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曹魏]乱世魏书洛阳城-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骼实乃锢闪恕
  两天两夜,周瑜一动不动地跪在灵堂里,没有人敢去劝他,也没有人能劝得动他。月夜里,惨淡的月光照进灵堂,他没有丝毫的害怕,他想,那里躺着的,是他的孙郎。
  他们总角相识,年少相知。周瑜曾站在孙策身边与他一同遥望江河,志陵中夏。后来的戎马倥偬,亦是无怨无悔,所过之处皆是荣光。周瑜几乎以为,他们能够这样得到天下,策马江山,让这每一寸山河,都带上孙郎和他的足迹。在他心里,孙策就像个孩子一般,豪情万丈又天真烂漫,总是心血来潮、突发奇想,自己却从不忍心拒绝他的要求。周瑜甚至暗暗对自己发誓,只要是他孙伯符想要的,他就会一点一点给他夺来,只愿换他开怀一笑。
  然,孙策这个任性的孩子,走得太快,太急,远远把他抛在了后面。
  近乎宠溺地笑笑,周瑜在凄迷的夜色中声音喑哑道:“伯符,你到底在急着追赶什么?居然都不愿意等等我。”
  周瑜当然不知道,那日,孙策因为在专心追赶一只紫貂,才会毫无防备地遭到行刺。那时的孙策满心只想抓到那只紫貂,回去让人做成一双护手。他清楚的记得,周瑜畏寒。
  第三日,周瑜终于开口唤来了小乔,“去把我的琴取来。”
  红着眼睛看着憔悴的夫君,小乔默默点头,取来古琴交到了周瑜手里。
  又是一天一夜过去,周瑜在第四天清晨慢慢起身打开了灵堂的门,丝丝缕缕的阳光照在他身上,他却没有半分暖意。
  微微眯起眼,一滴眼泪就这样毫无征兆地滑落出来——他看到,朝阳里,他的伯符一身鲜衣骑于马上,笑容灿烂,胜过晨曦,“吾得卿,谐也。”
  “伯符……”
  灵堂中,裂琴两段,那是周瑜的许诺。
  此后十年风尘,为报当年一回顾,赤壁烈火烽扬,不及那人爽朗一笑。
  作者有话要说:开头那个衣带诏事件没具体些,详细可参见《三国志?先主传》——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会见使,未发。事觉,承等皆伏诛。《后汉书?献帝纪》——五年春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受密诏诛曹操,事泄。壬午,曹操杀董承等,夷三族。
  ☆、两军对垒军劳顿,离人心思远相寄
  八月桂花香满地,鲜嫩的柳芽变成了苍绿,来不及细赏的凌霄已纷纷摇落。天边的皓月渐渐盈满,又慢慢亏去,寒蝉居高声远,却也散在了风中。
  站在许县的城墙上,荀彧目光如水地望着城外百里落叶,突然开口对一旁的曹仁道:“子孝,秋天了。”
  “是啊,不知道将军他们在官渡怎么样了。”完全不明白荀彧心思的武将自顾自地答道。
  极轻极淡地笑了笑,荀彧抬手拂去落在肩头的细窄柳叶,“将军他们,会凯旋的。”古井无澜的语气,好似平静,又似乎带着千重隐忧。低头看着手中有些枯黄的柳叶,荀彧微微蹙起眉,守着那一点无法倾诉的心思,奉孝,是我不够想你吗?
  “侍中大人。”
  曹仁的声音唤回了荀彧的神思,敛了眼中的情绪,他答道:“怎么了?”
