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同人)小民之计by分野-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哪知沙盘做出来还没赏赐下去,奉常王朗上表反对,说这是玩物,天子你自个玩已经是玩物丧志,还要做给臣子们,没这个道理。
刘协看了奏简不理会,东西照发。
本来识相点的,就该打住了。
可王朗自认为是肱骨老臣,皇帝怎么能不理他?于是在早朝上当朝直斥刘协玩物丧志!
王朗话一出口,四野寂静,连上首坐着的刘协都用了几秒才愣过来——居然有人敢当面骂他!?
骂得有理也就算了,认死理还自以为了不起?
刘协忍着气,试着讲理:“此物非是玩物,王奉常难道看不出来用处?”
大臣们表情各异——王朗这般直斥,小皇帝居然都不动气。
黄忠想说话,刘协对他摇了摇指头。
王朗道:“皇上未对众臣说过用处,臣看那些东西,不是玩物是什么?”
原来如此,刘协明白了,王朗是知道他组建了心腹团体,不甘心被排除在外,借故吵嚷。
真被王朗闹开,其他大臣说不定也抱有此心,可能跟王朗连成一气。
刘协当机立断,理也不讲了,一拍御案喝道:“你不知用处的便指为玩物,是不是天下间你王奉常不懂的东西都是玩物!?当廷咆哮!君前失仪——廷尉何在!?”
大臣们惊悚了,看着刘协一点没生气,一副要讲理的样子,可是一转脸便叫廷尉!!
王朗也大出意外,吓得跪倒。
看曹操嚣张惯了,以为刘协没脾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廷尉刘晔跑出来跪地,刘协指着王朗道:“刘晔,他交你处置!”
刘晔是从许都跑来的,来了江陵才升任廷尉,汉室支族,阜陵王刘延之后,刘协是光武帝刘秀第八代孙,而刘晔是第七代,论辈分也是刘协的叔叔之一,只不过年纪比刘表、刘备、刘璋小得多,和刘琦同年,比刘琦还小几个月,小叔叔一只。
刘晔十三岁按母亲遗命斩杀父亲宠信的侍者,从此后开始出名,在许都为官时还帮曹操出过主意,刘协对他不熟,但刘表、荀彧都推荐,于是让他做了廷尉,这还是刘晔第一次可以出列亮相。
大臣们多有替王朗求情的,刘晔倒干脆,跪了起来,手一招,让卫士上来,直接把王朗拉了下去,王朗这时候吓傻了,煽动的话都来不及挤一句。
等人被拖走,刘协对求情的臣工不置一词,先前震怒下冕旒晃荡,这会仍未停下摆动,玉珠子下的眼睛不带一丝感情,便是怒气都没有残余分毫,顿时令求情者住了嘴。
满朝文武归坐安静下来后,刘协才道:“还有何事?”
荀彧出列道:“启禀皇上,臣在城外布粥的商人中选了三户,一户姓商,一户姓陈,一户姓王,俱是荆州名商,名籍在此。”
黄门接了,躬身呈上来给刘协,刘协看到王氏家主名王苞,抬眼向刘晔看了一眼,随后把奏简放过一边,示意下一个臣子奏事。
荀彧有点纳闷,难道有问题?退回去跪坐好。
退朝后,刘协本以为荀彧会马上来见,结果最先来的不是荀彧,而是从来没单独求见过的刘晔。
刘协止住黄门,衣服先不换了,先听听刘晔什么说辞。
刘协本就想杀王朗,苦于没有借口,如今王朗自己跳出来了,可是今天的理由不充分,恐怕刘晔是来问怎么处罚王朗的,刘协头疼了,总不能赏个几十杖,叫刘晔下重手打死掉,那样的话刘晔要遭弹劾。
哪知刘晔进来行了礼,便道:“王朗今日君前失仪的罪责请皇上容臣过两日再罚。”
刘协意外:“怎么?”难道朝堂上挺干脆的刘晔下来还要替王朗求情?
刘晔道:“荀大人呈给皇上的三户商家有一家姓王,与王朗同姓。”
刘协学刘备面瘫,其实吃惊。
当时就看了刘晔一眼,居然……就揣测出来了?
