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界-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电台记者说:“每次参加这类采访,电视台的记者都弄大牌。”
  王主任笑着说:“也不全是这样,主要他们的设备太重,不方便。”
  电视台派一个摄影记者,一个女主持人参加采访活动。两人早在电视台门口等他们。那时候的录像机很大,要扛在肩上,干电池又大又沉,那位漂亮的女主持挎在肩上,身子都斜了,坐在门边的报社记者惜香怜玉,忙跳下去接过女主持的干电池。
  大家都齐了,王主任这才开始逐一介绍,先介绍张建中,说他是县委办的领导,是这次采访的总指挥。记者们都说,知道知道。他们采访过县委召开的许多会议,见过张建中,倒是张建中对他们没多少印象,只是记得那女主持,毕竟靓女更引人注目。
  报社记者说:“早闻张总指挥的大名,也见过张总指挥,只是名字没跟真人对上号。”
  张建中知道他一定看过自己以前在报上发的文章,心里很有些自豪,也没怎么谦虚,心安理得地当着这次行动的“总指挥”。
  有时候,不是想要摆官架子,是环境迫使你不得板起一副面孔。县委办这块金字招牌使张建中与年青的记者们不处于同一个起跑线,副县长的器重,使张建中与王主任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当然,还因为有一个漂亮的女主持。
  于是,张建中很有些官腔布置任务,告诉记者们今天采访两个点的特点。上午,主要采访城区书记,他要大家报道时,多引用城区书记的话,增加现场感。
  他说:“每一项工作的开展,没有书记一把手的重视,是不可能取得骄人成绩的。城区扶贫工作能够成为红旗县的典型,与书记的重视是分不开的。”
  下午,则是座谈与专访相结合,在城区的某一个社区召开有社区干部,受益群众参加的座谈会,然后,再到一户受益户进行实地采访。
  他要求记者们要抓住城区扶贫工作的重点和特点。
  他说:“这次采访是一项系列活动,采访的主题突出,采访的对象多,大家一定要抓住各个点的特点。只有抓住特点,才能避免雷同。”
  话说完了,他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因为靓女主持一直看着他。
  接下来,王主任便具体谈城区开展扶贫工作的特点。他们是怎么抓的?他们的经验与其他几个采访点有什么不同。
  说说讲讲,就到了城区政府。
  政府大门敞开着,车一直开到办公大楼门口。那里早站了一行迎接的人,张建中不认识城区书记,便不急着下车,等王主任下车跟熟人打招呼,他才跟在靓女主持的后面下车。
  刚站定,就有人叫“中哥。”他定神看,原来是党校的同学,每次考试都叫他要复习重点。那人三十岁左右,虽然比张建中年长,但在官场,大家都不论年纪,一律以“哥”相称,这样,才让人觉得彼此间的关系不一般。
  王主任介绍说:“他是城区的民政助理。”
  两人并没客气地握手,只是那助理拍了一下张建中的肩说:“没想到是你带队。”
  张建中笑了笑,问:“都准备好了吗?”
  助理说:“书记在办公室等你们。”
  张建中也不客气,像所有最高领导一样走在前面,王主任和一行记者就在后面跟着。
  书记办公室在三楼,听到他们的说话声,走出门口迎接,目光越过张建中左顾右望,问:“电视台的记者没来吗?”
  王主任忙说:“来了,来了。”
  一行人回头看,果然不见扛摄像机的记者。
  跟在大家后面的主持人忙说:“他上厕所了。”
  书记像是这时才发现靓女主持,脸上笑得更欢了,说:“靓女认识,靓女认识,经常在电视上见。”
  他竟舍弃所有人引领着靓女主持往他办公室里走。
  张建中有些不高兴,想你这书记也太成问题了,见了靓女,其他人都不管了。
  后来,助理告诉他,书记不是因为她是靓女才热情,主要还是因为见到她,知道电视台记者也参加这次采访。张建中问,电视台的记者就那么重要吗?助理笑了笑,说,领导想上电视!张建中醒悟过来,想这电视台的记者的确得人心!你电台报纸写的都是某某单位做得多好多好,却很少提到个人。电视台也不提个人,但采访的时候,领导却可以亮相。
  领导们不管多忙,都要看本地新闻,因此,有机会在新闻上亮相,谈自己做出的成绩,比向大领导汇报工作的效果还要好。
  
第九十三章 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前晚喝多了,状态非常不好,停了一天,请大家原谅。)
  电视台记者一出现,书记就显得更兴奋了,问在办公室里采访好不好?会不会显得太官僚?问是不是找几个扶贫对象来衬托一下?这样才更真实可信。
  党校的同学说:“那几个扶贫对象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在接待室,是不是叫他们上来?”
