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秦-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身边的几个无赖根本没有尖刀,而是抽出了藏在身上的短棍,挥舞叫骂着,只等头头一声令下。
刘墨是儒生,何时见过这种街头阵仗。可他却很有胆色,没有退缩,面色一寒,向着无赖头头厉声说道:“冤有头债有主,你们是冲着我刘墨来的,和我这小兄弟还有两位公子无关。”
无赖头头攥着尖刀,顿时信心满满。他狞笑着说道:“刚才的确和他们没关系,可现在不一样了。”
无赖用手一指闫三儿,冷笑道:“这小王八刚刚捏了我兄弟的卵蛋,不能算玩,至于这俩……”他神色阴冷的扫视了青年二人,说道:“既然敢于插手,那也就算是牵扯进来,一勺烩了吧。”
无赖头头正得意的时候,他身后一个名为鬼见愁的家伙眼睛一亮,轻轻拉了拉他的衣袖。
“干什么?”无赖头头低声问道。
“这个人看着眼熟,似乎是哪家公子哥儿。”鬼见愁悄悄指着高大的青年说道。
无赖头头看着高达青年,若不是有些黑,眉目也算清秀。一张俊脸上满是风尘之色,根本不似咸阳各大公子那般感觉。
“你整日的嫖隔壁的**,眼睛瞎了,咸阳城公子有他这落魄样儿的?”无赖头头怒骂道。
那小个子青年嬉笑道:“大哥,看来咱们想不牵扯进来也不行了!”
“回咸阳顿感安逸,正好借着几人松松筋骨,岂不快哉!”高大青年嘿然笑道。
“也算我闫三儿一个。”闫三儿挺了挺干瘦的身子,吼道。
“你倒是有义气。”小个子青年笑道。
闫三儿摸了摸刚刚挨揍掉下的泪珠,盯着刘墨说道:“别人都骂我是嗅香楼的龟奴或者小王八杂种之类,只有你刚刚叫了我一声兄弟,就冲这俩字儿,我闫三儿绝不做缩头乌龟。”
“好,那我也叫你一声兄弟。”小个子拍掌笑道:“兄弟没敢不敢跟哥哥把这群无赖打回娘胎。”
“干他娘的,不是他们回去,就是老子回去呗。”闫三儿见小个子青年也不算高壮,说起打仗谈笑风生,顿觉佩服。胆气一壮人也来了精神,大吼一声先向几个无赖冲去。
“你他娘的找死。”这群无赖横行咸阳西街,很少有人敢招惹他们。如今见闫三儿一个**养的都敢主动招惹他们,顿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无赖头头一马当先,伸手拉住闫三儿的衣领。闫三儿身材瘦小,被他一把拉住。
“下次投胎,选好肚子,别他娘的做一个**的贱种。”无赖头头的尖刀狠狠的朝闫三儿胸口刺下。
这一刀若刺中,瘦小的闫三儿定然一命呜呼。
就在刘墨大惊失色,扑救不及的时候,矮个子青年的身影一晃就出现在了无赖头头身边。
只见他一伸手,“砰”的一拳直接砸在无赖头头的鼻梁之上。这一拳后发先至,那无赖头头的尖刀离闫三儿胸口还有半尺远,整个人就被青年一拳打的向后栽倒,拉着闫三儿的手自然松开。
“兄弟,不是说和哥哥一起动手么,可不带自己先来的。”矮个子青年向着闫三儿做了个鬼脸,挥手之间,把一个刚刚靠近过来的无赖顺势放倒。
与此同时,高个青年也没闲着。那些无赖遇到他无不瞬间倒地哀嚎。
无赖头头被矮个青年打了个满脸花,顿觉没有面子。他在咸阳西街是有名的混混,若传扬出去,地位不保。
想到这,他攥紧了尖刀,弹起身,趁着矮个青年放到一个无赖的间隙,从他背后狠狠的一刀捅下。
矮个青年仿佛背后长了眼睛一般,一探手拿住无赖头头攥着刀的手腕,另一支手在他的手肘处一按。
这一攥一按,顿时让无赖头头拿刀的手不由自主的回转,一柄尖刀竟然直奔自己咽喉刺来。
“小爷饶命……”无赖头头脸色瞬间蜡黄,双腿发抖。
就在矮个青年眼露杀机的时候,高个青年一脚踢飞了无赖头头。这一脚虽然把那无赖头头踹的半死,但也算是从矮个青年手中救下了他的一条狗命。
“霍弟,帝都不要杀人,很麻烦。”高个青年拍了拍手,看着四周躺了一地的无赖,轻松的说道。
矮个青年眼中的杀机散去,略带腼腆的说道:“失态了,还以为是在战场上呢!”
