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沙泪-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真正的作战会比以往的演练紧张多少。尽管他也知道,如果不搞不好,自己有可能会送命的,但他还是无法让自己紧绷起来。
随着一架架战机在跑道上起飞,升空,基地和地面上的一切都被他们抛在身后。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蓝天,格特觉得一阵兴奋。在山的另一边,他们的军队正在和乌里尼亚军作战。
“我们来啦!”
第二十四章 Blitzkireg(2)
在这次任务中,格特与他的长机,克尔温中尉一起,为同一大队的一架轰炸机护航。每三架飞机形成一组,这是空军最高首脑的命令。因为空军此次作战首先就是要为地面部队清除前方的障碍,因此轰炸机的用场极大。鉴于轰炸机本身的作战力不强,如果遭到空中前来拦截的敌机,那么多半只有死路一条,所以空军元帅伯纳特命令每一架轰炸机都必须要有两架战斗机护航。对于这个决定,许多资深飞行员都是抱怨连连。他们认为这样做只会削弱战斗机的空中作战能力,增加危险。可是在这个抗议生效之前,他们都不得不按命令行事。
由三机组组成的轰炸机大队,飞越乌里尼亚边境,朝内陆的腹地飞去。第25航空团的轰炸机,就是要摧毁铁路枢纽与距边境不远的机场。雾气消退之后,格特可以从空中看到地面上那一块块绿色的农田,还有广阔的草原,期间还散落着不少稀疏的村落。乌里尼亚的地形以平原为主,不像其它国家那样有茂密的山峦,所以可以称得上是一马平川。他们没有遭遇到防空炮火,可是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经由着无线电和地图的指示,他们逐渐接近了目的地。事前奥登尼亚空军部经过多方设想,制定作战任务,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地轰炸对方的军事目标。这些研究后的战术思想,也经由各处的上级传达给每个飞行员,如今他们要把这些纸上理论化为实战,心中难免觉得有些异样。
由格特和克尔温护航的轰炸机是俯冲式轰炸机,机上成员共有4人。它的驾驶员在无线电里忽然朝旁边两架战斗机飞行员说道:
“我看到……在沿河的地方,就是那铁路吗?!”
光从声音里都能感觉到他的兴奋和不安。由于当时雾气仍在,再加上他们所在的高度,无法看清那里是否就是他们这次要轰炸的铁路。格特查看一下座标,离他们的目的地很近了,可是无法确定。克尔温提醒他们:
“不要着急,我们现在还没到那个地方呢。看清楚点。”
虽然是这么说,不过格特还是担心那下面的有可能是敌人的部队。他的手指,已经摸到了操纵杆上的机炮按纽上头了,准备一看到敌人就对他们进行地面扫射。三架飞机掠过那里,越来越近了,越来越近了……他们可以看到那些匍匐着前行的部队,灰压压的,活像排列好的蚂蚁。终于,飞机上的人都看清楚了,那是身穿灰绿色军服的奥登尼亚军!地面上那支前进的部队看到终于出现的己方友军,都欢呼起来,有的人还朝他们挥了挥手。三机组又爬升到原来的高度,格特的手指也移开了,他这时才感到,自己的飞行服里湿漉漉的,不知流了多少汗水。克尔温的声音在无线电耳机里传来:
“不要紧张,我的孩子。真正的作战还没开始呢!”
