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兵在1917-第7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李晓峰看来对台湾亲日派的清洗和清算必须执行最大的力度,只有一口气将他们杀光铲除,未来这个地方才能安生。瞧瞧后市臭港和呆湾的种种恶心的表演,正常人都无法忍耐了。
所以李晓峰很严肃地交代道:“你所说的那些首恶和极端亲日跪舔派一律就地枪决,这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我们和华夏都不需要这些垃圾!中间份子也不能放过,将他们关进大牢里干什么?白吃白喝白养着这群废物?将他们及其家眷全部送往西伯利亚的战俘营,送去开荒,不劳动怎么改造?至于你所说的那些情节不太严重的,看起来像是盲从的家伙,也不能放过,改了日本名字的一律没收全部财产驱逐出境!”
雾风耶维奇愣了,他小心翼翼地提醒道:“驱逐到哪里去呢?他们都是台湾本地人啊,谁接收他们?”
“当然时日本啦!”李晓峰理所当然的回答道:“他们不都是日本的优秀皇民吗?日本的皇民当然要赶回日本去,赖在华夏的土地上干什么?一律驱逐去日本。”
雾风耶维奇皱了皱眉头,问道:“日本不接收呢?”
李晓峰很严厉地回答道:“我不管日本接不接收,那是日本的事情。我只知道他们不能赖在华夏的土地上,哼,日本不接收也得收!”临了了李晓峰又补充了一句:“糟县的皇民也一并照此处理!”
雾风耶维奇算是明白了,某仙人对这些汉奸二鬼子的意见有多大。这根本就是斩尽杀绝,首恶掉脑袋,中间份子去劳改,连普通汉奸都得赶到日本去自生自灭。可以想象战后的日本本来就资源紧张,正经八百的鬼子想活下去都得挖空心思的想辙,不得不全民扔掉裤衩和节操让一代少女去卖身取悦美国爸爸。这时候哪里有心思去管那些曾经追随和跪舔他们的汉奸二鬼子。可以想象这些二鬼子绝对不可能在日本混得开,能挣扎着混一碗饭吃恐怕都不容易。甚至有可能饿死一大批。
可以说某仙人这根本就是用软刀子杀人,真心是斩草除根。而这种磨刀霍霍的状态也让雾风耶维奇感到惊奇,在苏联恐怕只有最反日的那一批人才会像某人这么心狠手辣。
当然,雾风耶维奇对此也没有太多的感觉,反正汉奸二鬼子跟他有一毛钱的关系?帮这帮垃圾说话能给他带来什么好处?正经的取悦某仙人才是正道。对雾风耶维奇来说他最怕的是不知道某仙人让他怎么做。现在某仙人已经摆明了态度,他需要做的就是比某仙人期望的更加好。反正当时雾风耶维奇已经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让台湾的汉奸二鬼子们生不如死。
送走了摩拳擦掌准备让汉奸二鬼子们好看的雾风耶维奇,李晓峰手头的工作还有很多,尤其是他接手了外交人民委员会的工作之后,各种杂七杂八的务虚的狗屁会议也要他参加了。李晓峰对这样的狗屁会议毫无兴趣,直接一股脑的丢给了维辛斯基。除了那些必须由他接待的人,其他的阿猫阿狗他一律不见。
当然就算如此,有些事情他还是根本就躲不开的。比如战后对战犯的处理,这个问题就需要盟国之间好好的沟通了。在三月底,在美国和英国的强烈要求下,苏联终于同意了新一轮的三国外长会议,当然,苏联方面也说得很明白:“在这次会议中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仅仅只会就战犯处理问题同英国外交大臣和美国国务卿进行交流和探讨,其他问题一概不谈。”
对此,英美自然是表示遗憾的,当然,他们认为苏联也不可能完全不谈这个问题,至少他们可以进行新一轮的试探。
会议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所以对李晓峰来说倒不用出远门,出门左转就是了。抵达赫尔辛基的当天,他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盟国应该组成一个联合法庭对所有的轴心国军事人员进行审判,明确他们的罪责,并给予相应的惩罚。这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和公义意义重大,苏联政府将不遗余力的推动这项工作。”
李晓峰的这番表态基本上阐明了苏联的态度,那就是主张严厉地惩罚轴心国战犯。这种表态同英美是有区别的,美国人更倾向于用再教育的方式惩罚德国人,除了将那些罪大恶极的魔鬼做掉之外,其余那些最好还是不要大开杀戒为好。英国人对此也表示支持,所以三国在这个问题上又一次分裂了。
艾登在会议上表示:“杀人并不能解决问题,德国人在这场战争中的罪行确实是无可狡辩的,但我们总不能杀光所有的德国人吧?”