刘晔接着说:“皇上前阵子命臣查办豪奢饮宴者,臣查知城外那处飞凤楼就是王苞开的,每日里接待不少达官富商,仅仅飞凤楼每日卖的酒,就足可充他家布粥一个月的的好几倍!”
刘协问:“都有谁是这个飞凤楼的座上宾?”
刘晔小心翼翼道:“皇上,臣有一言……”
“说。”
刘晔躬身:“重要的不是谁去饮宴,而是谁容许了飞凤楼的存在?谁从中得了好处?为什么不开在城中,要开到城外去?”
刘协侧目——犀利哥啊!
转口问道:“这王苞跟王朗有何关系?”
刘晔道:“臣还没查到……”抬头看了看刘协,又道:“王朗从不出城,更从来不曾去过飞凤楼,但流民纷纷而来,几乎所有大臣都出去看过,王朗此举……”
刘协懂了,刘晔看出他有意杀人,纵然王朗跟王苞没关系也要靠上关系去,刘晔这是在揣度着圣意说话。
于是授意:“接着说。”
刘晔眼睛一亮,知道猜对了。
“王朗清贫,为官廉洁,几乎人人皆知,可是却经常能够拿出钱物帮助他人,受其惠者多矣,臣怀疑王朗还有他处来钱。”
刘协微笑——小叔叔,你太可爱了!
点头道:“既然怀疑,那就去查,严查!不可遗漏!”
刘晔道:“臣遵旨!臣退下了。”
刘晔刚出门,黄门报说荀彧来了,还带着一个人。
刘协叫传后便去端杯子喝水,早朝上可以喝水,但一有事情就容易忘,忙得好像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才想着没时间喝水,杯沿碰到嘴边,荀彧进来,同样身着朝服没换,跟在荀彧后头的人穿着身青色褐衣,布巾束头,虽蓄了点须还满身风尘,但长了张小圆脸,还带点肉,眼睛也圆圆的很有神,看不出到底是十几岁装老成,还是根本就已经二十来岁三十岁了。
刘协心里一动,这口水又没喝到,杯子搁回了案上。
“文若,这莫非就是……”说着话,刘协已经站了起来,绕过桌案,在珠玉声中朝下走去。
荀彧躬身笑道:“皇上,没错,这就是郭嘉,郭奉孝。”
早朝之前刚刚听到郭嘉到了江陵的消息,荀彧便在下朝后赶紧去接了郭嘉入府拜见刘协。
郭嘉被荀彧的人接了车,带到州府侧门外,等着等着的,他在车上睡着了,荀彧下朝绕过去,打开车门一看,好睡着呢!赶紧连拉带拽的把人弄醒拖进来。
郭嘉走着道头还在点,脚下发飘,做梦一样。
此时看到刘协上戴冕冠,下着朝服,贵不可言,更觉得是在做梦了,跪下拜道:“草民郭嘉,叩见吾皇万岁!”
刘协赶两步,抖抖袖子拉住郭嘉的手腕,笑得喜不自禁:“奉孝远来,朕甚喜!快平身,路上行来十分辛苦吧?”
郭嘉顺着站起来,咧嘴笑:“不辛苦,正好睡觉,耳朵里听得木辕车轮辚辚做响,如梦催觉。”
荀彧在旁道:“奉孝说话便是这般吟诗样的,听之悦耳。”
刘协点头,总觉得有哪里感觉不对劲,郭嘉的表情怎么这么梦幻呢?
荀彧劝他坐下说话,刘协放了手归坐,让荀彧和郭嘉也坐了。
荀彧看刘协态度,知道郭嘉不会受冷落,放下心来,立即记起早朝上的事情。
“皇上,为何命押下王奉常?还有臣上的奏简?”
刘协看屋里的人,陆逊、荀彧、郭嘉,都是信任倚重的人,连黄门也只候在门外,便直言道:“朕想除掉王朗。”
荀彧吓一大跳:“为何?”
