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秦-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吼一声,胡亥挥舞长剑,身先士卒的冲向战斗的最前线。
“杀。”秦二世带头爆喝一声。
“杀。”大秦士兵见皇帝挥舞长剑亲自上阵,一时间士气大振。
顿时,周臣组织的反攻人马和围攻戏水的周文主力都有着千丝万缕的亲缘关系,自然不肯后退。
血腥的巷战再胡亥的带领下展开,此刻他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的身份,长剑在他手中翻飞,曾经秦宫练习的剑技如今在战场上得到了实战的历练。
胡亥奋不顾身,杀在了军队最前方,一边的蝶翠和任嚣分立左右,保护着这个看上去有些疯狂的二世皇帝。
秦军壮士的士气大振,周臣的军队被摧枯拉朽般冲击的不成样子。狭小的巷子很快被秦军突破,一到宽阔地,秦军人数的优势立刻体现出来。
任凭张楚守军如何顽抗,在绝对的士气和人数面前,都是徒劳无功。一个个尸身载到,一道道魂魄飞往望乡台。
大秦士兵潮水般涌向周文大军的后方粮仓。
周臣见势不可挽,夺路而逃。
主将逃跑,士兵再无战意。一万人此时只剩下三三两两,立刻随着周臣的逃跑而四散奔逃。
胡亥命令一个偏将带领一万人在宋乡周围追击逃跑的张楚士兵,自己则带着另一支队伍直接冲向粮仓。
这些粮食有些是新运来的,还未进入粮仓,就那么堆在宽阔的场地上。整个周文几十万大军的粮食,堆在一起仿若一座座小山。
看着这些粮食,胡亥心中泛起一丝不忍,毕竟大秦后方受灾的百姓还有很多食不果腹。但这一丝妇人之仁很快消散在他坚毅的目光中:“放火。”
一声果断的命令,所有的秦军都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鱼膏油,狠狠的泼在一座座粮仓之上。随着第一把火的窜起,整个周文大军的粮仓陷入一片火海。
此时若有心情闻的话,就会捕捉到空气中那股特有的粮食烧着的香味儿。
“撤。”随着一声命令,这两万人在宋乡之外汇合,向着和蒙恬约定的方向,有秩序的撤离。更是有一队军兵拿了很多张楚大军的军服。
宋乡这场大火着了两天,直到半月后人们还能闻到泥土中那股烧粮食的味道,有的说香,有的说糊。在周文哪里只有一个字:苦。
宋乡的火光冲天,戏水的周文、函谷关的守军;蒙恬、王贲、章邯都注意到这边的情况。
根据章邯多次派出斥候未果的情况,三个统帅立刻确定这里很可能是贼兵隐藏起来的粮仓。
周文更是方寸大乱,他原本就是个文人幕僚出身,本以为粮仓安放在宋乡万无一失。如今这种情况让这个以儒将自居的老幕僚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立刻点足了整整十万大军让同乡偏将孟桐率领,堵截袭击宋乡的秦军。
与此同时,函谷关的张楚军也派出五万守军,从胡亥的后方杀来。
不知不觉间,胡亥的三万秦军就被戏水和函谷关的军队包了饺子。对于这种变化,经验尚浅的胡亥根本没有预料到。
似乎就在烧完宋乡粮仓的一瞬间,胡亥就把自己陷入了一个极其危险的境地。
前有十万戏水大军扑面压来,后面则是函谷关的五万追兵。
宋乡粮草被烧,这些张楚的军兵对胡亥率领的秦军恨之入骨。若是知道他们正在围堵的竟是大秦二世皇帝,不知会是什么景象。
第82章诈城
阴云密布,北风吹卷。一片片雪花旋转飘飞着落到广袤的大地上,天地间很快都变成了白茫茫一片。
在密林深处,一个个身穿黑色软绵衣的士兵特别显眼。他们聚拢在这森林深处,不敢生火,只能就着雪水嚼着冻硬的大饼。这些都是他们出发之前带的干粮,只够几天吃的。
