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Aitxt·莫 穿越随我心-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自己的证实猜测,其他的还是保持原状为好。齐彪选择半夜来探望自己,必是不想旁人知道他的行踪,想必也呆不了多长时间,还是尽快满足他的心思,再说,自己也很想知道齐彪此时的模样。

    “芳儿的模样,我早已看清。”

    被林芳打断话头,齐彪心中松了一口气,此时确实不是实言相告之际,不过,放松的同时,心中似乎也空了一块,说不上是什么感觉,反正是不太舒爽。

    “嗯?”林芳睁眼,满眼墨黑,只能影影忽忽看见床沿边齐彪的影子,她想不通,齐彪怎会已看清自己的模样,难不成这家伙属猫头鹰的。

    “呵呵,”黑暗中,齐彪发出好笑声,解释道:“我眼可夜视,沈夫子讲,这源于我小时中的毒,随着毒素的清除,我眼夜视越发清楚,所以,晚间点灯,只是为了别人可看清我。”

    还真是属猫头鹰的,林芳不由瞪大眼睛,好奇道:“还有此事?那你家不是可以省很多蜡烛钱?”

    呃,齐彪语凝,他怎么也没想到林芳思维会如此跳跃,好笑之余,在林芳额头弹了一下,继而道:“总也睡不安稳,如此下去不是长久之计,你且平躺,我试着给你按摩头部穴位,看是否有效。小时我也曾因毒发而日夜难安,奶娘便是用此方法为我安神,虽不能全然压住毒性作乱,却也不是毫无作用。”

    林芳摇头:“何必如此麻烦,你点我睡穴岂不省事许多?连夜赶路来寺内,你也累了。”

    “你且躺好吧。”不由分说,齐彪用巧劲将林芳头扳平在枕上,本是侧躺着的林芳,身子不由自主跟着躺平,齐彪的手便开始在她头上按摩,同时轻声道:“点睡穴乃是应急之计,不可随便使用,一个不好,便会伤到。”

    “嗯,嘶——,”好痛。

    “怎地啦,可是用劲过大,那我轻些。”林芳的抽气声,使得齐彪动作骤停,稍顿片刻,又开始小心按摩,手上力气小了很多,没按几下,就听得林芳呵呵低笑。

    齐彪问道:“何事可笑?”

    “呵呵,痛倒是不痛了,却是好痒。”因刚才弄痛了林芳,此时齐彪再不敢用劲,可是动作又过于轻缓,几乎是手挨着头发便停止,弄得林芳头皮发痒。

    反复调节,最后终于琢磨出合适林芳的力度,林芳在齐彪的舒适按摩中渐渐睡去。

    凝视片刻林芳睡颜,齐彪这才走出禅室,一个手势,一直跟随林芳的暗卫现身,躬身施礼:“主子。”

    不说话,默然盯视暗卫,直到盯得暗卫背冒冷汗,齐彪才挥手令暗卫退去,他其实是想问暗卫话,可又不知该从何问起,自己虽身在军营,林家的情况却是掌握的清清楚楚,尤其是林芳,这个自己视作八妹般怜惜的女孩,她的一举一动,更是无时无刻不被报告给自己,他又能问暗卫些什么呢?

    第二日,两支队伍先后到达多陵县。

    先到的是雷冬竹口中的物资队,除了运来大量搭建暖棚所要用物品外,还有足够林镇驻军和原有几千灾民半年生活的物资。李翠兰和张铁栓夫妇,做为朝廷特设的种植官,也一起到达,当然,传旨公公是队伍中最最重要的人物。

    可也是因那传旨的公公年纪过大,实是忍受不了严寒与颠簸,车队不得不一慢再慢,车队到达林镇的日期,比雷冬竹所讲最多只用十日又晚了十日,若是车队再晚来几日,雷冬竹的驻军恐怕就要因粮草短缺,而忍饥挨饿。

    物资队进入多陵县境内时,传旨公公已着人快马去县衙通知县令来林镇,与林镇镇长一同听从宣旨。等物资队慢悠悠抵达林镇时,满心震惊的林呈祥,早已等在车队进入林镇的路口,迎接公公到来。

