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男子小媳妇麦子熟了-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大,现在你媳妇是咱们家的功臣,我给你一两银子,平时遇见卖货郎啊,去镇上什么的记得给她买些零嘴,现在短了谁都不能短了她,以后我这边还会让你爹十天割一次肉给你媳妇儿吃,为了这个孙子,我们俩都下血本了,你可叮嘱一下你媳妇好好养着身子。”说完开了锁,从箱子底拿了一块碎银给到赵伯泉。

拿到钱的赵伯泉很是开心,特别是想想自己媳妇肚子里的儿子,更是忍不住笑出声来。孙氏笑嗔瞪了他一眼,没说什么就让他出去了。

中午做完饭洗刷完,周麦就带着放针线的活篮去刘嫂子家学习绣活了,顺便给刘嫂子前天帮自己买的针线的钱,拿回昨天没有时间去取的针线。

到了刘嫂子家,她在打络子,荷花还在床边绣枕套,周麦看她绣的是鸳鸯戏水,忍不住打趣道:“荷花啊,这亲刚定下来就等不及了,你也不怕你娘伤心,她可是舍不得你嫁出去啊!”

刘荷花臊的个大红脸,瞪了周麦一眼,冲旁边的刘嫂子扭捏地抱怨“娘,你看二嫂,就会打趣我,你也说说她啊。”

刘嫂子开心的说:“你也知道你二嫂是给你开玩笑,就别当真。不过你二嫂说到娘的心里了,娘是真舍不得你嫁出去。”说完又对周麦说:“小麦,你说巧不巧,荷花和你们家秋叶竟然是同一天定亲的,不过秋叶比荷花大一岁,都十六了,所以今年无论如何是要成亲的,荷花不急,待过完年时候再嫁,也多陪陪我们。”

“是啊,我也舍不得荷花呢!”说完想起现在这个状况,忍不住叹了口气。坐下来边绣那绣了一个月刚有点雏形的手帕,边和她们娘俩唠些家常。

“对了,嫂子,我见来村子里买的只有豆腐,从来没有见过豆芽,上次去镇上也比较急,也没有去看看。”周麦问道。

“豆芽?你说的是芽菜吧?你小姑子的未来女婿是卖豆腐的,镇上也只有一家卖芽菜的,价格比豆腐还贵。那个东西说是用黄豆绿豆做的,可是咱们村里有几户人家都试着去做,也没做成。所以你只看到有豆腐,没有芽菜了。”

周麦听了只哦了一声,心里已经有个大概的谱了。只是如何实行,还得要细细打算一下。虽然自己知道怎么能生出好的豆芽菜,但是如果要付诸到做生意,无论前世今生,她都没干过,以前是个打工仔,现在要自己做老板,而且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古代,生产场地,合作对象,市场定位等这些都是要仔细考虑的。

14

她又向刘嫂子打听了一些有关于豆芽菜的细节,心底的想法也越来越清晰。当天下午周麦在刘家母女的指导下,终于把绣了快二十天的手帕绣好了,上面有一直光秃秃的红牡丹,她选择的忽略了绣绿叶的建议,因为一个颜色比较好绣,即使这手心大的刺绣,也害得被针扎了不下十下,勉强完成后,周麦心想以后再也不绣花了,再让她绣她宁愿选择再去撞墙。

虽然刘家母女俩接受了周麦撞破头把所有针线活忘得一干二净的说法,但是在周麦重新学习针线活的过程中,经常令她们瞠目结舌。她竟然连基本的穿针引线都不会,更别提是不是的刺破手了。

“都说女人的绣活是第二张脸,看来你现在的第二张脸真的没法见人!”刘嫂子忍不住埋怨道。“以后这手帕可千万别拿给外人见去了,即使有人见了问道什么,也千万别说是我教你的,真丢不起这人。”说完嗔怪的瞪了周麦一眼。

周麦呵呵的笑了:“嫂子,我这已经尽力了哦,上次是真的撞破头了,可能正好把脑袋里那根会绣花的弦摔坏了。再说,就是别人知道是你教我的也没什么啊,连我这样的学生你都收,显得嫂子您多有耐心啊!”