  “好像又是那天在城外徘徊骚扰的军队。”
  目光一凛,荀彧凉凉道:“刘辟、刘备,归降了将军却又反叛,当诛。”侧目看向一旁的曹仁,杀意便一丝不漏地传达过去。
  “诺。”
  远远便看到曹仁带着兵马守在门口准备迎战,刘备顿时心生畏惧,兀自让□的马放慢了前行的速度。而领头的刘辟不知是胆子太大还是没有脑子,毫不犹豫地便带着兵马冲杀上去。两军交战,短兵相接,箭矢横飞,刀光剑影,不过几个回合,刘辟便明显处于了下风。曹仁也是一个嗜血猛将,愈战愈勇,竟一戟将刘辟打到了马下,见血封喉。主将身亡,刘军顿时乱作一团,或负隅顽抗或丢盔弃甲。一直冷眼旁观的刘备见势不好,调转马头便向着来路逃去。
  在城墙上看得清清楚楚的荀彧拉过旁边的弓卒,眼也不眨地望着刘备遁逃的方向,“把那个人射下马。”
  一箭发出,蹭着刘备的脸颊过去,惊起了他一身冷汗,抬手擦擦颊边温热的血液,他暗道,还好没射中。随后身子一低,伏在马背上扬鞭而去。
  没能射中目标的弓卒有些心虚地望了一眼荀彧,不知该说什么。不想荀彧先是一愣,而后便喃喃道:“罢了,跑得比兔子还快,算他命大。”转头见那弓卒胆战心惊的样子,他轻笑着安慰道:“不是你的错,只可惜箭上没有淬毒。”
  看着荀彧清风似的笑容,弓卒却更加胆寒,窘迫地点了下头,匆匆退到了一边。
  听着士兵的来报,曹操一挑眉,道:“你说,袁绍在他营里建起高台,往我营放箭?”
  “是啊,将军可以到帐外看看,现在兄弟们个个都胆战心惊的,走路都要举着盾牌。”
  “嗯,孤去看看。”从椅中站起身,曹操接过士兵递来的盾牌向帐外走去。
  果不其然,营帐外的地面上,随处可见袁军射来的羽箭,军中每个人脸上都是一副惊恐难安的样子。
  举着盾牌护在身前,郭嘉蹙眉道:“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久而久之,难免军心不安。”
  冷哼一声,曹操面无表情道:“这个袁本初,跟孤玩起这种把戏了。孤跟他从小混在一起,就他那点伎俩还想拿来对付孤?这点小把戏孤要是都治不了他,这仗就不用打了。”转头看向旁边的士兵,曹操吩咐道:“去,给孤找木材和工具来,孤告诉你们怎么对付那个兔崽子。”
  在众人好奇而专注的目光下,曹操在帐中敲敲打打了两个时辰,终于满面笑容地站起身,指着做出来的大物件道:“看见没有,就照着这个去做,做完了孤再告诉你们怎么用。”
  从没见过眼前这种东西的将士们围上前看了会儿,心里不禁有些嘀咕,但还是应声出去干活了。
  第二天,正在营帐中安安心心喝茶的袁绍被突然闯进来的士兵吓了一跳,不禁怒道:“冒冒失失,成何体统!”
  明显受惊不小的士兵也懒得管什么体统不体统了,开口便道:“不好了将军!曹军不知道用了个什么东西,不停向咱们这边发巨石,高台都被砸坏了,还伤了不少人。”
  “什么?”重重将茶杯往案上一方,袁绍震怒,“带路,本将军倒要看看他是整出了个什么玩意儿。”
  步履匆匆地出了营帐,不过片刻,袁绍便傻了眼——军中乱石横飞,数量堪比他射到曹军的箭矢,但这个的杀伤力明显要比箭矢大多了。想想也是,这效果跟陨石坠落一样,哪里是箭矢那种小东西能比的。
  急的在原地直跳脚,袁绍又惊又气道:“这个曹阿瞒是怎么搞的?本将军就射了几只箭过去他就这么报复回来!还有,他是做了个什么东西出来?这些大石头是怎么飞过来的?别告诉我是石头长了翅膀非要跟本将军过不去!”
  听着自家将领牢骚不断,在一旁的小兵小声嘀咕道:“将军您射过去的箭可不止几支,要不他们也不会做出‘霹雳车’打回来。”
  闻言,袁绍抬手对着小兵的脑袋就是一敲,“说什么呢?你这胳臂肘往外拐的的东西!你刚刚说什么?‘霹雳车’?本将军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苦着张脸,小兵无奈道:“这是兄弟们取的名字,说什么杀伤力太大,就像天降霹雳一样。小的听说,那些石头就是曹军利用那些车弹发过来的。”
  袁绍也不算太蠢,听他这么一说便明白了个大概,在原地踱来转去了几圈,开口道:“去去去,让那些弓卒都别射箭了,回来,都回来,本将军就不信斗不过他个曹阿瞒!”