当飞到预定目标时,他们的眼睛也在地面搜索。乌里尼亚边境城市的铁路线就在他们底下,前方不远处,还能看到车站的楼房和路轨上乌里尼亚军没来得及撤下的火车车厢。由于大雾的作用,所以联机大队队长命令轰炸机进行低空轰炸。格特操纵着自己的爱机,紧随着中间的轰炸机。三架飞机为一组的小队冲向这条铁路主干线上的枢纽,在低空掠过时,格特甚至可以看到从车站内奔跑出来的人形,在车站外,还垒着沙包。不过乌里尼亚军怎么也没想到,敌人的打击是从空中先来的。五十公斤炸弹从轰炸机下方坠落,落在铁路上和车厢上,随后,在那里升腾起一个个夹杂着黄与黑的灰色之花。路轨、车厢、泥土还有人被掀到半空中,又摔落到地面上。在第2联机大队的轰炸下,这条原本有可能被用来输送乌里尼亚援军的铁路线,就这样报废了。当格特再一次俯瞰地面时,发现那里已经完全变了样,那一个个的冒着火的大坑,取代了之前的车站与铁路。地面上的那些乌里尼亚军,甚至还没架好自己阵地上的机关枪,就这样送了命。
接下来他们轰炸的目标——机场,情况也和这儿差不多。不过这里的守军配备了高射炮,朝这些敌机发射,这让一些年轻飞行员一阵紧张。格特稍微好些,不过他此时也顾不上要护航的轰炸机,左闪右避,有点喘不过气来。炮声不时在他的爱机左右响起,虽然没被打中,不过这样也够格特受的了。毕竟,这只是他的第一次真正作战。克尔温的长机仍然保护在轰炸机左右,他在无线电里朝格特说道:
“别慌,格特,那些人比我们还紧张。趁他们换炮弹的时候,俯冲朝地面上射击!”
可能是由于平日里演练起的作用,格特开始镇静下来,又回到轰炸机身边。三机在对方暂时停火时俯冲下去,轰炸机沿着飞机跑道又一次投下炸弹,在那里把平整的跑道炸个稀巴烂。而格特也学着长机的样子,在俯冲到离地面最近的一刹那,他的手指毅然按下了机炮的按钮,战机下方中轴的20毫米机炮,也朝地面上喷着火舌。虽然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打中敌人,不过格特头一次体会到实战中开火和演习不的不同。飞机爬升回空中,格特也松开了按纽。目标轰炸完成,他们顺利完成了任务。不过令格特半是放心半是郁闷的是,不管是来的时候,还是回去的时候,他们在途中都没有发现敌机的踪影。难道乌里尼亚就这么打算放弃了吗?
格特当然不知道,在其它战线上,奥登尼亚的空军其实是遭遇到了乌里尼亚空军的拦截。虽然从双方的实力上就决定这是一场没有希望的抵抗,不过乌里尼亚方面并不打算要对奥登尼亚投降。
在回到基地后,格特爬下爱机,地勤人员看到大队的飞行员们平安无事归来,高兴得像个小孩子似的,不停地祝贺他们完成任务。格特朝他们笑了笑,却说不出话来。他发现,自己第一次经历实战后,紧绷的心情一放松,连手都很难抬起来。而且在自己的爱机上,他发现被弹片划破的痕迹。如果再高点,或是再偏一点,那么很难说自己现在还能不能驾驶着战机归来。克尔温走到他的这个徒弟的身边,递给他一支烟,并为他点燃了。格特明白,这个有着资深经验的飞行员是在以自己的方式祝贺着徒弟的初次作战成功,于是接过了他手中的烟,使劲抽了一口。克尔温拍拍对方的肩膀。
“好啦,格特,以后还得加把劲!”
