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沙泪-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的夫人,您不用着急,现在我和儿子还没死呐。像您这样状况不明就诅咒自己儿子和丈夫的人,我还真是佩服不已。”
“好先生,我的好主人,您怎么能这么说我呀?!”尤特里希太太一听丈夫这么说,吓得差点晕倒——不过可惜她的身体条件不允许她像那类上流社会的贵夫人那样动不动就会晕倒。“您难道不担心您的儿子吗?我们才格特这么一个儿子,我这个当妈的不念着他,不为他祈祷,谁来保佑他呀!您怎么这么铁石心肠!”
父母们又吵嘴,不过身为女儿的却不便插话。她们从小到大,这种类似的场面不知看过有多少,所以也不怎么担心他们会真的吵起来。夏绿蒂看到母亲吵个没完,便提醒她之前所说过的话:
“可是妈妈,你在获得英雄母亲勋章的时候,不是还对琥珀堡的市长说:‘我当初就觉得应该让自己的儿子去参军,去空军部队为国家出一分力,现在看来,确实没有错,我支持他!”这样吗?现在你为什么又改口了呢?”
大姐诺玛朝妹妹难以察觉地摇了摇头,示意她不要火上加油。果然,恩妮卡气得脸上通红,骂道:
“一时归一时!那时又没打仗,格特没出事,我当然能安心啦!可现在可怎么好哇?!你弟弟他还在前线不知哪个角落里和那些乌里尼亚佬肉搏呢!我的头呀!哎呀,这下可完啦!”
虽然二女儿也提醒她,格特是在驾驶着战斗机在空中与敌人作战,而不是在地面上与人肉搏,不过这更让她们的母亲哀嚎起来。因为在她看来,驾驶着那种叫战斗机的玩意儿去作战,只能更加凶多吉少。
看到妻子这种反应,作丈夫的也不阻止。最后,于尔根只是说道:
“要是您再说下去,我的太太,那么您就等着收到离婚协议书吧!”
恩妮卡被吓得不敢再说话,等丈夫走后,她才又说个不停。一会儿在抱怨格特不听自己的话,一会儿又在抱怨丈夫不体贴她。等到二女儿和三女儿有事走开后,恩妮卡对她的大女儿说道:
“要是这次你弟弟能平安无事回来,我看咱们也是时候给他置办一门亲事了。不然再这样下去,咱们家什么时候才能有继承人啊?!”
诺玛劝母亲不要着急,而且弟弟现在正在前线作战,这些事可以等以后再提不迟。其实最让恩妮卡担心的,不仅是格特很有可能会阵亡,而且他交的那个外国裔的朋友,也让她一直心惊胆跳。要是尤特里希家就这样断送在一个外国女人手里,那她以后还要往哪儿站呀?!她把这种担忧告诉大女儿,对方也表示理解。因为在她和她的议员丈夫看来,格特和一个外国裔女子保持友谊,这是非常不明智的。恩妮卡擦了控眼睛,这样说道:
“要是这次我的格特能回来,我就要他别再干空军这行了!干脆学我的大女婿那样,去党里当个一官半职,那样更好!到时再为他娶一个有家产的好女人——最好是有男爵以上爵位陪嫁的千金小姐——那我就算死也瞑目了!”