此刻胡亥身边只有蝶翠跟随,任嚣被他派回去通知三个统帅一个重要的消息:周文粮草被烧,可以进攻。
其实这么大的动静,就是胡亥不派人通知,蒙恬、王贲、章邯几个善战的大将都已经意识到周文后方有动乱。
战机稍纵即逝,大秦三军在三位元帅的统领下已经动了起来。
胡亥狠狠的咬了一口冻得又硬又韧的大饼,抓了把雪放进嘴里,用力的嚼着。一边吃一边同周围的士兵谈论着凌晨偷袭周文粮仓的壮举。
士兵们都很兴奋,这次偷袭他们伤亡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此时有大秦皇帝陪着他们一起嚼冻硬的大饼,吃天上下的雪水,这些原本不情愿的士兵突然觉得眼前这个皇帝似乎挺不错,不像从前他们想象的样子。
一股特别的感觉弥漫在这些士兵心间,这支军队的凝聚力空前强大。士兵们看向皇帝的眼神渐渐变得不一样。这个皇帝随着他们一起杀敌,一起喝雪水,一起吃大饼。在皇帝身上并没有表现出来什么特殊性,他除了身边有一个俊俏的卫士跟随之外,衣食住行都和普通一兵相差不大。
这种融入军中,身先士卒的做法深得军心。不知不觉中,胡亥的形象深深的印在这些大秦士兵心中,在这一刻,他们愿意跟着眼前这个年轻的皇帝一起保卫大秦。
胡亥在等,他相信任嚣一定能够报信成功,也相信三个元帅的判断力。现在相当于他们三万人的兵马把周文的十五万大军完注意力吸引过来。
情况虽然凶险,但胡亥明白,只要坚持过这危机时刻,就是周文破军之时。
很快,一队身着黑色软绵衣的士兵从远处急速赶来,正是胡亥派出去的斥候。
看到这些斥候严肃的神色,胡亥知道,外面情况一定异常凶险危机。
“幸好在宋乡顺手拿了张楚军的军服,关键时刻恐怕要靠着这些东西,以假乱真的混出包围圈。”胡亥揉了揉冻的僵硬的手,三万大军混出包围圈,谈何容易。
蝶翠贴心的给他送上狐裘,却被胡亥轻轻推开。他和士兵同甘共苦,断然不肯自己穿着狐裘,让士兵挨冻。
天色渐晚,下了一天的小雪在夜幕降临的时候突然变作大雪,呼呼啦啦的飘落下来。好在是有雪无风,反倒觉得比平日寒冷的天气稍稍缓和一点。
随着大雪回来的有两个人,一个是任嚣,另一个则是蒙恬的心腹。
任嚣带回的消息是三军统帅已经出兵,大秦、张楚今夜决战戏水。
蒙恬的心腹则带回了函谷关只有五万多守军。更令人兴奋的是函谷关的守卫将军竟然派出所属的五万人马赶来围追胡亥他们。
得到这个消息,胡亥只有苦笑。
没想到自己第一次指挥战斗,就带领着这些兵卒几乎陷入死地。此刻胡亥忽然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
这些士兵忠于大秦,忠于皇上,如果不能把他们安然带出包围圈,即使此番活着逃出,胡亥的心也不能安然。
前方有十万敌军,后方则是函谷关方向,有五万大军堵截。
在这种近乎绝境之下,胡亥眼睛突然一亮。蒙恬的心腹带来的消息突然出现在他的脑海之中:函谷关倾巢出动,围追自己。
如果自己真的就这么逃下去,或者和前方的十万大军相撞,或者和后方的五万函谷兵交锋。
或能侥幸出逃,可随身这些大秦甲士,死伤定然不计其数。
“富贵险中求!”这句话在胡亥脑海中蹦出来:“我们换装,杀奔函谷关。”
胡亥立刻让任嚣带人拿出整整三万件张楚军的军服。这些都是宋乡的战利品,当初抢夺这些军服,胡亥并没有多想,只是觉得这都是军用物资,稍加改动就可以变作大秦军服,没想到这次却派上了用场。
在胡亥和任嚣的带动下,将近三万人马立刻换上了张楚的军装。只是每个人脖子上都围了一条黑色的围巾,看似用来遮挡严寒。
有了张楚的装备,他们立刻在树林里升起火来,丝毫不再隐藏踪迹。