第二十五章 合围(1)
对于格特来说,战争一开始带给他的不是恐惧或茫然,而是另一种刺激。虽然经历过不少演习,不过真正踏足战场后,格特才明白到这其中有多大的不同。起码,地面上的敌人不再是只使用空包弹或烟幕弹,而是确确实实想把自己连人带机打下来。这一点,可以从格特的爱机机身上看出来。
不过比起其他人,格特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他的爱机只是外表有所损耗,但内在的主部件并没有中弹或被高射炮打中。大多数的飞行员即使战机受损或中弹,但只要能开回来基地这里,那么在两天以内总能抢修好。这也多亏了航空团的地勤人员的努力,
由于地面部队的迅速推进,所以空军部队的基地也在频繁更换场地。有的时候,航空团的战机只在乌里尼亚的某个刚被占领的机场内停留几个小时,然后又要出发到下一个目的地去。前进的速度如此之快,让身处其中的飞行员们也有点不敢相信。乌里尼亚并非没有空军,但相比起这个国防发展迅猛的邻国,它的空军可以说只是停留在幼儿的水平。
在一次奉命护航轰炸机的途中,格特亲眼看到乌里尼亚的空军前来拦截。令他大为惊讶的是,这些战机早在两三年前就被奥登尼亚淘汰了,其它各国也相继把这种机型列为老式机型。但没想到乌里尼亚空军竟然还用它们来装备自己的空军,真不知该说他们是勇气可嘉的好、还是无知的好。
虽然装备落后陈旧,但对方的士气依然没有减弱。看着那种势如疯虎般的攻击态势,坐在新式901型战斗机里的格特也不禁感到冷汗直流——虽说驾驶舱里是够热的。有一次,为了躲避对方的追击,他不得不驾驶战机开进了云层里。而当他出来找到座标回到长机身边时,克尔温已经打下了两架乌军战机。无线电耳机里传来了他的声音:
“稳住,按我平时教你的去做。”
话是这么说,不过要格特把练习和实战联系起来,还是有点困难。戴着护目镜的格特,透过座舱盖的玻璃,可以看到敌人的战机甚至连掩护的座舱盖也没有,机身看上去也不怎么像原来的油漆颜色。可对方那种视死如归的气势,令格特开始觉得有点喘不过气来。即使有着锁定目标的大好机会,可是等他犹豫过后按下机炮的发射键时,对方的战机已经飞离开去了。其实格特也知道自己不必这么急于建立战绩——因为奥登尼亚空军里年轻飞行员是要先多学习,技术成熟后才开始进入真正的战斗也不迟。所以当任务完成后,他们大队的战机停落在乌里尼亚离首都只有不到一百公里的一处飞机场时,克尔温看着从战机上爬下来的格特,笑着说道:
“不要心急,我的孩子,这片天空,迟早是属于你的。”
师傅越是这么说,格特就越是觉得不好意思。他心想自己还是太幼稚了些,在这种难得的实战机会里,自己更应该好好学习对方的技术和本领,而不是一心只想着如何建立自己的功勋。
和格特相比,其他年轻飞行员的战绩也是没什么起色。他们多数都还只是跟随长机,努力吸收着对方的实战经验,好为日后的空战作准备。格特在每次任务结束后,都会留意队友的人数;还好,大多数人还是依旧出现在自己的面前,除了一些运气不怎么好的人。乌里尼亚空军虽然不堪一击,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们抵抗的决心也是如此。在初次投入战斗的奥登尼亚空军里,也有一些人再也没有回来。
格特亲眼看到过,地面卡车装载着一架不成样子的己方战斗机——当然,那名飞行员也已经牺牲了。后来他们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这架战斗机是被乌军的战机硬生生撞毁的!敌人的下场自然不言而喻,不过让年轻人们感到无语的是,明知已无取胜的希望,但那个敌方的飞行员依然用自己的生命来阻止他们的前进。虽然他是敌人,不过那种惊人的勇气还是令人不得不肃然起敬。
当然,更多的乌里尼亚战机,还没来得及升空,就已经被消灭在地面上了。奥空军俯冲轰炸机的强大威力,把那些战机的所在地炸成了一个个超级大坑,老式的战斗机也成了火焰中的牺牲品。而且越到后来,乌里尼亚空军的抵抗就越是销声匿迹,这片土地上的制空权,也成了奥登尼亚空军的囊中物。
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年轻的飞行员们也不打算让轰炸机专美于前。他们干脆把目标放在了地面的乌军阵地上,一旦前方的侦察机发现敌人的阵地,随后而至的战斗机就会把弹药倾泻在乌军的阵地之上。这样既可以帮助地面部队能更好地进攻夺取阵地,也能让这些战斗机飞行员们不至于无事可做。