“你啊,这样败坏我的名声,我教你的可是这个!”说完拿着给周麦临摹用的原样,不仔细看真看不出周麦是照着这个绣的,因为刘嫂子手中手帕的牡丹是有八种色彩的线绣成的,色彩鲜艳,富丽端庄的让人看到它仿佛闻到浓郁芳香。

周麦对比了一下更是汗颜,差别不是一点半点,完全看不出自己手中是牡丹,像擦过血的手帕。她这次实在不知道说些什么来打趣了,看外面天色不早,急忙说还要回家准备晚饭灰溜溜的离开了刘家。

待回到家,发现婆婆已经在厨房里忙起来了,原来晚上要炖鸡,孙氏见她回来,笑着说:“老二家的,今天全家人都开心,就让你大哥抗了一袋小麦去换了五只鸡,以后我们一个月给你大嫂炖一次鸡吃。这样生出来的小子啊,绝对白胖白胖的。”然后让周麦可以烧火了,很久没见荤腥的周麦看到切好的几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屁颠屁颠的去烧火了。

当周麦两眼冒绿光的拉着冬儿上桌的时候,结果她等的脖子都长了,也没见婆婆端鸡肉上来,大家已经对着桌子上的一盘咸菜,一个豆角吃饭了。见大家都默默的吃饭,她也不好意思问婆婆鸡去哪里了,只好埋头吃饭。

吃晚饭去洗碗的时候周麦才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的相当离谱,原来那些鸡有一小半被李氏吃完了,另外一大半被婆婆放在地窖里,留着明天后天给李氏吃。周麦知道后只能无语凝咽了。看来自己苦行僧般的生活还要继续啊!实在不行找天带着冬儿回娘家打秋风去。

第二天,周麦在地窖里找到一袋子黄豆,决定按照之前的记忆开始做生黄豆芽的实验,忽然间想起了这个时代没有玻璃或者塑料容器,她以前见到的都是用这两种容器装的。容器是一个头痛的问题,这个时代一般都用陶瓷容器。她决定下次去落花镇赶集的时候要去陶瓷店询询。

因为刘嫂子说她下次去镇上要等到半个月之后了,待这批络子做好才去。况且落花镇的集市也是只有每个月的一、五、十才有的,也就是一个月只有六到七天才有集市,初一、初五、初十、十五、二十、二十五和三十(如果有三十的话)。周麦有了下一步行动计划,也不急于这一两天,就开始了每天做一日三餐,上午割猪草,下午学针线活的规律生活。

赵翠和冬儿俩小丫头过了头几天的新鲜劲,后来就不跟着周麦去割猪草了,周麦开始了每天上午一个人背着竹篓奔山上割猪草的生活。

不过有一次周麦割完猪草看天色还早,不用赶着回家做午饭,看看前面郁郁葱葱的山林,动了心思,虽然她一直听村民讲山里有老虎和狼,村里也只有猎人结伴才敢进山打猎,但是她从来没听到过狼吼。于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她把猪草放在旁边的一颗大树后面,自己拿着镰刀顺着山林间的小道往里面走。

周麦村子北头的那条小溪是从这个山上淌下来的,她想自己来这一个多月,每天晚上只能用手帕擦下身体,太想痛痛快快的洗个澡了。于是周麦就凭着方向感往那条小溪走去。

走了估计有大半个时辰,周麦就听到了前面水流的生硬,而周围的植物也越来越密,同时树木开始变少,而各种各样的野花却越来越多,视野越来越开阔,又往前走了几十步,终于看到了前面缓缓流淌的溪水,有山有水有树有花,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周麦看到眼前的情景,忍不住发自内心的笑了,然后左右顾盼,在这荒山野岭人出现的概率基本为零,于是她急忙脱了衣服,跃进水里。现在是农历的五月处了,觉得水还是有些冷,但是比起能够痛快的洗澡,其他一切都不重要了。

15

待周麦痛痛快快的洗完澡,顶着湿漉漉的头发,背着猪草回到家时已经稍微有些晚了,不可避免的又被大嫂李氏说了几句。但是今天周麦开心,没放在心上,即使自己想放在心上也不敢对赵家的大功臣怎么样啊。