斯戴迪纽斯也说:“一味的杀戮只会再次激起德国人的民族情绪,只会让他们再次试图报仇,难道苏联政府希望看到二十年后再打一场第三次世界大战吗?”
李晓峰笑着挖苦道:“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姑息养奸能让罪人悔悟。难道贵国都是这么对待罪人的吗?我们无视法西斯份子的罪行才是对这场战争中死去的亡魂最大的不敬。也只会让这些魔鬼以为犯了错不需要付出代价不用担心惩罚,那才会让他们第三次铤而走险!”
很显然,两拨人的分歧太大,几乎不存在谈拢的可能性。而这种结果是英美不希望看到的。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从当前的战争局势来说,德国的绝大部分都会落在苏联的手里头,如果再战犯问题上大家谈不拢,那么苏联完全可以单独惩罚德国战犯,以北极熊的尿性,这帮人死定了!
可能有同志要说,这些人渣死了不就死了,有什么值得可惜的?但是英国和美国却不这么看,他们是千方百计的想要在德国争取一些利益的,只不过谁让他们的军队不给力跑不赢红军呢?军事上得不到的,他们就准备通过政治去想办法。
如果整个德国在苏联的控制下只有一种声音,那英美一点儿戏都没有,所以英美要想方设法的在德国保留亲自己的反对派。那么这样的反对派从哪里找呢?自然是从德国的战俘里找,德国的军官团体中喜欢苏联的恐怕是凤毛麟角,之前他们就试图同英美勾勾搭搭眉来眼去。而且越是在战争中罪行多的,那就是越反苏反。共。
对英美来说如果能利用好这一批人,绝对能给苏联制造不少麻烦。他们就是未来的带路党以及和平演变的急先锋。所以英美想同他们做交易,英美可以考虑包庇和减轻他们的战争罪行,而他们需要做的就是按照英美的指示去给苏联找麻烦就行了。
弄清楚了这一层关系,自然能明白双方的斗争焦点在哪里。苏联自然是不希望在德国留有隐患的,自然是想下狠手的。而英美为了自身的国家利益自然也是千方百计的作梗,于是乎会谈进行得很焦灼。
当然,会谈之所以如此焦灼,最关键的原因还在于美国的突然强硬。刚刚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的他们,自以为是独家掌握了终极武器,胆子自然不是一般的肥,在他们看来自己这边优势尽在掌握,根本就不需要怕苏联。自然是死咬着不放。
问题是,苏联怕你丫这个,比原子弹他们会害怕?所以面对美国超强压力,也是硬顶到底。在这种局面下,谈判随时都有破裂的可能,甚至盟国也会公开分道扬镳。
对此,丘吉尔坐不住了,对于英国而言,战后的战略收缩不可避免,他们最希望的是能获得苟延馋喘的时间。而按照美国和苏联的这种态度,三战似乎要在二战没有结束之前就要打响。
一旦三战爆发,留给英国的选择就相当的少了,保持中立?肯定不可能,原因很简单,一旦英国保持中立,那么美国真心是很难在西欧站住脚。作为美国在欧洲的最大中转站,英国的战略位置很重要。如果没有了英国这个中转站,美国军队的后勤压力将翻番,而且以苏联红军之前潮水般湮没德国的节奏,以美军当前在欧洲的那边兵力真心是不够苏联红军虐的。
这么说吧,英国一旦宣布中立,美国将受到重大影响,将很难打赢苏联。这样一来,苏联占领整个欧洲大陆将跟玩一样,那样的话英国有什么好处?不光要直面苏联的军事压力,而且将丧失整个欧洲市场!
有同志要说了,那英国就别保持中立了,跟着美国表弟一起干吧!这种选择不是不可以,但是大英帝国实在是有些撑不下去了,干一个德国用了五年,干一个比德国更加强大的苏联,需要几年?甚至英国人要问,英美联手就一定能干到北极熊吗?