    公公的马车却没有停留,而是直接驶入镇衙,稍休息片刻,颤巍巍的公公才宣读圣旨。

    圣旨上讲,从今日始,林镇成为朝廷冬日蔬菜种植地,张铁栓与李翠兰夫妇为种植官,着多陵县县令林呈祥,及林镇镇长林大郎,全力配合种植冬菜,若有违,必重罚。其他人若是刻意干扰,视为抗皇命。

    圣旨宣读完,林呈祥接旨,越是琢磨,心中却是疑惑。

    林大郎正式上任林镇镇长也才二十日,皇上怎会知林大郎姓名,且林镇只是一个小小的灾民安置镇,这样的小镇,本省不知有凡几,皇上又怎会知林镇此地。只这两点,就够林呈祥琢磨,再深处,他不敢想,更是不敢去问,只觉林大郎此人不简单,往后最好不要得罪。

 第一五一章 安排

    在临时镇衙宣读完圣旨,已是病弱不堪的公公,再也支撑不住,被扶往镇长休息室,随行医官急忙上前诊治,折腾半日,公公却只是昏迷不醒,眼见着气息越来越微弱,医官大骇,心中更叹倒霉,怎地就派了他随行。

    林呈祥与大郎也是着急,若是公公在林镇有个三长两短,也是麻烦。

    正自繁乱间,一个清冷的声音响起:“何事惊慌?”

    众人忙往声音发处去看,大郎惊喜:“齐将军,宫中郑公公病倒,医官正自诊治。”

    来者正是一身戎装的齐彪,浑身散发的气息,令在场之人纷纷低头,不敢仰视。

    齐彪闻言,点头以示知晓,并前往郑公公病榻,医官虽不识齐彪,却也被齐彪气场所慑,不自觉便退避一旁,任由齐彪坐在本应是他所坐的的床侧方凳。

    将手指搭上公公手腕,齐彪给公公诊脉,继而皱眉冷声道:“找童大夫来,其他人散了,各忙各事。”

    大郎忙派人回府找婶母来,其他人则瞬即散去,李翠兰与张铁栓夫妇,带人前往雷冬竹处,再由雷冬竹陪着视察荒地,规制暖棚搭建各项事宜,林呈祥全程跟随,记下种植官各项吩咐,不敢怠慢。大郎留在镇衙,处置照应传旨队事宜。

    不一刻,童氏便来到镇衙,干脆利落为公公诊治,那随行医官本想站于一侧观看,却被林仲嗣挤到一边,医官很觉不爽,可齐彪在旁,他也不敢怎样。

    童氏与林仲嗣一个推拿施针,一个默然递物,两夫妇配合默契。很快,公公脸色开始转为红润,神色也变得安详,看得那医官瞠目结舌,他可是正经大学医科出身,连他都束手无策的患者,没想到竟被一村妇救治过来。

    公公虽没醒,可无论从脉相还是表象,都明示已好转,交代医官接下来应注意之事。并开了药方后,童氏与齐彪只是以目交流,并未言声。与林仲嗣悄然退去。

    医官此时对童氏已是大为佩服,自然是依言而行,齐彪起身出屋,大郎随后。到了院内,大郎请齐彪去另一间房休息。齐彪应允,由大郎引领,进入镇衙临时班子人员集体休息处,也就是由戏院后台所改一间大屋。

    此时休息室只有大郎与齐彪二人,两人对面而坐,大郎有着众多疑问。等着齐彪回答。

    大郎不言声,只等着齐彪自己讲出,而齐彪更是沉得住气。脸色平静,就如往日他坐于林家院内,一人自斟自饮般惬意安详。

    “唉——,文儿可曾与你一同回来?”无言对峙,大郎先败下阵来。

    “无。他先行去往京城,做些事宜。”齐彪语无波澜。

    “弃绝书取消。文儿可继续读书,他可曾与你讲过他的打算?”林家事必是瞒不过齐彪,大郎也就不再罗嗦。

    齐彪点头:“有,他讲,既已入军中,便在军中奋发,于读书并无关碍。”