之前周麦就是一个执行力比较强的人,所以在过完端午节,她就向婆婆申请初十去镇上赶集,可是很悲催的被婆婆否决了。刘嫂子上次买的材料还没有做完,想等全部做完后再去镇上一起卖了。除了刘嫂子,周麦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帮自己买一个陶瓷坛子,因为毕竟那东西比较沉,托不熟悉的人有些不好意思。周麦只好消停了会儿,不过她还是抽空去了趟胡大爷家,问他如果下次搭他的车一起去镇上,自己买两个坛子能不能带过来,胡大爷犹豫了一下讲,一个坛子算一个人来收钱。

胡大爷家只有祖孙两个人,他唯一的儿子和赵仲山一起被抓壮丁的,当时是可以出钱的,但是胡大爷家没有自己的土地,只有一头驴,出不起钱只能让儿子去当兵了。儿媳妇在儿子走的第二年就跟人跑了,目前只有一个七岁的孙子,一老一小相依为命。胡大爷家这头驴现在也比较老了,之前农忙的时候租出去耕地,农闲的时候就靠带村里的女人去镇上赶集挣钱。两个月前已经确认胡大爷的儿子战死沙场了,得了三两银子做抚恤金。这些都是周麦偶尔去村子里的八卦集散中心,南头的大柳树下听到的。

听了胡大爷这么说,周麦心里清楚了,估计这老头也是看自己在赵家地位不高,一定没啥钱。根据自己给他的描述,一个坛子至少要算两个人的钱啊,而且人可以挤挤,但是坛子就是比较占地方的了。

心里也挺可怜这祖孙俩的,周麦给胡大爷说:“大爷,你也别给我客气,怎么着我们家里还有几个壮年劳力,还有几亩地。这样吧,我看坛子是镇上陶瓷铺子每天都卖的,你赶完初十的集市,就在十一或者十二那天去镇上帮我买两个这么大的坛子,然后送到周家洼我娘家。我一共给你二十文钱。”边说边比划一个一搂粗的样子,坛子的高度周麦就按照一米的样子,现在主要先做试验,不敢买多买大了。

胡大爷一听周麦给那么多,愣了一下。“赵二家的,你给的太多了,十五文钱吧,要不然我闲着也是闲着。”

周麦还是坚持给二十文,胡大爷急了,说赵二家的是不是看不起我老胡头啊。周麦赶紧解释:“大爷,你看你还得帮忙卸货啊,我娘家孤儿寡母的,这个二十文里还包括劳务费呢。”

胡大爷听周麦说的有道理,也就不推辞了,心里也知道她是有意帮一下自己,其实即使帮忙卸货最多也就十六文钱,这年头劳力很不值钱的。

和胡大爷定好后,周麦给两天他一共一两银子,除了二十文是给胡大爷的,其他的用来买坛子,说好多退少补。多给了周麦也怕他怀疑。

于是,周麦就急忙抽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回趟娘家。也没有和婆婆说,吃完午饭去的,想着自己脚下加紧些速度,能回来做完饭,这段时间来她觉得自己的脚下功夫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为无论去哪里都只能靠两双腿自己去迈过去。

她赶到娘家的时候,发现难得的老娘竟然没有下地侍弄那两亩麦子。而周陈氏见周麦来了,急忙把她拉进屋里,还没待周麦站定,一顿数落已经下来了。

“你个败家玩意儿,我给你钱是让你平时给自己和冬儿买些衣服穿啥的,你看冬儿的衣服都补丁压着补丁了,还有冬天要做棉衣,你怎么就不会打算呢,你当你娘的钱是大风刮过来的啊。”

周麦一听就知道老娘绝对会因为自己上次来送肉的事情急了,她先稳住身子,也不急着反驳。就拽着陈氏的袖子撒娇:“娘,我大老远的来了,你也让我喝口水啊!”陈氏气归气,心里还是心疼女儿的,就白了周麦一眼,气呼呼的去厨房端了碗水给周麦。