万一干不倒,弄了个和局,美国人拍拍屁股回安宁的美洲休养生息了,英国怎么办?甚至那时候英国很有可能已经是一片废墟了,那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未完待续。)
557和稀泥的办法
对于英国来说美苏之间最好的状态不是发生热战,而是冷战,这样英国才足够安全才有施展各种小伎俩的机会。否则,美苏直接开打,不说核弹满天飞,就是常规对抗都足够英国人喝一壶的。
所以英国的态度其实挺奇妙,它既希望美苏之间关系恶劣,但又不希望双方的关系完全破裂矛盾总爆发。所以在会议上一旦发现美苏之间有直接交火的可能性之后,英国人立刻就跳出来“斡旋”了。
英国人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成立一个盟国军事法庭,法官由盟国共同组成,统一的审判所有的战犯。我建议各国都派遣一名具有表决权的大法官……”
英国人提出的这个建议看似公平合理,但实际上隐藏的东西很恶心人。盟国的成员有多少,五巨头之外还有一票小国家。而这一票小国家中亲英美的是多数,如果按照英国人的设想,各国都派遣法官参加审判,最后的结果就是苏联因为少数服从多数被干掉了。
也就是说这个建议是个看似公平合理实际上完全偏向一边的诡计,而对于这样的诡计直接正面硬杠是不行的,毕竟还要顾及国际舆论的影响不是么。如果苏联不同意,那英美真心可以大肆摸黑苏联,这么搞是不合算的。
所以李晓峰立刻就提出:“行啊,可以这么搞。”
刚听他这么说的时候,艾登是非常高兴的,因为这意味着俄国人上当了,终于可以阴俄国人一把了。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李晓峰的话里还有下半截:“按照这个方案,那苏联一共要派遣14个大法官参加盟国军事法庭。”
艾登都蒙圈了,完全不明白苏联怎么就可以派出14个大法官了?他刚才不是说得很明白么,一个国家一个大法官。
李晓峰回答道:“苏联是主权国家联合体。组成苏联这个联合体的是14个享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没有摩尔达维亚)。自然的是14个大法官。”
艾登这才想起来苏联的国家性质,按照苏联的宪法,这确实是个集合体,每个加盟共和国都享有名义上的主权。也就是说苏联确实有权力派遣14个大法官。
但是这么弄英美怎么可能接受,他们想要玩的是少数服从多数那一套把戏,如今苏联这一家就搞了14个代表权,尼玛,数量差距不光被拉平了,甚至是立刻就反超了。
哪怕英国人可以有样学样说自己至少有四个代表权,但这远远不够哈。难道逼着美国人宣布自己有四五十个代表权?那不成笑话了。
但是想让苏联人放弃这么搞不可能不付出代价,很显然,这一套少数服从多数的把戏是玩不通的。逼急了苏联大可以再分出一票的加盟共和国,反正人家国土大,可以随便折腾。
一时间,事情又陷入了僵局。这时东普鲁士代表建议:“盟国最高军事法庭一国只能派出一个代表,像苏联这样的国家也只能派出一名集体代表。但是在对战犯的审判过程中遵循一票肯定制度,只要一国代表认为此战犯有罪,那其罪名就成立。但只有超过多数的国家认为其罪名成立才能判处其死刑。”
这个建议本质上还是和稀泥。既照顾了大国利益,也防止了让小国沦为打酱油的存在。可以说既满足了苏联的需求又照顾了美国的面子。算是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于是乎这个方案最后通过了。
只不过这个建议后来在执行过程中乐子不少。几乎每一个走上审判席的轴心国战俘都被判处有罪,苏联没有一次放过他们。唯一的区别是,只有极少数被处死了,而大多数则被送进了牢房。
这个结果让苏联和美国都不满意,苏联想要的是处死这些人渣,但是这些人渣中的相当一部分却活了下来。而美国人则是希望这些人渣活着为美国的利益创造价值,但是让扬基恼火的是这些人却被关在牢房里。按照盟国之前达成的协议,死刑之外的囚犯不管是****还是减刑都必须得到盟国的一致同意,哪怕是有一国不同意,****和减刑就不能生效。
所以美国和苏联都不喜欢这个搞法,恰巧在此时联合国又成立了,围绕安理会的投票方式,又是一番明争暗斗,几经吵架和扯皮之后,才搞出了大国一致的原则。也就是将肯定权替换成了否定权。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解决了战犯的处理问题之后,三巨头的关系算是有所缓和,但是如果德国问题不解决,那根本性的矛盾依然存在,天知道到时候又有什么幺蛾子。
而为了尽快的将德国这块肥肉吃下去,政。治局和军。委再次调整了部署。柏林的攻坚之战进行的异常艰难,红军几乎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而且经过将近二十多天的围攻,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二方面军也很疲劳。在这种状态下继续强攻,恐怕要付出太大的代价。作为红军当中战斗力最强的两只精锐军团,将宝贵的战斗力浪费在柏林是不划算的。所以军。委立刻命令罗科索夫斯基和朱可夫停止强攻,让一线部队现行休整,下一阶段先以巩固现有阵地为先。
同时,将之前作为预备队使用的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和刚刚铲平了波兰境内少数德军坚固据点的中央方面军调入柏林地区。这也就意味着在下一阶段围攻柏林的部队恐怕高达两百万!
