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鸦片战争-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龃蠓段У脑残握蟮亍! ≌獯位嵴剑已侵蘖暮笄诒U匣褂胸酱纳频牡胤健! ∥颐窃2月18日地进攻完全可以撕开英军的防御阵地。 可就是因为后勤无法保障,担心弹药补给不上。 而失去了一次胜利的机会,以至于英军得到了周边的援助。 现在聚集在科希马战场的英军已经达到12万人,这样我们的正面进攻已经很难奏效。 而我军在科希马担任主攻的军队有中国陆军7万人,缅甸军5万人,越南军1万人,暹罗军5千人,柬埔寨军5千人。 这就是现在的大致情况。 今后地战斗要怎样进行,还请各位同仁畅所欲言,为亚洲的安定和平献计出力。 汇报完毕,请大将军指示。 ”
杨露蝉招手说道:“坐下!”
“遵令。 ”
汇报战况的是年轻的参谋官李秀成,在第一集团军参谋长左宗棠率军出击后,这位深受左宗棠喜爱的青年军官代替了他处理着参谋部的日常事务。
李秀成发言完毕后,这间简陋地指挥所内一时沉默了下来。 杨露蝉大马金刀的坐在上首,他的腰身挺的笔直。 一手放在膝盖上,一手理着胡须向缅甸军队的首领说道:“我们先请努山将军谈一谈。 ”
努山将军穿着一身缅甸铠甲,他的脸膛紫黑,身形粗壮。
听到杨露蝉的话后,努山将军站了起来向杨露蝉行过一礼,尔后说道:“尊敬的将军大人。 如果我们能拿下科希马以东地区,控制钦敦江上游地区,我们的后勤供应将得到有力的保证,从中国到密支那,从密支那到欣贝延地弹药补给就可以利用钦敦江地便捷,快速运送到前线来。 ”
努山的话打开了众人地话匣子,大家开始议论起来。
这些日子来,军队连续作战,对科希马久攻不下,部队士气已经受到影响。 在加上后勤补给不稳定。 从后方来的物资经常受到英军的偷袭。 所以军中牢骚不少。 这些不满大都是针对军队后勤补给的问题。 杨露蝉对这种情况早有所料,他静静地让大家发表着不满。 以杨露蝉在军中的威望。 平日没有人敢在军中当刺头,所以也难得听到军官们的意见,现听到这些意见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面对众人的意见,杨露蝉只是在一旁静静的听着。
待大家都议论完了,杨露蝉呷了口茶,向李秀成说道:“李参谋,你把最近的其他战区的状况通报一下。 ”
李秀成从座位上迅速的站了起来,身体笔挺的犹如一颗松树。 这位受到当今皇上破格赏识的军官,有着军人特有的气质,一举一动都符合讲师讲武堂的规矩。
他抱拳向杨露蝉礼毕后洪声说道:“据集团军参谋总部报,左总长已经在2月26日攻下锡尔赫特,并有一支孟加拉人组成的军队投诚,现在正在号召英属印度境内的百姓起来抵抗英国不义的统治。 另有第三集团军报,曾国藩将军率第三军攻下朗布尔。 并得到北路军消息,北路军由西藏将军衙门下属第100、101、102、103步兵镇以及廓尔喀和不丹的军队组成,其统帅为西藏将军王大勇。 北路军初战告捷,已经攻下英属印度北面重镇西里古里,并且得到西里古里大量印度士兵投诚。 汇报完毕,请大将军指示。 ”
这个消息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顿时在座的各位军官都感到了自己坚持在科希马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不是远征军的主力和英军主力僵持在科希马,其它几路军队如何能够达成如此良好的战果。
这时杨露蝉徐徐说道:“诸位听本将军一言。 ”
杨露蝉的话一说完,指挥所里立刻鸦雀无声,远处偶尔响起的枪炮声顿时清晰可闻。 在座的都是戎马生涯的将军们,这些枪炮声在他们耳中似乎就像过年的鞭炮声,军官们无人在意这些,他们习惯性的挺起胸膛端正的坐在木凳上。 那些来自中南半岛的藩国将军们,心中对这样一支军队充满景仰和渴望,无意中他们也学着中**官的模样,在指挥所里充分的展示了一个军人良好的姿态。
