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鉴宝无双-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块玉佩在李先生祖父的时候,就已经被出价到三万大洋,那么时隔半个世纪之后,这块玉佩的收藏价值是多少呢,请各位老师说一下。”
这话就由杨浩来说了。
这是先前看完玉佩之后,几人都商量好的事情。
杨浩润了润喉咙,缓缓的说道。“这块玉佩的价格放在现今来说,差不多只值二十万左右。”
“玉的右下角有破损,虽然经过粘连,但是破损的痕迹已然清晰可见。”
“不过幸运的是,这块玉并没有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否则今天它可能只值两万块钱了。”
那年轻人一听只值二十万,先是一阵垂头丧气,可转念又好了起来。
总比变成赝品一文不值得的要好吧。
“卡!”
一旁的导演叫了停。
礼仪小姐拿了个红皮的证书走到了专家组的鉴定席上,让老苏给写了鉴定词:唐代白玉凤鸟云形佩,经过专家组鉴定,该玉佩因为保存不善,稍稍有些损坏,专家组给出建议价格二十万。
老苏在写鉴定词的功夫上,导演也没有闲着,让主持人王佳赶紧热场。
“下面请专家组对这块玉佩发表一下自己观点。”
“玉,乃有君子之称。正是因为这个道理,中国才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说法。玉只有在保持完整的情况下,才能够保持原有的价值,一旦出现破损,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说到这,老苏的鉴定词也已经写完了。
专家组包括杨浩都签上了自己的署名……杨浩还看见那个姓金、鉴定杂项的胖子居然掏出一方印,往印泥上按了下,重重的印在了鉴定书上。老苏几人也不例外,统统拿出一方大印,往鉴定书上一扣。
到了杨浩这里,只有干干的两个字——杨浩。
从来没有攀比之心的杨浩顿时也觉得一阵尴尬……为什么,别的专家都有私人印章,就他没有,这未免有些丢脸。
藏宝人捧着鉴定书千恩万谢的下去了。
主持人又开始巴巴拉拉的说着。
“苏老,您这印章是节目组发的么?”杨浩瞅着其他几位专家的面前都放着一只红木小盒,不由得眼馋的问道。
“你说的这玩意啊,这都是自己刻的。”老苏笑了笑。“今个你上了电视台,改明个你就能去刻一个章子。”
“那还得有资格才可以!”
苏老的话还没有说完,鉴定杂项的金胖子冷冷的开口了。
杨浩一阵挑眉。
他也只是随便问问,管这个胖子什么事情。
“就你有资格!”面对对方的呵斥,杨浩也不是软柿子任人拿捏,自然是毫不客气的回敬道。
“你这小年轻怎么这样,一点都不懂什么叫做尊敬长辈?”金胖子听到杨浩回话,立马就火了,要不是再录制节目,他恨不得把手里的装印的盒子给砸到杨浩脸上去。
“让我尊敬,那还得有资格才行!”
杨浩用了同样的话来回答。
金胖子气的浑身发抖,指着杨浩,一个劲的点着。“不像话,太不像话了!”


 第341章五一鉴宝(五)(完)

第342章五一鉴宝(六)

金胖子是嘲笑杨浩没有资格刻印章。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
在他心里,不过一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虽然有老苏和老孙两位大行家推荐,但毕竟资历摆在那里。
想他金胖子入行二十多年,晚辈看见他都得尊称老师。
结果这个小屁孩上了一次电视,主持人称呼这小屁孩为老师那是因为节目需要。
还真以为自己一步登天,成了专家?
要说这印章。
是个人都能给自己刻一个,学生会的干部可以,街头巷尾捡破烂的老头子老太太也可以。但是这印章却有大大的含义……
一件物品,经过鉴定,扣上印章之后这就是真的。
打个比方。
即便是一个一文不值的破画,扣上老苏的印章,不少人都会趋之若鹜,为什么?
