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殿下,陛下喊您回家-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手中半扇相对。
  伍齐射点头:“没错了。走吧!”
  “是。”矮小男人应了一声。
  伍齐射边走边问:“你叫什么?”
  “小人擅训鹰,旁人都唤小人鹰奴。”
  不知是不是因上送伍齐射出兵沿山时,在城楼上受了风,昭乐还未回到宫中,便已经被旧疾缠上。昏昏沉沉间,竟连自己是怎么回到寝宫的都不知了。
  他醒来时,密夫人正坐在他床边,吓得昭乐立刻将手伸到枕下摸刀。
  “好些了么?”
  密夫人温柔慈爱的问询唤回了昭乐的神思,他一边在心中暗暗责备自己,一边抽回了手。不知为何,在密夫人回来前,他总是盼着母亲能够回来,但当她真的回来后,他却始终和母亲亲近不起来。这样的感觉,在华夫人死后变得尤为强烈。
  密夫人温言道:“医师已来看过了,说是旧疾复发。你几时有了这旧疾?母亲竟都不知。”
  “已有几年了。”昭乐的笑容有些虚弱。
  他没有告诉密夫人,他的病正是与梁军开战的那一年落下的。
  密夫人摸摸他的头:“起来喝了药再睡吧。”
  “好。”昭乐撑着床铺坐起来,已有宫人将药送到床边,他正欲伸手去接,药碗已被密夫人接了过去。密夫人舀起一小勺药,在唇边试了试温度后,便凑上前来,要给昭乐喂药。昭乐微微一怔,低声道:“我自己来就好。”
  密夫人摇头:“你自幼离了母亲,我从没亲手喂过你。这一回你就当是圆了母亲一个心愿吧。”说到最后,密夫人的声音有些哽咽,她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往事,小小的昭乐还被人怀里,便要经历那么多。
  昭乐没有继续坚持,安静地吞咽着密夫人送到唇边的药。
  才吃完药,昭乐就已经发了汗。密夫人捻着帕子为他抹去了额上的汗珠儿:“发了汗就快好了。”
  昭乐微笑着点点头:“是,多亏了母亲亲手喂药。”只有他才知道,这一身汗实是虚汗,与药无关。
  “就你嘴甜。”密夫人摸摸昭乐的头,眉宇间尽是慈爱。“母亲要回去了。你好好休息,莫要再看奏议了,那些事也不急在一时半刻。”
  密夫人离开后,昭乐轻轻叹了口气,吩咐宫人将书房的奏议取来。
  他抱着被子坐在床上,忽然就想到了楚政,想到了和楚国的战争,愤怒之余,还有些委屈。他查不出是谁杀了楚国使臣,心里本就焦急万分。偏偏边境百姓又起争端,他已是焦头烂额。本以为楚政也会同他一般设法镇压百姓,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谁知楚政竟是丝毫不懂他的心思,不止派出了好战的子玉,竟还引发了齐楚之战。
  其实,这也怪不得楚政,乱世之下,谁能看着他国大军压境还不动容的?况且,楚政的心思与昭乐向来不同。比起杀戮与征战,昭乐更愿笼络人心,不战而屈人之兵;而楚政则一向认为,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
  战火已起,便是此刻昭乐想将其熄灭,也断无可能。昭乐揉揉头,他的头又开始晕了。
  宫人已将奏议送来,昭乐道:“可有都城令送来的奏议?”
  “有。”
  “先拿来给我看看。”昭乐轻声叹息。“为今之计,只有先找出杀了使臣的凶手,方有可能令双方停战。”
  宫人捧着一卷奏议递到昭乐手中。昭乐打开后,立即皱起了眉头,原因无他,自然还是没有查出结果。昭乐将奏议放到一旁,心中奇怪究竟是谁杀了使臣,竟做得这般滴水不漏密不透风?昭乐心中更为好奇的,是楚政派使臣来齐国究竟是为了什么?
  楚政于天守宫中负手而立,久久沉默。门口传来的声响唤回了他的思绪,他禁不住拧紧眉:“何人在外喧嚣?不知道本王的命令么!”