杨露蝉用洪亮的声音说道:“诸位,我亚洲远征军不辞辛劳,前来解救水生火热中的印度父老乡亲,此顺天应人之举,使得曾将军、王将军以及左参谋长所部,能够顺利克敌入境。 现在我亚洲联军三路军队正在逼近英军老巢加尔各答,而英军的主力正被我们牢牢的牵制在这里。 为了防止英军从科希马撤军,从今天起要密切注意对面英军举动,所有部队轮班休息,一旦发现英军撤退,立刻发起进攻。 ”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五十三印度交锋2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五十三印度交锋2
李秀成在京师讲武堂养成的习惯让他随时随地抱持着良好的军姿,此刻李秀成站立在杨露蝉的办公室内直挺挺的如同一颗钉子栽在那里一般,他的对英作战计划正在征寇大将军杨露蝉的手中。
以现在的形势发起对英军阵地的进攻,原本是一件极好的事。
从整个战局来看,加尔各答如果得不到增援,将面临极其危险的地步,而英军最快捷有力的增援只能是来自科希马。 这样亚洲联军在科希马发起进攻,就可以对科希马的英军保持了必要的压力,以防止他们增援加尔各答。
可事情有些不凑巧,在联军向锡尔赫特的左宗棠部送出补给后不久,也就是三天前的晚上,亚洲联军一处较大的临时补给点被破坏了。 整个补给点成为一片废墟,里面储存的弹药荡然无存。
在破坏掉补给点后,这股英军继续深入联军后方袭击沿途的补给,使得亚洲联军的补给线受到严重的危险。
英军无意中一招,让亚洲联军顿时被动起来。 因为火力极强的中**队,其后勤补给的重要性更甚于其他军队。 中国士兵一个弹药基数是240发子弹、6枚掷弹,掷弹的投掷速度毋庸赘言,用鸣箭2型步枪的射速作一个计算,大家便知道后勤的重要性。
以鸣箭2型每分钟射击12发子弹计算,一场20分钟的激烈战斗后。 240发子弹便只剩下一堆弹壳。 这时候,如果没有补给,那么中国士兵就只能拿着“烧火棍”作战了。
所以先进地装备在给中**队带来了更强火力的同时,也对中**队的后勤补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说到这里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补给点被英军攻击,会给亚洲联军带来如此重大的影响。 现在存放在前线的弹药只能保证每个中国士兵2。5个基础的弹药,也就是说这些弹药只能提供一场50分钟地高强度火力攻击。 显然以这点弹药存量发起对英军十几万人的进攻是过于冒险了。 假若在进攻失利后,英军发起反攻怎么办?杨露蝉不得不担心这儿后果。 他是近三十万军队地统帅。 不是一个队官、管带或者是协统,作为一个高位的统帅若是决策失误。 牺牲的不仅是数万的生命更是一个国家的国运。
这些问题让杨露蝉犹豫起来,他语重心长的向李秀成声音说道:“秀成,当初皇上着人将你从肆井找出,本帅便知你是非常之才。 出征以来秀成的表现,非常出色,连平日素不夸人地左季高也对你另眼相看。 只是本帅深受浩荡皇恩,一身所系责任重大。 战争输了我杨露蝉即使马革尸还也无所畏惧。 可我杨露蝉畏惧的是皇上和朝廷将处于被动,我大中华国在南海新建数省重新落入英人手中,那时东南一带无我中华立锥之地。 这是一步险棋,暂且不议。 ”
说到这里,杨露蝉又补充道:“现在黄将军部已在剿灭补给线上的英军,等弹药补给上来,我们再行进攻不迟。 ”
李秀成还有些不甘心的说道:“弹药一事,可使士兵节省用弹。 若是实在不行,还可使用缴获的英军武器,队伍中有很多老兵使用过燧发枪。 标下以为,英军一定急于离开科希马,此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杨露蝉脸上露出了沉思的表情。 眼前进谏的若是左宗棠或许他便准了。 但是。 李秀成毕竟是个刚出学堂不久的年轻人,杨露蝉犹豫起来。 他实在担心补给上地困难,如果中军主力出现问题,其他三路人马的战果便会白费,想到这里杨露蝉说道:“这样,我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英军的动向,另外派遣人催促一下后方的补给。 ”