天色刚刚放亮,胡亥就从自己的营帐中走出。
他遥望着戏水的方向,不知战况是否如历史一样。任嚣也不约而同的站在外面,遥望着戏水方向。看见这二世皇帝如此忧国,心中更是敬畏。一边的蝶翠手中始终捧着狐裘,胡亥却怎么也不肯穿上。
三万人马很早就打点利索,整装待发。
军队中,张楚字号的大旗迎风招展。更有几杆绣着“周”字的大旗穿插在大队人马之中。
任嚣跃马提枪,站在“周”字大旗下,胡亥则是一身偏将打扮,骑马站在任嚣一侧。
“取道函谷关,出发。”任嚣俨然大将,大手一挥,立刻带马顺着大路直奔函谷关方向。在他身后,三万人浩浩荡荡的紧紧跟上。
函谷关守将带兵倾巢而出,此刻留下镇守的是周文在路过曾经的赵国地界招募的一员小将,姓李名元。这小将白袍白甲使得一手好枪法,主将倾巢而出怒火冲天。
关城空虚,是兵家大忌。李元死命的劝谏主将,却被数落成胆小鬼,留在了函谷关中。
留守的士兵不过五千,战力属于军中最弱,由李元直接统领。
李元不是没想过秦军会奇袭函谷关,但对方人不会太多,函谷关易守难攻。五千人马驻守,就是来五万秦兵,料想也是攻不下函谷关。凭借自己所学,李元相信,大秦军兵来多少,斩多少。
昨夜一场大雪,李元几乎彻夜未睡。据探子报,秦军偷袭宋乡粮仓就是在夜里。这一夜的大雪,难保秦军不会故伎重演,李元一夜都和城上的军兵在一起。士兵都很爱戴这位年轻的将领,因为他小小年纪就懂得身先士卒,同甘共苦。
几乎从进入函谷关以来,李元就和士兵厮混在一起,和蔼威严,大度严明。他该人性的地方人性,该严谨的地方严谨。这不正规的张楚军营中,很少有李元这样有名将之风的将军。
一夜的大雪之后,太阳终于从阴云背后露出了惨淡的面孔。
长吁了口气,李元知道这一夜过去,就等于函谷关又安全了一天,白天秦军无论如何都攻不进来。
就在他转身准备离开城楼的时候,突然发现,远处白茫茫的天地间出现了一队浩荡的人马。这队人马行进缓慢,好像并不着急。
“全体将士,登城守卫。”李元一声令下,守城的士兵立刻都登上城头,弓箭手更是隐藏在城墙垛子之后。一时间,函谷关上,弓上弦刀出鞘。战意从李元的身上传遍每个士兵。
很快,那一队人马来到函谷关下。
李元发现对方是打着自家的旗号,心神放松,趴在城头上问道:“你们从哪里来?”
任嚣用手拢着眼睛望向城头,大声回道:“李将军,我是周文将军麾下参将。将军听说有秦军偷袭宋乡,怕函谷关有失,特命我前来,一切听从将军调遣。”
李元年少气傲,心道这个周文也太罗嗦。张楚这方面没有什么能人,听说有个自称沛公的刘邦倒是英雄了得,日后有机会当另投他处。
“李亨,下去看看他们的官文。”李元招呼声中,一个矫健的身影已经消失在城头。
函谷关城门开了一个缝隙,年轻的李亨一闪身冲了出去。巨大的城门在他身后“咣当”一声再次关闭。
大旗下的任嚣看着城头的李元,心中暗笑。既然有胆量来诈城,官文,他早就准备好了。
李亨是李元从小的随从,功夫不错,文墨粗通。接过官文仔细的验看了一下,回头对着城头大声喊道:“是真的,放行吧。”
“开城。”李元传令。
“开城。”一个士兵向城下高喊。
“开城。”城门口的士兵高喊确认。
第83章擒李元
函谷关的巨大城门“吱呀呀”的缓慢打开,在李亨的带领下,秦军大军缓缓向城中走去。
很快,秦军的先头部队已经进城,立刻有数名健壮的士兵站在城门两侧,和李元的士兵混在一处。
城头上的李元看着浩浩荡荡的大军,突然瞳孔一缩。他发现进城的每个士兵脖子上都有一块黑布包裹着,仿若围巾。他心中一动,这可以看做是避寒,也可看做记号。再看那些士兵,每个人眼神不善,更有几个穿着不合适的军服。
“关城门。”李元瞬间明悟,厉声大吼。
“杀!”
