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武松-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兄弟们,抓活的,这美妞要是死了,你们就只能玩死的啦!”太监的声音。
紧接着,惨烈的兵器相击声传来,构成了一首屠杀的哀曲。
伴随着这些兵器互撞的声音,刚才说话的那名圣女的声音再次传来:“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唯善除恶,唯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时迁第一个发现了这些声音的源头,并迅速找到了他们蒇身的山洞,武松等人蜂拥而入。
原来,这里是一个隐藏得极深的山洞,太监和他的十多名手下包围住了五位姑娘,这五位姑娘之中,有一位身着白衣,戴着面纱,只能从外面看到她的两个眼睛,另外四个姑娘手执长剑,看那样子,应该是她的护卫。他们这些人在这山洞的最里面,根本没人留意外面的动静。
武松亲眼见到那四位姑娘舞着长剑,拼命掩护着中间戴着面纱的圣女,只见那圣女身材婀娜,雪肌似玉,让人看了一眼,就会不禁生出:“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哪回见”的感叹。
那圣女双腿跪地,双手伸开,作焰火飞腾之状,口中虔诚念诵着那几句经文:“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唯善除恶,唯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这位气质飘飘似仙,清丽绝俗,光让人看到那双清澈的眼睛,就会确信她必然是位绝世美人的明教圣女,此时正心无旁骛的念诵着明教的往生经文,丝毫不以即将香消玉殒而感到悲伤,她死到临头,却仍是在怜惜世人多苦多难。
“杀贼!”武松立即下达了攻杀令!
“且慢!你等是何人,且先通名!”那位只有一只眼睛的太监转身道。
“我乃梁王是也!这华阴县乃是我大梁国的地盘,岂容你等鼠辈在此作孽?左右听令,斩杀这些狗贼!”武松道。(未完待续。。)
第222章 龙登九五(上)
领头的大太监举刀扑向武松,他幻想着采用擒贼先擒王的战术拿住武松,便可安全脱身,只是他刚一斯近武松,便被武松一刀纵劈而落,这名大太监的刀断了,随后刀势不减,劈中了大太监的脑门,他的脑门流下一道血口子,扑地倒了。
这群杀手领头的一死,其它人的斗志立减,史进一朴死搠翻一个,卢俊义一枪洞穿一个,石秀、李逵、卞祥、孙安、萧嘉穗等人杀的更欢,片刻间,他们的兵器上便沾满了敌人的血,他们的脚下,踩着敌人的尸体。
有一名杀手想奔跑而逃,被史文恭搭起大羽强弓,一箭射了个通透,剩下的几名杀手见无路可走,只得挥刀自刎。
“姑娘,让你受惊了。”武松擦掉陨铁神刀上的血,对那位戴着面纱的女子道。
这位明教圣女一言不发,而是冲着武松缓缓下拜,非常虔诚的拜了三拜。
“感谢梁王救命之恩,小女子日后定当舍命报答!”明教圣女起身道。
“姑娘这话言重了,对了,这些杀手,应该全是大内杀手吧!”武松问道。
“是的。”明教圣女似乎是个惜字如金的人,只说该说的话,多一个字都不肯说。