    大郎叹道:“我与你伯母两人渐渐老去,此生也就这样了,你与文儿还有武儿三人,身为男儿,必有男儿志气,不管你三人今后怎样,只要是你们自己愿意的事,我二人必会全力支持。至于芳儿,虽是聪慧,却是身子骨不好,我与你伯母此生便守着她。”

    齐彪心中一阵闷痛,林芳现在只是在耗时间,若是还研制不出解药,等着大郎夫妇的,就只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恸,他已撒出人手,四处帮沈夫子寻药,甚至连境外的人手都已动用,可是至今所得回音,均是尚未找到。

    为缓解心中闷痛,齐彪转移话题:“伯父,贻儿知您心中有众多疑问,可贻儿此时并不能为您解说更多,贻儿只能告诉伯父,弃绝书取消,您任镇长,雷冬竹带军驻守林镇,专为守护朝廷冬日蔬菜种植地,所有这一切并非巧合,而是贻儿与李将军刻意安排。”

    回答齐彪的,只是大郎的一声长叹,实话讲来,大郎并不热衷于官职,他只在乎妻儿的平安康乐,不过他也明白,齐彪与李子易安排这一切,也是为能进一步保他一家平安,林镇挂有朝廷之名,且他又是圣旨特别提出辅助之人,一般人便不敢将他怎样。

    齐彪又道:“不过,贻儿今日回来,倒并非刻意,而是带军返京途中听报,林镇有大批灾民涌入,过冬物品与居住之地紧张,已是支撑不住,刚好军队离此地不远,便绕路回来看看。我已令将士在灾民聚集处扎下军帐,可使灾民暂避风雪,军中粮食与过冬用品也一并留下,可暂缓林镇物资紧张。”

    大郎大惊:“不可,你擅自处置军资,怎生向朝廷交代,若有人弹劾,可是重罪。”

    齐彪摇头:“无碍,既做此决定,贻儿自是有把握脱罪。”

    这时,门外有人高声禀报:“禀将军,郑公公已经醒来。”

    “嗯,清退旁侧人等,我这就过去。”齐彪起身,轻声对大郎道:“我等下便会离开,暂留一小队人供您驱使,后继物品及灾民安置事项,我自会想办法,伯父且安心。郑公公恐要在林镇住些日子修养身体,此事倒不用太担心,郑公公最是谨慎,且热心佛事,其余事宜,您看着办就是。”

    大郎应允,与齐彪相跟着出了大休息室,齐彪入镇长休息室看望郑公公,大郎留在院内,吩咐谭六安排郑公公修养事宜。

    待诸事安排妥当,齐彪也从室内出来,向大郎点头示意后,径直往院外而去,随行伺候郑公公的小太监从休息室内出来,传唤大郎进屋,郑公公有事吩咐。

    跟随小太监入内,见郑公公已是端坐镇长书桌前,大郎还未及行礼,郑公公已先声说话:“林大郎不必多礼,以咱家现在身子状况,不能即刻回京复旨,恐是要叨扰大郎数日。”

    大郎赶忙行礼,道:“公公不必客气,您有事只管吩咐就是,大郎必会尽力。”

    郑公公要求住到自行寺修养,大郎自是全力配合,全程陪同,待将郑公公安置妥当,已是天色近晚,松了一口气的大郎,才有空往林芳住的小禅院,看望自家宝贝女儿。

    “爹爹。”一进院门,大郎的胳膊便被笑嘻嘻的林芳抱住,刘妈一直留意着外面的情况,林芳知道爹爹要过来看自己,所以提早守在门口。

    大郎埋怨:“哎哟,外面冷,你在屋内等候爹爹就是,本就身子弱,别再着了风寒。”

    “嘻嘻,爹爹多虑了,刘妈将芳儿穿得如那胖熊一般,想要感染风寒,还挺难呢。”说着话,林芳两只带着厚棉手套的小手,使劲在身上拍打,大郎立时满脸笑容,女儿着实穿的不少。

    “一个女孩子家,怎地能用胖熊来相比,”伸手想如往日般弹女儿前额,却发现无从着手,女儿从上到下,除两只眼睛可见,其余皆包的严严实实,且因衣物穿得过多,身子显得滚圆,大郎不由好笑:“还真如胖熊。”

