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秦-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项羽刚愎自用,这些人不敢深说。

之前,一些重新反叛大秦,自立分封出来的诸侯在赵国的鹿儿岭和大秦二世皇帝胡亥争夺武灵遗宝,被秦二世胡亥耍的团团转。

唯有项羽没有参与这次争夺武灵遗宝的事儿。

项羽不是不爱财,只是他有更大的野心。

那些诸侯为了赵国的武灵遗宝带兵争夺,空手而回,在他看来简直都是猪一样的愚蠢。

身高近丈的项羽坐在自己的府中,在他的上首,坐着项梁。而在他的下首则依次是项伯、项庄等一干项氏家族的重要人物。

“叔父,侄儿这次举行的彭城大会,说是和各家诸侯分封各地,实际上就是为了会盟,确定我们的盟主地位。”项羽开口,一脸傲然。

家族这些人中,除了自己的叔父,他谁都不在乎。因为这些人都是鼠目寸光。

现在,区区一个彭城会盟,就被这些内部的族人看的非常重要,非常复杂,非常的不可控制。

所有人说出的忧虑,项羽都置之不理。

在他的心目之中,只认可力量。只要有绝对的力量,一切阴谋诡计在他看来都会在这力量之下烟消云散。

“张良回来也说了,在这次武灵遗宝的抢夺之中,最大的赢家是秦二世胡亥。而且这个胡亥似乎很是精明,他能在复杂的咸阳城杀死赵高,夺回对大秦的控制权,这就说明此人不简单。我们要小心应对。”项伯沉吟了一下说道。

他和张良是生死过命的兄弟,对张良的话,深信不疑。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秦如今还没有到最后的气绝时刻,的确要小心应对。”项梁点了点头。

项羽看了看这些人,内心有些烦躁。在他看来,这次彭城会盟,只不过是给诸侯们一个通知,让他们知道这场游戏之中,谁是大小王,该听谁号令。没想到却被叔父等人整复杂了。

就在他们商议的时候,外面有军兵来报。

“将军,有彭城人士范增求见。”军兵一个扎实的单膝跪地,稳稳的报道。

项羽点了点头,如果说在他的军中有值得他特殊对待的军兵,那就是这些他的贴身亲卫。

“范增?”项羽眼睛一亮。

如果说文人之中有人值得他重视,那么这个范增就是其中一个。因为范增和项梁是最为要好的兄弟,两人情同手足。

此人虽然年纪略大,但在彭城有口皆碑,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之前他也派人寻访过范增,可如今此人竟然亲自到来,项梁、项羽立刻起身迎接出去。

项伯、项庄等人见项羽第一次如此,纷纷起身跟了出去。

穿过大门,只见门口立着一个腰身略有佝偻的老者,看上去有六十多岁的样子,一头的白发加上灰白的胡须,使得他显得有些老态龙钟。

在看到项羽等人迎出来的瞬间,这老者范增向前一步,一抱拳说道:“彭城范增,久闻将军大名,今日特来拜见。”

说着,他略略抱拳拱手。

项梁连忙上前,一把拉住范增的手,哈哈笑道:“老范,有你来,大事可成。”

说着,一指项羽说道:“这就是我家的项羽,羽儿,这就是范增范先生,他和我情同手足,你要当作叔父一样对待。”

项羽见范增虽然年老,可眼中幽光隐藏,是个睿智之人。加之之前就听项梁屡屡说起范增,都是溢美之词。

此刻见了范增,听了项梁的话,竟然一抱拳,直接深深一拜说道:“和叔父情同手足,那就是项羽的亚父。项羽拜见亚父。”

范增连忙拉住项羽,几个人携手走进大厅。

纷纷落座之后,寒暄几句,范增也不客套,直接发问:“我听说二位将军要在彭城举行会盟,目的何在?”

项梁深知范增,没有开口,而是望着项羽。

项羽看了看范增说道:“会盟彭城,一是和诸家侯王见见,二是商议一下如何进兵灭秦。”

听项羽说的如此简单,范增摇了摇头,说道:“将军口是心非。据我所知,这次彭城大会,将军最主要的目的是用武力胁迫各家反王,公认你为盟主,没错吧?”

