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男子小媳妇麦子熟了-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从李氏怀孕后,周麦发现这个弟妹就看大嫂不顺眼,说话都夹枪带棒的,还好李氏不知道是不跟她计较还是没听出来,俩人没有起什么冲突。倒是周麦,李氏是动不动就找她的麻烦,周麦是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大嫂对自己总是这么冲。难不成之前得罪过她。

李氏见问题又推到自己身上,忍不住了:“娘,这样,我们老大,出一两银子做为礼金。俩弟妹看着给吧。”说完得胜般的瞅着周麦,心想我就不信你能出这么多,即使你想出,你有吗?

周麦装作没有看到李氏挑衅的眼神,对着孙氏到:“既然大嫂都表态了,我也就随她吧,我这边也出一两银子。”说完看着老三媳妇。

许氏是真没有想到俩个嫂子能够这么痛快的应了下来,她只好诺诺的说和他们一样。

孙氏对于这个结果很满意,脸上的表情也阴转晴了,有絮絮叨叨的教育她们几个要听男人的话,别动不动就给他们排头吃。周麦听的很是纳闷,在古代不是都以夫为天吗,为何赵家的媳妇们都这么厉害,她回房后又仔细了想了一下来这个时代之后老大俩口子及老三两口子的关系。

记得还没发现李氏怀孕的时候,经常听到老大两口子吵架,无非就是因为今天你回家晚了,明天你没有洗衣服之类的话,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她不觉得老大怕媳妇,倒是老三家的许氏,是个厉害的主,总是不动声色,可是婆婆就是疼她。而且感觉老三还真的比较听媳妇的话。不过她前世今生都没和“丈夫”这种生物一起生活过,所以也研究不透个中关系,就甩头不想了。

但是周麦没有想到的是,其实李氏和许氏之所以这么快就应承下来,是因为她们转身就可以去找丈夫要钱,而她们的丈夫转身就可以向婆婆要钱。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而孙氏一般对于儿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的。所以她一定会给,当然她也不会把各给一两,那样这个家早就喝西北风了。她一般都是主动塞给儿子们钱,如果碰到他们来要,一般会打个对折。

周麦就没有这个好命了,她只能吃老本了,看着二十两银子已经少了二两了,周麦心想不能坐吃山空了,急忙在第二天的下午赶往娘家,看豆芽的情况。

赶到周家,陈氏已经迫不及待的拉着周麦去厨房看豆芽的长势了。她兴奋的向闺女说着已经长出了一小段芽菜了。待他们俩往坛子里一看,豆子已经长出来有将近一指长度的嫩芽了,天气热也长的快。周麦看的眉开眼笑,又和老娘一起用清水洗了一遍。然后母女俩手拉手回正屋,周麦就考虑以后卖豆芽菜的事情了。

“娘。这芽菜做成了,这以后怎么卖,价格定多少你想过没有?”周麦问道。

陈氏还真没想过这些:“小麦,这个事情从开始就是你攒的,你有想过以后怎么卖吧?”

“嗯,娘。我打听过,镇上的那家卖芽菜的姓朱,他们只在店里卖,平时做的少些,赶到集市的时候卖的多些,我们没有那个条件。我想我们能不能雇个身强力壮的劳力,来专门给我们卖菜?”周麦和陈氏商量。

陈氏一听雇人,马上跳脚不干了“我有的是力气,再说才刚开始怎么就雇人,还不知道生意怎么样呢。雇人多贵啊,挣的钱还不够给人家开工钱呢!”

周麦是真不舍得老娘挑个担子去卖菜,太辛苦了,可是自己又抽不出时间,于是就软磨硬泡的想让陈氏雇人,可是无论她怎么说,陈氏就是不同意。周麦心想,反正刚开始量也小,就先让她挑担卖着,待以后发展壮大了她来不及卖时再雇人她就没话说了。

说完卖的方式,周麦又说定价:“娘,镇上的卖六文钱一斤豆芽,我们也就随他们,也卖六文钱一斤。我们还是送到家门口,应该买的人会多些。为了避免和集市冲突,我们以后就在两个集市的中间那两天卖。比如说初三初四啊。初一人家去镇上刚买过菜,我们初二去卖一定不好麦,我们就初三初四卖。”

陈氏听了连连点头,不禁对周麦刮目相看,没做过生意的周麦分析起来头头是道。而且说话的表情让人十分相信她。

说完这些,周麦考虑了一会儿接着说盈利分配的问题:“娘,我说出来你别见外,人家说亲兄弟也要明算账,我们这份生意就算我,你和周平三个人的吧,以后黄豆和绿豆都是我出钱买,你俩就出人工,卖的钱我拿三层,你拿三层,给周平留四层,给他留着说媳妇用。你看行吗?”