当然,这两百万人不可能一口气全部都投进去,因为柏林真心是容纳不下这么多军队。军。委将柏林一分为四,给每个方面军划定了战区。四个方面军将从四个方向想勃兰登堡广场进发。这么做有一个好处,能让相当一部分已经鏖战了几年的战士走下火线得到休整,而且红军分梯队的投入将尽可能的保证不会有一支部队被完全打残或者打没的情况出现,一旦伤亡达到一定的指标,该部队就下来休整,换上预备队继续打。而与此同时德国人可是没有预备队了,在红军的车轮战术下,崩溃真的只是时间问题了。
军。委不仅调整了对柏林的围攻战术,对于已经进入德国的波罗的海方面军、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和罗马尼亚第一、第二方面军也做出了新的指示。
柏林那边可以缓,反正柏林已经是煮熟的鸭子跑不掉,但是其他方面军是刻不容缓,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向前突进,务必保证解放德国全境,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能想西欧继续深入。比如波罗的海方面军就接受了解放丹麦的任务,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则需要前往荷兰和比利时。
一瞬间,特里安达菲洛夫、科涅夫、华西列夫斯基等人就忙了起来,赶紧的将之前略显松懈的军心重新振作起来,开足马力是向着西方大踏步前进。
三月二十八日,汉堡被解放,一天之后汉诺威也被解放,然后四月二日法兰克福被攻克,在法兰克福被解放不到十七个小时,科涅夫拿下了斯图加特,并立刻向卡尔斯鲁厄和斯特拉斯堡方向前进。
截止到四月五日,德国绝大部分都已经落入了苏联的口袋。而与此同时,英国人和美国人也是豁出去了,疯狂的向东进攻,乘着德军主力都被红军牵制或者消灭的机会,他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蒙哥马利总算告别了沙滩,拿下里尔和加莱之后,他的部队分成三路向比利时进发,其中北线部队总算是摆脱了后勤问题,随着加莱港投入使用,装甲部队总算又有汽油了。在四月一日,蒙哥马利的部队抵达了敦刻尔克,1940年他们在此处被狼狈的赶下海,五年之后英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的宣布一雪前耻了。
布莱德利也拼尽全力在前进,一部推进到阿登地区,另一部也进入了洛林,离希特勒之前吹嘘的西壁已经近在咫尺。
此时这条所谓的西壁真心是很脆弱,东边是气势汹汹的苏联红军,西边是拼命想要获取荣誉的英美联军,腹背受敌之下,这条本来就不算坚固的防线能撑多久实在是难以保证。
更何况德国人这边是士气极度低落,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的传来,首都被包围,一个又一个大城市被敌人占领。如果不是德军从腓特烈时代就强调纪律,换做差一点的民族都要作鸟兽散了。
当然,现在的德军也就是比鸟兽散稍微强那么一点而已,1939年参战的老兵基本上不是被打死了就是蹲在苏联的战俘营里开荒种地。现在的德军是老的老小的小,绝大部分人都是临时征召的炮灰。甚至他们中的一部分连基本的武装都凑不齐,发一身军服、一只98K和几十发子弹就算是个兵了。
缺乏士气、缺乏训练、缺少武器,甚至数量也不够多,这个仗怎么打?(未完待续。)
558种蘑菇
1945年4月5日,正是清明前后,在这个蒙蒙细雨的季节,日本上空出现了死神。保罗。提贝茨驾驶着超级空中堡垒埃诺拉。盖德号飞临了广岛上空。
日本当地时间早上八点十五分,在9000米的高度,潘多拉的魔盒打开了。小男孩晃晃悠悠的降落到大约550米的高度时,弹上的引信开始工作,很快在天空中出现了一个火球。几毫秒之后这个火球不断地壮大终于演变成为天空中第二个太阳。
这个人造太阳炙烤着广大,爆炸冲击波超高的气压引发了山呼海啸一般的威力。超音速的风和冲击波一路向外扩散,将所有遇到的建筑物像推到积木一样毁灭得无影无踪。
风暴过后就是无情的高温,在爆炸后的3秒内大量放出。释放出的能力简直超乎想象。爆心地区每平方厘米大约是100卡路里,500米范围内为56卡路里,1000米内是23卡路里。也就是说,地面受到的能量相当于受普通太阳照射的1,000倍。爆炸中心的温度,达到了3,000到4,000℃之高。爆心附近的房屋瓦片等纷纷“起泡”,木质房屋达到着火点自动自燃。
