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鸦片战争-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事情让临近过年的李鸿宾没有消停过片刻。
    此刻听伍秉鉴说起这件事情,李鸿宾捻着胡须说道:“秉鉴所说也不无道理,只是当今圣上已经下了圣旨,要通商四海,走出去引进来,学习洋人的造枪造炮造大船,什么都放开了。现在连海禁都开放了,今后秉鉴老弟要小心海上的盗贼。”
    伍秉鉴先前也是知道了要开放海禁,没想到当今皇上果然开放了,伍秉鉴心里不禁喜忧参半,喜的是今后出海跑生意没有了限制,忧的是这鸦片看来是很难堵住了。
    李鸿宾见伍秉鉴拳拳爱国之心,忧虑着国家大事,心中甚感钦佩。眼见春节要到了,他有心说些轻松的事情缓和气氛。于是开口道:“秉鉴前些日子可去看了路过此地的留洋生员?据说从今后起每年都要派遣,今年前后路过此地的就有五批。”
    伍秉鉴放下手中的茶碗双手抚膝说道:“总督大人所说之事,震动广州。想我天朝上国敢于学习西洋利器,当今皇上的胆略魄力,非我等和洋人经常接触的人无法理解。小人想起来,十分感慨。”
    李鸿宾也是和洋人打过交道的人,广州港口外停泊的洋人大船都安放着黑漆漆的舰炮,前些年和洋人不睦的时候李鸿宾看见过洋人的舰炮打到岸边。那声音如果打雷一般,到了炮弹落地的地方,只见到一人深的炮坑。听伍秉鉴说起此事,李鸿宾沉默起来,这洋人的炮火比起广州海岸边的炮台可不知道强了多少倍,如果和洋人有了冲突,用什么来防御洋人的舰炮。想到这里,李鸿宾记起万岁爷从最近购买了一些洋人的大炮回来,听说还有一批机器回来。他双眼一亮向伍秉鉴说道:“秉鉴,不久就有一批大炮和机器回来,你不是说过想见见当今万岁爷,我这里写封推荐信,你随这批货物一起从海路到天津上岸,然后从陆路去京城一趟,准能见到万岁爷。”
    伍秉鉴正打算写一封信向当今皇上进言,痛陈鸦片的问题。伍秉鉴如此打算,一者可以向皇上表个忠心,二者害怕受到鸦片贩子的牵连。所以伍秉鉴听到李鸿宾这样讲,当即就答应下来。
第三十七章宫中失火
    琉球列岛在东海上像是一串洒落在海面上的珍珠,美丽的琉球群岛和中原大地源远流长。琉球历代国王通过与中国的“朝贡“与“册封“关系,与当时的中国建立了紧密的外交与贸易关系,也从频繁的贸易往来过程中,受到中国文化,特别是福州人的风俗习惯强烈影响。相反的日本早期给琉球的主要影响,一是海盗“倭寇“的骚扰,二是强邻“萨摩“的武力支配。
    公元1824年1月31日,这一天是中国的春节,中华大地上四处张灯结彩,到处张贴着红色的春联,爆竹声和人们的欢笑声响亮的交织在一起。而这一天的圆明园中更是披红挂绿,处处透露出春节的喜庆。
    来到北京城中朝贡的琉球使者受到了中原皇帝特别的接待,他身着四品的清朝文官服,被邀请参加了皇室家宴。
    酒宴是在圆明园的茹园举行的,下了多日的雪终于停了,晴朗的下午里可以看到窗外银装素裹的美景,远处白色的琉璃屋顶和屋顶后白头的小山前后呼应,让人目光留恋于白色的天地中。近处院中的树枝上挂着一串串的冰凌子,阳光不带一丝温暖的折射在冰凌上格外的刺眼。
    与屋外冰冷的空气相比,茹园的主殿里分外的温暖,屋子四角的炭炉旁有太监仔细的看守着,他们偶尔在无烟的炭炉上浇上一些水,袅袅的水气增加着屋里的湿度,不让里面的人感觉太干燥。
    屋子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株火红的珊瑚树,这是琉球使者带给刘寄的贡礼之一。