家里的争端,在前线的格特当然完全不知情。其实如果就算他知道了,恐怕也不打算按照母亲说的话去做。他所在的航空团已经驻扎在瓦拉斯卡城外不远的机场,每天,他都驾驶着战斗机,为轰炸机护航,把成吨成吨的炸弹投入到乌里尼亚的首都。
昂尼亚与曼尼亚的宣战,刚开始前线的军人都不清楚——因为担心军心动摇,所以首相下令把这些消息延迟宣布。所以奥登尼亚军除了少数高级将领外,几百万士兵都在为如何能夺下这座城市而努力。格特每天驾驶着战机从瓦拉斯卡城上空经过,看到那里的工厂区、铁路、公路已经被炸成废墟,水电也早已断绝。里面的居民因为家里食粮用光,所以只能杀马吃马肉来充饥。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乌里尼亚国王和政府仍然拒绝低头,不愿向入侵者投降。
为了让乌里尼亚人更加清楚自己应该选择哪一方,奥军每天在城外广播,声音可以传进城内,呼吁他们不要进行无谓的抵抗,马上投降,可以获得优待等等。空军部队的运输机也接到任务,往瓦拉斯卡城投放传单,要乌里尼亚人推翻他们的政府,不然只能换来灭亡的下场。
可是就算奥登尼亚军如此强大的攻势和轰炸,瓦拉斯卡城仍然没有半点投降的迹象。乌里尼亚人,依旧抱着一线希望,期待他们的西方盟友会来支持拯救他们。所以,在得到消息说昂尼亚与曼尼亚已经对奥宣战后,乌里尼亚人更是鼓舞不已,誓要保卫首都,直到援军到来。在这种情况下,奥登尼亚军在城外久攻不下,战事又足足拖延了一个多星期之久。这让奥军高层十分恼火,因为瓦拉斯卡城此时已经是囊中之物,可就是没法一举拿下,让他们原本打算速战速决的计划落了个空。为了达到首相“早日攻破乌里尼亚首都”的誓言,如今这些军人们只能更加卖力地把这座城市当成靶子,没头没脑地朝之倾泻着弹药和火炮。
当时间来到8月15日时,在乌里尼亚的东方,确实出现了另一支第三方的军队。不过这支军队并不是乌里尼亚人日盼夜盼的盟友援军,而是别有用心的另一个大国派来的军队——路德尼亚军。这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庞然大物,终于向西方世界伸出了它的可怕巨爪。
第二十七章 瓜分乌里尼亚(1)
路德尼亚军的出现,不仅乌里尼亚没有想到,外界没有想到,连奥登尼亚也没有想到。不过这支军队的到来,不是为了支援乌里尼亚的抵抗,而是想从中分一杯羹。
路德尼亚这个雄踞东方的大国,一直以来都对西方的米德加尔德大陆抱有浓厚的兴趣。在历史上,该国的封建制度尚存时,他们的女王就曾经这样叫嚣道:
“给我活一百年,我就能为你们带来整个米德加尔德!”
如今路德尼亚的制度大变,封建王朝也烟消云散,不过这种向西扩张的思想,却始终残留在高地人的脑海里。高地民族世代居住在冰原上,为了能多获得生存空间,所以自东往西扩进,成了他们无论哪一届政府、哪一任体系都抱定不变的宗旨。从该国的生存理论来看,这样做也许无可厚非;但从外界人们的眼中,却只觉得高地人是那么贪得无厌。而这一年发生了事件,再次证明了米德加尔德大陆为何惧怕路德尼亚的原因。
由于奥登尼亚军的强大攻势,迫使残余的乌里尼亚军逃到瓦拉斯卡城或以东的地区,继续死守国家的领土。然而在8月15日,路德尼亚军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他们拯救国家的最后一线希望。