武松见她不想多说话,便不再询问这些杀手为什么要杀她,而是回顾四位受伤的姑娘,问道:“这四位姑娘都受了不轻的伤,要不,我让梁山神医为她们治疗一下吧。”
“梁王厚意。小女子心领了。只是我等尚有要事在身。片刻也耽误不得,只好先行告辞了。”明教圣女说完,对武松欠身拜了一下,然后转身向洞口走去。
武松见她对如此戒备心非常强,但也不便强留,只好任她自去。
大梁国的军队在华阴县史家庄又停驻了几天,武松排布下重兵防守史家庄这个超级大粮仓,然后率兵返回济州。
明教圣女走了。只是在她的心里,那位梁王的身影,再也挥之不去。
武松回到济州后,遍发《求贤令》,无论山野余贤,还是民间书生,只要品质端正,才华出众,一律委以重任,一时间。各国贤士久幕梁王武松的大名,纷纷来归。
这些来自民间的文人贤士。生在这个年代,大多都是活的相当郁闷的。大宋朝廷昏庸腐朽,奸臣把持国政,陷害忠良,自不必说,民间贤士早就对大宋朝廷彻底死心,肯定不考虑投效大宋朝廷。但他们又不能投奔蒙古、大辽、大金、高丽等与大宋敌对的国家。
而淮西王庆、河北田虎这两大昏君,暴君,比之大宋朝廷还要凶残,更不是理想的去处。江南方腊本人文才武略倒是异于常人,是位非常不错的君主,但近日有江湖传闻说方腊已经离开皇宫半年之多,在一个特别僻静的山村苦练明教绝学“乾坤大挪移”神功,江南那么大的一个国家,因群龙无首而即将陷入纷争,明教势力与朝廷势力彼此不服,已经发生了政变,闹的人心惶惶,并且大宋军队还陈兵江南,准备一举端掉方腊的地盘。因此,民间贤士不敢去投奔江南。
最后,这些民间高人全投了大梁国,武松一一考核后,全让他们担任要职,这些人最后全都成了了武松手下的治世名臣。
一个月后,暹罗太守皇甫端献五色石,据说这块石头是从天边掉下来的,众人听了皆喜,是真是假也没人细究。
又过了三天,济州水井中出现一块符玉,质朴美观,纹路精微,似龙脉一般。
七天后,公孙胜献洞中奇石,这块石头上有字:太白掠梁地分野,主梁王当有天下。
一时间,武松所统领的地盘上的太守们纷纷呈献祥瑞,朱武等人见时机成熟,纷纷上劝进表。
面对着跪了一地的文武百官,武松婉言谢绝道:“一统之势未成,四方流贼未靖,本王何敢居此大位?自古帝王有天下,虽知有天命在,亦谦让再三,若天命果在我,也须日后再议,我曾笑那道君皇帝,昏庸无能,作用奸邪,祸乱天下。他虽忝居大位,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欲生啖其肉,焚其祖庙!此贼死在顷刻,尚且只顾妄自尊大,认为己身本应威加蒙古、大辽、大金皇帝之上,本王岂能效仿这无道之人,妄自称尊?”
三个月后,梁王武松的生日到了,吐蕃国、西夏国的国君各派出特使,携带极其丰厚的礼物前来大梁国朝拜武松,敬贺梁王生辰,席间,这两国特使对梁王执礼甚恭,竟然公开表示说要与大梁国通婚,武松只好婉言拒绝道:“本王膝下,目前只有一位公主,年纪尚幼,未出襁褓,此事且请以后再议吧。”
梁王的生辰典礼结束后,济州城中百姓,和各地百姓均派出代表来到梁王府前拜礼,他们害怕道路拥挤,放下礼物,对着梁王府拜了三拜就走,梁王府守军清点礼品,数不胜数。
朱武、卢俊义等人见武松如此得人心,便在朝议之时,再次集体劝进。
梁山军的首席军师朱武拜伏于地,奏道:“梁王功德巍巍,宜早正大位,顺天命人心。自梁王殿下起兵以来,平定祸乱,为民谋福,四方敬仰,天下归服。梁王才武绝人,布恩德于四方,扫**灭八荒,拯救万民于水火,此等功德,岂非上天降下人间之主耶?臣等躬身劝进,请梁王制礼乐,登大位,开万世之太平,解万民之渴仰。臣等谨奉表劝进。”
