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当雍正穿成林如海-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陆路过于颠簸,林如海选的自然是坐船。

    一路舟车劳顿,终于在禅位大典的六天前赶到了京城。

    在同意进京的旨意未能下达之前,林如海不能回京,但却可以先行派人回京打理林府,免得到时候主子回来,林府却不能住人。所以,林如海回到了林府时,林府上下皆已打理妥当。

    好不容易回到京城,林如海休整了一天,剩下的日子也是闭门谢客,便是出门,也是为了禅位大典时的礼节而进宫学习罢了。

    在禅位大典之前的两天,林如海受到了一份帖子。

    按理来说,林如海现在是守孝的时候,虽然有圣人的夺情,可但凡识相一点的人物也不会登林家的门拜访,更何况前些时候林家的姻亲贾家也曾派了人来,却没能见上林如海一面,就被林管家给客气的请了回去。

    不过,到底是之前贾家心虚理亏,所以也不敢在林府前面放肆,因此见对方不见,只推说老爷是进宫习礼仪去了,便只能灰溜溜的回去了。

    再之后,便没有人再这么不识趣,在这个时候登林家的门了。

    接到帖子时,林如海觉得有些奇怪,因为林管家本该知道怎么做的,为什么又会递帖子上来呢?

    可一看帖子上的姓名时,林如海便明白了。

    上面的名字不是旁的,正是徒君溥在扬州时的化名,傅高杰。

    林如海一边在心中揣测着徒君溥的来意,一边让林管家派丫鬟来打扫一些大厅,还特特儿的取出雨前龙井,等待着徒君溥的到来。

    徒君溥既然化名为傅高杰,就表示了他不想让人知道他的到来,所以林如海迎来了对方之后,便从容自若的把伺候的丫鬟小厮们都挥退了下去。

    因为徒君溥没有说来意,所以林如海就与他一起品茶,待到了盏茶品完,徒君溥这才缓缓的开口:“如海,你是不是早就知道父皇打算栽培本王?”

    林如海没想到这么显而易见的事情,徒君溥竟然还要问。可对方既然问了,他也就没有不答的道理,因此默了一默后,点了点头。道:“正是。当初圣人的信中便与下官说了这一点,还让下官好好的为您讲解一下扬州的官场风气。”

    “你倒是实诚。”徒君溥不辨喜怒的说着。

    看到徒君溥的情绪,林如海有些惊讶,但很快就想通了:“王爷是觉得下官做的哪里不好吗?还是哪里做的不对了?”对于这个有些别扭的年轻人,心境苍老的林如海觉得有些可爱,“还是说,王爷觉得在扬州时,下官对您所做的一切,不过像是那些谄媚之徒一般是吗?”

    说完,林如海摇了摇头:“若是如此,王爷您到底是小看了下官,还是小看了您自己?”

    “你……”徒君溥愣了一下,还没来看及开口,又被林如海给截住了话头。

    “王爷,在下官看来,圣人当初虽然对王爷有了意向,但到底只是一时的,之后如何却还是要看王爷的表现不是吗?”林如海说道:“说到底,王爷您就是想的太多了。”

    林如海明着指责徒君溥想的太多,这话有些大不敬,但徒君溥心神一动,有些明白了过来,为此,看向林如海时,眼神里又多了几分善意。

 第11章

    多亏了林如海是个能为的,三言两语的就又把徒君溥的好感给引了回来。

    而且也许是前期工作做的太好,徒君溥本来就没多大恶感的关系吧,他也不希望林如海对自己只是利用而已。

    不过,这也多亏了徒君溥是个聪明人,因为有些话不能明着说,点到即止的话反而效果更好。所以,若是徒君溥没有立时明白过来的话,林如海照样不会多说什么,只是会失望,只是会慢慢的等待徒君溥醒悟过来。

    无论如何,徒君溥和林如海的关系越发好了起来。虽然明面上他们没有什么联系,但感情这东西本来就只在两个人的默契之中慢慢生成,又哪里管得住旁人怎么想呢?