  张建中摇头说:“还是采访书记吧!主要是谈谈党委政府怎么开展这项扶贫工作的。”
  电视台的记者说:“还是坐在办公桌前谈吧!”
  书记坐回自己的办公桌前,摆了一个谈话的姿势,问:“这样行不行?”
  这么一说,张建中才发现,他的办公室似乎故意装点多,一个旧得呈黄色的草帽就挂在后面的墻上,旁边还挂着一个已经褪了漆的行军水壶,让人觉得它们的主人是一个经常下乡体察民情的人。
  果然,电视台的记者发现了这个细节,在书记面前换了几个位置,寻找最佳的拍摄角度,靓女主持也亮出了麦克风。本来,一脸笑容的书记便变得严肃了,呈现出一副官脸。
  架好摄影机,记者看了看里面的图像,抬起头说:“你别太紧张。”
  书记说:“不紧张,不紧张。”
  要说些什么?昨天王主任就布置下去了,他们也准备好了,但女主持还是复述了一遍:“主要问你三个问题,第一,你们是怎么重视这项工作的,第二,你们是如何抓落实的,第三,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书记连连点头,却见他还是紧张得喉结打颤。
  其他两位记者早拿到了文字材料,应该说,他们只要根据文字材料就可以整理有关的报道稿,这会儿,只是陪衬,陪电视台的记者,便很无所事事地坐在茶几边喝茶。
  摄影开始了,靓女问了第一个问题,书记竟好一会没回答上来,越答不上来,就越紧张,说话的声音也颤抖了。
  记者关了机器说:“这样不行。”
  书记擦了一把汗,自我解嘲地说:“像小学生考试一样。”
  “你别太在意摄影机,像平时讲话就行了。”
  “好的,好的。”
  “开始。”
  说着,摄影机启动的那盏灯又亮了。
  好一会,书记又那么傻愣着。
  靓女主持说:“你说话啊!”
  书记说:“你不问了?”
  靓女主持说:“我刚才已经问了。回去可以剪接,直接接到你说话的内容前面。”
  书记笑了笑,说:“是这样,原来是这样。我还等你问呢!”
  张建中心里想,真是土帽!但从他的诚惶诚恐也看出基层领导有多重视这次采访。不重视不会那么紧张!于是,便示意党校同学出去。
  两人站在走廊上,张建中小声谈了自己的看法。同学就说,不是重视,而是非常重视!根据你们的要求把讲话稿写出来后,昨晚,就一直在背。这就像考试,平时表现怎么样?知道的人不多,这一上电视,全城的人都看得见,有时候,群众会根据一个人说话的姿势和腔调,说你像不像领导,能不能当领导?
  张建中笑着说:“他想得也太多了。”
  同学说:“领导的压力不是我们这些人能考虑到的。”
  “他也应该相信我们这些做具体事的同志嘛!难道我们还会把他最不好的一面呈现给观众?这本身也是我们的失职啊!”
  “看得出来,电视台的记者和女主持都很敬业。”
  张建中开始往自己想要说的话题引了,说“这次采访,面比较广,时间比较紧,记者们白天忙采访,晚上还要赶做片子和写稿,都很辛苦。”
  “是的,是的。你也很辛苦。”
  “我倒没什么?也就是跑前跑后,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希望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同学笑了笑说:“有时候,调动积极性不是嘴就可以调动起来的。”
  张建中点头说:“是啊!还要让记者们吃好喝好,让他们得到好处。这一点,还希望你们能体谅。”
  “体谅,当然体谅。书记已经有安排了。”
  张建中反而尴尬起来,想你也太多此一举了。同学左右张望,见走廊并没有其他人,就从手里的皮包里掏出一叠信封,说:“我们都准备好了,你派给他们吧!”
  “还是你派吧!”