路德尼亚军方面对外宣称他们派兵前往乌里尼亚,是为了“保卫本国的利益,防止奥登尼亚越过边境”。不过就为了这次“保卫”行动,该国出动了近二百万军人,浩浩荡荡地往乌里尼亚境内前进。路德尼亚军派出了本国的精锐部队和新组建起来的机械化部队,一路上把防卫国土的乌里尼亚军通通“人间蒸发”掉,然后宣布那些地区将由路德尼亚“暂时管理”。不用问,他们已经把那些乌里尼亚地区都纳入了自己国家的范围。这样的保卫方法,真是闻所未闻。
对于突然来插上一脚的路德尼亚,奥登尼亚起初的震惊与外界一样,都是惴惴不安。现在正是攻落首都的关键时刻,要是路德尼亚从中捣乱的话,那么后果不堪设想。不过很快奥登尼亚就与这个盟友达成协议,由于两国利益攸关,所以这次是“共同作战”,也就是说,两个大国,把乌里尼亚当成它的的囊中之物,在这个国家谋求它们的好处。那些战胜国最担心的事情,如今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虽然国内政治运动不断,而且在攻打赫尔尼亚时以极大的代价才能攻下其首都,不过路德尼亚毕竟国力不可小看,它的军队也并不全是酒囊饭袋。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保卫国家”,路德尼亚方面最近几年一直也在扩充军队的装备,培养忠诚于统治阶层的指挥军官。而且以它的国家面积和国家实力来说,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不奇怪。所以在赫尔尼亚抵抗路军成功时,外界就有人猜测,路德尼亚有可能是故意保存其军队的真正实力,只派新兵和未经磨练的指挥官来这个小战场上进行锻炼。这个猜测究竟对不对,只有路德尼亚自己才知道了。可是如今它的出现,令乌里尼亚与奥登尼亚可谓是一忧一喜。奥军高层甚至下令,在遇到路德尼亚军时,如对方并无挑衅开火等举动,己方也不得视之为敌人。换言之,路德尼亚已经成了自己人了。
在8月21日,瓦拉斯卡城外瓦尔瓦拉河大桥处,西岸驻守此处的奥登尼亚第4集团军第312步兵师第2团第4营第3连连长,得到手下的报告,说在沿河对面目击到路军坦克出现。于是这位连长带着几名军士,亲自来到桥头堡处用望远镜观察。他发现对岸确实多了一些人在活动,而那边并非友军的活动范围。瞧那样子,应该就是路德尼亚军无疑。他派人把这个消息上报上去,随后继续观察对岸的举动。
在迟迟没有得到上面的指示后,这位连长大着胆子,向对岸的路军发射了枚蓝色的信号弹。他们发现了这边的奥军,甚至有的人爬出坦克,朝对岸挥手致意。由于两军所使用无线电信号不同,因此奥登尼亚军方面只能派熟知高地语的翻译拿着扩音器朝对岸大声喊话,询问他们能不能过来与之汇合。在经过半个小时之后,路德尼亚的坦克兵们开始开着重型坦克,驶到桥中央,而奥军方面那位连长和他的下属也在那里迎接他们。两军士兵握手欢笑,好像看到了自己人一样。
不知是哪个机灵鬼,从附近农田的菜地里摘了一把开得正盛的黄花菜,拿给那位连长。连长站在路军坦克的履带上,向两个坦克兵献花,连底下的士兵也拿着油菜花。这个场面被闻风而来的随军记者拍下,作为两国和平友好的见证。他们虽然不熟悉对方的语言,不过都脸带笑容。对于战果,他们似乎毫不担心,因为他们都坚信乌里尼亚必将属于自己。
虽然后来这张照片被奥登尼亚政府作为两国友好交往的证明刊登在全国的报纸上,不过那位率先与路德尼亚军接触的连长还是因为违反命令擅自行动而遭到了处罚,记了个大过。但是这并不表示奥军领导层对这种接触有反对意见,相反,他们也很希望见到这样的结果。因为一旦与路德尼亚开战,那么奥军此时肯定难以应付。
在两个大国的夹攻下,乌里尼亚四面楚歌。而且他们日夜盼望的外国援军又迟迟没有出现的迹象,这更让乌里尼亚人寒心。城里被奥军的空军部队炸得没剩下几座完好无损的建筑,人们甚至开始断粮,只能掘地上的草根或挖树皮充饥。城内的守军也没有了武器弹药,只能听任侵略者蹂躏这座首都。他们已经看不到任何希望了。