这就是因为专家的头衔摆在那里。
所以这印章,还真是有资格的人才能用。要是金胖子好好的说,杨浩或许会听,但是上来就是一句——那还得有资格才行。
杨浩本来就是一句玩笑话,结果给这胖子弄得一点心情都没了。
那边的导演也注意到这里的情况。
他也不管,反正他也没有把这一段给录进去,就算录下来了,到时候剪辑掉就可以。
“接下来有请第二位藏宝人。”
第二个大腹便便持宝人上场了。
他手里捧着个木盒子。
当着鉴定组的席位打了开来,里面是一块血红的石头。
扁平、扁平的,像是一个圆盖,中间划了不少的痕迹,四周都有凸起,隔的太远,杨浩看的也是不太仔细。
“请赵先生介绍一下您的藏品。”主持人说道。
“这玩意是我从朋友那里买来的,当时花了160万。”
这胖子也没有说这是什么玩意,一正嘚吧嘚的说着,把自己买下这东西的过程给详细的描述了一遍,按照他那口才,说单口相声绝对是一流的。
主持人可没功夫陪他在这瞎扯。
让礼仪小姐直接把木盒接过来,放在了专家组的鉴定席上。
拿近了,杨浩才看清。
这是一块石头,造型是乌龟,背面刻着三道缝、就像是龟壳的纹路。
乌龟的背面是平的,突出来一块,正好把整个乌龟凭空给支撑了起来。再加上乌龟的爪子、尾巴和四肢,远远望去就像是再游动一样。
“这是鸡血石。”
杂项的金胖子拿到这块乌龟形状的鸡血石顿时爱不释手起来。
“鸡血石、鸡血……”金胖子拖长了语调。“判断鸡血石的质量,首先就得看‘血’。
‘血’的好坏,大部分由血色、血量、浓度还有血形,这四个方面决定。
质量上乘的鸡血石要求其血色艳而正,还要活,并要融于“地”之中,血量要多,越多越好,而且要浓,血形以团血状血较佳,点血次之。
其次就是净度:以无瑕疵、无裂纹者为佳。瑕疵和裂纹的存在会影响鸡血石的质量。
然后就是‘地:‘地’和玉的水头一样,分别指颜色、透明度、光泽和硬度四个要素决定。要求‘地’的颜色深沉而淡雅,并且要求‘地’半透明,呈强蜡状光泽,硬度小。”
金胖子一边把玩,一边滔滔不绝的说道。
“至于价格影响因素,也是看三点。”
“血色:鸡血石的颜色从鲜红为最贵,次为朱红、暗红较差。鲜红又被称作为‘活血’;暗红因为像是凝固的血,所以又称‘死血’。”
“血量:一般来说,鲜红血的含量大于3025,则属于高档品。大于5025为精品,大于7025为珍品。当然,含血量也不是越多越好,如全部都是血,那就只是一块辰砂而不是鸡血石了。”
“然后是血形:有星点状(点血),条带状(条血)、块状(块血)三种。如果鸡血的血形,如果看起来像是云中似雾,要是构成抽象图形,那么鸡血石价值培增。”
杨浩看了一眼金胖子。
没有想到这嘴上无德的家伙还真有一手,把这玩意说的头头是道。
金胖子把这鸡血石传给其他人。
杨浩也拿到手看了几眼,这块鸡血石的血量不高,仅仅在2025上下,不过他对这玩意不太精通,也说不出这乌龟鸡血石究竟值多少钱。
直到众人看完,金胖子这又说话了。
“这块鸡血石品质普通,但最为难得是,雕刻者重分利用了鸡血的特性,把它塑造成了龟壳。所以这160万,你并没有吃亏。不过现在鸡血石的数量越来越少,这块石头差不多在180万左右。”
“这位先生,如果您肯出售,我愿意花200万买下来。”金胖子接着说道。
在节目中评委直接花钱买藏品,这并不稀奇。
因为观众们大多看的都是录播,所以买东西这一环节都会被导演给剪辑掉,所以看不到也正常。
金胖子做了不少次评委,所以轻车熟路,直接开口要买。
“两百万!”
