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强国梦-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百米,革命军阵地上毫无声息;两百米,依然是一片肃静;战壕内,军官来回跑动着,不断高喊着“听命令,不准乱开枪。”、“放近了再打,放近了再打。”。
    一百米,还是没有反应,不光北洋军士兵感到奇怪,观战的革命军军官们也有些沉不住气了,低低的耳语起来。
    八十米,“哒哒哒……”,随着一串令人心悸的机枪射击声,革命军阵地上象开了锅一样,爆豆般的枪声混成了一片。
    正在前进的北洋军士兵就象被雷劈中一般,抖动着倒下一大片,惨叫声不可遏止地响了起来,横七竖八,到处都有一头栽倒的人。
    十几条火舌从各个掩蔽的发射点喷吐而出,铜音响成一片,弹壳飞溅,象死神的镰刀横扫而过,将北洋军士兵一排排割倒。
    血雾一簇簇地溅起,生命之火一个个地熄灭,这就是战场,战场上只有两种人,活着的和死去的。
    冲击到如此近的距离,撤退已不太现实,而且冲锋部队是不可能抬着重机枪向前跑的,丧失了火力压制和掩护的北洋军士兵除了向前蒙头猛冲,似乎没有了其他选择。而他们面对的是密集的步枪火力和凶悍的机枪扫射,再往前,便是劈头盖脸的手榴弹,这就是进攻与防守的差别,防守一方总是zhan有很大的便宜。
    …………………
    “打得好,邓玉麟堪称猛将。”
    “北洋军不过如此,只是火炮多了些而已。”
    “是啊,是啊,什么‘中国第一强军’,正要他败在革命军手中。”
    肖志华听着军官们兴奋地议论,无声地叹了口气,自己还是嫩啊,这样的情景就感到不舒服了。他再次举起望远镜,强迫自己去看阵地前倒下的几百具尸体,只看了一眼,他便放下了望远镜,转过了头。
    “好了,大家可以回去。”蔡锷大声说道:“回去总结一下经验,认真领会一下参谋总部下发的作战要领,马上传达给每一个士兵。”
    “北洋军吃了亏,那是咱们出其不意,也是他们估计不足。”肖志华严肃地提醒着众人,“千万不能因为这次小胜而骄傲轻敌……”
    阵地上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肖志华赶忙回头去看,那架灰蒙蒙的观测气球已经不见了,远处有一团大火在燃烧,小飞艇正慢悠悠地向回飞来……





    第二卷 大潮 第四十二章 良弼的悲哀
     更新时间:2010…9…5 21:37:00 本章字数:2102

    “嘿嘿。”冯国璋踢开脚下还在冒烟的气球残骸,冷笑两声,森冷的目光在第三协协统王占元脸上扫过。
    良弼以钦差大臣身分由北京赶到孝感督师,不仅带来了封官许愿,还带来了隆裕太后拔发的内孥二百万两。在官位与金钱的诱惑下,北洋中下级军官颇为意动,尤以王占元与李纯最为积极,而冯国璋顺水推舟,也想展示一下北洋军的厉害,给革命党一点颜色看看。
    所以,北洋军调集了近百门火炮,对革命军阵地进行了狂轰乱炸,准备不可谓不充分,本想在这样的炮火下,革命军即便不崩溃,也是损失惨重,一轮步兵冲击之后,攻破革命军防线应该很有把握。
    说起来,北洋军虽然装备精良,训练严格,但却并未经历过大战的考验。排兵布阵循规蹈矩,却有呆板单调之嫌。首次攻击受挫,一个营的北洋军士兵全军覆没,其中的原因一是高估了炮火的威力,而低看了革命军所筑战壕的作用;二是没想到革命军的主力并未摆在第一线上,不仅伤亡较小,而且都是精锐,防守顽强;三就是没料到革命军会有这么多重机枪,还有手榴弹这个近战利器。
    “大人,让卑职再组织进攻。”王占元被冯国璋这一眼看得羞愧难当,开始时他可是信誓旦旦,保证在炮兵的配合下,一举击溃当面的乌合之众,现实却给了他一记狠狠的耳光。
    “乱党不过凭一时之血气,他们又有多少人能硬填我军炮火的轰击。”良弼笑着替王占元打了个圆场,“王协统,再组织进攻要部署得周密一些,炮火准备时间再长一些,区区乱党民军,焉能阻挡北洋强军的脚步?”
