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强国梦-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妻子,这样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国人的认同。反倒容易让人诟病,找到各种借口打击我的声誉,从而给复兴会造成不利的影响。而我避开这个众人瞩目的位置,却依然能够发挥我的作用。知道嘛,一旦钝初当选总统,我就是国务卿,职位够高吧?”
    “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原因?”黄兴看着一脸喜悦的肖志华,苦笑着摇了摇头。
    “你刚才所说的那个理由,也是不利因素之一。”肖志华坐了下来,轻轻喝着茶说道:“我的背景太美国化了,而美国在中国,却又不是最强势的国家。为了使中国不致于彻底倒向美国,为了使美国的影响在中国不致于因为国家元首的产生而发生巨大的变化,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都会施加影响,力争选出一个比较中间化的领导人。所以,我的上位不但不是助力,反倒会成为发展的阻力。”
    “这些都是暂时因素,也并不是不能克服的。”黄兴有些不以为然。
    “是啊,可惜时间太紧了。”肖志华叹了口气,说道:“必须尽快求发展,求发展就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我暂时退避,也就是想减少些不必要的麻烦,节省些时间,而且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建设上,毕竟那才是我的强项。我争取在四、五年的时间里使国家的实力得到一个很大的发展,在随后的国际大变局中,起码有些硬气的力量以对付一个更为贪婪残忍的敌人。”
    黄兴摇头,表示没听懂。肖志华也没多做解释,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第一次世界大战必然爆发,不管由于肖志华的出现,历史稍有不同,不管还有没有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因为现代世界的战争种子就是工业和商业上的对立。这次战争是一场商业和工业的战争,而不是一场政治战争。由于工业革命的原因,产生了一种经济方面的生存斗争,于是为了自保,人类只好回到丛林中的生活方式。原始斗争发生于人与野兽之间,现在这种工业性的斗争却发生于民族与民族之间——但充满兽性则完全一样。一战后,凯恩斯在《和平的经济后果》中也这样写道:“权力政治是不可避免的,关于这次战争及其目的似乎并没有什么新东西可以学习。还是和过去每个世纪一样,英国又毁灭了一个贸易方面的敌人。”
    一战使得众列强泥足深陷于欧洲事务,日本对华战略的钳制也一下子消失,而让日本有了再次崛起的天赐良机,使得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的扩张yu望再也无法抑制地奔泻而出。夺取青岛和胶州湾,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从中国掠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殖民权益,也在中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血污和灾难。
    但在肖志华看来,一战对于中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关键就看你有没有这个能力趁势崛起。在此之前,必须要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我们还年轻,以后的机会也更多,没必要非争什么第一。”肖志华很洒脱地笑道:“总统啊,我是一定要过过瘾的,怎么样,等再竞选总统时,你也来试试?”
    “我不行。”黄兴摆了摆手,说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呀,当上这个民政总长,忙得我头都大了,却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整个国家,还不知道有多少烦心的事情呢?”
    “刚开始都是这样,等到捋顺了,下属的能力也提高了,自然就轻松了。”肖志华赞同地点了点头,坏坏地笑道:“第一任总统,听起来风光,但绝对是个既累又不讨好的活儿,弄不好还要遗臭万年呢!”
    历史上也确实如此,孙中山先生是临时大总统,缺钱又缺人,硬着头皮撑,那感觉,据孙中山本人讲,跟囚犯走上刑场差不多。袁世凯是第一位正式大总统,不仅有二次革命、护法、护国等战争,还有日本的“二十一条”逼压,最后自己想再上一步,弄得身败名裂,众叛亲离。
    “瞧你那样子,幸灾乐祸。”黄兴将身子向后一仰,翘起了二郎腿,用鄙视的眼光瞅着肖志华,“你早就想到会有这么一天吧,要不你也不会非娶个美国姑娘作老婆,当时你还想入教来着,后来怎么又变主意了?”