陈氏听了急忙摆手道:“小麦,这可不行,点子是你想的,主意是你拿的,材料是你出的钱,说出来你就是个掌柜的,按说你看着每个月给我们点钱就行了。我们三你拿七。我们还有两亩地,你弟弟长大了日子会过好的,你以后得靠自己啊。”

周麦听了不为所动,坚持这样分,如果不这样就以后不管这事儿了,又说即使自己有钱没分家也没办法花啊。陈氏最后也只能接受这个决定。

周麦看天色不早,准备往回赶了,临走时不忘叮嘱老娘每天换三次水,一定不能见光。家里有一些盛草的筐篓,也有扁担,工具都挺齐全,暂时不用周麦买什么。

回到赵家还是例行的做饭洗漱,不过周麦的心境发生了些变化,现在她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不过待静下心来她还是想着怎么分家的事儿。

按说老大家和自己家的房子老两口都给盖好了,她前几天还去看过,都位于村子南头,都是三间大瓦房,怪不得村里人都说老赵家是村里数一数二的。看看盖的房子,还有吃的饭确实比周围邻居强了一些。

晚上回到房间,周麦看赵秋叶还在那绣花,因为想到分家的事情她也没心情劝了。倒是赵秋叶看周麦愁眉苦脸的,忍不住问她怎么了。

“秋叶,我给你说了你可别给娘说,我问你啊,你说你大哥和我们的房子爹娘都给盖好了,怎么不分家啊。”

“二嫂,这个之前大嫂也问过娘,娘说二哥不回来不好分家。你也想分家吗?”

周麦经过两个月的和赵秋叶的相处,觉得她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喜欢不喜欢脸上就能看的出来。对你好时你放个屁都是香的,讨厌你是你自己喝口水都碍她事儿。

想了想,周麦还是坦诚交代:“是的,我想分家。说实话,我现在在这个家里每天都过得心惊胆战,怕得罪这个,怕触犯那个。你二哥不在身边也没有个依仗,我心里是一点底气都没有。现在大嫂怀孕了,还是我做饭,我唯恐有什么做的不好她吃坏了肚子,那样我就是浑身是嘴也撇不清了。”

18

赵秋叶也很清楚二嫂怕什么,她安慰道:“二嫂,你放心,大家在一起这么久了,谁还不知道谁的脾气。

你真的不用有什么不放心的,你刚才说的那事儿即使真发生了,娘也不会相信大嫂的,瞅她那咋呼劲儿,真让人瞧不上眼。”

说完看周麦还在那沉思,就继续安慰道:“要不,我瞅个机会给娘提几句分家的事儿,不过我的话不一定起什么作用啊。”

周麦听了笑了:“难得你有这个心,娘那儿你还是先别说了,毕竟你快嫁人了,还操心这事儿不合适。”

赵秋叶又想说她说话娘总是听几句的,但是听二嫂这么一说,也顿住了,也反应过来自己不过是赵家的女儿,对于分家的事情,按常理是不能插嘴的。于是也就没再和周麦提了,俩人又扯了些半个月后成亲那天需要准备的东西就躺下睡了。

周麦算着日子,觉得豆芽可以卖的时候又去了趟娘家,顺便带了三两银子准备给到陈氏。因为她认真的想了一下,觉得拜托同村的胡老头买豆子的话迟早会被赵家的人发现的,保险起见还是把钱给到老娘让她自己去采买比较合适,况且她相信陈氏对于豆子的好坏应该有一个很好的鉴别。