“多谢两位壮士相救,儒生刘墨,敢请两位到城北百家楼,薄酒一杯,聊表谢意。”刘墨拉了一下已经看呆了的闫三儿,上前一步说道。
闫三儿本就是**妓馆中混迹的人精,只不过被两人的身手震惊,此刻回过神来,立刻上前,‘噗通’一下跪在矮个青年面前说道:“闫三儿多谢壮士救命……”
还没等他说完,矮个青年一伸手拉起闫三儿说道:“冲着你够义气,叫你一声兄弟,你就叫我一声哥哥,什么壮士弱士的,都是屁话。”
“好哥哥,咱们不说那些屁话。不知道哥哥高姓大名,我叫闫三儿。”闫三儿从未被人如此看重过,激动之下,忘记刚才自己已经报过名字,又说了一遍。
矮个青年看了看高个青年,这才笑道:“我叫卫霍。”
“李剑。”高个青年向着刘墨和闫三儿一拱手。
不错,这二人正是转到王贲麾下,如今被派回咸阳送信的李剑和卫霍。两个人一路行来,越聊越是投缘,竟然哥哥弟弟的相互称呼起来。
闫三儿眼睛一亮,上前一步围着李剑打量一翻,吃惊的说道:“你真的是李剑公子,我愿该认识的。咸阳有名的公子我都识得,可李剑公子,你这变化也太大了些。黑了,瘦了,但是壮了。”
李剑在咸阳,最是钟情绿萝。他和绿萝算是两情相悦,只是老将李信活着的时候,不准李剑和**女子过于亲近。只是李剑特立独行,从未听过李信的话。
如今李信作古,他更是王贲麾下两大先锋官之一,战功赫赫。这次回来除了朝廷的公干,还有的就是准备给绿萝赎身。
刚刚绿萝在嗅香楼所说的三条,基本上就是为他量身打造。
看着李剑和刘墨,闫三儿突然笑道:“你俩倒是一对儿妙人呢!”
这话说的二人一愣,不知何解。
第150章异姓兄弟
闫三儿挤了挤眼睛,这才笑着说道:“李剑公子钟情于我家绿萝,而刘墨则对绿萝的婢女情有独钟。你说你俩算不算一对儿妙人?”
二人闻言对视一眼,到真有些惺惺相惜之意。
“今日,我一定做个东,两位不嫌弃的话,就一起到百家楼进点粗茶淡饭。”刘墨一抱拳,再次邀请道。
李剑本不打算去,但听了闫三儿的话,对这个儒生刘墨也起了一些兴趣。加之方才看到二人虽然一个儒生,一个龟奴,但大难之前颇有义气。不禁对这两个人心生好感。
李剑暗自估算下时间,入宫面君是安排在下午申时初刻,时间上还来得及。便点点头,说道:“刘兄虽然儒生出身,但身上气节堪比古之侠士,能叨扰刘兄一顿,求之不得。”
卫霍笑嘻嘻的说道:“这小子也挺有义气,挺对我脾气。”说着在闫三儿肩头拍了两下。
他是武将出身,手上力道大,这几下拍的闫三儿紧鼻子瞪眼呲牙咧嘴。
几个人说说笑笑的奔着城北百家楼而去。
李剑离开咸阳已经有些日子,不知道这新开的百家楼。一进入里面,看到那一二层都可见的巨大平台和平台中央那个苍劲有力的‘武’字,李剑心中就暗叹一声:“此地不俗。”
每日这个时段,百家楼中各家学派的人士有很多,会借着酒劲儿或雄辩或切磋。可今日的百家楼却空空如也。
见几个人走进来,店小二热情的招呼着,一见刘墨,老远的就拱手说道:“这不是刘文魁,今日这天大的喜事儿您不出去看看,却跑来吃酒,莫非真的对功名利禄死心不成?”