    眼前的琉球使者和他们的贡品让刘寄明白了,琉球列岛原来并不是日本固有的领土,那一定是日后甲午战争中丢失掉的。如果琉球列岛是中国的,那钓鱼岛还用和日本人争吗?现在的日本还是德川幕府时代,明治维新将是40多年后的事情,这次琉球列岛一定要回归母亲的怀抱。想到这里刘寄从坐位上站了起来,亲自到了琉球使者的面前敬了他一杯酒。
    随着洁白的酒杯中琥珀一般的甘醇流淌进琉球使者的咽喉,这位操着一口流利京腔的使者激动的脸色通红。刘寄将欲跪下的使者拖住,着人厚赏赐了使者。
    今天的宴会上坐满了皇子、皇妃,连平日不大露面的皇太后也出现在宴会上。敬完了琉球使者,刘寄这才想到应该先敬皇太后一杯。
    刘寄端起了杯子,向皇太后走去。看起来仍不显老的皇太后,面无表情的座在那里。
    与皇太后的关系,刘寄尽力的维持着。但是他要做的事情,不可避免的破坏着两人和谐的关系。宗室和贵族中的受罚者,都牵扯着宫廷里庞大的关系网。何况不久前刘寄罢免了全部的捐官,几乎他开罪了整个官僚阶层。明显的刘寄感到了来自周围的一种冷淡,皇太后这里似乎也受到了这种影响。
    刘寄依旧恭谨的向皇太后行了礼,恭祝了皇太后吉祥。可直到刘寄回到坐位,这位母后依旧没有热情的举动,只是平淡的应付着刘寄。
    刘寄心里不免有些不快,他身边的佟佳氏趁着敬酒的时候握了握刘寄的手,对着他甜甜的笑了笑。这让刘寄的心情好了些。
    这场家宴从下午开始结束时已经是黄昏时分了,心情有些烦闷的刘寄让佟佳氏留了下来。
    牵着佟佳氏的手漫步在茹园冬天的庭院中,刘寄觉得这些时间才真正的属于自己。庭院里的花草树木都在这个季节里枯萎了,满是皱褶的石头堆砌成的假山露出了嶙峋的躯体,水面上凝结的冰层光滑的如同一面镜子。刘寄蹲下了身子望着冰影里的自己,自己的相貌比起刚来这里时已经发生了变化,削瘦的下颌变的圆了起来,眼角的皱纹离奇的平展开来,他的相貌变的年轻了,而且越来越像那个年轻的部队军官。
    刘寄转过头看着佟佳氏问道:“朕的相貌变了吗?”
    佟佳氏的双目中射出爱恋的光芒,她微微颔首说道:“皇上变的英姿焕发,臣妾都不敢相信了。”
    刘寄看着佟佳氏的白里透红的肌肤在黑色围脖的绒毛衬托下格外的醒目,比起平日的端庄多出了一份妩媚艳丽。刘寄的心中不由一荡,他低下头禁不住吻向了佟佳氏的脸蛋,这个浪漫的举动,让佟佳氏凝固了一般。她紧张而又害怕的说到:“皇上不可如此,光天化日之下有失体统,不如,不如我们回去……。”
    佟佳氏虽然没有说完,刘寄已经明白了她的意思。他牵着佟佳氏的手向院中的一处寝宫走去。
    ……舒服的躺在佟佳氏丰腴的身体上,刘寄闭上了眼睛想好好的睡上一觉。
    佟佳氏推了刘寄一把说道:“皇上龙体,臣妾承受不起。”
    等刘寄翻到了一边,佟佳氏又说道:“皇上,最近臣妾看到一个太监的样子好像恪亲王绵恺,真是好笑。”
    佟佳氏说完笑了起来,可久久没有听到刘寄的声音。她探头一看,刘寄已经鼻息均匀的睡了过去。
    *************************
    紫禁城木结构的房屋在顷刻间燃烧了起来,大火在冬季干燥的空气里烧的噼啪作响。刘寄是被曹进喜惊醒过来的,他出来的时候手里提着一把短火铳。一边快步走着,刘寄一边装上了弹丸。
    站在养心殿的院子里瞥了一眼景仁宫被火光映的通红的上空,刘寄迅速的穿过乾清宫到了景和门处。
    景和门门外此事已经完全乱了套,太监宫女慌慌张张的跑来跑去好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这时乾清门赶过来的当值侍卫统领布彦泰看见了刘寄,他匆忙的边跑边叫道:“皇上不好了,宫中失火了。”
    “啪”的一声巨响将慌张的人们镇住了,大家的脚步都停了下来朝声音处一看。见只是穿着内衣的刘寄朝天鸣了一枪,大声向着人群吆喝起来:“不许慌,听朕的号令!”