跟空军的绝对优势相比,奥登尼亚陆军的进展则也相差无几。虽然沿路确实遇到过不少抵抗,不过敌人无论是从数量上来讲还是从作战力和机动性来讲,都根本不是奥登尼亚机械化部队的对手。在装甲兵总监加勒特中将的亲身指挥下,奥军装甲师像一个张着大嘴、露着獠牙的猛虎,把乌军的抵抗力量一个一个吞食掉。机械化武装的威力,真是非同凡响。而乌军呢?他们在这种情势下,还是只依靠着老式的骑兵部队,分散作战。对于奥登尼亚的不怀好意,乌里尼亚方面当然是早有察觉。不过他们军队的战术思想落后,导致其在防守时采取了兵力分散的打法,分布在边境线上,想在那里与奥军决一雌雄。但是现实是无情的,就算那些骑兵部队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抵御奥登尼亚坦克履带从他们身上、壕沟上碾过去。
战事仅仅进行到第三天,乌里尼亚那些原先被布置在边境线上的部队,已经有百分之九十以上落入奥登尼亚军手中,成为了他们的俘虏。剩下一些部队,则看到势头不对,逃往首都瓦拉斯卡城(WallaskaCity),准备在那里作殊死的反抗。强大无比的奥登尼亚五个集团军,以极小的损失,就占领了乌里尼亚过半的土地,向那座繁华的都市进发。他们南北夹击,再加上正确的战术思想、高机动性的部队,使得乌里尼亚军毫无还手之力。这个事实,不仅是外界没有想到的,甚至连奥登尼亚军高层也没有想到。他们担心,乌里尼亚军的主力部队尚未出现,所以依然命令军队作好万全准备,以应对敌人的反击。
第二十五章 合围(2)
而在空军方面,参谋人员原先也估计乌军空军的战机数量应与己方相同,所以对方一定是保留了不少战机作为最后的反击主力。这个消息传来,让飞行员们有点紧张又不大相信。因为照他们看来,乌里尼亚上空飞翔的只有鸟群和昆虫,哪儿来的战机?虽然看到的和后方传来的命令不大相符,不过空军当然还得加强防范。不过,这个命令,在不久之后,就会被证明是多此一举了。因为乌里尼亚确实已经没有办法夺回他们的天空了。
在创世历8月初的那段时间里,关于到底是地面部队进行的快,还是空军部队进行得快,一直是各处士兵们争论不休的话题。的确,以空军的速度来说,确实应该远超于地面部队的行进;不过装甲部队的人也有理由确信,他们驾驶的坦克,才是真正的傲视群雄。也因为新生兵种的过于出色,以至于装甲部队的光芒在一定程度上压过了其它兄弟部队。
有时,格特在战机上可以看到地面上后头冒着烟、一路在乌里尼亚平原上奔驰的坦克纵队,他不禁想起自己在首都见到的装甲兵总监加勒特中将。如今,他的理想终于实现了,而且这些装甲部队的英姿,确实有理由让加勒特中将和他下属的官兵们感到自豪。
而在后方,宣战的消息传来,奥登尼亚平民和大多数军人们的感觉是一样的。他们觉得无比错愕,甚至于难以相信。不过一切都轮不到他们来选择,战争已经爆发,他们所能希望的,就是这场有点不知所谓的战争可以赶快结束。
和民众不一样,胜利党和它所掌控下的政府却是摩拳擦掌,恨不得大干一番。在他们看来,这是雪耻的最好机会!第一次神谕战争以来他们所遭受的耻辱与不平,现在通通都要还给那些战胜国!所以这也就不难解释首相卡尔…海因茨在宣布开战时的那种兴奋劲,到底是从哪儿来的了。当然,胜利党也不是没有看到民众普遍的厌战情绪,所以政府也不时告诉人民:这是一场保卫国家的战争,他们并不是有意针对别国。
在8月4日,奥登尼亚首相卡尔…海因茨亲自来到前线,巡视战况和部队的情况。他来到东路第5集团军第3装甲师那里,和装甲兵的首脑们会面。军队损失不大,而且士气高涨,如果不是集团军总司令强令他们原地整顿休息,这些军人们恐怕早就想冲进瓦拉斯卡城里,攻进乌里尼亚国王的王宫。
在看到坦克的作战威力后,首相显得十分意外。他万万没有想到这种原先由自己顶着周围人压力提拔起来的新式兵种,竟有如此强的作战力和机动力。而如今,装甲部队的官兵们,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首相的支持。
在由奥登尼亚裔人聚居的东部地区内,因为奥登尼亚军解放了该区,所以有数以万计的奥裔人带上面包和鲜花,前来迎接他们的首相和士兵们。因为乌里尼亚国内政治形势一直不明朗,所以各地区的亲王和总督都各自占地为王。这片地区内的总督早已逃之夭夭,而现在它已经是奥登尼亚的一部分了。卡尔…海因茨看到当地人的这种反应,激动得浑身发抖,在他的身边,他所信任的副官尤琛、还有第5集团军司令与装甲兵总监都亲眼看到首相流下泪来。这是激动与喜悦的泪水,经过二十多年的压迫和苦难,现在,奥登尼亚终于可以对整个米德加尔德大陆说:
“我是真正的第一!”