刘墨笑道:“怎么着?店大欺客么,我们来吃酒竟然还要往外赶我们看热闹。你这百家楼不就是咸阳城最热闹的地方么?”
店小二和刘墨熟络,但对其他三人却眼生的紧。尤其是李剑和卫霍那种上过沙场之人的气质,百家楼中的各家学士并不具备。这让小二对他们另眼相看。
“欺负谁也不敢欺负您刘文魁。几位新来的客官不知道,前几日小店举行了个文魁大典。在场上舌战百家,最终夺得文魁的就是这位刘先生呢。”小二一边自来熟的给几个人解说,一边引着几人上了二楼一个位置最好的隔间。
在这里既可以望到咸阳北街那些亭台楼阁,也可以看到一层那个写了‘武’字的大平台。
“今天的人都看皇榜去了,就连墨家和纵横家两个学士原定的比斗,都向后推迟。要我说这皇帝真是越来越厉害了。出征前有个选材取士的比武,如今又弄了这科举制度。厉害,厉害……”小二一边摇着脑袋,一边等几人点菜。
刘墨点了盘手撕牛肉,还有盐花儿肘子,香酥鸡外加一个烧羊排,更是随口叫了四样佐餐的小菜。四荤四素,倒是很齐整。
闫三儿乐的合不拢嘴,他虽然经常偷吃嫖客们的菜,但却从未这么正规认真的在馆子里吃过酒饭。
刘墨是个太学馆的儒生,俸禄并不多,这一餐如此丰盛,对他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花销。这一点李剑心知肚明,却没有说破。如今在军中冲锋陷阵,李剑已经历练的傲气内敛,并不像当初在咸阳城作为贵公子那般口无遮拦,耀武扬威。
“好酒一定要来上两坛。”刘墨向着小二说道。
小二答应着,刚要下去,却被李剑一把拉住说道:“饭菜做的可口些,酒只来一坛即可。”
“你我兄弟今日初次见面,怎可不喝酒?”刘墨嗔怪道。
李剑抱拳说道:“今日兄弟还有公事在身,不敢多饮。他日李剑定当和刘兄共醉一场。”
刘墨虽然好酒,但毕竟是儒生出身,做事极有分寸。见李剑坚持,他向小二摆了摆手,示意只拿一坛酒。
百家楼的厨子的确是咸阳最为优秀的,不过一盏茶时间,所有的四荤四素八样菜品全部上桌,更有一坛散着酒香的陈年佳酿被店小二捧了上来。
卫霍老远的就闻到酒味,狠命的抽了抽鼻子说道:“比咱们军中的破酒要好上十倍呢!”
几人笑着拍开酒封,都满满的斟了一碗。
卫霍笑问闫三儿道:“你还是小孩子,能喝酒否?”
闫三儿小圆眼珠一瞪,一样脖子干了一大口,脸色通红的说道:“好汉子怎能不喝酒!”