“请梁王早正大位,梁王若不答应,臣就跪死在这里!”武将之首卢俊义跪下就磕头,以头触地的声音非常大。
“梁王若不肯即大位,我等就不起来了!”史进、武大郎等文武百官一齐磕头。
“天生圣哲,就是为了拯救万民,梁王殿下如果不肯担负起拯救万民的责任,岂不大失天下人之望?天命所在,不可违抗,殿下如果不允,臣等只得以死相谏。”朱武说完,咚咚咚的磕起头来。
武松端坐梁王椅,仍然未发一语。
公孙胜出班奏道:“梁王谦让之德,已经著于四方,感于神明,望梁王体恤四海生民之望,答应臣等之恳请。殿下若再不允,贫道无颜面对天下百姓,只得遁入空门,终老此生。”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武松只好开言道:“众卿屡次恳请,本王看来也只能勉为其难答应了,唉,都是你等,非要陷我于进退两难!本王虽然答应登基,但诸般事体,不可草率,还请众卿依礼而行。”
至此,在中国历史上上演过无数次的劝进大戏,终于落下帷幕。(未完待续。。)
第223章 龙登九五(下)
一个现代人,机缘巧合穿越到古代,奋斗多年,把自己从一介寒士(古代吊丝)折腾成了龙登九五的帝王,武松心里的感受就似翻江倒海一般,久久难以平静。
虽然他目前的领地只有东方这一大片沃土,但一旦登基称帝,意义可就大不一样了,坐上龙椅后,他在自己的地盘上,就彻底成为了发号施令的帝王,而在名义上,率土之滨,若非王土,整个天下都是他的。当然关一点,所有和武松的并立的皇帝都是这么想的,这些人无论能力强的,还是能力弱的,在这一点上没有一个要脸的。
东边这片沃土,如今要有一位新皇帝了,这位皇帝将和淮西王庆、江南方腊、河北田虎、大宋朝廷,以及大辽、大金、蒙古等所有国家并驾齐躯,车马宫殿的配置也和他们完全一样!
当年,武松从刚一发现自己穿越到古代成了武松之时起,就梦寐以求想在这个世界有所做为,成为君临天下的帝王,如今这个盛大节日终于来了,他朝思夜想的好日子,终于来了。
济州城中,处处张灯结彩,每个角落里都被清扫的干干净净,到处都弥漫在一片吉祥喜庆的氛围中,街道上的灰尘都被扫净了,还洒上了清水。而旧的梁王殿肯定不能用了,巍峨气派一座新皇宫拨地而起,准备迎接它的主人。
这天,虽然已进入十月金秋,天气却十分温暖。
文武百官和负责礼仪的执事、总管早已到齐了,他们谨慎虔诚。不敢有今天的大礼上出现丝毫闪失。万一触怒了新皇帝。那可是死罪难逃啊。
风,似乎睡觉去了,雨,似乎早就躲远了。
一轮红日初升,新修建的皇宫到处蒙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光辉,更为今天的祭天大典增添了几份辉煌和吉庆。
道路两侧早已站满了执戟荷戈的卫士,戒备森严,五彩祥瑞旗悠然拂动。光彩夺目。
仪仗队从后面匀速走出,到了奉天门,停住脚步,静侯新皇帝的到来。那黄罗伞盖下,武松的御辇缓缓驶来,朝着天地坛的方向行去,大臣们的车马浩浩荡荡跟在后面,大队的卫兵护卫在两侧。武松表面上平静,其实心里比谁都焦急,他生怕今天会有大宋杀手或是其它国家的敌人前来捣乱。所以他在各处险要之处都加派了一倍人手。
其实他有些多虑了,以大梁国的实力。谁敢来在祭天大典前来捣乱?他还要命不?
