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末日避难之家园作者:阿苔-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邵二叔三叔和邵文柏,按着采购单子和分配的任务,一项项安排人采集。
邵文杨和文柳还要先回一趟M国,处置他们在国外的资产,在国外变成钱之后也不用汇回来,直接在当地按采购清单购买所需物资再运回来。
邵老爷子和双胞胎把邵家在国外和港岛积累三代的资产在一个月内偷偷地变卖。国内的工厂不能动还要生产物资,住宅也不太好处置(主要是不能卖给国人坑他们),古董文物就拿去国外拍卖行,珠宝首饰都在国外出售,市中心的办公楼和厂房,还有一些地一时不好找买家,就向外资银行抵押贷款。他们在港岛和国外的公司与资产有些不好一下处置的,也是向当地银行抵押贷款。
邵老爷子秉着一颗火红的爱国心专坑老外,从来不向中资机构下手,说这也算收回一点八国联军入侵时的损失。
为了将物资稳妥地运回国内,邵家在一些国家的港口租借了万吨甚至十万吨级别的货轮,在机场包了货机负责运货。
这时政府还没有信息传达给他们,邵家怕一些货物进海关有麻烦,就利用港岛优越的航运条件和港口位置,先把从国外进口的物资大部分都安置在港岛,然后打算在这里再做调度中转。管家林伯的儿子在航运公司工作,在港岛正好帮忙周转运货。
那几个月港岛的货运吞吐量月月创新高,货运量之大让人暗暗惊奇,繁忙的码头似乎又让港岛人看到了渐渐衰落的香江重新崛起的希望。然后报纸不断地讨论香江地理位置在大陆的重要性,在国际贸易中如何如何重要,有些人还重温了一下旧日香江在以前宗主国统治下的辉煌。
从前几年起,华国政府一直在积极拓展大陆西边的陆地贸易线,以图摆脱南边海运线对大陆贸易的制约。南海地区的小国这几年一直跟国家有领土纠纷,或是跟华国面和心不和,偏偏又占据着航运线的重要地理位置,华国政府干脆往西边拓展陆地运线,同时还积极发展自家沿海的重要港口,为了发展海上力量,航母都弄了几艘出来。这些年港岛在大陆贸易中的位置逐年下降,加上全球的经济衰退影响,港岛的支柱产业,像金融业和地产业,前两年有衰退之象,因着贸易转口和航运业的兴旺又开始有了抬头之势。那几个月的港岛经济繁荣假象其实与邵家以后的发展也没有多大关系了,只是正好方便他们甩卖在港岛的资产。
作者有话要说:
我以前看过一个贴子,有人把汉人朝代兴盛期的地域版图拿出来,说大家都要佩服老祖宗们,因为从东南西北方向看,中国的版图不止是渐渐拓展,仔细研究,老祖宗们是把当时能打下来的地都打下来了,没有打下来守着的,都是地质极度贫瘠气候极度不好的地方,以当时的条件没必要再拓展。那时觉得以前的古人真的好厉害,当然后面的中国没有完整地守下来这一个版图,也是深有遗憾。中国的近代史读起来真憋屈。
第6章 筹集
从四月初起,大陆北边K国的稻谷,东南亚一带的小麦谷类棉花黄麻橡胶花生甘蔗,中亚和西亚的木材小麦棉花羊毛酒类,枫叶国和M国的肉类枫糖小麦棉花和大豆玉米,南美的甘蔗糖棉花可可豆,O洲的黑麦大麦酒类肉类,大洋洲那边的奶制品肉类皮毛,被邵家各国的族人以一种隐密的方式采,一批批购回来运往华国。至于购买数量和次数,邵家族人是采用变化无常的方式下单,同时采取拉长战线,多方采购的方法,就为了不引人注目。至于黑洲那边的物产,邵家族人表示,那里实在太穷太远,且他们向来跟华国关系不错,就不去那边采购了。
四月中旬,久等的邵家族人们终于听到了祖三房传来的好消息。他们花了两个星期,通过占卜和风水堪舆,结合现代地理学地质学的分析,终于确定大岗村周围适合的避难地点,画了一张图给族人。之后祖三房的人又马不停蹄地上路,去别的地方继续探查适合地方。
一得到祖三房的消息,邵家主事人们就组织人紧赶慢赶回到村子。