范增说话直白,不绕弯子。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致命的缺点。

项羽闻言,不做声。

范增一笑说道:“将军想的原本不错,可试想如今天下大乱,秦失其鹿,人人逐之。哪一个反王不是野心勃勃之辈?若用武力强压,恐怕是今日跪伏,明日起兵反你。如此则天下大乱,最终恐怕还是会被死而不僵的暴秦各个击破。”

这一番话说的项梁等人纷纷动容点头,看着项羽,希望他表态。

项羽只是凝神不语,听着范增说。

范增也不在意项羽的态度,依旧自顾的说道:“曾经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中,六国被秦所灭,唯有楚国最无辜。也曾有传言说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将军若想呈一时威风,大可按照原来的计划,用武力压迫所有诸侯,让他们承认将军为盟主。”

“若将军的心志在平天下,统诸国,那就要缓一缓,换一换方法。”范增眼睛闪烁着幽光,望着项羽。

项羽一直冷静的脸上如今有了一丝动容,范增的话,他听进去了。

“请亚父细说。”

范增老脸上,露出一丝微不可查的笑意,开口说出了他早就为项氏一族打算好的路线。

“彭城之会,诸王前来,必然以将军马首是瞻,但在心中他们必不服气。既然天下都觉得楚国最为冤屈,我们就利用天下人的这个心思,寻找一个楚国后裔,立为楚王。到时候将军和各个反王共同侍奉楚王,再让这个楚王封将军总领天下兵马。这样就师出有名,若有谁不服,可以楚王的名义加诛,以阻天下悠悠之口……”范增侃侃而谈,项羽越听越是觉得有道理。

第209章算计

胡亥等人观望了一下周边的地势,便再饭时之前离去,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随着彭城大会日期的临近,一路路反王纷纷到达了彭城。