到了天地坛,祭礼正式开始,礼官点燃祭坛上的木柴,将上等白玉和牛羊猪三牲放在火上烤灸,这是古代人封建迷信思想在作祟,他们这样做,无非就是想让烧烤牛羊猪的香味直达玉皇大帝那里,玉皇大帝听到香味,便会派出各路神明降临凡间,驾临享用。
这道程序完成后,由武松亲自祭拜天地、日月、星辰、社稷、太岁、河山,一一祭拜完毕后,武松缓慢起身,丝毫不敢对神明有丝毫失礼之处。
武松对各路神明一一焚香礼敬之后,率领手下文武共拜神明,之后才亲自宣读祭天文,他站稳了身子,尽量将心情平复到最佳状态,尽量不让自己读出错别字,然后才朗声读道:
惟中国之君,大宋近运己终,其天下之民,豪杰纷争,祸乱并起。道君皇帝任何奸邪,昏庸腐朽,以致生民倒悬,罪在当诛。自有宋一代,百姓起义四百余次,为历代之最也。王庆、田虎、方腊之流,揭竿而起,为一方之主,宋不能制之。然万民所仰望者,非此枭雄之辈也。
大宋之君,非为汉人,实为汉奸也。宋君不恤生民,不顾百姓死活,梁王松推己之财,施粥棚数百次,解天下人之困,又平定祸乱,海晏河清,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宾服。诸臣下皆曰生民无仁主,必欲推松尊帝号,松不敢辞。
皇帝松,诏告于皇天后土,受皇帝玺授,抚临四海。定天下之号为大梁,建元龙兴,简在帝心。尚飨。
武松恭恭敬敬的将闻焕章亲手写就的祭天文宣读完毕,然后率领众臣吃祭肉,饮祭酒。这些祭肉、祭酒已经被“天帝神明”享受过一次了,他们吃“天帝神明”吃剩下的,便可以饮福,受胙,进而福运绵长。
吃完喝完,礼官在坛上燃起大火,将玉帛埋于地下,自武松开始,其它人全部跪拜,恭敬的送走“各路神明”。众人保持跪姿,仰望长天,看着空气,就算完成了目送“诸神”的任务。
至此,祭天仪式正式结束。
接下来,便是重头戏了。
朱武作为文官之首,同时也是文武百官之首,他率领着大梁国所有的官员,向北跪拜,齐声呼喊道:“恭请大梁皇帝升座!”
武松早已脱掉了梁王服,换上了由天下第一裁缝通臂猿侯健亲手缝制的绣有日月山川图案的龙袍,头戴平天冠,迈着方步,从后面缓步而出,每一步都走的特别稳,他来到祭坛中央,在那把新打造出来的金龙椅上款款落座。他庄严的俯视着跪了一地的文武百官,神情肃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山呼万岁,行三跪九叩大礼。
这个在电视上看到过无数次的镜头,如今被穿越到宋代的武松亲身体验了一把,怎一个爽字了得。
那么多人,都是你的驯臣,拜伏在你的脚下,恭听圣训。
在这个威严的时刻,武松竟然有些精神恍惚,仿佛这一切在梦中一样。
自己真的和当年的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大帝一样,坐上了这把金龙椅吗?这一切是真的吗?
武松看着众人,他们全跪在地上磕头呢,没人敢抬眼看自己。于是武松偷偷的捏了一下自己的大腿。感觉非常疼。这才发现,自己真的当了皇帝,这一天,真的来了。
他激动之极,脑海里浮现出无数个当年的场景。
当年他带着恐惧之心穿越到这个时代,听他哥说,他以一人之力,打趴了少林寺上千名武僧。后来,他又到处给处处照顾自己的亲哥哥武大郎惹祸,只要有人欺负他哥,他血一热就要杀人,他杀了恶霸陈军,又杀了郭春宇满门,还公然杀了那位狗县令。他只杀恶人,后来杀着杀着,杀人就成了习惯,他见了恶人就想杀。根本不给对方一个悔改的机会,有些恶人。也不可能悔改,只有杀了他,才符合天道。
后来,他在史家庄结识了史进这个对他一生都有巨大贡献的生死兄弟,史进是他第一个结拜兄弟,也是唯一一个。
在史家庄,他们又做下了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他们施粥棚,救济天下难民,他们收拢各路英豪,朱武、张顺、穆弘、公孙胜、皇甫端等人都是在那个时候收的,后来,他们又截了大宋太师蔡京的生辰冈,有了十万两白银作军资。
实力强大后,他们练武强兵,听说蒙古人抢了千年陨铁,武松的马快,与兄弟们走散了,又只身杀入大漠,连败也速该、完颜阿骨打、耶律洪基等敌酋,与吐蕃国、西夏国、大理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之后完好无损的跑回大宋。
回史家庄的路上,他又结识了鲁智深,为了救助鲁智深的朋友林冲,武松又杀入汴梁,拜在周大师的门下,然后杀败高衙内,以奇计救出林娘子,后又杀上梁山,夺了寨主之位。
上了梁山后,武松接连收拢了上百位英雄,还夺了暹罗诸岛,最后梁山上光头领就有一百零八位。
到了战场上,他杀败无数敌人,踩着他们的尸体,把他们让成垫脚石,成就了自己今天的功业,然后顺理成章的称王称帝!