  “诺。”刚要走,小兵抬头一看不远处还是“天降霹雳”般的光景,不禁犹豫道:“将军,这……您看……”
  “哎呀,蠢死你算了!你不会吹号让他们集结过来啊!”已然被气晕了头的袁绍长舒一口气,才继续道:“让那些个将领都到本将军帐中,快去快去,你别在这儿气人了!”说完便不再管小兵,反身回了营帐。
  再说曹军这边,曹操站在瞭望台上笑得满面春风,“哈哈,怎么样,奉孝,孤就说他袁本初还嫩了点。”
  郭嘉还没来得及答话,就听一个士兵的声音插进来,“报——将军,袁绍下令让工兵挖地道,准备通到我军营中,偷袭。”
  正在兴头上的曹操听了,也不生气,反而兴致勃勃道:“这个好办啊,走走,孤带你们去挖壕沟,拦住他们。”
  一脸不可思议地望着曹操离去的背影,荀攸靠到郭嘉身边讷讷道:“祭酒,我不是在做梦吧?”
  同样有些搞不清状况的郭嘉也茫然道:“好像不是,嘶——你掐我干什么!”
  “啊……”长舒一口气,荀攸笑道:“果真不是做梦。”
  揉着被掐痛的手臂,郭嘉愤愤道:“你们荀家人都是蔫坏蔫坏的,不是踩人脚就是掐人胳膊,我一定是上辈子欠了你们的!好疼……”
  “哎,先不说这个了,你有没有觉得现在这样很奇怪?”
  歪头想了想,郭嘉回道:“是啊,怪得很,我还没见过哪一仗能打的这么鸡飞狗跳,关键是,将军还很乐在其中的样子。”
  恍然大悟地一拍脑袋,荀攸道:“你真是一语道破,我还一直在想自己在奇怪什么,搞了半天,是因为将军太乐此不疲了。”
  “二位大人,将军说让您们也快些跟上。”
  有些无奈地对望了一眼,郭嘉道:“我第一次听说,军师祭酒要去挖什么壕沟。”
  “别说了,将军都亲自去了,咱么还逃得过吗?”
  同病相怜地一揽对方的肩膀,二人对着旁边不明所以的小兵道:“走吧,带路。”
  和袁绍斗智斗勇这么些天,终于有了稍稍安静下来的势头,曹操坐在案几边略显疲惫道:“兵贵胜,不贵久。我军军力、物资皆不如袁军,如此久持不下,对我军不利啊。他们拖得起,咱们却耗不起了。”将刚刚写好的信函装入封纸中,“来人,加急,送往许县荀侍中手里,让他速速回复。”
  “诺。”
  看着小兵出了营帐,贾诩轻摇羽扇对曹操道:“将军可是担心此役不胜,想要回撤?”
  “怎么能不担心?你也看到了,开战半年,我军已是劳顿不已,现在物资紧缺,再这样下去,只怕会不用等到最后决战,我军就已支撑不住了。”
  轻笑一声,贾诩不疾不徐道:“袁军虽然强大,但如此旷日持久的消耗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负担。而且,将军的智慧、勇敢、用人、决断皆胜过袁绍,之所以半年不胜,是因为您想万无一失,并不是您不能取胜。”
  “哦?”饶有兴味地看向他,曹操笑道:“听你的意思,袁军不一定会打败我们?”
  “当然,将军也知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而袁绍恰恰是个不懂得出奇制胜的人,将军只要抓住机会,一鼓作气,便可功成于弹指之间。”
  “哈哈哈,好一个功成于弹指之间,文和说得好啊!”