到了娘家,不等陈氏招呼就迫不及待的奔向厨房,看到一个坛子里的豆芽菜已经到了坛子的上半腰了,陈氏在边上也兴奋的讲这些估计至少得有十五六斤。周麦记得以前在书上看过一斤豆子可以生七斤豆芽菜,那是现代有很好的技术加化学助剂,而这个时候是没有这些东西的,所以一斤豆子能生出来五斤已经是很不错了。

母女俩看完后有换了一次水,周麦变干活边给陈氏说:“娘,这次是最后一次换水了,等下晚上你先取出来点自己尝尝,如果没什么问题今天晚少放些水,明天一早你就可以都装起来去卖了。如果觉得味道不对就让周平明天一早去赵村找我,我们定价还是按照之前说的七文钱一斤。”

陈氏听了吓了一跳,急忙问,这个豆芽还能有什么问题?其实周麦也不知道不好的豆芽是什么样子的,她前世只知道施过增粗剂的豆芽是不能吃的,致癌。可是眼前的豆芽是真正的存天然无污染的,最多可能是在水里泡久了,水气的味道比较重而已,只是有点影响味道,但是对身体是没有坏处的。保险起见,她捞出了一小盆豆芽,让陈氏生火炒了一下,尝尝味道,觉得很香,比之前吃的都香多了。于是,她给陈氏一个放心的微笑,让她明天放心大胆的去卖吧。

陈氏看周麦这么有信心也慢慢的放下心来,俩人把这些都忙完后来到正屋,周麦把带来的三两银子,给陈氏后道:“娘,你也知道,我那小姑子还有十多天就成亲了,我这段时间不能过来了。现在厨房里的豆芽估计一两天就卖完了,这些银子给你,你可以做周转。多买些豆子,别只用黄豆,绿豆啊、黑豆啊都可以生豆芽的。我看那两个坛子不够,你可以再去买几个,但是一定不能买这么高的了,可以买矮的粗些的。这样换水方便。”周麦倒豆子似的赶紧给陈氏交代。

而陈氏则是盯着周麦塞到自己手中的银子,握紧周麦的手问:“你哪里来这么多银子?”

对于这个问题,周麦早就想好借口了:“娘,这还是前几年仲山托人带给我的,因为这钱是背着我婆婆带的,所以我谁都没敢说。这不这会儿要用了,才敢偷着拿出来,你也别给别人说啊。别人要问你就说是咱家的老底了。”

陈氏还是将信将疑的,周麦急忙加把火:“娘!你还不相信我了?”说着脸上假装表现生气的样子。

见周麦急了,陈氏才将心放在肚子里,虽然最近这个闺女有些变了,但是本质上还是那个很老实的人,相信她不会骗自己的。想她如今在赵家还干着那么多的活,任劳任怨的。

说服了陈氏收了钱,有交代了几句,确认自己没有漏下什么。她才匆匆的往赵家赶,一路上她忍不住的想看来这家是一定要想办法让分了不成。不然以后这么折腾,自己的身体可是吃不消,精神绷得也很紧,容易累。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都有一个多时辰了。看今天已经落下去一半的太阳,估计是晚了,回去少不了婆婆的一顿说了。心里忍不住的叹了一声气。

回到家,发现婆婆已经等不及在厨房忙了,看到周麦回来,脸拉的很长,扔掉手中正在洗的菜,扭头离开了厨房,理都不理周麦。忍不住叹了声气,还是给了正坐在灶前烧火的赵冬儿一个微笑。小孩子最是敏感的,她想给女儿留下一个坚强乐观的形象,希望她以后也是这样的人。

冬儿紧张的表情在看到周麦的笑容放开了些,告诉她刚才奶奶说了什么,无非就是你娘又去哪儿疯了,整天不着家,也不按时回来做饭之类的,周麦楞了一下,她知道最近冬儿比较依赖自己,但是她不希望冬儿这样学舌,也可能是刚才婆婆的反应太强烈了。

