上了你,你却躲躲闪闪,你真当老夫不知情?”

    听得这话,王韶吓得差摔下马来:“老将军,这东西可以乱吃,话不能乱啊,杨姑娘和子纯,以君子之礼互待,何尝有过半分男女之情?再了,即便杨姑娘正有此意,也是不成的。我王子纯丧妻在前,鳏夫一个,如何配得上她?老将军,莫要折杀子纯了!”(未完待续。)
………………………………

第五百一十一章:请陛下赐婚!

    杨文广笑了笑,道:“只要是闹红看上的人,莫你是个鳏夫,便是个乞丐又如何?你真当老夫是一个在意门户之人?子纯啊,是个男子汉就该担得起责任!算了,不了,皇宫到了,你再好好考虑一番吧。要是想通了,杨府随时欢迎你来提亲!”

    罢,哈哈大笑地往宣德门催马而去。当然,皇宫内不许纵马,武器也是禁止的。把马匹交给镇守宣德门的御前侍卫们,洪祥式步枪自然也是要交出来的。

    在内侍的带领下,他们径直穿过大庆门旁边的长廊,一直来到垂拱典门外。那内侍道:“两位请在此间候着,待咱家进去禀报一声。”

    杨文广一拱手道:“有劳公公了!”

    王韶心不在焉,看了一下杨文广,却不出口。杨文广等那内侍走远后,声道:“老夫知道你在顾虑些什么,你不就是有六个儿子么,这算得了什么!闹红是老夫的女儿,难道还会亏待了你的儿子不成?”

    王韶苦笑了两声,这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杨闹红,杨文广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连他的底细都摸得一清二楚。可见做了杨文广的对手,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越是厉害的将军,就越是谨慎,也是最重视的情报的。

    可王韶却猜错了,这并不是杨文广的功劳,而全是慕容昭容从他亲兵嘴里套出来的。不过他们夫妻同体,杨文广借用一番,也是为了杨闹红。

    王韶道:“老将军,既然你都知道了,我又如何肯耽误杨姑娘呢?她是个好姑娘,应当找个更好的夫君!像我这般的,如何能让她一辈子过得舒心如意?”

    杨文广眼睛都瞪大了:“要是找得到,老夫不早就把她嫁出去了?这丫头太倔,不是她看得上的,谁能得动她?老夫不管,要是你不娶,老夫就跟你没完!”

    就在此时,那内侍恰巧走了出来,乍闻此话,惊得一愣一愣的:“咱家没做错什么吧,这位老将军,怎地如此大火气?”

    杨文广变脸很快,放低了声音:“公公︽10︽10︽10︽10,m▼c↘om,老夫这是对这子的,不关你事!”

    那内侍道:“原来如此!陛下宣两位觐见,切勿缺了礼数!”这太监心好,不曾见过杨文广,有心提醒一句。

    杨文广自然也要还礼了,王韶还愣在原地,细细思虑着。杨文广看不过眼,推了他一把:“私事暂时放在一旁,先面圣述职!”

    垂拱殿中,陆承启正批阅着奏折。这段时间以来,内阁越来越熟练,陆承启身上的担子骤然一松。这些奏折,几乎都是经过了内阁票拟的,只需披红一番就行了。若是有更好的处理意见,陆承启也会用朱笔在旁边批示。这样一来,办事效率陡然提升,再也没有冗沉的政务积压在那里了。

    突然,殿中光线一暗,陆承启便知道有人进殿了,抬头一看,来人正是王韶,另一个想必是杨文广了。陆承启仔细打量了一番这杨家将演义中的人物,直觉这个老将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他目光坚定,两鬓虽有些白发,但神情坚毅。一看就是久经战阵,才有如此肃杀之气喷薄而出。

    杨文广也在打量着这个皇帝,算起来,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杨文广心道:“这皇上仪表堂堂,龙庭虎额,端的好面相!”杨文广对于自己相人是很自信的,极少看错人。

    当然,见到皇上,杨文广还得行礼:“末将杨文广,参见陛下!”

    王韶也一同行礼道:“末将王韶,参见陛下!”