    “要是琳娜没被骗走,我可不就入教了。”肖志华自嘲地说道:“后来,琳娜都病成那个样子了,而我已经成了大大的名人,她家里人哭着喊着求我娶她,自然也不好再要求我什么。我也想通了,用中国话说就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只要心中有诚意,入不入教都无所谓了。”
    黄兴撇着嘴,表示根本不信,男人嘛,自吹自擂很正常,特别是关于女人的。





    第二卷 大潮 第四十七章 上海乱象
     更新时间:2010…9…5 21:37:01 本章字数:2303

    象一切久别的亲人一样,刚见面时,话题总是迅速地转移。一切都要说,一切都来不及细说。回到家里,宋蔼龄用一种陌生的目光打量家中的一切,尽管宋家是上海的豪富人家,但比起美国,生活方式还是要土得多。
    “妈咪,这回爸爸该介绍我参加复兴会了吧?”宋蔼龄充满希望地问道。
    “等你爸爸回来,你自己跟他说。”倪桂珍宠溺地看着留学美国几年未见的女儿,其实她对女儿的婚姻更为关心。
    “广州即将成立临时政府,不知爸爸会担任什么职务?”宋蔼龄关心地问道:“是财政部长,还是——乔森叔叔呢,会不会当大总统?”
    “这我可不知道。”倪桂珍笑着摇头,说道:“反正你爸爸最近忙得很,你回来得正好,就给他当助手吧!”
    母女二人正说着,宋耀如走了进来。
    “爸爸!”,宋蔼龄喊着跳了起来,以飞快的速度两步便跑了过去,没等宋耀如说话,双臂便挂在了他的脖子上。
    嗯,嗯,宋耀如也很激动,上下打量着女儿,她变得更文雅、更成熟了。英语纯熟无瑕,带着美国南方的口音。不过,她似乎只能讲英语,特别是要表达比较复杂的情感和思想的时候,中国话则显得有些笨拙。这让他有些不满,但他知道,这是一种文化时差,要消除它,还得依靠时间。
    “回来得好,回来得好。”宋耀如拍着女儿的肩膀,示意她坐下,笑着说道:“革命即将成功,正需要各种人才,你先跟在爸爸身边适应适应,然后再选择合适的岗位,为新中国的建设尽自己的力量。”
    “为什么还要适应适应?”宋蔼龄不解地问道:“对了,爸爸,你不去广州在临时政府任职吗?”说着,她端起旁边的茶水,随手喝了起来,刚喝了一口,便皱起眉头,跑到痰盂边吐掉了,抱怨道:“这水怎么又咸又苦?”
    宋耀如脸上的笑容象冻结了似的,慢慢板了起来,大声训斥道:“你先学会做一个中国人,才有资格加入复兴会。给我脱下这美国小姐的衣服,穿上中国姑娘的衣裳。要说中国话,不要说英语,不要以为还住在美国。”说完,他气冲冲地离开客厅到书房去了。
    宋蔼龄很尴尬,但她不知道爸爸为什么会突然发火,委屈地望向自己的母亲。
    倪桂珍拉着她的手,安慰道:“你爸爸可能是工作上遇到点麻烦,走,我们好久没有一起做祷告了,现在我们去祈祷吧!”