  同学坚持要他派,说,你派方便些!我一个个派场面就乱了,影响也不好!上了车,你再派给他们吧!张建中便不客气了,伸手接过信封,同学又说,你数一数,一共七封。张建中很清楚,三个记者一个主持,多出的三封,包括自己和王主任还有司机。
  回到办公室,采访已经结束,书记担心地说:“还可以吧?不会太丢架吧?”
  靓女主持说:“应该OK了。”
  摄影记者就把机器放在办公桌上,把带子倒过来重播给他看。重播的窗口很小,他凑得很近,看得很认真。
  张建中手里拿着信封,底气很足,对记者们说:“本来,书记是要请大家吃午饭的,考虑到大家有睡午休的习惯,就不安排了,大家还是回家吃吧!现在还有一点时间,电视台的记者也要回去做片子。”
  这次连续做战,张建中还考虑到做片子需要的时间,采访的时间安排的得并不紧,采访完,大家就回去“赶稿”。今天上午的片子晚上要播出街,下午的片子要做好了留明天晚上用。到了边陲镇,当天是赶不回来的。
  为了鼓励大家,也为了让城区的领导们知道他并没私吞那些信封,张建中并没按同学的吩咐去做,而是在书记的办公室,当着大家的面,把那些信封派了。
  大家热情非常高涨,连连说:“谢谢书记!”
  书记从摄影机的小窗口抬起头,满面红光,说:“小意思,一点小意思,还希望大家别嫌礼薄。下午再请大家吃晚饭。下午,我还有其他事要处理,就不能陪你们了。”
  大家都知道这是客气话,书记就是没其他事,也不会陪他们吃饭的。
  上了车,大家热情非常高涨,那两个报社电台的记者也不觉得干坐着无聊浪费时间。大家都说,跟着张总指挥,我们的工作越来越有激情。有人就提议鼓掌感谢张建中。
  张建中说:“不用,不用。能为你们服务,我感到非常荣幸。”
  女主持说:“张总指挥太谦虚了。你是我们的领导!”
  有人说:“是的,是的。我们这一车人都听你指挥。你叫我们去哪,我们就去哪。你叫我们采访谁,我们就采访谁!”
  张建中还没得意得忘乎所以,忙说:“不过,我还是先给大家交个底,不是每一站都能让大家满意的。当然,我会去争取,争取不到,我也没办法,总不能把手伸进人家口袋里硬抢吧?”
  大家都笑起来。
  有人说:“只要张部指挥尽力,总会有效果的!”
  大家便附和:“就是,就是!”
  
第九十四章 不是昨天安排的那几个人
  下午,在县城的一个社区召开扶贫对象座谈会。那社区的地点是一个旧楼屋,党校的同学早就到了,一听到张建中他们的车,就从楼屋里走出来,跟在他身边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青人,张建中想,这社区的主任真够年青的。经同学介绍,他才知道,那年青人是社区的民政干事。
  那年青人很腼腆,红着脸说:“主任他们都出去了。”
  同学也说:“刚好发生了点急事,主任带着社区的干部赶着去处理了。”
  张建中还想,这事一定很急,且也严重,否则,不会就剩一个民政干事应付他们的事。虽然,张建中算不上官,但社区这个庙更小,就是王主任到社区来也属大驾光临。
  旧楼屋的光线很暗,大白天还亮着灯。干事把张建中他们引进一个类似会议室的房间,就见好几个人已经坐在里面了。先是感觉房间很小,会议桌很大,大很四周只剩走路的空间了,再就见那几个参加座谈会的扶贫对象穿得很破烂,衣服补丁打补丁,一个比一个干瘦如柴。干事介绍他们时,张建中心里有一种不想跟他们握手的拒绝感。
  坐下来时,张建中听见助理悄声问干事:“怎么是这几个人?”
  言下之意好像原来安排的不是这几个人。
  干事也悄声说:“社区主任说,扶贫对象就是要有一副贫穷相。”
  同学便笑着对张建中说:“扶贫对象嘛!太滋润,观众也不相信。”
  张建中不客气地说:“至少,也不要那么吓人吧?”
  干事说:“领导定的,我也作不了主。”
  张建中对同学说:“你是不是和主任沟通一下?”
  同学便问干事,知不知道主任上哪去了?在什么地方可以跟他联系上?干事说,他去处理一例超生户,可能要派出所吧!