    “钦差大人说得有理。”冯国璋也想让军队尽快挽回自己的面子,而且损失一个营,对北洋军来说也不算什么,他指着对面革命军的阵地说道:“首轮进攻受挫,也是因为后续进攻乏力,只以一营兵马,便想突破乱党防线,确实有些托大了。要展开连续数个波次的进攻,让乱党军队应接不暇,没有喘息的机会。”
    “是,卑职明白了。”王占元立正敬礼,气宇轩昂地下去重新布置。
    冯国璋突然抬起头,盯着远处空中的黑点,举起了望远镜。
    “又来了。”良弼也看到了,嘴里骂道:“不过是起些侦察作用的飞艇,岂能成致胜的武器,乱党真是黔驴技穷了。”
    “这个东西,在报纸上见过,听说造价很昂贵?”冯国璋放下望远镜,有些答非所问地说道。
    良弼轻轻摇了摇头,表示不了解这个,心里却泛起了疑问,冯国璋这话是什么意思?他从北京来,自然知道朝廷财政状况的窘迫,列强宣布中立,又掐死了朝廷求援的途径。连此次激励犒赏的银子,都是隆裕太后掏的内孥。眼看着革命独立象传染病般在各省传播,财税几近断绝,如果战事拖下去,不用打,朝廷便支持不下去了。
    一股悲哀涌上心头,良弼轻轻将脸转开,以掩饰自己真实的感情。权臣、庸臣者上,忠臣、良臣者却为时忌,自己自负而傲上,惜才而厌庸碌,却因改革过激而得罪朝廷重臣,屡屡遭受排挤打压。现在,虽然被授予大权,但以独木支危厦何其难哉?外有革命党起事,内有倾轧掣肘,更有袁世凯野心勃勃,北洋军也怀有异心,不能如臂使指,奈何,奈何。即便攻下武昌,前途便会光明吗?出京之时,自己曾建议摄政王和隆裕太后,速“以立宪弥革命,图救大局”,但朝廷诸公依然不肯放弃宪法中规定的君上大权。难道,朝廷真要等到再无退路可走之时,方才会醒悟吗?恐怕到时亦晚矣!
    “要说,这个肖志华,还真是个出类拔萃的人才。”冯国璋自顾自地继续说道:“不说他在医学方面的成就,单说他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就能组织起如此庞大的力量,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就足以令吾辈人汗颜了。”
    “如果他诚心归附,朝廷必当优赏有加。”良弼淡淡地笑道:“华甫兄若能一举平定匪乱,成为如曾胡左李一般的名臣重将,又有何难?”
    冯国璋咧嘴一笑,刚要说话,脸色却一凝,怔愣着伸手一指天上。
    飞艇慢悠悠地飞过北洋军头顶,呼呼啦啦撒下无数传单,象是漫天飞舞的雪花。
    “北洋军,满人奴,战死沙场喂野狗,家中妻儿挨冻饿,白发双亲空泪流。空泪流,挨冻饿,满清老爷吃酒肉,同胞相残得恶报,助纣为虐天不怜。”
    “北洋士兵兄弟们,请问作战伤残,能得多少银两,满清朝廷能养你到几时,准备好打狗棍和讨饭碗了吗?战死沙场,能得多少抚恤,满清朝廷可会克扣,哈哈,反正已死了,这些你都看不到了。不知你们的妻儿双亲过得好不好,是不是因为你们的英勇作战而继续受满清酷吏的鞭打和压榨?”