(国庆节期间休假,暂停连载^…^)
第二十七章 瓜分乌里尼亚(2)
虽然奥登尼亚军与东面的路德尼亚军已经控制了整个乌里尼亚的国土,然而那些战胜国还是没有打算出兵。昂尼亚国内谴责之声高涨,它的政府与它的新总统当然也是一致枪口对向,痛批奥登尼亚发动战争是不义之举,曼尼亚也是如此。可是两国的部队根本没调动起来,对付奥登尼亚;相反,它们积极准备国内的防守攻势,以备奥军侵略时派上用场。看样子,他们似乎是打算等奥登尼亚自己停下来,不再去占领别国。至于乌里尼亚,这些国家当然口头上继续支持,可说到实际行动,那就欠奉了。
在这种绝望的日子中,乌里尼亚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创世历1084年8月25日,该国国王查理五世正式宣布:乌里尼亚向奥登尼亚投降,全体人民放弃抵抗。又派遣官员,到城外来与奥军将领签署停战协议。得到这一消息后,乌里尼亚首都内外一片哀声,但此时他们已经无路可走,如果不这样做,那么全国上下都会有灭亡之忧。
与乌里尼亚不同的是,奥登尼亚政府与胜利党却是欢欣鼓舞。自第一次神谕战争以来,这个屡次被敌国羞辱欺压的国家,如今已经能证明自己的实力是凌驾于战胜国之上了!在停战协议上,乌里尼亚代表在屈辱的条款下签上自己的名字,承认国家战败,并且将主权移交奥登尼亚管理。也就是说,乌里尼亚这个国家实际上从即日起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奥登尼亚的属地。而另一方面,乌里尼亚也被迫与路德尼亚签署协议,承认对方对本国土地的使用权,实际上这也是等于把国家让给了对方。乌里尼亚政府与其王室,也正式宣告退位,由奥方全权接掌管理。
这次战役,奥登尼亚花费了极小的代价,就取得了半个乌里尼亚的领土,可以说是完全成功。而且有效地避免了与路德尼亚的冲突,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缓冲地带,方便监察对方的一举一动,为本国的军队争取时间作好防守。喜迅传来,全军上下都高兴得不得了。征服了敌人,而且己方伤亡如此之少,难道还不可喜可贺吗?所以这些大多数是刚投入战场不久的年轻人们,都像孩子似的庆祝着属于他们的胜利。
在乌里尼亚投降后的第二日,空军部队虽然还没有接到原地休息的命令,不过在私底下,那些年轻的飞行员们都在庆贺。虽然有些队友因为伤亡已经没法坐在一起与他们庆贺,不过那些位置仍然为那些兄弟们留着。格特他们几个,也在闲暇时聚在营房内,算是私人的小小宴会吧。
朱力克举起手中的啤酒瓶,向众人说道:
“祝贺我们,取得胜利!”
说完,他自己就先灌了一口啤酒,然后大家互相碰瓶,也喝下啤酒。格特是第一次经历过实战之后,有这样的时间来作个小小的庆祝。他觉得,这乌里尼亚产的啤酒虽然发酵的不怎么好,还有股涩味,不过对于他来说,一切都是那样的甘甜。因为这是胜利的喜悦和得知战争结束的安心所致。现在,总算可以喘口气了。只有汉默特还是不敢碰酒,他只能拿一杯白开水来充当啤酒。
一气喝下那些啤酒,小伙子们又一起把空瓶子砸落在地板上,弄得满地碎片,他们哈哈大笑起来。这种古老的仪式,在军中依然被视为庆祝胜利的最好方法。连一向不怎么沾酒的京特,此时也喝下一整瓶啤酒,却不见脸红。埃利克指着他,一脸惊叹的笑意。
“好家伙!原来你这家伙是个酒桶子!不行,咱们今天不灌醉你就不行!”