城门内外的秦军几乎一同大吼,震彻天地。
一瞬间,胡亥带领的三万秦军勇士挥舞着手中的武器瞬间斩杀了守在城门口的张楚士兵。
城上的张楚军队中除了李元之外,都以为来的是自己人,警备松懈。直到李元大吼,秦军开战,还有一些人没搞清楚怎么回事。
天枰在开战的一瞬间就已经向大秦将士倾斜,以众欺寡,以有心算无心之下,城下的张楚士兵死伤殆尽。
“冲下去,杀。”李元吼叫着,率先冲向城下的秦军。
函谷关的张楚士兵平日跟随李元,训练有素,在短暂的慌乱之后,立刻重整旗鼓,振作士气,争先恐后的冲下城头。
近距离之下,弓箭已经失去杀伤力。守卫函谷关的弓箭兵抽出身边的长刀,丝毫不落后其他士兵,如狼似虎的冲向城下的秦军。
两股强势的军队如同两条怒火滔天的猛龙一般,在城墙之下冲杀起来。在两支恶龙交汇处,城墙与鲜血一色,残肢与断头齐飞。
“大秦二世皇帝胡亥在此,降者无罪。斩杀守将者,食邑千户。”任嚣诈吼着,长枪挑飞一个挡在马头的张楚士兵,旋即一扫,又是倒下一片。
函谷关数千士兵中的几个偏将原本是大秦官吏,听闻秦二世亲征,立刻军心动摇,更有甚者应和着秦军,临阵反水。
二世皇帝胡亥在这种混乱的战场上,也挥舞宝剑,斩杀几个冲到身边的张楚士兵。不过大多数近到他身前的额士兵都被蝶翠挥剑斩杀。
随着部分函谷关士兵反水,李元身边只剩他直属近三千士兵。
这三千士兵的战斗力出乎胡亥的预料,特别是城头上李元带领的卫队士兵的战斗力几乎可以和大秦精锐相媲美。二世皇帝的心为之震撼。
“胡亥狗贼,可敢与我一战?”白盔白甲面如冠玉的小将手舞银枪穿过战团,直奔任嚣。
任嚣刚刚大喊二世皇帝亲征,被李元误认为他就是二世皇帝。
“黄口小儿。”任嚣故作老气的骂着李元,长枪一轮,围在身边的张楚士兵顿时风卷残云般四处飘散。他一侧马迎着李元冲去。
两杆长枪,一黑一白两员大将瞬间撞击在一起。他们兵器交接的瞬间,火花四溅。
在他们身后,两方的士兵如海水般相互撞击,一片片血水飞溅中,残肢断臂再次激射而起。战争中,输赢二字都是用士兵的鲜血书写而出的。
胡亥看着和任嚣激战的李元,心中微微一动,对身边的蝶翠说道:“这个人,朕要活的,你有办法吗?”
