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鸦片战争-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寄没想到李巧儿出个哑谜,对于字谜这类东西,他当然不是强项,刘寄笑了几声说道:“好,李姑娘有文采,读起来琅琅上口。  回头我琢磨一下,一定满足姑娘的要求。  ”
    “皇上,君无戏言,既然答应了,可一定要遵守。  ”
    “既然答应了姑娘,朕一定遵守。  ”
    刘寄看着李巧儿笑弯了秋月的眼睛,心中不仅有些后悔,莫非有什么圈套。
    李巧儿不知道为什么一下高兴起来,告辞了刘寄转身走了出去。  望着李巧儿婀娜多姿的身形消失在门口,他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传龚自珍。  ”刘寄立刻吩咐人把龚自珍找来,要揭开这些字谜,只好找这些文学巨匠来。
第一章风起云涌一百四十二
    第一章风起云涌一百四十二
    龚自珍看到字谜便笑了起来,问道:“皇上,这字谜可是出自女子之手。  ”
    刘寄知道这家伙已经猜了出来,带着笑意呵斥道:“甭管女人男人,你给朕把谜底说出来。  ”
    龚自珍和皇上交情深厚,自然知道皇上不会真的怪罪,他笑眯眯的说道:“皇上,微臣说出谜底来,可要促成一段姻缘。  ”
    “什么谜底要成一段姻缘,说出来听听。  ”
    “字谜一共八个字,第一个字是我,……,最后一个字是起,合起来便是“我想能和你在一起”。  ”
    刘寄愣了愣,他还真没想到是这意思。
    龚自珍又在一旁笑道:“微臣可要恭喜皇上了。  ”
    刘寄淡淡笑了笑说道:“尔玉可想知道说谜的人是谁?”
    “不会是互助会的李巧儿姑娘吧。  ”
    “尔玉怎么会知道,正是她。  ”
    “这事说来话长,京师讲武堂一直邀请臣去演讲,今早偷了个闲去了北郊。  早就听过皇上钦点左宗棠入讲武堂的故事,今日去正好遇见此人。  臣也想试试此人,看看他到底有何才学?这人果然才学极高,只是跟臣年轻时的毛病有些像,轻狂呀!”说到这里龚自珍发现自己跑了题,笑呵呵的说道:“和左季高一翻交谈,臣知道这次进京有一个敢得罪贝勒的女子,此女子有如此胆量。  若没有陛下护着,恐怕吃罪不起,而陛下要臣帮着猜谜,想那谜底若是出自男人之口,恐怕要贻笑大方。  如果是女子,左右一想,李巧儿最有可能。  ”
    刘寄大笑起来。  上前拍了拍龚自珍地肩头说道:“尔玉心思缜密,果然厉害。  你帮朕参考参考。  该怎样回复李姑娘。  ”
    “陛下恕臣不敬,妄论陛下大事。  ”
    “你讲吧。  ”
    “陛下九五至尊,气吞河岳,胸中纳四海,而后宫寥寥,此等风气为我等百官所钦服。  然陛下如今只有一子,且身虚体弱。  终日积病,恐怕……。  ”龚自珍没有把话说完,但是道光唯一的皇子奕纬已经病入膏肓的消息谁都知道。  他接着说道:“为了陛下今后的事业,陛下还是应该多纳一些妃子。  并且李巧儿是互助会的教主,由于皇上的支持,互助会势力遍布大江南北,若是稍有不慎,恐怕尾大不掉。  如果皇上能纳了李巧儿。  可能更稳妥一些。  ”
    刘寄低头思索了一会,挥手说道:“你下去吧,让朕想一想。  ”
    ************************
    德温公主像一朵静静的水仙花,妩媚而不失端庄地坐在刘寄身边,她宽大的衣袖捋了起来,露出小巧地手腕正在为刘寄研墨。
    白天李巧儿的话让刘寄有些心乱。  他推开摺子坐了起来,在书房里徘徊起来。
    娶李巧儿未尝不可,可是按照中国的规矩。  李巧儿一但成为了皇上的女人,那她就不能在抛头露面。  那无为教交给谁来打理,这么庞大的地方势力,若是将矛头对准了自己,那不是太平天国起义提前了吗。
    身后传来德温公主温柔地声音问道:“皇上心里烦闷吗?让臣妾给皇上跳一支舞解闷。  ”
    听到这声音刘寄的心情放松了下来,他回头看着娇艳如花的德温说道:“想跳就跳吧。  ”
    房中温暖如春,宫灯将屋里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  德温公主被朝鲜服掩盖地身材在舞蹈中又展现了出来,她的动作形如流水。  柔软的肢体在唱响的民歌节奏中舒展着。  她的舞蹈中汇聚着古老汉江的悠悠灵气。  仿佛有一曲悠然奏响的伽佴琴在为她伴奏。
    刘寄上前将德温公主拉了起来,在忙碌中积累下来的不快也随之而去。  他伸出手细心地擦掉德温公主鼻尖上细微的汗珠。  随口问道:“朕打算将一位侠女带回宫中,爱妃喜欢吗?”