    宋耀如确实有些生气,但不光是对女儿,更有对上海的混乱不堪产生的焦虑。
    上海光复,意味着旧的权威被推dao,而新的权威制度尚未建立。革命者的冲击,反动派的破坏,无知者的帮倒忙,不良分子的混水摸鱼,都是必然出现的。上海,这个流氓地痞绝对数最多的城市,当然更休想风平浪静。
    原来的下层游民乃至流氓、地痞,因为他们都是青帮弟兄,便都披上了革命军的军装,不但流氓习气未改,而且有了合法身分,更加肆无忌惮起来。诸如买东西不付钱,看白戏等等,只能算是小事一桩。他们竟然常常闹到妓院勾栏,因争风吃醋而大打出手。
    大清银行被收购,断了陈其美的一条财路,他便又想成立个中华银行来与中国银行抗衡。可惜,由于中国银行实力过于雄厚,复兴会又处于强势,很多富商巨贾对此并不感兴趣。
    而陈其美请出的未来的银行总董朱葆三,虽然很想借此给自己捞进一笔,但应者寥寥。于是这个对日本人极为卑躬屈膝,商业道德亦很差的朱葆三便向陈其美建议,利用都督府的名义,再动用青帮力量,软硬兼施,逼上海的大富豪们慷慨解囊,并向大小商铺强行募集所谓的商股。
    大概陈其美是没钱被逼急了,竟然全部接受了朱葆三的建议,一下子将上海的大富豪小商人得罪个遍。
    还有一件事情,上海都督府也干得非常过激,那就是强行剪辫子。上海光复后,很多人自愿剪掉了辫子,去掉了做满清奴录的特征。但也有一些人害怕革命军不能持久,清军反扑过来,连脑袋也难保。基于这种心理,他们不敢贸然行动,至多将辫子盘在头顶而不是拖在脑后。可都督府中的极端分子提议:当初满清入关,是留发不留头,现在光复了,应当来个留头不留辫。所以,整排整连的士兵开上大街,“义务”剪发,一时闹得人心惶惶。
    因为当时留辫子的人前半边头顶是剃光的,剪去辫子,就成了怪模怪样的“阴阳头”,所以,只得将后边也剃光。于是,上海陡地增加了无数光头“和尚”,倒也是一大奇特景观。
    敲门声响了起来,宋霭龄推门走了进来,她已经换上了一件绿底白花的旗袍,用有些别扭的上海话怯怯地说道:“爸爸,我这样穿,可以吗?”
    宋耀如脸上的乌云渐消,浮现出一丝笑容,夸奖道:“很好,真是漂亮极了。来,坐下。”
    宋蔼龄忐忑的心稍微放下,老老实实地坐在父亲对面,试探着问道:“爸爸,你这回该介绍我参加复兴会了吧?”
    “哪有那么容易。”宋耀如笑道:“你可以先参加青年进步会,或者妇女解放会,这些都是复兴会的外围组织,只要你表现得好,渡过考察期,才能正式加入复兴会。”
    “人多力量才大,为什么要设立这么高的门槛?”宋蔼龄很是不解地问道:“听说人家同盟会可是很宽松的。”
    “宽松,确实是太宽松了。”宋耀如不以为意地用手指敲击着桌案,抬头郑重地宋蔼龄说道:“不管他以前有什么劣迹,也不管他是不是真心革命,只要喊两句口号,表示一下对革命的热情,便照单全收,这算什么?别的地方光复都多少裁撤些恶税,以示新气象,可你看看上海,南码头等地的税卡不仅没撤,还多了个光复税。”
    “为什么会这样?”宋蔼龄吃惊地问道:“难道连满清都不如吗?”
