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武松-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啊!原来是这样啊!唉,吓死我了!”武大郎一幅如释重负的样子,然后一屁股坐到地上,不住的轻拍着胸口。“陛下,你宠臣太过,臣感恩戴德,只是……只是……只是下次你可千万别再把龙披风披到臣身上了,臣刚才七魂吓走了六魂啊!”
    “大哥,一件披风你就吓成这样,我住皇宫,我那偌大的梁王府就空出来了,我还打算把梁王府赐给你呢……”武松道。
    “陛下,那是龙兴之地,臣万万不敢踏进那里一步啊,万万不敢,万万不敢……”武大郎磕头如捣蒜。
    “唉,那算了,你就陪朕一起用早膳吧。”武松无奈的叹道。
    “臣谢陛下赐饭。”武大郎执礼甚恭。
    皇帝是九鼎至尊,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穿绣着龙的衣服,其它人若敢穿,便是图谋不轨,那可是灭九族的大罪,难怪武大郎虽然身为武松的亲大哥,却也吓成这样。
    亲兄弟间的情谊,在不知不觉间淡化了许多,在不经意间,兄弟间的情谊转化成了君臣之间的情谊。只是这情谊,要严格恪守礼数,任何人也不敢违抗。 

第225章 梁帝宋帝论强弱
    
    众臣见皇上和皇兄如此卖力的批阅公文,全都被感动了,从此,大梁国文武百官众志成城,一心做好自己的本份,严格要求自己,不贪公帑,一心一意为百姓谋福。
    吐蕃国、西夏国这两个大梁国的同盟国,这次派来了规模更大的使节团,带着比上次丰盛一百倍的礼物,出使大梁国,梁帝回赐了重礼,继续与这两国慰问,通好。
    一个月过去了,武大郎在京兆尹这个位子上干的非常不错,虽然他没有旷世大才,但他兢兢业业,对下不揽权,不徇私,对上不越权行事,不争名逐利,他的府衙就像一架不易出错的机器,运转的非常好,他手下的人才们,也全被他量才使用,发挥出最大的
    这天的早朝上,武松特别嘉奖皇兄武大郎,说他虽然贵为皇亲,却从来不狂不傲,不欺压百姓,不徇私枉法,京兆尹的办事效率非常高,嘉奖完毕,他当着众臣的面封赏武大郎许多田地,金银,武大郎一下子成了超级富家翁。没多久,就有许多出身贵族的人家想要把漂亮女儿嫁给武大郎,他们争相巴结这位皇帝身边的红人,但所有说亲的,全被武大郎拒绝了,所有送礼的,也全都吃了闭门羹。皇兄武大郎为群臣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表率。成为许多人效仿的对象。
    国内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武松很早之前对段延庆和段智兴的那个承诺,也是时候该兑现了。
    这天,他来到新建成不久的大理国馆(功能相当于现代的他国驻本国大使馆),去见大理国的皇太孙段智兴。自从武松登基那天起,大理国皇太孙段智兴便来参拜梁帝武松,但武松坚持不肯受段智兴的礼,不仅不受鞠躬礼。就连半躬身礼都不受。因为在他武松眼中,虽然此刻大理国已经被奸臣高量成篡夺多年,但只有段氏子孙,才是大理国真正的主人,梁帝武松根本不承认高量成的合法地位。
    武松修建了大理国馆给段智兴居住,这里不许任何闲人进入,专供段智兴饮食起居,以及练功。
    “大理残民,参见大梁国皇帝。”段智兴行抱拳礼。
    “皇太孙殿下,朕已将国事安排妥当。即日便欲兴兵大理,助段氏复位!”武松开门见山。
    “陛下果然是一言九鼎之人。段氏必将厚报!”段智兴道。
    接下来的四个月时间中,武松整备军资,从各地调集粮草,令大梁国首席谋士,丞相朱武和大梁国第一猛将,御前大元帅卢俊义统兵二十万、统领各地新提拨出来的战将镇守大梁国,并告诫二人:在朕征伐大理期间,大梁国不得有任何闪失!