第三十八第一海归
    刘寄大声的叫嚷起到了作用,四处乱跑的人们安静下来,围拢在刘寄的身边,只听刘寄吩咐道:“布彦泰你派人将御前大臣,军机处大臣,内阁大臣召集到军机处等候朕。另外派出人手封锁其它各门,有外出走动的人一律扣留起来。其他人等跟随曹公公灭火,服从曹公公的安排。朕在这里警告诸位,有胆敢趁机捣蛋的摸摸颈上的脑袋,有立功的事后朕有重赏。”
    刘寄的话一讲完,布彦泰立刻指挥着人手行动起来,人群中有些带着器皿的在曹进喜的安排下先行进入火场救火,其他无器皿的就近寻找装水的器皿。那些散放在紫禁城中各处的大水缸这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等专司救火的太监赶到时已经基本控制住了火势。
    刘寄赶往军机处时大火已经基本扑灭,此时刘寄的心中是一心要弄清楚到底是怎么起的火灾。
    军机处等待的众臣见皇上穿着一件烟熏过的白内衣,手里提着火枪,辫子盘在颈项上走了过来。都显得有些惊讶,平日看起来庄严肃穆的皇上今日随便的像隔壁干活回来的邻居,不过这邻居霸气也特重了点。在这里的群臣都是朝廷的股肱之臣,他们见到皇帝的模样在惊讶之余也感到当今皇上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实干家。
    首先跪下的是内阁曹中堂,他口呼:“罪臣未能给皇上分忧,罪该万死。”
    其他人等见曹中堂跪下,也都要跪了下来。被刘寄喝一声:“都起来吧,现在查清起火的原因是大事。”
    被这一喝已经摸清楚刘寄脾气的陶澍、英和都停止了跪拜。其他见状也都站了起来。
    众人随着刘寄走进军机处办事的房屋中,十多个走进屋里,顿时显得有些拥挤。
    刘寄在上首座了下来,将火枪重重的放在桌上说道:“诸位说说今天的火到底是怎么回事?”
    听到刘寄的问话,群臣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讲些什么。
    刘寄也是气头上,话一出口,心里也有些后悔,现在只是自己怀疑火因是有人搞鬼,可还没有查清楚前也不该这样说话,想到这里刘寄摆摆手又说道:“这件事交给左都御史穆彰阿调查,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把人交到朕这里来。”
    说完话刘寄扫视了众人一圈,下面的人都噤若寒蝉。刘寄站了起来说道:“今天的早朝大家就不用来了,下午到军机处来办事”说完刘寄转身走了出去,留下一屋子的人相互看着。
    ***********************
    穆彰阿眉头紧缩在自个的书房中来回不知道徘徊了多少圈了,这纵火案的主持人居然是内务府广储司主管顺承郡王伦柱赍。
    伦柱赍被总管内务府大臣王鼎捉了好几回贪银子的事情,让皇帝免了职务还赔了大把的银子,听说把顺承郡王赔的卖了祖上的宅子。穆彰阿猜想这伦柱赍心中有怨,本想弄点事情出来出口气,不成想被查了出来。
    事情是查出来了,可这顺承郡王伦柱赍的女儿嫁给了怀亲王绵忻,和皇太后是亲家。此事的牵扯面不小,是个为难的事情。如果隐瞒不报,当今皇上是个精明的主,弄不好连自己也陪了进去。如果如实报了,得罪皇太后不说,和顺承郡王关系不错的几个王爷也都得罪全了。
    穆彰阿左右为难不禁在屋子里骂起了总管内务府大臣王鼎,这个人真是个没人情味的人,内务府的事情那里不让人揩油的,偏偏你个王鼎查的紧,这会好了查的紫禁城都着火了。
    骂归骂,可解决不了问题。思虑再三,穆彰阿也捋出了些头绪。看来这皇城里已经桥归桥,路归路了。皇太后和部分王爷们渐渐在靠拢一起,而皇上早在解散健锐营建立新军时就开始筹划了。想起来皇上这些日子来做的事情是在解决乾嘉两朝遗留的两大问题,八旗衰败和吏治**。两者间后者不整饬,久必伤国体,然而重点还在前者,动前者必动大清的根基,非圣明之主不可为,不敢为。