在前线,首相的到来自然鼓舞了士气,也更让士兵们信心十足要拿出整个乌里尼亚。而在总指挥部内,首相和他的将军们,一起商议了如何发起对乌里尼亚的最后总攻。他们都知道,只要能拿下瓦拉斯卡城,那么乌里尼亚就会战败。战役进行得太快,也让海因茨有些担心乌里尼亚方面是不是还有什么诡计。所以他下令,全军必须以高度戒备,严防敌人的反扑。
也因为这个命令和这种担心的思想影响下,奥登尼亚军的接下来的几天内前进得比以前略为缓慢,但在开战后的第7天,中路第3集团军的禁卫军第14装甲师已经冲到了瓦拉斯卡城的外围。该装甲师的官兵们,在坦克里探出头,可以隐隐看到城中的钟楼塔尖。乌里尼亚的守军,在敌人强大的火力下,被迫退到城内。而随着其它部队的到来,瓦拉斯卡城已经成为了一座孤城,它被奥登尼亚军团团包围了。
然而在这种全面败退的情况下,乌里尼亚方面也没有想过要投降。乌里尼亚国王在首都电台的地下广播室内,向全体乌里尼亚人发表讲话,号召全国人民抵抗侵略者,誓死保卫祖国。而瓦拉斯卡城内,也作好了与敌人血拼肉搏的准备,乌里尼亚人,在亡国的关头,团结到一起,以自己的肉身对抗强大的敌人。
虽然由于担心部队里会有间谍利用无线电向外界发送情报,所以奥登尼亚军是禁止普通官兵利用无线电收听外国电台的,不过在此时,为了获知瓦拉斯卡城里的情况,所以奥军情报部也收听乌里尼亚电台,窃取对方的消息。
在格特那边,第25航空团已经和其它几个航空团汇合,在离瓦拉斯卡仅仅10公里的郊区机场暂时整休。地勤人员忙着为打下敌人战机的飞机画上战绩标识,大家都深信,拿下瓦拉斯卡城,指日可待。而在他们收听军队后方电台时,有时也能调到乌里尼亚首都电台的频道。虽然不能听,可年轻人们压抑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于是有时也趁别人不注意时偷听电台的广播。乌里尼亚首都电台播放着动听的钢琴曲,它的广播员也在不停地说道:
“想要战胜我们,除非我们乌里尼亚人通通灭亡!我们是不可战胜的!伟大的国王陛下万岁!”