蝶翠眼神闪过一丝光芒,她时机上出师墨家,一身剑术已经小有所成,可称为宫中第一女高手,在乱军中生擒这白袍小将,蝶翠认为不可能。但给李元制造点儿麻烦,让任嚣活捉李元却是容易的很。
“奴婢,尽力。”蝶翠话语间依然很谦虚。提着短剑,身形在战团中闪躲,并不过多杀戮敌方士兵,而是利用身法巧妙的躲闪,很快就接近任嚣和李元的战团。
李元一杆长枪出神入化,耍的眼花缭乱。他年轻力壮,几十个回合之后越战越勇。
任嚣招法严密,力大无比,虽然技巧上和李元有所差距,可一力降十会。几番碰撞之后,两个人竟然抖了个不相上下。
在二人周围,厮杀最是惨烈,几乎每个喘息之间都会倒下数人。从死伤众人的身体里喷溅出来的鲜血几乎成了一片血雾。
就在众人杀的难解难分之时,一个娇弱的身影诡异一闪出现在两员大将的战团之中。这人灵巧的在枪来戟往的空隙间一矮身,如鬼魅般钻入李元的马腹之下。
在蝶翠一动身的时候,李元就注意到了这个身形娇弱如同女子的剑士,更是注意到还有一年约二十,星眉朗目的公子。
蝶翠的靠近,让李元感到了一丝危机,但任嚣的长枪死死的缠住了他,让他无暇分身。也就是一瞬间,蝶翠的身影从马的另一侧闪身而出,毫不停留的一闪而去,回到那公子身边。
李元只感到身下坐骑猛然一颤,“哗”的一声,一股温热从身下传来。
他座下马被蝶翠短剑划开马腹,内脏和鲜血仿佛瀑布般淌了出来。那匹骏马哀嚎一声,“枯嗤”坐倒在地。这下虽然变起仓促,但李元从蝶翠进入马腹就有准备,长枪立刻在地上一点,借力腾空想跳出战团。
任嚣岂会给他这个机会,长枪横扫,“啪”的一声拍在李元腰间。
李元身在半空,无可躲闪,被任嚣这一下拍中,“嗤”的一口鲜血直接喷出,整个人更是掉落在一地马血当中。浑身的白盔白甲此时尽是赤红。
他挣扎着刚要起身,任嚣长枪狠狠的点在他的脖颈间,大吼一声:“尔等主将被擒,降者不杀。”
大秦士兵更是很有默契的齐声高吼:“主将被擒,降者不杀。”
地上的李元还要反抗,被任嚣长枪往腰间一挑,直接扔到后方。立刻有准备专门临阵捉人的士兵手提绳索,把他五花大绑。
“大秦万岁,降者不杀。”任嚣长枪向天一挥。
“大秦万岁,降者不杀。”大秦士兵齐声大吼,士气大涨。
李元的亲兵虽然凶悍,无奈主将被擒,瞬间士气跌到谷底。
“降!降!降!”大秦士兵此时已经停战,一起刀剑敲击,大声怒吼。
张楚士兵也停止反抗,神色黯淡。不知是谁第一个扔掉了兵器,紧跟着就是一片兵器落地之声,函谷关的士兵全部投降。
立刻有偏将带领大秦士兵收缴兵器,整顿降卒。
胡亥则坐进原函谷关郡守的办公府邸,一面让人整顿城防,一面派人探听戏水决战的消息。
任嚣则亲自带兵收拢降卒,把他们围在函谷关的练兵场,用绳子一个连着一个捆绑在一起。
一场血战,竟然持续了一个时辰,
此时太阳已经渐进午时,云层也变得薄如蝉翼。只是整个天空都略显昏暗,还有零星的雪花不时的从城墙飞落,掉在已经凝固的鲜血上,渐渐变红。
函谷关的百姓在周文大军到来之时,都是支持张楚一方的,他们受够了大秦严酷的法律。此时大秦军队重新占据函谷关,一时间人心惶惶。
屠城,不是没有过。坑杀降卒,更是举手之间。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战之后,函谷关军民百姓都知道这次竟然是秦二世胡亥亲征。
第84章李牧之后
城破的一瞬间,函谷关愁云惨淡。
百姓无论男女老幼都知道现今大秦的皇帝胡亥残忍好杀,就是亲兄弟姐妹全不放过。屠城,在他们心中已经在所难免。反抗,这些百姓却没有勇气。等死,似乎只有这一条路。
郡守府,胡亥剑眉紧锁。侍立在周围的护卫不知道这皇帝为何如此表情。按理说打胜了,应该高兴才是,可他们的皇帝却好似吃了黄连。
其实他们都不了解胡亥此刻的心思。他皱眉并非不高兴,相反他内心有一丝兴奋。今日这白袍小将的神勇,胡亥牢记在心。如今的大秦,求贤若渴。
在这个乱世,每一个人才都有自己的思想抱负,眼下,胡亥需要一股完全属于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不受勋贵世家的掣肘。
大秦的一些世家大族,虽然表面积极,但实质上都在观望。
沉思良久,胡亥用力攥了攥拳头,吩咐道:“把敌将带过来,朕要亲自审问。”
片刻,李元被五花大绑的压上郡守府大堂。
看着一身是血,虽然狼狈但却依然挺立的李元,胡亥脸上带起一丝似有若无的笑意,挥手道:“给将军松绑。”
有键卒过去给李元松开捆绑。蝶翠眼神紧紧的盯着李元,手暗自握在短剑上。
“将军,贵姓?”胡亥仿若唠家常般开口问道。
白袍将神色凛然回道:“李元。”
“李元。”没有理会对方不善的神色,胡亥仿若自言自语。沉吟了一下,说道:“将军大才,为流寇所用,可惜了。”说着双眼紧盯李元,道:“朕乃大秦天子,将军可愿为朕扫平四方?”