洗完菜,周麦走到冬儿跟前摸了摸她的头,温柔而坚定的看着她道:“冬儿,你奶奶就那个样子,她不理我们对于我们也没什么影响,不用搁在心上。”她其实是想说以后不用把孙氏背后说自己的话告诉她,想想又放弃了,现在这个时候还是说点其他的:“你要知道,娘现在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我们的未来。娘想给冬儿一个好的生活,想让冬儿能穿上漂亮的衣服,还想让冬儿上学堂。”冬儿忍不住说:“娘,学堂都是要交束脩的,婶子说只有男孩子能去学堂。”

周麦忍不住心酸,这个万恶的男尊女卑社会。 她所处的赵村是有一个学堂的,谁家孩子要去的话需要就交些银子做束脩,由村里的里正和赵家本家的一个德高望重的赵三爷两个人出面请一个年长的秀才来教书,当然也要负责教书先生一家四口的衣食住行,这些都是从束脩里出,不够的话就每年秋收收赋税的时候每家多收一点。

能上学堂的基本上都是赵家的子弟,现在统共也就十几个男孩子,从四岁到十岁不等,十几岁的男孩子在农家算是一个十足的劳力了,所以大部分都留在家里做农活了,极个别的被父母送到镇上去学手艺。而村子里的女孩子成亲之前是很少下地干活的,除非特别忙时,一般都在家里绣花打络子。但是成亲后女孩子基本都要下地干活的,抽时间做的活计也是纳鞋底缝衣服什么的。

周麦之所以还没有被要求下地干活,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赵家有俩个壮年劳力赵伯泉和赵叔河。平时施肥、跳水浇田还有除草这些小活根本不用赵家的女人们出手。

随着赵秋叶的成亲日子越来越近,这几天进出赵家的人也多了起来,来随礼的比较多,本家的人一般就随枕巾床单什么的,最不起也是荷包等效东西。也有和赵大牛或者赵伯泉赵叔河关系特别好的本村的人会随礼金,而礼金要在当天送亲的时候才送,所以周麦不知道多少,但是她之前有听刘嫂子说现在的礼金都随的很大,上个月邻村的一家人成亲,都有人随了三两银子,但是一般都是二十文到一两不等。农村人十个有八个是爱面子的。

有一天,周麦一个人在屋里的时候,被婆婆孙氏堵了,问她直接要礼金,好在礼单上。原来这个时候女方嫁出去的当天会在家里贴一个大红纸,上面请村子里的管事儿写上亲戚朋友送的礼金。孙氏为了面子,所以才让三个儿媳妇出礼金的,对于老大家和老三家,她倒不担心,因为他们这几年私下里没少给这两个儿子钱,平时家里花销还是从她手里走的。

所以当赵伯泉和赵叔河被媳妇逼着找婆婆要钱时,孙氏义正言辞的拒绝了。她已经从其他两个儿媳妇那里得到保证小女儿成亲的那天上午一定会给一两礼金。她也放话说已经把三个儿子送多少礼金在村子里宣传了。到时候没给那就是不给她面子,他们自己脸上也无光。

周麦听婆婆来讲礼金的事情,把全身摸了个遍,搜出来有三十文钱,她摊开给婆婆看。

“娘,这三十文还是你几个月前给我的,我平时偶尔给花一文半文的给孩子买个零嘴,也就剩这么多了。”说完无奈的看着孙氏。

“那你之前去镇上赶集买的布料,还有给冬儿买的衣服,针线什么的从哪儿弄的钱?”孙氏火眼金睛,她坚信这个媳妇绝对有私房钱,她记得很清楚,几年前赵仲山还捎信和钱回来的时候,有一次那个捎钱的人单独和周麦待了一会儿。

19

所以孙氏坚信周麦是有私房钱的,这也是她这几年一直不给她钱的原因之一。再说家里的每个人的衣服都是统一添置的,饭菜都是自家地里产的,所以根本没有用钱的地方。

见婆婆还在坚持称自己有钱,周麦脸色严肃起来,只说了一句从没见过赵仲山给的一文钱,就拉着脸不说话了。孙氏又劝了一会儿,见周麦还是无动于衷,也不高兴起来,她这次是下定决心让三个儿媳妇都出点血的,那两个儿媳妇在自己的威逼利诱之下屈服了,唯独这个儿媳妇是油盐不进。气的她说到:“那天你们随多少礼金是要写在红纸后贴在院子里的,你随的少了到时候没得让全村人看你的笑话!”