也许这样做只是徒劳无功的,但这种精神上的抵抗比起全然放弃败退,总比较能令人尊敬。尽管每天有上百吨计的炸弹投放到城内,但电台的钢琴曲,却从来没有中断过。乌里尼亚人,在以这种方式,向敌人发出无声的抗议。
而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奥登尼亚军的军人们才意识到,想要拿下这座城市,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而他们不应该高兴得太早。
第二十六章 Sitzkrieg(1)
当前方军人正在全速推进到乌里尼亚首都城外、形成包围之势时,后方的情形却显得十分胶着,甚至可以说是奇怪。
得知奥登尼亚军入侵乌里尼亚的消息后,昂尼亚也好,曼尼亚也好,那些战胜国似乎都不大相信这是真的。或者说以前的经验迷惑了他们。有了布隆尼亚和洛斯尼亚的例子,战胜国相信奥登尼亚这次肯定又是故伎重演,想通过这种手段瓜分乌里尼亚。其实对于奥登尼亚这种扩张的手段,战胜国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奥登尼亚不要做得太过火,并且肯为它们对付路德尼亚,那么这些小动作它们是可以容忍的。
不过乌里尼亚与之前的情况又有所不同。这个国家不仅是两个大国的盟友,而且在外交上也一直倚赖战胜国的帮助。如今奥登尼亚选择拿它来开刀,这不是明摆着接下来就有可能要对剩下的战胜国不利吗?
在舆论和媒体的呼吁声中,昂尼亚和曼尼亚终于作出了反应。它们宣布对奥登尼亚开战,并且宣布将帮助乌里尼亚。原本一向主张与奥登尼亚议和的领袖被撤职,两国的内阁重新由主战派掌管。得知这一消息后,奥登尼亚首相简直目瞪口呆,因为他一直认定对方是不会与奥登尼亚开战的,而且在他的设想中,也不是把这些国家作为对手的。所以当他的副官把两国撤销驻奥使馆并且正式与己方开战时,首相的脸色简直比一张纸还要白。他回头看着自己身边的外交部长拉尔文,好像在询问对方应该怎么办似的。
“马文,接下来要怎么做啊?”
之前由于外交部长的信誓旦旦,所以首相坚信昂尼亚还有曼尼亚不可能对奥登尼亚正式宣战。可是如今消息传来,一切都成了泡影。奥登尼亚政府也只能对这两个原第一次神谕战争的战胜国宣战了——这样的结果,恐怕是许多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在军队最高层,对于昂尼亚曼尼亚的宣战也是措手不及。要是昂尼亚和曼尼亚一旦合作夹击奥登尼亚,那么现在奥登尼亚的大后方就有危险了!所以难怪听到这一消息时,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部部长都是出了一身冷汗。现在奥登尼亚把几乎全部兵力都用于乌里尼亚战场上,无法调回本土,万一这两个国家联手与乌里尼亚展开反击的话……为了迷惑住新增的敌人,国防部的参谋提出建议,在西边边境的基地上摆放大量战机的木质模型,制造出人员充足正往边境调动的假像,这个建议很快就被采纳了。三军元帅除了空军的伯纳特对首相表示根本无惧外国的侵略外,陆军元帅与海军元帅都对开战的前景并不乐观。海军元帅戴纳(Dana)不无懊恼地向自己的幕僚说道:
“全能之神啊,没想到我一生之中居然要两次和这两个国家打仗!”