    安置妥当郑公公后,大郎与自行老和尚讲起,今日想接林芳回府,与李翠兰夫妇相聚,老和尚未应,言称林芳此时出寺,恐会于身子不利,大郎只得作罢,女儿的身子比任何事都重要。看着女儿本就不小的眼睛,此时更是突显,大郎心中怜惜更甚,反手搂住女儿肩头,往室内而去。

    林府中,李翠梅既兴奋又焦灼,不时问守在门外的下人,大姨夫人既姨老爷是否到了,每每得到答复,都是还未到,李翠梅坐立不安,干脆往府门等候。

    雷冬竹来访后,李翠梅就早早将客院收拾妥当,每日里都派人打扫,就等着李翠兰来后入住,今日更是兴奋,自离开良平镇,姊妹二人已近五年不见,怎能不想念。李翠兰带人视察荒地前,也派人府中,言称近几日不便住进林府,不过今日肯定会来林府相聚。

    听闻大姐不能入住林府,李翠梅失望之余,更是期盼相聚,李翠红已早去厨房忙活,亲自备置饭菜,等下好好招待大姐与大姐夫。

    直到林府院中开始张罗着点灯笼,李翠兰夫妇才姗姗来迟,夫妇二人均是满面疲惫,李翠梅当即张罗着摆饭,所有事都等饭后再讲。

    李翠红在厨房忙活了半日,也是疲累,指挥摆饭之事,便交给了林娟。林霞笑嘻嘻给李翠兰捏背,这几日她刚好跟着童氏学推拿,此时既显示她对大姨的孝心,还能顺便拿李翠兰来练手。

    趁摆饭之际,童氏给李翠兰夫妇把脉,后摇头道:“你二人也已是上了年纪之人,凡事还是要量力而为,莫要再逞强,其他都是身外物,只有身子是自己的。”

    饭后,休息片刻,李翠兰才讲起来此地的前因后果。

    李翠兰和张铁栓夫妇,当初之所以选择跟着李家去往京城,是想着已多年未见李子易,趁那时机会,好与李子易会面。再说,张翔发小两口虽在外当差,却在京城也购置了产业,二人便想着去京城也好,可一家团聚,含饴弄孙,享天伦之乐。

    谁知,在京城生活一段时间后,二人却是不适应京城生活,可良平镇已是一片汪洋,再也回不去,想在京城附近购置土地,过回以往农人生活,一时也找不到合适之处,何况,京郊周围的地,就是价钱再便宜,也是良平镇最好的良田不可比的。

 第一五二章 原委

    李翠兰与张铁栓在京城也无相识之人,除了二弟李子易的将军府,闲闷时无处可去。

    二弟每日要当差,二弟媳每日里应付人情来往,他夫妇均很是繁忙。

    到京城没多久,李子阳便自己找了份差事,每日里早出晚归。大屏整日跟着二嫂郭佳怡学习京中规矩,倒是很快适应了将军府的生活,她也曾想拉着李翠兰一起,跟着郭佳怡来往于各个官宦家中,可是李翠兰不喜这些,大屏便不再多理会李翠兰。

    弟弟与弟媳都忙,李翠兰夫妇进了将军府,只有去陪李青云与潘氏老两口,可这二位也不清闲。

    出于礼节,前来将军府拜访者,必要来问候家中的的老太爷与太夫人,老两口虽也不喜虚套应酬,可为了儿子起见,还是强颜欢笑,虚与委蛇。将军府人多,京中又规矩繁杂,言语行事都需谨慎,不如在良平镇时随意,老两口过得也不比大女儿夫妇轻松。

    李子易见大姐与大姐夫闷闷不乐,问清缘由,沉思片刻,言道,让二人且先耐心等待数日,他想办法让二人再不会无聊,只是会辛苦一些。夫妇二人都是农家出身,自是不怕辛苦,便满怀期待,等候着李子易的消息。

    过了几日,李子易来寻李翠兰,问她可愿重操旧业,种植暖棚蔬菜,李翠兰当即答应,当她听说是去三妹处种植暖棚蔬菜时,更是高兴异常。至于为何朝廷会将种植地设在三妹那里,又如此巧刚好那里有许多灾民需要安置,李翠兰知必是二弟的刻意安排,不过朝中事复杂,她也就没多问,反正二弟是为了自家姊妹好就是。