  拿着官渡的加急信函,荀彧的心不禁又悬了起来,蹙着眉将信一读再读,又斟酌了片刻才拿起笔,一丝不苟地开始回信。
  屋外的槐树向下落着成串的槐花,香了一地尘埃,荀彧看不到,日夜的操劳与牵挂让他忘记了光阴,忘却了自己的情怀。院中的桂花早已被人采撷而去,却不知该寄往何处,亦不知沉睡于哪里。
  漂亮的收笔,荀彧仔细地将信函装好,“来人,官渡加急。”
  和往常一样,准备将来信烧掉,却不经意看到封纸里露出的半张纸条,小心地抽出来查看着,荀彧紧锁多时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深潭似的眸眼里是春水似的情意绵长,“奉孝……”
  绢狂的字体一如那人桀骜的眉眼,六个字,说尽了离人的心思——
  思君,安好,勿念。
  扬花般的笑容荡漾开来,宛若呈现在秋日的缤纷落英,翩跹绝美。
  作者有话要说:1、官渡之战时曹操造“霹雳车”、挖壕沟确有其事,只不过没这么high,这里不想把战争气氛渲染的太紧张,所以就崩坏着写了,而且很多细节给省去了。这里截取《三国志?董二袁刘传》里部分引注——连营稍前,逼官渡,合战,太祖军不利,复壁。绍为高橹,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楯,觽大惧。太祖乃为发石车,击绍楼,皆破,绍觽号曰霹雳车。绍为地道,欲袭太祖营。太祖辄于内为长堑以拒之,又遣奇兵袭击绍运车,大破之,尽焚其谷。2、兵贵速,不贵久。——出自《孙子兵法?作战篇》3、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出自《孙子兵法?兵势篇》
  ☆、君问归期未有期,张颌反水胜局定
  当今天下,杨奉已灭,吕布被斩,袁术病亡,张绣降曹,孙策遇刺,刘表中立,仿佛一切都明朗起来。曹操与袁绍势不两立,已于官渡相持数月,大有将对方置于死地的劲头。之前的拉锯战已让两军疲惫不堪,曹操在等待,等待贾诩口中的那个“机会”,他相信,时机一到,自己必将翻盘,将袁绍踩于脚下。
  送回许县的加急信函很快便有了回音,曹操接过信函忙不迭地拆开来看,脸上的表情愈发愉悦起来。全信看毕,他朗笑道:“好,好,文若远在千里,却也能慰孤心!他说了,袁绍布衣之雄,抵挡不了孤的神武明哲。如此,孤怎能辜负他一番信任,哈哈哈。”摆弄着手里的信函,曹操只觉得鼻间飘过一丝夹杂着甜美气息的幽香,不禁眯眼喃喃道:“荀令留香,居然千里不散?”
  接过他手中的封纸轻轻一倒,只见一支干枯的桂花掉落出来,郭嘉微微一愣,笑道:“是文若盼着将军早日折桂而还。”
  拿着桂花细细端详一番,曹操长嗟一声,“快了,快了,不会太久。”
  收起眼里的留恋,郭嘉将视线转向一边,柔软而忧伤。他知道,那根本不是什么“折桂而还”,那是他的文若在想他,想过了将近一轮春秋,却也没能等到他的凯旋。
  桂者,归也。
  文若,不会太久的,你的桂花酿,我还没有尝到,你一番心思,我如何忍心辜负?下个月,下个月我一定回去。
  暗自许诺的郭嘉并不知道,官渡胜利后,等着他的并不是班师许县,而是更加漫长的战事,他身不由己。
  他一次一次品尝着胜利的喜悦,却无处与人分享,在全军上下的欢歌中,他总是蓦然想起那张清隽的面容,那双水样的眸子。烽烟里,是命悬一线的紧张,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眼里印着谁人轻蹙的眉头,千思万绪;晨雾间,是氤氲不开的惆怅,他望着天边,看着飞鸟,心里想着谁人折花酿酒的样子,倾心挂念;梦回时,是翻涌而来的凄切,他静坐一夜,看天色微光,回想着梦里谁人的泪流满面,背影孤寂。
  世人都赞鬼才之动无遗策,却不知他算不清的归期。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这是何等的有苦难言,伤心劳神啊。
  深秋时节,看着眼前运粮的士卒疲于奔命的样子,曹操心下一凛,动容道:“再过十五日,孤定当为你们大破袁绍,再不辛苦你们了!”