持宝人一阵犹豫。其实他也清楚,这块鸡血石的品质不算优秀,要是再过个五六年,自己的这鸡血石或许也能涨到两百万。但是到那个时候,买家可就没有这么容易找了。
再说,他上鉴宝节目本身就是为了让自己这块鸡血石有个凭证,好卖出高价钱。
既然有人愿意买,他当然也乐意。
“好,成交。”
金胖子当下立刻签了支票,两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不过在这之前,导演还让持宝人拿着鸡血石和节目组颁发的证书在电视前亮了个相。
然后这一环节就算结束了。
金胖子捧着鸡血石乐呵呵的回到了鉴定席上,小心翼翼的把鸡血石放进了盒子。
“哈哈,正愁没一块好的材料做印章,现在算是有了。”金胖子乐的都合不拢了嘴巴。“我该刻什么字呢?哎呀,正头疼……”
其他几人也是一脸羡慕。
尤其是老苏,眼巴巴的瞅着,别提多想要这块鸡血石了。
两百万他原先是能够拿出来的,可是上次和杨浩鉴定那副《重山烟树图》,一下子砸出去七百万,老苏现在也是囊中羞涩。
两百万!
就是二十万,他都未必能够拿出来。
“啊呀,正是头疼,苏老师,您瞧,我这块鸡血石应该刻什么字呢?”金胖子笑着说道。
别瞧他嘴上说着头疼,其实心理可得意了。
在满足了众人羡慕的目光之后,金胖子望向了杨浩。“小杨老师,你说,我这个印章上面应该刻什么字?我觉得刻三个字最好,您说说看?”
“缺心眼,或者二百五都可以。”
杨浩冷脸说道。


 第342章五一鉴宝(六)(完)

第343章五一鉴宝(七)

众人听了杨浩的话,先是一愣,然后忍不住笑了起来。请使用访问本站。
金胖子买到鸡血石这并不算什么,他有钱,花得起钱,能买的起。不说别的,就这一点就让人颇为羡慕。
因为金胖子的财力确实比其他几位鉴定师都要大一些。
可是他一个劲的得瑟,这就让人心里不大爽快了。
你要是刻字,自己找个没人的地方,好好想想,非要问东问西,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花了两百万买了这块石头一样。
其他几人碍着面子不好说。
但没有想到杨浩一张口就直接把这话给说了出来。
金胖子一时间脸涨的通红。
要真是在鸡血石上面刻上‘缺心眼’,或者‘二百五’,他这脸就丢尽了。
“没见过世面的家伙!”金胖子愤愤的说道。“和这种乡下的土包子,我没有什么气可以生。我们大上海的男人,才不和你计较。”
杨浩冷哼了一声。
说实话,上海人就是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不知道怎么地,就是瞧不起外地人。
这一点北京也严重。
尤其是北京的老太太、老头子,自负清高,一副瞧不起别人的模样,看到外地人就是一副趾高气扬的模样,不管谁都欠他几百块钱一样。
杨浩挑了挑眉头。
他还看不起这个金胖子呢。“没见过世面,不知道谁没有见过世面。一块破鸡血石,还是普通的鸡血石,送给我我都不会要!”
金胖子冷笑了一声。
杨浩越是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他越是以为杨浩羡慕嫉妒。
要知道,鸡血石同寿山石田黄石并列,享有中国“四大国石”的美称。
而鸡血石的主要用作为印章或是工艺雕刻品材料,又被称为“印石三宝”之一。
这块鸡血石正好被雕刻成了乌龟,但是龟壳底部却可以作为印章刻字的地方。虽然对于成品印章而言;六面都有血者为上品,这叫做“满堂红”;而四五面含血者为正品;三二面含血次之,单面见血者为下品。
金胖子自信,这块鸡血石要是经过篆刻字之后,价格会更加的不俗。
“啧啧啧……有人没有见过印章,就别说大话。”金胖子又是一阵冷嘲热讽。
“印章,我手上倒是有一枚印章,只怕你倾家荡产都买不来这一方印章!”杨浩冷笑道。
确实。
杨浩手里的和氏璧,又称传国玉玺。
按照玉石的价格顶多算得上是无价之宝,但要是加上它背后的含义,只怕又大大不同了。因为这枚和氏璧上承载着中华封建社会五千年来所有的王朝势力,得和氏璧者才会被天下人认为是正统。
说句大不敬的话。
要是现在中国还是封建社会的话,杨浩仅仅凭借这一枚和氏璧,就可以号令天下军队,称为皇帝!