    “皇上的妃子,比朝鲜的大君还少,是应当多纳一些妃子。  ”
    “你不怕朕移情别处,受到冷落吗?”
    “如果皇上的喜好只是在这后宫,臣妾也不在乎受到这样的恩宠。  ”
    刘寄深深地看了德温一眼,心中想到这是个美丽而又聪明的女人,她真是受到了上天格外的照顾。
    “今天夜深了,朕想早点休息,咱们回宫去。  ”
    “皇上,摺子已经不多了,臣妾陪在这里,等皇上批阅完了再歇息吧。  ”
    听到德温的回话,刘寄倒不好坚持,只好将案头的摺子都批阅完了,方才回了后宫歇息。
    **************************
    李巧儿进入皇宫中没有大的张扬,刘寄只是在储秀宫摆下了十数桌酒宴,分了三处。
    正屋中原来的五位妃子和新来的德温和李巧儿再加上刘寄,刚刚凑齐八个人。
    外间摆了五席,让御前近卫军的武官入席,其他御前近卫军的士兵通通加菜。
    最外间摆了九席,入座地是太监宫女中管事地,和一些有功劳苦劳的,当然宫中地太监、宫女、婆子也都加了菜。
    刘寄入席后让李巧儿坐在了身边,今天的李巧儿乖巧了许多,一身皇家的服饰让她看起来多了几分华贵之气。
    今天的宴会更多的算是一场家宴,除了刘寄的几个妃子,那些御前近卫军和太监、宫女们都可以算是刘寄的家奴。  所以刘寄也没讲究什么礼节,这也是刘寄不想张扬的地方之一,再说若是请来了王公大臣,将相百官,那少不得又要铺张一翻,现在国库正当困难,刘寄想能不这样最好。
    家宴中气氛随便了许多,刘寄和诸位妃子碰了杯。  眼前这些女子在刘寄看来,是他必须担负的责任。  历来刘寄都不忍心让这些女人守活寡,差不多每月刘寄都会找机会和她们说说话,偶尔也会临幸她们。  所以这些女中怨妇很少,后宫也算平稳。  皇后佟佳氏离去后,后宫中主事的是皇贵妃钮祜禄氏。  总的来讲,钮祜禄氏还算识大体,能配合刘寄革新后宫。
    说起来后宫,经过刘寄历年的改革,人事已经大变。  早在五年前,刘寄便下令停止了选秀和招募太监。  历年来财政一有困难,刘寄便首先减少宫女、太监。  这些年来宫中的人数已经减少了许多,原来的三千多名太监,现在只剩余五百名。  那数百名宫女也只剩下了八十多人。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四十三大国的冲突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四十三大国的冲突
    李巧儿是一个长期练武的姑娘,这种长期的锻炼让李巧儿骨骼匀称,身材完美,也让刘寄连第二天一早的晨练都取消了。  *宵一刻值千斤,最难消是美人恩。  曹进喜来叫皇上起床时,被骂了个狗血淋头,灰溜溜的走了。
    要不是李巧儿起了床,刘寄还想赖在被窝里。
    春天已经快要来临,虽然寒冬仍然统治着大地,清晨的雪地里可以看见一丝绿芽在阳光中悄悄钻出了土壤。
    昨晚的阴阳交泰,让刘寄神清气爽。  他在冰冷的寒风中深深呼吸了一口,冰冷而清新的空气让他的头脑格外的清醒。
    李巧儿将是后宫中一个违反惯例的存在,刘寄破格赐给她一面金牌,让她自由出入皇宫。  这样做也是为了能更好的控制做互助会,并通过互助会控制和分化社会下层的力量。
    事实证明,民国以前,由下层发动的暴力**从来就没有救过中国,新的起义者最终变成新的封建特权阶级,或者是被地主武装集团赶下台。  也就是赶走了狼来了只虎,下层的占据多数的人民永远是一群充当食物的绵羊。
    在今天的朝议中,有关鸦片的上奏又开始多了起来。  沿海各省贩入的鸦片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好转后,其形势又开始恶化了。  上次便有了鸦片贩子用小火轮到武汉贩卖鸦片的记录,现在地鸦片贩子在水师缉捕的大势下纷纷改用小火轮。  这样一来大江南北只要小火轮能进入的地方,都可以看到鸦片贩子的踪影。  鸦片的问题像是梦魇一般始终缠绕着刘寄。