  闻言,来往士卒欢声一片。见他们一个个兴高采烈的样子,曹操亦是笑得开怀,但他的心情却愈发的沉重了,他不知道,十五天以内,那个他期盼已久的“机会”是不是能够到来。
  郭嘉跟在他身边,敏锐地捕捉到了那丝不易察觉的沉重,目光一闪,便有了想法。
  默默跟着曹操回到营帐,郭嘉笑颜一展,上前揖道:“恭贺将军。”
  莫名其妙地看他一眼,曹操坐到椅中,道:“有什么好贺的?孤都快愁死了。”
  “将军可知道刘备提出要帮袁绍去联络刘表这一消息?”
  “嗯,前两天的事了,这有什么好高兴的?”
  “刘备这人的性子,将军还不清楚吗?您觉得,他到底是去帮袁绍求救兵的,还是急着自己跑路呢?”
  端起茶杯喝了口茶,曹操回道:“不管是哪个,孤都没什么好高兴的。”
  坐到曹操身边,郭嘉神采奕奕道:“当然不是,若是后者,那我们击败袁绍的机会恐怕就要到了。”
  “怎么说?”放下茶杯,曹操也来了兴趣,等着郭嘉的下文。
  “嘉早就说过,刘备此人不是甘居人下的人,他虽四处寄人篱下,却别有一番自己的谋略,若非对他有大益处,他绝不会屈就。没有记错的话,他曾投奔公孙瓒攻打袁绍,投靠陶谦攻打您,投靠您攻打吕布,这看似普通的流离辗转,实则另有玄机。如今,他离开袁绍,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转头看着曹操的眼睛,郭嘉一字一顿道:“袁绍大势已去。”
  眼里透出一丝了然,曹操道:“这么说来,孤的机会就要来了?”
  点点头,郭嘉肯定道:“不妨静待,想必袁绍军中已有内部问题,不然刘备不会急着替自己找后路。若这个关键时刻,袁军中出现叛徒,那我军的胜利便可计日而待了。”
  诚如郭嘉所言,袁绍一意孤行,丝毫不愿采纳谋士沮授、许攸等人的建议,在几次运粮过程中均遭到曹军的袭击,依旧不思悔改,致使军中上下不睦。此时,许攸又恰好听说,自己在邺城的家人因犯法被留守的审配关押起来了,不禁恼羞成怒,拂袖而去,投奔了曹操军中。
  听说旧识许攸来投,曹操甚至连鞋也顾不得穿,便亲自出门相迎,两人彻夜长谈,推心置腹。
  帐中的烛火发出橙红的光芒,照亮了前路。
  三天后,曹操亲领五千精兵突袭袁绍用来囤放军粮的乌巢,一把冲天的烈火烧红了半个夜空,一直烧到了黎明。镇守乌巢的淳于琼见曹操领兵不多,便率军冲出营垒迎战,未曾想曹军士气高昂,几番冲杀下来,淳于琼没能占到半分好处,只得退回营中,坚守不动。
  得到淳于琼发来的急报后,袁绍震怒不已,这才想起要找手下的将领谋士,商讨对策。
  “将军,我们应该去增援乌巢。”开口的青年英气逼人,眼中透着一股傲然的睿智。
  袁绍正要开口回答,只听一旁的郭图反驳道:“张颌将军此言差矣,我倒是觉得,这是个我们攻下官渡的好时机,我们不妨派兵去攻打他的大本营。”
  冷笑一声,张颌讥讽道:“做梦,曹操的大本营岂是你张张嘴就能攻克的?曹操亲率精兵攻打乌巢,我们若不派兵增援去攻打他的大本营,只怕最后不但攻不下曹营,反倒白白失了乌巢。”
  “张颌将军难道不知道‘不救而自解’的道理吗?我们一旦攻下曹操的老巢,乌巢之险便可自行化解。”
  面无表情地看着郭图,张颌冷淡道:“我看恐怕来不及自解,就先被人攻破了城。”
  “你!”