他从小混迹**,没少偷喝嫖客的酒,所以对酒并不陌生。
“好一个好汉子,干!”卫霍也端起酒碗,口中说着干却只是大口喝了一下。他虽然好酒,可自从进入大秦军队,身为军官之后,很有节制,从不贪酒。
“听李公子刚才的话,两位莫非是为皇上效力的?”刘墨问道
李剑点点头,说道:“我们是三川郡王贲将军麾下的小卒,被派回来送信的跑腿小兵而已。”
“大丈夫,就是要从小兵一步一步积攒军功,封侯裂地,那才是男儿应该走的道路。我一个儒生,这辈子是没机会立下军功喽。”刘墨先还士气高昂,但说到最后竟然有点悲凉。
四个人边吃边谈,竟然越聊越是投机。
讲到兴高采烈处,闫三儿一拍大腿,狠狠抿了一口酒说道:“我听说先人有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不如我们几个效仿古人,结为异姓兄弟罢了。”
他这话说出来,众人一寂。
李剑不动声色,倒是卫霍和刘墨对视了一眼。虽然刘墨和李剑谈起前方战事,分析的头头是道,显得颇有才能,但毕竟李剑是真正的咸阳贵族。刘墨再不拘小节,也不好说和一个贵族公子结拜的事儿,这有些攀附权贵的感觉。硬骨头的知识分子向来不屑于这样做,除非权贵一方主动迎合。
卫霍虽然和李剑一路称兄道弟,但说道结为异姓兄弟,他还是觉得和李剑不是同一层次。
只有闫三儿看似冒失的说出了话,之后也默不作声。
看到三人冷场,李剑知道是自己身份让他们有所顾忌。他叹息了一声,说道:“我李剑就只是李剑,小兵卒一个。今日有幸能遇到刘墨兄弟和闫三儿兄弟,承蒙不弃,我们就是异姓兄弟。”
看到李剑丝毫没有贵公子的架子,刘墨脸上率先露出笑容,闫三儿则朝楼下小二大声喊道:“给我们哥儿几个备上香案。”
百家楼今日空无一人,小二很快就把香案准备妥帖。
真到了磕头结拜的时候,闫三儿却没了欢实劲儿,诺诺的站在后面。
“你怎么了,快些过来。”卫霍催促他说道。
闫三儿看着三人,低声说道:“我不过是嗅香楼一个杂种,和你们结拜实在是有些高攀,欠妥当,欠妥当。”
“放你娘的屁!”卫霍怒骂道:“你他娘的别扭扭捏捏跟个姑娘似的,男子汉大丈夫讲究的是义气,不问出处。”
“对,我们兄弟磕头为的是义气,不问出处。”李剑重复,借着说道:“磕头之后,你娘就是我娘,今后可不许互相骂娘。”
几人听了这话,顿时笑了起来,闫三儿造成的尴尬烟消云散。
第151章朝议
香案备齐,四个人一个头磕在地上,完成了仪式。
倒是李剑年纪最大,做了大哥,刘墨其次,卫霍老三,最小的自是闫三儿。
结拜之后,李剑立刻让小二换过残席,兄弟四人又要了几个小菜,喝酒谈天好不快活。
直到未时将末,李剑和卫霍才起身告辞。期间李剑叮嘱刘墨务要好好准备科举考试,若能高中,定要做个好官。
兄弟几人虽然是初次见面,但情投意合,到有些名士风范。
辞别了刚刚结拜的两个兄弟,李剑和卫霍立刻赶往咸阳宫。今日皇上在武信殿召见朝中大臣,特意给这两个从外面回来的青年将军一个站殿听政的资格。
“今日所议之事为何?哥哥可有耳闻?”卫霍和李剑一个头磕在地上,感觉亲近了许多。
李剑抿了抿嘴说道:“听说就是这科考的事儿。”
“科考让咱们两个武将来旁听,皇上倒也有意思。”卫霍笑了笑,呲牙说道。
李剑横了他一眼,低声道:“咱们这皇帝的手段不俗,三弟你说话小心着点儿。就是这事儿,你不问我也要告诉你,今天议政之后,皇上要单独召见咱们,可能要和赵国开战,你仔细着点儿。”
卫霍吐了吐舌头,他现在和李剑并称王贲麾下两大先锋。但是卫霍知道,自己年纪小,资历浅,家底薄,很多世家大族的弟子看不上他,幸好这个和他并称的李剑大哥待他极好。
对李剑,他很信任。如今二人磕头结义,更是不分彼此。
虽然和刘墨、闫三儿吃酒,但李剑和卫霍还是提前到了武信殿外。听当值的卫士说其他大臣都还没到。
李剑便悄悄的带着卫霍绕过武信殿,来到了卫士歇息的一处偏殿。
推开殿门,一人迎面走来,正是陈甲。