  那已不是妙龄的侍女仍迈着年少时的碎步小跑而来:“禀……禀陛下,是灵童!”
  “阿吟?让他进来。”
  侍女一愣,慌不迭地跑到门口,柔声道:“陛下有请。”
  灵童阿吟并不似侍女那般慌忙,仿若游玩一般进了这鲜少人进的天守宫。
  他听说,除了楚王亲自带人进入外,便是有十万火急的大事,也没有人敢肆意踏入天守宫半步,同样没有人敢到天守宫中求见陛下。他还是第一个。
  天守宫的房檐下落了一只黑色的鸟,那鸟看起来已很老了。楚政望着这只鸟,想起来魏慈明的话:“公子,不管是您还是昭乐,或是世间任何人,只要这个乱世中生存,便都是笼中之鸟。”
  事隔十几年后的今天,楚政命侍女去取了一副弓箭,射杀了所有楚宫上空的黑鸟。


☆、第三十一章 小猴子的妙手空空 (2275字)

  从伍齐射到沿山郡的第一天开始,子玉便已经忍不住想要出兵与之一战了。伍齐射的到来,重新点燃了子玉对这场战争的热情。及至今日,伍齐射的名字已在子玉口中整整辗转了三天。
  楚军的将士们禁不住主将子玉每日的问询,不由感叹道:“那齐国的大司马不知有何本事,竟值得子玉将军如此谨慎,日日问询!”
  听到这样的话,子玉不由在心里偷笑,他一点都不打算告诉这些将士他日日问询的原因。
  他这三日的等待与问询,并非是因为畏惧伍齐射的本事而谨慎行事,而是为了让伍齐射好生休整,能够与他全力一战。
  子玉背靠着一株已经满是绿叶的树坐下来,陆口的初夏已像是楚都仲夏时那样热了。不远处的楚军大营中,传来了将士们的歌声。他微笑着闭上眼睛,聆听将士的歌声。常年生活在军中的将士们,唱起来并算不上好听,却仍是令子玉听的如痴如醉。粗糙的嗓音配上洒脱的战歌,也是别有一番风情。
  夕阳的余晖轻柔地抚摸着子玉的脸庞,瑰丽的光泽在他英气的脸上平添了些许妩媚。
  楚军大营的上空,已经升了炊烟。子玉站起来,边往回走边想:明天该出兵了。
  三天,是他能够等待的极限。
  子玉走后,一个果核儿从树上掉了下来,刚巧落在了他方才坐的位置。树上的小猴子挠挠头,攀下树去捡起来那个果核儿,又坐在地上不解地偏头望了望歌声依旧的楚营,便四肢着地地跑走了。
  它的脖子上还挂着个小小的铜片,那是它适才从子玉发带上偷的。
  伍齐射用食指和中指夹着那个小小的铜片来回翻看:“这当真是子玉头上的么?”
  “这是自然!”伍齐射的质疑,令抱着小猴子的男人有些着急。
  “你这小东西倒是也有几分本事!当赏!”伍齐射突然笑起来,他的笑很爽朗,还带着一抹天真。“赏点什么好呢?你让它自来我案上选吧,这时令的果子和都城带来的糕点,它喜欢哪个便拿哪个好了!”
  “是!”驯猴人拍拍小猴子的头。“听到没有?大司马要赏你果子吃呢!还不快去?”
  小猴子很欢快地叫了一声,从驯猴人身上窜了下来,三步两步就爬上了伍齐射身前的长案。这小东西甚是伶俐,爬上去后先是瞧了瞧伍齐射才开始动手。它坐在案上挑挑拣拣,总算是选定了几块点心。正当伍齐射以为它就要回去主人身边的时候,它突然伸出捧着点心的小爪子,黑溜溜的眼睛水润润地盯着伍齐射,是何意不言而喻。
  驯猴人一惊,喝道:“你这恬不知耻的小畜生!还不快把爪子收回来?大司马何等尊贵,岂会碰你那脏爪子摸过的点心?”
  “无妨!无妨!”伍齐射哈哈大笑,伸手从小猴子爪上拿过一块最小的点心塞进嘴里。“猴子兄弟!多谢你的点心啦!”