    七月初十,梁帝武松率精兵二十万,战将上百员,御驾亲征,征伐大理。
    在梁帝武松的金根御车上,始终坐着两个人,一个是梁帝武松,一个是大理国皇太孙段智兴。武松从始至终,没给过段智兴这位亡国之君的后裔任何难堪,更没给过他任何压力,武松无论是吃饭,还是睡觉,还是坐车,一直让段智兴与自己平起平坐,从不以势压人。段智兴几次三番感动的热泪横流。
    大梁国的军队沿着大梁国自己的国境线上朝着大理国行军,快到大理国的时候,在梁宋两国的边界线上,出征在外的梁帝武松遇上了出来游山玩水的大宋道君皇帝赵佶。
    武松的大队人马,是用来打仗的,道君皇帝的大队人马,是用来保护他打猎以及游山玩水的。这位滥用民力的狗皇帝,见自己有机会与武松这位传说中的高人相遇,竟然派来使者来到大梁国的军营中,想要与武松在边境会谈一番!
    武松如果不答应,便会被宋人讥笑成没胆子与宋帝会谈,于是,武松在众将的护卫下,来到边境线上,与道君皇帝见面。
    道君皇帝虽然是个猪狗不如,腐朽无能之辈,但这排场摆的倒是着实不小,他的御辇上镶满了名贵的珍珠,仪仗队上的装饰也都用珊瑚,玛瑙等珍贵饰品镶嵌而成。他自己和他身边的大臣,无不穿着华贵,出行车队极尽奢侈之能事,道君皇帝的身边,有数百只名犬,名马,右边的车仗队上,则是供道君皇帝玩乐用的美女,她们穿着极其暴露,纱衣极其透明,在古代,这样的穿着是极其不合时宜的,而道君皇帝则偏爱此道,不但爱玩这些美女,还喜欢画她们的出浴图。
    而梁帝武松则是一身战甲,他身边的甲士也都全幅武装,他们的衣服全出自大梁国第一裁缝侯健的刺绣营,该营现在的编制已经超过了一万人,为大梁国将士生产战甲和衣饰,他们生产出来的这些装备,造价并不高,却很耐用。这全是因为梁帝武松爱惜民力,知道一米一饭来之不易,所以才不注重那些浮华奢侈的东西。
    与梁帝武松并排坐在一起的那位,便是大理国的皇太孙段智兴,他的打扮更是非常显现出江湖气,无半点骄奢的意味。
    “对面那位穿着穷酸的,可是梁帝?”道君皇帝率先开口了,他盘踞而坐,手里还拿着宣纸和丹青画笔。他用这种特别没礼貌的姿势和语气和武松说话,就是为了打压大梁国的气势。
    武松微微一笑,道:“朕正是梁帝,你是个什么东西啊?”
    大宋军队见武松出言如此不逊,那些只擅长同时也只敢用嘴放屁的大臣们全都愤怒了,一起跪下向大宋道君皇帝请战,他们信誓旦旦。说不出半个时辰。必能擒下武松。
    道君皇帝这坨软屎球知道武松是个绝对不好惹的人。更知道他手下那帮文臣武将个个不是省油灯,自然是不敢轻启战端的,便没理会群臣的所谓“忠心”,继续和武松斗嘴。
    “圣人云:兵者,凶器也,非不得己而用之。朕不想看到生灵涂炭,故不想与梁帝因一言而战。”道君皇帝这位张口古训闭口圣人的腐烂狗屎放完了这几句话,然后对武松笑道:“武老二。你当年不过是个少林挂单弟子,自恃勇力,如今也敢称孤道寡,你这梁帝,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大宋道君皇帝放完屁,马上就有手下的摇尾系统为他歌功颂德,说天子大位乃是天授,大宋立国已有百年,你区区一个梁国,不过灯烛之火。哪能以日月争辉?
    武松静心等这些人放完屁,然后才冷笑道:“似尔小邦国君这等丹青书法之事。朕向来不屑为之,朕一生只想富国强兵,为民谋福。”
    道君皇帝大笑道:“朕承祖宗之大业,立国数百年,这数百年间,番邦进贡拳头大的夜明珠三十二颗,敢问梁帝,你这所谓的大梁国,似这拳头般大的夜明珠,有几颗?”