喝了半碗水,周麦觉得缓过气来了,徐徐的对陈氏说:“娘,你看我弟都十三岁了,才那么点高,你都不急啊,你不怕将来说不上媳妇儿啊?”≮我们备用网址:。。≯

“呸呸,可不能那么说!咱家的人都晚长,我和你爹定亲的时候,你爹也这么高,可是成亲的时候也五尺高。”陈氏不以为然的说。

“娘,说是这么说,可是我看我弟这么瘦,还是心疼啊,所以才割点肉想给他补补身子,再说你也日夜操劳的,也需要吃点好的。”周麦做委屈状。

陈氏听了虽然还是怪周麦乱花钱,但是心里已经一点气都没有了,闺女也是懂事孝顺的,心疼老娘心疼弟弟没什么错,仔细想想心里还有丝丝的甜意。这个闺女没白养。

陈氏习惯性的又说了周麦几句,才想起来问她这次来干什么的,周麦就问家里有没有黄豆或者绿豆。陈氏点头说还有十来斤黄豆,留着逢年过节换豆腐用的,又问周麦问这个干什么。

在自己老娘面前,也没什么遮着盖着的,她肯定的说:“我要用它来生芽菜。”

陈氏听后有些吃惊,怀疑的看着周麦:“小麦,你会吗?那个我们底下的人很少会做的,都是去镇上买,做不好可是浪费粮食啊。”

“娘,你相信我,我会的。我上次有机会去趟镇上,偷听到一个在卖豆芽菜的人讲的,虽然她说的不是很清楚,但是大概的差不了多少。”虽然编的理由有点牵强,但是周麦说话的语气可是信誓旦旦。

看陈氏还在犹豫,周麦急忙再加把火:“娘,你看周平都十三岁了,还没有人来说亲,人家还不是嫌弃咱家穷,这个怎么说也是一个机会啊!”说完又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陈氏。

可是陈氏一听她这么说,急忙说:“不行,你即使真要做这门生意,也应该在你婆家做,你现在是赵家的人。”

周麦听了心里忍不住翻白眼,只能做委屈状:“娘,说我是赵家的人,可他们赵家拿我当自己家人看吗?平时里里外外都是我在干活,也没见我婆婆说我一句好话。”说完把最近在赵家发生的事儿都一股脑的告诉了陈氏,包括婆婆怎么分工的,李氏怀孕后怎么对自己颐指气使的。当然中间她不忘添油加醋些,陈氏听的眉头邹的很深,最后忍不住还骂了一句。

不过,她还是经受得住忽悠,问周麦:“你大嫂确认怀了男胎,怎么不闹着分家?以前她可是经常闹着分家的,现在肚子里揣着这么好的条件,怎么没给你婆婆闹?”

“估计婆婆背后没少给她钱,现在她可能经常吃到鸡呢,要是分家了还不得自己出钱。”周麦愤愤的道。

“这个也可能是个原因,按说小儿子都成家了,完全可以分家了,老大家的和你家的房子也盖好了,没必要非寄一块儿去。看来你婆婆给老大家的好处少不了,这个老妖婆,心都偏到胃里了。”陈氏继续分析道。

周麦听了忍不住偷笑,老娘骂人的功力也不低啊。于是她就继续装可怜扮委屈。

最终,陈氏一拍大腿,决定了:“好!小麦,就搁咱家做这芽菜,可不能让老赵家的人占了这个便宜去,还这样对你们母女。”

于是周麦给陈氏讲了一下生豆芽菜的方法,还有以后怎么卖出去。暂定等确认她们生出来的豆芽菜可以卖的时候,陈氏先推着板车装上框篓走街串巷的吆喝着卖,价钱先不定,等看到豆芽再说。

完成此行的目的,周麦拒绝了老娘的留饭,赶着回去做晚饭。陈氏看到眼里,疼在心里,自己好好的闺女就这样被他们使唤的,更坚定了在周家做豆芽的决心。

待周麦紧赶慢赶回到家后,还是有些晚了,冬儿在院子外面的街口等着自己,看到周麦起身拉着她的手:“娘!今天大娘不知道怎么了,还请了大夫来咱家,奶奶气的摔了一个盆子,现在还在家里发脾气,我害怕就出来等你了。”