    穆彰阿长叹了口气,现在局势已经开始明朗。一者是自己选择跟随皇上,一者是选择与守旧势力与皇上进行一次博弈。穆彰阿更关心的是两边的势力谁胜谁败,跟着胜者自然能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甚至还可能有新的收获。跟随失败者轻则罢官流放,重则人头落地诛连九族。
    ******************************
    伍秉鉴到达京城的时候已经是农历三月,和伍秉鉴同行的是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林阿适,这位比容闳还早了第一次来到的京畿地区充满了好奇,同行的还有伍秉鉴的一些随从,一行十多个人混杂在运送机器和洋炮的牛车队伍里到了北京。
    这支冗长的队伍到达朝阳门外时已经是接近午时了,伍秉鉴和同行的押运官在这里分了手,那些洋炮被人直接拉到了新军的营地,而机器被内务府的人拉走了。
    从朝阳门进了北京城,京城的热闹繁华景象让美国回来的林阿适目不暇接。伍秉鉴也是出过国的人,他笑着问道:“美利坚没有咱中国热闹吧。”
    林阿适却回道:“美利坚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那里的人没有太多的拘束,人们崇尚自由,热爱冒险。他们的官府由民众选举,所以尽职于民众,他们想做的事情通常都能成功。而我的祖国却像年事已高的老者,没有了前进的活力,官吏由皇帝任命,官吏们在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一个个如狼似虎,我们虽然繁华热闹,看起来兴旺发达,骨子里总让人担心。”
    林阿适的话让伍秉鉴沉默下来,伍秉鉴是了解这个国家缺点的人,林阿适的话一点也没有错,中国老大腐朽,那些贪官污吏迟早要搞垮这个国家。
    一阵风吹过来伍秉鉴将衣领裹的紧了些,这天气虽说早已经到清明了,可气温还是冷冰冰的。
第三十九章话逢知己
    一行人从朝阳门往城内走去,到了东江米巷,只见这里店铺林立,人来人往,江面上有小船摇曳。
    伍秉鉴来过北京,知道这里倘若是到了漕运的季节,江面上一定挤满了来往的粮船。可这时节只有一些打渔的小船。
    转过街角林阿适有看到了他熟悉的建筑,惊喜中林阿适叫出声来:“伍掌柜你快看,那是什么!”
    伍秉鉴转头看去,只见到一座充满欧洲情调的建筑和旁边纯中国式的淳亲王府相映成趣,给京城添了一道风景。
    伍秉鉴也好奇这里建了一幢西式建筑,林阿适走了过去从建筑上一块英文牌子认出了是英国人的商务领事馆。伍秉鉴这才想起英国人已经在中国建立领事馆。想起这趟来的目的,伍秉鉴加快了步伐向京城中的广州会馆走去。
    伍秉鉴一行人赶到广州会馆时,这里已经张灯结彩的等着,看到伍秉鉴一行人的身影出现,会馆前敲锣打鼓的欢迎起来。还有一对舞狮在鞭炮声中精神的舞动过来。这热烈的欢迎仪式自然跟伍秉鉴经常赞助会馆的活动资金有关。前来迎接伍秉鉴的是一名在京的广州籍商人,他带着几名从人热情的将大家迎到馆里分宾主坐下,早有下人为伍秉鉴一行端上茶来。
    相互寒暄一阵,伍秉鉴说出了自己想见皇上一面的打算。
    那馆主听伍秉鉴说起这事,沉思片刻说道:“伍掌柜最好还是不忙见皇上的好。”
    伍秉鉴心中奇怪,问是什么原因。
    馆主犹豫了一下,向伍秉鉴说道:“请伍掌柜让其他人都回避一下,我有要事相告。”