大伙儿笑着闹着,也敬那些死去或是仍然躺在战地医院里的弟兄们。格特抱着瓶子,坐在一张缺了扶手的靠背椅上。他还没醉,只是突然觉得有点累。毕竟经过将近一个月的作战,他初次体会到了战争的滋味。如今突然结束了,他还有点回味不过来。
旁边已经有人在唱起歌来,那些走了调的歌声传到外面去,回荡在原属乌里尼亚、现在属于奥登尼亚一部分的机场上空。年轻人们经历过了实战,并且活了下来,这就足够他们庆幸的了。有的人甚至连鞋子也不脱,直接站到一张破桌子上,跳起了乌里尼亚传统的波卡舞。虽说舞姿实在差劲,不过看在那股热诚上,也还能令他的队友们击掌鼓励。
看着那些人在跳舞——因为没有女孩,所以飞行员们只能找队友们来凑合一下——旁边的人则在伴奏,不少人笑成一片。埃利克看到汉默特被人拉着充当舞伴,那种笨手笨脚的样子,差点让他笑得从椅子上跌下来。还有的人甚至装出一副妩媚的样子,让对方当自己是女人,有的人笑得喘不过气来,还在一边擦着眼睛。
京特与格特坐在一边,他们可没有那个兴致与男人跳舞、或是被别人把自己当成女人来跳舞,只是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格特问对方:
“这些天你的成绩怎么样了?有击落敌人的战机吗?”
“别看乌里尼亚空军落后,可要打下来也不容易啊。”京特摇了摇头,不过显得不怎么遗憾。“你还怕日后没有机会吗?”
“日后?”
格特皱了一皱眉头,他明白对方是在指奥登尼亚与其它国家再次发生战争时,他们这些人就有可能建立功勋了。看到格特这种表情,旁边刚坐下来的朱力克就插嘴进来。
“你忘啦?咱们的敌人不是就在东边吗?”
这么说,就是指路德尼亚了。格特笑了起来,他有点不以为然。
第二十七章 瓜分乌里尼亚(3)
“可是,亲爱的朱尼,你别忘了,路德尼亚才刚和我国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我们现在甚至算是上是友军了。要是马上又打起来,那可太不像话了吧!”
“话是这么说没有错,不过,”京特凑近他们。“像路德尼亚那种国家是出了名的反脸就能不认人,谁知道他们那边在打着什么主意呢?”
对这种意见,格特也是认同的。“打仗就免了吧,当然防卫还是要做好的。”
“现在我们不就拥有这片缓冲带了吗?”朱力克看了看窗外那片土地。仅仅在十数小时前,它们还是属于另一个国家的,可现在,已经归奥登尼亚所有了。“总算乌里尼亚人没蠢过头,不然打死了,也没人来可怜他们!”
汉默特摆脱了队友的纠缠,也坐到他们身边。他大口喘着气,加入到这次谈话中。
“他们找错主人了!那些乌里尼亚人勇气可嘉,不过头脑欠缺智慧。为什么不睁大眼睛看一看?那些昂尼亚人也好,还是那些正在被奢侈品腐化的曼尼亚人,都只想到自己,怎么会顾另一个国家的死活!如果他们敢出兵,咱们也会把这些窝囊废打回去!”
“听说在西线那边,曼尼亚和昂尼亚组成了空军支援部队,和咱们那边的大队真的在空中干了几架,被我们的人击落了。政府还用这些来宣传对方的无用呢!”
这个消息他们都不清楚,此时由朱力克的口中说出来,更让他们感到鼓舞。京特拧着眉毛,似乎在想着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
“可是咱们本国空军的大队基本上都派到东线这边来了,怎么还会有战机大队停留在那边呢?”
“或许咱们的政府也想到要防备那些龟孙子的突袭吧,”汉默特拿着空酒瓶,用它来模仿战机在空中的飞翔姿态,同时口里还不时发出类似飞机螺旋桨转动的声音。“我听说,在西边,都是摆着木制模型来吓唬他们的呢!”
这个新闻令他们又一次大笑起来,那时威风得意的战胜国,如今却成了缩头乌龟,根本不敢与奥登尼亚抗衡,怎么能不让奥登尼亚的飞行员们嘲笑他们呢。格特又喝了一口酒,说道:
“依我看,如果下次真的要打,那也是先打曼尼亚或是昂尼亚才对!我就不信,以我们现在的实力,会输给那些家伙!”
他的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不知是谁高声喊了一句:
“而且还要抢光他们的女人和钞票!”
更让所有人都笑个不停。埃利克不失时机地加上一句:
“如果我能进驻路易王宫(这是曼尼亚原封建王朝留下的宫殿),那么那些名画呀、女人呀什么的,我都通通不要!弟兄们,你们爱拿多少就拿多少,可是那些美酒——对不起了,全都得归我所有!”