邵家族人所在村子叫大岗村,就是源于村子附近的大岗山峰群。祖三房的人看中的是大岗山山群及其山脚下大片的平地,还有周边几个山头。大岗山的主体是一座属花岗岩地貌的大石山,有近一千米的高度,山势巨大,长度和宽度有数公里之长,宽广的山脚连着几座矮平的山头,连绵延伸出几公里的高低起伏平地,一直到河边。河边的大片滩涂乱石极多,没多少沙地。河对面就是大岗村的村子后面。
大岗山这边的地石头太多,土质不好,地薄,田里的出产少,以前穷的时候村里人只是在这边种上一点苞米,后来种地不赚钱,人都出去打工了,索性都荒下来,村民们就随便种了点树苗。因着地势偏僻,交通不便,这里还没有形成热门的旅游景点。早些年有公司看中大岗山主山体的石材想要开采,为着村子周边环境保护的考虑,被邵家族人制止下来。邵家为了村子风水不被破坏,干脆就动用关系,把整个大岗山山群纳入大岗村的集体土地范围。
大岗山主峰上有几处地方有大型石洞,小一点的也有些。泉水也探查到几股,有一股大的形成溪流,流往山脚。在山脚下还有一个巨大的洞里有地下暗河。祖三房派人查了又查,探了又探,算了几天几夜上才确定了山上山下和周边适合建造安全基地的区域。
邵家召了群专家和工程师等专业人才,对大岗山主山体及其山群,还有河边的山地连着几日几夜作了的地质堪测,按着邵家人的要求又作了些地理分析,然后才得出一份可行性开发报告。
有了这些科学数据的支持,邵家主事人们就决定,以大岗山主峰和几座山头及其山脚平地为邵族人主要避难基地,要是祖三房还有别的安全点可选,到时再调人去建造。狡兔三窟,邵家不会把整个族人只安置在一个避难点。邵家公司旗下的建筑工程队很快被召集,率先开始了建设大岗山避难基地的工程。
得知选址已定,还是在自家村子附近后,族里所有的知情人都松了一口气。有些老人,因帮不上小辈的忙,于是每天早晚,给祖宗的牌位虔诚地烧上三支香求祖宗保佑,可心诚了。
除了一部分人被抽去建设避难基地,排除还在上学的小辈们外,剩下的邵氏一族里用得上的国内外族人,都被一一通知到位,各自领了任务,仿佛与时间赛跑,全都投入了一场囤物战斗。
邵文柏旗下的超市和网售的商品有一部分是进口食品,他的贸易公司跟国外很多代理商有业务联系。这回他同各个代理商加大了订货量,频频下单,数量一次比一次多,像巧克力、糖类、铁盒装饼干类、奶片、罐头、饮料矿泉水之类尤其受青眯,一些日常用品像野外用水壶、帐篷毛毯、雪地服之类还要得挺多,甚至还有数量巨大的小型太阳能发电机,可充电蓄电池,净水器,过滤器,防毒面罩等。
国外有些代理商开始还觉得没什么,后来因为订货量实在太大,次数太频繁,还特意询问缘由,邵文柏就略谈了一下说他要搞个进口用品专售网,还有开新公司要用,在其他城市要扩张超市,要搞促销之类。反正他付钱很是爽快,对价格不像以前那样死抠,代理商们就渐渐习惯了。对比华国国内人数和巨大的消费市场,他们觉得这点数量也算正常,还欣喜每个月收入大增。
公司的药厂开始有针对性地生产药品,日夜开工。医药公司直接走了后门拿到政府批文,大量向国外进口药品、药材、医疗器械和用品。邵家人在国内收集的物资除了自家公司生产的,别的就很少,需要的东西能进口就进口。这也是为了不妨碍政府工作,让政府做更好的准备。反正坑老外他们一点都不心虚。
邵家各家各户的钱,按照约定好的,汇给了国外几十个不同的账户,方便族人在各国采购不同物资。
政府高层自从接收到他们的消息过了两个多星期后,直到四月中旬才有动作。年越据后来传来的消息才得知,政府高层们另外也找了些人去测算,又派人探查了一下红石火山,之后又经过几场激烈讨论斗争才决定好方针政策。自政府高层向邵家人传达了肯定他们行动的信息后,邵家族人们更是放开手脚干活。
邵家甚至从政府高层那里拿到特别权限,大胆地将物资运进国内,进出边境海关就做做样子,交点象征性的关税。