  这边小声议论着,记者们见社区主任不在,也议论起来。
  有人说:“哪有这么不配合的?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单位?一个小社区,也摆这么大的架子。”
  有人说:“没时间就算了,又不是就这一个典型,还担心找不到采访对象?”
  有人附和:“就是,就是。”
  王主任仿佛不想搞得太僵,即使这是一个小社区,也做了许多前期准备工作,怎么好说换就换呢?
  他对大家说:“主任的确是有其他事,计生工作也很重要。大家配合一下,我们抓紧一点,缩短采访时间。”
  张建中也说:“先和扶贫对象谈谈吧!”
  不谈还好,一谈,那几个扶贫对象却答非所问。
  张建中问:“你们接受政府的扶贫有多长时间了?”
  他们连连摇头,说:“还没有,说是说了一段时间了,才没见政府兑现。”
  王主任以为他们没听明白,问得更具体:“社区是不是总给你们送些米啊油的?”
  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有人说:“我没有,不知他们有没有?”
  其他人又摇头。
  张建中有一种很不妙的感觉。
  电台记者问:“你们参加这次座谈会,想说些什么呢?”
  报社记者怂恿道:“你们大胆说,有什么说什么。”
  上午,在城区书记办公室,他们显得懒洋洋,这会儿,却非常专注,把一直合着的采访笔记也打开了。摄影记者也没等把三角架架好,就把设备扛在肩上,女主持总嫌干电池重,这会儿,也挎在肩上跟在摄影记者身边。
  女主持问:“能说说你们参加这种座谈会的目的吗?”
  她是拿着麦克风说的,说完,就把麦克风往坐在对方桌的几个扶贫对象前送。他们更没见过那玩意,便互相推让?
  报社记者说:“你们放心,我们会如实报道的。”
  就有一个大胆的人接过麦克风,由于太用劲,差点把线扯断了,忙就趴在会议桌上,弯腰前倾,说:“我们希望政府不要只是说得好听,更要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扶贫的好处。”
  摄影记者觉得他的姿势太难看,就绕过去,与他只有一米左右的距离,说:“你直起腰,别让人觉得你说这话没底气。”
  那人就直起了腰,很抖擞地说:“我们知道,你们是来采访扶贫的,我们就是需要扶贫的对象,社区做了调查,早就把我划入扶贫册了,但是,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得到一点点扶贫物质。”
  “确是,他说的是真话。”
  其他几个人胆子也大了,嚷嚷起来,有人干脆站起来,往摄影镜头前凑。
  张建中小声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昨天我还来看过,安排得好好的啊!”王主任他对干事说,“昨天不是这么安排的啊!“干事说:“我也不清楚。主任离开的时候特别交代,要他们说实话说真话。”
  王主任说:“这就是真话实话?”
  干事说:“应该是吧!”
  很显然,社区的主任没有按照原来的安排行事,他更希望呈现给记者的是扶贫工作存在的不足。
  张建中很严肃地问那干事:“你们主任真是有事离开吗?虽然,计生工作很重要,但不是一定就他去办吧?”
  干事说:“计生是一票否定。”
  张建中站起来说:“大家先停一停,我们等社区主任回来再进行采访。”
  电台记者说:“这才是我们需要听的真话。”
  报社记者说:“我们更需要这种发自群众的声音。”
  摄影记者肩上扛着摄影机又启动了那盏红灯。
  张建中心里想,你们拿人家信封的时候,手怎么不软呢?你们得了城区的好处,又要报道不利于城区的新闻,良心上过得去吗?
  他话中有话地说:“我们对不起城区党委政府啊!”
  王主任附和道:“我们还是听张总指挥的吧!”
  记者们愣了一下,电台记者先表态,说,我们还是听从指挥吧!报社记者翻了翻采访笔记,收了笔说,也好!电视台的记者和女主持却凑在一起咬耳朵。张建中很清楚,他们未必听自己的,或许,觉得采访的内容足够见报出街了,便玩假服从。
  
第九十五章 爆出腐败的黑幕
  党校的同学对社区的工作还是清楚的,到底把社区主任挖了出来。他并不在派出所,而是躲在一个经常呆的小百货店闲聊天。同学打电话过去,店主不知道什么事,一接电话说是找主任,就说:“主任在,主任在。”
  同学毕竟是城区政府的人,很不客气地说:“你搞什么鬼?县委的领导下来,民政局的人下来,还有那么多记者下来,你不见,跑到闲聊天,你怕不怕我马上向书记汇报?书记有多重视这项工作你不是不知道,你汇报上去,他秒秒钟撒了你!”
