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能源强国-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陶书记一边听一边想,不时的点一下头,要是有补助,他也不介意滴油不下海。高科技谁不喜欢,就看有没有资本来玩了。
想到这里,他不禁看向苏城,觉得:这小家伙,头脑清楚,人也大胆,竟然真的揽下了浅海勘探的活,难得的是,竟让他给做成了。
搞石油勘探,三年不出成果是很平常的事情,苏城虽然只用了三个月时间,但这份辛苦,却不是短短三个月所能涵盖的。
陶书记想起几天前的井喷,当时听到消息,自己都吓坏了,衣服没穿好,就从房间里冲了出去……在那种情况下,苏城还敢往前冲,并且成功翻盘,真的颇有几分虎性。
做事不顾后果,只知道往前冲的人,是(野)猪性。勇往直前并能做成事的人,才是虎性。
作为纪检书记,陶书记见过不少有虎性的人,也欣赏有虎性的人,此时看向苏城的表情,就相对温润了。
当然,陶书记的温润,不过是没有棱角的冰块模样罢了。
沙鸣印拎着两个手电筒,跑过来接人了。
林陶两位书记分别和他握手,说几句表彰的话,沙鸣印配合的笑两声,就算完成了迎接仪式。
苏城却是紧紧握住沙鸣印的手,只是抿着嘴点头。
如果不是这位朴实的勘探队长,他的一切坚持与奋斗都有可能化为乌有……也许,十年以后,会有人给他翻案,但到了那个时候,又有什么意义呢。
沙鸣印理解他的心情,有意岔开道:“你没见到出油,当时地面都在震,还有呜呜的轰鸣声,把我惊出了一身汗呀。从来没见过动静这么大的油田,咱老沙也是打过万桶井的人了。”
苏城感慨的迈步,失笑道:“你要是晚一刻钟,情况就不一样了。”
“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能有什么不一样。”沙鸣印满不在乎的仰着脸。
苏城搂着他的肩膀,没有再多说什么。
林书记和陶书记特意走快了两步,先慰问勘探队员们去了。
数月以来的野外工作,连续经历井喷和出油,令所有人身心俱疲。林永贵见他们站的辛苦,干脆自己坐在地上,然后请大家围坐起来。
随行的记者们打开灯光,调整镜头,或蹲或卧,一会儿拍照,一会儿记录,忙的不亦乐乎。
队员们安心享受着来之不易的荣誉。对于这些工作条件无比艰苦的男人们来说,唯有授勋之日,方是享受之日。
除此之外,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奋斗与奉献。
苏城坐的远了一些,此时此刻,是勘探队员们的荣耀之时。
参观即将结束的时候,前方亮起了串串大灯。
仔细听,还有清晰的油门轰鸣声穿刺而来。
几个地方上来的记者,都跑到土丘上看,一个个惊叹不已。数十辆工程车绝尘而来,气势磅礴,除了部队之外,估计只有油田,才能看到这种重型卡车在野外长途奔驰的景象了。
胜利油田虽然叫做管理局了,但会战体制锻炼出来的能力尚在,一声令下,几十辆工程车奔赴前线的景象,确实激动人心。
以后,这样的情景反而不容易见到了。
苏城也点着脚看了一会,心想:假如有一天,中国能在国外大规模开采石油,我就用重型直升机吊着装备转场。
工程车驶到勘探井附近,熄火停车。10多辆载人卡车掀开车棚,立即跳下整车的工人,排成横纵两队,再在队长的带领下,帮助另外20辆装备车和四五辆后勤车、维修车装卸。
虽然没有来过埕岛,但车队也不需要指挥,司机凭经验就知道该停的位置。这就是会战体制的优势之处,久经锻炼的工人队伍就像是久经锻炼的职业军人,虽然不够灵活,攻坚拔寨却是丝毫不怯。
日产5000吨的油井,又是在海边,要是放在国外,大部分采掘公司立刻麻爪。但对胜利油田的职业钻井队来说,不过是一顿丰盛的宴席。
“这素质,要是打仗的话,开出去就是好兵啊。”有一个微胖的记者一个劲的拍摄,也不知道能拍到什么。
沙鸣印从后面上来听到了,随口道:“我们油田的退伍兵比政府的还多,打仗不用重新入伍,自己组一个油田部队就行了,当舟桥部队,土工部队,一点问题都没有。机械化冲锋也是这个。”
他翘起了拇指。
记者认得他,马上意会道:“沙队长也是退伍兵?”
