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爱情教育-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的年轻夫妻抱怨说,婚后头几个月的生活使他们大失所望,“爱情的诗篇”已从身边消失。造成这种不和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但主要的原因是相同的:爱情之所以越来越淡薄,甚至完全消失,就因为他们是爱情至上者,太看重了爱情,把它摆到了他们未来的精神心理和道德审美关系中的第一位。
他们曾指望爱情会给他们带来取之不尽的幸福,使他们能尽情地享受肉体快乐和精神乐趣。当他们发现幸福并不像他们当初想象的那样令人心醉和取之不尽,对性关系的要求也不如婚前那样强烈的时候,便大吃一惊。
他们忘记了爱情之火,姑且让我做这种形象的比喻,“经常需要添加好燃料”多方面的精神生活,如果缺少这种燃料,爱情之火就会熄灭,冒出浓烟,不仅污染自己的家庭,也使别人遭殃。换句话说,这种爱情的内容太贫乏,在爱情中没有精神心理的一致作为基础,爱情只局限于肉体结合,这种关系的精神覆盖物太单薄,致使两人的关系变成了习以为常的赤裸裸的性关系。在这种毫无遮掩的关系下,日常生活中的纠纷和不和都暴露出来了。那些为真正的爱情不屑一顾的细微小事,也被看成是严重的大事。也许有人认为,他们夫妻关系日益变得冷淡的原因是住房条件太差或丈夫在工作中不称心如意。其实恰恰相反,困难只能使恩爱夫妻的关系更趋紧密,只有缺乏真正的精神一致,才会把日常生活中的困难看过了头。
当然,保证物质上的需要是使精神生活丰富的极重要条件。但是,要克服暂时的生活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心理与道德审美关系的牢不可破的程度,取决于年轻夫妻赋予“相互属于对方”这个概念以什么样的内涵。如果说,性欲是促使他们相互接近的惟一动因,那么他们赋予这个概念的内涵就过于贫乏和片面了。他们会把向异性致意、微笑或同异性一对一地交谈看作是背叛行为,于是就醋意大作,争吵不休,直至去法院控告。很难说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道德审美需求。纯洁的心灵、高尚的动机、对道德理想的忠诚等这些极美好的东西,全被不信任、怀疑给玷污了。
在婚后怎样保持真正的爱情呢?怎样使婚前恋爱时特有的那种纯洁的富有诗意的关系贯串于夫妻生活的始终,而不只是保留于最初的几周和几天呢?这些问题引起年轻人的极大关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问题本身(怎样保持?怎样使?)就已经强调婚后的道德审美关系取决于人的意志。从道德教育这一概念的广义来说,存在的严重缺点是,青年男女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多是仅仅凭个人的生活经验。可是要知道,在这方面利用和发展人类创造的道德经验,是极端重要的。
生活本身的经验已回答上述问题。如果说,丰富的思想,多方面的社会、智力和审美需求,是婚前在思想和心理上取得一致的决定性因素,那么在婚后,这些需求的重要性更是成倍地增长。在婚前建立的相互属于对方的关系,是一种道德义务,到了婚后,它就变成了一种要求:要求双方在道德情操、智力和审美力方面不断提高自己,使之日臻完美;要求夫妻展开一种独特的竞赛。一个人为保持自己的人格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取决于这种要求的标准有多么高。
对一个可亲可爱的丈夫来说,“我的妻子”这个概念并不意味着这个女人可满足我的需求,而首先意味着我要对她的道德面貌、她的荣誉负责,就如同对自己负责一样。她的荣誉对我来说,如同我自己的荣誉那样珍贵;我不允许她的行为违反我的道德理想,而我的道德理想,越是接近于先进的社会思想,越是符合于共产主义道德原则,我就越认为我的“合理的利己主义”是正确的。“我的妻子”这个概念的另一层含义是,竭力以心爱的妻子的理想和要求作为自己的生活准则,而且让她亲自目睹这种情况。对人的高度尊重的全部意义就在这里。
相互关系越是按着上述方向发展,他们在婚后的精神心理和道德审美关系就越纯洁,生物本能的属性就越趋高尚化,相互之间的依恋就越深,爱情将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天比一天牢固。夫妻的爱情,归根到底,是建立在长年的共同生活所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之上的。如果仅仅依靠青年时期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这便意味着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感情。