正在此时,有通信兵来报:“大将军,前方来电,英国人在未时初发起了进攻。 ”
最近几天。 英军不断的发起进攻。 面对英军接连的反攻。 杨露蝉加重了防御为主地心思,他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走到李秀成的身边拍着他的肩头说道:“就这样吧。 ”
李秀成从掩藏在树林里的地垒走了出来,他的情绪有些失落,通过对前线战报的分析,李秀成很有把握认为英军会撤离科希马,甚至李秀成认为最近英军的进攻就是在掩饰其撤离的意图。
他摘下了头上绿色的军帽,午后的天气格外地晴朗,湛蓝地天空在雨后见不到丝毫的云彩,这样地天气视线格外的良好。 李秀成站立在一处山坡上眺望着前线激烈的战况,他的血液在燃烧,他的心中渴望参加前线的战斗。 自小听着“说岳传”、“三国演义”的评书长大,在李秀成的心目中一直渴望着指挥千军万马,将男儿的热血抛洒在铁与火的战场。
然而战争是残酷的,战斗开始以后前线不断的有担架抬了过来,这些伤员让李秀成感到战况的猛烈。 可以说能被担回来的伤员都是不幸中的幸运者,更多的人已经变成了千万块碎肉,肢体四分五裂。 而担回到前线医院的伤兵轻则血肉模糊,重则缺胳膊少腿。 造成这种伤害的主要是英军的火炮,尤其是重型火炮。 这次的科希马战役,联军在火炮上吃了很大的亏,这种情况主要是联军中缺少重型火炮造成的。
而前线没有重型火炮的原因,又是因为中国海军没有能够夺取到马六甲海峡的制海权造成的。
缺少制海权运输自然不能走海路,这样中**队的运输只有从陆路通过。 陆路上有两条线路,一条从云南到达缅甸。 一条绕道越南经万象暹罗到达缅甸,目前两条路都在使用,可由于前者路途艰难,后者路途遥远,导致中**队的重型火炮一直没有送到前线。
李秀成看到这些经过的伤兵,他默默地摘下了帽子,心中越发对火炮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
收拾起有些怅然的情怀,李秀成快步走向了参谋部的办公室内。 相对于外面紧张纷乱的情景,参谋部里是另外一种忙碌。
地面上最打眼的是十数根相互缠搅的缆线,这些缆线向里间延伸,一直连接到房间里七八台电报机的后面,为发报机供电的军人机械地摇着电机上的把手。 几个报务员正戴着耳机配合着指压和前线通讯着,在电缆线里频繁传送的电波将集团军参谋总部和下属各镇的参谋部连结了起来,这样各镇最新的战报便能及时送到参谋总部。 除了和下属单位联系,这里还负责和其它固定地点的外单位部队相互联系。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五十四印度交锋3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五十四印度交锋3
滴滴嗒嗒的发报声成了这间房屋里持续不断的背景声音,伴随着这种声音的参谋部官兵们各自忙碌着各自的事情。 当李秀成进来后,屋里的人都在各忙各的。 李秀成自顾走到右边一扇小门,推开走了进去。
这间不大的小屋是李秀成在参谋部的办公室,他端起桌上的陶杯咕嘟嘟的灌了一口冷茶。
这时,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在李秀成说了声“进来”后,一名副官走了进来,他递给了李秀成一份最新的前线战报。
看到战报上的内容,李秀成嘴角挂着一丝冷笑。 他向站立在旁边的副官说道:“英国人学聪明了,他们不在排着横阵冲锋了。 ”
那名军官笑道:“如果是这样,他们队伍里的火枪手也有八成不中用了。 要知道,燧发枪除了成排射击以外,一百米的命中率不会超过两成。 ”