旁边的人一边笑着一边起哄,甚至有人开玩笑,管埃利克做“亲王殿下”,汉默特干脆管他叫“我国头号飞行员酒神,下半世都将在美酒中渡日”,引起众人的又一阵笑闹。也许这些年轻人们只是把这些当成玩笑,不过他们此时的心目中,仍然停留在取得全面胜利和停战的兴奋中,还没有想过真的要对别的什么国家发动战争。这与其说是他们的野望,倒不如说是年轻人的集体笑谑。
在开玩笑的时候,又有人提起路德尼亚军入侵乌里尼亚的事,还有人说:
“在没多久之前,我军就已经和那边的军队汇合了,听说还献花了呢!这些高地人,真会捡便宜!”
虽然得知不必与对方有争端或再次开战而高兴,不过飞行员们对于路军没什么好感。他们在努力进攻乌里尼亚、把乌军主力牵制住的同时,路军却悄无声息地进入乌里尼亚境内,好占领该国的土地。对于他们的这种不光彩的做法,不少人都嗤之以鼻。
“他们呀,就会这个而已!像以前对赫尔尼亚也是,还亏它是大国呢!”
京特冷冷一笑。“路德尼亚把自己国内的精英都通通抹杀掉了,现在他们的军队里都只剩下对那个独裁者效忠的家伙而已。这样的军队,能有什么成效!”
很显然,众人都是同意这样的看法的。不过要和这么一个庞大的国家开战,毕竟不是闹着玩儿的,所以如今的和平也被军人们所乐于接受。
当小型宴会结束后,格特带着醉意,躺在床上。他一闭上眼,就仿佛看到瓦拉斯卡城冒着浓烟,到处断壁残垣的样子。虽然他在空中,但似乎依然能听到那些惨叫声。一时他的脑海中又出现了首都奥登的样子,那些烟似乎飘到了奥登。火光、爆炸声、救命声、还有那股烟味,许多东西交错出现在他的脑海里,格特就这样迷迷糊糊地入睡了。
在梦中,他梦见自己坐在照相馆的相机前,穿着整齐地拍摄着照片。那张照片又被他扯下来,用别针和另外的照片卡在一起,然后放在他驾驶的爱机之上。
当时间来到8月26日,乌里尼亚国王在奥登尼亚军的监视下,承坐着奥军的运输机,来到奥登尼亚的首都。这位亡国之君,忍受着屈辱,为了保护他的人民,不得不亲自来向敌人乞降。在奥登豪华气派的国会大厦内,他受到了首相卡尔…海因茨的接见,并且递交了投降书。
在接过投降书的那一刹那,无数镁光灯亮起,把这一刻永远记录下来。奥登尼亚首相的得意欢欣,官员们的喜笑,在场人士的鼓掌,还有乌里尼亚国王死沉沉的脸孔,都被记录在了一张张照片之中。乌里尼亚这个名称,自即日起不再具有效力,取而代之的,是奥登尼亚又一次拥有了一大片附属的殖民地。而它的盟国,那个一心想着西方土地的路德尼亚,也如愿以偿地获得他们的“报酬”,心满意足地开始了他们在新土地上的统治。在这两个大国的笑声中,唯一淹没的,恐怕就只有乌里尼亚人那无力的哀鸣之声了。
第二十八章 下一个是谁(1)
如果算上福尔肯区,那么在第一次神谕战争之后,重新崛起的奥登尼亚在短短的四年间,已经把周边三个国家一处地区都收入自己的版图中。按照胜利党人的话来说,那就是“清算过去的债”。不过这笔帐,到目前为止来看,远比想像中的还要顺利收回。不用问,胜利党当然将之归功于他们的领袖还有他们为国家所作出的努力。而目睹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令国家重新振作,人民当然乐于看到这一幕。虽然动用了上百万的军队对乌里尼亚进行战争,不过很快就结束了,而且取得了胜果,这也让不少人提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们可不希望再一次看到神谕战争又再发生,这一点,不仅民间如此,连军队内部也是一样。
当乌里尼亚战役结束后,一共有24名将军荣获军队中的高级别荣誉——皇室神圣三角勋章。此次战役中屡立战功的装甲部队领头人加勒特中将也有出席,当然按照他的想法,他只是来代替那些勇猛作战的官兵们来领取荣誉而已。