    “陛下太瞧的起那武老二了,就他那种穷鬼,连沙粒大的珠子都没有,怎么可能会有我大宋国那样的夜明珠呢?”道君皇帝身边一条狗马上叫道。
    这条狗叫完,身边人马上一齐起哄。似乎大家一起梦呓,梦就真能变成真的似的。
    “大宋群贼听着!你们名为宋人,实则汉奸!”武松大声道:“你们这帮狗官,帮着狗皇帝把国家搞的民不聊生,变民迭起,大辽、大金、蒙古等国在大宋边境屡屡杀害汉人百姓,你们从不为这些冤死的百姓做主,反而变本加厉的搜刮民脂民膏!今日两军对阵,还有狗脸在朕面前以夜明珠夸富!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群贼张好狗耳,听朕细说大梁国之宝!”
    武松顿了顿,道:“我大梁国的珍宝,数不胜数!我大梁国的丞相朱武,谋略盖世,爱民如子,胜过你伪宋王朝任何一位官员!我大梁国的大元帅卢俊义,武功卓绝,与士卒同席,深得军心,百战百胜,胜过你大宋粪坑任何一位武将!我大梁国的殿帅府太尉林冲,胜过你宋朝高俅十亿倍!朕身边文臣如云,武将如雨,他们全是朕的珍宝!朕爱惜士卒,节约民力,与百姓同甘共苦,天下归心!天下第一神医安道全,天下第一锻造大师汤隆,天下第一相马大师段景住,天下第一裁缝侯健,天下第一水战高手张顺、天下第一阵法大师公孙用一、天下第一剑术大师李助、天下第一断案高手裴宣、天下第一神算子蒋敬、天下第一高僧鲁智深、天下第一驯兽大师皇甫端、天下第一造船大师孟康、天下第一建筑大师陶宗旺、天下第一神厨武大郎、天下第一酿酒大师朱富等人,全在朕身边拱听号令!他们也全是朕的珍宝!我大梁国的百姓,对朕忠心耿耿,他们众志成城,辛苦耕作,为大梁国提供粮饷,他们也全是朕的珍宝!我大梁国有这么多的珍宝,还胜不过你那三十二颗破烂珠子?”
    “陛下说的好!”“皇上万岁!”大梁国的军队沸腾了,山呼万岁。
    道君皇帝被武松这一番臭骂,脸涨上了猪肝色。
    正在这时,武松手下的狂生萧嘉穗突然带着一位须发皆白的八旬老者前来阵前,跪下对武松禀报道:“陛下恕罪,这老者听了您刚才的话,非要将一件绝世异宝当众献上,臣让他等这次会议结束后现献宝,他死活不依,非要硬闯……”
    萧嘉穗的话还未说完,只见那位老者扑通一声跪在武松面前,痛哭道:“小人本是山野遗民,今日前来拜见大梁国皇帝陛下,只为了献上皇朝玉玺!” 

第226章 皇朝玉玺
    
    老者这话一出,三军骇然!