饶是李元聪明也被胡亥这突入其来的话给弄的一愣,旋即冷笑道:“暴秦治下,百姓离乱。我不愿意。”
他越是如此,胡亥面上微笑越重,淡然道:“世间流传朕残暴不仁,可将军是否知道,在大秦后方,朕大赦天下,修改律法,删繁为简就是要给天下百姓一个安稳的世道?如今朕见将军大才,却不思安抚天下,反随流寇作乱,徒使生灵涂炭。这些,难道就是将军所愿?”
李元面色冰冷,半晌才道:“我李元脱离之所以脱离赵国,是因为赵国杀我祖父。更不能入秦国,是因为秦虽未杀我祖父,却是祖父被杀之主因。这一生我断不可能为赵国和秦国效力,请君王谅解。”
胡亥讶然,问道:“将军祖父何人?”
“赵国李牧是我祖父。”李元眼神呆过一丝悲哀。他是名将李牧之后,自懂事起熟读兵法,更在陈涉揭竿而起之时,拉起一队人马离开赵国投奔张楚。如今这些跟他出来的老兄弟竟然在函谷关一役或擒或死,叫他怎不难过?
李牧,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知道李元是李牧之后,更坚定了胡亥收降李元的决心。
“李牧,赵国栋梁,惜乎赵王昏庸。”胡亥拍案说道。
李元抬头,第一次正经的看了看这个年轻的皇帝,却如何也看不出这是传说中穷奢极欲,杀人如麻的昏庸皇帝。在他身上相反透出一股大气,一种威严。
“当年,秦赵两国为敌。李牧将军镇守赵国边关,大秦铁骑率攻不下。不得已而使用反间之计,这才破开边关,进入赵国。说起来也是两军交战各为其主。更何况若不是赵王昏庸,怎会诛杀李牧将军?良禽择木而栖,将军若怨,只能怨李牧将军选错了阵营。”胡亥看着脸色阴晴不定的李元,侃侃而谈。
李元本非执拗之人,此刻天下大乱,他也想依附一方势力,成就一代功名。只是对于大秦和赵国,他有些心结。
见李元沉思,胡亥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这函谷关军民都背叛了大秦,今日朕原本准备血洗此城。”
李元眉头一皱,眼神带着怒火看着胡亥。
胡亥摆手微笑道:“但为了将军,朕愿意赦免全城军民。若将军愿意留下,朕欢迎。若要走,只要将军口头答应不再帮助张楚大军以朕为敌,朕就把那些俘虏还给将军,将军随意。”
这下,秦二世可是下了血本。他深刻的直到,名将就如宝马良驹,最是烈性难训。可一旦训好认主,那便是万死不辞,绝不背叛。现在胡亥等于给了李元天大恩赐,只要不与大秦为敌,去留随意。
试问哪个帝王能有如此胸襟?胡亥有?错了,他也没有,他只是在赌。赌的是李元不会离开。毕竟此时距离战国时代还不算久远。当时的游侠思想还很浓厚,很多豪杰就为了实现人生价值而孤注一掷。他们有的恒留史册,有的则昙花一现。
胡亥赌的是李元的理想。他相信这样一个名将之后不会甘于屈从流寇,这种人需要历史给他提供一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会演绎到极致。
李元低头沉思,如今天下大乱,六国早就烟消云散。虽说现如今有六国后裔跳出来,重新称王称霸,在他李元眼中也不过是跳梁小丑。
秦,虽然无道,但今日见了胡亥的风范,李元内心还算是认可。沉思良久,李元仿佛下定决心一般沉声道:“我愿意暂时归顺秦。但我若不满意,立刻离开。”