    “穷疯了。”宋耀如很鄙夷地评价道:“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儿。心比天高,却没那能耐和实力。不懂经济,不懂管理,不懂政治,不懂民声,上海,快换主人了。”





    第二卷 大潮 第四十八章 陈其美的怒火
     更新时间:2010…9…5 21:37:01 本章字数:2216

    啪,茶杯被摔得粉碎,哗啦,桌子被掀翻在地……
    “妈的,复兴会欺人太甚,根本不把我这个大都督放在眼里。”陈其美摔够了,砸累了,有些气喘地骂道。
    由不得他不生气,费尽心机抢了上海都督,却是事事不如意。先是制造局里的武器、弹药、银子被一刮而空,留下个空壳子。他去找吴淞找李燮和理论,却被告知,这些东西已经运往武昌,支援鄂省革命军与清军主力作战了。都是革命同志,在鄂省危难之际,提供支援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好,这个理由还算勉强,而且,看在吴淞军队实力不弱的分上,我陈其美捏着鼻子认了。可你们不该一而再,再而三地把我的路都堵死啊!大清银行,这是我马上要吃到肚里的肥肉,却被你们一下子抢走了。这是风向标啊,上海的大商人、大老板由此而看出了谁的实力更大,潜力更强,让他们为革命捐一点款子,竟比在铁公鸡身上拔毛还要困难。我不使用强硬手段行吗,没有钱,这个大都督府就得倒台完蛋,上海就是复兴会的天下。
    现在更好,悄无声息地抄没了盛氏在上海的产业,竟然没向都督府请示,简直视我这个大都督为无物。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是你们逼的,别怪我心狠手辣。
    陈其美想到这里,不由得咬牙切齿,恨恨地下定了决心。他大声对外面的卫兵喊道:“来人,将屋子收拾一下,再把志清给我找来。”
    过了一会儿,卫兵进来报告,军政府财政部长朱葆三来了。
    朱葆三进到屋中,便将手中报纸递给陈其美,皱着眉头说道:“大都督,广东军政府通电全国,宣布在广东实行地方镇、乡、村级自治,并且颁布了定租定税法,这是登载出来的详细实行办法。”
    陈其美愕然,接过报纸展开阅读,一行行黑字映入他的眼帘,“……华夏黎民百姓之苦,世界乃绝无仅有,生民焉得不辗转沟壑……为生民稍得喘息,元气稍得培育,军政府特此宣布施行《定租定税法》,即将地租限制在1909年总收成的37。5%,如果原来租金高于此者必须降低到这一限额水平上,如果原来租金低于此数的则不准增加……”
    工业化进程是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的,广东军政府推出的政策是肖志华借鉴了台湾土地改革的经验,又与众人仔细研究后,进行了改进而形成的。这与很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人为地推动工业化过程中有意地通过剥削或牺牲农业部门的发展,来为工业部门的发展提供资本积累的情况非常不同。
    比如,配合减租计划,还有一些相应的措施,如租期不能随意终止;最短的租期是五年;若佃农没有违反租约,租约到期必须续订,以此保证佃农放心地对土地进行投入。军政府还将从顽固的满清官吏那儿没收回来的公共田地出售给无地之农民,每户允许购买十亩,可以用十年分期付款的方式,以农作物或现金支付。所厘订的价格若以十年分期付款算,再加上有关的利息(4%)、税收及其它费用,恰好约为原来佃农在租用土地时所要缴纳的管制下的地租,即37。5%。这样就不会对以租金收入构成其主要收益的地主造成即时的冲击。同时,军政府还宣布,将农税降低至原来的三分之一水平,并免除了大部分的苛捐杂税,这样那些反对的力量就会大为减少,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会成为政治不稳和社会不安定的来源,从而为定租定税法获取地主的合作,得以顺利推行奠定了基础。另外,中国银行还决定为农民开设小额无息贷款,以户为单位,每户为十元,以此为贫困的农户提供最初的启动资金。
    “真,真他*妈*的有钱。”陈其美将报纸拍在桌子上,又羡又妒地说道。
    “是啊,中国银行经营多年,所赚利润非常丰厚,吸收了大量的资本,再加上苦心建立的信誉,又吞并了包括大清银行在内的许多同行,实力确实雄厚。”朱葆三感慨道:“有这厚实的基础,它所发行的钞票才够坚挺,才能在南方各省通行无阻。”
    “对呀,他们用的是纸币,咱们也可以印自己的钞票呀!”陈其美好象得到了什么启发,喜出望外地叫道:“我们的中华银行什么时候能够成立,你说要筹备,怎么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呢?”
    朱葆三苦笑连声,缓缓解释道:“大都督,开银行,印钞票,哪有那么容易,没有一定的金、银储备,印出钞票也形同废纸啊!人家中国银行凭的是雄厚资本和多年的信誉,背后还有复兴会作靠山,才敢发行股票、债券,印出的钞票也能得到民众认可。咱们呢,唉,实力有差距呀!”