族人将港岛的大批物资,开始往内陆搬迁。物资运回来并不能随便放着,还要整理打包装箱。为了能让粮食长时间存放,邵家特意改造了几家工厂,弄了几条生产线加班加点工作,把所有粮食和食品用适合的器具存放包装,然后真空密封,或者做成罐头形式。如果是稻谷麦子玉米类还要先作干燥处理,才能真空密封打包,这样可以储存更久的时间,据说储存时间能达五年以上。
邵家在国外有个族人甚至通过雇佣兵,在某个国家找了一家质量可靠的军工厂,私底下委托生产军用食品。军用食品这类食物更能储藏,经久耐用,是目前可知的比较可靠的耐用食品。
邵家族人在国外开始利用各类黑市渠道,采购了很多批不同国家的军用食品和物品,包括一些军火。交易的时候直接用的是邵家族人积攒几代的金块金条,老外们还挺受用的。
五月后,邵家能出动的族人都化身为物流和仓库工人,要不窝在工厂和仓库里,指挥人将物品分类打包装箱,要不就辗转奔波于国外、港城和内地的码头机场调运物资。避难基地还没有建好,邵家现在不知道避难点最终能容纳的人数规模,但能吃进的货都毫不手软,哪怕他们自己最终消化不了,后面还有政府那边接着呢。
在准备物资方面,政府跟邵家也是同样的思路和路线,先是通过各种明的暗的渠道,悄悄地向国外采购物资,采购物资的据点繁多而分散,订单的次数和数量变化莫测。而且海关对进口产品都搞了个特别通行道,快速隐密。同时,很多以后用得着的物资出口,都被海关强硬截下来,明面上以各种原因拖着,就是不给出关。不是要实行新标准新政策,就是要做什么证明检测,不说行也不说不行,就这么拖着。要是造成出口企业的违约损失,政府还包赔。
邵家进口的物资太多,怕后续资金跟不上,邵文柏跟踪了一下政府的动向,又估算了自家的进口量,预计再过一段时间,国际上的大宗商品现货价格会上扬,就开始安排国外的邵家族人,在国际上炒起了大宗商品的期指期货。
因为华国明里暗里的巨额进口量影响,哪怕这两年是风调雨顺的无灾害年,国际市场上走势相对平稳的粮食价格,还是出人意料地一点点地走高。炒期指期货是保证金形式的杠杆交易,因为预测准确,简直是一本万利,比邵家之前搞实业还要赚。有了这一大笔资金来源,邵家族人采购物资就更加豪放了。
春耕时间本来已经过了一半,但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重视姿态,动员农民多种粮。他们派人下乡发放种子,让村民大力种植各类农作物,承诺高价回收各种农作物。为了调动积极性,还预先付一部分钱给村民们,另外派了人驻扎在农村里监督。不多时,全国各个农村都一派春耕夏播的繁忙景象,那场面隐隐有大生产的气象。
除了在国内组织人多多种粮,国家还跟很多个产粮国签定了远期巨额订单,预定了大量的粮食进口量,为此还先付了一部分订金。
邵家众人听到这个消息皆概然,邵老爷子叹了口气,说:“到头来国家还是仁慈了一把。这批粮食政府是注定收不回来的,只是他们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催促别的国家多种粮,到时候也好多救几个人。”
有了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持续上扬的刺激,有好些个国家真的加大了当年种植粮食的力度。这是后话不提。
作者有话要说:
政府的政策其实我不是很想写的。但不写又不好作背景交待。
第7章 暗潮涌动
从五月份起,华国一些排放污染量大和环保措施不及格的工厂被停工了,尤其是生产一些不实用产品的工厂,直接被政府接管,征调他用。很多工厂的工人停工后直接被政府转走,据说到新的工厂工作,工资还给得挺高。所有的排污管道被环保局的人逐一清查,地下水污染也开始被加紧治理,一些重要地方的防洪堤坝被进行了加高加固处理。
另外,政府开始进行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普查,重新发放新的户口本。年越在学校里看到同学率先办好了新户口本,他看了一下样式,跟以前旧的户口本有些不同。