    伍秉鉴心里疑惑起来,让其他人都跟随会馆的人去安顿下来,自个留在屋里等候馆主相告。
    见其他人都退了,屋里只剩下两人,馆主才压低声音说道:“最近街坊上有传闻,皇上逼死了在禁宫中纵火的顺承郡王伦柱赍。依在下看,皇上锐意革新,这京城中接连出了好些事情,皇宫中怕是有一场龙争虎斗。而伍先生是我广州商人的楷模,在下这才以肺腑之言相告莫要掺和到这些漩涡中去,你我商人以求财为上,这些事情能躲就躲。”
    伍秉鉴终于还是没有听馆主的话,他带着一心想见皇上的林阿适通过李鸿宾的介绍信见到了内阁陶中堂,在陶中堂的引见下拜见了刘寄。
    ********************************
    伍秉鉴相貌清瘦,嘴角两撇八字胡,显得精明能干。
    刘寄在见到伍秉鉴本人之前早已经听说过他的大名,在这个时代能借钱给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人,怎么可能不引起刘寄的注意。前不久刘寄还从来协商领事馆事务的葡萄牙人身上听到一个有关伍秉鉴的事情。
    事情讲的是有一个美国波士顿商人,这名美国人和伍秉鉴合作经营一项生意,由于经营不善,欠了伍秉鉴7。2万美元的债务,但他一直没有能力偿还这笔欠款,所以也无法回到美国。伍秉鉴听说后,马上叫人把借据拿出来,当着波士顿商人的面把借据撕碎,宣布账目结清。也因此伍秉鉴的名声在海外广为流传,当时的欧洲对茶叶质量十分挑剔,许多中国人出口的茶叶卖不到好价钱,但是凡装箱后盖有伍家戳记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就能卖得出高价。
    对于眼前这样一个中国所缺乏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商人,刘寄放下了皇帝的架子。他从坐位上快步走了下来,上前握住了正要下跪的伍秉鉴,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的说了一声:“你就是秉鉴吧,你为中国人在洋人面前争了气,今后你放心大胆的办你的产业,朕给你做后盾。不过有一条,你赚的钱要拿一部分出来做善事。”
    伍秉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深宫中不出半步的皇帝如何变的通情达理,理解一个寻常商人的心境而如此肯定一个商人的成就。
    刘寄拉着伍秉鉴的手指着旁边的林阿适问道:“这位是?”
    林阿适赶紧跪了下去口中称道:“吾皇万岁,草民林阿适自美利坚归来,希望能将异国的奇风异俗奏报给吾皇,为吾皇解闷。”
    刘寄心中一乐,自己还大规模的送留学生去西洋,这里就有一个现成的“海龟”(海归)。
    刘寄执着两人的手,到了椅子上坐下。
    刘寄先吩咐小太监上了茶水糕点,然后向伍秉鉴和林阿适说道:“今天和二位知洋派好好聊聊,这天下之大,东来西往数万里之遥,其中国家林立,大大小小成百上千,大者可比中国,小者可比越南、朝鲜,中国不过其中一国一邦而已,现在的中国人应该走出去,引进来,学洋人的长处,纠正自个陋习。二位认为朕说的对不对。”
    林阿适如逢知己,这些话他在广州对人讲,不过引来别人的白眼,然后一阵嘲笑,没想到当今皇上居然和他一同的想法。林阿适兴奋的点着头说道:“皇上说的不错,这次草民到美利坚,那里地广人稀,可是那里的建设如火如荼,一年一个变化,依草民看不出数十年,美利坚必定是世界上一个大国。从美利坚东海岸再往东走越过西洋便是欧洲,那里强国林立,比起美利坚更加热闹繁华,可惜的是草民急于回国,没有到欧洲去。听说皇上已经派人到了欧洲,草民是万分钦佩皇上的举动,所以草民坚决要跟随伍掌柜来见皇上,期望能为皇上效犬马之劳。”