    陈其美眨着眼睛,虽然不是很懂,但也听明白了大概,颓然地坐回椅子。差距,我不知道有差距吗?复兴会深谋远虑,厚积薄发,现在才渐渐看清人家的真实力量。同盟会呢,如果从兴中会开始算,比复兴会历史还悠久,孙先生的名气也比这些后起之秀大得多,可为什么,不知不觉被人家落下这么远。论军队,论地盘,论人才,论财力,竟没有一样能比得上人家的。
    累呀,当上这个大都督真累呀!陈其美长长地叹了口气,手下的劣迹他不是不知道,可他还得依靠这些散漫少纪律的草莽,虽然他也下令整饬军纪,但却不敢过于严厉。
    “大都督,我回来了。”就在两个人默默无言时,蒋志清走了进来,他现在已经是上海革命军第一团的团长了。
    “朱老,您再想想别的办法。”陈其美对朱葆三温声说道:“事关革命大业,这中华银行是一定要成立的,您是上海金融工商巨擘,各界人士均有您的朋友,还请您想方设法促成此事。”
    朱葆三有些无奈地点了点头,说道:“大都督,我一定尽力而为。”说完,告辞而走。
    陈其美招了招手,把蒋志清叫到身旁,低声说道:“志清,现在有一件机密的事情要交给你办……”





    第二卷 大潮 第四十九章 PS的照片
     更新时间:2010…9…5 21:37:01 本章字数:2404

    广州军政府实行定租定税法和县以下自治,并减免三分之二的农税,通电全国后,顿时震动了整个中国。
    没有人会想到一个刚刚成立的军政府,居然敢于在自己的地盘上免去这么大一笔收入,并且实实在在地开始实施地方自治,虽然是县以下的,可相比自清末起,鼓吹了多年而未实施的拖沓,这绝对算得上雷厉风行了。
    国内其他报纸经过短暂的失声,终于开始纷纷叫好。无论是哪方的势力,都将利国利民挂在嘴边,但却只是挂在天上的月亮,画出来的大饼,除了让人心怀憧憬外,很少有变成现实的时候。而广州军政府废厘金,减农税,降地租,每一步都是实打实的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民众的善策。敢为天下先,言行一致,这便足以让人产生敬佩之心了。且不管军政府的出发点如何,相当于百姓国家实际得到的好处而言,便显得不重要了。
    当然,也有不少对广州政府怀有恶意的人,可还没等他们咒骂军政府是收买人心、压榨地主的时候,广州军政府已经将一份详细的报表刊登出来,给大家详详细细地算了一笔账。相比于满清时代的农税和附加在农税上的超过正项几倍的其他杂捐杂税来说,广州军政府减免的税收大大超过了地主们因为减租而招致的损失。这个不可辩驳的事实,一下子堵住了这些不怀好意人的嘴。既然能收揽人心,说明这事情本身并没有错,可为什么别的地方不实施呢?既然地主的收益未受冲击,压榨一说又从何谈起?
    算来算去,农民因为减租而受益,地主因为减税而增收,商贾因为废除了厘金而得利,唯有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广州军政府吃了亏,白白损失了一大笔收入。这难道不令人感动吗,这难道不令人敬佩吗?