    陆承启起身,道:“两位卿家,快快请起!来人,赐坐!”

    两人推辞一番,才应下来,也只敢坐了一半,不敢全都坐下。陆承启开门见山地道:“两位卿家在滦河一役,朕早已知晓。奈何此役是偷袭之战,不占大义名分,所以给不了两位卿家功劳,两位卿家不会记恨于朕吧?”

    杨文广摆手道:“不怨恨,陛下肯定不信。老将自己是没有怨恨的,但奉圣州五万士卒,却是有些怨言。但既然陛下赐下钱银,那就无事了。”

    陆承启笑道:“这是将士们该得的,只是不能公诸于众罢了。杨卿,此役你功劳最大,难道就真的没有一丝怨言不成?”

    杨文广哈哈大笑,道:“陛下,老将已然六十有五了,功名利禄早已视作过眼云烟。杨家也是一门荣贵,吾儿个个身怀技艺,可为大顺镇守边境。人已至此,复有何求?”

    陆承启又问道:“王卿,那你呢?”

    王韶先前一直在出神,不知道在想什么。此刻听得陆承启叫唤自己,才惊慌失措地道:“末将适才走神了,罪当万死!”

    陆承启没有怪罪他,而是问道:“王卿此役无功无劳,没有怨言?”

    “陛下,狄将军过,军人的天职便是听从命令。末将要是有怨言的话,算不上一个军人了!”

    陆承启心道:“怎么变成狄青的了,这分明是我的好吗!不行,下回见到狄青,得找他要专利费才行……”心中只是打趣而已,嘴上可不是这么的:“王卿此话,深得朕心。这样罢,若是杨卿、王卿开口,不论什么,朕都会应承,算是一个弥补了。”

    杨文广听了这话,老眼中精光一闪:“陛下,此话当真?”

    “朕乃天子,言出即圣旨!”陆承启斩钉截铁地道。

    杨文广一听,有戏!连忙道:“老将心中,却有一件事放不下!”

    王韶听了这话,竟失声叫道:“不可!”

    陆承启一愣:“你们两人怎么了?”

    杨文广狠狠瞪了王韶一眼,继而道:“陛下莫要理他!老将有一女,自不习女红,只喜舞枪弄棒,现已二十有四,还未嫁人。老将恳求陛下,为女赐婚!”

    陆承启一听,哈哈大笑道:“原来是杨门女将啊,有趣有趣!不知杨卿钟意之人,又是谁?出来,朕为他们赐婚便是!”生平第一次做媒人,陆承启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后世天、朝的宫廷神剧里面,这样的剧情还少么!(未完待续。)
………………………………

第五百一十二章:姻缘天定

    杨文广也不打马虎眼,直接说道:“此人眼在天边,近在眼前……”

    陆承启反应也快,先是愕然,然后扫视了一番,目光锁定在王韶身上,惊讶地说道:“你是说王卿吗?不会吧,王卿还没成家立室?不对啊,朕记得王卿已有子翤了,怎么会……”

    这年头,但凡有个家世的,哪里会让自家女儿去做小?陆承启有此一问,也算是融入这个时代了。@@,想什么问题,不再是从后世的眼光,而是从这个时代的角度出发。

    王韶听了这话,有点尴尬地说道:“启禀陛下,末将那是丧妻,丧妻……”

    陆承启一听,心中琢磨道:“不对啊,杨家好歹也是将门世家,怎么甘心把女儿嫁个一个死了老婆的男人?不过也是,他女儿都二十四了,放在后世当然没什么,刚刚大学毕业的。可这个年头就不同了,二十四就是老姑婆了,确实是逮到一个算一个。嗯,王子纯他也不错,都是禁军统领了,怪不得会看得上他。有这样的前途,丧妻算什么!”

    “既然如此,朕许了!”陆承启乐得成人之美,用王韶拉拢住杨家,这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他怕的是什么,杨文广看上了当朝的某个文官而已。文武勾结在一起,哪怕陆承启再大度,也不会放纵这样的事情发生吧?

    杨文广当即起身,一拜到地:“谢陛下成全!”

    而王韶却神情激动,跳将起来:“陛下,不可!”