    八旬老者,来到两军阵前,当着大宋皇帝的面,将丢失已久的皇朝玉玺献给大梁国皇帝,这就等于公然当着三军将士的面猛扇大宋皇帝的耳光!大宋皇帝的皇位已经从赵匡胤那里传承了许多年,而大梁皇帝武松的皇位则是新立不久,老者得到了皇朝玉玺,不献给宋帝,却要献给梁帝,这种羞辱,实在是太令大宋皇帝难堪了。
    奸臣蔡京马上附耳对道君皇帝说道:“陛下,不要听他胡说,真正的传国玉玺,只怕早就不在人世间了。”
    “但愿他进献的那个,和你上次给我的一样,是伪造的。”道君皇帝低声道。
    蔡京听完,满面羞惭,退后闭口不言。原来,几年前蔡京曾献给自己的主子一块所谓的“皇朝传国玉玺”,并坚定的说,这宝贝就是当年秦始皇手里的那块镇国之宝,道君皇帝当场就高兴大过劲了,一下子没拿稳,直接摔到了地上,摔成了八块。这块假玉玺的做工和质地都实在是太次了,断裂面的纹路非常粗糙,根本不像那块真正的传国玉玺。
    据说那块真正的皇朝传国玉玺,乃是由秦始皇帝取人间至宝和氏壁,命李斯用虫鸟篆刻之。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大字形同龙凤鸟之状。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之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代代相传。后世皆称之为“传国玺”。
    秦国灭亡后,秦国最后一位国君秦王子婴向义军首领刘邦投降,这块传国玉玺归入刘邦之手。其后数年间,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成了大业,传国玉玺一直在他的子孙后人中流传。
    后来,外戚王莽篡位,向其姑母也就是当时的太皇太后王政君索要传国玉玺,王政君一怒之下。将玉玺砸在地上,摔破了一个角,王莽捡起传国玉玺,令人以黄金镶住这个角,传国玉玺便归了王莽。
    王莽把国家搞的乌烟瘴气,民变四起,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刘秀揭竿而起,转战多年,历尽千辛万苦,数次九死一生。终于灭了王莽,恢复了汉家江山。传国玉玺也几经辗转,落入汉世祖光武大帝刘秀之手。
    汉家执掌天下四百年之后,在进入三国时期的前夜,天下诸侯讨伐董卓,传国玉玺阴差阳错间落入孙权的父亲孙坚之手。
    孙坚得了传国玉玺,立刻萌生异心,将其秘藏于其妻吴氏处。谁知传国玺并未给孙坚带来好运,不久他就在岘山阵亡。袁术乘孙坚之妻归乡之机,派兵于半路截得玉玺,称帝。袁术死后,其妻扶棺奔庐江,又被荆州刺史徐璆把传国玺抢去献给了曹操。
    魏蜀吴三个政权打了数十年,流下了无数传承千载的故事,但这三个国家最后都没能统一天下,得了天下的,是人家司马家族。司马懿之孙司马炎建立晋国,曹氏后人只得乖乖交出传国玉玺。
    其后,中原大地上朝代更迭频繁,传国玉玺数次易主,它的身上沾染了无数的鲜血和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
    司马炎死后,他的后人晋怀帝执政时期,周边少数民族叛乱,打破晋朝都城,活捉了晋怀帝并得传国玺。作为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刘聪,还不懂得传国玺的意义,他把晋怀帝和传国玺都迁到平阳“保管”起来。
    刘聪死后,大将军靳准作乱,要把玺交给胡嵩,胡嵩宁可被靳准杀死,也不敢接受这块传国玺。不久靳准被杀,传国玉玺在以上诸位乱贼手里折腾一番,又落入刘曜之手。
    后来,石勒攻杀了刘曜,得到传国玺,在传国玉玺的一边刻上了“天命石氏”的四字题辞。后来他的后人发生内乱,冉闵杀其后人石鉴,夺玺,传子冉智。
    再后来,慕容俊克冉魏邺城,宣称冉闵的妻子已献传国玉玺,便建立起大燕,鲜卑慕容氏由此得国。
    其后,传国玉玺又在刘裕、侯景等人手中来回倒腾,传到了陈后主的手里。隋文帝杨坚灭陈,得了传国玉玺。
    隋朝二世而亡,这块彰显了无数历史政变和权谋的传国玉玺又落入了李家。李渊、李世民、李治……大唐帝国得了天下,共传二十帝,立国三百载。
    大唐末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这个国家以梁为国号,但是,这个国家只存在了十六年,就被李存勗所灭,建后唐,传国玺转归后唐。又十三年后,石敬瑭引契丹军至洛阳,后唐废帝李从珂,与曹太后、刘皇后携传国玉玺登玄武楼。石敬瑭陷洛阳,李从珂**,于是传国玉玺从此失踪,成为千古疑案。
    石敬瑭为了当皇帝,甘做比自己小了十多位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的儿子,他将割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的做法这一举动,对后世带来的影响也极为深远,直接导致以后黄河以北、以东地区的北方土地几乎无险可守,袒露于外族的威胁之下,为后来四百余年间契丹、女真、蒙古族南下入侵中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大宋王朝自从立国那天起,直到被灭,从来没能像秦、汉、隋、唐一样统一天下。
    传国玺从发现和氏璧始,传至唐末,计一千六百余年。从此不知所踪。
    后周太祖郭威时,遍索传国玺不得,无奈镌“皇帝神宝”等印玺两方,自欺欺人。
    郭威病逝后,养子柴荣继位,这是一位英年早逝的英雄。
    柴荣死后,宋太祖赵匡胤在发动“陈桥兵变”夺了柴家的江山后,因没有传国玉玺,只好继续自欺欺人,用这两方假玉玺骗人。
    其后,真正的玉玺彻底明珠蒙尘,再也没有在人间现世,其后数个大宋数位君主,都拿着假玉玺欺骗百姓,谎称自己是天命所归。而在宋之后的元明清等朝代,这块真正的传国玉玺再也没有出现过。
    而武松这位穿越者,从水泊梁山起家,奋斗多年,成就帝业没多久,竟然有人想在两军阵上为他献上传国玉玺!