    禅位登基大典之后,林如海又回了扬州,与此同时也带走了一位年纪大了,请了辞的太医给小玉儿看脉。

    有了这位老太医在林府供着,林黛玉的身子渐渐的好了起来,虽然还是那般纤弱,比起同龄的孩子来更是显得瘦小伶仃,但到底比之从前好了许多。

    只是在林黛玉三岁时,到底还是生了一场大病。

    林如海出孝之后虽说纳了几房良妾,但到底还没个孩子出来,虽有两名妾室怀了身子,可连是男是女也不知道,而且林黛玉是他疼了几年的女儿,因此见她病了,顿时便慌了起来。虽然有老太医守着,连着针炙也试过了,总是不管用,让林如海着急得很。

    林如海前世最是敬佛,但是却是为了让旁人以为自己良善之故,后来夺舍重生,他便是再傻也不会认为是佛祖怜悯的。因为与其说是佛,更不如说是道教才有夺舍重生之法,因为此法与佛教宣扬的理论并不相符。

    可是为了林黛玉,林如海少不得就要病急乱投医了。

    有了老太医守着,又在请了好些大夫为林黛玉看诊,偏偏几日来没有丝毫的起色,反而气息越来越微弱,这让林如海揪心得紧,有些想要去打听扬州里有哪间寺院道观最为灵验,好去求神拜佛保佑自己的宝贝女儿。

    还没来得及成行,林如海就听到一个男人沉稳的声音似远似近,若有若无的传来: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声音林如海之前并没有听过,但隐约可以想到是从林府之外传来。这里是后院,庭院重重,那男子的声音能传到这后头来,可见是个有本事的。又想到林黛玉如今这般的模样,那有本事的又这时候出来,难免就让林如海思量着,这莫非是自家女儿的机缘?

    这么一想,林如海忙叫人去林府外头去看看是谁在那里念诗,须要赶紧把人请进来。

    林如海担心林黛玉,片刻也不离她的身边,就这么候着。

    不一时,林管家上前来说,门口念诗的是一名浑身邋遢的癞头和尚和一名篷头垢面的跛足道士,如今已经是请了进来,又问可要带进来不见?

    林如海正为了林黛玉的病而心焦,闻言忙点头,“快,快把人给请进来。”与此同时,他自己也从床边站了起来,快步来到门边。

    那癞头和尚和跛足道士一起进得屋来,虽然没有什么臭味,但一身的僧袍道袍脏污破烂,面容也谈不上和善,饶是之前林管家才与他说过这癞头和尚和跛足道士的模样,此刻见了也有些受不住。可是为了女儿,林如海还是要和和气气的说话。

    “见过两位大师。”“施主不必多礼。”

    三人温声的说了一会儿话之后,林如海这才迈入正题。

    “方才本官在这屋中即可听到两位大师的声音,可见两位大师皆是有大神通之人。凑巧小女病重几日,本官为请医问药都不可得,此回听到两位大师的声音,本官自以为是小女的机缘,少不得要请两位大师进来一趟,也不知大师可否一屈为小女诊治。”

    林如海说罢,虽然觉得接下来的话有些污辱了在俗世里清修的大师们,但也少不得说了一句:“若能治好小女,本官必有重谢。”

    那癞头跣脚僧人自称为茫茫大士,的那跛足篷头的道人自称渺渺真人,看起来都是疯疯颠颠的人物,偏偏林如海也是没了法子,只能找这二人试试看了。

    这二人确实是有些能力的,也不诊脉,也不问症,只看了小小的孩童一眼,便面面相觑起来。

    见二人面色有异,林如海心中一沉,只觉得浑身重得力量,有些无力站起了。可是一丝希望尚在心中,林如海只能强笑着掩下心中的重重忧虑,问道:“两位大师,小女她……”