李剑和陈甲本就是熟人,私交也算不错。见了老熟人,他没有客气,上前拍着陈甲的肩头说道:“听说皇上让你和韩谈秘密办事儿,没想到还让你管着**宿卫,老陈你皇恩不浅啊。”
陈甲脸上带着笑意,和韩谈查办冢组织可不是容易的差事,要和各个江湖势力,学术流派打交道。这不到半年下来,陈甲已经褪去了曾经的憨直。
他在李剑身上嗅了嗅,狠狠的一拳砸在李剑的胸口,笑骂道:“当了将军也这么没溜,不知道要进殿听政,还敢贪酒。”
说着,陈甲转头喊道:“整两碗葛汤,给我兄弟解酒。”他不认识卫霍,但听说这次和李剑回来的是王贲麾下两大先锋,当即给卫霍也准备了葛汤。
葛汤是葛根和葛藤花混杂熬出来的汤,最适合解酒。这些卫士都是武人,平日里爱喝酒,有时候又正赶上当值,若被皇上闻到酒气,轻则重打,严则殒命。所以从始皇帝时候,这些侍卫就求御医馆的侍医写了这个解酒的方子,留在了卫士处。
葛汤,如今已经成了卫士们必备的解酒良汤。
李剑没有和陈甲闹,一拉身后的卫霍,把他介绍给陈甲。
卫霍绝顶聪明,善于交际。陈甲跟着韩谈,已经练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几个人自然相谈甚欢。
不一会儿有卫士下值,一进屋和三人打着招呼说道:“武信殿已经开门,大臣们已经陆续进入。”
李剑和卫霍虽然没和陈甲扯够,也只好抱拳告辞。
来到武信殿,李剑自然想到了这殿名字的来历,不禁有些伤神。卫霍是挺过这故事的,也没言语,只是对着武信殿前的李信石像拱手抱拳,默默的拜了一会儿,这才起步跟着李剑进入武信殿。
偌大的武信殿如今已经成了胡亥召见大臣商讨国事的重要殿堂,更是参赞府几位大臣办公的场所。
看着陆续进来叩拜的大臣,胡亥默默感叹。当初赵高权倾朝野的时候,这些臣子哪个不是看赵高脸色行事。如今又这样对自己,又有几人真心?怕多数人都是为了头顶的官帽和府库的财帛。
摇了摇头,胡亥把心中的杂念排除脑海。今天朝议是小事儿,科考最重要的是考官的选则。一个德高望重,且博学多才的考官才是选材的关键。
很快,胡亥看到了尾随众人进来的两个年轻将官打扮的人。他嘴角泛起一丝笑意,这两个人在当初的比武选材上,可是大出风头,并且大打出手,看如今的样子,竟然是一对儿好基友。
“今天也不知怎么啦,脑子里竟瞎冒词儿。”胡亥摇了摇头。
很快所有大臣都到齐,丞相李斯走出一步,向胡亥躬身施礼说道:“皇上臣和大司马蒙恬刚刚在外殿和众位同僚已经议过科考之事。所有人都认为皇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想的选材之法,独特、有效。”
李斯其实说的是谎言。刚刚他和蒙恬在外殿和这些大臣议政关于科考的事儿,那些出身世家大族的臣子几乎都表示反对。就连最为强大的王家也都默不作声的表示支持那些世家大族的反对意见。
最后还是蒙恬拿出了大司马的果决,把那些反对的声音压了下来。但所有世家大族都认为二世皇帝这科举考试仅此一次,是战争时期应急的办法。如果他们知道皇上这科考以后是三年一次,恐怕会立刻炸锅。
科考,动的是恩荫子孙这块世家大族最看重的蛋糕。如果事事都凭借考试晋升,那些曾经被踩在脚下的黔首岂不是识两个字就可能咸鱼翻身。这种情况是这些大族之人所不愿意看到的。
在李斯说完这些之后,蒙恬也上前一步,咳嗽了几声才说道:“皇上试行这科考之策,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儿,谁要是敢反对,那简直就是诛灭九族的大罪。”
他这话一出口,胡亥双手一拍,笑道:“蒙恬所言极是。就按你说的办。”
几个本来不服气,在王家幕后撺掇下准备当庭提出异议的世家大族之人顿时咬紧了自己的嘴唇。毕竟二世皇帝曾经杀人不眨眼,若真的因为一句话就给家族招惹了大祸,那可得不偿失。
几个世家大族出身的臣子互相看了几眼,都选择了闭嘴。