  “好了,都给我闭嘴!”被二人争得心烦意乱,袁绍一拍桌子吼道:“就按郭图说的办,本将军就不信,我精兵强将攻不下他曹阿瞒的老巢!”
  “将军!不可!这样……”张颌急着还想说什么,但见袁绍脸色一沉,也只得收了声,退到了一边。
  不过半天,张颌的话便得到了验证。郭图见此情形不禁心虚,跑到袁绍那里中伤张颌道:“将军,张颌得知我军兵败,幸灾乐祸,出言不逊,刚刚还有消息传来,说他在前线与他的部下嘲笑将军呢。”
  袁绍出身名门,对面子看得比任何人都重,闻言,不禁愠怒道:“去,派人把他给我押回来!本将军倒要看看他能得意到什么时候!”
  见自己算是躲过了一劫,郭图不禁暗暗舒了口气。可怜在曹操营外奋战的张颌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被袁绍派来的人马围了起来。听了来人的陈述,张颌目光一暗,长枪一挥,带着自己的人马便反身迎向包围的袁军。
  留守营垒的曹洪一看这阵仗,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说打就打起来了啊?他们不是一起的吗?”
  在旁边的荀攸观察了一下,淡然道:“可能马上就不是了。”
  说话间,张颌已扫清来抓捕自己的袁军,而后放火烧了自己的战车,在营下高声道:“河间啵膨ⅲ艃y乂,带部下高览,来降。”
  “嗯?”瞪眼看着营下连投降都器宇轩昂的人,曹洪小声嘀咕道:“不会是来诈降的吧?”
  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荀攸安慰道:“子廉放心就是,走吧,快去迎迎咱们这位降得及时的张颌将军。”
  营门打开,袁绍最后胜利的希望终于也离他而去,走进了曹操军中。
  自乌巢大胜而归的曹操一进营垒便看到跪拜在自己面前的张颌,顿时欣喜若狂,速速扶他起来,向左右道:“哈哈哈,张颌将军肯投与孤麾下,这是韩信归了刘邦啊!”看着天际的落霞,曹操叹道:“孤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那个机会了。”
  几家欢喜几家愁,这厢曹军喜上眉梢,那边袁绍愁眉不展。
  刘备跑路,许攸叛逃,张颌反水,他的外援失去了,智囊没有了,臂膀也折断了,而这一切都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悔之晚矣。
  张颌投曹后第二日,曹操便集中兵力大举反攻,众叛亲离的袁绍自知大势已定,无力回天,带着长子袁谭弃军而逃,曹操追之不及,看着他渡河而去。失去了统帅的袁军士卒群龙无首,须臾之间便被曹军大破,成为了俘虏。
  骑在马上满意地审视着丰厚的战利品,曹操笑着对贾诩道:“先生料事如神,我军确实是功成于弹指之间啊!可惜让袁家父子跑了。”
  无声地笑了笑,贾诩捏着手中羽扇,眼里路出几分笑意,“将军不必着急,早晚有一日,袁家将彻底覆灭。”
  “对!早晚,孤迟早要将他们灭掉。”
  正说着,一个小兵突然来报:“报——将军,在袁绍帐中发现了这些。”
  将一摞书信接到手里,曹操看了看,神色一凛,转而将书信悉数交到郭嘉手里,“拿好,回去再说。”
  刚刚还在为打了胜仗而高兴地郭嘉一看手中的那些信函,心情登时就落到了谷底——他知道,事情并没有像他想的那样结束,回许县的日子,又要延后了。
  千里落霞敛了余辉,呜咽了奔流的河水。
  作者有话要说: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出自《诗经?小雅?采薇》出场人物:1、张颌,字儁乂,原为袁绍麾下名将,后于官渡之战反水投身曹营,后多有战功。张颌反水这事文中基本是按照史实写的。2、许攸,官渡之战曹操取胜的关键人物,他叛绍投曹文中没仔细交代原因,可参见《三国志?荀彧攸贾诩传》——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三国志?武帝纪》