    关于组建海事警察的提议,虽然已经上了议事日程,可是由于修建铁路造成的资金缺乏,短期内新组建地海事警察只有伍秉鉴捐助的一条小火轮和一些水师淘汰下来地老式快船,就这些少量的装备还要分散到沿海各省,虽然有各地水师协助缉捕。  自鸦片贩子大量使用小火轮后,鸦片贩卖日渐猖獗。
    1835年就在这种难堪的境地中渐渐过去。  国内由于铁路的建设带动了许多相关的行业,中国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矿山、机械、冶金等等行业,在兵器工业上也逐渐取得了进展,来复枪也开始在部队中少量装备。  与此同时鸦片的流入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上上下下举国都形成了反对鸦片的呼声。
    这一年的公历6月22日,英国一船鸦片船强行闯入闽洋,被南洋水师和海事警察的快船围追堵截。  击沉在当地,船上的英国鸦片商人被当地痛恨鸦片的群众活活打死。
    也就在这一年,利用传教掩护的英国间谍郭士立将历经数年考察地成果汇报给了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了详尽的军事侵华方案。
    当年10月刘寄下令总理大臣杜受田晓谕英国公使罗宾生,约束英国鸦片商人,不可驶入中国境内贩卖鸦片,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两国的关系随之渐渐紧张起来,双方在鸦片的问题上为了国家的利益背道而驰。
    1836年也就在这种不安中到来了。  这一年的1月1日,“查顿事件”让两国地关系开了一个极为不好的头。
    英船“查顿”号自伶仃洋驶往广州,在穿鼻洋被南洋水师认为是鸦片船,遭到南洋水师两艘护卫舰的阻拦。  “查顿”拒绝停船检查,双方发生炮战,“查顿”号落败逃往澳门。  这次事件英国人被打死三人打伤四人。  事实上许多英国商船都干过走私鸦片的勾当,“查顿”号拒绝检查,本来就是引起误会的事情。  双方在这一事件上各执己见,相互指责。
    英国人事后将正在中国修建铁路的英国工程师全部撤走。
    眼看着中国的铁路建设就要陷于停顿,李善兰在这场变故中脱颖而出。  早年李善兰便迷上了利玛窦、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后就读于京师大学堂数学系。  在铁路大建设开始时,被安派到英国工程师身边做一些简单工作。  由于李善兰在京师大学堂学会了英语,平素手脚又勤快,很快赢得了英国工程师的好感。  这样李善兰获得了很多学习的机会,在英国工程师撤走时。  他挺身而出。  将平时记录下地测绘数据收集整理,不足地重新实地测绘。  很快让京汉铁路的施工恢复了正常。  这样工部原本打算重新聘请法国工程师地计划立刻进行了调整,让李善兰主持全国的铁路。  并且组织了许多有经验的技工跟随李善兰学习,一支中国的工程师队伍便这样曲折地诞生了。
    事件后不久,英商驻华武官义律报告英政府,广州、上海等地的英国商人极为不满监督的沉默和平政策。
    1836年的春季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圆明园中的花草树木都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  此时的圆明园最美的地方莫过于杏花春馆,
    刘寄此刻正陶醉在花香和烂漫的杏花林中,去年以来,鸦片的问题日渐严重。  像这样轻松的时刻是刘寄少能享受到的。  今日刘寄之所以陪着德温公主到这里赏花,主要还有一个大喜事。
    德温公主恬静的坐在一株杏树下,身后是一片白里透红的花丛。  看到刘寄的目光看了过来,德温公主有一丝幸福而又害羞的低下了头。  半响抬起头来向刘寄问道:“皇上,如果孩子是格格喜欢吗?”