一直暗地撺掇他们反对科考的内史王策此时反倒和别人不同,他上前一步,消瘦的方脸上满是恳切之意。
一些世家大族的臣工顿时对王家的人佩服的五体投地。没想到在蒙恬说了这么重的话之后,唯一敢站出来反对的人竟然只有王家。
如孟家、司马家、甘家等秦朝勋贵之臣都暗暗佩服,不愧王家是秦朝第一大世家,有底蕴,有魄力。
就在所有人都佩服王家的时候,王策语出惊人,立刻让那些世家大族目瞪口呆。
第152章考官
王策满是诚恳的脸上突然堆满笑意,让他刚刚还有些压抑的气质瞬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成为一个和蔼谦恭的臣子相。
“臣认为,科举考试是国之良策。选材取士,没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这样才能杜绝一些靠着恩荫世世代代风光的庸才误国。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各个大家族的子孙不至于沉溺于酒色狗马之中。皇上此举,英明神武。内史王策坚决拥护科举考试。”
王策是王家在朝廷的代言人,他这样一说话,一旁的孟家、甘家、司马家等几大家族的人都内心暗骂王家的人不厚道,卖了他们在皇上面前讨好。
其他几个世家大族想效法王家,但无论如何都是拾人牙慧,没多大滋味。几个人互相对望了一眼,选择了默不作声。
胡亥看着这些王公大臣们,内心冷笑。今日朝议,他就知道这些大族之人不会善罢甘休。
李斯和蒙毅两人商量的办法,让秦二世皇帝和蒙恬在朝堂之上一唱一和,把反对科举的人先定个大罪。这样一来就没人敢轻易反对这件事儿。
说白了,二人还是借助了秦二世登基之初滥杀的名声,才用到这个办法的。他们的想法,胡亥心知肚明,可为了压制这些高门大族,他只好再装一次恶人。
科举制度,让黔首百姓有了平步青云的机会,这种颠覆的思想是世家大族所不能容忍的。
如今豪门大族的王家带头服软,就说明从全国百姓中选拔人才的口子已经撕开。
日后这朝廷之中,必定是两大派系。胡亥思量着,并没有继续纠结这件事儿,而是趁热打铁的说道:“如今众位爱卿都赞同科举一事,朕很欣慰。可说到这科举,还有一个重要的职司,那就是考官。这考官决定了状元榜眼探花的产生。朝中文臣很多,谁能胜任这考官一职呢?”
“考官?”所有的臣子都暗自揣测。
考官意味着什么,不用多解释,这些老狐狸都明白。参加科举的考生能否高中,完全看考官的意思。这是个肥缺,或许可以在这个职位上打主意。
几个大家族的人再次动心,互相眉眼传话。只有王策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目不斜视,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
看了他的样子,几个家族的臣子突然心神一凛。聪明的立刻想明白其中的关窍。皇上既然把这科举提出来,要选择天下良才,不分贵贱。那就一定有了万全的准备,恐怕这考官不像表面上看来那么有油水。
众人一阵沉默中,还是蒙毅上前一步,拱手说道:“说道考官,臣心中倒是有一人,只是他年事已高,不知能否胜任。”
蒙毅原本就是胡亥心中认定的考官人选之一,如今见他站出来举荐旁人,倒是有些意思,点头示意蒙毅说下去。
“太学馆有一位老人,叫做伏完,人称伏生。此人不但专修儒家学说,对诸子百家学说更是多有涉猎,对任何事儿都有独到的见解。依臣看,此人可以胜任考官。”
蒙毅刚刚说完,李斯就向前一步,他虽然是丞相,但心胸并不宽广。法家出身的他不但因为嫉妒亲手害死了法家祖宗韩非子,更是为了维护法家在大秦的地位不择手段。