而皇帝要什么没有?
天下所有的财富都属于皇帝的!
由此可以见得,哪怕是全世界值钱的印章和它相比,连个屁也算不上。
“哟,小子口气还挺大,我倒是想看看你的那枚印章。连我倾家荡产都买不来?”金胖子问道。“你要是拿出来,以后在古玩界,你就是我的师傅。我尊称您一声老师,执行拜师礼。你要是拿不出来的话,趁早滚蛋,古玩界没有你的立足之地!”
杨浩冷冷的瞥了金胖子一眼,没说话。
金胖子也冷哼了一声。
两人这仇算是结上了。
不过正因为这样,也更加坚定了杨浩想要弄一块极品的鸡血石来做印章。
人争一口气佛受一柱香,总之,不能在这个金胖子面前服软。
也没再继续纠缠这个问题了,毕竟节目还在录制,众人都是顾忌场面的人,有恩怨,私下解决,不能在这种场合闹开。要是闹开了,即便是哪一方赢了,也会让别人直瘪嘴,让人看笑话:
瞧瞧,这就是玩古董的人。就这点素质,就这点教养。
也幸亏俩人的座位中间还隔了一个老苏,要不然更不好收场。
老苏倒是一直替杨浩着想。
毕竟像杨浩这样有眼力的后辈相当少见,介于爱才,老苏也是一直站在杨浩这边。
“小杨,别跟这老家伙计较了。”在节目的空档上,老苏趁着金胖子去厕所的时候偷偷的说道。
“恩?”
“别小看这金胖子,他底蕴可厚着呢。”老苏压低了声音。“在北京,他有四间古玩铺子,都在三环内。家里有钱得很!”
杨浩挑了挑眉。
抛开四间铺子不说,单单这四间门面。三环内的房价起码是五万一平米,一间古玩铺没两百平开不下去,这就是好几千万。再加上四个店铺内的货物,这金胖子看起来不显山水,但是身价居然也上亿了!
但是上亿又怎么样?
细细一算,杨浩的身价也有上亿了吧。
别的不说,就拿皖西宾馆来说。现在市值十八亿,有6025属于杨浩,这就是将近十亿了。再加上平洲赌石、以及孙胜给的钱,还有孙胜那条矿脉1025的干股……杨浩一年仅仅分红,就足有五六亿。
杨浩咂了咂嘴。
这不算不知道,算了就连自己都吓了一跳。
这才多久?
去年农历九月十九到今天,总共八个月,仅仅凭借一双手,自己就赚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财富。
这可比财富榜上那些人更为实在一些。
为什么?
你说比尔盖茨有钱吧,他的钱大部分都是股票。你问他敢不敢把股票全部换成钱?
杨浩这些可都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金胖子那点钱还真不够杨浩看的。
当然,这还没有算上杨浩手上的两件天价宝贝——和氏璧,随候珠!