    只见这位老者用颤颤巍巍的双手拜起一个被锦盒包裹的严严实实的东西,恭恭敬敬的跪下献给武松,老者的声音一直在发颤:“大梁国皇帝陛下,自汉奸石敬塘作孽后,传国玉玺辗转落入我家先祖手里,他老人家叮嘱后人:尔等即刻隐居深山,日后若遇仁爱百姓之主,可献此玺,如若遇不到,就让这块玉玺永远不见天日!小老儿自从十八岁那年起,就从父辈那里接过了这块传国玉玺,苦苦等了六十多年,直到今年都八十多岁了,才等到为民请命的真命天子,想在献上此玺。小老儿刚才听了陛下比人才和百姓比喻成珍宝的说法,更是对陛下万分敬服,特献上此玺,恭祝大梁国早日一统天下,重开山河!勿使中原百姓被汉奸断送!”
    老者公开夸奖武松是真命天子,公开称呼大宋皇帝为汉奸!
    武松接过玉玺,然后令老者平身。
    武松手下的天下第一鉴定大师金大坚经过一番鉴定后,惊出了喜泪,他扑通跪下对武松道:“陛下,这块传国玉玺,是真的!臣恭喜陛下!吾皇盛德感动苍天,得此至宝,陛下日后的功绩,必能胜过尧、舜、汤、文!”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大梁国的将士们一起叩拜武松。大宋道君皇帝的脸都绿了。
    “陛下天命所归,我大理国复国后,必永世臣服大梁国,成为大梁国的属国。”待大梁国将士们的高呼声逐渐停下来的时候,大理国皇太孙段智兴也跪下称赞武松,并公然表示,大理国一旦复国,必将成为大梁国的属国!
    武松看到了大宋皇帝那张扭曲至极的脸,他知道,一个人即将怂的像屎一样,一旦陷入疯狂的时候,也会做起一些意想不到的攻击行为,于是他决定,先下手为强!
    他给了随侍在身边的史文恭一眼,史文恭会意的点了点头,暗自搭弓取箭,而此时,武松高举传国玉玺,对大梁国将士们大声喊道:“将士们,传国玉玺归朕,乃是天意!朕现在发布天子诏,令尔等杀尽宋贼!”
    武松话音刚落,史文恭的大羽箭早已射出,任凭道君皇帝的随从举盾的速度再快,那箭被盾的边缘一挡,虽然偏了一点方向,没能射进致命处,却还是结结实实的钉透了道君皇帝的右肩!道君皇帝应声而倒,就像一条死狗一样直载下御辇。
    而与此同时,得到梁帝诏令的大梁国将士们已经全部杀出!大梁国士气正旺,大宋国士气低落,双方只一战,胜负立判!