    茫茫大士一声轻叹,“施主安心吧,令媛无恙,只需服下一颗丹药就好。”

    一旁的渺渺真人与茫茫大士极有默契,听到他这么一说,便从袖口的暗袋子里掏出了一颗散发着清香之气的丹药,递给了林如海。

    林如海如获至宝的接过,也不交给下人,只让他们取了杯水备着,便自个儿把丹药送到了林黛玉的嘴边,小心翼翼的让她服了下去。

    这药倒是果真有奇效,林黛玉服下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原本滚烫的身子就渐渐的恢复了正常的体温,又不过一会儿,她竟是慢慢的睁开了眼睛,上挑的丹凤眼儿瞅见了林如海后,落下了一滴泪来。

    “玉儿?可是难受得紧?”林如海为林黛玉理了理汗打湿的额发,关切的说道:“莫怕,你如今已是差不多快要好了,怕是再养上几天便能大安。”

    看着林如海慈爱的眼神,内芯已经变成了在大观园*馆内魂归九天后又重生的林黛玉了。虽然奇怪怎么只看到父亲而不见娘亲的身影,可是到底是见到了亲人,她也安心了许多。听到慈父的安慰,林黛玉笑了笑后,便已经抵挡不住久病的身子的疲劳,沉沉的睡了过去。

    老太医一直候在一旁,见此情形忙让林如海起身,好让自己为林黛玉诊脉。诊过之后方觉大异,那林黛玉的脉相果然好了许多,再无之前命悬一线时的虚弱无力,反而强健了许多,立时向林如海道喜。

    林如海虽心中勉强信着那两个僧人道人的能力,可到底还是有些担忧,如今老太医诊了脉道了谢,他这才安下心来。

    林如海转过身来,忙不迭的就向那两位僧人道人道谢。

    那渺渺真人忙把林如海扶住,笑道:“林大人且先别急,贫道还有话要说。”

    林如海正是感激着渺渺真人和茫茫大士施以援手的时候,便以为对方是要向自己讨要自己之前承诺过的好处,因此也并无旁话,只让人赶紧去取百两的黄金来。

    谁知那渺渺真人忙拦住了,笑道:“我等并非为此而来。你之前在此处听我念诗,难道就没有什么感触不成?”

    “感触?”林如海不明所以,“什么感触?不知二位仙长何意?”

    “我等来此,原以为林府姑娘是有命无运之人,本想化她出家,免得她日后受寄人篱下的搓揉之苦。可是如今见了林姑娘方才她的命运早已更改,反而是施主倒更奇妙了,因此我等改了主意,想要化了施主出家。”

    此言一出,林如海原本因为林黛玉身子大好而松开的眉头再次皱了起来。他看了一眼四周伺候的下人,又看了一眼仍在熟睡当中的女儿,沉声让众人且都退下。

    “二位仙长可是有什么话要说?”林如海轻声问道。

    “并无旁事,只是人生苦短,何苦贪念着此时的富贵荣华,娇妻美妾,须知道这些不过是云烟过眼,转瞬即逝,倒不如与我出家,舍了那臭皮囊去。”渺渺真人虽说认真的说话,偏他的性子摆在那里,便是肺腑之言也恍若笑言一般。

    “仙长说错了。”林如海摇了摇头,想到自己夺舍重生徒增因果,便明白对方可能是想帮助自己,因此之故,说话很是真诚。

    “人生便是苦短,却也有着父母之恩,家族之情。我若舍了这些而去出了家,也不过是徒增了一情僧欲道罢了,那才是何苦呢?我并未看开,只因林家的荣光还需靠着我,林家的传承还需靠着我,林家的子女还需靠着我。我非良善之人,但也并非无人所依之辈,我既然已经是林如海,那就少不得接了林如海的担子,为林家做些什么。

    方才听仙长所言,我家姑娘会寄人篱下受搓揉之苦。但我知道,若我在,我能护着她,不让她受此苦,若我不在,她怕就真的要成为无亲无靠之人了。还有我那两个还未出生的孩子也还没来得及见见我这个父亲,又会受些什么苦呢?”