    说了半天。李翠兰觉口干,喝了半杯茶润喉,这才好笑道:“爹娘也要跟过来,你二哥不准,讲他二人年事已高,还是在京城好些,凡事都方便,爹娘便整日里闹腾,说是呆在京城凡事都不方便,早晚会活活憋死。你二哥后来让他二人闹腾得无奈。只得答应等明年天气转暖,这里一切井然有序后,亲自护送他二人过来。爹娘这才作罢。”

    “呵呵,”李翠梅也觉好笑:“若是不闹腾就不是咱爹娘了。爹娘本就是贪玩性子,怎受得了众多规矩拘束,他二人能没闹腾着非要跟你一起过来,已很是委屈自己了。如此也好。我已是十几年没见过二哥二嫂,但愿二哥讲话算数,明年会亲自送爹娘过来。”

    眼见着大姐与大姐夫神色疲惫,李翠梅催小勤家的:“再派人出去看看,怎地大老爷去接芳儿,此时还未回来?”

    饭前李翠兰便问过大郎与林芳。再说,今夜没有月光,此时外面已近乎伸手不见五指。丈夫与女儿还未回来,李翠梅心中也是焦急。

    “不用看,我回来了。”李翠梅话音刚落,大郎掀帘进来,身上带着一股寒气。

    大郎进门便向李翠兰夫妇赔罪:“大姐大姐夫勿怪。将郑公公安置好已是天色近晚,老和尚不准我将芳儿带下山。我便与芳儿闲谈片刻,耽误了为大姐大姐夫接风洗尘。”

    李翠兰摆手,道:“自家人讲究这些作甚,芳儿怎样?”

    “只是身子疲弱,倒无大碍。”嘴上如此说,面上也挂着笑颜,大郎内心却是不安,总觉女儿与老和尚瞒着自己什么,女儿下趟山而已,怎地好生生的,老和尚就是不应呢。

    李翠兰点头:“不带芳儿下山也是对的,芳儿既然身子疲弱,又天气寒冷,还是以身子为重。”张铁栓点头附和。

    又闲谈几句,李翠兰告辞,李翠梅虽不舍,却也知姐姐与姐夫身担重任,马虎不得。

    等大郎与李翠梅歇下,夫妻二人才有空闲话。大郎将今日与齐彪相见相谈之事,说与妻子,李翠兰来此地的原委,李翠梅也详细告知大郎。

    轻搂妻子于怀中,大郎感叹“唉——,也真是亏了二哥与贻儿了,想出此办法来相助,既给灾民找到事干,又解决了过冬物品这一燃眉之急。”

    李翠梅倒没丈夫乐观:“天寒地冻之时,竟要破土搭暖棚,若是被人弹劾劳民伤财,可怎生是好。”

    大郎轻声道:“此事虽看起似劳民伤财,实则功大于过,若是只靠县衙拨来的那点粮食,恐怕灾民早已饿死大半,哪能如今日般,粮食充足,灾民满含生之希望。”语中满含倦意。

    李翠梅还欲问丈夫话,耳边已响起轻鼾,只有作罢,大郎这些日子早出晚归,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实是太累。

    第二日,大郎起得晚了,醒时,妻子已不在身侧。

    谭六听到动静,进来禀报,惜缘院婆子已在外等候多时,说是若大老爷醒来,告知她一声,她也好回去禀报司马小姐,司马小姐有要事与大老爷相商。

    由着谭六将衣服放在火盆上方烘热,大郎边穿衣边问:“你可问过她,茹素到底有何事?”

    谭六摇头,大郎道:“茹素畏冷,还是我往惜缘院去一趟吧。”

    到得惜缘院,陈董正在用软管喂司马老爷进食,那日昏倒后,司马老爷一直在昏睡,期间进食便是一件麻烦事。

    开始时,是童氏与林仲嗣一起,将司马老爷嘴掰开,童氏将细竹管插入司马老爷食道,顶端在嘴外,上接漏斗,一点点往里灌汤水或者稀粥,陈董学会后,便自己来给爹爹喂食,由小世缘掰开爹爹嘴巴,自己再小心将细竹管插入,确认不是插入气管后,再行喂食。

    此时的司马老爷面色红润而整洁,可见陈董将他照顾得很好。

    帮忙将进食完毕的司马老爷放好在床,等陈董给是司马老爷盖好厚被,大郎才问:“茹素,你找伯父可是有事?”