沙鸣印腼腆的笑了一下,道:“我不是。”
“哦,沙队长是有一个参军梦吧。”记者以为发现了素材,激动的掏出纸笔道:“您给咱说说,怎么从一个想当兵的少年,变成了一名勘探队长?其中有什么样的心路历程……”
“啥?”
“你为什么做了油田工人?”
“我爸是油田的。”
“再呢?”
“我妈也是油田的。”
“这个……是因为家庭的压力,‘压力’这个词不好,是因为家里人的劝说,所以才放弃了保家卫国的参军梦,进入油田为国奉献,是吗?”
沙鸣印摇头:“我没想过参军。”
“再有什么原因?”记者急不可耐,这是炙手可热的英雄事迹啊,写出来多漂亮。
沙鸣印被迫,无奈瞪着这记者,道:“再有就是……我爷是油田的,我奶也是油田的,还有我姥爷,也是油田的……”
记者一个个记下来,对了一下,诧异的道:“那你姥姥呢?”
沙鸣印瞪圆了眼睛,摇头往板屋去了,暗道:是你姥姥的。
板屋附近集中了大部分人员,尽可能快的开始了油井处置工作。
勘探井并不是找到油就结束了,源源不断的泥浆还在灌入油井,压力等数据依旧重要。陶书记一边看着电脑屏幕,一边看新来的技术员核对技术。
一会儿,苏城进来,他就招手,直接道:“苏城,我给你介绍,这位是采油四厂的高级工程师甘克毅。老甘,油田管理局党委会准备建立一个独立公司,专门开发浅海石油,苏城就是负责人。”
“苏董,我知道的。”甘克毅的年龄与陶书记差不多,戴的眼睛后面有一条黑色钥匙链绑着,手在电脑键盘上的动作,也尽显小心。
苏城和他打了声招呼,却是问道:“陶书记,这个开发浅海石油的公司,具体是什么情况?”
“就知道你会问,我也才收到消息。总公司同意,复制三次采油所的模式,不过,这一次是由总公司牵头,让你在全国挑选精兵强将,攻关浅海石油开采技术……”
“专利归我?”苏城眼都直了,总公司太善良了!
“你如果拿的出那么多钱来开发技术,那就归你,否则,就按分成比例来。另外,总公司要免费使用所有技术,也就是说,你只能去赚外国人的钱了。”
“没事,我乐意。”苏城心里却想:中海油1983年就成立了,只要它不免费使用技术,那就行了。中石油能有多少块海洋油田,过几年,全得划给中海油。这样一来,就得多多准备资金了,海洋石油技术,可是吞金巨兽。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一章 海洋石油研究所
清晨。
自行车大军逐渐消失在街头巷尾的时候,杨经理打开大门,准备开业。自从调到东营工商银行,他每天都会提前上班,从头到尾的进行检查。这也促使员工们更早上班。
外面的尘土有点大,杨经理打了一个喷嚏,舒服的抬起头来,就见到了苏城。
一刹那间,杨经理的腿肚子就转了起来。做银行工作20年,再没有哪个客户,能像苏城这样给杨经理以深刻的印象。
这可是提走了银行所有现款和数百万银行本票的男人,被储户围攻的半天时间令杨经理毕生难忘。也就是那一天,杨经理才真正有了挤兑的概念。
此时,望着苏城轻快的步子,杨经理一阵苦笑,心想:这位怎么又来了。
腿肚子转是腿肚子转,表面上,杨经理还得问候:“苏厂长,来存钱啊。”
自从苏城用提自这家银行的1200万,买下200多口油井后,他每周都会委托小胖,将两三百万元的收益存入银行。近半年的积累下来,又是1700万的现金。大华实验室和浅海油田勘探的前期费用,都出自此处。
杨经理希望,苏城今天是亲自来存钱的。
然而,苏城轻轻的摇了一下头。
杨经理第一时间扶住门,才没有摔倒。
他不担心苏城取钱,他是怕苏城把钱都给取走了。且不说这个月的业绩怎么搞,就是今天怎么过,都让他发愁了。
“苏厂长,给我留一点吧。”杨经理哀求着。
苏城奇怪的道:“留一点什么?”