家庭的精神生活,夫妻的精神需求,以及他们在相互交往和积极参加社会生活过程中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这一切都是社会道德中的极其重要的问题。在今天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时期,这些问题就更具有重要意义。年轻人在结婚以后在更大程度上应是自己爱情的创造者,而不单是爱情乐趣的需求者。这决定着男女之间的精神心理关系的道德水平。婚后,创造应当多于需求,如果不经常积累精神财富,性关系就不能进入高尚境界。
在婚后,爱人之间相互了解精神世界的过程迅速加剧了。这就创造了一种条件,使夫妻都有可能不断提高自己,使夫妻的道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发展水平趋于一致,使夫妻能在精神生活各领域展开一种心照不宣的竞赛(夫妻越是努力展开这种竞赛,越是考虑得深入细致、有分寸,他们在婚后积累的精神财富也就越多)。
彼此有着相互深入了解的愿望,而且善于做到这一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也说明在相互要求中能够坚持高标准。应当指出,年轻人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有这种品质的。有时候,丈夫或妻子对自己心爱的人在想些什么,为什么忧虑,有什么精神需求,毫不关心。有时期,一方谈起了自己在想些什么,他期待的不是对方给予什么帮助,而是理解、同情、深入了解的愿望,可是他得到的不是理解,而是不想听,或是转移话题。这就使他感到受辱,于是从此之后两人逐渐疏远,彼此都漠不关心起来。即使双方都有着丰富的精神生活,但在这种情况下,疏远也是难免的。
夫妻双方如果不注意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不加强道德修养,不继续向前进,情况会变得更糟。在家庭生活的某一阶段,丈夫和妻子会突然把全部感情发挥净尽,以致彼此不能展示什么新东西,不能给家庭的精神生活增添什么新事物。爱情往往失掉青春的魅力,其原因也恰恰在此。一个人如能经常展现出一些新的高贵品质,给人以审美乐趣,那么就会谱写出新的爱情诗篇,而精神交往也会成为真正的幸福。如果一个人再也不能展示出新东西,就会开始感到寂寞无聊。有时甚至会导致出现这种情况:他们过去曾为短暂的离别而饱尝过痛苦,可是现在彼此却水火不能相容,都想单独生活,探寻排寂解闷的新办法,以使生活过得快乐些。无论这种探寻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总不免引起争执和纠纷,有时甚至把家庭生活变成了地狱。在这种情况下,离婚成了最正确的抉择,是在道义上可以得到谅解的出路。但是,决不是为了寻找新欢才断绝关系。
一个人的精神需求越贫乏,就越可能堕落,以致去寻找新的寻欢作乐的手段。对意志薄弱的男人和一些妇女来说,这种手段就是酗酒。男人酗酒,对妻子和孩子来说是个极大不幸,即使没有达到酒精中毒的程度,也是如此。酩酊大醉所产生的快感,是一种低级动物的快感,它使人的心灵越来越空虚,丧失人的一切优秀品质。有的丈夫认为酗酒比跟家人孩子在一起还要快乐得多,而一些年轻妻子对丈夫的这种行为采取容忍甚至姑息的态度,她们完全错了。还有的妇女,甚至想以毒攻毒,用酒把丈夫拴在家里,这种作法也过于天真和幼稚了。事情往往是从“饭桌上的几杯酒”开始,以到外边去酗酒的悲剧告终。
一些妇女想用一些漂亮的物品(服装、家具)来填补婚后精神生活的空虚。强烈的物欲使她们对人的内心精神世界更加冷漠,并肆意歪曲道德审美评价的标准。应使物之美服从于高尚的道德审美要求,否则人就会变成物的奴隶。
感情的冷漠、彼此的疏远,这会导致丈夫或妻子主动去寻找新欢。他们认为,真正的爱情还未到来,精神空虚是由于一见钟情而缺乏真正爱情的结果。人可能产生新的迷恋,可是如果一个人想从新的爱情中找到丰富的精神生活,他必然要陷于新的失望。对一个善于创造精神财富的人来说,没有第一次、第二次……的爱情,只有惟一的爱情。冈察尔的长篇小说《旗手》中的主人公勃良斯基曾说:“那些朝三暮四滥用感情的人,最终应当感到自己一钱不值”。这是一个道德高尚、对爱情专一的人说的话,它含有深刻的真理。要你不再爱多年同你相亲相爱、同甘共苦的人,简直不可思议。真正的爱情不因时光的流逝而减弱,相反,会更趋强烈。我把自己的心灵献给了我热爱的人,他把自己心灵中的美和道德责任感也献给了我,我们同心协力创造不能再度创造的财富。在这种财富里,包括我们的精神进步,理智和感情的互相充实,儿女、家庭的荣誉和尊严,传统,对往事的回忆,诗一般美好的青春,以及青年时代的纯洁感情。这一切都在心灵深处留下了痕迹,以至在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时,不能不触痛心灵上的创伤。当丈夫或妻子失去了自己的爱人,往往许多年,甚至一辈子也难以忘怀,他不能再燃起新的感情之火。这种情况并非绝无仅有,也不是“浪漫主义的痴情”。这是真、善、美的典型表现。人之所以不能忘记心爱的人,只因为他己经占据了他的心灵,他们的命运已经融为一体。