最先到来的是自立为齐王的田氏兄弟,他们只带了五百人车骑兵,各个高大精锐,配着长剑大戈,显得极有威势。

齐鲁大地之人,本就豪壮,这一路走来,倒还真是引起了不少从楚地征战过来带士兵的注意。

一方水土一方人,双方在身形状貌上有所差距,但略显弱小楚兵看着高壮的齐兵却不以为然。正是这种不以为然,直接引起了两国军队私下的一些个比试性质的械斗。

双方各有损伤,索性的是没有闹出人命。

这样一来,齐王田儋和兄弟田荣两人就装作不知,项氏叔侄也装作无视。双方虽然没有什么正面冲突,却都在暗地里留下了一些芥蒂。

随之而来的是自立为燕王的韩广手下。韩广本人并没有亲来,而是派来手下的一个重臣。

这种做法直接引起了项羽的不满,在接待燕国来使的时候,直接上鼻子上脸,没有好气色。韩国人马和楚国也交恶。

这一切的一切小动作,胡亥都暗中掌握,并且和潜伏在彭城之中的韩谈等人取得了及时准确的联系,让他们把这些消息整理好,关键时刻制造事端,破坏彭城大会。

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什么彭城大会。

就这个问题,胡亥思索了好久。这件事儿要么就是没有成功,根本没资格载入史册。要么就是他的到来,改变了历史,引起了这次彭城的反王聚集。

胡亥和韩谈商定的计划,需要在彭城大会前几日施行。只有把握好这个度,就能在暗中,不漏声色的破坏项羽的彭城大会,或许顺手牵羊之下,还能把这些反王勾起内乱。

在胡亥手中有一手资料,这个资料现在被项羽等人刻意的隐瞒忽视。

那就是沛公刘邦在赶来彭城大会的路上,突然发生变故,挥军撤回。

这件事的功劳来自于胡亥设立的间谍集团。在这群说客间谍集团的成功运作下,魏王魏咎派遣属下周市袭击了丰县。

丰县,原本是沛公刘邦的属地,驻守的将军是沛公的手下将领雍齿。

雍齿此人和沛公刘邦几乎是一同起兵,可时过境迁,两个一通起兵的人竟然差距越来越大。沛公网络了萧何曹参,掠取沛县,一路风生水起。

而雍齿则每况愈下,渐渐的原本并肩的二人竟然成了上下属的关系。

这一点,雍齿很不高兴。他替刘邦镇守丰地,那是迫不得已。

就在彭城大会之前,胡亥和参赞府的大臣们分析天下形式,就找到了个丰地的雍齿。在刘墨的建议下,胡亥直接派出了韩谈手下即中心又有辩才的人潜伏到了魏王魏咎的身边,通过各种渠道引起了魏咎的贪心,让他去攻打雍齿,抢夺丰县。