刘协想都不想,说辞张口就来:“朕早些年在许都宫中时发恶梦,净是被逼宫禅位,被先帝怒斥的,凡此种梦,很奇怪的必有王朗和华歆在内,梦中他们便是替曹操逼迫于朕的人。”
古人把做梦当大事,当预兆,尤其是帝王的梦,多半还可能影响朝局。
刘协这么一说,荀彧眨眼,勉强信以为真,反问刘协:“皇上打算如何做?”
刘协道:“刘晔已知朕意,这件事就让他来做吧!”
荀彧点头道:“刘晔善知人心,最擅长从细微末节查知真相,既然皇上交给刘晔来做,臣放心了。”
早朝上的事情说完,两人同时向郭嘉看去,却一齐怔住。
郭嘉跪坐在那,头垂着,睡着了。
荀彧要叫,刘协摆手,压低声音道:“这是太劳顿了,让他睡吧!”
荀彧笑也不是,道:“这郭奉孝,怎么……哎!”
刘协低笑两声:“无妨。”
荀彧道:“他为人便是这样,不拘小节,也不大守礼,可其才却是天下少有。”
刘协点头:“朕知道了,孔明有时也这样,朕看来,不可恶,反可爱,直情直性坦诚过人。”
荀彧这才放心。
刘协道:“孔融为人严谨,最见不得于礼不合的,若让奉孝出为外官,恐遭非议,朕意,不如留在朕这里,文若看呢?”
荀彧道了好,放出去做官想进核心还要做点事迹出来,要不肯定有人不服,可直接留在小皇帝身边,跟陆逊、甘宁他们一样,看着不怎么,却绝对是核心,而且郭嘉此时年轻,做侍中也合适。
几位侍中都住在内府,郭嘉也就不用跟着荀彧出去了,荀彧告退。
刘协叫了两个黄门进来,怕挪到其他地方把郭嘉弄醒,干脆叫他们把郭嘉搬到内室去睡。
郭嘉一直睡到月影西斜,五更天。
汉代车辆没弹簧,虽然有减震的设计,可那是高官贵族才享受得起的,郭嘉非富非贵,那骡车怎么可能舒服得起来,虽然睡了一路,也累了一路,挨了舒服的床榻,自然好睡,体力缓过来了,才醒。
内室只一盏琉璃灯点着,昏昏地映出锦帐流苏,离榻一尺,还有一排珠帘垂落,更外面是一只高三尺的铜熏炉,飘起一丝袅袅檀烟,安然而舒适。
郭嘉却越看越紧张。
这一头是四神兽的雕屏……
那一角是双龙绕日的铜镜…………
眼前的锦帐上战车马队浩荡狩猎的图案………………
原来,不是做梦咩~!
郭嘉的圆眼睛瞪成了两个铃铛。
小黄门看到郭嘉醒过来,轻轻走近问:“郭侍中,要起身吗?”
小黄门清脆甜腻的声音就像一把锥子,把郭嘉给锥得“轰”坐直,反把小黄门吓一跳。
郭嘉忙忙慌慌地穿着袜子,木地板,倒是不用找鞋子。
作者有话要说:郭嘉做着梦来了……
看新三国的时候就觉得曹魏美人郭嘉属第一,其次曹植,再来荀彧,郭嘉这一挖……斯基瞒的后宫质量猛掉好几个档啊!
我果然太对得起斯基瞒了~
猪儿们都有早上那一章这么给力的话……知道我看了,下午杀出多少字么?
第一百十一三章
话都不敢大点声说,郭嘉轻轻地问:“我在哪?”其实心里知道在哪,不敢相信。
小黄门道:“皇上寝室内,您白日在外间睡着了,皇上不许人吵醒您,叫小人们将您挪进来睡的。”
郭嘉撑着榻边站起来,摸过龙榻的手好像被刻上了锦缎的纹路,麻痒麻痒的。
“皇上呢?”
小黄门道:“在外间看奏简。”
郭嘉愣住:“请问……现在什么时刻了?”
小黄门笑笑:“五更天了,再一会,皇上该早朝了。”
郭嘉忙朝门外跑,到门口忽然又问:“你叫我什么?”