    刘寄笑了起来,有“海龟”回来,那自然要收下留在身边。只是……,刘寄想起现在的局势,他不仅有些担心珍贵的“海龟”林阿适的安全。
    看到刘寄眉头微微蹙起,林阿适以为刘寄不收留他,不禁有些担心的盯着刘寄,双眼中饱含着渴望。
第四十贸易公司
    刘寄见到这双黑白分明的眼睛,他不想伤了年轻人的心。在说生死由天,富贵由命。自己成功则是为中华民族立下一大功,若是失败那林阿适这样的人又能起什么作用,想到这里刘寄心中豪气顿起,让自己和林阿适为了中华的崛起抛头颅洒热血又如何,死则死耳,不过碗大的疤。
    林阿适见刘寄的脸上阴晴不定越发担心起来,可刘寄开口时,他听到的是让他留下来为朝廷效力。
    林阿适一下笑了起来,提着的心又放了下来。当他在康涅狄格州康沃尔的教会学校,宾夕法尼亚的大学里念书时就一直渴望回国效力,今日终于宿愿已偿。
    刘寄当下写了一道谕旨,让当值侍卫进来,带着林阿适到新军营地报到。
    伍秉鉴不敢和刘寄并肩站在一起,他稍微落后一步在刘寄的身后看着林阿适离开,心里有着淡淡的惆怅。从广州到这里伍秉鉴和这名年轻人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渐渐有了些感情,看着他离开还真有几分舍不得。
    刘寄回过身来,看着伍秉鉴说道:“朕正在让毛鸿岁组建皇家工业拓展公司,想将内务府的作坊一并合到公司里去进行扩大生产。今天伍先生来了,朕想让伍先生组建贸易公司替朕把工业扩展公司的产品销售到国外去,伍先生以为如何?”
    伍秉鉴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刘寄,想起刘寄的身份他赶紧低下了头回道:“万岁爷,草民不敢,内务府下属的作坊都是为皇室效劳的,一般人等如何能跟皇家一同享用。”
    刘寄伸出手打断了伍秉鉴继续说下去,转身拉着伍秉鉴的手向屋内走去,两人坐下后刘寄端起茶碗做了一个请。伍秉鉴不敢怠慢连忙端起胎色亮白的青花茶碗。刘寄笑了笑说道:“这茶叶来自福建武夷山的千年老茶树,先生尝尝。”
    伍秉鉴呷了一口,只感觉口舌先有淡淡的苦味,可稍候口齿生香,满舌生津。伍秉鉴忍不住大口喝了下去,一口下肚,顿时感觉浑身舒泰,头脑清醒。满嘴里茶味久久不散,醇厚缠mian。伍秉鉴赞了一声:“好茶!”
    刘寄放下茶碗,又道:“朕刚才所提,伍先生不要担心。想来伍先生还不了解朕,这天下的人,有的喜欢金钱,有的喜欢美女,也有的喜欢权势排场。这些朕都有,可朕不稀奇这些。朕现在的心思只想国富民强,让中国的有力量保护自己,有力量开疆拓土。所以伍先生不要怀疑朕的诚心,朕想让你将中国的贸易做的更大,将你积累的资本用来扩大到工业领域,将自己的货物成批量的生产出来,行销世界。如果伍先生资金上有问题,朕给你介绍一个人,他可以在你资金不够的时候,帮助你一把。而且朕相信,雷履泰管理的银行会给你的贸易公司提供强大的助力。”
    伍秉鉴张开要说话的嘴巴无法合拢到一块,他的大脑几乎一片空白,如果这话是他的洋商朋友口里说出来,伍秉鉴也许会相信。可……,可是从当今皇上口里说出来,伍秉鉴只以为自己在做梦。他捏了捏自己的脸,疼痛感让他清醒过来。伍秉鉴试着小心的问道:“皇上说的,真的,都是真的吗?”
    刘寄站起来挥手说道:“当然是真的,从明天起朕让人带你介入到皇家工业拓展公司的组建中去,如果这个过程中伍先生感兴趣,你就入一股进来,朕和伍先生按出银子的多少分利润,具体事务就交给毛鸿岁管,这个毛鸿岁也是个理事的好手,伍先生明天和他好好谈谈。”
    伍秉鉴不住的点着头,兴奋的问道:“皇上要把内务府下属的七作、三织造全部交给皇家工业拓展公司打理吗?”