“要是能每样都留一点,那就最好了。”杨经理说的是现金和定额本票。
苏城失笑道:“你难道想转行当强盗了?”
此时,杨经理才从个人臆想中清醒过来,知道自己漏说话了,于是傻笑两声说:“那您,是来办什么业务的?”
“取钱。”
杨经理“啪”的一声,两只手都抓住门了。暗道:您果然还是取钱,强盗!
叹了口气,杨经理再问:“您想取多少?”
“先看看情况。”
杨经理心叫“还好”,面上就笑:“快年末了,银行的存款锐减,让人焦心的很。”
“贷款呢?”
“贷款的多,回款的少啊。”
“贷款多啊。那是不是也能给我贷一点?”苏城说笑着走进了银行。
“您……您是有钱人,还需要贷款?”现在可不像是后世,银行经理会追着有钱的客户贷款。1988年的银行,主要客户就是国企和三级政府。那些发不出工资来的企业,可以从银行贷款发工资,但是,需要扩大资本经营的乡镇企业,用钞票开道也不一定能拿到贷款。
另一方面,通货膨胀也让银行放款变的谨慎,就算是完全不懂金融的干部也发现,银行原来不能无限放款下去……正因为如此,以业务论,像杨经理这样的银行干部,最希望的事情,就是客户将款子放在账户上,慢慢的被通货膨胀吃掉。
胖子每周都来存钱或者支票转账的行为,就是杨经理眼中的好客户表率。当然,若是能把每周的频率换成每个月,减少一点大家的工作量,自然是更好了。
苏城用眼角扫了杨经理一眼,笑笑道:“我要用钱,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取钱,一个是贷款,您看着办吧。”
杨经理抖了一下,小声问:“贷多少?”
“1000万吧。”
杨经理死命摇头,道:“我没那么大的权限。”
“那就给我取一千万吧。”苏城和粗豪的勘探队员们打了三个月的教导,突然再回来机敏狡诈的世界,却觉得颇有意思,颇有些逗乐的意思。
杨经理无语望顶棚。仔细想想,东营工商银行还真没有见过苏城这样的私人大客户。就算是那些大客户,有几个人能拿出300万现款?因此,他作为支行经理,通常批出的贷款,百万级已是极限,千万元是想也不要想,所以才会断然拒绝。
可是,苏城说的对啊。人家存款就有1700万之巨,不给贷款就取款,难道能拦着人家不成。
纠结片刻,杨经理矮身道:“要么,就先贷500万,我去找总行说去。”
苏城伸了一个懒腰,道:“贷500万可以,再给我取500万现款,现金和本票吧。”
杨经理再说也是无用,无奈给开了500万的银行本票,再答应办理500万元的贷款。
苏城带着本票回转大华实验室,就开始召集骨干进行情况说明会。
因为将胜利机械厂交还给了中石油,大华实验室与大华实业其实是一个单位挂两块牌子。如黎涣祥等人,转到大华实验室上班,但编制就放在大华实业,诸如刘秋等济南动力机厂的研究员,亦是单位不变,到大华实验室来上班。
再加上苏城陆续挖角的数十名高工与研究员,招聘来的百余名毕业生,就配置而言,大华实验室堪称国内有数的高级研究所。
实验室副主任顾海健是他特意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请回来的研究员,此时听了苏城的解释,惊讶溢于言表。
与石油总公司共同出资出人出技术,以大华实验室为主进行海洋采油技术的开发,并且根据出资水平分配专利权……其实,光是石油总公司的名头,就已经让他扬起眉毛了——这等于是一家200人的小公司,和数百万人的国家石油公司搞联合,而且是以小公司占便宜的模式。
离开中国有些时日的顾海健,用极其不理解的眼神看向苏城。
如刘秋、黎涣祥等人不免有些得意。顾海健的海归身份总是给了他们不小的压力。
一会儿,还是最熟悉海洋石油开采的顾海健问道:“苏董,那我们向哪个方向研究?”