  小猴子见他吃了点心,又啊啊地叫了两声,便翻下案回到驯猴人身边去了。驯猴人忙解释道:“这小畜生不懂事儿,大人莫怪!”
  “你也说了它是小畜生,我又何需跟他计较?况且,你这小猴子聪明得很,可不是那不懂事的小畜生!”
  齐军大营中的欢笑,到明日是否还能继续?
  灵宫阿吟盯着楚政手中那方才射罢黑鸟便已转向他的弓箭,缓缓垂下头。
  楚政问他:“阿吟,你可知你所犯何罪?”
  阿吟的声音还是一如既往地低柔:“阿吟身上罪状累累,若是一一细数下来,怕是死上千百回也都够了。”
  “你可知你所犯下最大的罪是什么?”
  “在陛下眼中,阿吟最大的罪大概是于天守宫门外吵闹吧?”阿吟抬起头,笑了一下。“可对于楚国百姓来说,我是齐国的探子,这才是最大的罪。”
  楚政眯起眼睛,将手中的箭对准了阿吟的左胸:“你知道就好。”
  “陛下,阿吟可否求你一件事?”
  “你觉得你有什么资格求我答应你?”
  “阿吟确实没有资格,可陛下连太子殿下的愿望都不愿完成么?”
  “呵。”楚政冷笑。“这时候,你和我提昭乐?你可知道齐楚交界正在开战?”
  阿吟点头,对于直对着自己心口的箭视若无睹:“自然知道,不然今日阿吟也不会贸然到天守宫来。”
  “说吧,你有什么事求我?”
  “阿吟想求陛下,杀了阿吟……”
  楚政笑道:“这你不必求我,我现下本就是要杀了你!”
  “不是的!”阿吟叫道。“阿吟是想求陛下,若一定要杀齐人泄愤的话,就杀了阿吟吧!只求您能在杀了阿吟后饶过齐王陛下!太子殿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齐国的百姓,为了迎回齐王陛下!若是您此刻杀了齐王陛下,太子殿下定会怒而攻之,于楚国百姓、于陛下您皆为不利!”
  楚政握着弓箭的手抖了一下,他眯起眼睛,仔细地审视着眼前的阿吟。猜不透到底是谁告诉他,自己有以姜白生死胁迫昭乐这个打算的?他厉声问道:“是谁告诉你这些的?”
  阿吟苦笑:“无论是谁,都是为了陛下和百姓好!”
  “将国家要事泄露给你一个敌国探子也算是为国为民?”楚政嘲讽道。
  “那人并不知阿吟是齐国的探子,更加不知阿吟躲在菩萨后面听到了这些。”阿吟垂下头,笑容既苦涩又甜蜜。“阿吟心里从不把楚国当做敌国,相信陛下也从未将我国太子殿下当做敌人。”
  楚政抿了抿唇:“好,我答应你。滚吧!”
  “陛下不杀我?”阿吟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楚政。
  楚政一声冷哼:“哼,我堂堂楚王,岂会自损身份去杀你一个小探子?滚去好好做你的灵童!”
  “是。”阿吟转身退了出去。
  “慢着!”楚政叫住他。“日后不要再躲在菩萨后偷听别人说话了!不然就算菩萨不降罪于你,我也饶不了你!”


☆、第三十二章 百兽阵初显神威 (2518字)

  伍齐射一直记得天正十三年五月四日的清晨。
  太阳从东方缓缓地升起来,一点一点地将光芒洒向人间。那样耀眼的光令他的眼睛有一瞬的失明,但很快便恢复过来。日后有齐兵说起那一日,他们说:“那一天的大司马,眼睛可比日头还亮!”