    三个时辰后,战事结束,宋帝逃亡数百里,方才避开大梁国追兵的击杀。而他手下的脏官、贪官,被大梁国的士兵斩杀三百多人,手下将士更是血流成河。
    大梁国的将士们收兵后,武松赏献玉玺的老者千金,又赐田宅千亩,令他的子孙后人永世不纳任何赋锐。
    这是道君皇帝第一次亲自与武松交锋,就这一战,使他彻底丧胆,经此一败,他游山玩水的兴致也没有了,急忙逃回了汴梁,根本连报仇的胆子都没有。

第227章 江南内乱
    打完了这一仗,大梁的军队重创了大宋的军队,梁帝武松下诏在大梁国边境驻军休整军队十天。就在这十天内,江南这块风水宝地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内乱。
    内乱的根源,是因为在明教内部出了可耻的叛徒。
    明教教主方腊在江南建立的这个政权,是由两部分人组成的,一部分是他的明教兄弟,这部分人和方腊一样信仰明尊,崇尚光明。而另一部人则是由江南豪强和江南官吏,以及后来选拨出来的官员组成,这部分官员,位高权重的全被方腊强迫加入明教,而名微德薄的那些官员,则没有强迫他们入教,这些江南本土人士,对方腊这个外来人建立的政权是极其反感的,况且方腊在江南立国,重用的也全是他的明教班底和他方家的亲戚,江南本土官吏和本地豪强在方腊手下,全成了次等民众。这一点,让他们非常愤怒,方腊坐镇杭州的时候,他们敢怒不敢言,而方腊和他的明教高手们离开杭州数月不回,这部分人便蠢蠢欲动了。
    原来,方腊之所以离开江南,是因为他在无意中得到了明教圣宝《乾坤大挪移》秘籍的第四至七卷。
    明教本非中土所有,乃是从波斯传入中土,这本绝世神功的秘籍原是用波斯文写成,汉文版的《乾坤大挪移》秘籍只有前三卷,明教历来有严厉教规,《乾坤大挪移》神功只有教主才有资格修炼,当年,天资卓绝的方腊在修炼完第三卷后。便成了笑傲天下的绝顶高手。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方腊公然起兵夺取江南,一步一步走上称王称帝之路。
    方腊执政数年后,一位在明教隐居多年的高手将《乾坤大挪移》第四至七卷秘籍用汉语准确无误的精确译出,交给了明教教主方腊。这位高手潜心多年,终成大功,他一刻也不休息,又把波斯文的《五行阵法》给译了出来,此阵须数名高手联合发动。威力巨大,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此阵法对明教及江南国的作用,比《乾坤大挪移》神功还要重要。《五行阵法》刚译出来,这位明教高手便累的吐血而死。
    方腊安葬了这位呕心沥血的长者,从此沉迷于修炼这项神功之中,不能自拨,对上朝议事,国计民生等事,统统不管不顾了。一切国家大事全交给丞相方肥和太子方天定处理,自己率明教高手回到明教总坛光明顶。
    方腊在明教密道中静心修炼神功。而明教绝顶高手王寅、司行文、薛斗南、厉天闰、石宝、邓元觉、包道乙、庞万春、娄敏中、吕师囊、厉天佑、杜微、郑彪等人。则在明教总坛光明顶的最顶端修炼五行阵法。
    为明教和江南国往来传递消息的,则是大将金节和秦玉兰夫妇。
    这位金节将军,才华并不算特别出众,但他有一妹,美若天仙,玉质嫣然,方腊娶了这位金家美女后,很快就冷落了原配夫人邵皇后,把这金家姑娘爱的死去活来,夜夜温存,金家姑娘常年独霸龙床,把方腊的所有嫔妃全给嫉妒的够呛。
    因为这位金家美女的关系,方腊对金节这位大舅哥的宠爱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封官封爵自不必多说,每次设御宴请金节吃饭,方腊都亲自为这位国舅爷敬酒,金氏一门,真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不出三年,金家能封官的人全都被封了官,在整个杭州城,金家高马轩车,横行霸道,无人敢惹这位皇亲国戚。
    有人弹劾金节横行不法,只要金贵妃在方腊耳边吹几声枕边风,弹劾的人第二天就会被处死。
    客观的说,方腊虽然是一位武功高强的英雄,但他并不能算是一位合格的君主。
    他刚得皇位时,尚能做到爱民如子,但随着久居深宫的时间一长,他就越来越认为自己天下无敌,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无论是手下文武,还是江南百姓,没人敢反对自己。因为自己是江南皇帝,同时还是明教教主,谁敢背叛自己,明尊不会放过他!