  主任忙解释说:“我是出来处理计生的事,刚处理完,经过这里,还没坐下呢!”
  “我们管你那么多,现在你不在社区,你就是渎职。”
  主任似乎怕了,又或者觉得那几个扶贫对象也把该说的话说了,就说:“我这就回去,这就回去。”
  同学并不信他的,说:“你什么时候到?”
  “十分钟。十分钟就到。”
  “不能超过十分钟。”
  说着,就很用劲地把电话挂了。还不走出办公室,却见张建中走了进来。他要马上向副县长汇报这边的情况,需要副县长给予支持重新向媒体领导重申,不利于扶贫工作的报道不得见报和出街。
  他对副县长说:“城区出了点状况。扶贫对象没好事,说了许多不利于扶贫工作的言论。记者都记录和拍摄下来了。”
  副县长问:“是不是城区书记在玩花样?”
  张建中不能冤枉他,说:“他还是非常重视的,上午采访他的时候,还担心反映得不全面。我想主要是工作没做细,社区可能有些怨气,蓄意让记者知道一些真相,采访一些存在的不足。”
  副县长问清他们在哪个社区后,叫张建中放心,他会处理好这个突发事件的。张建中心里有了底,回到会议室,便见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跟王主任和记者们握手,一连声地说:“太对不起了,太对不起了。”
  当正面与他对视时,张建中才见他外穿一件衬衫,敞着怀,里面是一件白色背心,胸口印有“工作先进者”几个鲜红大字,让人一眼就看出是那种到处炫耀自己的基层干部。
  同学说:“他就是社区主任。”
  主任跟张建中握了手,又递烟,张建中摆手说不会,他就把烟抛向对面那几个扶贫对象。张建中很不高兴,说:“会场不准抽烟。”
  他却点起一支烟狠劲地抽了两口,吐出浓浓的烟雾,说:“我这里可以抽烟。”
  说着,又给那几个扶贫对象点烟,呛得女主持连连咳起来,也不掩饰地用手当扇,驱赶鼻尖下的烟雾。
  他就说:“你们到了我这里,就要客随主便,别那么多规矩。”
  摄影记者说:“吸烟会影响拍摄效果。”
  他笑着说:“原来是这样。没关系,拍摄的时候,我们不抽。”
  张建中不跟他废话,直截了当地说:“我想,你应该很清楚,我们这次是正面宣传。”
  主任却说:“我接到上面通知后,调查了一下,发现扶贫工作并没想象的那么好,所以,更希望让大家知道一些真实的东西。”
  张建中脸上还是挂着笑,说:“我不反对你的作法,但不是我们需要的作法。现在,希望你能配合我们。”
  主任说:“要我配合你们说假话,说大话吗?”
  张建中说:“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扶贫工作,是一件民心工程,是受益老百姓都拍手称好的。当然,扶贫的资金还有限,很难让每一个人都满意,但怎么也不能说是作假说大话吧?”
  主任说:“政策没错,扶贫工作也做了,但到现在,我们社区的扶贫资金还没到位,我们的许多工作都无法开展。”
  王主任说:“所有的扶贫资金都下拨了。这都是我经办的,你们的资金早就拨到城区了。”
  主任说:“那是你的事,但我们社区真正需要的资金不足计划内的一半。”
  张建中愣了一下,马上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虽然资金拨到城区的帐上,并不能说明就社区了。这一层层往下拨,某一个环节卡住,也不是没有可能,何况,社区这样的小单位,不知要经过多少层的过滤?
  然而,张建中不好说什么?城区的事务轮不到你说话,尤其是当着记者的面。
  张建中说:“如果,你不能按我们的需要去做,我们是不会进行采访的。”
  主任说:“如果,不要我们说真话,我们也不接受采访。”
  张建中笑了笑,对同学说:“只好取消这个点的采访了。”
  女主持被烟呛得直皱眉头,就扬着手说:“撤吧!撤吧!我们听张总指挥的。”
  主任见大家要撤的样子,说:“你们记者是干什么的?你们不希望听到真话吗?你们不希望听到老百姓真正的声音吗?”