  今天,伍齐射身后跟随的不单单是齐国的士兵,还有一群为齐国的效力的动物。他回头看了看右侧那一群排列整齐的动物。
  为首的是四头大象,在伍齐射回过头时,骑在它们身上的主人立刻下了命令,四头大象都仰起头发出了响亮的象鸣。大象后面跟着的是二十多个或高或矮的男人,他们身边什么都没有,但伍齐射知道,他们的武器在天上。天空中盘旋着的二十多头鹰,拥有比齐军刀剑更加锐利的爪子。
  这队伍浩浩荡荡,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猛禽野兽。末尾处的几只大虫虽此刻还被驯虎人拉着,但到了开战之时,它们必将化作夺命的恶鬼。草丛里悉悉索索的声音在告诉伍齐射,最后的队伍也已经到齐,那些躲在草里的长虫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用它们的小牙,咬上楚军的身体,慢慢研磨。
  这不是子玉第一次看到大象,但却是子玉第一次在战场上看到大象。他看着阵前慌乱的队伍,怒喝道:“不过是群畜生!怕什么?莫要为此乱了阵脚!”
  “是!”楚军们齐声回答着。
  子玉振臂一挥:“击鼓!”
  陌上花开,戎马倥偬。马鸣虎啸相应而起,鹰爪锋利,象鼻凶猛。这一战,楚军大败。
  伍齐射看到了楚军后方的子玉,不由哈哈大笑。子玉的脸被鹰抓伤了,为他脸上抹了最艳的胭脂。
  楚政一把推翻了桌上的香炉,怒道:“你说我大军败给了什么?”
  前来送战报的官员被楚政一声怒吼吓得两股战战,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哆哆嗦嗦地答道:“是……是一群不知从何处冲出来的……冲出来的……”官员都恨不得要把头抵到地面里去了,后面的话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说出来。
  “说!”楚政拍桌而起。
  “是……是一群畜生!”
  楚政听罢,气得咬牙切齿。早在天正十二年前往齐国之时,项梁便已探到兽阵端倪。但是楚政从未没想过昭乐会用此阵来对付他,故而虽早已知晓却依旧毫无防范。这是他的失策。“好你个姜昭乐!竟是派这群畜生与我堂堂楚军作战!”
  身在陆口的子玉也捂着被鹰爪抓伤的脸,发出了类似的怒骂。骂声未止,一名军医便匆匆跑进:“将军!被长虫咬中的士兵已经毒发!”
  咣的一声!
  子玉的拳头狠狠地砸到了桌上:“能救多少救多少!救不了就杀,免得让他们活着受罪!”
  “是。”军医又跑了出去。
  子玉死命地握住拳,恨不得此刻就将伍齐射和他派出那群畜生都拉过来杀个干净。忽然,他想起来关在营中的齐军俘虏,唇边浮现出冰冷的笑意。
  天正十三五月六日,楚威猛将军子玉于陆口西坑杀齐军俘虏万余人。
  当时,伍齐射正在奉命送解药往陆口楚军大营的路上,听到这个消息,他气愤地将解药投入衍水,调转马头回往沿山,心中暗自决定:不杀子玉,誓不为人!
  楚军坑杀俘虏的消息,迅速传遍齐国上下,霎时间,举国震怒。
  这个夜晚分外漫长,昭乐坐在廊下,看着头顶的月亮,月色很美,美得令人心寒。
  为何一定要与我国结下死仇呢?昭乐垂下头,这个问题他已经无法去问楚政了。子玉的一场坑杀,点燃了百姓心中的怒焰。怒火熊熊,岂是三言两语便能安抚的了?唯有齐楚间斗一个你死我活,方可灭了这一场大火。
  昭乐缩起腿抱在怀里,环住自己的双臂,轻声念着:“楚政……”
  他觉得很冷,也很怕。
  小时候,昭乐常说:“我要亲自打败公子政!”年少时的雄心壮志,在年长后变得如此可怕。可怕到令他无法承受。他很怕自己的刀无法落到楚政身上,他更怕自己的刀真的落到楚政身上,这两种结果都让他害怕。
  忽然间,他很想大哭一场,以宣泄自己心中的情绪。他已下令,明日便要亲上战场。
  昭乐收紧胳膊,牢牢地锁住自己的身体,他很冷。与昭乐的孤单寂寞不同,这一晚同陆口相邻的饮江却是热闹非凡。
  一场大火照亮了饮江的天空。伍齐射站在沿山最高处,遥遥望着饮江的上空,抚掌大笑。
  “禀司马,楚军新送来的粮草已于饮江尽数烧毁。”驯猴人上到高处,低声禀告。
  “好!”伍齐射转过身,拍拍驯猴人的肩膀。“你那群猴子能这般聪明伶俐,少不得你的功劳,待凯旋之后,我定在殿下面前为你美言!”