    刘寄笑了笑伸手摸着德温公主肚子说道:“格格好,你看安安静静的,在皇妃的肚子里一动不动,要是个贝勒,准把皇妃踢的够呛。  ”
    德温公主噗哧笑了起来,用手推了刘寄一下说道:“皇上也不正经,难怪把巧儿姐姐都气走了。  ”
    虽然李巧儿实际是去处理互助会的事务了,刘寄也没有争辩,他淡淡的问道:“奕纬去了,和妃还在伤心吗?”
    德温公主知道刘寄问的和妃是指奕纬的生母那拉氏,她轻声的回道:“和妃娘娘还在伤心,身子日渐消瘦,陛下去看看她吧。  ”
    “朕知道,昨天不是才去看过了吗?”对于奕纬的死亡,刘寄并不感到多少伤感,毕竟两人没有建立起多深的感情。  只是多少还是有些遗憾,奕纬是个能接受新思想的孩子,可惜就这么去了,命呀。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四十四走向冲突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四十四走向冲突
    刘寄正和德温公主在春日里赏花,雷履泰的求见打断了两人。  因雷履泰已是六十六岁的老人,德温公主也就没有回避。  刘寄只是吩咐人在杏林中加了一付桌椅,添了一套茶具,上了一些点心。
    现在的雷履泰已经是白发鬓鬓,虽说上了年纪老人家身体也还强健,走起路来挺胸抬头,举手投足间倒像一个年轻人一般。  相互见过礼,雷履泰道出了来意:“皇上,洋商来华贸易,常常带有本国货币。  这些外币我国商人也都认可,他们可在海外贸易中花费掉。  这样一来,沿海通商口岸都有外币流行。  臣在思考,这样一来是否会侵害到本国货币的利益,要不要禁止洋人携带本国货币交易。  ”
    “雷老这是个大趋势,只要和洋人贸易,必定会有这种现象发生。  现在我大清的龙圆不是也通行朝鲜、越南、暹罗等等各国。  不过雷老,这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你可要把握好。  ”
    “皇上指的汇率是什么意思?”
    “简单点说,就是一块龙圆等于别国的货币多少?比方讲一块龙圆换多少英镑?就这意思。  ”
    雷履泰点头说道:“这个臣明白,让龙圆多换英镑就好。  ”
    “这可不一定。  ”
    雷履泰有些不明白了,他疑惑的问道:“皇上让臣糊涂了,龙圆多换英镑不是便可以多买英国人的东西吗?”
    “那朕问你,如果别人地东西太贵了。  你会买吗?”