    “北洋军官们,满清的封赏可还满意?可够你们买房置地,召妓娶小,花天酒地?不够,那就贪些士兵的卖命钱,反正你们这些喝兵血的家伙已经干得很熟练了。”
    …………………
    “恶毒,挑拔离间,无中生有……”良弼将收上来的传单撕得粉碎,皱着眉头在地上走了两圈,有些担心地问道:“华甫,这对军心的影响有多大?”
    冯国璋微微一笑,不太在意地说道:“赉臣兄,北洋六镇可不比那些南方新军,这区区的小伎俩,没——用。”
    良弼眨着眼睛,轻轻点了点头,说道:“我对华甫带的军队自然放心,只要我军攻击顺利,乱党这些宣传也就微不足道了。”
    隆隆的炮声再次响了起来,王占元的第三协再次发起了进攻。





    第二卷 大潮 第四十三章 改变战术
     更新时间:2010…9…5 21:37:00 本章字数:2132

    硝烟、烈火、爆炸、厮杀,两支相同肤色,同根同源同种族的军队在地上、战壕里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搏斗、血战。
    “总司令,我军已成功地将敌军拖入了堑壕争夺战,敌军炮火再难发挥太大的作用。”蔡锷看出了肖志华的心神不宁,耐心地解释道:“近战我军有手榴弹,拼人数,拼意志,拼刺刀,现在看,北洋军并未占多大优势。”
    肖志华苦笑了一声,说道:“出动海军的时机还不到?我知道,我知道。看来我终究还是难以适应战场上血淋淋的氛围,看着一批批士兵冲上去,抬下来的冷冰冰的尸体和不断呻吟呼痛的伤员,这心就始终难以平静。”
    “总司令有一颗仁心,将生命看得很重,这样更加能得到士兵的拥戴。”孙武劝慰道:“我看是否可以先出动三、两艘小炮艇出击,一来鼓舞士气,二来也迫使北洋军尽快改变策略,缓解下正面战场的压力。”
    蔡锷沉思了一下,从善如流地答应道:“出动三、两艘小炮艇应该可以,北洋军不至于引起太大的警觉。只要再坚持两天,广东运送弹药和缓军的舰队就该到了,北洋军即使不分兵迂回,我们也要发动反击,在海军配合下攻击三道桥。”
    清廷海军归附,使得长江航线畅通,南海舰队可以从广州满载出发,前来支援武昌前线。因为总参谋部制定的军事计划需要很多的浅水炮艇配合,他们一到,就可以会合归附的清廷海军,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彻底控制武汉三镇的水面。
    “我看可以多出动几艘,和步兵配合好,一举将北洋军赶出堑壕群。”肖志华试探着说道:“我觉得应该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冯国璋,堑壕战陷入胶着,北洋军的优势无法发挥;革命军又有海军前来助阵,继续猛攻显然不智,那我会怎么办呢?一,我可能暂时停止进攻,另想突破的办法;二,我可能转换战术,变强攻为侧面迂回,绕道偷袭,使革命军防线动摇;三,我可能就此退兵,保存实力;四,我率军直接投降,参加革命——呵呵,这想法倒是不错。”
    众人大笑,蔡锷笑过之后,若有所思地说道:“总司令之语听似有些玩笑,但细细琢磨,倒也很有道理。两军对阵,指挥官筹划方案,不正是要考虑敌人可能的想法和做法,以便预先布置吗。我看,可以召集参谋们,在地图对行对阵演练,将北洋军可能的军事行动全部摸清,如此便可立于不败之地了。”
    “我同意。”蒋翊武举手赞同,说道:“就委屈总参谋长代表一下北洋军,我和其他人组成革命军好了。”
    “我说得真的有道理?”肖志华不太确定地说道:“不用给我面子,我搞医学,搞经济,搞法律,那真是专业,一般人超不过我,可这军事,嘿嘿,自学成才,确实是拿不出手。”
    “万事都有相通的道理,商战的很多策略应用到军事上,也不算太出格。”蔡锷笑道:“总司令对心理学有涉猎,刚才说的换位思考,在制定军事计划中确实很有裨益。”
    哦,肖志华听到夸奖,精神一振,连连点头,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不断提高自己的指挥艺术,虽然他并不想长期担任军职,但只要革命军的将领们能做到这点,他也是很感欣慰。
    ………………………