    陆承启一愣,笑着对杨文广说道:“杨卿,你这贤婿,看起来不太想做你的女婿啊!要不你们翁婿先商量商量,免得到时候闹得不可开交,王卿想递休书都不行。这赐婚不能乱用,朕也不想做恶人,婚姻大事,可做不得儿戏!杨卿,你也不想你女儿吃亏吧?”

    杨文广火气有点上来了:“王子纯,你想作甚?你在奉圣州,与闹红同处一屋这么久,真不拿我女儿的名誉当回事是吧?我杨家虽是将门,可也知道礼教之防。说吧,王子纯,你到底想怎样?”

    陆承启听到这,似乎知道了些什么:“王卿,这就是你不对了。吃干净抹嘴就溜,可不是大丈夫所为!杨卿勿恼,朕给你做主!”

    杨文广压住了火气:“多谢陛下!”

    王韶此刻就算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了:“陛下,不是你想的那样,杨姑娘与我,恪守礼法,并无逾越之举啊!”

    杨文广怒道:“那你们同处一室,也是事实吧?恪守礼法,说出去谁信?现在所有人都知道我女儿跟定你了,你却说不想娶她?要不是陛下在这,老夫给你几个大嘴巴,让你清醒清醒!”

    陆承启连忙劝道:“杨卿勿要动怒,有话说清楚就行了。朕从你们的话中听得出,杨姑娘和王卿乃是情投意合吧?”

    王韶涨红了脸,辩解道:“我们只是朋友……”

    陆承启说道:“王卿啊,这你就不懂了。这女子啊,和你做朋友,就是想多了解你。女子想多点了解你,就是对你有好感,想要进一步发展关系……诶,你别说你对杨姑娘一点意思都没有!”

    王韶呐呐地说道:“杨姑娘是个好姑娘,可末将家中尚有六名幼子,这……这对杨姑娘不公平啊!”

    陆承启说道:“怕什么,是不是朕的俸禄给少了,你养不起浑家孩子啊?如果是这样,朕说不得要提一下俸禄了……”

    王韶苦笑道:“不是这样的陛下,这世上有哪个女子,愿做后娘?”

    陆承启奇道:“这就得问杨卿了,你介意杨姑娘做后母吗?”

    杨文广瓮声瓮气地说道:“只要你们夫妻恩爱,闹红绝不会亏待你儿子的!”

    陆承启说道:“你看看,杨卿都这般担保了,你还有什么可犹豫的。杨姑娘都这般主动了,你身为一个大男人,还是从军之人,就这么没有担当?要是这样的话,朕真的就看走眼了……”

    王韶沉默了,其实他又何尝没有动心?三年不食肉味,尚且如狼似虎。更何况他正是壮年?虽说前妻温婉可人,可毕竟逝者已矣,他这么沉浸在哀思之中,也不是个办法。现在他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心中那道坎,要是跨得过去,那就不是问题。

    陆承启也不着急,端起茶杯,悠闲自在地喝了一杯茶,静静候着王韶做决定。

    “陛下,此事得问一下杨姑娘……”

    王韶终于还是妥协了,要是因此事失去官职,失去圣眷,那他就没有收入,他的六个儿子怎么养活?权衡再三,王韶觉得还是顺驴下坡比较好。

    陆承启闻言,哈哈大笑道:“这才对嘛,朕说了吧,男追女,隔重山;女追男,隔层纱。朕觉得,都到这个份上了,就不需要问了,朕直接赐婚好了!”说罢,立即大笔一挥,一道赐婚圣旨便写就了。当然,这就不能用“制曰”、“诏曰”、“敕曰”了,得用“上谕”,表明这是皇帝亲手写的,亲口说的,也是圣旨的一部分。

    杨文广听了,脸上立时阴转晴:“好贤婿,好贤婿!多谢陛下赐婚,老将心事已了,心事已了!”

    王韶整个人还是晕乎乎的,呆呆地看着杨文广捧着那道圣旨,笑得见牙不见眼,喃喃地说道:“我这不是做梦吧?”

    陆承启打趣道:“王卿,看来你是做梦都想续弦啊!”