对于奥登尼亚军队高层,除了那些只会对首相极力效忠的人以外,大多数人都是参加过第一次神谕战争的老兵。他们好不容易熬过了那次浩劫,却没想到等奥登尼亚终于振兴起来时,又要再一次发生这样的事。不过对于以忠诚和服从为天职的军人来说,他们也只能接受现状,并且为国家而战了。
虽然政府内部是这种论调,不过在面对着普罗大众时,政府的口吻就是另一种调调了。政府的官方媒体一律宣称:此次开战都是由于乌里尼亚入侵本国所致,为了保护祖国,军队不得不开赴前线,与敌人作战。如今昂尼亚和曼尼亚两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公然撕毁和约,站在侵略者的那一边,所以奥登尼亚也正式对两国宣布开战。这些媒体还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击退外国侵略者,守卫祖国。
对此,在开战之初,不少人都表现得比较平静。他们认为,政府会像对待布隆尼亚或是洛斯尼亚那样,在赶走敌人后,自然会把战事停下来。可是如今听说连几个大国也表示要对奥登尼亚开战,这不禁让他们面面相觑。事情一下子变得这样,实在令人难以接受。也由于政府实行的舆论监督措施,使得所有人听到的消息新闻都是同一个调调,所以也就没几个人会怀疑这些消息的真实性。胜利党也有意在宣传中,把昂曼两国对奥登尼亚的开战,说成是嫉妒他们的成绩,想要千方百计地摧毁刚刚好转的奥登尼亚国情。当然,信奉这种论调的民众也不在少数。
至于那些得知了自己儿子都在前线作战的父母家庭们,此时真是日夜不安。虽然官方机构总是在宣传前方军队如何以压倒性的胜利打得乌军无还手之力,不过谁都知道,只要是打仗,就肯定会有牺牲,所以谁又能保证身在前线的自己的孩子会完全平安无事呢?所以在三军对外的办事处那里,每天都能见到有人来询问与前线联络的方法、还有具体的战况。
而在战胜国与奥登尼亚的针锋相对之中,讨论到底是谁入侵谁的话题也一天胜似一天。在战胜国方面,报纸以及电台的记者都宣称,所谓乌军入侵奥登尼亚边境云云,不过是个拙劣无比的借口,真正的情况是奥登尼亚把几具来历不明的尸体放在边境上,掩人耳目地说这就是乌里尼亚入侵的铁证。而奥登尼亚方面则坚称,的确是乌里尼亚的边防军先地我方军队开枪,为了还击,因此击毙对方数人,所以才要为了保卫国家而被迫对乌里尼亚开战。而且按照奥登尼亚官方的说法,他们本来并不打算要进入乌里尼亚境内,但因为乌军意图占领边境的土地,再加上与乌国国王的谈判破裂,因此只好选择以战争的形式解决这些问题。一旦乌里尼亚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投降,那么奥登尼亚就可以考虑和平地解决争端。当然,对于各自的说词,谁也不愿相信,双方各执一词。
远在琥珀堡的尤特里希一家,得知与乌里尼亚开战的消息后,都马上想到身在空军部队驾驶战斗机的格尔哈德,他们完全不知道他此时是否也要作战、是否平安。当后来听说连昂尼亚与曼尼亚也宣布奥登尼亚为敌对国时,格特的母亲,恩妮卡…尤特里希太太开始抱怨连连起来。
“哎呀,这可怎么好呀!我的格特现在一定也得参加战斗呢!万一他有个三长两短,咱们家可怎么办好哇!”
因听闻战事开启而回到娘家来的大女儿、二女儿还有一直留在家里的三女儿,赶紧安慰母亲,劝她不应该这么胡思乱想。又用报纸和电台里的新闻告诉她,现在奥军战斗进行得很顺利,人员伤亡极少,所以格特应该不会有事。恩妮卡却完全听不进去,她用手绢擦着眼泪,一副呼天抢地的样子。
第二十六章 Sitzkrieg(2)
“我本来还指望格特能继承咱们家的家产,把尤特里希家发扬光大,光耀门楣,现在可全完啦!我早就劝他,不要去参加什么空军,他就是不听!现在丢下我们孤儿寡母的,谁来帮咱们呀!我操了这一辈子的心,都付诸东流啦!这是什么世道呀,那些该死的乌里尼亚佬!我下地狱也不放过他们!这些乡巴佬,他们懂个屁!整天只知道眼红咱们奥登尼亚、眼红咱们琥珀堡,我一定要向全能之神祈祷,诅咒他们去死!敢入侵咱们奥登尼亚、敢害得咱们家没了继承人,这些天杀的混帐王八蛋!”
她越骂越气,离原先的话题也越来越远。刚从书房里听完电台广播的于尔根…尤特里希走到起居室,看到妻子这副模样,就冷冷地说道:
“我的夫人,您不用着急,现在我和儿子还没死呐。像您这样状况不明就诅咒自己儿子和丈夫的人,我还真是佩服不已。”
“好先生,我的好主人,您怎么能这么说我呀?!”尤特里希太太一听丈夫这么说,吓得差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