    刘寄哈哈笑了起来,带着伍秉鉴进了御书房中。他从堆在桌子上的一摞明细账本中抽了一本给伍秉鉴说道:“这是江南织造局的账本,毛鸿岁已经清理完了。下一步向英国人买些机器回来扩大生产。今后这些生产出来的产品,朕就交给你的贸易公司了,而且朕要在贸易公司中入股,到时有人会和你签署相关协议,今后皇宫中的用品都向你买,一分也不会少你,有问难你的,你拿着这块腰牌来找朕。”说完刘寄将腰间的一块腰牌取了下来递给了伍秉鉴,外间自然有记事的太监将此事记录了下来,晚些换班时下班的记事太监会将此事记录入档保存下来。
    伍秉鉴跪下行了大礼,双手恭谨的接过腰牌小心揣进怀里。
    过了片刻,伍秉鉴情绪稳定了些,向刘寄说道:“禀皇上,草民有要事相奏。”
    “伍先生,请讲。”
    “洋人中有一类败类,专门行销鸦片。这些人大都买通贪官,偷偷运到我大清上国。皇上开了海禁,这些洋人的商船四处上岸,到处偷运。而洋人商船装有火炮比我大清的水师还厉害,所到之处水师无法缉拿,长此以往必祸害吾国吾民,草民恳请皇上禁海,整顿水师缉拿走私洋船。”
    刘寄猜想伍秉鉴说这翻话,还是存了些私心的,这禁海其实也把想出海行商的人禁住了,这不是减少了十三行的竞争对手吗,想到这里刘寄说道:“禁海就不必了,财富来自于海上,危险亦来自于海上。我们不出海,危险一样要来,可是财富却肯定不会来了。伍先生你说呢?”
    伍秉鉴听刘寄一说,抱拳坦然回道:“圣上英明,然草民身在江湖,却不敢忘忧庙堂。这开禁只是半年,沿海匪患多了许多,沿海商船必雇佣洋船护卫,有些大商人已经在置办私人舰船护卫。而且各地吸食鸦片的人与日俱增。
    刘寄听伍秉鉴一说,倒觉得自己小气了,他肃然道:“伍先生说的是,倒是朕不察,随后就让军机处办理整顿水师在沿海缉匪。”
    伍秉鉴见刘寄从谏如流,心中对刘寄更加认同。两人这一翻交谈,把贸易公司的事情定了下来。连贸易公司的名字也想好了,取名为中国皇家贸易公司,相关的后续手续也正式开始着人办理。
第四十一章暗流险阻
    穆克登额穿着布衣带着斗笠小心翼翼的走在人群中,任随现在也想不到这是一个堂堂的清朝一品大员。
    穿过街头巷尾,穆克登额向着恪亲王在得胜门外的一处私宅走去。沿途他的脑海中思绪如潮,自从上次跟纵火案有关的顺承郡王伦柱赍被杀以后,京城中的王爷们早已不安的心情越发担忧起来。
    这种忧虑在恪亲王小心的串联下合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也让在朝中逐渐失意的穆克登额加入了这股势力中,穆克登额所以加入王爷的势力自然与他和庄亲王绵课非同一般的关系分不开,两人原本私交甚好,又结了儿女亲家,这些日子以来皇上的举动让两人暗中担心不已,大清朝被贬的官员恐怕比那街上的乞丐还多,不定那天就轮到自个的头上。由于庄亲王绵课被皇上的探子盯的很紧,穆克登额便代表两人出席了这次的聚会。
    自打加入了王爷们的聚会以来,穆克登额寝食难安,时时刻刻都在掂量着自己的该怎么做。他甚至扳着指头把朝臣和领军的大臣都一个个算了一遍,这让他很难取舍。现在军机处的大军机有八人曹振镛、英和、文孚、赛冲阿、黄钺、长龄、蒋攸铦、陶澍。
    这八人中文孚是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英和是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长龄是正白旗蒙古都统,这三人都握有军权同时又受到皇上的信任。赛冲阿虽然资格最老,可年事已高,基本已经不管事了。但是一但朝中有事,他出来一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