如果算上这两样的话,比尔盖茨算什么、股神巴菲特又算什么,在杨浩面前远远不够看。
因为和氏璧和随候珠,这两样东西没人能够买的起。
“有钱又怎么样?”杨浩忍不住说道。
“算了,小杨,金胖子就嘴巴不好,其实他这人也正派的很。别和他一般计较,得,金胖子回来了,咱不说了。我们看下一个物件吧!”老苏摆了摆手。
杨浩瘪瘪嘴,算是应了下来。


 第343章五一鉴宝(七)(完)

第344章五一鉴宝(八)

这算是最后两个环节了。请记住本站的网址:。
五位专家,总共鉴定了不下于三十多个物件,有真有假。
鉴定的结果是真的,自然是喜乐融融。要是假的,也是愁云惨淡。
不过这些,专家们都已经看透了。
毕竟能够混成专家,哪个人没有打过眼,交过学费。
不过这次鉴定的玩意多数都是假的,而且都是高仿品,糊弄一些普通的收藏者还可以,但却是混不了杨浩。
对于这最后几个持宝人,众人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毕竟这世上真玩意的数量还是相当于来说少一些的,而假冒仿品的数量远远多于真品。
“俺叫铁大柱,这是我的东西。”
一看这个持宝人,杨浩就忍不住叹了口气。
来人是个农民。
差不多五六十岁上下的年纪,由于面朝黄土背朝天,脸上皲裂了不少,手上也都是厚厚的一层老茧,隔得老远,身上就有股汗味。
这味道熏得专家席上的几人都有些直皱眉头。
“怎么不让这家伙洗个澡再上来?”金胖子偷偷的问道。
“导演追求逼真呗!”苏老笑了笑。
主持人倒是比较敬业,没有表露出半点的不快,亲切的问道。“老乡,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东西的来历?”
王佳也有些奇怪。
这玩意黑漆马乌,难看死了,说不定就是别人土窑里面自己烧的玩意。
“俺也不知道,俺这玩意是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传了好几代,传到了俺这里。俺的娃要上学,俺的婆子又生病了。听说这里有鉴宝,俺想看看俺这玩意值不值钱,把它卖了。给娃筹钱上学,再给婆子治病。”
主持人笑了笑。
按照惯例,礼仪小姐把这罐子送到了专家席上。
杨浩坐在最角落,这罐子他也只能远远的看着,摸不到手。
倒是其他几位专家们接到罐子,顿时一脸惊异。
很快,这东西就传到了杨浩这边。
杨浩没有直接端起罐子,而是直接打量了起来。这玩意是个大肚、细口的陶器,大概高有三十厘米左右,通体黝黑、泛着光滑。上面没有任何的纹饰,造型也相当的普通。
外观,说实话看起来倒是有点像农村腌制咸菜坛子,只是小了一号而已。
杨浩把这罐子刚刚拿上手,顿时一愣。
“小子,你能不能看出这玩意是什么?”金胖子揶揄的问道。
杨浩没答话。
这东西看起来体积不小,但是拿在手里的感觉却是相当的轻。这么大的一个罐子,要是普通的陶瓷,起码有五六斤重。要是胎釉厚一些的,七八斤都有可能。但是这玩意却不足半斤。
杨浩又把手伸进了罐子内,轻轻的摸了一下,里面相当光滑,没有刺手的感觉。
“黑陶!”
杨浩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金胖子也忍不住瞧了杨浩一眼,他没有想到这小子能看出来这玩意的来历。
“那你说它是真的还是假的?”
金胖子又问道。
这回杨浩倒是没有答话了。
毫无疑问,这是正宗的云梦山黑陶。
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声如馨,质地细腻,制作精美,端庄大方。
其实黑陶一直摆在相当尴尬的地位。
古董年代越早越值钱。
而陶器虽然出现的早,但是这玩意呢烧制起来比较简单,而且用料做工都很粗糙。所以一般的陶器,即便是新石器时期出土的玩意,都不值钱,像汉朝的那些陶罐,更是摆出来都没人要。