    林如海要说的话还有许多,只是那渺渺真人和茫茫大士到底不是自己人,他也不可能全说了,因此只捡了一半来分辩而已。

    那渺渺真人和茫茫大士听罢,面面相觑一阵后大笑道:“如此,我等便不再痴缠,只看着施主能做些什么大事妙事出来吧。”

    说罢,就出了门,扬长而去。

 第12章

    虽然吃了灵丹,可林黛玉到底是病了几天的人,因此又昏睡了一天一夜方才幽幽转醒。

    她原以为是自己病得太久,这才会在病床前看到自己那早在扬州任上过世的父亲,更何况他还显得是那么的年轻,而且看起来比记忆中更有威严,但看向自己时,眼中的慈爱却是一如既往。

    林黛玉的眼睛扑扇了两下睁开了,那些时刻关注着她的丫也是看到了的。


    林黛玉身边贴身伺候的大丫鬟足有八个,分别以宁静安祥心平气和命名,其中以和儿的年纪最小,而且又是个性子活泼的,因此见到小主子有了要醒来的样子,立时就高兴的叫嚷了起来:“宁儿姐姐你快来看啊,姑娘像是要醒了。”

    “瞎嚷嚷什么呢!醒了就是醒了,没醒就是没醒,哪里跑出来一个像是要醒了呢?!”宁儿赏了和儿一个白眼儿后靠近床边一看,姑娘果然是快要醒了的样子。

    宁儿原是众丫鬟中最年长的一个,又是众丫鬟之首,最是沉稳不过的。她看过之后,忙说道:

    “老爷昨儿晚间曾吩咐过,待姑娘醒了,便要赶紧去告诉一声,所以和儿你快去老爷的院子,不拘着跟哪位姐姐知会一声。姑娘几天没好好吃过东西了,平儿你让厨房把一直备着的清粥给送过来,气儿去打盆热水来给姑娘漱洗一下,姑娘最是爱干净的。安儿,你快调上几杯子蜂蜜水来,好给姑娘润润喉。”

    林黛玉越发觉得不真实起来,想着莫非现在也还是在做梦不成?明明六岁那年进贾府时,宁静安祥心平气和这八个丫鬟就守在林府里,那时候宁儿姐姐还配了人,便提了雪雁上来顶了她的位子,后来父亲去世之后,这些丫鬟也就尽数打发了,如何如今又能见面了?

    再一看她们的容貌,也是年轻俏丽的,就好像大家都返老还童了似的。

    心儿却不知道林黛玉的惊疑不定,见她睁开了眼睛,自是只有高兴的份儿。“姑娘您可终于醒了,这回可是真好了,老爷每日从盐政衙门回来之后,总是守在姑娘身边日夜照顾着,如今可算好了,我们也不用担心姑娘的身子,也不用担心老爷撑不住了。”

    说完之后,心儿就重复了刚才和儿的待遇,同样被宁儿赏了个白眼儿。“说的是什么话呢?你这话也是姑娘慈悲罢了,若是让王妈妈听到你这么诅咒主子,不剥了你一层皮才有鬼呢。”

    “我这不是关心则乱嘛!”心儿吐了吐舌头,小心翼翼的讨好道:“宁儿姐姐可不要告诉王妈妈知道啊,否则我定不好过的。”

    “你啊,可要嘴巴别再这么松,什么话都随口就出的好。”

    宁儿向来最是心软的,心儿一听她的话,就知道是松了口的,自然也是安下心来。

    而宁儿,虽然轻声的斥责着对方,但心里到底还是欢喜于心儿的大大咧咧的。

    眼见着府中的姨娘里有两位怀上了身子,不管这一胎生下的是男孩还是女孩,那也容易抢占了自家大姑娘在老爷心中的地位。虽然这样说现在为了姑娘的病,老爷是彻底夜的守着,但这份心思好歹要让姑娘知道才是。