魏咎虽然自称魏王,但是并没有太高的领导能力和辨别力,听信了谣言之后,直接令周市攻击雍齿。

雍齿本就不服刘邦,如今顺水推舟,竟然直接降了魏王。

魏王也很大方,直接封雍齿为丰侯。

这样一来,赶赴彭城的刘邦闻讯,直接调转马头,杀向丰县。

此间种种细节,胡亥虽然不甚明了,但结局他是知道的。

在胡亥的控制之下,潜伏在魏咎身边的说客再次摇唇鼓舌,说服了魏咎一定要参加项羽叔侄倡导的彭城大会。

这样,魏王攻杀刘邦属地,而刘邦本来应该来到彭城,却会因为丰县的事儿,而无法到来。这样一来,历史上两个最大的,最强的势力就暂时不会联盟。

只要刘邦和项羽联盟失败,其余那些反王都是将才,没有帅才,攻杀击破他们,不成问题。

胡亥每日坐在酒楼观景,就是想亲眼看到魏国的人马何时到来。

终于,在彭城大会前一天的傍晚,魏咎率领着上千的人马到来。

看到魏军大旗,胡亥脸上露出了微笑。

直到魏国的军兵完全入城,进驻到属于他们的地方,胡亥依然没有离去。而是继续坐在那小楼之上,望着项羽府。

直到夜色降临,胡亥才起身,让端木庸结了账,这才带着蝶翠缓缓离开酒楼。

此时彭城四门已经上锁,就是再有军兵想要进城,也是不容易。

胡亥一颗悬着的心稍微放下一点。

蒙恬和蒙毅还有李斯、刘墨三人不愧是参赞府的奇才,竟然堪比后世的诸葛武侯,想出了这个天下暂时分成三个主力部分和若干小诸侯并存的乱局。

目前的大秦,只有在乱局之中才能顺利的生长存活下去。

回到那个私人宅院,乌普脚步急匆的赶了过来,他的手中拿着一个信封,上面的蜡封还没有拆掉。

胡亥接过那个信封,并没有立刻打开,而是缓步走到了屋中,在外面有乌普孟夯和藏图把守。屋中只有蝶翠和端木庸,胡亥这才打开那信封。

在淡黄色的纸张上,只有八个蝇头小字:刘邦失利,归附景驹。

看到这八个字,胡亥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发自心底的笑意。

这八个字,看似简单,可却是他和参赞府几个新老臣子在科举之后,研究了几个日夜才研究处来的一个对策。

魏王和刘邦那一边,都有他们的说客间谍派出。

胡亥成功的利用间谍的离间,让魏王和刘邦撕破了脸。

然而这种撕破脸,根本就不是胡亥的终极目的。那句归附景驹才是胡亥最希望看到的。

景驹,这个人自称是楚国王室后代,被反王秦嘉寻到,立为楚王,发号施令。

这样一来,这个世界上就有了两个楚王。一个是秦嘉所立,另一个就是项氏叔侄所立的熊心。

项羽搞彭城大会,为的就是弄个名声,把所有的反王笼络到一起。

而这景驹的出现,只要利用好了,就能把彭城大会的预期打破。

天下有两个楚王,不论哪个是真,哪个是假,项羽都说不清楚。只要说不清楚,就没有正当的理由,没有正当的理由,各路诸侯就不会死心塌地的和项羽结盟。

整个计划,设计的算是完美,如今施行到这里,剩下的就是胡亥他们在彭城大会上的发挥。

“彭城大会,我们要好好表演。”胡亥把那信纸放在灯火上,点燃。

火光照亮了他年轻的脸,其上,棱角分明。

第212章媚冢

项氏叔侄所组织的彭城大会,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就被胡亥以阴谋手段破坏。

在这个战争的年代,没有对错,只要结果对己方有利,那就是行的通的。

商队一路非常顺利的到达了咸阳城郊。

商人们都很惊奇,这一路上竟然平安无事就到达了咸阳境内。平时的几处盗贼多发区,竟然这一次安然渡过。

他们不知道的是,当今的大秦正牌天子,胡亥此刻正混在他们的商队之中。为了保证胡亥的安全,韩谈等人一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把凡事能阻碍这一队商人的盗贼都悄悄的清除掉。

这个商队,成了大秦战乱以来,第一次安然无恙行商的队伍。

望着咸阳城高耸的城墙,胡亥从他的大车之中跳了下来。

边上一个老年商贩走了过来,亲切的拍了拍胡亥的肩膀笑道:“秦胡小老弟儿,你是个有福分的人啊。当初你说你第一次行商,他们都不收留你,还是老头儿一力承担。你看看我老头儿有没有眼光,你在这队伍之中,竟然没人来抢,这就是福报啊!”

老头儿脸上的皱纹堆积在一起,显得很是苍老,其实他也不过四十多岁而已。只是因为常年行商,风吹日晒,显得年长罢了。

胡亥握了握老者的手笑道:“邢老哥,等天下太平了,你拿着这个来找我,我给你个大大的惊喜。”

说着,他手中的一块佩玉已经塞到了邢老哥的掌心。

就在邢老哥哑然间,胡亥已经招呼身边的蝶翠,翻身上了孟夯牵过来的两匹战马,打马扬鞭冲向了咸阳城。

邢老哥看着胡亥留下的车架,招手喊道:“老弟,你的车……”

“留给老哥做个纪念吧!”

胡亥清亮的声音传来,孟夯、乌普和藏图等人回头看着老者,哈哈大笑,紧跟着胡亥,直奔咸阳城去。

四周的商贩被胡亥等人的举动惊呆。

这些人都是久走江湖之人,经商半生,眼睫毛都是空的。到此刻哪里还不明白这年轻的公子并不是一般的商人。

此刻都围住邢老哥,问长问短。

邢老哥摇头,声称不知。

直到那些商贩百般打听,也没消息,渐渐散去之后,邢老哥才找了个安静的角落,摊开手掌看着他已经攥出水珠的玉牌。

只见正面刻着一条蟠龙,相貌狰狞,栩栩如生。再翻过来,后面赫然有四个苍茫刚劲的篆字:“二世胡亥。”

邢老哥手一哆嗦,差点把玉佩给扔了。

回想这一段时间听到的关于秦二世转性,休养生息,微服私访的传闻,邢老哥脸上露出了激动的神色,立刻把那玉佩收起。

就在胡亥进入咸阳同时,一只跨越大秦土地的信鸽也展翅越过咸阳城的高大城墙。

这信鸽穿过咸阳的一处处街道,直接降临到了位于咸阳西北的一处高门大院之中。

这户大宅子高大的门楼上有两个粗黑的大字:仲府。

此刻,在仲府最高的城楼之上,有一个下巴上长满了山羊胡子的凊矍男人,他一伸手,那风尘仆仆的鸽子便再半空之中划了一个优美的圈儿,落在了男子的手臂之上。

男子伸手在鸽子的腿上一摸一弹,一个小竹筒掉落下来。

他拿了小竹筒之后,立刻反身折回殿堂之中。

在殿堂之中,正围坐着几个形貌各异的人。

坐在东侧的一个神态威猛的老者正开口说道:“这一次,我武冢为了拉拢刘邦,可付出了许多代价……”

他的话刚刚说了一半,在他对面的一个身高体壮,一身虬结肌肉的男子冷哼一声说道:“我将冢付出更多,刘邦手下没人,多员战将都是我们派出的。”