周麦轻抚了一下冬儿的脑袋,让她不要害怕,然后拉着她的手进了院子。她进去一看,发现全家人除了李氏都在院子里站着呢,而且都噤若寒蝉。只听孙氏在堂屋大声呵斥大哥赵伯泉:“你个耳朵根软的,她说想吃什么你就给她买什么啊?这是发现的早,要是万一有个好歹,你让我怎么对赵家的祖宗们交代?”说完还拿着条藤抽了一下大儿子。

周麦拉着冬儿挪到许氏旁边,压着嗓子问:“娘这是怎么了?”许氏刚也看到她进院子了,低声的回她:“大嫂中午吃了半个西瓜,后半晌就见红了,大夫刚走。”

不知道怎么了,虽然看到许氏的脸上有悲切的表情,可是周麦觉得她声音里有幸灾乐祸的成分。

16

孙氏还在屋子里接着训斥自己的大儿子,大家都看戏似的在院子里待着,周麦看看没自己什么事儿,麻利的去厨房做饭了,冬儿也跟过来帮忙烧火。自从确定做饭的活归周麦以后,冬儿基本都会帮忙来烧火,穷人的孩子早干活啊。

晚饭全家人在低气压下吃的,赵伯泉和赵叔河都端着碗出去街上吃了,只有老赵头表情严肃的坐在凳子上吃饭。李氏的饭照例是由赵伯泉端到床前的。孙氏在气头上,说了周麦几句怎么这么晚回来做饭之类的,周麦唯唯诺诺的听着,偶尔配合着点下头。

吃完晚饭,晚上周麦照例用手帕擦了一下身子,现在天气热了,冬儿也每天都用温水冲一天,在外面玩了一天身上还是比较脏的。待都收拾完,有刷了一会跆拳道之后。就进屋上床睡觉了,发现小姑赵秋叶还在油灯下绣枕套。自从她的亲事定下来之后,周麦觉得见她十次八次她都是在绣花。这么晚了她禁不住劝赵秋叶早些上床休息,别熬坏了眼睛。

也许是因为定了亲的缘故,赵秋叶的脾气是越来越温柔了,听到二嫂劝自己,她抬头微笑着看了一眼周麦。笑津津的说:“二嫂,也做不了几天了,说出来不怕你笑话,那老吴家的老两口忙着磨豆腐,我将来的那口子又要经常出去卖,他们家还有一亩地要照顾,这我要过去了,哪还有时间做这些针线活啊。趁现在有时间,我得多做些!”

周麦给蹬掉被单的赵冬盖了一下,扭头笑到:“呦!别急,你那口子再过不到一个月就八抬大轿来抬你了!哈哈。。。。。。”

她怕惊醒了冬儿,不敢大声笑,只好捂着嘴巴笑,赵秋叶佯怒的打了一下周麦的后背。娇嗔道:“你就会消遣我!”

姑嫂俩又开了会儿玩笑,赵秋叶正色对周麦说:“二嫂,说实话,你有打算过将来吗?”

周麦知道她问的是什么,装糊涂:“将来啊,没有打算过。我觉得现在就挺好的,虽然每天做饭割猪草辛苦些,但是生活很充实啊,不用费心明天要干什么啊。”

“那二哥呢,你想过如果二哥不回来了你怎么办吗?”赵秋叶问出去这句话后中间停了一下,又接着说道:“二嫂,你也知道咱娘的性子,从小她就不待见二哥。所以对你也一直没有大嫂和三嫂好。说句不好听的,如果以后二哥真不回来了,娘对你估计还不如现在呢。你可得提前做个打算。”

周麦明白了小姑的良苦用心,她做无奈状:“秋叶,你也清楚我在这个家里的情况,目前来看只能这样了。”她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她心里很清楚,赵秋叶怎么说孙氏都没问题,人家俩是亲母女,关起门来怎么闹,出去了还是她俩亲,但是自己如果真敢说半句婆婆的不是,那这不孝的罪名就落实了。看起来小姑是心疼自己,可是这个小姑敢爱敢恨,大大咧咧的,不定自己哪天得罪她了,她今天说的话会全数传到婆婆耳朵里,那自己无疑是在身边按了个不定时炸弹。

赵秋叶看周麦这样说,以为她真的没有什么打算,心里不禁生出了悲悯之情,二哥回来的希望是越来越渺茫了,难道二嫂就这样守一辈子的活寡吗?她想了想,下定决心:“二嫂,再过两年,如果二哥还不回来,我会劝爹娘让你改嫁的,冬儿相信爹娘会帮忙带大的。”