    姑娘虽然孝顺,可这话一出口才能让她对老爷更加感恩,日后姑娘承欢膝下,父慈子孝自不在话下。

    毕竟夫人的身子实在太差了,说句不好听的话,那就是不知道何时就会去了的。日后姑娘的终身大事,姑娘嫁人后的娘家靠山,那就都是老爷了,自是不该生份了去的。

    “老爷可醒了,可见老爷请来的两位仙长的本领真是通了天的。”宁儿的语调不轻不重又温柔如清风拂面,听在林黛玉的耳中很是动听悦耳。

    她一边说着,一边接过安儿调好的蜂蜜水,用掌心贴着杯子,见杯子并不烫更不凉,这才来到床边。

    静儿把林黛玉扶了起来,好让宁儿方便给姑娘呬水。

    林黛玉刚刚还不觉得,可这水一碰到嘴边,她方才发自己的喉咙干渴得厉害,所以喝水时就不自觉的急了起来。

    她这一急,宁儿看着也跟着急了起来:“姑娘且慢点喝,安儿调了好几杯呢,您仔细些别伤着了喉咙。”

    林黛玉听了脸一红,果然喝得慢了些。

    宁儿统共喂了三四杯,林黛玉才觉得喉咙再不像之前那般难受,再加上宁儿喂她喝水用的器皿原是茶盏,这一气的喝下来之后,肚子都胀得聊聊有些发痛起来。

    但是林黛玉一边不着痕迹的揉了揉自己那胀痛的肚子,一边打量着自己面前熟悉的人事物们,再加上自己那孩童一般大小的身子,心中顿时有所思量。

    就在这时,房门口闹出了些动静来,使得屋内正欢喜的众人停下了说话,竖着耳朵听了起来。

    可就在下一刻,也不见那负责守门的小丫头通报一声,那用拇指大小的珍珠串出来的门帘子就被人一把掀开,倒叫屋内的人们唬了一跳,差点儿就要呼喊出声来了。

    可随后定睛一看,却原来是自家老爷来了,这才松了口气。

    只见林如海大跨着步子走到林黛玉的床前,看到她斜斜的倚靠在静儿的身上,精神看着也还不错,并不见之前的病态,那端着一副冰凉寒气表情的脸上忍不住就透出了一丝笑模样来。“看来我儿是大好了,只是你身子差些,可莫要像前儿个似的亏了自己的精神才是。”

    这时林黛玉已经大概猜到了自己的处境,竟是死了之后变回到了十几年前的自己的身上来了。想到自己三四岁时曾经生病闹出来的动静,许就是现在这时候了吧。也就是生死之间,才能显现出这样的奇迹来。

    看来林如海慈爱的表现,林黛玉很是依恋的笑了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女儿却因为贪凉生了病,痛了自己不说,还使得老爷如今担忧,实在是不孝。女儿日后定当痛定思痛,再不会不自爱了。”

    听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娃小大人似的说出这一段有条有理的话来,饶是一直亲自教养女儿,总觉得小玉儿比一般同岁的孩童更显得聪颖的林如海也不由得暗暗吃惊。不过,他心中却是高兴的,毕竟他前世的身份便是不同,教养出来的孩子自然也该是与众不同的。

    对着林黛玉一番嘘寒问暖之后,林如海掏出一块绢帕,然后揭开绢帕,露出被包裹在里面的一块墨绿色的竹节形玉环,它被吊在一个金项圈上,玉环温润透亮,金项圈鲜艳夺目,却不会互相压着,反而格外的相得益彰。