“郭侍中。”
郭嘉推门,跌出去。
刘协白日、晚间一直在跟来来去去的大臣们议事,呈来的奏简早已看完批复了。
陆逊和陆绩把那个故事又整理了一遍,已经完全变成白话,好像儿歌那样的体裁,读之朗朗上口,刘协看过,想到后世的评书上去,又亲手改动,加入黄忠、周瑜的戏份。
有事做,索性就不睡了,看郭嘉能睡到几更几点去。
好歹也算是被曹操养大的,岂能不学一点招揽之术?
甘宁跑去军营找他的鸡崽子了,孔学经常跑不见人的,陆绩还小,早被撵去睡了,只有陆逊一直陪着刘协,不肯走开,两个坐在同一个案边,边低声商量边改那个“评书”。
“咚——”一声,郭嘉栽出来。
两人爬满身的瞌睡虫顿时惊飞了!
陆逊吃惊下仍旧低声重复先前的话:“那便要寻些人……那便要寻些人……寻些人…”这个郭嘉也太不拘小节了,面圣用栽的?
刘协一下子笑出来,憋不住道:“伯言,奉孝学公纪啊!”
陆逊愣过来,忙跟着刘协也去扶,没等他们赶到,黄门已经把郭嘉扶了起来。
郭嘉一抬头,便看见笑着的刘协和陆逊。
即便白天不清醒,刘协的脸还是记得的,立即跪下道:“皇、皇上!”
看刘协一脸倦容,眼睛里还有血丝,郭嘉这时间哪里想得到刘协想睡肯定可以去别处睡,只能想到是他霸占了龙榻导致的,嘴皮子抖着,看着像要哭,可是却不掉泪,就那么挺着。
刘协拍拍他:“奉孝大才,朕委屈你做侍中,可愿?”
郭嘉拢袖搭手:“臣愿意!”
刘协放心了,把郭嘉拉起来,吩咐黄门传膳。
陆逊和郭嘉互相问候认识了,膳房送上饮食,三人分案食了,刘协便入内更衣上朝,陆逊带着郭嘉去收拾出来的住处认地方。
这天早朝,刘协和刘晔目光碰到,刘协向站在刘晔身前的华歆看了一眼。
再过两天,刘晔“查”出来,王朗和王苞乃是亲眷,王苞通过贿赂奉常王朗和议郎华歆,在城外兴建高楼开办酒馆,王朗和华歆则利用该酒馆避开朝廷暗自结交党朋。
所有证据链一环不缺,收受贿赂、结党营私,全都是犯忌的名目。
刘晔正式上奏前送了密信给刘协:王苞和王朗、华歆互相之间并无关联,但王苞的飞凤楼挂名卖酒,其实是行敲诈勒索之事(孔学去那天正碰上甘宁带人去反敲诈,酒楼打手被甘宁捆在楼上,孔学才得以全身出来,否则~);王朗确实受贿,只不过都是小贪,不大;而华歆极其懂得审时度势,曾投袁术,后投孙策,再后来背了孙策又投曹操,这次投刘协违背其一向准则,恐怕另有隐情。
刘协当廷便下旨严办,这下子求情的再也不敢求了,生恐被株连。
很可乐的是华歆一被下了大狱,受不了酷刑,交代出来——刘协的密诏到许都后,有大臣不小心漏风,被曹丕知道了,曹丕找了他来卧底,有关刘协的举动,甚至于身体康健程度等等,事无巨细都要回报回去,到了江陵后,他曾经送回去十一封密信。
刘协到这时候才知道身边有一双曹丕派来的眼睛,一时间摸不清曹丕究竟怎么想的……好吧!他连自己怎么想的也不知道了。
反正华歆传密信用的鸽子刘协是要刘晔送来了,天天一没事就去笼子前调戏鸽子。
最后,刘协没饶过华歆,华歆和王朗,还有王苞及他手下主事的几个人一齐问斩,亲眷发配交州,家产没收。
这一没收,刘协差点笑死过去。
他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古代皇帝喜欢抄家,人家祖祖辈辈积攒下来的家财,一抄就全拿过来了!