周麦听了还是笑了笑,看着小姑说:“现在说这些都远着呢,这么晚了还是早点睡觉吧,明天早上还要起来做饭。你也是,别盯着俩大熊猫眼上花轿。呵呵。。。。。。”

赵秋叶看自己提起二哥时,二嫂的心情还不错,也就没有多说了,收拾了一下也睡下去了。

过了几天待胡大爷来答复坛子已经送到周麦的娘家时,还给了周麦多出的十文钱,对于周麦的千恩万谢也只是摆摆手,周麦觉得眼前这个老头酷劲儿十足,很有明星范。

于是又抽了一个下午,早早的吃完中饭洗刷完毕往周家洼赶,到了家老娘还不在,还好弟弟周平在家,周平见姐姐来了,先让她屋里坐着后,就撒丫子去叫陈氏回家了。

等陈氏回到家,母子三人把还放在院子里的两个中型坛子挪到了厨房,然后周平就去院子里劈柴了。剩母女俩开始了制作豆芽的工作。

首先母女俩挑选了大概大概三斤的黄豆,这个挑选黄豆是有讲究的,要把那些发黑的发青的都挑出来,这些是坏豆,生不出豆芽来,还有瘪的黄豆也不能要。本来周麦想多些黄豆,但是陈氏不让了,怕她第一次做不好,白白的浪费粮食。

挑好黄豆后,在冷水中洗了四遍,沥干水,放进了其中的一个坛子里,倒入清水至刚好淹过黄豆。于是今天的工作就结束了。

周麦交代陈氏第二天黄豆发胀以后,再用清水洗一遍,沥干水,最后用湿布覆盖在黄豆上。一定注意,以后每天用清水洗一遍,等到四五天以后,黄豆初露嫩芽时,每天早、中、晚用清水各洗一次,以免黄豆芽时间过长发黏。她过三天会再过来看看的。

因为现在天气比较热,所以不仅不用特意烧火来加温,两个坛子还要放在阴凉处。两个坛子可以这样轮换,洗后的水也可以拿来浇园子里的菜园子。

待做完这些之后,周麦看太阳已经在西边了,连口水都不敢喝,急忙往赵家赶。看的陈氏又是一阵心疼。

经过上次的西瓜事件之后,李氏就比较消停了,以前她还经常在院子里转悠,现在是除了上厕所,其他所有时间都在床上躺着。所以这次周麦赶到家时,少了李氏的冷嘲热讽。再加上冬儿已经拿好柴禾准备烧火了,她做起晚饭就比较快了。

有过了两天,孙氏召集妯娌三个到老大的房里集合,周麦心想最近这段时间大嫂比较消停,自己也安安分分的一日三餐的做了,许氏也是,除了洗衣服就是在家做针线活,她们三个好像真的没有什么惹老太太不开心的地方。想着又反省了一下自己最近对婆婆的态度,觉得都还比较恭敬。于是也不胡思乱想了,就去李氏的房里等着。

她之前从未进过李氏的西屋,这次一进门,一股子怪味扑面而来,那是被褥长期没有晒的味道,还夹杂着汗酸味,估计李氏从确认怀孕到现在都没洗过澡,周麦只好状似不经意的捂了几下唇鼻。许氏进来也是皱了一下眉,但是也没说什么,就和周麦一起坐在床对面的长凳上。这也是唯一可以坐人的地方,其余的地方扔着衣服啊,还有做到一半的鞋子。真不知道老大家的二位平时怎么睡觉的。

周麦和许氏客套的问候了一下李氏感觉怎么样,有什么要干的活给她们说。李氏有些趾高气扬的就嗯了两声,好像不屑于给她们俩讲话似的。周麦早就看清楚这个大嫂的为人,所以也没觉得什么,但是许氏那也是个骄傲的人,看李氏这样对他们,就板起脸来不说话了。