海洋石油开采的技术范围太广,与陆上石油开采方式迥异。由于特殊的环境,一些在陆上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在海上却成了问题。国外的海洋开采技术,尚集中在200英尺以下的浅海中,发展方向有好几种,就战略上来说,确定一个发展方向,是最重要的事。
苏城犹豫了一下,道:“海油陆采是第一步,我们先以水平井和大位移井为主。”
他是早有准备的。水平井和大位移井的目标类似,就是把近海的油藏和陆上的油井联接起来,从而用陆上设备开采海洋石油。这也是胜利油田开采埕岛油田所采用的方法顾海健回想了一下自己看过的数据,道:“这样的话,估计能够开采四分之一的埕岛油田。接下来,咱们用围海造陆还是造人工岛的方式?”
围海造陆就是孤东模式,直接造80公里长海堤,放空500平方公里的海水,然后用陆上采油的方法即可。人工岛是埕岛油田后期采用的方法,等于只填一部分的海,然后用5000米的入海通道,将人工岛和陆地联结起来,再在人工岛上用水平井和大位移井的方式开采。这是因为大位移井能位移的长度也有限,8公里左右已是极限,远离陆地8公里以外的油藏,就需要在人工岛上进行开采。
从苏城的角度来看,这两种方式,都是便宜好用的方法,能够解决埕岛油田的石油开采问题,但缺乏潜力。几乎不可移植到国外去。
世界最著名的浅海石油产地就是波斯湾,平均水深不超过90米,但它的周围都是些什么国家,阿曼、科威特、沙特、卡塔尔,阿联酋、伊朗伊拉克……哪一家能允许中国石油公司在那里围海造陆,或者搞人工岛采油。相反,英美国家的海上钻井平台,尽管日租金超过10万美元,却仍然大受欢迎。
苏城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成果,以满足总公司的政治诉求,而且,沿岸采用位移井开采也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远离内陆地区,毫无疑问还是要用海上钻井平台,虽然它的成本要昂贵一倍以上,但就整体收益而言,反而降低了成本。
人工岛的技术,最多在国内玩玩罢了,就算苏城不开发,照样有冀东石油公司,或者中海油去开发……同样的,这种低端技术专利,也是卖不了钱的。
不过,海洋钻井技术实在复杂,根本不是仅两百余人的大华实验室所能支撑的。
为了避免传出去,苏城因此并不明言,只道:“先搞水平井和位移井再说,下一步怎么走,咱们再考虑。你先筹建大华海洋石油研究所,就用后面那栋小楼做办公楼,首先列一个研究表和设备表出来。”
“不等石油总公司吗?”