    “这……。  ”雷履泰毕竟做了一辈子的金融生意,他已经悟到了什么,可又说不上来,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样讲吧,现在上海的棉布已经行销到日本、朝鲜、琉球、菲律宾等等各国。  这些国家中,除了日本和菲律宾都在使用我大清的龙圆,这些使用大清国龙圆的国家自然体现不出汇率的重要来。  可是在日本、菲律宾就不一样了。  我们用日本作个假设。  假设日本人用1两银子可以购买两匹布,而在中国生产两匹布包括运费需要一块龙圆。  这时汇率是1比1,也就是一块龙圆等于一两银子。  这样我国的商人贩卖到日本地布匹肯定赚不到钱,若是卖高了,没人买,若是卖低了赔本,谁愿意做。  如果汇率发生了变化,变成了2比1。  也就是2块龙圆等于1两银子。  这时中国商人卖到日本的布匹肯定是好卖又赚钱了。  ”
    雷履泰恍然大悟,哈哈笑了起来:“皇上圣明,中国商人用一块龙圆产出地两匹布到日本卖一两银子,再把一两银子兑换成两块龙圆,不就赚了一倍的钱吗?高明,高明。  ”
    “当然这个汇率也不是越低越好,特别是汇率经常变动,会影响人们对该国货币的信誉感减弱。  人们通常不愿意持有这样的货币。  ”
    雷履泰仔细聆听着,点头说道:“臣回头便让那些留洋回来的小伙子们组建一个汇率管制部门。  ”
    “具体怎么管制汇率,朕就不插手了。  相信雷老对买进卖出这一套的体会比朕强。  不过朕提议可以多收集信息,多加分析。  对数据分析这一套洋人比咱们强,要给那些留洋学经济的年轻人一个发挥地舞台。  ”
    雷履泰用一杆鹅毛笔将刚才的话记录了下来,刘寄又提醒道:“其实让中国商人把东西卖出去。  最重要的原因是建立强大的生产力。  有了强大的生产力,不仅是布匹,机械、钢铁、水泥、武器、大炮、军舰都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这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  这些话,你也不用记,只当和朕随意聊聊天。  ”
    “皇上觉得,我大清还不够强大吗?”
    这个问题连旁边的德温公主也感到好奇,她用水灵灵地眼睛悄然注视着皇上,在朝鲜人的心目中中国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国家,这样的国家难道还不够强大吗?
    刘寄笑了笑:“我大清离强大还远的很。  虽然我国的地盘够大。  ”刘寄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  在刘寄心目中让中国摆脱君主制,成为一个工业国家。  那时地中国才真正的强大了。
    ***************************
    1836年的夏季鸦片走私越发猖獗,御史王康玥奏请弛禁鸦片。  不久太常寺少卿许乃济又提出允许鸦片照药材纳税,鸦片进口只准“以货易货”,同时提倡内地种植鸦片。  这种鸦片贸易的钱自己来赚的思想渐渐在有些大臣的头脑中形成。
    刘寄给了这种思想当头一棒,当年10月在内阁大学士林则徐、兵科给事中许球先后奏请严禁鸦片,驳弛禁之议。  刘寄先后三次组织朝议驳斥驰禁言论,随后下旨有再言驰禁者革职问罪。
    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这时中国各地查禁鸦片进行地如火如荼,然而事与愿违,鸦片越禁越多。  鸦片贸易巨额的利润驱使着外国商人前仆后继,利用一切手段走私鸦片进入中国。  许多洋行买办在巨额利益的诱惑下成为帮凶。
    这一年中英之间的贸易冲突已经从鸦片开始上升到其它领域,东南亚一带的棉布市场被中国商人优质廉价地布匹完全占据,英国棉布由于竞争力地缺乏退出东南亚市场。
    新上任的维多利亚女王,以强硬地姿态应对和中国之间的纠纷。  当年英国人中止对中国机械的出口,所有原有的订单全部退回。  并且英国人利用强大的海军封锁马六甲海峡,禁止中国向其它西方国家购买机械。
    这件事情引起两国的对抗开始升级,负责谈判的总理大臣杜受田和新升任的英国领事义律在谈判中激烈地争吵起来。  两国开始相互撤离领事馆,一场事关中国强衰的冲突以不可扭转的趋势发展下去。