  驯猴人忙跪下谢恩:“能得大司马夸赞,已是小人三生有幸!”
  伍齐射笑笑,不再与他客套。他在考虑日后作战的方法,百兽阵虽是管用,却也不可多用。到底还是要靠着人来打仗才最实在。
  眼前的场景有点熟悉。昭乐上一次看到类似的场景是在赵都,与楚政一起。
  “殿下!前线危机重重,您切不可以身犯险!”跪在昭乐的马前的百姓们俱是说着相似的话。
  齐都的百姓于今日天还未亮之时,自发的来到城外这条前往沿山的必经之道上,为的就是阻挡太子殿下前往前线。他们并不怕死,他们怕的是太子死。这或许有些大逆不道,却是事实。前线危机人人尽知,他们实在不愿太子以身犯险。
  一个年迈的老人膝行到昭乐马前:“殿下,为了齐国的未来,您不能有半分差池呀!”
  望着老人那张满是沟壑的脸,昭乐一惊,翻身下马,扶起老人:“您……您是清水的那位……”他并不记得老人叫什么,当日根本从未问过。
  老人听到他的话早已老泪纵横:“是,老头子星夜自清水赶来,就是为了拦住殿下呀!”
  “殿下!请回城吧!”随着老人的话,跪在地上的百姓们开始不住地磕头请求。
  昭乐无奈地抿紧了双唇,他不愿退,他宁可死。
  “啊!”脚边无边无尽的百姓忽然都叫了起来,除了那个从清水赶来的老人,没有人再拦他,他们都万分惊讶地看着齐都。
  最后,昭乐还是没有上战场,他留下来了。不是因百姓挽留,而是齐都忽然着起了大火。
  那一场火,几乎烧了半个齐都。他走不了了。
  没有人胆敢拦住素来暴戾的楚王陛下,所以楚政在这一天自楚都出发了,前往陆口战场。


☆、第三十三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461字)

  世人都以为太卜何九畴何大人只会占卜,殊不知,何九畴还有一手好剑法。此刻,他的剑就已经出鞘,直指的是造成齐都大火的罪魁祸首,同时也是杀害了楚国使臣的罪魁祸首。何九畴没有说话,他的剑已经足以说明所有他想要说的全部。
  他想要他们死!
  展悠然冷冷一笑,并不多言,侧身躲开何九畴手中的锋芒,仍将火把扔下身旁的酒窖。
  何九畴见火势又起,心中起急,生怕伤了酒窖中的百姓。有心去救却也无法可施,只好将满心怨恨尽数融入利剑,朝着展悠然刺去。展悠然一个纵跃躲开,冲他嘿嘿一笑,转身就跑,并不与之交锋。
  展悠然丝毫不怕暴露了身份,他正要回去吴国旧土,便是被人查出是他在齐都纵火,也是天高地远拿不住他了。他心中早已盘算好了,待他回去吴国旧土后,便带着旧部偷偷重新整合起的军队于洋河偷袭齐国。到时候,若是公子羽能于东方整合梁兵,再助一臂之力,那是最好。三方夹击下,齐国覆灭无疑。若是公子羽无力整合,也是无妨,他身在军中,行事更为方便。
  “还没追够?”展悠然在西面城郊停下来,背对着何九畴问出了这句话。
  何九畴不答,又是一剑猛地刺出去。扑哧一声,剑已入身。入得却并非展悠然的身,而是何九畴的身,用的也是何九畴的剑。展悠然踹了何九畴一脚,将那半截断剑刺入地更深了一些。何九畴死命地抓住他的脚:“你何以对我大齐恩将仇报?”
  “恩将仇报?”展悠然像是在看什么稀罕物似的打量着脚下的何九畴。“姜昭乐不止与我展悠然有灭国之恨,还有杀妻之仇!我焉能不报答他?”他脚下用力一捻,听着何九畴的呻吟笑了出来。
  城郊已经归于寂静,何九畴的生命之光也已沦于黑暗。
  公子羽从树上跳下来,用脚尖轻轻点了点何九畴,问身边的展悠然:“死了?”