    “玉儿可快看看,喜不喜欢?”林如海把这件漂亮的饰物捧到了林黛玉的面前。

    林黛玉一下子就晃了一下眼,突然想到前世时见识到的贾宝玉的那块通灵宝玉,又想到薛宝钗的金项圈,就是这些所谓有神通的物件害了自己的终身,不由得有些想哭。又想到这一切还没有发生,再加上林如海如今捧给自己的集了那两人之物合一的物件给自己,便越发的心神恍惚了起来。

    林如海看在眼里,不由得眉头皱了起来。

    因为昨儿个那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曾与自己说过,自家女儿的病虽是胎里带来的,但若要好却也并非不能,只是除此之后总不许听见哭声,除父母兄弟之外,凡有外亲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生。

    因此,林如海一看林黛玉神情有些恍惚,莫不是府中哪位哭丧着脸让女儿瞧见了?

    思及此,林如海也就顾不上先哄着女儿喜欢,便上手帮着女儿把这金项圈给戴上了。口中还说:“这件饰物原是茫茫大士与渺渺真人送与你的,是要保你一生平安的,除了歇息时,平日里等闲不可轻易摘下来,可懂否?”

    林如海的动作惊醒了魂游天外的林黛玉,见到父亲如此郑重其事,林黛玉也不由得肃着脸点了点头。

    看在林如海的眼里,却是这件饰物果然是有功效的,方一戴上就将女儿的魂给唤了回来。

    就在这时,平儿也从厨房里端了在碗清粥回来。因着林黛玉大病初愈,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虽然看着精神不错,但到底手脚无力,所以林如海就亲手喂着林黛玉吃粥。

    等用完了一碗粥,林黛玉就有些精神不济,林如海见了,就让她安心静养着,又让丫鬟们好生伺候着,莫要出了差错后,这才离了林黛玉的院子。

 第13章

    也不知道是因为得到了前世没有过的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所赠的金圈玉环的缘故,还是因为林黛玉是重生而来的缘故,总之她自病好之好只觉得身子轻快了许多,不过几日便能下得床来在院子里走走了。

    原先年纪小小,林黛玉就因为母亲过世而不得不寄住在贾家篱下,步步留下,处处在意,哪里能像如今在自己家里这般自在呢?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林黛玉重生了十来天,也没能见到母亲一面。

    对于父亲和母亲的印象,林黛玉怕是对林如海更亲近些的。毕竟贾敏在林黛玉六岁那年便不在了,而就在那一年,林黛玉便因为林如海不愿续娶而去了贾家,倒好歹在后来,林如海在病中思念女儿,而林黛玉贾家要了回来。

    那时候林黛玉日日伺疾在林如海的床前,本来有些疏远了的父女之情因着这个却慢慢又凝聚了起来。

    虽然对贾敏不如林如海那般亲近,但到底是母亲,林黛玉这么久没有见过贾敏,自是为她的病情而忧心忡忡的。

    只是,林黛玉依稀还能记得,在上辈子的时候,母亲的身子虽然弱了些,但却没有像现在这样子,一直都卧病在床,连人都不得见的,自己病了这么许久,就连着身子好了,也没能得到母亲过来看上一眼,更别提着料理家中事务了。

    到了能到外面透气的时候,林黛玉便像去给贾敏请个安,不过,却被身边的丫鬟们给拦住了,说是老爷早前就有命,不让姑娘去看夫人,免得才好的身子又被过了病气。

    又说,虽然姑娘这么做是为了孝顺,可若是因着夫人的关系又再病着,可不是负了夫人的一片慈母之心吗?