威猛老者开口争辩道:“话不能这么说,我武冢……”

一旁的几人各自端着酒杯,有的轻饮,有的摇头,似乎对这二人的争执并不劝阻。

“若不是项氏背叛,那里轮得到那些六国遗老起兵,定然是我冢组织一统天下。”将冢的老者说道。

“哼,这就说明你将冢是不可用之兵。”武冢的威猛老者嗤之以鼻。

“行啦——”

就在将冢老者还要反驳的时候,一个声音传来。

随着这道声音,一个消瘦的,仿若一个竹竿的身影缓缓从后面走来。

在这个竹竿的手中,一张白色的布条随风轻摆。

竹竿整个人的脸笼罩在巨大的斗篷之下,看不清相貌。

可整个大殿中的纷争随着竹竿的出现鸦雀无声,戛然而止。

“争来争去,还不都是自己家的兄弟?!”竹竿的声音阴沉,带着一股非凡的魔力。

“参见老冢!”

“老冢说的有理。”

几个人立即起身施礼,不敢怠慢。

竹竿点了点头,看了看武冢和将冢的两个老者,良久口中才带着一丝笑意说道:“这次彭城之行,你们收获不小。没有让项氏叔侄成功举行彭城大会,这对将来刘邦夺取天下,召集人手非常有利。”

“武冢和将冢,各有千秋。不过既然我们的兵多数都被项氏叔侄带走,争天下的正面战场上,就没我们什么事儿了。”

“我已经安排好了几个人,分别潜入了目前几大势力之中。将来不论哪一方取得天下,都会有我们一杯羹。”老冢隐藏在斗篷下的双目此刻露出了一股精芒看向站在一侧的美妇。

这美妇看到老冢的目光,立刻微微躬身,未等说话,脸上先带出三分笑意。

“媚儿已经把这些事儿做好,就等老冢验收呢!”她虽然是半老徐娘,但说话口音嗲声嗲气,颇为讨喜。

“你们记住,不理你在任何一方,你们在战场上看到媚冢的人,都要拼命厮杀。只有戏演得真实,才能取得这些枭雄的信任。”老冢攥拳头说道。

“诺!”

众人在看到媚冢的媚儿之时,都流淌出了一丝恭敬。

冢组织,分为武冢、将冢、兵冢和媚冢。

其中前三冢已经成形,是冢组织的中坚力量。只有这媚冢是新成立的。

不过这新成立的媚冢手笔不凡,短短时间之内,就已经成功的在所有帝王身边安插了人手,神佛难辨。

第213章务农

彭城大会之后,项羽和刘邦有各自的郁闷。

在胡亥派出的说客探子挑唆之下,项羽和刘邦两个军士集团发生了数次正面冲突。

因为项羽有楚地人民的支持做后盾,而刘邦不过是个江湖草莽出身。两人的实力现在还相差悬殊。

最终,在项羽的穷追猛打之下,刘邦等人被迫投降。

楚王景驹也被项羽“请”到了彭城,之后暴病而亡。

项羽和刘邦的征战,使得叛乱的各方势力得到了发展的空间。

刘项的战乱持续了三个月,这三个月其他五国的后裔纷纷纠结势力,强势崛起。尤其是赵国,痛定思痛,在张耳陈余重新布置之下,把白霸重新请回,整顿骏马,试图再次向大秦发起进攻。

赵国,对大秦的仇恨是最大的。

当年长平一战,赵国几乎男丁尽失,这种仇怨,不是时间可以轻易冲淡的。

参赞府中,蒙恬等人各自坐在自己的地方审阅各种奏章,四周不断有人来回走动,给他们打下手。

负责整个大秦后勤的蒙毅此刻眉头紧锁,看着眼前的奏章。

这奏章是几个郡守联名上书的,内容说的是春耕生产。

如今正是初春,按照常理来说,应该是耕种的季节。可各地因为战争不断,农民根本没有办法耕种,到处都是难民,流民。这种大规模的难民迁徙形成的流民如同无根的浮萍一般,很难再一个地方稳定下来。也没有固定的土地。