“好。将军这话,朕爱听。”胡亥依旧保持着一脸淡然,但内心已经风起云涌。这个李元治军有方,在进攻函谷关之时,胡亥深有感触,以五千士兵抵挡三万人马,若不是诈开城门,就算拿下函谷关,也是惨胜。
李元年轻,但治理军队的样子丝毫不弱于蒙恬、章邯等人,更有利的是他还没有遇到明主。这人若臣服,当可大用。胡亥在心中断定。
剿灭陈涉,不是现在这个秦二世亲征的主要目的。
整合人心,才是胡亥此行的目标。他不能是个傀儡皇帝,所以一到这个世界就以雷霆手段诛杀了羽翼尚未丰满的赵高。他不能是个光杆儿皇帝,所以他要在亲征中收服属于自己的武将文臣。
现在的朝廷,文臣武将,忠心者不多。蒙恬经过阳周一场牢狱,身体状况不如从前,王贲垂垂老矣,王离却没有王家的名将基因,可用者唯章邯一人,这对于一个帝国来说,太过单薄。至于李斯这种爱慕荣华富贵的人,即使忠心,胡亥也不能放心。这种人不是国士,不堪大用。
让李元换了一身干净衣服,君臣二人一起来到校军场。蝶翠则紧跟着胡亥,注意着李元的一举一动。
一路上,胡亥拉着李元共乘一车。得知李元归顺,任嚣特意作为御者,为二人驾车。他的目的自然是保护二世皇帝,毕竟李元新投诚,其真心尚未可知。
一路之上,李元和二世互相交谈之下,对这二世皇帝从前的印象颠覆了很多。他忽然觉得世间对这二世皇帝的传闻有失偏颇,内心更是觉得归附大秦似乎是走对了一步棋。
函谷关,胡亥成功收服第一员直属皇帝的大将,心中高兴,却不知道在并不遥远的邯郸军,新任赵王赵歇在张耳陈余的扶持下正在点将,准备派兵西进,和张楚呼应,灭掉秦国。
赵国的先锋,亦是一个白盔白甲白马白枪,面如冠玉,眉带杀气的青年——白霸。
咸阳宫,参赞府,李斯和优旃正在灯下研究怎样平抑物价,保证前线资源供给。
咸阳城,一处极其隐秘之所。五个身法灵活的黑影从小门闪出,悄然摸向右丞相李斯府邸。在李斯每日必经之路上,五人隐去身形。
从几人行动上不难看出,她们都是女子,领头的在黑纱后面透出一双美目,仿若秋水。
隐秘之所,一个老儒生闭目而坐,嘴里低低的叨咕着只有他自己才听得清的话:“李斯,你要为焚书坑儒付出代价,暴秦也一样。”
若仔细看,顿时令人心惊——这老儒生竟是安重。
第85章决战(1)
夜色下的骊山显得有些落寞。
驻扎在骊山脚下的大秦军队已经全部出击。
在三位元帅的指挥下,副将偏将带着一支支队伍,如同出笼的猛虎一般,直冲周文的戏水大营。
在用人上,还是武将出身的蒙恬和王贲最有魄力。
他们直接任命李剑、卫霍作为先锋,直插周文大营。司马毅和夏钦这些贵族子弟则在章邯的帐下,紧随大军前进。
秦军的大动作已经展开,张楚军自然也不甘示弱。
周文的数十万张楚军摆开阵势,中间是步骑混合兵种。左侧是弓弩兵,右侧则是战车兵。
中军帅旗下,一个面色白皙,五缕短髯,顶盔冠甲的将领正是张楚的主帅周文。
杏黄色的帅旗上绣着斗大的‘周’字。
在周文身后,是他的数千精兵亲卫,保护着主将的安全。
张楚军虽然阵容壮大,但终究是农民出身,装备不算精良。长枪大戈都勉强算作一类。
弓弩兵阵营中,弓箭并不整齐,各种型号都有,甚至还有猎户用的土弓。车骑兵那边更是参差不齐。
这种装备的军队能够打到咸阳脚下,完全是靠着士气和一股运气。堪称数十万的军队,精兵装备的能有十几万就算不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