    林黛玉虽然有些想驳,却也不知道该驳些什么才好。她毕竟是玲珑心的,自然知道这里头的情况怕是有些不妥的,况且再也没有阻止一个女儿去看望生病的母亲的道理。可是林黛玉也看得很清楚,这一切都是父亲的意思,所以她也就能明着问,只能暗地里自个儿偷偷打听着了。

    林黛玉推断着,父亲之所以会软禁母亲,很有可能是因为那两个怀了孕的姨娘。

    要知道,在前世的时候,林黛玉可从来都不知道府里会有这两位姨娘。父亲的姨娘也就只有两位,一个是孙姨娘,一个是张姨娘。可是这两个姨娘在父亲为祖母守孝的时候就给打发了出去,而守完孝后没过两个月,父亲就纳了现在的几个姨娘,而这几个姨娘,在林黛玉的记忆里,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而就是因为她们原先是不存在的,所以但凡林府里出了什么与前世大不相同的事情时,林黛玉都会忍不住联想到她们的身上去。

    尤其是,在前世时,怀了身孕的明明是孙姨娘的,可是现如今却是孙姨娘不见了,新来的顾姨娘和王姨娘怀了身子,更是大变了样的。

    可是后来一打听,林黛玉就推翻了之前的想法。

    因为大家都异口同声的表示,在祖母去世之后,母亲便因为怀着自己而身子不好了,在生下自己之后,更是日日待在房间里再没有出来一步。

    由此可见,母亲被软禁在房间里跟那几位姨娘压根就没有关系,反而可能是她做错了什么事,惹恼了父亲,方才有此一报。

    可会是什么事情呢?

    母亲贵为荣国府的女儿,出身尊贵,若不是她惹出了天大的祸事出来,父亲也不会这么对她,更何况连荣国府也不敢过问一句,这实在不太正常。

    林黛玉不太想知道真相,因为她觉得她会因为这些所谓的真相而胆战心惊,她怕自己会对母亲失望。

    所以,她不再调查下去了,只当什么都不知道,母亲根本就只是体弱而已。

    倒不是说林黛玉不孝,只是她不能让林如海太过于为难啊。毕竟贾敏虽然被软禁在房中,但是林如海也没纵着下仆欺侮于她,反而好吃好喝的供着,除了自由,她什么也没差过。

    正如鱼与熊掌不能皆得一样,父亲和母亲,林黛玉总需要选一个的,而她现在选择的,自然是父亲了。

    毕竟林黛玉知道林如海的性情,前世时,父亲与母亲极为恩爱,这一世应该也是差不离的,若不是母亲真的做了什么不可饶恕的事情,极爱母亲的父亲又怎么会舍得将母亲软禁起来呢?所以,真的要为了母亲,做下伤了父亲的事情吗?

    林黛玉心中不安,但想到贾家,她便只能狠着心放下了。

    日子就这么不咸不淡的过着,眼见着快到了冬至,天气也渐渐的凉了起来,而顾姨娘和王姨娘都为林如海添了两个女儿,为林黛玉添了两个妹妹。

    但是林如海很失望,他以为两个孩子至少会有一个是儿子,即使是庶子,那也起码是他林家未来的希望啊。不过,这也侧面的证明了他一直没有孩子并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那个不配为林家主母的贾敏的问题了。

    即使是因着这一点,林如海出门时都比往日里自信了许多,也不用担心被人背地里说些夫纲不振的侮辱话了。

    所以,在听说贾敏听说两个姨娘平安生下了两个女儿之后吐了一口血,也没能影响林如海的好心情。林如海并没有说什么诛心的话,只是装作不知罢了。

    而贾敏的身子却因为心病而每况越下,林如海虽然让老太医帮着诊脉开药,也不过是想让她撑过了新年,免得沾了晦气而已。

    过年的时候,林府倒也喜气热闹,除了因为林黛玉的身子好了许多,还因为府中又添了两位姑娘。虽然林如海疼爱她们不如林黛玉那般大,也没有像林黛玉一样一出生就取了好名字,但林黛玉这样的本来就很特殊。

    一个女儿家,本来没入到族谱的权利,就算是取了名字,也不过是让父母和兄弟姐妹叫唤罢了,顶多就再加上日后的夫君。但日后的夫君也不一定会叫她的名字,现多的也不过是叫一个姓氏。

    就因为这个原因,世间的女子多是没有名字的,有的也不过是小名,像林黛玉这样郑重其事的取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