往事一幕幕,映在武松的脑海中,梁山军经历了无数艰辛,挫败了无数强敌,终于成就了武松的帝位!
众臣山呼万岁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巨雷奔腾,把武松从思绪中拉回了现实。
当年,童贯、高俅等人的实力都在自己之上,却都败在了自己的手上,这是靠幸运女神的垂青,还是靠自己的实力争夺?
祭天大典一结束,武松便带领众臣去新落成的太庙祭祀先人,确切的说,是武大郎的先人。他这个穿越过来的家伙,连武大郎他爹叫啥名都不知道。
武松读完祭文,武大郎早已热泪盈眶,他好想大呼三声:“爹娘你们看看啊,我弟弟是我一手养大的,如今他多有出息啊!他当了皇帝了!文武百官跪在他面前,他真是要多威风有多威风啊!”
但武大郎不敢把这话说出口,因为此时非同彼时,此时是新皇帝的登基大典,谁该说什么话,都是有规定的,一个字都不能多说,没资格说话的人,是绝对不能开口说话的,否则就等于蔑视新皇帝!那可是死罪!
武大郎也精神恍惚了,他能隐约感觉到自己的爹娘正对着自己笑呢,他便在心里暗想道:“爹娘,你们看看吧,俺武大郎把兄弟一手拉扯大,也没少沾兄弟的光,这不,等登基大典一结束,俺兄弟一定会封俺一个大官的!”
登基大典的最后一步,是回到金銮殿接受朝贺,武松坐在金根车上,乘上由汗血马和照夜玉狮子这两匹御马和其它两匹御马所拉的御辇返回奉天殿,正式接受百官朝拜。
朱武等人再次跪拜大梁国皇帝,武松发出平身号令后,众人方敢起身。
萧让代表皇帝,一一宣读诰封:金翠莲、刘清璇、扈三娘、李师师、琼英五人皆封为梁帝之妃。女儿清平郡主被封为清平公主。
他没有立后,是因为目前他年纪轻轻就得了天下,此时他还没有皇子,只有一个女儿。而根据母以子贵的传统,没有生出皇子的妃子,身份再高贵,也没将有资格被立为皇后的。
接下来,萧让又宣读了封官之诰:朱武,拜为大梁国丞相,封为文旭侯,卢俊义,拜为御前大元帅,封为忠武侯,林冲,拜为殿帅府太尉,封为顺清侯,史进,拜为御前飞龙大将,封为嘉义侯,史文恭,拜为御前飞虎大将,封为广凌侯。武大郎拜为京兆尹,封广武侯。
其余文官,诸如闻焕章、萧嘉穗、郑居忠、裴宣等人,武官关胜、栾廷玉、鲁智深、孙安等人,皆封官赐爵,众人齐谢天恩。
至此,登基大典圆满结束。(未完待续。。)
第224章 皇帝的披风
武松是大梁国第一位皇帝,被后世尊称为梁太祖。
早在梁山之时,武松虽是梁山之主,但那时他和属下的关系是非常融洽的,主仆关系淡些,兄弟之情更多些。
但他登上皇位之后,一切都变了,他成了高高在上的九鼎至尊,坐拥生杀大权,史进再也不敢叫他大哥了,武大郎再也不敢叫他兄弟了,卢俊义、林冲、史文恭再也不敢称他为师弟了。这些和武松关系最近的人,无论是私底下还是在朝堂上,见了武松都毕恭毕敬的叫声“陛下”。
武松登基之后的第一个早朝,群臣上殿,静侯梁帝武松升座。武松从侧殿行至龙椅上,端正坐下,群臣山呼万岁。
礼毕,丞相朱武出班奏道:“自古臣子的名字,须避君上之讳,臣朱武欲避圣上之讳,求圣上赐名。”
朱武的意思是说,武松的名字中,和朱武的名字中,有相同字,所以为臣者要改名,把和君上名字中的相同字改掉,换用其它字。
这种事在古代多的是,比如为避汉明帝刘庄的讳,很多姓庄的全部改姓严,为避李世民的祖先李虎的讳,从三国时期从被称为虎牢关的那道关口,被改为武牢关,又比如唐朝著名军事家李世勣。因避李世民的讳。改名为李勣。
其实为大家伙避讳这个事。说起来挺可笑的,有时讳是极难避的,唐朝的韩愈就曾就这事发表过文章,说万一有个皇帝的祖宗名字中带仁,那按照避讳原则,是不是所有百姓都不能做人了?