周麦冷笑了一声:“我妇道人家,不怕别人笑话,人家笑也只会笑老赵家,为何老大和老三都出那么多,偏偏老二家出这么少。反正我们还没有分家。”

她说这话很明显的是就让村里人看看,你们赵家老两口是怎么偏袒的。说完冷冷的看着旁边,正眼都不看婆婆一眼。

孙氏被气到了:“你……你这是不孝!”说完顺了口胸口的气,瞪着坐在对面的周麦。

周麦听了怒极反笑,只是冷笑也不反驳。还是冷眼看旁边的墙。

孙氏见她什么都不说,也没辙了,只在那坐着生闷气,过了一会儿悻悻的离开了,走的时候还顺手牵羊把刚才周麦摊给她看的三十文钱。周麦见了也没要她留下,算是对惹婆婆生气的一点补偿吧。

其实,周麦其实也是一个骨子里很爱面子的人,但是她心里十分清楚婆婆在爱面子的事情上,比自己厉害的不止一点半点,她不可能任三个儿子中的两个登上榜了,唯一一个不在家的独独少了。她现在需要做的是静观其变。

赵家热火朝天准备小女儿的婚事,一天上午周陈氏领着周平来到了赵家,她进了门直接奔正在张罗的孙氏。孙氏因为前几天和周麦起争执的原因,见陈氏来也没有很是热络,就抬头打声招呼,倒是站在旁边的赵大牛起身把他俩让到屋子里。然后出来把孙氏也拉到屋子里,不忘叮嘱她对亲家母还是要客气些。

陈氏见孙氏进了屋子,忽略了她暗黑的脸色,从袖兜里掏出了一个荷包,递给孙氏,说是给赵秋叶成亲的礼金。孙氏接过来掂了一下,大概三十文左右,脸更黑了,因为老大媳妇和老三媳妇娘家各给了五十文。但是陈氏是来送钱的啊,无论怎样都不能这样凉着他们,于是孙氏就嘟囔说周麦上山去割猪草了,看天色快回来了。

陈氏说不打紧,她在这儿等会,孙氏和她待在一起无趣,就说去找赵冬儿回来见一下,陈氏笑着谢谢孙氏。

于是,还在邻居家疯玩的赵冬儿被孙氏喊回家陪客人了。冬儿见是姥姥和舅舅来了也很开心,周平还从袖口里拿出来两块糖给了冬儿,冬儿更是笑的合不拢嘴了,拉着姥姥就要去东间自己和娘的房里坐,但是被陈氏拒绝了,因为赵秋叶毕竟还没嫁出去,周平这个半大小伙子不适合进她们屋。

于是周麦回来就看到祖孙三代就在正屋安静的排排坐呢,看了三个人脸上如出一辙的表情,她忍不住笑了。

陈氏见周麦回来了,也不等她放下背后的竹筐,左手周平右手赵冬儿就奔出正屋,帮她卸下来猪草后,拉着她去了东间,让周平带着冬儿外面玩去。

“娘,什么事儿这么急?你咋来了?”周麦以为几个月前自己娘和婆婆那顿吵,而且看俩人是真的不对盘,以为两个人老死不相往来呢。

“我一来是给你小姑子随礼,二来是给你说一下咱家豆芽的事情,上次那些豆芽,卖了近一两银子啊。”说完笑的合不拢嘴。

周麦听了也很开心,问道:“那你又买了豆子没有?”

“买了,这次买了十斤黄豆,五斤绿豆,还买了两个粗口的缸。统共花了二两银子。我算下来,如果一斤豆子能生三斤芽菜的话,我们能卖三两银子还多呢,这钱来的可真快啊!”陈氏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的给周麦说。

然后又掏出了五十文银子给周麦,周麦也不推拖,接了过来。叮嘱陈氏:“娘,我们这种生芽菜的方法比较简便,随便一个人瞅了去就可以自己做了,所以你平时注意些,一定不要太声张。”