“你也不要小看英军的火力,他们的每一个连队里都有一些来福枪手,上次第二集团军十七镇一个士兵还从英国步兵身上缴获了德雷泽步枪的。 ”
其实这次在科希马近两个月的战斗,已经让中**队对英军陆军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 英军陆军其实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弱,他们的装备应该说也是世界一流的。 只是中**队幸运的有了一盏明灯,在刘寄的指引下。 中**工很少走弯路,他们总是朝着皇帝指向地正确目标,义无反顾的研究下去,这样中国陆军的装备才比英军稍微强上一些。
即便如此,中**工的成熟度仍然低于英国。 武器的合格率,乃至使用寿命,中**队的枪支都要略低于英军。 所以李秀成提醒副官不要小瞧英军的武器。
两人又聊了几句。 副官向李秀成告辞退了出去。
李秀成走到了室内地一幅地图上仔细研究起来,看到地图上已经深入恒河平原的军队。 李秀成最担心地是部队的补给。 看起来应该在军队中开展使用英制枪支的学习,只有这样才是继续深入的打入英属印度境内的最好办法。
*************************
三天后,清晨,科希马前线。
巨大的响声接连从英军阵地上传来,爆炸的滚滚烟尘在英军地阵地上醒目的卷上天空。
惊天动地的声音惊动了隔着一条沟地的亚洲联军官兵,许多人从从隐蔽的地方悄悄打量着对面的情况,这一幕让联军官兵们充满了疑惑。 第一集团军下属步兵第七镇的参谋官马永贵也在其中之一。 他拿起望远镜在一堆杂草里偷偷观察起来。 马永贵的举动非常小心,人人都以为前线杀死人最多地火炮,可老兵们都知道,英军的来福枪手才是杀人最多的机器。 近几天以来,英国中的来福枪手突然的消声匿迹了。 许多前线的士兵都松了口大气,马永贵也才敢从战壕里用望远镜观察对面地阵地。 这要换在平常,他可就危险喽。 要知道来福枪手即使在1000米外,也能穿透十公分软质松木板。 虽然软质松木板不算太硬。 可怎么比较也比人的皮肤硬。
在马永贵的望眼镜里,英军阵地上乱糟糟的,比起平时来,总让马永贵感觉有些不同,镜头里不时可以看见留着大胡须裹着红头巾的锡克士兵出没在战壕里,看他们运动的方向是在远离前线。
马永贵立刻醒悟过来。 为什么在他的望远镜里没有出现高鼻子的英国佬,这些士兵肯定没有了约束,正在大批的撤离战场。
想到这里马永贵转身向参谋室飞奔而去。
参谋室是从战壕里挖出的一件土屋,门口用木桩支撑着,木桩上歪歪斜斜地挂着一扇简陋地木栏门。
木门被马永贵猛的推开,几乎就此散架了。 可马永贵顾不得这些,他向电报机旁边抽着水烟地士兵高声喊道:“快,把电机摇起来,紧急军情。 ”
**************************
第一集团军参谋总部内,发报声连续不断。 经过翻译的报文接连递到李秀成的手中。 来电的内容全部一致,前线的参谋和指挥官都判断英军撤退了。
李秀成按着桌子上黑色方正的电话机使劲摇动起来。 这部土气粗糙的电话机随着李秀成的摇动忠实的执行了它的使命。
隔着200多米的大将军办公室内,一部外貌一致的电话机叮叮噹噹的响了起来,这声音让人们响起了闹钟。
杨露蝉正在和黄爵滋谈论着即将抵达的补给,听到电话的铃声,他站了起来,一边向黄爵滋问道:“老黄还习惯使用这玩意了吗?这东西头几回叫唤时,我正在和一个参谋谈话,好家伙把一个青年军官吓得钻桌子底下去了。 ”
黄爵滋听得哈哈大笑起来,他亦笑道:“这个新玩意,是皇上让装备到军队的。 还真有些用处,听说是徐寿新开的一个工厂里生产出来的,回去让徐先生也给我家里安装一部。 ”
两人正说话着,拿着话筒的杨露蝉脸色凝重起来,很快杨露蝉放下了电话。
黄爵滋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严肃的看着杨露蝉问道:“怎么回事?”