但事后发生的事,充分说明韩愈的文章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避讳之风。越演越烈。
不过,武松到底是个拥有现代思维的人,他对这事是丝毫不看重的,他认真思考了一会,便对朱武道:“丞相的名字中,有和朕相同的字,这足以说明丞相和朕是有缘分的,此乃天意,何需改名?古人避讳之事,纯属无聊之事。有那功夫,不如多想想如何为百姓谋福。”
“吾皇圣明!”众大臣齐声赞道。
这日早朝。众人共提出七项有关国计民生的议案,武松一一批复,责令众臣马上实施。这些议案有说开基之初应节约民力,忆苦思甜的,有说应该开办学堂,为国家培养后续人才的,有说从民间乡野简拨人才为国效力的,有说加强军事训练,增加战士战斗力的……这些议案都提的特别好,对富国强兵极有帮助。武松这个现代人读过《国富论》等近现代人写的书,与手下大臣所提出的建议不谋而合,所以这些建议很快就被武松付诸实践。
退朝后,武松屏退所有人,只留下其兄长武大郎一人,赐他一桌御宴。
武大郎诚惶诚恐的跪在武松脚下,口称敬谢皇恩。
“皇兄,京兆尹这个差事,可是济州城的最高政务官,上任一天,感觉劳累吗?”武松问道。
“臣本无此才德,多亏陛下破格拨擢,臣方能忝居此位,陛下为臣选拨了许多精通文墨之人协助臣,臣并不觉得劳累。”武大郎恭敬道。
“朕听人说,皇兄恪尽职守,忙碌政事,连今天的午饭都没顾上吃,皇兄如此操劳国事,朕心下甚慰,然皇兄的身体要紧,不要太过劳累,须多注意休息啊!你可不能刚上任一个月,就给朕累倒了啊!虽说君臣有别,但皇兄到底是朕最亲密的人啊!”武松拉住武大郎手,激动道。
“陛下!”武大郎强忍着即将流出的泪水,道:“臣得陛下如此宠幸,若不能胜任京兆尹一职,岂不是丢尽了陛下的脸?臣生性愚钝,但臣并无奸恶之人,臣相信只要每天勤习政事,定会勤能补拙,为陛下效忠贞之职!”