    有的人为此拍手叫好,热烈欢呼;有的人暗地诅咒,希望广州军政府因为财政原因而废弃善政,背上骂名;有的人,却考虑得更深远,透过种种表象,揣摸着广州军政府的真实意图和目的。
    杨士琦,洋务总文案,是袁世凯“运动亲贵,掌握政权”的马前卒,持续十数年受宠不衰,被袁视为心腹,且素称“智囊”。以其乖巧的口舌,应变的心计,是袁世凯狼狈为奸的媒介与帮凶。
    “袁公,南方乱党势力越来越大,再迁延下去,恐怕就难以制约了。”杨士琦轻轻地将手里的文件袋递给袁世凯,叹息一声,说道:“这是卑职花了大价钱才搞到的东西,袁公看过便知朝廷为何始终不肯委以重职了。”
    袁世凯疑惑地打开文件袋,向桌上一倒,两张照片飘了出来,定睛一看,袁世凯大吃一惊。
    “这,这是——乱党首领之一,叫,叫黄兴?”袁世凯拿着照片仔细端详,不错,两张照片上面都有他,而且很清晰,另外一个人却稍显模糊,但依然能分辨出大概的面貌。
    “不错,正是湖北军政府民政总长,复兴会首领之一,黄兴,黄克强。”杨士琦苦笑着说道:“袁公,不想您也是革命党人啊!”
    “杏城,别开玩笑了。”袁世凯不耐烦地摆了摆手,翻来覆去仔细看着他和黄兴的合影照片,一副冥思苦想的模样,似乎在想到底有没有和黄兴拍过这张照片呢?
    “袁公,可还记得当年岑春煊的故事?”杨士琦在旁轻声提醒道。
    “啊!”袁世凯愕然抬头,眨了眨眼睛,忿然将照片扔在桌上,大怒道:“这是假的,陷害老夫。”
    岑春煊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也是袁世凯的死敌,袁世凯自然不会忘记这位有“官屠”之称的家伙。
    岑春煊这人嫉恶如仇,是性情中人,他自己清正,也看不得别人损害国家、鱼肉百姓。他主政到哪里,便在那里刮起反腐风暴。在清末官场,贪官们惊恐地把岑春煊称作“猛虎”。“春煊每主一省,必大肆纠弹,上下皆股栗失色,股栗失色者如皆贪官,岑春煊所屠如皆污吏,则是人民之德,亦屠官者之德亦。”在代理四川总督时,他居然准备一次弹劾三百多名地方官员。你想想,一个四川便有数百名官员下课,这是个什么概念?估计连很多镇长,乡长之类的小人物也榜上有名!广东官员更倒霉——岑春煊上任广东总督后,一千四百多名官员着了他的道儿,乖乖地回家种田去了。
    为了自己的前程,很多人想挤走岑春煊,让这老小子也常常被弹劾的滋味。于是,1907年,有关人士在香港悬赏100万买岑春煊下台,港币的魅力终于打动了一个人,这个人叫陈少白。
    当时,慈禧太后最恨保皇党,尤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甚,康有为曾在《清仪报》上撰文,痛骂慈禧不过是先帝遗弃的一个小妾罢了,这话很伤人。虽然岑春煊跟保皇党人素无瓜葛,但人家陈少白是个天才,制造出他们之间的“来往”也不是没有可能的。陈少白首开中国照片PS之先河,将岑春煊,梁启超,麦孟华三人的照片找来,翻拍之后制成了一张联座合照,岑中坐,梁居左,麦在右,然后将这张照片出售给了上海的媒体。
    那时候,照相技术刚刚传入中国,人们对这种移花接木的PS把戏一点都不了解,于是各大报馆不分真假的纷纷转载,造成了轰动一时的大新闻。这件事从上海一直闹到天津,再到北京,甚至传到了南洋和美洲,陈少白又将海外的报道转载于国内大小媒体,结果弄得保皇党人自己也认为岑春煊是他们的中坚力量了,是打入敌人内部的忠贞同志。
    平日装模作样,慈眉善目的老佛爷在看到这张照片后勃然大怒,就在此时,广东御史弹劾岑春煊的折子也到了,岑春煊这次真的要歇菜了!