  ☆、既往不咎英雄心,醉卧且问归去来
  注意到身边陷入紧张的气氛,曹操面无表情地骑在马上打量着身边那一张张或淡定自若或心虚惊恐的脸,不知是该冷笑还是该叹息。郭嘉拿着那些他的同僚对袁绍示好的罪证,也是神色神色凝重。但他担心的并不是那些人的命运,而是曹操的反应,他希望,曹操能够在这种时候表现出身为明主的大度胸怀,而不是一味追究。
  不知想到了什么,曹操向郭嘉伸出手,语气平淡道:“信,给我。”
  毫不犹豫地将那一堆烫手山芋还给曹操,郭嘉静静等着看他接下来的动作。
  看到书信重新回到曹操手里,不少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以为自己的脑袋在下一刻就会搬家。不想,曹操拿过那摞信,看也不看便丢到了地上,“烧了。”
  火舌骤起,销毁了背叛的证据。火光映在不同的人眼中,化成了不一样的光彩。
  温暖的火焰并不能抵挡曹操内心的寒冷,他的心寒了一回又一回,却还要佯装不甚在意。残烬散去,再抬首,他便又是那个气度不凡,人人敬仰的曹公。带着仁厚宽和的笑容,曹操朗声道:“袁绍强盛之时,孤尚且自身难保,何况在场的诸位呢?官渡之战结束了,就让这一切都成为历史,咱们的日子还很长,路也还很远,你们哪一个,孤都不愿意失去!”见所有人都松了口气,曹操暗自苦笑一声,继续高声道:“走,回营!”
  一路跟在曹操身侧,郭嘉知道他的心情并不好,一直到进了军帐,曹操才卸下了方才的伪装,一言不发地坐到椅中闭目养神,片刻后才开口问道:“奉孝。”
  “啊?”明显在自己想事的郭嘉被他叫得一惊,连忙回了神。
  “刚才的事,你怎么想?”
  漫不经心地扬起嘴角,郭嘉回道:“将军自己不是已经决策了吗?又何须再问我?”
  睁眼望着帐顶,曹操抬手朝他凭空点了点,“你啊,真是多余的话半句也不肯多说。罢了,过来跟孤说说下面的计划吧。”
  起身换到他身边的椅子上坐下,郭嘉道:“将军是想趁热打铁,一举歼灭袁家势力?”
  “不错,我军好不容易取得胜利,若不一口气将之解决,只怕日后他死灰复燃,我等悔之不及。”
  表示赞同地点了点头,郭嘉凝思道:“但也不能太过紧逼,想来袁绍才奔逃不久,暂时不敢有什么大动作,而我军一时半会儿也追不到他。不妨先屯兵官渡,站稳脚跟,然后再作打算。”
  “不错,孤也是这么打算的,许县那边有文若在孤放心。”
  听到荀彧的名字郭嘉不由眼神一晃,旋即又道:“袁绍此番战败元气大伤,大部队又皆为我军所虏,唯有一支仓亭军因未曾参战得以保留了军力,嘉料想,日后袁绍十有□会以之为主力军重返作战。”
  “且随他们去吧,一时半刻也成不了气候。此役我军虽胜,却也是精疲力竭,不可能再让将士们长途奔走追击。已经入冬了,再回许县也是徒增辛苦,就让将士们驻扎于此,好好休养,待明年开春,再去解决袁绍的残余兵力。”
  自我开解般地笑了笑,郭嘉轻声应道:“将军英明。”
  当夜,曹军上下举杯欢庆,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与欢欣。郭嘉站在人群中与之同乐,痛快淋漓。几海碗酒下了肚,他又是那个不修边幅,狂放不羁的郭嘉。醉眼朦胧中,他看着众人的笑脸亦是笑得忘情,酒沾衣襟,已是不知几巡。起初还力求保有形象的陈群一边数落着郭嘉一边婉言谢绝着一轮又一轮的敬酒,终是没能逃过一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