“英国人果然跑了。 ”
**************************
亚洲联军的主力部队终于进入了科希马,可这座小镇已经被英军毁掉了。 为了不给联军留下丁点的东西,不仅是前线的重型火炮被炸毁了,即便是这座小镇的物资,他们也把能拿走的都拿走了,不能拿走的也都烧掉了。
在科希马狭窄而黄尘飞扬的街道上不时能够看到被焚毁的房屋,烧焦的木梁在灰烬里乌黑一团,街头经常可以见到无家可归的印度人。 他们家中的东西被溃逃的印度籍英军抢夺一空,一个个呆滞的坐在自家空荡荡的房屋前。 整个科希马看不到半点生气,当地人都不知道明天在那里,他们已经不畏惧新来的军队,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东西再被抢夺了。
杨露蝉骑在马背上听着李秀成的建议,他很大度的向后勤官说道:“你随李参谋领一些粮食出来,分给这里的印度人,让队伍里的向导,按照李参谋的意思给他们训话。 ”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五十五印度交锋4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五十五印度交锋4
左宗棠停留在锡尔赫特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他手下的士兵每人平均不足五十发子弹。 由于他的推进过快,在调动英军的同时另外一个弊端也显露出来了,由于补给线过长且暴露在英军的势力范围内,左宗棠这路军队无法继续前进了。
好在攻下锡尔赫特后联军获得了不少食物,可是弹药必须从大本营补给过来。 从科希马到达锡尔赫特相距500多公里,沿途群山不绝,丛林密盖。 在派出信使后大军只能静静地等待,在等待的日子里,左宗棠没有让士兵们闲着。 他一面让士兵们熟悉使用英军的燧发枪和来福枪,一面提高他们相互配合的能力。 经过这样的训练,缅甸兵、孟加拉兵和中国兵相互间不仅加强了配合,而且促进了友军间的友谊。
1851年4月18日,左宗棠部没有等来补给,而是等来了英军的一次反攻。
攻击锡尔赫特的英军是驻守在恒河平原一带的军队。 这支军队总计有三万人,其中有四个团是来自英国本土的英军,其余的都是在战后临时招募的印度人。 他们在指挥官查理上校的带领下,从达卡出发气势汹汹的往锡尔赫特开来。
而此时守卫锡尔赫特的左宗棠拥有一万中国士兵,五千中国骑兵,三万缅甸步兵,六千孟加拉士兵。 此时的亚洲联军虽然在人数上大大的占据优势,可1万5千名中国士兵由于弹药地原因战斗力大大下降。 而其余亚洲国家的军队在武器装备上明显落后于英军。
18日下午,查理上校的军队抵达锡尔赫特城外五公里处。 英军在驻扎下来后向左宗棠下了战书。
19日早晨,双方在锡尔赫特的城外一处空地摆开战场。
英军以四个主力团压在阵后,让临时招募的印度各族士兵摆放在前面。
对面的联军军队分成三路在正面摆开,左路是1万5千名缅甸军队,右路也是1万5千名缅甸军队,中路主力则是两个中国步兵镇的1万人。 让人感到奇怪地是。 联军左右两路的缅甸军队远远地摆放在战场后方,距离中路的中**队千米。 这样战场中路的1万名中国步兵在联军的阵地上显眼的凸出。
左宗棠骑在一匹青花大马上跟随在前线的两个步兵镇后面,这两镇士兵在异国作战连战连捷,已经将左宗棠视为心中的依靠。 此刻见主帅跟随在他们身后,中国士兵们士气高昂,见到左宗棠地到来,队伍里不时传来雄壮的高呼声:“左总长必胜!”