四、男女在精神上的一致
在我们的社会里,精神丰富的生活越来越具有重大意义。没有这种生活便不会有幸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世界观、道德、法律和社会审美观点,同个人的需求、目的和志向的和谐一致,已给一个人在精神生活的各领域,包括男女的道德审美关系领域给另一个人以良好的影响,开辟了无限的可能性。
不仅个人的幸福,而且全社会的幸福,都取决于与爱情有关的精神交往的性质。随着社会的道德进步,人的高尚需求在人们的精神交往方面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我根据心爱的人对社会利益所抱的态度来判断他的道德面貌,判断他对我和对家庭幸福的态度。在我们的社会里,夫妻间倘能以这种高尚的幸福观来相互严格要求,那么,他们的家庭定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男女在精神上的一致,他们的相互影响,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的愿望,他们的相互要求对孩子的道德面貌所产生的影响,这一切对个人和社会的道德进步,对家庭的精神生活的丰富充实,都有着重大意义。因此,家庭不仅在儿童的道德教育上,而且在夫妻的道德教育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这方面,高尚道德同美相结合,道德理想和审美理想相互交织在一起了。高尚道德与美的统一,在家庭里,在男女之间的精神心理和道德审美关系中的表现,较之在其他领域里的表现更为明显。由于这些是高尚、纯洁的,孩子便可养成高尚的道德理想和社会义务感。
生活日益表明,男女在精神上的一致、父母与孩子的观点的一致,归根到底,是全体人民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前提。力求同与自己同甘共苦的人保持精神上的一致,这是人的最重要需求之一,它如果得到满足,人便会获得幸福,内心世界也会日趋高尚。友谊日益成为一种精神需求。愿与自己忠实的爱人同甘共苦,被看作是最珍贵的财富。高尚的爱情,首先是以忠实可靠的友谊的形式展现在年轻人的面前的。在友谊这个概念里蕴涵着在劳动集体和家庭的精神生活中形成的一切新的道德品质。我国的生产关系、在我们社会中居统治地位的世界观,以及社会道德基础,这一切决定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同时决定对社会每一成员的智力与审美需求、道德信念提出的要求是严格的。我国人民不断摆脱了物欲,更多地注意观察自己身边的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对他们的优缺点看得更为清楚了。精神生活的幸福和充实,不仅意味着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两个人进行精神交往,而且意味着他们周围的人也是道德高尚的。只关心个人的幸福,对其他人的不道德行为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这是一种缺乏道德的人。因此,区电话局机械厂的42 岁工人弗拉吉米尔在关于共产主义道德问题的读者代表会议上的发言是发人深思的。他说:“我父亲对我说过,从前我祖父买了一匹马,他晚上不敢睡觉,彻夜看守着它,担心他的最贵重财产给人偷走了。世上有人侵犯私有财产,使他坐卧不安。现在,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我们百倍警惕地保卫着公有财产。但是,我们还有更为宝贵的财富,这就是人。每当我看到一个人做出有损于自己人格的行为,如侮辱妇女,我的心就久久不能平静。这种人比贼还坏,因为他盗窃的是精神财富。我把这种人叫做人类幸福的盗贼。当在你身边还有这种人的时候,谁也不会得到安宁。我们的幸福也不会是美满的。我们应当教育我们的年轻一代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要有一种焦虑感。一个人在谋求个人幸福的时候,决不要忘记社会的幸福。”