    “是,”给大郎奉上一碗红枣茶,陈董道:“这些日子听线儿讲起搭暖棚冬日种蔬菜之事,茹素昨晚突然想起,芳姐姐曾给茹素讲过,她在书中看过暖棚养殖木耳的古法,只是书中未讲得很清楚,芳姐姐便也没细究。茹素有个想法,可否趁此次大量搭暖棚,留出一个暖棚来给茹素试验种植木耳。”

    话讲到此处,陈董打住,等着看大郎的反应。

    大郎心中一动,问陈董:“芳儿可有讲过,暖棚养殖木耳,需多长时间可采摘木耳。”

    “嗯——,”陈董故意偏头想了一下,才答:“若是成功,快则两三个月便可采摘。”

    其实,林芳只有暖棚养殖木耳的理论,陈董则是理论跟实践都有,她只是想借林芳聪慧博学之名,趁此次机会实现暖棚养殖木耳。每日听着大家都在忙,她也想做点什么。

    “好,我这便去与种植官商量,看可否挪出一个暖棚来,若是成功,对于安置灾民,还有建设林镇,茹素你功不可没。”

    说干就干,大郎说着话便往外走,直往府门而去,谭六奇道:“大老爷莫不是连早饭都不用了,何事如此着急,小的可否代办?”

    林府习惯,主人家自己能做得了的事,一般都会自己动手,所以一般情况下,在府中时,下人很少贴身伺候,大郎与陈董谈话时,谭六便守在院门口,并未听到大郎与陈董的话,他猜不出大郎此时想法。

    听完大郎说起陈董的想法,谭六建议:“既是六小姐关注之事,必会成功,大老爷,何不趁此时正建暖棚之际,向朝廷申请,多拨一份物资来,做为暖棚养殖木耳实验地,也可尽快多些物资安排灾民。若是如大老爷所想,等暖棚养殖木耳成功之时,再行向朝廷申请,不知会到何时。”

    “这——,”大郎有些犹豫,毕竟暖棚养殖木耳,现在只是纸上谈兵。

    谭六又进一步劝说:“大老爷,咱家山上的耳场,也是六小姐按古法所设,这两年所出木耳,数倍于靠野外采摘,六小姐的聪慧,大老爷应比小的清楚,何不趁此一试?”

    谭六如此说法,并非拿林芳做借口,而是真心盲目信服林芳,在他心目中,六小姐几乎是无所不知。林芳在嘴上很少能赢得了陈董,木耳养殖诺大个本事,本属于陈董,如今被安在自己脑袋上,若是林芳此时知道谭六的想法,估计会因又有了在陈董面前炫耀的资本,而洋洋自得。

    大郎不再犹豫:“好,外人只知林家山上木耳出产丰富,却不知有耳场,不过,耳场对于贻儿却不是秘密,此事就由你与贻儿去讲,他昨日便讲,会设法让朝廷多运些物资来,愿耳场之事可帮得上他的忙。”

    “是,小的这就去办,大老爷是否该用些早饭再出去,这一出去,还不知何时有空闲。”

    “嗯,你一直在外守候我,也是未用早饭,走,一起吃。”

    “小的遵命。”

    谭六初来林家时,很是守主仆规矩,无论大郎怎样劝说,都不会与主人家同桌进食,如今却是不同,主仆二人不止时常同桌而食,李翠梅着人给二人所送饭菜,也是一模一样两份,烦忙起来时,主仆二人无时间正经坐下来吃饭,各人将食物拿在手上,边走边吃,哪里有时间讲究众多规矩。

 第一五三章 公公

    昨晚听爹爹讲,寺内住了一个公公,林芳心中便有些好奇,公公咧,这种只在电视里看过的人物,是不是真的像电视上和书上说的那样,下巴光溜溜,声音尖细,一副娘娘腔的做派?便想着,找个机会远远看看那个公公。