大多数的土地都掌握在了大地主和大门阀的手中。他们不愿意自己种地,也不愿意把这些土地白白的给那些难民耕种。

“皇上,粮食才是国家的根本,耕种季节,错过了就要饥荒一年。若不能妥善的解决这些问题,臣担心我们的前方军队不稳,后方民生挨饿。这才是大秦最大的危机。”蒙毅把他所了解的情况简明扼要的说了一遍。

胡亥点了点头,这么久的相处,他早已经看明白蒙毅的性格。

蒙毅有自己的决断能力,一般的事情不会轻易上达天听。一旦他郑重其事的和皇上谈某件事儿,必然是他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

所以,胡亥听了蒙毅的话,并没有表现的多么焦急,而是带着微笑看着蒙毅那炯炯有神的眼睛。

果然,蒙毅再次抱了抱拳说道:“这件事儿,臣和几个下属的同僚商量出一个简单的对策,还请皇上定夺。”

胡亥点了点头,只听蒙毅借着说道:“臣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号召各地的大地主,大门阀直接容留流民。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地主和门阀,每收容一个流民,给他们地种,咱们不收赋税。以此办法刺激大地主大门阀主动收留难民流民。”

点了点头,胡亥没有评论。

“臣在蒙公的启发之下,倒是有个想法。”一边的刘墨拱手站了起来。

他自从进了参赞府,地位扶摇直上。从一个太学馆的小文士,一下鱼跃龙门,成为秦二世身边的大红人。

现在的咸阳官场,许多人都想巴结刘墨。

无奈,刘墨骨子里有那股文人的傲气,一心只想做出功业给皇上和天下人看看。

这一段时间,在参赞府和蒙恬、蒙毅、李斯、优旃等人接触,使得刘墨的气质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就清俊的他此刻显得更加精神饱满,一双眸子如同点墨一般,漆黑神髓。

胡亥看了看刘墨,发自心底的高兴,冲他鼓励的点了点头。

刘墨看到皇上首肯,清了清嗓子,说道:“刺激门阀大族收容流民,蒙公的办法已经很好,臣只是由此想到了一个附会之法。若能够让当地的女子和流民通婚,这些流民就会落地生根,稳定下来。人民稳定了,国家自然也就安稳下来。毕竟除了那些不安分的六国余孽,谁都不愿意打仗。”

刘墨一发话,引起了众人的兴趣,几个参赞府的大臣都参与到这一次讨论中来。

胡亥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朕认为,现在的当务之急有二。一是务农,二是兵争。兵争方面,刘项刚刚大战之后,需要休整,六国余孽纷纷死灰复燃,但短时间内还不足以兴风作浪。所以咱们参赞府除了蒙恬将军之外,所有人还是把精力都放在民生上。把农业这个大事儿解决。”

说着,胡亥看了看李斯,笑道:“如此一来,丞相就要多费心了。虽然农业的事儿你也要参与,但谍报方面,不能停。这事儿让刘墨也参与进来,他是新晋,和你学学。”

李斯连忙起身,一脸刀刻斧凿的皱纹纹丝不动,向着胡亥抱拳说道:“有刘参赞来帮忙,老臣再好不过。”

刘墨向着李斯微笑拱手,算是谢过李斯。

“朕想,既然要刺激门阀大族收容难民流民,那不如幅度大一点儿。蒙毅,你给朕说说,国库的情况。”胡亥眼中闪烁着精芒,此刻他虽然面对千疮百孔的大秦,却踌躇满志。

蒙毅点了点头,从身后拿出一个鹿皮做的包。他打开鹿皮包,从里面拿出一个崭新的,厚厚的白纸本。

只见他随手翻开白纸本,一页一页的开始介绍。

整个本子竟然是国库所有收支的明细。

在胡亥来临之前,根本没有纸。所有的账目要么写在竹简上,要么写在丝绢之上。可见蒙毅精细到什么地步。在他分管后勤之后,竟然自己做了一个国库账本,随身带在身边。

众位大臣看到蒙毅的样子,一边觉得那鹿皮包可笑,一边又内心起了一丝丝敬意。

“原本,国库的帐是不够的。可自从皇上决定停止修建骊山陵寝和阿房宫之后,节约下来的银钱虽然捉襟见肘,但若往农业上分拨一点,还是可以。只是臣担心杯水车薪,不解决问题。”蒙毅咬了咬牙继续说道:“若不然,这样,要求各级官员为国家捐俸,这样或许能渡过难关。”