户口本上除了些常规的内容,还多添了些每个人员的档案信息,像最高学历的毕业学校和专业,有单位工作证明的还附上工作单位和职务。
而且,户口本还设置了主本和副本,以及主本号码。每家户口主本在户主手里,户口里的成员人手一个副本,副本的号码也是主本号码。每个户口本不管主本和副本都附了一张芯片卡,上面是除了个人姓名和照片,还有个人身份证号和户口主本号码,以及户主的名字,哪怕是刚出生的婴儿都有一个户口副本和芯片卡。
办理户口本的时候,政府原则上是要让原户口本上所有成员一起在场同时办理。要是实在不方便的,是让户主先办理,然后户口成员再拿着主本原件去办理副本,顺便在主本上增加或更改户口成员的信息。若是还有更不方便的,是户主拿着户口本成员的原件资料去代办代领,或是原户口本的户口成员自己独立出来开户也可以,户籍不限。在外地打工的人,可以回原籍办理户口,也可以在工作当地办理。僻远地方和乡下,则是政府组织人下乡去帮忙。
邵家人知道政府办理新户口是为了避灾作前期准备,看到新户口的办理方式,他们就议论上一两句。尤其是那个新的芯片卡,全国上下都在讨论它的作用,大多人是认为政府这是为了统一全国社/保做的工作。
邵老爷子说:“政府这样办,应该是为了方便将人以家为单位管理起来,到时候避灾,也是以家庭为单位安顿,好让大家到时候都能跟家人在一起。”
众人皆认同这个看法,至于那个芯片卡,对新社/保之说那是嗤之以鼻,大多人认为是为了政府到时候按人员发放避难物资之用。
年越在学校里听到不少人议论这个户口本新政,只听不语,不敢多说一句。
王珏问年越:“你家只有你一个人,办新户口很快的,你怎么还不去办?”
年越只得说:“我一个人好办理,就让那些拖家带口的人先办了再说吧。”
其实是邵文柏叫他等双胞胎回国再一起办理。他说,这次他们可以将年越和他家的人办在一个户口本里,就此让他真正成为邵家的人。
这次办理新户口的人,不止是华国的居民,连在大陆内居住经商的港澳同胞和外国国籍华人们,也得依照政府要求,以护照和国内外身份证到政府机关登记办理,取得新的户口本和芯片卡。户口本上除了他们的身份证号以外,还加了他们的护照号。
这次负责新户口事务的机构,除了公安和派出所单位,政府还安排大部分政府部门开设了多个办事窗口,让他们帮着开展新户口办理业务,还在网上公布了各地可以办理户口本的机构和地址。
为了促使人们尽快去办理新的户口本,政府出台了很多措施。除了让负责办理户口本的部门加大人手,不分时段和节假日,通宵达旦为人们办理业务外。政府还让派出所、居委会和街道办,挨家挨户排查。在车站机场的地方,进站的时候检查户口本,要是没有新的户口本,不予以通行,除非人拿着旧户口本证明是回乡办新的。人们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办理业务也要出示新的户口本。对于企业工厂类,政府是让单位负责人全力配合员工请假去办理新户口本,劳动局工商局税务局定期派人检查完成情况。
邵家族人只得在百忙之中去办了新户口和芯片卡。哪怕是在国外的人,也都匆匆赶回来,办完证件又急吼吼地动身滚回国外,继续筹集物资安排货运。
等到邵文杨和文柳回国,年越跟着邵老爷子一家去政府部门,统一登记信息签名拍照之后,他得到了新的户口本和芯片卡。本来他的旧户口本只有他一人,也不知道邵文柏那边是怎么叫人操作的,弄成了他是户口副本,挂在邵老爷子户主名下,和邵文柏的关系是伴侣。拿到户口本时他惊了一下,查询了户口本的新政策后他才得知,政府对非华国大陆户口人的同性婚姻,在其户口本上也予以承认,登记户口时关系是伴侣,区别于异性婚姻称呼。
据说,听到这一消息,有一些人蠢蠢欲动想移民到国外,弄到婚姻证明后再回国重新登记户口,只是出国签证迟迟办不下来。再据说,华国政府后来对国内一些同性情侣的要求,也作了一个低调的处理,让他们在同一个户口本登记,但关系那一栏就空白着。