    自行老和尚每日清早与晚间睡觉前,都会来给林芳摸脉,今日早上摸脉时,林芳就兴奋的向老和尚问起那个郑公公,老和尚笑道:“公公跟一般男人没甚两样,只是行事讲话有些如女人家般阴柔,你若实在好奇,等你二祖母上山来给郑公公复诊之时,跟着去看便是。”

    林芳问道:“可以么,人家可是宫中出来之人,怎会允许不相干之人随便靠近。”

    老和尚打趣林芳:“哈哈,这世间还有芳儿你怕的事情?”

    林芳不服气强辩:“我这哪里是怕,分明只是稍有顾虑而已。”继而又嬉笑道:“嘿嘿,二祖母何时来给公公复诊,我真的可以跟着二祖母去看公公?”

    松开林芳的手腕,老和尚顺势在她脑门上弹了一下,嗔道:“如此大的事,老和尚怎会拿来开玩笑,到时就讲你是给你二祖母打下手,反正你也有一瓶子底医术,可勉强讲得通。”

    摸摸自己的额头,林芳撅嘴道:“什么叫一瓶子底医术,老和尚,我会背的药方可比你还多呢,二祖母的医书我也全会背,你敢跟我比试么?”

    老和尚大笑:“哈哈,会背医书有甚了不起,有本事,你自己给我配一副药来看。”

    “这——,”林芳语噎,却是不肯就此服输:“哼。我是分不清草药,可别人不一定都分不清草药呀,用时,只要我口述,药方照样配得出来。”

    老和尚揶揄道:“借别人之手,怎能算自己本事。”

    “嘁,你这是强辩,不管过程如何,只要结果一样便可。那些当官之人,也不是事事亲力亲为。可只要他们所辖地区,有了功绩,还不是记在他们头上。还有当今皇上。身处深宫,却被传颂为明君,难不成所有功劳都是他亲身而为?”

    老和尚赶紧做势阻止,轻声道:“嘘——,小孩子家家的。莫要乱讲,官场复杂,皇上更不是我们一般人能议论的,如今寺内又住着宫中之人,一个不小心,便会被逮住错处。”

    听老和尚讲得严重。林芳下意识捂住自己嘴巴,使劲点头,心中也暗自责怪自己。看来这段日子实在是过得太清闲,脑子也随之变笨,这可是皇权世界,动不动就会兴起文字狱什么的,并不是前世那个言论自由的社会。

    见林芳如此模样。老和尚不忍再惊吓她,重提前面话题:“不过我很是奇怪。芳儿既分辨不清草药,为何对那些邪歪之药,却能一眼便认得出?”

    “哈哈,因那些药好玩,自是好辨认,而你口中所讲正经草药,记忆起来太过枯燥,自是难以记住。”其实她自己也纳闷,为何自己对毒药记性这么好。

    老和尚口中的邪歪之药,是指肿肿花,麻麻叶,痒痒草之类,可致使人中毒的天然草药,每回老和尚捉弄了林芳,林芳都会想办法报复回来,有时便会用这些草药,老和尚虽不会真的怎样,可是若真中了招,也不是很好受。

    想起那次老和尚肿如包子的脸,还有那使劲睁也只是一条缝的眼睛,林芳不由笑出声来。开始只是低声轻笑,后控制不住,声音渐渐变大,最后干脆捧腹:“哈哈,哈哈哈哈。”

    “芳儿,何事如此高兴,给二祖父讲讲,也让二祖父高兴高兴。”

    一老一小正玩笑的热闹,林仲嗣与童氏一前一后相跟着进来,林仲嗣兴冲冲问着林芳,就要过林芳跟前来。童氏一把拉住林仲嗣,自己将手放在火盆上方,林仲嗣摸摸脑袋,嘿嘿笑着,也开始烘烤一双大手,然后在火盆旁转圈,好去掉身上衣物的寒气。

    等一切妥当,童氏向林芳伸手,林芳乖巧的走过来,将手递给童氏。虽然有老和尚看护,童氏依然会抽空上山来,只有亲自给自家孙女诊脉,她才会安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