    太阳更低了,血一般的红。微风停息了,水面上的涟漪镇静下来,一片无涯的寂静似乎弥漫了整个的战场。
    下午的反击战中,革命军占据了上风,空中有飞艇指引方位,水面上有炮舰猛轰,革命军又动用了为数不多的火炮,终于成功地阻止北洋军的有效增援,得到加强的步兵反击得手,将已占领部分堑壕的敌人全部赶出了阵地。
    “大人,要是没有海军助阵,卑职所部今天就能完全占领逆军阵地。”王占元小心翼翼地解释着。
    事情反正没有发生,将假设作为借口,也算是说得过去,但王占元心里知道这是不可能的。陷入堑壕战,北洋军的优势被有效地制约,这样的战斗很残酷、很激烈,但是技术含量低,也就是拼意志,拼人数,再加上阵地上的革命军士兵基本上都是精锐,又装备了手榴弹,在堑壕争夺战中竟然也不显下风。三天战斗下来,驻守阵地的革命军损失不小,王占元的第三协却也伤亡过半。
    冯国璋和几个军官低头看着地图半晌没说话,第十五混成协协统陈光远抬头冲着王占元挤了挤眼睛,笑着指了指旁边的座位,王占元则咧了咧嘴,摇了摇头,心中忐忑不安。
    “从明日起,攻击照旧,但力度要减弱,而且要越来越小,以免无谓的伤亡。”冯国璋终于开口说道。
    “大人,我第三协虽然伤亡大了些,也,也还有一战之力。”王占元硬着头皮坚持道:“而且乱军也没得到什么便宜,只要能避开海军的舰炮……”
    “不必多说,执行命令。”冯国璋摆了摆手,说道:“王协统辛苦了,先下去休息吧!”
    王占元施礼告退,装了一肚子的疑问。
    冯国璋见王占元退了出去,转头对陈光远说道:“陈协统,迂回计划暂时保密,不得告与旁人。”
    “军统大人放心,卑职心里有数。”陈光远恭敬地答应道。
    冯国璋点了点头,说道:“你率第十五混成协顶在这里,一来防备乱军反攻三道桥,二来待我军迂回成功,乱军防线动摇之际,伺机一举突破,这是我的手令,到时你可以节制王占元。”
    “是,卑职定依军统大人之命行事。”陈光远接过手令收好,心中暗自高兴,王占元的第三协已成颓军,到时我率本部兵马一举突破乱军防线,再攻下汉口,这可是首功一件,封赏肯定小不了。





    第二卷 大潮 第四十四章 盛宣怀的触怒
     更新时间:2010…9…5 21:37:00 本章字数:2167

    打得热火朝天的汉口战场慢慢变得松驰下来,北洋军虽然每天还是枪炮齐响,攻势不断,却没有了前几日那种尸山血海、你死我活的场面。
    历史上的阳夏之战打了四十余天,革命军虽然勇猛奋战,甚至还组织了反攻(有些盲目),但装备、训练都不及北洋军,加上各路人马缺乏纪律,所用战术也不正确,接连丢失汉口、汉阳,损失惨重。如果不是袁世凯心怀异志,养寇自重,武昌也难以保住。
    现在,情况发生了改变,武昌不是首义之地,政治意义并不很大,即使丢了,也影响不到大局。而且武昌起义的主导是复兴会,历史上那些共进会、文学社等小团体只是居于配角地位,这样也避免了令出多门,指挥混乱的后果。再加上总参谋部的合理部署,战斗惨烈归惨烈,但结果却不一样了。
    战事稍稍平静,只是表面上如此,革命军总参谋部却照旧紧张地忙碌着。散布于四处的侦察人员紧密注视着北洋军的行动,警惕着北洋军的迂回偷袭。
    湘军王玉堂第一协、鄂军杨载雄第二协、张廷辅第四协,组成了一个机动兵团,埋伏于美娘、仙女、黑山等地,伺机以优势兵力聚歼某一路深入的北洋军队。
    随着湖南又一协援军再加上广东张醁村第二旅的到来,革命军的总兵力达到了五万余人,在人数上已经超过了当面的北洋军,只是鄂军系临时召募,缺乏作战经验,战力较弱。但湘军勇猛,再有海军炮艇配合,机动兵团的这种搭配虽然是无奈之举,但也还算合理。
    “寡廉鲜耻,出卖主权,丧失国格。”肖志华指着汉阳铁厂总办李维格的鼻子破口大骂:“瞧你长得人模狗样,还念过书,却是个该死的汉奸。”
    “我,我,我不是汉奸。”李维格涨红着脸,结结巴巴地辩解道。
    “汉奸,你就是汉奸。”肖志华冷冷地重复道:“我要在报纸上揭露你和盛宣怀的所作所为,让全中国人民都知道你们是什么货色,我还要弄个‘汉奸世家’的牌匾,挂在你家大门口。以后凡是汉奸,都享此待遇,让你们扬名立万,怎么样,满意吗?”