邵老爷子一家都是港岛籍,邵文柏这是堪堪地打了个擦边球,找了关系为年越办下来的。趁着这次政府重新登记户口,邵老爷子索性让家里的几股人分开,邵二叔三叔各自独立成户主,邵文柏三兄弟连同年越这一股就由邵老爷子当他们的户主。这也是变相分家的意思。
在六月初,人口普查和户口登记工作临近尾声时,政府开始了全社会的严打,不仅严打普通老百姓,连政府人员也一并严打,而且行动还迅速无比。很多黑社会团体和犯罪团伙,确认罪行关押起来后,政府并不急着宣判罪名,而是一律遣去劳动/改造。
以前惩处贪官污吏的时候,有些案件政府不会向民众公开具体信息。就像有一位大老虎人物,哪怕其人和他的贪/腐家族都落马判刑了,后面的几个月媒体都是遮遮掩掩地报道,连人的名字都不公布。这回政府不仅向民众公开犯罪信息,还把人判重刑。这个举措赢得社会一片赞扬,很多人有了胆子实名举报,以致于有些人心惊胆颤,开始举家往M国外逃。
同时,娱乐业旅游业休闲业全部被政府勒令停业。名义上是整改,实则是无限期停工。所有的私家小车和面包车,除了拿到政府的特别通行证的,全都被停开了。为了方便人们出行,政府向市面安排了更多的公交车,现在人们出行要么是走路,要么出租,要么是公交,要么是地铁,更多的时候是靠自家的自行车三轮车,电瓶车。汽油已经成了特别严格的管制品,加油站也不再为没有特别通行证的车子加油。
现在在路上跑的,除了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公车,出租车和客运车外,就只有企业和物流公司的车。听说生产汽车的公司都被政府停产转行了,4S店生意一落千丈,驾校干脆直接关门。人要是出远门,也就是客运车和铁路或飞机,一家自驾出游的情形已经是基本绝迹。
有很多人不服这个政策,在各媒体上怒骂,组织集集/会散散/步等等,各种抗/议示/威的手段都使出来。人们也是感到生活不方便,天天抱怨,只有出租车和客运行业为这个政府新政暗爽。政府将一些别有用心的,闹得特别大的人抓去劳动改造后,事态才慢慢平静下来。
还没有等人们从政府一系列与经济建设无关的新政中,缓过气回过神来,就陆续得知政府在六月开始,开始强行接管房地产行业及相关行业的公司。不止房地产,一些行业和工厂也是一样,早就停工停产,被政府陆续接管,然后转调他用。
一切商品房的建造其实早就在五月份被政府叫停了,建筑工人们被调去郊区或乡下,建设一些大型工程,市区里的危房危楼被政府排查后都爆破处理掉。
城市里的人开始了更大的惊慌,因为自政府公开接管房地产行业后,他们开始被征调去搞工程建设。最开始是失业人员、事业单位员工、农民工、一部分公司和工厂的员工,后来是个体户、自由职业者、无业游民等。
此时人们才知道新户口的芯片卡,是用来记录工分的。此政一出全国和世界各国一片哗然。
华国这两月内在国内实施的各种新政策,极奇异常,违反常理。执行态度雷厉风行不说,有些是强硬专横。有些老外和专家学者们将这些情况同华国XX时期、XX高棉和北朝国相比较,都觉得华国已经疯了,在走原来的老路。
国内外有些人开始大力暗讽批评华国的制度。有人甚至说华国这时想进行战争,附和这一观点的人还挺多的。
网上对此也讨论纷纷,如今网警也不用管了,只留着少部分人看管着,只要确定没人私下组织去搞掉政府就好。大部分的警力已经被调去执行各种秘密任务了。
有些留守的网警也奇怪,私下偷偷闲聊。
“你说,国家这是在搞什么?”网警A悄悄跟B小声说。
“搞什么,总之不是搞良民。没看网络都不搞违禁了吗?”网警B一脸淡定。
“这不是忒不正常吗?”网警A摸脑袋。
“该知道的时候就会知道,你想想咱们最近特训的内容。”网警B淡定地看屏幕,上面正播着小黄片。他们网警的任务之一,扫黄。不过如今也没有领导追查这个绩效了。
“特训的内容挺多的,哪个?”