    王韶回过神来,不好意思地说道:“陛下,我……不是那个意思……”

    陆承启笑道:“慌什么,朕不过开开玩笑罢了。你们皆为大功之臣,可惜这等功劳不能立时正名。不过朕可以保证,日后青史,定会有你们浓重一笔。好了,赐婚也赐婚了,给朕说说,当时滦河一役的情形吧。看着军报,似乎没有你们亲口诉说来的好!”

    杨文广此刻喜上眉梢,兴奋地说道:“陛下想知道些什么?”

    陆承启恶趣味地说道:“朕就想知道,当时你们都打到滦河行宫了,那耶律洪基被吓成什么了样子?”(未完待续。)u
………………………………

第五百一十三章:英雄所见略同

    杨文广向来不会撒谎,实话实说道:“回陛下,当时的情形是,契丹人刚刚内乱完,正是新力未生旧力已竭之时,我军却士气高昂,定是但不得不说,契丹人悍勇,死守着滦河行宫,伤亡惨重,亦不曾后退半步。”

    听得杨文广称赞对手,陆承启脸上先是一阵不喜,然后才释然。确实,游牧民族的凶悍,不是贪图安逸享乐的汉人能比得上的。大顺能挡得住契丹人的侵袭,多半靠着地利。幽云十六州雁门关大同府……哪一个不是雄关耸立,把契丹人牢牢地挡在外面?要不是陆承启大力整改军制,以禁军厢军的孱弱,等边军疲累,被契丹人突破了防线,恐怕北宋亡朝的故事,在这个时空一样也会上演。

    想想北宋先天不足,还能扛了一百多年,也是不容易。要不是北宋都城以北无雄关险隘,被女真闪电战而灭,或许北宋还能再撑多一会。好在长安不同于汴梁,北有西凉府西平府边军镇守,东北有幽云十六州,这便是先天健全的好处!这个时空没有西夏,原先西夏的版图被大顺辽国西州回鹘黄头回鹘四个国家瓜分殆尽。大顺守着长城以南的位置,而对面便是辽国。比北宋更遭的情况是,大顺和辽国的摩擦,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作为一个帝王,陆承启还是明白当前形势的。要是他误判了形势,那就有点遭了。毕竟这个时代,是皇帝的一言堂,皇帝做决定了,臣子不管对错都要去执行。道理大家都懂得,哪怕是错的方向,大家齐心协力,还是有成功的希望。当然,能避免错误就是最好的。所以听了杨文广的话,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那经此一役,我大顺与辽国之间的强弱到底有何变化?”

    杨文广沉默了一会,认真地说道;“陛下,末将戎马一生,所经战阵无算。可自十年前起,便觉得边军血勇之性趋降。非是我汉人不及契丹人也,乃是我大顺朝中安稳繁荣,人人思定,无心抗敌。”

    陆承启讶然,文广,说道:“果真是英雄所见略同!狄卿也是这般跟朕说的,若是不改军制,再纵容下去,则北方防线危矣,大顺危矣!”

    杨文广谦虚地说道:“狄老将军英勇善战,非末将能比。”

    陆承启笑道:“杨卿谦虚了,朕以为,你们皆为大顺中流砥柱,若无你们二人坐镇军中,恐我大顺三军,战略不明,将帅不和!”

    杨文广诚惶诚恐地说道:“陛下过誉了,末将已老,血气渐衰,上阵杀敌恐有心无力……”

    陆承启摇了摇头,说道:“老将的优势,并非阵前捉对厮杀,而是其对战役的理解,对指挥的心得,士气的激励,还有后勤的保障。若是此等经验传递下去,我大顺何惧契丹?朕把杨卿调度回来,一来是迫于辽国的压力,二来则是出于这等心思,杨卿可明白朕的心思?”

    杨文广明白了,这是要他著书立传啊!犹豫了一下,说道:“老将虽识字,可写兵书,恐怕有心无力……”

    陆承启摆了摆手,说道:“杨卿不必妄自菲薄,你的经验,方才是最重要的。要书至于文笔,朕早有安排。杨卿可知《武经总要》一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