“皇兄好志向!对了,皇兄今晚是回家安睡,还是在府衙里安歇?”武松道。
“臣准备在府衙里看各地呈文,臣每天比其它大人们多任职两个时辰,假以时日,臣为官的能力,必会有长进。”武大郎一脸忠贞。
“好,那朕就不和皇兄多饮了,请皇兄先回府吧。”
“微臣告退。”武大郎拜辞而去。
梁帝武松自己又喝了几杯,然后令玉女琼英和美人李师师侍寝,武松把这两位美人搞得筋疲力尽,自己却毫无睡意。
他想着晚上和武大郎喝酒时,武大郎那坚定的眼神,和那诚挚的语言,心下一阵莫名的感动。这是多好的哥哥呀,他从小就像亲爹一样精心照顾自己的弟弟,待弟弟登上皇位,给了他高官厚禄之后,他又怕干不起,会丢了弟弟的脸。其实武大郎根本没必要这么多心,武松兄弟二人早在史家庄的时候,史进就让武大郎当大总管,再笨的人,锻炼那么长时间,也早就锻炼出来了,后来在梁山,武松还是让武大郎当大总管,武大郎负责方方面面的政务,做的非常出色,现在让他做京兆尹,即使他不能做的特别好,也绝对不会做的太丢人。
武松知道武大郎虽然远远算不上什么聪明绝顶之人,却也绝对不是弱智,他勤奋刻苦的处理政事,再加上武松在他身边安排了很多精通文法案牍的清廉官员辅助他,他这京兆尹当的并不会特别吃力。可饶是如此,武大郎却仍然要刻苦学习为政之事,这实在太让武松感动了。
日后自己御驾亲征,留下皇兄武大郎守卫京城,可比任何人守城都令武松放心!
“我大哥不会工作一通宵吧,我得看看他去,我这亲大哥。可是个实心眼的好人。可别把自己累坏了啊。”带着这样的想法。梁帝武松再也睡不着了,便启驾前往京兆尹府衙。
这大半夜的,大梁国的皇帝不搂着那些美若天仙的贵妃们睡觉,反而跑到府衙,早把值夜人惊呆了,值夜人跪了一地,行参见大礼。
此时己是四更天了,再过一会。天就要亮了。
武松问道:“京兆尹还在批复文件吗?”
一名值夜的士兵队长道:“回陛下的话,武大人批复文件到半夜,不久之前,己伏案而睡。臣这就去为陛下叫醒他……”
“不必!”武松摆了摆手,示意他在外面站岗就行了。
武松轻轻迈着方步,来到府衙,见武大郎正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他身边的桌子上,地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文件。他精心学习政务,为的就是不给自己的皇帝弟弟丢脸。
武松看着哥哥那矮小的身材。瘦弱的身躯,隐然一阵心疼,便脱下自己雕有龙形图案的披风,轻轻的披到武大郎身上,生怕没盖被子的他会被冻感冒。
大梁国的皇帝刚刚登基,京兆尹就如此卖力的工作,这就等于给其它官员树立了一个特别好的榜样,只要武松的手下们都能像武大郎一样兢兢业业,何愁大梁国不能扬威天下?
武松彻底被武大郎那执着的精神打动了,他找出武大郎没批复完的文件,帮着他批复。
登基第一天的夜晚,皇兄武大郎忙碌到四更才睡,而梁帝武松则一直批复公文到凌晨。
就在武松想要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的时候,他大哥武大郎醒了,醒了后,武大郎做了一件非常惊人的事,差点把武松吓一跳。
只见武大郎迷迷糊糊的睁开睡眼,从桌子上爬起来,冷不丁发现自己身上披了一件绣有龙形图案的披风,武大郎双眼瞪的像牛眼一样大,满脸惊恐的他一下子就彻底醒了,然后他的手就像触电一样抖个不停,迅速将龙披风从自己身上抖了下去。
正在武大郎浑身颤抖不己的时候,他猛然发现自己的亲兄弟武松正在不远处看着他,他吓得扑通一声跪在武松面前,一边痛哭一边叩首道:“陛下,臣罪该万死啊!臣实在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臣昨夜查阅批文到四更,实在太累了,就伏案睡了一会儿,这……这一醒来,就看见身上披了龙披风啊……”
武松彻底被他大哥这番被吓得六神无主的惊慌模样逗笑了,便道:“大哥,你想多了……”
武大郎却似乎根本没耐心听他说完,他一边磕头一边诉苦道:“这一定是有人嫉妒陛下宠爱臣,这才蓄意陷害臣啊!求陛下明查,还臣清白呀!”
“大哥!我的好大哥哟!你说你紧张个什么劲啊!”武松收起龙披风,笑道:“这件披风是朕怕你受凉,亲自为你披上的!”
“啊!原来是这样啊!唉,吓死我了!”武大郎一幅如释重负的样子,然后一屁股坐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