但是凡事都是有两面性的。
陶器里面也有值钱的,像是云梦山黑陶、日照黑陶、遂昌黑陶等,这里面不乏精品,而且收藏价值相当的大。再加上这些精品留存下来的数量极其稀少,所以玩陶器的人,算是古玩行里数量比较少的一个人群。
要知道,古玩这东西呢,要是没人追捧,价格自然就上不来。
所以陶器现在的处境相当尴尬,除了稀有的真品陶器,其余的玩意根本就是无人问津。
要说云梦山黑陶,传说它的创始人是舜帝。采用的是沉积距今约120万年前的黄河游泥为主要原料,经过历练、压缩、抽真空、手工拉坯、湿刻、印坯、打磨、亮光、高温碳化等古法烧制而成。集陶艺、雕塑、浮雕、镂空、漆艺等手法于一身,形成了十几个系列、五百多个纯手工品种。
1936年。
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永先生,带领考古队在日照两城的文化遗址发现了4500多年前的珍稀陶器——高柄镂空蛋壳陶杯,无釉而乌黑发亮,胎薄而质地坚硬,其壁最厚不过1毫米,最薄处仅02毫米,重仅22克,其制作工艺之精,堪称世界一绝。
而在这之前,黑陶不被人所知道。
而这只黑陶甚至被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的制作”。
当然,这只黑陶并不能和那一只‘高柄镂空蛋壳陶杯’相比,但也是难得的精品。
“我拿不准!”老苏倒是先说实话了。
他专精的是玉器,接触的大多都是玉器。
其他几位鉴定师傅也都拿不准。
就连专攻陶瓷的田老也有些拿不准……这一时间五位鉴定专家有四位拿不准,这就有趣了。
“小杨师傅,你说这玩意是真是假?”金胖子又问了一句。
“真的!”杨浩斩钉截铁的说道。
“要是真的,你大可以买下来!”金胖子忍不住揶揄道。
杨浩冷笑了一声。
这胖子就是哪壶水不开提哪壶,这四位鉴定师傅都说这玩意拿不准,潜在含义就是说它是假的了,偏偏这个愣头青还说它是真的。
真是开玩笑!
“这要是真的,我就把这破罐子给吃下去。”金胖子笑道。
“小杨,你有没有把握?”老苏也问道。
杨浩倒是笑了起来,没有三分三,哪敢上梁山。
“金老师!”杨浩笑着说道。“还是别,您要是把这罐子给吃了,我到哪里再去找这么一只极品的黑陶?”
说完,杨浩倒是不理睬金胖子的话,反倒是望向持宝人。“这罐子,三百万你肯卖给我么?”
三百万?
不单单持宝人,就连其他四位评委也都吓了一大跳。


 第344章五一鉴宝(八)(完)

第345章五一鉴宝(九)

不提钱的事情,要是这个陶罐是真的,这三百万花起来也值当了。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
但是四位专家都已经说过拿不准,这还要出钱来买,不是脑袋被驴踢了,就是有钱没处花……
当然,杨浩并不属于这以上的任何一种。
这陶罐肯定是真的。
因为他都已经用灵气探测过了,绝对是真品无疑。
持宝人因为吓一跳,这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指望这罐子能够值多少钱,撑死两三万他也就觉得相当的多了,可杨浩一开口就是三百万,这差点没有把他给吓死。
而其他几位则是不敢相信。
至于老苏还好一些。
老苏见识过杨浩的实力,他相信以杨浩的鉴定水平,不应该会打眼。
杨浩填了一张支票,交给了持宝人。
这陶罐自然也归他了。
因为四位专家同时拿不准,杨浩又出钱买下了这陶罐,所以这一段理所当然的被导演给掐了。
“真是有钱没处花!”
金胖子望着杨浩,一个劲的咂嘴。
他现在就是认为杨浩是某个有钱的公子哥,因为喜欢古玩,所以托关系走后门,所以老苏才找到了他。
至于真才实学,或许有,但也仅仅只是那么一点点。
毕竟二十多岁的小年轻,能有多少眼力?