“他们官僚作风,不用着急。”苏城嘴上这么说,却希望总公司的反应再迟钝一点。大象与蚂蚁搞合作,蚂蚁要是不向把巢穴垒出来,那就只能转行做蜣螂了。
“那……经费预算呢?”顾海健问,其他人也竖着耳朵。
“首批1000万。”
“吸”满房子的抽气声,像是自行车铺搞集中修理似的。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二章 技术方向
顾海健尽管是海归,但他留学的地方是葡萄牙,工作的地方是巴西。因此,依旧饱含着第三世界人民的热情与奔放,带着几个研究员,自己动手将小楼粉刷一新,然后又是自己搬运实验仪器,连研究所能够报账的费用也不用。
在实验楼弄好后,顾海健做的第二件事,是购买国外的期刊和书籍。
国外的研究文章,虽然没有一步步的给出数据,但是方向和方法总是要列出来,有了这些东西,低级技术只用做些重复研究就能弄出来——这种研究方式,自然是中国大多数专家教授都习惯的。
即使是关键技术,其实也能从专业期刊中寻到端倪,只是需要同样的研究者才适合做这项工作。不过,哪怕只是一句话,若能节省三五十次实验,总是划算的。
海洋石油研究所目前的发展方向是水平井和大位移井,这两种技术都不算先进,更多的是工程技术方面的。
苏城跑到油田,要了十几名懂英语的年轻教师和研究员,并申请了2000美元的外汇,剩下的则是自己补足,并通过哈利伯顿公司,从国外将期刊运回来。
国外期刊便宜的两三美元,再邮寄回来,总得要五美元以上。随便选上20种杂志两年内的所有刊物,那就是几千上万美元,至于翻译过程就更是枯燥。
顾海健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将那些英文期刊给整理出来,帮忙的十几名石油学校的年轻教师整天熬夜,也只不过整出了一个目录和节略。
苏城此时把贷款都给办出来了,见他们的这种速度也是发愁,说道:“我估计,11月以前,总公司肯定要派人来胜利油田考察,到时候咱们能拿出一套理论吗?怎么开发大位移井”
顾海健立刻摇头,道:“那不可能,光是翻译的时间就要这么久,何况还要把国外走的路线摸清楚。”
他指着目录上的数百个名字,道:“咱们现在的翻译速度,一天能翻5篇到10篇的论文,选出先后来,估计也要用一个月左右,才能找到有用的……”
“那就找名字。”苏城对水平井的印象实在不深。不过,顾海健等人既然每天能翻10篇论文,那范围就可以扩大一些了。
苏城将他们翻译过来的目录在桌面上摊开,手指顺着人名,一个个滑下去。
有遇见比较熟悉的,他就用蓝色笔划一道,没多久,30多个人,100篇左右的论文就被他选了出来。
顾海健无语的望着苏城,道:“苏厂长,您都不看他们写的论文名称和节略?”
“这里面,总有几个大牛,翻出来不吃亏。”苏城说着,又掏出蓝笔,道:“那我现在给你划论文。”
论文名字相对难以理解,由于许多名词没有固定译法,许多名字便由翻译者信手拈来,看的苏城颇为辛苦。
这样用了一个小时左右,他又划出五六十篇论文,都含有他知道的后世技术。就知名度而言,学生能听过的技术,总归是有生命力的技术。
那些一闪即逝的新鲜技术,是很难让学生们熟悉的。
顾海健不像大华实验室的研究员,更多的将苏城当作管理者,有点无奈的想:你光看一个名字就知道有没有用,也太随意了吧。
一个负责翻译的年轻教师更是不满的小声说道:“领导动动嘴,手下跑断腿。随便划出来的题目,谁知道里面的东西有没有用……”
还是顾海健重重的咳嗽一声,才消去了其他人的窃窃私语。
苏城笑笑,将目录划完了,才道:“如果是论文题目和论文撰写人重复的,那就应该是比较好的论文,否则选择哪种先翻译,你来决定。”
他将蓝笔交给顾海健,就离开了海洋钻井研究所。
顾海健将他送到门口,往回走的路上就在想:要么就把论文题目和论文撰写人重叠的论文先翻译出来,希望数量不要太多。剩下的就先不管了,哎,国内的老板就是麻烦,事事都想插手,也不管自己懂是不懂。
回到翻译室,就见年轻教师们也围在那里看论文名字。
“都是些什么论文?”顾海健也扯了一张目录,问道。
“我们又誊了一个表,你看看。”年轻老师们对技术的熟悉程度一般,但还算勤勉。
顾海健不以为意的点点头,边看边读:《井壁稳定技术研究》,《套管保护及下入技术》,《钻柱优化设计》……看着看着,他就坐了下来,读的速度越来越慢,想的时间越来越长。
这些论文题目,和其他的题目堆在一起的时候,他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但是,单独放起来的时候,却让他意识到了一点:几乎都是大位移井的关键点。
对于专门研究过海洋钻采技术的顾海健来说,这个发现对他吃惊不小。
大位移井所谓的落后,是学术界的落后,可不是生产上的落后。至少到现在,大位移井仍然是非常先进的技术。
国内对于一些关键技术,也仍然在讨论中。
但从苏城选择的论文名字来看,他明显已经圈定了某些技术。
例如井眼净化技术,明明有三四种之多,苏城偏偏选择了控制钻井液排量的论文。
“苏董莫非弄到了成系统的技术?”顾海健不自觉的问了出来。
大家都摇头不知。
见顾海健表情有异,才有人小声问:“那按这个单子翻译?”