  他说,你们就不希望资金真正落到需要帮扶的人手里?接受采访的人就是扶贫活动被划定的困难户,但是,到现在,他们还没拿到一分钱的补贴,你们就不想知道为什么?如果,有人截留扶贫款,挥霍扶贫款,你们也不管不问?
  他说,你们搞这个采访,最终的目的还不是希望看到扶贫对象得到真正的实惠,当你们发现问题,难道就视若无睹?
  张建中开始明白,他为什么物色那几个采访对象了,他是想通过他们的嘴,说出他心里想要说的话。他也知道他为什么对他们避而不见了,因为,他清楚官场的复杂,想远离是非之地。
  这时候,见他们要撤,才焦急地跳出来说心里话。
  如果,他只是给采访制造不和谐声音,张建中绝对不能接受,但是,他似乎更想通过这次采访,爆出一些腐败的内幕,希望引起县委的重视。张建中想,他就不能袖手旁观。
  掌握实情未必就让它见报出街啊!
  张建中对记者说:“大家都不要走,准备采访!”
  女主持已经坐上车了,张建中过去劝了好一阵,她才磨磨蹭蹭下来,嘴里还喃喃:“什么素质?也不知道尊重人。我不是娇气,是职业不允许我的声带受刺激,他再那样到处喷烟雾,别怪我也不尊重他。”
  
第九十六章 节外生枝的采访
  一听说记者要直接采访自己,社区主任又连连摆手,说,还是听听群众的声音吧!张建中不放过他,说,群众都说了,记者们都记了厚厚一大本,现在想听听你的。
  群众能爆出什么黑幕?你主任都忍无可忍耍了这么一把,想那黑幕一定暗无天日了。
  主任不说话,还是避而远之,回到自己办公室,但他不知道,这次弄巧成拙,被记者堵在办公室里。
  办公室比会议室显得更窄小,虽然,主任没吸烟,但浓浓的烟味还是把张建中呛得退了几步,党校的同学责怪道,你怎么不开窗通通气,空气这么浑浊。就听见“咣咣”开窗的声音。
  张建中这才进去。他让记者们还在外面等着,容他先进去与主任谈谈。这会儿,他已经不再想着维护城区党委政府了,你们工作中有差错有不足,他可以视而不见,甚至把你们掩饰过去,但是,他最仇恨就是腐败,谁腐败他也不会放过。
  “你应该把你知道的都说出来,到底谁截留了扶贫款?谁肆意挥霍了扶贫款?”张建中不顾党校同学就在身边,他也知道他是是城区政府的人,一定站在城区政府那边。
  果然,同学说:“我们还是不要追究这些吧?这不是你今天来社区的任务。”
  张建中说:“这关系到扶贫工作能不能落到实处,关系到扶贫款有没有让贫困户受益。”
  “事情很复杂。”
  “说清楚就不复杂了。”
  “主任也不愿意说。”
  张建中看着他。
  主任犹豫着。开始,他的确不想露面,见张建中那么坚决,又有些愧疚了。想人家为什么那么支持你?不就是因为你做得对吗?不就是因为也有一种正义感吗?想人家那么支持你,还好意思前怕狼后怕虎吗?你也应该拿出最起码的正义感,配合他们做全这个事,把你知道的东西说出来。
  他一狠心,说:“我也豁出去了,把我知道的黑幕都爆出来。”
  张建中兴奋起来,忙把记者叫了进来,社区主任只是告诉他还不行,他还要让记者们作证。知道记者们不能把这些事捅到报上电视上,他们便是他的证人了。
  同学急了,说:“是不是请示一下?”
  张建中很有一种孤注一掷的味道,说:“这事我作主!”
  同学就看着王主任。
  “这事嘛!这事嘛……我想,与我们民政局无关。与我无关,我提到的任务是宣传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
  报社记者说:“这就是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啊!”
  “宣传嘛,就是正面的宣传,好的方面的宣传。”
  电台记者说:“不管正面还是负责宣传,我们只要说的真话,就有理走遍天下都不怕。”
  张建中心里“咯噔”了一下,马上又想这并不是宣传,只是他们以为是宣传。如果,从宣传的角度一来说,他张建中也不希望这么干,现在,他张建中是揭黑幕,把城区扶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向上反映,向民政局反映,向副县长反映,这和宣传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他想,做为一个干部,发现问题,不能不闻不问,知道了问题,不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