“好,下面有请最后一位持宝人上场!”主持人王佳的声音再次响起。
导演还没有来得及攥起拳头,观众席上的人就噼里啪啦的鼓掌起来。
这些观众们大多也都是收藏爱好者,这一次可算是开了眼界。
不提多少仿品。
就拿金胖子和杨浩这一前一后,总共花了五百万买下持宝人的藏品,这一幕就十分的难得。毕竟经常听谁说,什么什么玩意卖了几百万,但真的要是让自己看见,那可就相当的少了。
所以这最后一位持宝人上场,他们自然玩命的鼓掌。
杨浩也跟着鼓掌。
他以前只听说过老瞎子提起这云梦山的黑陶,但是却从来没有见过。
这黑陶属于极品。
就算是博物馆中也相当的少见,反正以后自己打算开一个博物馆,所以各种各样的古玩也都必须有,所以这黑陶自然不能少。
其实,杨浩也可以花两三万买下来。
为什么呢。
因为四位专家都拿不准,这陶罐基本上也就废了,就算拿出去,当个高仿品来卖,也不过一两千块钱。所以杨浩完全可以把价格压到最低……不过,这就不属于捡漏了。
这属于利用自己专家的身份来压别人。
要是在地摊上,别人摆出来卖,自己捡漏谁也怨不得。
但今天是在做节目,既然杨浩看出来,而且还背着堂而皇之的专家身份,自然不能坑人。
杨浩最痛恨那些以专家身份来欺骗那些水平比自己低的收藏爱好者,要是连他都这么做了,岂不是等于和这群人同流合污?
“小杨,你确定这玩意是真的?”老苏忍不住问道。
“苏老,我的眼力您还信不过吗?等这节目结束,您跟我来一趟,我要给您变个魔术。”杨浩笑了起来。
老苏点了点头。
目光投向了这最后一位持宝人。
来的人倒是一位气宇轩昂的中年人,国字脸,有股威严。
想必是个什么有钱的人家。
“请您介绍一下您的藏品。”
持宝人手里捧着个锦盒,锦盒上有一副收好的卷轴。
“这是我父亲的遗物,一直被我父亲收藏起来的。他去世前,说这画值钱的很。可是我找了不少鉴定专家,他们都说这画是百分百的赝品……所以,今天我想拿上来给各位专家看看,这幅画究竟是不是真的?”
画卷被礼仪小姐送了上来。
画卷被打开,这是顾恺之的《列仙图》。
不过要说这画么,那可是假的不能再假了。咱先不谈画工如何,单单从这画的轴杆和用纸上面就可以看得出来,这绝对不是晋朝年代的东西,充其量也就算是民国时期的仿品。
要说价值么,三四千左右,不会再高了。
几人在打量这副《列仙图》的同时,主持人这才开始介绍起顾恺之来。
顾恺之,东晋的著名画家。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精通诗赋、书法,尤善绘画。
精通绘制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被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
而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顾恺之的这副《列仙图》共有二十一人。
模样皆为神仙。
装饰大多如同电视剧里面的玉皇大帝一样,手持象牙笏,头顶珠帘。
有的背后还有五彩神光。
所有神仙衣着色彩鲜明,表情丰富,而且站位也极有层次感。
背景是云海中,一片恍惚,看起来还真的如同神仙仙境一样。
杨浩替代的是孙老,是专门鉴定书画的。
这就该轮到杨浩来介绍了。
“毫无疑问,这幅画,是赝品。《列仙图》的人物线条有些僵硬,不够流畅。表情虽然丰富,但是却极为呆滞,有些做作。”
“而且,这幅画的质地居然还是‘熟纸’。”
宣纸又分为‘生和熟’。
生宣纸又被称作为生纸,制造出来后直接使用。
生纸的特点是吸水性,润墨性强,多用于泼墨画,写意画。而且笔触层次清晰,干,湿。浓,淡,变幻多端。
熟宣纸是以生宣纸经过加矾,抛光,拖浆,填粉,深色,洒金以及加蜡和施胶等工序而制成。
作书画不易走墨晕染,适宜于楷隶书,而且这种纸时间一长就会漏矾脆裂,再加上熟纸会掩盖住水墨画的风采,所以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众人判断出这幅画的真伪了。
听到这话,持宝人一阵沮丧。
他虽然猜到早就可能会是这个结果,但是杨浩这么一说,他还是不免有些失望。
这是他父亲的遗物。
不少人嘲笑他父亲这辈子仅仅只打过一次眼,就是因为这张《列仙图》,所以他想为自己的父亲正名。
看来,父亲真的错了。
重重的叹了一口气,持宝人也不打算要这幅画了,正准备转身离开,却听见杨浩又说话了。
“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