在这段话里特别引人注意的是,他提出了一种思想,即在我们的社会里人对人需要有严格要求,这不仅因为人们都怀有自觉地巩固共产主义道德基础的愿望,而且都力求得到个人幸福和充实的情神生活。他周围的人倘能与他同样过着充实的精神生活,他就会感到心满意足,无比快乐。这是社会和个人和谐一致的最高表现,是在新人的意识中表现出来的共产主义的品质。
在我们这个时代,具备了缔造最高尚与最纯洁的关系的条件。一切先进分子的最崇高目的是关心社会的未来,是建设共产主设义。个人的前途是同祖国的未来息息相关的。 迈入生活的青年男女在谈到个人的前途时,总是把它同社会将要发生的变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他们在选择生活道路时,都把个人幸福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结合起来,且对与自己有着共同的未来理想的人提出严格的要求。对心爱的人的优点、内心世界的美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要看瞻望未来的思想在他的心里占有什么位置,在未来社会里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姑娘们对这方面的要求特别高,这与其说她们富于幻想,不如说她们对个人前途的责任感更为强烈。
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放眼未来,这在男女的相互关系中具有重大的意义。爱情的高尚取决于对未来的观点一致。男女青年的精神需求越是丰富多彩,就越想了解心爱的人对未来的看法。有许多事证明,对前途漠不关心,今朝有酒今朝醉,这是一种缺乏道德、令人厌恶的品质。第聂伯河水电站工地的工人维拉,22岁,在给母亲的信中谈了她与维克多的关系。她痛苦地谈到她的忧虑和疑惑。“他是一个出色的工人,爱上了我,可是我总觉得可怕,我不能像信任自己的母亲那样信任他。有几次我和他谈起需要参加函授学习,需要热爱知识,因为没有受过中等教育将来就无法使用机器。我还多次提议过,两人最好能一同去莫斯科、列宁格勒、乌拉尔,观赏一下祖国风光。这种想法也并不难实现。可是他对此感到惊讶,对我说,‘你想得太远了,这有什么必要呢?要好好想想今天。工资并不算少,这就够了!至于将来怎样,走着瞧吧,况且这些事,你我谁也说不清楚’。接着又说,‘做这种旅行有什么好处呢?不会给我们增加什么东西,还不如用这笔钱盖房子呢!’‘我也不想再学习了,受了中等教育或高等教育又会怎样呢?工资又不会增加。瞧,你从大学毕业了,工资还比我少呢……’亲爱的妈妈,您说我该怎么办呢?我现在不愿意再和他见面了,也不想看他一眼。我这样做对吗?或者如他所说,我的行为过于古怪了。我和一个女友谈过我的疑虑,她说我是个幻想家。我感到我和他一起生活将非常寂寞无聊,不会有什么乐趣。现在全国人民都关注着未来,可是他的心肠为什么那样冷漠呢?为什么他嘲笑我所珍爱的一切呢?”
 母亲做得对。她给女儿写信说,要珍惜在全体人民面前展现的最大快乐。“这种欢乐应当高于一切”,她写道:“今天在你的面前展现出光明、美好的世界。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生活仅仅拴在家庭、厨房、喂鸡、养猪上呢?根据维克多的话,可以看出他对你的态度。显然,你一旦做了他的妻子,他就会要你退职,接着而来的就是对你的指责:我养活你。女儿,这种情况可糟得很啊!表面上闪光的,不全是美。美蕴蓄在人的心灵里。你很敏锐,这很好。任何时候都要倾听心灵之声。在要按照良心的吩咐去做你应该做的事。生活中最为宝贵的,是人。无论多么珍贵的物品也不能与人的心灵所创造的财富相比。”
新人的道德面貌的高尚,人对人的严格要求,恰恰是在这些事情上表现出来的。先进分子在瞻望未来的时候,他想的不是要得到什么物品,以满足个人物质上的需要;他想的是精神进步,以及社会向每个人提出的新要求。男女青年提出,今后要不懈地努力提高智力和审美力,要获得高等教育,这不是偶然的。 正如许多年轻人所说,他们有这种追求不是想在生活中得到什么好处,而是“为了自己”,“为了满足心灵的需要”。这种理想是有着坚实的基础的—— 人民都相信自己的祖国会有光明、美好的未来;相信社会主义制度坚如磐石;相信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符合高尚道德的;相信人民不再为须臾不可缺少的面包而担心。社会理想照耀着男女的道德审美关系;从全体人民都享有巨大幸福的观点来看,个人幸福的意义是不可估量地增大了。爱情不仅是这一代人的,也是未来各代人的欢乐和幸福的源泉。人们由此懂得了并深深体验到家庭的荣誉和尊严,并由此产生了对父母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圣洁和高尚道义性的向往。在相爱的人的心目中,他们的个人幸福越得到人民幸福之光照耀,家庭的荣誉感也就越强烈。