    李维格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咬牙切齿,面目扭曲。
    哼哼,肖志华冷笑两声,伸手叫过负责守卫汉阳铁厂的军官,命令道:“在工厂的部队马进入战备状态,如果日本人敢来,你们要绝不退让,他们有枪,你们手里的也不是烧火棍。我马上会向这里再增派军队,记住,这里是中国的土地。”
    “是。”军官立正挺胸,干脆地答道。
    肖志华冷冷地望向李维格,眼神里是极度的厌恶,一字一顿地说道:“盛宣怀是个什么东西,你应该很清楚,无私不谈公,借着清政府官办,官督商办,商办的乱折腾,上下其手,为自己的家族聚敛了无数的资财,可也留下了众多的尾巴。就以这汉冶萍为例,1908年六月,十一月,共向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借款二百五十万日元;1909年十月,再次向该银行借款三百万日元;而且,汉冶萍里那些所谓的‘民股’中有多少是空股?有多少是花股?又有多少是给盛宣怀和那些站在他身后的人准备的?我要把这些资料都公布出去,让天下人看看盛宣怀是怎样损公肥私,大肆贪污的。”
    李维格费力地咽了口唾沫,向日本借债之事他是知道的,而慑于国人排斥外债的热潮及考虑与其他列强的关系,这些事情都是严格保密的,没想到这位总司令却如数家珍,了如指掌,可更令他震撼的还在后面。
    肖志华继续说道:“盛宣怀借洋债,本无可厚非,可他出卖国家利权,罪无可恕,我要让他身败名裂,倾家荡产,不光清廷饶不了他,革命军的地盘也没他这种人的立足之地。得到日本领事的交涉后,我已经给各地军政府下了命令,凡是盛氏家族名下产业,皆是国家资产、民脂民膏,必须全部没收。汉冶萍,从今日起,也全部归军政府接管,真正的民股,政府照数退还,所借洋债,政府也一次性还清。以后,这里跟盛宣怀再无丝毫关系。对了,盛宣怀名下的水电公司、武昌纺织局、扬子江机器局,也一并于今日没收。”
    狠,真狠,不仅把汉冶萍一口吞下,而且要将盛氏家族的产业一网打尽,更要将盛宣怀见不得人的东西全部曝光,让盛宣怀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李维格后背冒出了冷汗,这绝对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处心积虑。如果盛宣怀不是根据借款的事情要求日本政府出面进行干预和保护,并让自己向日本驻汉口领事求助,请他们派兵保护工厂,惹怒了这位总司令,相信这场针对盛宣怀的风暴会来得晚一些,温柔一些,起码不会遭到现在这样的雷霆打击,连根拔除。
    “总司令看来早有对付盛大人之意呀!”李维格叹了口气,苦笑道:“恐怕还债的资金也是由抄没的盛家资产来偿还吧,好手段,真是好手段。盛大人脑袋上戴了卖国的帽子,恐怕也无人敢替他喊冤。这计划,总司令筹划了很久吧?还有哪些人是总司令的目标?”