    关键时刻,和岑春煊是莫逆之交的大太监李莲英还真是有点义气。见朋友遭人陷害,这个太监做了一件大胆的事情:他居然将慈禧的照片给PS了!照片中慈禧保持着她观世音的造型,而李莲英摇身一变,由善财童子变成了护驾的韦陀。照片PS出来以后,李莲英便拿着它去见慈禧,为岑春煊进行了成功的辩护。
    李莲英是个坏太监,不过倒也有些义气,且胆识也让人佩服,至高无上、英明伟大的老佛爷的照片他也敢拿来PS,而且技术显然远远超过了陈少白。不过,老佛爷不仅没有怪罪他,反而赦免了岑春煊,并立即委以重任。
    真假照片终于有了结论,一场闹剧就此收场。但这件被炒得无人不知的事件,袁世凯岂能忘记。





    第二卷 大潮 第五十章 重新找位置吧!
     更新时间:2010…9…5 21:37:01 本章字数:2135

    “嘿,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袁世凯恨恨地用拳头砸着桌子,“这么简单的小手段,竟然就毁了我苦心的计划,摄政王这个蠢货,就那么相信了。”
    “今时不比往日。”杨士琦将桌案上的照片摆正,用手指点着说道:“这照片再加一些似是而非的传言,真真假假,令人难辩。朝廷已如惊弓之鸟,自然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所以秘而不宣,对袁公不闻不问,自是怕由此影响北洋军的士气军心,毕竟冯、段等都是袁公的旧人。这些日子,禁卫军中又增加了不少旗人军官,朝廷恐怕也只剩下这一支可以信赖的军队了。”
    袁世凯慢慢冷静下来,他终于明白,他与朝廷基本已成了死敌,即使他现在想去做曾胡左李,朝廷也不会真的相信。如果没有北洋军的存在,朝廷早就将他下狱锁拿了。
    君疑臣,则臣必死,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规则。袁世凯能不懂这个,他要暂时抛弃两头得利的幻想,重新为自己,为北洋军找好位置。
    “岑春煊被任命为广东军政府监察部部长,倒与他‘官屠’的称号相符合。”杨士琦幽幽地说道:“听说张謇、汤化龙等人都已南下,立宪派看来是要与复兴会合流了。地方自治,倒是很合他们这些人的口味。减租减税,撤除厘金,复兴会又讨好了商人,又给升斗小民以实惠,连地主士绅也无反对的理由。如此面面俱到的办法,可见复兴会里人才不少。”
    “我觉得,最可怕的是那个中国银行。”袁世凯若有所思地说道:“凭借雄厚的资金,他们可以用钱收买人心,可以用钱吸引海军反叛,可以用钱招募敢死之士,可以用钱拖垮朝廷,拖垮北洋军。众列强中立,朝廷借贷无门,财政匮乏,崩倒之势已不可避免。我们同样也被钱这道坎绊住了,如果我们能借贷到一笔巨款,再有北洋军的几万虎贲,南方乱党何足道哉。”
    袁世凯摇头叹息,后悔不迭,想想这些年花在朝廷大佬身上的金银,花在笼络亲信方面的钱财,为什么就没想到开个能生钱的银行呢!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袁世凯哪里知道联合银行由小到大,所经历的发展过程是何等艰辛。肖志华也正是借着先知先觉,在经济风潮中抢占先机,丰厚利润的背后无不渗透着他的殚精竭虑。也正是通过联合银行的发展,他将一批巨商大贾牢牢绑上了战车。不错,现在联合银行发行的是纸币,可纸币可是由万金不换的卓著信誉作背书的。
    “如果盛宣怀不倒,倒是可为袁公解些财政危急。”杨士琦很遗憾地摇了摇头,说道:“乱党蜂起,他便上书朝廷,请朝廷起用袁公,并建议‘应将新军及湘豫各省援军悉归节制,以一事权’。”
    盛宣怀与袁世凯是官场上的冤家对头,袁在任驻朝鲜通商大臣时,盛宣怀曾在李鸿章面前拆他墙角,以至于李鸿章一度扬言要将袁撤职。而1902年袁世凯出任北洋大臣时,趁盛宣怀丁忧之际,将有盛大量资产的招商局等企业改为官办。以后,两个人互相斗法,积怨甚深。而盛宣怀能置以往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