    面对机械的缺乏,京师大学堂在此时立下一大功劳。  中国自行研制的蒸汽机在这里设计出来,1837年的年底,北方兵器工业公司生产出中国自制的第一台蒸汽机。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四十五走向冲突2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四十五走向冲突2
    蒸汽机在1837年由中国人自己造出来,这绝对是值得刘寄振奋的事情。  然而不惜工本的试验制造和形成一个完整的制造工业体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中国在刘寄14年的奋斗下可以通过进口机械完成了纺织业的机械化生产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要想真正进入工业化,还有漫长的路要有。  不得不提到的是,铁路在纺织业的量产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原本中国的产棉区主要在松江府(上海附近),从明朝开始这里就衣被天下。  据徐光启《农政全书》载,松江府在万历年间便植棉不止百万亩。  皇家工业公司轰轰烈烈的工业化运动,便首选到了这里。  早在1825年便有皇家工业拓展公司的人在这里建厂进行规模化的生产。  这种举动极大的刺激了当地的市场,工业公司生产出来的棉布规格统一、质量优良,当地小生产者受到致命的冲击。  这时一些头脑灵活的大商人纷纷到工业公司的工厂取经。  逐渐的冒出了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人。  同时得利于刘寄开放了上海为通商口岸,这些商人有了条件认识外商。  他们大胆地从海外购买机械,办起了新式的纺织厂。  竞争在这些商人中无情的展开,一些人终于脱颖而出。  日后成为北方兵器工业公司总裁的谢清高,也是这批人中的佼佼者,他甚至请来了外国职业经理人。  当时的松江府工厂林立,轰鸣地机械声终日不绝于耳。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  其中一些人开始引进产自中美洲的陆地棉,他们将种子分发给当地的农户,请来专家指导种植,手段不亚于现代商人。  松江府一带的亚洲棉逐渐退出棉花市场,而来自中美洲的陆地棉在铁路到来后迅速的向北方地扩展。  也正是因为铁路的延伸,北方草原地羊毛在汽笛声中千里迢迢的来到松江府的工厂里。  亚洲市场的棉毛纺织品大势开始逆转,路途近上了许多的中国棉毛纺织品开始顺利的占据周边国家的市场。  也正是如此引来了中英两国矛盾地升级。  英国强大的海军力量。  轻易的封锁住了中国需要的机械的进口。
    中国在刘寄的牵引下,生拉活扯的想要进入工业化大门的关键当口。  就这样被英国海军轻易地否掉了。
    刘寄想要谈判,英国公使已经撤退到了澳门,并且伴随着英国舰队的到来,义律的口气越来越强硬。
    难道鸦片战争要提前到1837年到来,刘寄陷入了沉思中。  李巧儿乖巧的陪伴在刘寄身边,轻轻的摇着一把团扇。
    刘寄在脑海里回忆着英国人的谈判条件,他们地目的是让中国允许鸦片的进入。  同时降低目前的关税,而且开放更多的沿海城市通商贸易。  这些条件鸦片和关税是决不能妥协的,至于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那倒是可以商量。  可是英国人的目的显然不在于此。
    刘寄想到了从陆路到达欧洲,可是奥斯曼帝国挡住了这条去路。  而且陆路的运输成本太高,来回一趟地时间也比海路多。  猛然间刘寄想到了太平洋地彼岸。  他向外间喊道:“来人。  ”
    曹进喜随着传唤声迅速到了碧桐书院的雅阁里,刘寄侧躺在凉榻上说道:“速速将总理大臣杜受田请到四宜书屋等朕,让他带上有关美利坚地资料。  ”眼看着曹进喜要转身到了门口,刘寄又说道:“让杜受田带上林阿适。  ”
    刘寄松了口气。  侧望着李巧儿。  一时间,他的目光不由锁定在了李巧儿的胸口。
    热天里李巧儿穿着一套轻纱做成的薄衫,她一直不停的为刘寄扇着,汗水湿透了她的纱衣,透明的轻纱紧紧的贴着她的胸口,妙曼的身材在刘寄眼里暴露无遗。  坚挺的无限峰光让刘寄喉头发干。
    李巧儿被刘寄的目光看得低下了头,她撑起了身子要站起来,被刘寄一把将他拉到了身边。
    平日作风泼辣的李巧儿变成了绵羊似的,被刘寄搂进怀中,她刚想出声便被刘寄的大嘴吻了上来。
    两人缠绵在一起,让刘寄忘却了烦恼和忧愁。
    良久头发散乱的李巧儿推了刘寄一把说道:“陛下不是要接见杜大人吗?”