    肖志华淡淡一笑,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确实,复兴会有一个针对中国官僚资本的计划,但主要手段应该是引导和监督。只是这次盛宣怀找日本人帮忙,恰好触了肖志华的逆鳞,才使出这雷霆手段。
    中国的官僚资本在时代转型期必然是一个孤独的行者和社会、政治危机的制造者。他们的“资本意识”屏蔽了政权意识、国家意识、历史意识,他们对于官僚资本的忠诚远高于对于历史、国家、政权的忠诚。不仅如此,他们的存在和生长极大地阻碍和侵蚀着民间力量的存在和发展,而后者,在肖志华看来,才是一个民族国家成长的基础。
    李维格叹息着低下了头,花白的辫发在灯光下很是显眼。





    第二卷 大潮 第四十五章 彻底摧毁盛氏
     更新时间:2010…9…5 21:37:00 本章字数:2041

    “李总办,现在何去何从,可全在你自己。”肖志华缓和了语气说道:“是跟着盛宣怀带着卖国贪渎的帽子一起沉下去,还是——”
    “卖主求荣?”李维格苦笑着摇头,“我已经五十多岁了,恐怕干不了这事。”
    “盛宣怀是你的主子,你是他的奴仆?”肖志华不由得嘲笑道:“李总办五十多岁了,竟然没学会按着良心说话,真是可笑。”
    “你——”李维格胸膛急剧起伏,额头上青筋迸现,怒目而视。
    “盛宣怀卖国贪渎,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李总办本着爱国热忱揭发于他,那是民族大义。”肖志华大声说道:“求荣,也不错,李总办求的不是个人的荣华富贵,乃是为国为民直斥奸佞的光荣,孰轻孰重,李总办自己好好想想吧,明日中午,此事就该见报了。”
    肖志华又拿出一份资料递给了李维格,很诚恳地说道:“李总办是个实干家,且先不论阵营,只谈为国家之富强而努力,我们都责无旁贷。这是汉阳铁厂扩建的计划,于国于民都有利,希望李总办能留下助我一臂之力,让汉阳铁厂再次成为亚洲第一。”
    李维格是汉阳铁厂的主要开拓者,他解决了汉阳铁厂的钢质量问题,扭转了汉阳铁厂建厂以后年年亏损的局面;规划、组织了1904~1910年汉阳铁厂的改造和扩建工程,使汉阳铁厂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他还规划了大冶铁厂的建厂方案和厂址选择;创办了湖南常耒锰矿;兴办了汉阳铁厂第一座技术学堂……
    正是基于此,肖志华才又打又拉,希望他能幡然醒悟,转而为革命政府效力,为中国的钢铁事业再做贡献。
    而对于日本领事的交涉,肖志华也做好了应对之策。汉冶萍借债经营,完全可以将其划分到商业合作上,不就是几百万日元嘛,还给小日本就是了。花费这点钱却能得到汉冶萍的控制权,一点也不吃亏。而且,他还就此事照会了英、美等国驻汉口领事,当然,主要对象是英国。英国视长江流域为禁脔,对于日本偷偷借钱给汉冶萍、欲染指这个中国最大的钢铁厂已经不满意了,岂能再让日本派舰队在长江游弋示威。
    日本人,就是欺软怕硬,你退一步,他会进三步。所以,肖志华才采取了强硬措施,有理,有利,有节,用正当的手段,合理的名义使得日本没有了干涉的理由。而且他快刀斩乱麻似的将汉冶萍收归革命军,给盛宣怀扣上卖国贪渎的帽子,也是怕盛宣怀再与日本人搞出什么别的名堂。毕竟汉冶萍名义上是盛宣怀的,就象历史上盛宣怀先是以汉冶萍抵押向日本借款不成,又以民国政府为对象,设下中日合办汉冶萍的陷阱;没有得逞,后又搞了债转股,使日本人逐渐控制了汉冶萍;这种人,什么合办也好,抵押也好,都只是为了自己的资产能得到保全,全不顾国家民族的利益。