陈氏听了连连点头,周麦也放下心来,她清楚自己的这个娘还是一个比较低调的人,特别是和婆婆比着。

于是又问陈氏添了多少礼钱,陈氏说三十文,周麦听了觉得也够了,娘家孤儿寡母的十分不易,大嫂李氏家父母健在还有两个哥哥,家里虽然地只有三亩,但是给地主家做长工也是能挣钱的。许氏家里虽然和周麦一样有一个弟弟,但是许氏的爹还是个秀才呢,在他们村里做教书先生也能挣些钱,算下来只有周麦家境最次,所以她也理解婆婆不待见自己的原因,没有强大的后盾,没有即得的和潜在的利益。

不过,周麦还是安慰陈氏不要将婆婆的态度放在心上,陈氏倒大大咧咧的说根本不在乎,她现在满心眼都想着怎么去挣钱了。

周麦又叮嘱道,这以后有点钱了可再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了,特别是周平的身体,一定要补补了,赶紧让长开了好说媳妇。陈氏现在对周麦的话连连称是,她现在觉得自己的这个闺女是真的有些本事。

送走了欢欢喜喜的陈氏,周麦开始忙活中午饭,因为请了两个木匠来家里给赵秋叶打衣柜和床,她准备的饭也要多出两个人的份。

不过她也没漏听婆婆的抱怨,说这要是老二在家,那还用花钱请人做嫁妆。周麦才明白原来那个便宜丈夫还会木匠活。考虑到迟迟不能分的家,她心里第一次希望赵仲山能够早些回来。

眼瞅着赵秋叶大喜的日子越来越近,孙氏也让老大去镇上买回了很多炮仗,待当天闺女出门的时候放,也买了些白糖,成亲当天虽然不在女方家吃饭,但是来送亲的人是要奉上一碗糖水的,还买了一些红绳,红蜡烛及全藕,藕的寓意是节节高。

吴家也在成亲的前一天送来了半扇猪,这个礼节在周麦看来实在多余,因为明天女方还要抬过去给男方家做午饭。而且这儿还有一些结婚的习俗看起来觉得很奇怪:

成亲当天不在女方家吃饭,但是所有男方家午饭用的菜和材料以及请大厨的钱都是女方家出;

女方的陪嫁除了男方的悉数彩礼外,还有柜子,几床被子,还有女孩子自己做的鞋子;

成亲当天男方家的晚饭是只请特别亲近的人来吃的女方的家人也是不能出席的,

女方父母是不能去送亲的,只有兄嫂能去送亲。

第二天就是就是赵秋叶出嫁的好日子了,这天晚上赵家也热闹起来,没来得及送礼的亲朋好友都赶来了。一直闹到大概晚上十点钟左右才消停,孙氏见人走完了,急忙催赵秋叶去睡觉,明天一早扮娘就要过来梳妆了。

赵秋叶上床后也睡不着,可是看旁边床上的二嫂累的都轻微的打鼾了,也不好意思叫她起来,二嫂和三嫂今天张罗了一天来帮忙的人。

第二天周麦是被孙氏叫醒的,起来一看外面天还黑着呢,可是孙氏已经在那着急了,她先把大家都叫起来,让两个儿子去叫本家的青壮劳力,原来要先把床和一床新被子抬到吴家。而周麦被叫醒和许氏跟着去铺床,还带了赵家本家的一个三岁的小子,说是铺好床滚床的。一行人浩浩荡荡的来到吴家,因为吴山峰是独子,所以吴家二老只把西厢房收拾了一下,这里的新人是要睡女方娘家带来的新床的,还有衣柜什么的也是女方家带,所以周麦他们过去时,看到的基本就是一个空荡荡的屋子。

男人们把床卸下来就往回赶了,剩下周麦和许氏在那忙着,旁边还站一个滚床用的小男孩栓子。其实铺床可以用婆家的嫂子或者姐姐妹妹来铺的,但是因为吴家没有这些同事赵家离的比较近,所以只能让女方的嫂子来铺了。

因为就一床铺盖,还是夏天,一下子周麦和许氏两人就铺好了,然后周麦抱着栓子放床上,让她在上面滚两下,三人就和吴家打声招呼回去了,这个时候天已经大亮了,她们离开吴家时也没看到准新郎。