    刘寄从李巧儿的身上翻了下来,舒心的出了口气。  回头看着李巧儿衣衫半遮半掩,鬓发散乱,神态妩媚,他忍不住又凑上去狠狠的吻了李巧儿一阵。  直到喘不过气来才笑嘻嘻的抬起头来。  惹的李巧儿大口出着气在刘寄的胳膊上使劲掐了一把。
    倒是李巧儿先爬了起来。  为刘寄梳理头发,又整理好他的服饰。
    一切整理完毕。  刘寄又轻轻的将李巧儿拥入怀中,在她面颊上吻了一下说道:“朕这一生不会再娶妃子,有了你们朕足够了。  ”
    这话出自皇帝的口,让李巧儿非常感动。  她靠在刘寄的胸膛说道:“陛下是真龙天子,就是有再多的后宫也是应该的,怎么能说这话呢。  ”
    “多了朕忙的过来吗?让朕的女子守活寡,朕于心何忍。  ”
    虽然皇上是用玩笑的口吻说着这话,可李巧儿的眼眶仍然有些湿润,她主动的献上了一个悠长的香吻。
    刘寄的舌头在忙活着,脑海里却在想道:“德温公主看来是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最深的,像这样的香吻,德温公主可不会主动献上的。  ”
    *************************
    刘寄到达四宜书屋杜受田已经和林阿适等在了那里。  近来因为和英国人的外交摩擦越演越烈,两人似乎都没有休息好,在等皇上的空闲打起盹来。
    听到刘寄的脚步声,总理衙门总章办章京林阿适首先清醒过来,他连忙扯了扯杜受田的衣袖自个跪了下去,口中称道:“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章办章京林阿适给皇上请安!”
    杜受田猛的惊醒过来,也跟着跪了下去。
    刘寄挥手说道:“都起来吧,不用这么见礼。  朕不是说过吗,礼在心里,不在外面。  人少时大礼就免了。  ”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四十六走向冲突3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四十六走向冲突3
    “美利坚是一个刚刚独立不久的国家,至今也不过54年。  这个国家实行的统治与大清帝国完全不同,他们没有皇帝,而是由两个党派轮流选举执政。  美国人的最高领袖是总统,现任美国总统是安德鲁。杰克逊。  ”
    刘寄已经了解这些基本情况,他挥手止做了杜受田的照本宣科,问道:“美国在华使馆的领事是谁?”
    “索罗先生。  ”
    “通知索罗先生,朕明日与他会面。  ”
    “臣稍后就通知索罗先生到礼部学习天朝礼仪。  ”
    “这事就不用惊动礼部了,那些繁文缛节能省就省了,将索罗带到这里来,你和林阿适一起作陪。  ”
    “臣谨尊圣意。  ”
    “听说有美国人在上海建了一所博济医院,可有此事?”
    林阿适在一旁回道:“回皇上,确有此事。  这位美国人是位传教士伯驾先生,当初江苏巡抚孙玉庭还奏过此事。  ”
    “听说很多美国商人在中国境内,有做鸦片贸易的吗?”
    杜受田想了想,还是回答了老实话:“各国都有做鸦片的商人,鸦片只要运到我国,其价格比得上黄金。  ”
    说到这话题刘寄的心中便一肚子的火,他语气坚定地说道:“鸦片不除,中国不宁。  ”
    杜受田在这事上也是坚定的严禁派,他当即躬身言道:“臣越誓死追随皇上。  一日不除鸦片,一日不敢懈怠。  ”
    林阿适见状进言道:“皇上,微臣以为可向美利坚合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