“当然,当然按照这个单子,必须按照这个单子的。”顾海健搓着手,突然觉得精神百倍了。
国内现在根本没有系统的大位移井的技术,否则也不用攻关了,直接拿来用就罢了——国企的东西,自然都是国家和人民的。
苏城圈定单子,不仅仅圈定了论文,而且等于圈定了技术框架。
更准确的说,是确定了技术路线。虽然并不完全,但在顾海健想来,只要确定70%的核心技术方向,那整个技术方向也就差不多确定了。
这就相当于确定了战略方向,剩下的只是战术问题,能不能攻克复制这些技术罢了。
顾海健突然有些兴奋。苏城的做法,与第三世界研究院的做事方法完全不同。不管是巴西国家石油公司,还是中国石油总公司,都倾向于实用技术。通常来说,他们的做法就是等国外的某项技术成型了,才尝试引进或自主创新。
这种方法,自然能够少花冤枉钱,少走冤枉路,节省研究人员的精力,作为落后者无可厚非。但是,这种方法自然不用期望有什么专利剩下来。
现在则不同。大位移井的不少技术仍在讨论中,他们现在确定了一个方向,研究下去,若是选对了,期间产生的技术成果,自然都是世界领先的……若是选错了……顾海健甩了一下头,不愿去想这个问题。
10月第二个星期一,也是加拿大感恩节的这一天,石油总公司的副总工程师蔡顺抵达了济南,同机抵达的还有他的副手,以及两名高级工程师。
走下飞机的一刹那,蔡顺就裹紧了大衣,说道:“鬼天气。”
他是不怎么情愿来的。就一名石油钻采研究者而言,他最希望的是由自己主导开发浅海石油钻采技术。但是,由于胜利油田的强烈要求,以及刘副总的命令,蔡顺不得不屈服。
埕岛油田是国内最大的浅海油田,他就是研发出浅海钻采技术,也得埕岛油田愿意使用才行。各方面因素堆积下来,蔡顺甚至没有拖延多长时间,就被赶到了济*南。
此时,踏上这片土地,他的心情都很不舒爽。
“那个苏城,你们谁见过吗?”蔡顺知道这个名字,是因为聚合物驱的技术,他对三次采油也很关注,当时听说是胜利油田搞出来的,还惊讶了一下,后来听说是一个年轻人主导的,那就是惊愕了。
高工焦刚点了支烟,笑道:“哈利伯顿搞合作伙伴的时候,我见了一次,年轻的很,和我儿子差不多。”
四个人都笑了。
笑过,蔡顺轻声道:“咱们搞钻采都有几十年的经验了,海油陆采也不陌生,到了这个大华,一定要拿出气势来,第一次见面就压住他们,以后搞联合研究,日常工作交给谁都没关系,研究一定要我们说了算。”
“放心吧。”
“那当然了。”
一行人气势昂扬的走出机场,找到胜利油田来接送的小车,就开始酝酿气势。
到了大华实业,蔡顺觉得,自己已经满身杀气了。
大华实验室门前,有几个人顶着冷风在等待。
蔡顺觉得心情好了些,大步走过去,就问:“谁是苏城?”