许氏还和周麦说,看到这些觉得自己好像昨天才嫁人哦。周麦笑着给她打趣,三弟对你好你才觉得过的特别快啊。许氏娇嗔的瞪了周麦一眼,她发现二嫂越来越爱开玩笑,特别是打趣的玩笑。不过这样也好,总比之前对冷冰冰的让人感觉舒服些。

回到家已经快半晌了,孙氏招呼她们赶紧过来吃早饭,等下还要送亲。周麦吃完饭看到自己屋前已经围了一圈小孩子,估计是看新娘子的,她也乐呵的进屋去看一下,只见赵秋叶的头发已经梳好了,是一个高高的凤髻,上面叉着平时没带过的一根金簪和两根银簪子,簪子的尾部都镶着花花绿绿的石头,煞是好看。除了这些,还有一根很简单的木簪子,深棕色,打磨的很是精细。扮娘刚给赵秋叶化好眉,正准备擦胭脂面膏,周麦看了觉得古代的化妆完全不必现代的差,平时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赵秋叶,这么一装扮,也有些顾盼生辉的感觉。

20

看到眼前的赵秋叶,周麦忍不住打趣:“这么漂亮的新娘子,我看了都恨自己不是男儿身,不然可以把你抢过来,哈哈!”

赵秋叶也只嗔怪的瞪了她一眼,想开口回驳几句,可是扮娘正在给她上唇脂,不方便张口,她只能气呼呼的瞪着周麦。

不理小姑子的怒视,周麦笑嘻嘻的出了屋子,她其实心里想的是,赵秋叶走了自己方便多了,在这间屋子里以后干什么也无所忌惮了。

没过多久,吴家迎亲的队伍来了,只见满身披红的威武的新郎官骑着瘦小的小毛驴来接新娘子了,那画面要多不协调有多不协调,周麦看到后不厚道的笑出声了。

她也理解在这个时候的乡下,能用毛驴来娶亲已经很不错了,全村有毛驴的人家也就吴家和胡大爷家,吴家为了娶亲,把在豆腐房里拉磨的毛驴都派上场了。

看着新娘子被送进花轿里,随着一路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赵家的亲朋好友跟随着坐在毛驴上的新郎和轿子里的新娘浩浩荡荡的出发了,周麦大概瞄了一眼,估计得要将近一百号人,毕竟喜宴上的菜色都是不错的,能来的都来了,抱着幼儿的,拉着孩子的拖家带口。

到了吴家,拜完天地后就把新娘子送到了新房,周麦和许氏俩人在房间里陪了她一会儿就被吴家的一个婆子喊出去吃酒了。因为是女方家的长辈了,她俩被让到女客这边的上座。看到满桌子的菜里有一个芹菜炒肉还有一个盘子放着一整只鸡,周麦忍不住吸了几下快要流出来的口水,她两个月没见荤腥了啊。

于是男方的陪客刚让一次菜,周麦就不客气的直奔那盘肉去了,她其实内心里十分想夹个鸡腿,但是众目睽睽之下,她还是觉得自己低调点。吴家的宴席请的是镇上的师傅,虽然听旁边有人说比不上广源楼的大厨,但是比周麦上次在福临客栈吃的菜味道好多了。

胡吃好喝到后半晌,男方家才安排女方家亲朋好友离席。而男方这边的晚上的又要开始了,周麦瞟到吴山峰已经开始走S型路线了,再加上晚上的,这今儿的洞房看来是希望不大啊,不过她想想这不是她操心的事情。

赵叔河喝的有些高,被许氏搀扶着;而老大赵伯泉已经醉倒了,吴家派了个人推车把他送回的赵家,还好两家的离不远,就是村南头到村北头的距离。回到家,孙氏见一个个的都脸红脖子粗的,只拉着周麦问一些话,吴家的宴席都有什么菜,请了哪些有头脸的人来陪客什么的。周麦一一回答后被婆婆放回房间休息了,也没看到冬儿,今天这么忙乱,估计她还在吴家凑热闹,就新娘子进门啥洗钱的时候看到过她一次。估计现在还在外面兴奋呢。

进屋躺了会儿后就起身做晚饭了,赵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