“白痴,有哪个内容是与敌人作斗争有关的,你看这像是要打仗吗?”都是些与在极端自然环境下如何生存有关的。
“啊。。。”网警A有点悟了。
在七月初时,港岛照例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主题是跟往年一样,反这个反那个,还反自由行之类。因为之前华国在国内的一系列大动作,把港岛和湾岛的同胞们刺激得不轻,港岛这回的游//行规模更大了,人数也达到一个历史新纪录。
大陆这边对这个毫不在意,放任自流。连驻港军队这次都一并撤了。官方说辞是,中央相信港岛政府的执政能力,对港岛警方的安保能力有信心。
自国外察觉华国不正常并对此疑问不休开始,外交部一昧跟老外们打太极,只说这是他们的内政,各国无权干涉。所有国家之间的国事正常访问在在七月中旬终于停止了,华国的边境,派了重兵把守,海关也在严格限制外国人进入,逐步限制国人出国。除了一些重要人才和专家,老外们开始被华国政府驱逐出境。
在七月,关于华国的各种小道消息传遍了全球,老外们并不接受华国官方的说辞。华国的一系列动作开始像是某些极//权政府所为,还怀疑华国是不是要发动战争,叫嚷着要制栽华国。华国外交官又是出来一番说辞,说华国政府郑重允诺,永不率先发动战争,除非有外国侵略国家。华国对外政策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等等。
华国的国际贸易,四月份的时候国家的进出口数据还不显什么。五月份的时候,华国公布的数据是篡改的,看着正常。只是老外们觉得隐隐不对头,私下根据自己的数据调查,觉得华国的国际贸易方面出现了变化。华国向来是出口导向型的对外贸易经济,却开始有了不小的贸易逆差。华币的汇率走势,因为被央行有计划地人为控制调节,略有诡异,老外们奇怪归奇怪,暂且搁置不谈,以为可能只是季节性的原因。
七月初,各国的六月份经济贸易数据一出结果,政府们坐不住了,毕竟国内一些商品的销售量增加太多,价格指数升了不少。尤其是现在的大宗商品期指期货市场,指数价格比前两月高了一倍。另外,据一些国家的私下测算,华国的这一个月贸易逆差进一步加大。再配合华国在国内推行的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政策看,他们觉得华国政府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这时候就有国外学者和专家,将私下调查来的华国进口产品资料和国内政策相比较,说他们在准备应对大型灾难。
这个说法一出,人们纷纷争论,目前来看,没有地方预测到有天灾。有些国家在笑看华国的傻X举动,有些国家跟华国关系较好,得到华国领导的一些暗示和巨额的远期物资订单,跟着一起做准备。
这时候,明面上只有部分国家还愿意与华国进行国际贸易,出口商品到华国。而邵家族人,早在在六月时停止了大批量从国外进口物资的行为,实在是。。。没钱了。照邵家族人这种要物不要钱的豪放式购买架势,赚再多也不经花。
六月上旬时,邵家族人将在国外采购物资的据点和关系渠道,顺利交接给华国政府派来的人后,就陆续回国内参与避难基地的建设。
七月中旬,所有的工厂和商场被政府强行接管,大部分劳力被抽调去建设大型基地,郊区的农田林地被政府强占征用。与此同时,一批批结构安全、坚固耐用的平房率先在郊外建好显出全貌来。
这时华国人们才发现,政府组织人建造的房子,是安全级别很高的防震防寒的避难房。
结合网上的说法,这下全国上下和国外的人,都清楚了华国政府是在为抗灾准备。华国民众们这下也不闹了,老老实实每天听从政府指令去工作,顺便刷刷工分,同时也在家里多多储备用得上的物资。
市区里的各种树木被人移植到效外,废弃商品房里的建材,有用的都被拆下来运走。除了城市,政府也派人下乡帮忙建地下室建避难所,据说这些人会一直留到秋收,协助乡下政府的工作,到时候还要协助农作物的征收。
看到华国政府如此行动,大部分国家的政府也开始按捺不住,跟着搞一些抗灾准备。虽然他们也不知道灾从所何来,但。。。按照华国人的说法,有备无患也是好的。反正现在全球的经济,都因为华国的行为搞得一团乱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架空背景的原因。还得继续写下去一点。敏感词我已经尽量避过。
第8章 乱象
八月始,政府开始驱赶市区的一些居民往效外搬迁,主要是远离高楼林立的区域,那里政府将会做进一步的规划,该拆的拆,该改造的改造。国家电网也开始了整改,把市区的电网精简了很多。除了建避难场所和配套工程,政府还组织民众在郊区打井。
沿海城市的人被撤得尤其彻底,离海近的地区,哪怕乡下的人也要强制搬迁。这下大家都慌了,他们猜测政府是怕沿海有海啸。
海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