正好这个时候孙氏进来了,可能是经常来大儿媳屋里看她的缘故,孙氏对屋子里的味道好像没有一点感觉,进来后直接做到床边。先对着大儿媳嘘寒问暖一番,才说到正题。

“今天把你们三个叫在一起,是给你们商量秋叶出嫁的事情了,这还有半个多月,你们小姑子就要嫁人了,你们三个做为嫂子,都要有所表示,送些被子面啊,床单枕套啥的随便,礼金虽然说咱们家没有分家,但是你们几个还是要给的,这样咱们赵家在村里面多风光啊。而且以后吴家看咱们这么重视你妹妹,也不敢欺负她是不是。”孙氏分析的有理有据,仿佛三个儿媳妇要是不出血,就是大逆不道的事情。说完看了三个儿媳妇一眼,周麦见其他两位都没出声,自己也没说什么。

见三个儿媳妇都不表态,孙氏有点急了:“老二家的,你表个态,虽然说长嫂如母,但是你大嫂现在有了身子。一些事情也不好去做。”

这是让自己做恶人啊,周麦明白无论自己愿不愿意出这份礼金,都会得罪人啊。要是顺着婆婆的意答应了,回头大嫂和弟妹还不怨死她,要是回绝了,马上得罪了婆婆。

“这个。。。。。。”周麦犹豫了一下,马上又说到:“娘,你看大嫂虽然不能做什么事情,但是拿个主意还是可以的,再说大嫂比较有经验,而且做事情考虑的都很周到。这事儿啊,我听大嫂的。”

孙氏听了她的回答,瞪了她一眼。不得不问李氏怎么看。李菊花同志听了刚才周麦的几句话,心里已经有些开心了,心想自己在这个家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娘,这被子面枕头套啥的礼面我们做嫂子的该随,可是这个礼金就没这个必要了吧。再说我来赵家快八年了,也没见过几个钱。”李氏现在对婆婆比较英气,毕竟肚子里有依仗,也就不怕了。

周麦听了心里那个乐啊,看来拍拍李氏的马屁还是没有错的。

17

孙氏听到李氏这么说,脸立马就拉的很长。还好李氏这是关起门来自己说,不然别人都以为她这个婆婆多么刻薄的对待这几个媳妇呢。

“老大家的,话不是这么说的。我为什么不给你们钱?给了你们伯泉他们还有活路吧,平时他们大男人在家就听你们的,我不给他们点钱,他们出去还有脸见人吗?再说,给伯泉他们的钱最后还不是落在你们的裤腰里。” 孙氏越说越生气,想到自己在村子里横行一时,怎么生的儿子个个都这么窝囊。

听婆婆这么一说,李氏和许氏马上噤声了。这些年每次家里只要有进项时,比如说卖了玉米或者小麦的时候,孙氏都取一笔钱给两个儿子的。

见媳妇不吭声,孙氏低了些声音,但是还是忍不住的生气:“你们当家里多有钱呢,这今年咱家盖了两所房子,花了十几两银子。那房子还不是给老大和老二家的盖的。”

李氏见婆婆发飙了,心里还是有些怕,毕竟这么多年怕过来了。她瞟了一眼俩弟妹,看她们还在那木着没有表示,急了:“娘!您别急啊!礼面我们是一定会出的,至于礼金啥的,我们总要和男人们商量一下吧。我们家出多出少的让伯泉定就行了。”李氏这是明显的推卸责任,因为她很清楚如果推到丈夫身上后,死活不给钱,他还是得找婆婆要钱。

“你也不用推,谁不知道你们家里你当家,特别是你现在还怀了孩子,伯泉更是听你的了。出不出今天给个痛快话。”孙氏狠道。周麦看这样子,今天不给个结果婆婆是不会罢休的,她忍不住给李氏使眼色,想让她赶紧装肚子疼,这样今天这事儿就不了了之了,哪知周麦眼睛都挤疼了,李氏还是没有什么反应。周麦想起了一句话:“贫贱智商百事哀!”

孙氏又问许氏的看法,许氏只说了一句话就堵着婆婆的嘴:“在这家里我是老小,我可不敢造次,自然要听嫂子们的意见,她们说什么就什么吧。”说完看着李氏。

自从李氏怀孕后,周麦发现这个弟妹就看大嫂不顺眼,说话都夹枪带棒的,还好李氏不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