左宗棠信心十足的向士兵们挥舞着手臂,行军打仗什么都可以丢。 可绝对不能丟了气势,虽然这一战极大的考验着左宗棠的作战智慧,可是他的表情没有半点的露怯。
这次和英军作战,首先要克服的便是英军地火炮。 跟随自左宗棠身边的第15步兵镇统制张赫显然也知道这一点,他向左宗棠问道:“总长大人,不如让骑兵兄弟们从后面毁了那些火炮。 ”
左宗棠注视着英军的阵地淡淡笑道:“咱们是在城外作战,炮是死的,人是活的。 ”
张赫脑瓜子也不笨。 他立刻明白过来说道:“难怪总长大人答应和洋人在城外打,在城里,洋人的火炮打起来,那些城墙顶个屁用。 ”
今天左宗棠地布阵有些奇怪,亚洲联军和英军隔的老远。 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左宗棠大致测算了一下。 将军队刚刚摆放在英军火炮的攻击范围边缘。 而且亚洲联军的阵势也站立的十分疏散。
亚洲联军这边在左宗棠的指挥下蓄势待发,一直站立在战场的东面,并不主动出击。
大约上午9时徐,英军指挥官查理上校终于不耐烦起来。 在左宗棠的望远镜里,英军的阵地上传令官往来穿梭。 不久,英军的前锋动了起来,接着中军,然后后军。 这种骚动大约花费了半个小时,整个英军终于往前移动起来。
英军地这种移动显然是有预谋,他们一方面靠近中**队。 一方面也在靠近锡尔赫特城。
左宗棠没有理会他们地动向。 他指挥着中路的中**队缓缓后退。
两军交锋,不战而退。 这是兵家大忌。 要知道这种后退很可能演变成一场指挥官无法控制地溃退。 那样这场战斗便不战而败了。 这在士兵们的心目中会造成指挥官无能的形象,一旦指挥官在士兵心目中失去了信任感,那么这名指挥官基本上可以宣布失败了。
所以这也是左宗棠在前方布置最信任自己的中国士兵的原因,而且为了保险他还亲自跟随在前线压阵。 这样以左宗棠多年征战的威望以及他数战数捷的威信影响下,中路的万名中国士兵缓慢而稳定的往后方徐徐退去。
查理上校将中**队的举动一点不漏的看在眼里,见到战场上将屁股留给自己的中**队,他深深的思考起来。 在中**队退去的后方,数万名缅甸士兵分开在左右迎接着中路的中国士兵。
这很容易让查理感觉到其中的阴谋,果然中路的中国士兵在退却到一定距离后转过身来。 这样左右两路的缅甸士兵和中国士兵形成了凹形的阵势,英军迎头撞上去,不正撞在凹形阵势的包围圈里吗。
查理上校不是傻子,他不仅不是傻子还是英国桑赫斯特皇家陆军学院的高材生。 查理灵活的头脑很轻易的抓住了一个战机。
只见英军前进的步伐随着小鼓节奏的改变,发生了一些变化。 整个英军的阵形稍微发生了一些变化,一部分英军插入锡尔赫特城和亚洲联军的中间,一部分英军的队伍往着锡尔赫特攻去。 守候在城内的少量联军士兵很快放弃抵抗,查理上校轻松的进入了锡尔赫特城。
这时行动迟缓的亚洲联军这才反应过来,他们向阻隔在中间的英军发起了进攻。
可惜缅甸士兵的武器过于简陋,他们的训练也不及格。 看他们笨拙的捅着火药的模样,查理上校仅有的担心也消失无踪了。 果然英军将大炮架设在城墙上后,亚洲联军开始退却了。