在这种放眼未来的观点中也展现了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相互属于对方的高尚情操。彼此忠贞不渝,这意味着两人决心沿着充满艰难险阻、但又无限光明的生活道路奔向既定的目标。在这条道路上可能遇到一个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可是在忠实伴侣的帮助下,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我属于心爱的人,这意味着为实现共同的目标,我决心献出全部力量。
即使在剥削阶级社会里,先进分子的爱情也有着相互忠贞不渝的高尚的道德基础。他们把争取人类利益视做个人的理想,为祖国的未来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两颗心的高尚结合,如果用这种概念的传统的诗的形象来表达,那么对他们来说,就是爱情的明灯里的永不熄灭的火。这些人的爱情本身就是年轻一代的道德审美关系的范例。教师的任务是把这种在先进分子的心灵里培育出来的高尚情操变成年轻人的行为准则。
可以说,现在有一些实际的伦理学问题令年轻人焦虑不安。其中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就是有着不同的文化水平、兴趣和爱好的年轻人如果生活在一起会不会得到幸福?爱情能不能让这种人结合?他们提出这类问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随着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接近,已把从前相隔甚远的许多人的命运联接在一起了;通常称为智力劳动社会集团的特殊地位也已消失 了。关于人的知识素养的概念本身也有了崭新的内容。由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由于利用科技成果,这不仅改变了劳动的性质,也改变了人自身。通常所说的工人和集体农民,不仅是掌握熟练的劳动技能的人而且是有着丰富的精神需求和各种兴趣爱好的人,按知识程度来说,许多工人和集体农民已远远超过某些纯脑力劳动者。普及中等教育对提高劳动人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值得注意的是,今天,年轻人(特别是坚决选择体力劳动作为自己生活手段的人)越来越把获得知识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看作是提高自己的道德尊严的因素,看作是在与脑力劳动者的精神心理关系中保持平等地位的保证。
尽管如此,在我们的社会里,在获得教育的机会上仍然存在着不平等现象。热恋中的两个年轻人的两颗心,既会受到他们本人的偏见的影响,也会受到父母想给自己孩子找一个合适的配偶的执拗意志的影响。这种情况再一次表明,今天,人们精神生活的智力、审美和道德领域是怎样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了。那种认为某些年轻人由于受过较高的正式教育而占有精神优势的看法,显然是一种旧道德的残余。有一种倾向是值得注意的:体力劳动者认为,获得教育是在精神上同脑力劳动者保持平等地位的途径。一些报纸和青年刊物在回答这些为广大青年十分关注的细腻问题时往往有许多奇谈怪论,说什么对这类问题不能规定什么章法,要考虑到每件事的具体情况。有些作者不是去深入地分析这些现象的本质,并从中找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来,而是严厉地批评那些要同比自己教育水平低的人断绝道德审美关系的青年男女。这就容易混淆是非,把问题搞糊涂了。要知道,对这个问题恰恰是需要确定一种明确的道德规范,应当向想了解这个问题答案的年轻人说,一个人的正式教育水平,同一个人的理智,同一个人的发展,不是一回事。重要的问题是,热恋中的年轻人对未来的看法要在精神上和思想上取得一致,以及他们在将来想成为一种什么样的人,为实现这种理想在精神上作了哪些准备。如果双方有这种精神上和思想上的一致,他们的爱情就会是高尚的、纯洁的。一个年轻学者能和一个女庄员结成终身伴侣,就因为一个普通劳动者在道德发展方面可能比有大学毕业证书和学位的人高一千倍。放眼未来,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智力和审美力,道德尊严所具有这些主要特征也适用于精神心理关系的这一领域。安于现状、自我满足,是在道德上落后的表现。可贵的自感不足,是人的高贵品质。一个人不断提高自己智力的顽强意志,取决于他是否有着明确目的,是否放眼于未来。这种目的越明确,夫妻之间展开的竞赛也就越有鲜明的特点:他们惟恐有一个人落后,都争做一个不愧于崇高理想的人。我知道许多关于真正友谊和爱情的事例。开展这种竞赛,正是他们之间的友谊与爱情的一个特点。我在下面介绍一个饶有趣味的事例。