王朗、华歆一般人家,虽不贫,也不富。
但是那个王苞家有多富有呢?举几个例子,王苞家的宅地比江陵荆州州府还大!王苞请客吃饭,用的全是琉璃器皿,给客人洗手用的珍珠粉浸水;因为不为官不能用马匹驾车,只能用牛,那牛都要千选其一;姬妾过百,无不绝色。
王苞家亲眷发配那一天江陵城百姓夹道围观,连刘协都忍不住换了常服偷偷去围观了一把——每天被人围观,总要给他次围观别人的机会吧!
那个盛况空前啊!发配队伍浩浩荡荡,哭声震天,夹道的百姓里三层、外三层,嬉笑喧天,还有敲锣打鼓的追着王家人扔菜皮泥块的,比上元节还热闹,看得孔学、陆逊、陆绩和甘宁集体兴奋。
离他们这一群不远处,周瑜带着吕蒙等江东小将,除了周瑜很淡定,吕蒙等也很兴奋。
都是小年轻,易兴奋。
郭嘉在几人中浅笑,就比甘宁和孔学大了点,却是一副稳稳当当的儒雅和煦之态。
刘协是具备一定面瘫功力,面上不动声色,心里狂嚎:高祖爷爷!抄了近一百万金~!近一百万金啊啊啊!!!还有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王家囤积的几十万石粮食和成库成仓的布匹等等!!!
娘滴!可不可以再抄几家?
刘协于面瘫中静静地向抄家帝扭曲演变——
回府路上,陆逊和甘宁斗嘴,陆绩在旁帮他哥,孔学这里看看,那里转转,吊儿郎当的,肯老老实实走在刘协身边的只有一个郭嘉。
刘协叹道:“没想到,抄个王苞,足可养一支军队。”
郭嘉道:“刘表治理得当,荆州十年富庶,这些豪商们也积起了惊世家资。”
刘协又叹:“朕才真是一穷二白,初到荆州时只有孔明一个跟着,如今他远去益州,幸好,你们来了,不然又是孤家寡人一个,连明日食的饭是哪家的都不知道。”
郭嘉道:“臣好生羡慕孔明。”
刘协笑道:“怎的?都指望着在朕最落魄的时候站出来?”
郭嘉扁下嘴角:“孔明的际遇,当世难求,唯一尔,臣仅愿替皇上分近日之忧。”
刘协问:“如何分忧?”
郭嘉凑过来,咬耳朵。
回府后刘协单叫过甘宁问:“卿想立功么?”
甘宁喜出望外,连忙点头,刘协笑笑,然后脸一绷,喊:“卫士何在?将甘宁拖出去打十杖!不许打轻了!”
甘宁o_O
……
这天下午,州府内出了件事,甘宁不知道说了什么话,触怒了小皇帝,被拉出去打了十杖。
小皇帝身边的那几个侍中,一向给人感觉是分外受宠的,没料到也有例外。
打得还不轻,甘宁平日窜进窜出,风一样的,这一天上马都上不去了。
大臣们好奇,问了出来。
原来小皇帝发愁粮饷,甘宁过去打家劫舍惯了,居然讲——有王苞这样的奸商,保不定还有,不如都查一查。
小皇帝当时就怒了,天子驾临,百姓遭殃,是想让他做昏君吗?
甘宁因此受罚。
商人们有钱,朝堂上下自然有眼线,这事情闹了没出一天,蔡家带头,拿出十万石孝敬小皇帝,其余便都跟着,或多或少,一下子给刘协送来了一百余万石粮食。
可小皇帝没要,还下旨褒奖他们。
商人们请刘表代言,仍被小皇帝婉言拒绝。
这些商人只好发动了“万人书”这种类似后世商会的活动,江陵的所有商人几乎都签了名,献出的粮食更增加了几十万石,然后派代表去面圣。
百姓求着送,天子拒绝不了,只好收下了。
江东补送的几十万石粮也差不多同时到达,江陵城中粮仓已不够囤放,只好在大营里又建粮仓,才放下。
这下,百姓的田亩赋税不用增加了,仍按荆州过去的施行,还给流民全部发了谷种和一季口粮。
民心就像揉了酵母的面粉团子,开始向汉室天子膨胀。
天子酬谢百姓,赏了牵头出粮的商家官商甚至还有皇商资格,并大降市税,还给了荆州、扬州两地做生意的商人许多优惠政令,于是扬州的商人也对荆州蠢蠢欲动了。
甘宁那十杖挨得虽狠,却换来了足够荆州军跟曹操打两年的粮草。
什么叫奇才,郭嘉便是。
晚间几个侍中聚集在刘协跟前,刘协恩赏“负伤”的甘宁趴着说话,甘宁得意洋洋趴着,扫过其他几个,很是睥睨:
“伯言,给我斟碗酒。”
陆逊白甘宁一眼,去斟酒。
刘协奇怪了,怎么这十杖还把这两个关系打好了?甘宁居然使得动陆逊了!?