“皇上,臣认为治国以法,万世不变。既然选材,这考官就当是个行为规整,严于律法之人。伏完虽然博学,但无论威望还是资历,都不足以成为科举考官。”李斯低头拱手,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
胡亥点了点头,默不作声。这考官原来在他心中有三个人人选,但伏完不再其内,经过蒙毅提醒,他也想起这个伏完。此人精于典籍文章,用作主考,再好不过。
见李斯说完后,皇上默不作声,文臣中一个眸子漆黑的大臣有些站不住。他向前一步,拱手说道:“臣叔孙通敢给伏完担保,此人虽然老矣,但才学出众,今虽年近七旬,但文章辞赋,过目不忘。臣原意和蒙毅一起举荐伏完为考官。”
李斯还想说什么,胡亥一摆手,说道:“伏完之名,朕听说过。此人可做考官。但无论如何,年纪已经大了,这主考官还是做不得。”
看着下面静默的臣子,胡亥说道:“考官有三房,一房主考,两房帮衬。朕看李斯、蒙毅、叔孙通,在加上伏完,你们四人中出选三个作为考官,至于主考,朕钦点。”
看到二世皇帝早就胸有成竹的样子,众人都知道大局已定。只是这四人中三人是朝中重臣,一个虽然是太学馆的老儒,但却得到了蒙毅和叔孙通两人的保举,也不好说。一时间众臣子竟难住了。
“皇上,臣最近在给章邯和王贲筹备冬衣,在渭水以南还有许多流离失所的难民,都要臣操心。臣看这考官一职,还是其他三位勉为其难,臣请皇上准许。”说话的正是蒙毅。
看着足足瘦了一圈的蒙毅,胡亥发自内心的感叹道:“你倒真是个总理的料子。”
“啊!”蒙毅不懂什么是总理,一下愣住。
胡亥也意识到自己食言,摆手笑道:“朕随便说说,那就这么定下来。考官由李斯、叔孙通、伏完三人担任。这样,李斯和叔孙通都是有官职的人,为了避免嫌疑,这主考官由伏完来做,你们两个帮衬他点儿。”
“诺。”李斯虽然有些不情愿,也只好和叔孙通一起谢恩。
“对了。”胡亥身子微微前倾说道:“叫这个伏完到宫中来一趟,朕想见见他。前三甲最后的主考官是朕,朕要当面交待伏完一些事宜。”
考官敲定,众人都松了口气。叔孙通和李斯都属于那种平日为人极好,没有架子的,所以一些家中有人符合考试条件的人立刻开始打这两人的注意。
“蒙毅、蒙恬,这件事儿你们不能不给朕分忧。”胡亥笑着望向两人,接着说道:“这考官你们可以不做,但考题却需要你们研究。”
“这个臣义不容辞。”蒙毅笑道。
蒙恬也笑了笑说道:“臣不过是个武将,没想到竟然要给天下文士出题。哈哈。”
剩下的例行公事很快处理完毕,多余不重要的,则让李斯带人直接处理。胡亥让蒙毅和蒙恬留下,同时示意众臣之后的李剑和卫霍也留下,这才散了朝会。
第153章武信殿宴将
众臣鱼贯而出武信殿。
几个世家大族出身的臣子立刻把王策围拢住,想要王家一个说法。可王策根本不给他们发牢骚抱怨的机会,脚步匆匆的直接登上了等在咸阳宫外面的车。
“这王家太不像话,让咱们反对,他家却在皇上面前卖弄忠心。”说话的是掌管宗庙礼仪的奉常,孟家的孟波。
“王家向来自大,何时把我等放在眼里。”司马勇是现如今司马家的主人,也是几个大世家中最弱的一个。
一边甘家的甘猛冷笑一声说道:“你司马家如今好几位在军中效力,只怕很快就能和王家相提并论了。”
这话一出口,其他几个世家的人都神色古怪的看着司马勇。上次比武选材取士,司马家的司马毅表现不俗。如今司马毅和司马欣都在章邯军中,屡屡有战功声名传回。
王家之所以能如此藐视个大家族,就是因为他们家名将辈出,不用说已经故去的王翦,就是现在的王贲和王离都是皇上面前的红人。这样的家族自然可以睨视其他家族。
“闲话休提,不如今晚结伴到三位主考那走动一下。”
“伏完那个老儒就免了,李斯丞相和叔孙通先生还是要拜访一下的。”
“小点声,别被淳于庸听见,这个御史大夫太能告状。”一个老头儿看到淳于庸踽踽独行而来,立刻提醒身边的人。
众人立刻禁声,直到淳于庸走过他们才松了口气,甘猛看着淳于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