在基洛夫格勒州的一个集体农庄里有个姑娘,名叫波莉,19岁,她担任甜菜种植小队的队长。她只读了八年级,因为父亲病故而被迫辍学。她认识了村里新来的医生。他爱上了她。波莉娜却把自己的感情掩藏在内心深处。她喜欢这个年轻人,毫不怀疑他的真心诚意,可是她为一种思想而苦恼:他的文化水平比她高得多。她痛苦地发现,她所喜欢的年轻人对文学与艺术有着广博的知识,而她却是一知半解,孤陋寡闻。那个聪明、敏感的年轻人很快发现姑娘有一颗极骄傲的心。当他向她求婚遭到坚决拒绝的时候,他才恍然大悟,知道姑娘如果不能朝她既定的理想迈出重大的一步,是不会答应他的。在他们相识的最初几天,姑娘就说过,她想读完十年级,以后还想进大学。她正在上函授中学。她的朝思暮想的理想是做一位女教师。姑娘每当谈到自己的理想时都流露出一种纯真的愿望和极为振奋的面容,表明她对知识,对智力发展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得相当深刻。
姑娘的目标也逐渐地吸引住了小伙子。他开始帮助波莉娜学习,自己也下定决心要精通外科医术。他们向往着未来,他们生活在对未来的憧憬之中,确信愿望一定会实现。这是一种真挚、纯洁、高尚、持续多年的热恋。当他们相爱五年之后,姑娘不仅从中学毕业了,还读完了师范学院一年级,这时她才同意结婚。
他们的爱情首先是道德高尚的友情。对未来理想的追求使他们的感情日趋高尚,彼此增强了道德义务感。
我们知道,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年轻人所强烈追求的生活理想是在精神上提高自己:获得教育,掌握劳动技能。这虽说是个人的目的,但是在我们的制度下,又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它是社会在各方面取得道德进步的因素。我们在上面提到的那个家庭,对年轻人有很大教育意义,它帮助许多年轻人正确地选择了自己的道路。这种家庭越多,就越容易教育年轻人,这因为在他们面前展现的道德理想是体现在他们心爱的人身上的,从而激发了自己的高尚情感和纯洁动机,对心爱的人更加产生好感和尊重之情。
今天,从事智力活动已成了全体劳动者的精神面貌的最重要特征。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在道德审美观点一致基础上的结合,是道德极为高尚的现象。不用说这种结合可以推动结合的任一方获得智力发展,这种家庭教育的孩子能正确对待体力劳动者——人类道德尊严的本源,而且使某些社会集团的特殊地位渐趋消失,这一切都是实现社会道德进步的因素。
培养能创造和增强道德审美一致性的纯洁动机,克服自私自利的企图,帮助心爱的人提高智力水平的决心,这一切全取决于道德尊严在年轻人的意识中树立的程度,取决于他们能否把道德原则放在其他动机之上。那种认为不同的教育水平对男女的精神心理关系的性质似乎毫无影响的观点是极端错误的,但也不能过分夸大这个因素的作用。在这方面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一个人怎样认识自己的长处:或是认为自己的文化水平高于对方,而占有某种优势地位;或是能深刻理解理智在人的道德面貌形成中的作用,自己不断追求进步并能帮助心爱的人进步。在第一种情况下,不平等使生活失掉欢乐,造成矛盾和冲突;在第二种情况下,不平等反而成了推动家庭成员提高智力发展水平、建立高尚关系的有利因素。
在道德意识、观点、信念和行动上的一致,是取得决定个人幸福的精神一致的重要因素。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是一种极高贵的品质,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灵美。对爱情来说,最不能容忍的是口是心非。在这种恶习中潜伏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道德义务的背叛。说谎、欺骗,是爱情的大敌,是人类最圣洁的感情的大敌。在爱情的道德义务中有一条要求,即热恋中的人要彼此敞开心扉,如通常所说,互表衷肠,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