  “如你所见!”展悠然不在乎地耸耸肩。“马呢?”
  公子羽一声唿哨,一匹高头大马飞奔而来,不知它方才隐在何处。展悠然飞身上马,朝着公子羽拱了拱手。
  扑灭齐都的这场大火,足足用了半天的时间。这场火来得怪,任谁都能瞧出是人为。初时,大伙儿都以为是哪个百姓为了留住昭乐的脚步才会如此,待到查明是展悠然所为时,他已躲入吴国旧地的山中。
  何九畴的死对昭乐触动很大,再一次加重了他头晕的病症。
  他撑着头靠在椅上,只觉得眼前天旋地转,莫要说操刀舞剑,便是动一动都似要摔倒一般。他痛苦地闭上双眼,眼前浮现过一个个人影,先是李寄书,然后是王彩御,接下来是燕于琴,最后是何九畴。自幼一起长大的玩伴,为了他的大业,为了齐国的大业,一个个牺牲,一个个的离他而去。
  “殿下。”一个轻轻柔柔女声传入昭乐耳中。
  他听到这个声音,险些落下泪来,他朦朦胧胧的双眼中映出了华夫人的身影。他唤道:“母亲!”开口时,已带有哭音。
  密夫人蹙起眉头,快步上前抱住昭乐的头,让他靠到自己怀里:“这是怎么了?”
  昭乐一愣,这才记起华夫人已经死了,眼前的是他的亲生母亲密夫人。华夫人从不会问原因,只会沉默地用母爱来安慰痛苦的昭乐,而密夫人不同,比起沉默的安慰,她更加喜欢也更加擅长用言语开解。
  “大师兄的死,始终令我无法释怀。”昭乐靠在母亲的怀中,渴望得到来自母亲的温暖。“不……应该是说,不管是师兄的死,还是母亲的死,就连晋女他们的死,我都无法释怀……我一直以为我已经不在乎这些了,可当我真的再次面对的时候,我才知道我的胆小和懦弱。母亲,我觉得很对不住他们……他们都是为了我……”
  密夫人道:“不,他们不是为了你,他们是为了大齐,为了他们的国家。”
  “可是……”
  密夫人把昭乐的头推离自己的怀抱,目光灼灼地逼视着眼前的昭乐:“不管是你,还是我,甚至是大齐的每一个百姓,所有人都与你一样为他们的死感到悲伤。但是你要记住,你是大齐的太子!大齐所有的重任都在你身上!所有人都可以倒下,都可以哭泣,都可以悲伤,只有你不能!”
  昭乐咬了咬唇,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坚强的样子令密夫人痛彻心扉。她身为一个母亲,怎么会不愿自己的儿子生活在一个愉悦的坏境中?他们若非生在乱世,便是昭乐此刻抱着她大哭一通,她也只会软语劝慰,断不会对他说出这番狠话。然而,他们恰恰身在乱世,昭乐身上承载的是大齐的未来,是大齐的一切,她不能纵容他的软弱。
  昭乐收拾好情绪,坐正身体,沉声问道:“母亲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密夫人缓步走到一旁坐好后才开口:“一来是母亲怕你因何九畴之事心中难过,旧疾复发特来看看。二来,是我日前听到传闻说齐都大火是旧吴将军所为,不知传闻是否属实,故特来问询。”
  “正是展悠然所为!”昭乐的语气很平静。
  “若是如此,请殿下立即下令派昔日晋军驻守旧吴!”
  “母亲的意思是展悠然可凭一人之力重整吴军?”
  “不错!殿下切莫轻敌,星星之火,亦可燎原!”
  昭乐微笑着点点头:“母亲所言甚是,我这便下令让公子羽带兵……”
  他话未说完,密夫人便抢着说道:“殿下不可!”