    要么不动手,动手就打他个万劫不复,永不翻身。肖志华向湖北军政府借了些笔墨文人,准备搞舆论轰炸。又给上海发了电报,请宋耀如派人联系汉冶萍的几个大股东,许以好处,说服他们一起倒盛。同时,迅速接收盛氏在上海的产业,以防别人也眼红插手。另外,再让上海的章太炎组织一批文人,发挥长处,痛骂盛宣怀,将他骂臭骂倒。
    至于武备方面,为了以防万一,马当、金鸡坡等要塞以及长江内的海军都得到了命令,处于高度警戒状态,如果日本人敢来硬的,全力还击就是必需的行动。
    若说“英而不雄”是善于脑力劳动的文弱书生,“雄而不英”是善于体力劳动的文化盲流,那么真正的“英雄”便是文武兼备、才智超群的人。
    而黄兴,在历史上被评为“雄而不英”,这与他几次亲自领导起义,甚至亲自指挥汉口、汉阳保卫战,但都以失败告终有关。他虽学过军事,但却不是专业人士,面对强敌,败了也不应苛责。但同盟会向来有这个毛病,不检讨行动时机是否成熟,起义是否盲目草率,只要失败了,便将矛头指向军事指挥官。
    人尽其才,人哪有没缺点的。黄兴的能力、性格、见识或有局限,但他是一个爱国血性男儿,平素沉默寡言,治学行事,脚踏实地,对待同志,披肝沥胆,因而能够得到一般同志的衷心爱戴,在“无争”之外,一切任劳任怨而不辞却是事实。
    上次过武昌,肖志华行色匆匆,只与黄兴简单交谈了几句,留下广州军政府的会议精神和指示后,便带兵赶往前线。这次回到武昌,黄兴执意请肖志华吃饭,并且在晚上进行了一番长谈。
    武昌光复,强敌压境,黄兴作为政府首脑,工作异常繁忙,眼见得消瘦下来。
    “克强,总部支援的干部可还得力?”肖志华关心地问道:“几日不见,你似乎又瘦了些。”
    “掉几斤肉而已,这身体绝对没问题的。”黄兴感激地笑道:“甭说我瘦,你也没胖起来呀!”
    肖志华淡淡一笑,掏出烟卷点着,深深吸了一口,说道:“克强,你留我住一晚,可有什么事情?我是知道你的,心里有话不说出来,很是难受。”
    黄兴笑着点了点头,喝了口茶水润了润嗓子,正色说道:“临时政府马上就要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总统就要诞生,据我估计,应该肯定是在你和钝初之间产生。只要是自己同志,谁来当这个大总统,我都举双手赞成。可我还是觉得由你来当更加合适一些——”





    第二卷 大潮 第四十六章 第一任总统轻松吗?
     更新时间:2010…9…5 21:37:00 本章字数:2105

    黄兴摆了摆手,打断了肖志华试图插话的意图,继续说道:“我不是对钝初有意见,只是从复兴会的前途考虑,就事论事。复兴会成立到现在,几位委员都是处于秘密状态下工作,这是为了安全考虑,但却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名声不显。而志华,你则不同,复兴会成立之初,你便已经声名很盛了,以后更是享誉国际。你来当总统,我觉得更能得到列强,特别是美国的尊重和承认,在国内来讲,那些立宪派似乎也更容易亲近你。志华,你是了解我的,我这绝不是对你表忠心,提前讨好——”
    “呵呵,别急着解释了,我还不了解你。”肖志华宽慰地拍了拍黄兴的肩膀,站起身在屋内走了两圈,缓缓说道:“是啊,第一任大总统,那是要载入史册的。可是,我已经决定退出,这个事情总部已经批准了,钝初将作为复兴会的唯一候选人参与角逐,估计把握很大,毕竟复兴会的势力已经无人能敌。原因呢,有这么几点:首先我太西方化了,美国国籍,美国妻子,这样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国人的认同。反倒容易让人诟病,找到各种借口打击我的声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