此次授勋,国王并示出席,由首相全权代理——其实国王来与不来都没什么差别。作为如今奥登尼亚军队实际效忠的第一人,海因茨对装甲兵的使用虽有疑虑,但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也正因为他的倡导,才使得加勒特以及所有支持装甲部队的军人们能在这次战役中使用这支神兵,屡建奇功。同样的,禁卫军装甲部队也是成绩傲人,这当然也离不开官兵们奋不顾身地作战还有坦克的威力。
在授勋之际,首相对他的24名将军表达了祝贺,称赞他们是国家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材。仪式结束后,首相与他们交谈,当来到加勒特中将面前时,海因茨突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将军,我想知道,当部队里的人得知我国与路德尼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之后,他们有什么反应?”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首相阁下。”
面对加勒特直率的回答,海因茨没说什么。不过当他离开之后,这位装甲兵总监却对自己的同僚如此说道:
“首相对我的回答似乎不大高兴呢。”
他的观察可以说是正确的,因为海因茨其实期待着对方能作出其它不同的回答。对于路德尼亚,奥登尼亚的政府内也分成截然不同的两派:一方认为路德尼亚本性难改,对西方虎视眈眈,应该极力加强戒备;而另一方则认为两国如今已是盟友,就不应该再这样对抗下去。总之,在首相本人没开口之前,这样的争议有可能还会一直延续下去。
可是在另一方面,军人的家属们,虽然迎来了胜利,却并没有等到在军队中的家人可以解散回家的消息。这让一些人很是不解。毕竟乌里尼亚已经投降,自己的国家又与路德尼亚签署的合作协议,更重要的是,战胜国根本没有一点动作,显示出想要与奥登尼亚决一雌雄的样子,那么军队继续集结,又是为何呢?
百姓们看到的东西,永远和政府中人看到的不是同一件事。虽然这次在奇兵的作用下,取得了迅速的胜利,不过奥国政府并不会就此放松。路德尼亚对他们来说,永远是个半友半敌的国家;而战胜国,虽然此时并未出兵,可也不表明他们就会这样放过奥登尼亚。
由于本国新闻实行封锁的政策,所以有些奥登尼亚国内地区的民众,甚至还不知道外国对本国宣战的消息——像格特的母亲就是其中一员。她在给儿子拍的电报(当然这电报也是女儿为她办理的),不惜花费大量唠叨的语言,来询问儿子的健康。当得知儿子平安无事后,恩妮卡甚至又给儿子发了一封电报,语气和上一封截然不同。她是这么说的:
“听信安好母心甚安争取立功为家挣光急切期盼翘首以待前线佳音频传。”
说得详细点,其实就是希望她的宝贝儿子能在前线立功,好为尤特里希家光宗耀祖。当第一时间看到母亲这封电报时,格特就已经作好了看不看也罢的思想准备。结果事实确实他所想的那样——其实类似的经验对于他而言实在不少——因为母亲老是没法学会节约电报的字数,结果也因此而总是发来这种又长又未免罗嗦的电报。不过既然母亲已经发来电报,那么作儿子的也不能装作无动于衷于是格特也给家里发去一封电报。里头只有两个词:
“知道保重。”
一般人一定很难明白,为什么像恩妮卡这样一天不唠叨就不满足的女人,竟然会养出这么一个稳重少言的儿子。可是对于这一点,恩妮卡本人却是颇为伤心——当然她每天都要伤心上十来遍——她对自己的丈夫这样说道:
“我的先生,难道您就没有办法教导教导您的儿子吗?瞧他那副作派,一点也不像我!”
对此,她的丈夫只是这样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