“捐俸”这个词在胡亥的脑海里转了一圈,就被他果断的剔除。

现在已经是墙倒众人推的局面,如果在克扣手下官员的粮饷俸禄,怕是真的要灭国了。

胡亥没有怪蒙毅,这老臣也是为了金钱,急昏了头,以自己的忠心去衡量了所有人。他蒙毅愿意出钱,别的官员可不一定是这个想法。

“这事儿,还得另外解决!”胡亥皱着眉,突然一道灵光在他的脑海闪过——有了!

第214章山大王

想要让人干某件事儿,必须有足够的利益来吸引。

当今天下,连年兵战。对这些高门大族来说,粮食是最重要的。可他们又害怕战争升级,国家征粮。所以都悄悄的把粮食攒够了,不肯多种。这样既省了雇工,又没有土地羁绊,说逃就逃。

胡亥手在案几上轻轻的拍打着,沉默了一下说道:“原来种田,都要缴纳赋税和徭役,农民种地就没有积极性。现在我们先免去赋税和徭役不说,还要朝廷出钱收购粮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皇上的土地上种粮,皇上要用,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可如今皇上还要拿钱买自己土地上种出来的粮食,这是不是有点儿……”李斯摇了摇头,说道。

他的话没有继续说下去。

胡亥提倡的这事儿,就连蒙恬、蒙毅和刘墨都感到不可思议,他们也都摇头,表示不理解。

这一次,几个大臣倒是不约而同的站到了李斯的一边。

胡亥看着几个臣子,摇头苦笑。这件事儿自己做的的确太超前了。如果他告诉这几个人,自己以后打算把国家的土地都分给个人,包产到户。到一定时机,甚至国家不仅收粮,还给种地的补助。那这几个人肯定会当场疯掉,或者认为自己疯了。

“朕有朕的想法,这事儿就是差钱儿,别的倒也没什么。可是粮食在咱们手上,打仗就容易。到时候以前方战争抢夺来的物资换购粮食,就算达不到收支平衡,我估计也能差个八九不离十吧。”胡亥掐着手指,此刻一点儿皇帝风度都没有,倒是像个十足的商人。

他这番话说的更有强盗的风范,几个臣子都为之愣神。

但是能在千万人中央脱颖而出,做到皇帝身边的近臣,那一个脑子都灵光的很。

这一刻,被秦二世皇帝想法震慑住的几个人缓过了神,仔细想想胡亥所说,突然觉得大有道理。

刘墨年轻,第一个反应过来,脸上露出了一丝似笑非笑的神色。

蒙恬则研究着胡亥所说的抢夺敌人的物资为自己所用这件事儿。他曾经在边关镇守多年,和北方匈奴打交道最多。

匈奴人的起兵在北方大草原上来去无踪,每次都是袭扰了一个城池之后,抢夺牛羊物资无数,然后不等大秦正规部队到来,便风驰电掣的离开。

这种做法虽然类似于劫匪行径,但却是袭扰敌人的最好办法。

“可是连年兵战,臣,臣怕皇上的指令……没有人相信啊!”李斯不愧是老丞相,考虑问题极为周到。

胡亥所说的计策虽然可行,但是也要大秦之中存有余粮的大户相信才好。

按照秦二世曾经倒行逆施的做法,恐怕这些眼睫毛都是空的大户人家,很难轻易相信。李斯也是斟酌了许久,才壮着胆子把这番话说出。

他这话一放出来,几个大臣都看着胡亥的脸色。

但是出乎众人意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