“苏董不在,我是顾海健,大华研究室的副主任。”
蔡顺立即皱起了眉头,心想:副的?
虽然他也是副的,但他是副总工程师,与大华实验室的主任也是千差万别。
顾海健没察觉到什么,依然热情的引着蔡顺往里走。
副总工程师阁下抬起了下巴,问:“听说你们准备先做大位移井?这个技术,在国际上也是很有争论性的,你们搞清了方向吗?”
“已经有了方向,还请您斧正。”
“有了?”蔡顺向身后的焦刚嘿嘿的笑了两声。
焦刚是三个人里最熟悉位移井的,心领神会的道:“那咱们就先看看大华实验室的位移井研究。对了,你们钻井液,是怎么选的?油基的?还是盐水钻井液。”
虽然问的很随意,但这个问题,却让顾海健皱起了眉头。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三章 炫耀
各种技术都是相关,选择了钻井液,就选择了减摩工具,选择了井眼清洁方式。
或者应该换过来说,只有对位移井的攻关方向有了清晰的位置,才能随意的回答这种小问题,否则,很容易就驴唇不对马嘴,惹了笑话。
要不是研究了这么久的相关资料,顾海健也很难回答焦刚的问题。此刻也想了一下,才道:“我们已经选择了水基型钻井液。高聚物水基润滑防塌混油泥浆。”
如此具体的回答,让焦刚睁大了眼睛。
四个人全都沉默了下来,大家都是搞科研的,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
能给出这样一个答案的,对于水平井和位移井的研究,估计已经到了很高的层次,确定方向自不待言。如果研究没有问题,工程方面的难题,是很容易解决的,也就是说,大华实验室是有能力独立攻关大位移井的。
蔡顺顿时觉得紧张。假若苏城自己弄出了大位移井,那埕岛油田就能开发出四分之一来。这个产量,估计足够胜利油田炫耀好几年了,总公司也会觉得满意,这样一来,主次顺序就很难改变了。
屈居地方油田私人研究所之下?
蔡顺不愿意。
顾海健虽然迟钝,但也看出了蔡顺等人有点不对,于是偏离了研究,道:“咱们先坐下谈吧。苏董今天到动力机厂开会去了,稍等一下就能见到。你们来的真快,飞机不是说2点才降落?”
“机上的飞行员说早点到,快了一个小时吧。”说起闲话来,蔡顺总算是有了笑容。
“嘿,这飞行员。”顾海健陪着哈哈大笑。
“都是空军退役的飞行员,起飞的时候,呼啦一下,就把飞机给拉起来了,吓的我啊,好悬没有心脏病。上天了也是,我看他就不想好好飞。”
“还好,总算是早到了,否则非得被飞机上的噪音吵死。”
“要说上面的餐,味道不错,还送一个软盒的中华。不过,搞化工的老帽那次,送了一个金利来的领带……”
“人家坐的是中航的飞机,济*南航空的没法比。”
两名高工和一名助理,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话,也不理顾海健了,话里话外,都在说飞机。
就算是蔡顺,也不是每次出来都能坐飞机的,他们这次是因为要与胜利油田合作,增加气势,才申请了4个名额。1500多块钱,是好几个月的工资不说,名额也紧张。
这也就是国企的研究员,要是纯粹的研究所,现在都穷出淡魂了,哪舍得上天,那不得把研究所一个月的经费给漂没了。
以前,蔡顺等人见到别的单位的研究员,多是用安慰的语气。这次来和大华实验室打擂台,用的就是嘲讽加炫耀的方式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