孔学跟郭嘉头挨头的看着“评书”,津津有味。
陆绩问刘协:“皇上,光和二年天官真的记录到星象诡变吗?”
刘协从陆逊身上挪开眼睛,囧囧道:“公纪……朕那会还没出生。”
陆绩不解:“没出生就不知道吗?”
刘协反问:“没出生怎么知道?”
陆绩:“……”还是没明白。
刘协:“……”没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小孩脑部构造不一样。
正对看,那边甘宁“哇啊”一声惨嚎。
陆逊跌倒,一腿跪在甘宁PP上,连忙爬起来道:“对不住!兴霸!我没站稳!对不住!”
甘宁闷头大哭:“你整我~~你整我~!”
陆逊道:“没有没有!怎么会……啊!”
又跌倒——
甘宁:“啊啊啊!皇上救……救我……”
刘协淡定,看回陆绩道:“朕没出生,从哪里知晓世间的事呢?”
陆绩陷入深思,被这个问题难住了。
郭嘉和孔学看看陆逊和甘宁,一个摇头,一个笑,不管,继续看故事。
刘协难得这么闲适,虽不再是孤身一人,却还是觉得屋子里一股空冷的味道盘桓不去,要是这时候就叫人生起暖炉,也太早了,倒叫下头臣工们担心他身体不适。
窗外的鸽子睡了,偶尔传出一两声“咕咕”的声音……
后一天,刘协放出了一只鸽子。
洛水岸边,曹丕展开半掌大的绢帛,被内容震住,上面写道:建安八年十月初九,三餐如常,如厕四次。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十月中,刘璋自蜀来荆请罪。
刘备果然取得了益州。
按照老刘家传统,刘璋见了刘协,先请罪,然后便趴在地上痛哭不止。
哭只是传统,并不妨碍刘璋条理清晰地澄清他自己并无反意,看刘协一直安坐倾听,并无不耐之意,到后来,刘璋已经告上状了,夹在不损风度和贵气下的哭声里,他的直接意思简单表达为一句话:刘备不是人啊不是人啊!假借皇命在身欺负人欺负得太厉害了,骂得无辜的我无地自容啊~!只好把益州牧暂时让给他刘备,亲自来江陵认罪。
刘协一面安慰,一面心惊:刘备果真英雄,竟把刘璋给骂降了!
刘璋边哭边诉苦,折腾刘协一下午,最后好不容易,刘璋满足了,小皇帝只夺了他的官位,并未削爵,不仅一家大小得保,富贵荣华也不曾受损。
诸葛亮在信中说益州大事俱定,正在招兵买马,待兵马粮饷到位,刘备亲自押往荆州,他请留镇益州。
刘协刚松一口气,诸葛亮的后一封信追着第一封信送来,晚三天发出,却前后天到江陵。
益州赵韪起兵反叛。
荀彧、荀攸、陈宫、曹昂和黄忠在屋门口撞了堆,正碰到陆逊在门外廊下喂鸽子。
荀彧忍不住问:“伯言,皇上昨晚又没睡?”
陆逊一对黑眼圈,不用说,又陪着刘协熬了一夜,点点头道:“大人们若有法子,叫皇上安心些,皇上才能睡得着。”
黄忠皱眉:“法子不法子的,怕是不管用,平了北方皇上才安得下心。”
陈宫道:“开战了,皇上自会好睡,最难过的其实就是眼下,我们进去吧!”