    方腊对自己太自信了,他以为以自己的才能和威信,留下太子方天定和一班文武守江南,绝对没人敢造反,但令他做梦也没想到的是,风水轮流转,沧海变桑田,这世界每天都在变化,而有两个很大的变化,即将导致江南国的覆灭!
    这两大变化是,其一,丧家之犬张叔夜被大宋朝廷重新启用,妥以重任,配以重兵,征伐江南。而原先的猿臂寨猛将陈希真、杨腾蛟和后来去那里栖身的纪安邦等人,也全都摇身一变,成了张招讨手下的大将。
    其二,方腊最信任的大将金节,阴谋造反。
    原来,张叔夜这位心计极深的官场老油条在分析出明教的利弊安然之后,立即得出结论:金节虽然被强迫加入明教,但从来都不是心甘情愿加入明教的他并不信仰明尊,也并不崇尚明教吃苦耐劳,吃素戒奢,解救穷苦百姓的信条,他认为那样是在限制他肆意享乐,再者说,他从来不关心穷人的死活,非把这么高尚的教义强加给他,他觉得很可笑。所以说,金节平时虽然嘴里虽然也没少念叨明教经文,但他是非常讨厌明教的。
    张叔夜派出的奸细很快就把这一情况密报给了他,张叔夜立即派人呈上密信重礼,说只要江南之地,不过方寸之土,相持日久,必被大宋雄师屠灭,若金节肯协助宋军活捉方腊,大宋国必定是出将入相的荣耀。
    光凭一封书信和一批重礼,金节虽然心动,但并不敢答应,下书人又劝道:“你主上方腊昏昧,不理朝政,太子方天定非常厌恶你们金家的人,江南的天下早晚是他的,他一旦即位,第一个死的就是你。”
    金节和他的妻子秦玉兰终于被说动,答应有旦有了机会,一定协助宋军擒拿方腊。
    这机会,还真是说来就来。
    很快,方腊派往明教总坛光明顶和江南国传递消息的御前护卫将军伊贺患了重病死去,方腊命人把金节和秦玉兰夫妇接到光明顶,令其二人为他传递消息。
    金节夫妇把守明教总坛光明顶,无论是方腊本人向江南发出的消息,还是江南向明教总坛发出的消息,都要经过金节呈递。
    起初,金节像模像样的在两地之间传递消息,方腊对他深信不疑,后来,张叔夜暗中派人潜入江南官员家中,秘密策动他们起事,并向他们承诺,先投降者全部封爵。
    一夜之间,江南外郡城池的守将纷纷竖起降旗,投奔了张叔夜,张叔夜果然以皇上特使的名义对他们拜金封爵,很快便有越来越多的江南本土守将投降,明教势力显得势单力孤起来。
    太子方天定、皇叔方貌、丞相方肥、诚王方书(方腊二子)、惠王方亳(方腊三子)、金芝公主(方腊长女)等人一边调兵与外敌作战,一边发向光明顶发急报。
    雪片一般的文书发往明教总坛光明顶,全被金节夫妇匿下,方天定日夜盼望他的父皇早日回来主持大局,那一封封急报,就像投入一潭死水中,毫无动静。
    张叔夜、陈希真、杨腾蛟等人发动大宋军队猛攻猛打,连陷江南七城,离江南皇城杭州越来越近,形势越来越危急。
    那叛徒金节,为什么能如此大胆并且能够如此轻松的将此绝密情报隐下不报?
    因为明教教主方腊所修炼的神功乃是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神功,练至化境者威力无穷,能在敌人的百万军队中杀个七进七出,还能全身而退,方腊太向往这种天下无敌的感觉了!但这《乾坤大挪移》神功极其难炼,需要极高的悟性,并且练此神功时,绝对不可以受到丝毫干扰,否则特别能够走火入魔,筋脉尽断而死!
    方腊躲进只有他自己才有资格进入的明教密道修炼此神功,每天除了金节的夫人为他送饭,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