******************************
在锡尔赫特城一间宽敞的房间里,查理将雪茄刁在嘴角。 副官很识时务的为他点燃了来自古巴的雪茄烟。 查理不得不认为自己是个天才,想起那个猪头似的中国指挥官,查理甚至想笑出来。 打仗那里能那么呆板呢?既然自己是来攻打锡尔赫特的,又何必拘泥在城外和联军打上一仗呢?这回自己占据了锡尔赫特,由攻城战,变成了守城战,那些愚蠢的中国人将付出更多的代价得到锡尔赫特。 并且在后续的英军的打击下,这些辫子猪会连野外也找不到合适地方待下去。
在房间里一阵舒适愉快的联想之后,查理向外间走去。 参谋长布尔特中校见到查理上校走出来,立刻含着敬意向查理问了声好,又主动向他报告道:“城里的孟加拉人很老实,我们已经很容易的征集到了一些志愿者答应帮助我们驱逐中国人。 ”
查理上校高高的挺着胸膛,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 近来和中国人的战争总是听到失败,这会终于在查理的英明指挥下兵不血刃的打败了亚洲联军,查理当然有理由骄傲。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五十六印度交锋5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五十六印度交锋5
虽然只是四月中旬,可恒河平原早已经进入了夏季。 19日这天夜晚天气格外的闷热,白天出了一天的太阳,晚上没有丝毫的风,天漆黑一片,月亮和星星都不见影子。
这样的夜晚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英军的岗哨和巡逻都明显得加强了,街道上不时可以看见巡逻的英军。 他们举着火把一队队巡逻在大街上,与那些不穿鞋的印度籍英军相比,穿着皮鞋的英国本土士兵总是在走路时发出嗒嗒的响声。
天上隐隐传来一阵响声,巡逻兵手上的火把开始摇晃起来。
有人说道:“起风了。 ”
是的起风了,地面上突然沙尘扬起,黑夜里被风刮倒的物件撞的砰砰作响。
突然城中到处都有人高声喊叫起来,这声音是咧咧的风声中依旧是那么响亮,如果你懂得十数种印度各邦的语言,一定可以听懂他们的喊叫声,这是印度土著在呼唤他们的同胞们不要为英军卖命。 随着喊话声的出现,城里不时有人防火,一道道火焰在城里的茅草屋顶很快变成了火海。
火光似乎是一道信号,街道上顿时枪声大作,巡逻在街道上的英军不是临阵倒戈便躺在了血泊中。
城中的骚乱刚刚开始不久,南北城门只听见两声巨响,数米高大的城门被炸的粉碎。 响声过后不久,只听见呐喊声阵阵。 那是用缅甸语发出的喊杀声。
查理上校从房间里跌跌撞撞地跑到屋外,他的头发散乱,平日严谨整齐的军服胡乱的套在身上。
一名英国士兵飞快的跑到他的身前叫喊道:“长官,快走。 亚洲人杀进来了。 ”
查理非常不甘心的跨上了士兵牵来地马匹,可黑夜里一切都乱糟糟的,他无法有效地调动他的军队。 何况他已经分不清那些是叛变的印度籍英军,那些是仍然忠于英国女皇的印度籍英军。
查理很理智的带领着聚集起来的部分英军士兵往城北退去。 这一天给了查理如此之大的反差,在前一刻变故发生之前。 他依然在为自己地聪明才智自傲不已。 可片刻的工夫,他便成为了丧家之犬一般带着手下亡命的奔逃在田野。
天上一道闪电如同闪铄的银蛇一般峥嵘的扭动在空旷的天空,大地突然的为之大亮,大雨终于在闪电后落了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