几个人入内,陆逊看看天,黑云压城,要下雪了。
屋内刘璋和刘表早已在座,怕两个长辈冻了,刘协叫生了暖炉,一进去,里边的热气便扑面而来,虽暖和,也窒闷。
大家依礼跪拜,再互致问候,全都坐了。
刘璋道:“赵韪早已不臣,臣的父亲死时,便嘱臣小心戒备于他,要不是当年入蜀之时以流民建‘东州军’,他早已反了,臣离开蜀地,也防着赵韪,将东州军尽数留给左将军刘备,不料赵韪还是反了。”
刘表道:“赵韪有此心,定然不会放过如此机会,刘备才去,和东州军尚不能如臂使指,你镇守益州已久,骤然换了州牧,变乱也在情理之中。”
刘协点头:“此事皇叔已经料到,且将兵马留在益州,已是尽力了。”
刘璋听他这么说,放心了。
刘璋已经不是官员,刘协不便当着他面议事,刘璋也懂,不等旁人暗示,称年老力乏,请退。
刘表而今规行矩步,就是想挤进刘协倚重的这群人里,也知道暂时还进不了,借口送刘璋,便要一起离开。
刘协端着杯子道:“刘表,回来时把刘晔叫来。”
刘表张张嘴,怔过神来忙道:“臣遵旨。”
转身走出,步子都轻快起来。
刘协喝了口茶,舒服地一叹——刘家自家人,防一个就好。
而且刘表近日表现也十分好,从流民安置到内府各种杂乱的事情,纹丝不乱,还有个刘晔,一点蛛丝马迹就能辨出内里隐情,有才不用,太可惜。
陈宫的主张是益州有东州军,诸葛亮多智,必能善加利用,刘备贤名远播,又有天子诏命,一定能化危为安,尤其是荆州无法增兵相援的情况下,诸葛亮和刘备只能靠他们自己了。
这观点其他人都赞同,只是像刘表担心的,刘备困在成都回不来,就怕镇守南阳的关羽和张飞乱了阵脚,南阳可是荆州第一道防线。
荀攸不明就里,还建议刘协让关羽和张飞入蜀去帮刘备,好早点平定益州之乱。
可怎么放得?真放了,只怕刘备不出来了……
荀彧便建议用其他人换下关羽、张飞,虽然刘备的兵马是最善战的,原本就该留在南阳更妥当,但这时候也是没有办法了。
刘协采用了荀彧的建议,下诏召回关、张。
刘琦坐镇江夏,刘协便召江夏太守黄祖改任南阳太守,命其率十万兵马赴南阳,又诏张允领五万水军在襄阳南的汉水布防。
刘协一直不大看得起猛将,到这时候才知道关羽、张飞两个人足顶好几万兵马的作用,把他们一撤下来,竟然要顶上去这么多才可以放心。
刘协这一番调拨,曹操高兴了。
“我就说他怎么信得过刘备!我原本还担心关羽、张飞,现在他自己把关羽、张飞给撤下去了,黄祖不足为虑,我想乘着南阳没防备的时候,先打下来!你们谁愿往?”
曹仁、许褚、典韦、张颌等将都站了出来。
曹操看了一圈,指曹仁:“南阳是你丢的,你去取回来,打不下来就不要回来见我了!”
曹仁单膝跪地:“末将领命!”
曹仁才走,曹操假诏送往益州赵韪处修好,命乐进、徐晃带兵去汉中,协助赵韪夺取益州。
黄祖进了南阳,关羽、张飞领着刘备兵马往南撤回,还没回到江陵,只到襄阳,曹仁兵出不意,竟杀至南阳城下!
荆州君臣意料中的南北大战在如此没有预料的情况下爆发!
黄祖兵马不整,匆促应战,这种情况下,其实只要坚守不出,就是赢,偏偏这个黄祖性子急,曹仁佯攻半天,退兵设陷,黄祖居然开城追杀,结果不提也罢。
关羽、张飞接报,倒是懂得情况危急,急忙率兵驰回,在曹仁之前回到南阳和襄阳之间的小城新野,使曹仁打到新野城下,不能再进一步。
刘协才放下一封战报,又一封到了:曹操和赵韪联合,乐进、徐晃率兵进入汉中,刘备两面受敌,益州的情况更加危险了。
信不过刘备,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