  “为何?”昭乐凝眸于密夫人,他方才所说命公子羽带兵不过是试探而已,却没想到密夫人会这样答他。
  “他心怀复国梦,派他前去领军,只怕会与吴军同流合污,将矛头转向我大齐。”密夫人顿了一下。“殿下将他留在身边,他会是平定天下的利器,可若给他翻身之机,大齐便会被他搅得天翻地覆。在母亲心中,你是我的儿子,他也同样是我的儿子,我不希望你们兄弟二人同室操戈。”说完,密夫人站起来,凝望着昭乐的眼睛,声音很轻:“我是你的生母,你也不信我么?”
  昭乐抿抿唇,扭过头去不敢直视密夫人:“昭乐总觉得母亲心中更偏向公子羽一些。”
  密夫人听到他的话,突然大笑起来:“傻孩子,母亲的心便是向着他,也比不上向着大齐和天下百姓的多,而你在母亲心中正是大齐的未来和百姓的安康!”
  “昭乐必不会让母亲失望!”


☆、第三十四章 沿山之战 (2467字)

  将近两个月过去了,沿山的战争还在继续。
  在楚政亲自带兵吃了几次百兽阵的亏后,抓住了牲畜惧火的特点,以火攻之法初步破了百兽阵之势。子玉则是特地派人去抓了数十只小猴子,将其活斩成数段,分别悬于粮车之上,那些前来烧毁粮草的小猴子见后吓得心惊胆颤,不论主人如何叫骂呼喝,也不敢再上前半步。及至仲夏之时,风光一时的百兽阵,只有长虫和鹰隼还可运用如常,余下的动物无一胆敢再上战场。
  放下手中的战报,昭乐独自来到齐宫中的那处水塘,水塘里开了几朵荷花,鸿鹄一家在其中来回穿梭。午后的天空万里无云,空荡荡的就像是昭乐的心。
  他回想着那一日班辛偷偷送来的竹简,她说:“这是在何大人的遗物中找到的。”
  那卷竹简已烧了大半,但班辛说无碍,因最要紧的那一处并未烧毁。她纤细苍白的手指指着竹简上的字——天正十二年正月十日夜,客星犯帝座。
  看到最后五个字,昭乐的脸不合时宜地红了起来。想到那一晚所发生的事,谁人是帝星,谁人是客座,再清楚不过。
  班辛抬起头:“殿下,您可还记得去年正月十日之事?”
  “记得。”昭乐小声答道,心里有些怯怯的。
  班辛早年间叫越女的时候,何事没见过?此刻也并不揭露,只轻声道:“那殿下必定知晓这竹简上的意思。为了殿下日后天下一统,臣女有一事相请!”
  多少年来昭乐一直在听别人对他说着天下一统,说着让他还天下一个清平世界。这时候,再听班辛说来却是一愣。班辛见他发愣,也不说话,仍旧跪在地上等他开口。昭乐没有让她等太久:“你有何事相请?但说无妨。”
  “臣女请殿下下令,由臣女带人往饮江、临罗等地。”
  昭乐一笑:“你要代替猴子去毁掉楚军的粮草辎重?”
  “正是!”班辛温婉的脸蛋上笼罩着一层寒霜。“臣女不止要毁其粮草辎重,还要毁其粮仓!从根源断绝楚军的补给,殿下便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件事不是你想的那么容易的。”
  班辛朝昭乐磕了个头:“求殿下下令!”
  “罢了,你既如此坚持,我便允你又有何妨?”昭乐叹息。“只是弦高已死,我实在不愿你再去赴险。”
  班辛听到弦高的名字后,鼻子发酸,眼中已经盈满了泪水。她克制想要哭泣的欲望,朗声答道:“班辛唯有为国而死,日后身到黄泉方可与弦高大人相见!若是苟且偷生不肯为国出力,便是身到黄泉也无法与弦高大人相会!”
  “这是弦高教你的?”
  “是,大人活着的时候就是这样教导臣女的!”
  昭乐苦笑着摇头:“这个弦高……好,我明日便下令。”
  班辛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毫无畏惧的带人前往了楚国的临罗、饮江等郡,并且成功地烧毁了楚国在临罗的一处粮仓。这些都是班辛的功劳,她却坚持要昭乐记在弦高头上,她说:“殿下,待到天下太平之日,班辛只求您能为弦高大人立一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