当然这些还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这个太阳放射着无数致命的射线,爆炸发射出了大量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和中子。据推算,地表每1平方厘米有高速中子1万2千亿个、慢中子(热中子)9万亿个。虽然没有后来的中子弹那么牛逼,但是在爆炸核心区域,几乎没有人能逃避这种中子雨的袭击。尤其是考虑到日本的传统建筑大部分都是木质结构,其抵御中子的能力是更加的差劲。
保罗。提贝茨驾驶着超级空中堡垒埃诺拉。盖德号很快就飞走了,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律,他可能成为了世界上杀人最多的人。当小男孩爆炸的时候,广岛至少有七万以上的居民直接死亡,而在未来的十几年内,原子弹的后期效应至少还能杀死十几万人。
当然,这次爆炸的壮观景象也被远远围观的美国空军记录了下来,他们将用照片的形式向全世界展示核武器的可怕和美国的强大。反正当华盛顿在几分钟之后受到爆炸圆满成功的消息之后,白宫和国会山发出了一阵阵的欢呼。
按照美国******的安排,现场的照片将用最快的速度送往各大媒体,然后被摧毁的广岛的前后对比照片也将用最快的速度送到媒体手上。之后美国就可以向全世界耀武扬威,就可以让苏联老实了。
当然,这个好消息罗斯福并不知道,因为就在原子弹投下的前一晚,老总统突发脑淤血陷入了昏迷,国会经过紧急讨论,任命副总统杜鲁门为代理总统,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遗憾。
而就在广岛被种蘑菇的时候,围观除了美军的战机之外,还有几架刚刚从符拉迪沃斯托克赶来围观的经过特殊改装的里尔2运输机。
苏联红军的特别测绘部队全程围观了这次核爆并将小男孩的相关数据全部记录了下来,就在美国人雀跃不已的时候,苏联的核专家们很快就收到了相关数据。
经过严谨的分析,专家们得出一个大致靠谱的结论:这是一颗铀弹,爆炸威力在一万五千吨左右。威力只能说马马虎虎,如果能搞清楚小男孩究竟用了多少铀235,大概就能估算到美国原子弹的水平了。后一点很快也就被搞明白了,当得知这个小男孩消耗了64公斤铀235之后,苏联的专家们是撇了撇嘴很是不屑。因为这个数据太尴尬了,一万多吨的爆炸当量,需要用64公斤铀,这是不折不扣的浪费,甚至可以说这颗原子弹中的绝大部分铀材料都是浪费掉了。以苏联当前的水平,制造一颗爆炸威力在两万吨左右的原子弹,只需要五公斤铀235。双方的能力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这些发现让政。治局和军。委都稍稍放心了一点,这充分说明苏联的相关技术还领先美国人一大截,只要继续保证投入,美国人想要追上来很难。
当然,这些是美国人所不知道的,所以在成功的给广岛种了蘑菇之后,美国******很快就向全世界共布了这一重大喜讯:“对广岛进行的核打击是爱好和平和正义的人类对魔鬼的胜利,这意味着自由和平世界已经掌握了最终极的能力,日本的一切抵抗都是无谓的,我们奉劝日本政府立刻无条件的放下武器并立刻投降,这是你们的唯一出路!”
尤其是在核爆的照片出来之后,当全世界都为“美国的成就”大吃一惊的时候,美国人的骄傲情绪是跃然于言表的。很快这种情绪就转化成为了各种政治压力,而受压的自然是苏联。当天美国国务卿、美国驻苏联大使不止一次的公开讲话或者明显的发出警告,“希望”苏联不要做无意义的抵抗,不要再挑衅美国的耐心了。
这一天,自由民。主世界是兴奋的,是陷入了狂欢,丘吉尔叼着标志性的雪茄大秀胜利,李尔文也第一次长出一口气,以为赢了。在他们欢欣鼓舞的时候,一列防卫等级最高的军列悄然驶入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区,在KGB安保人员严密的护卫下,专列上的几个高度保密的货柜被小心的卸车,并妥善的保存在KGB的仓库中。
与此同时,一艘不久之前刚刚接受了特殊改装的41型驱逐舰靠在了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码头上。驱逐舰中部原本的两座鱼雷发射装置被完全取消,中部的烟囱也重新改道,腾出了一大片“空地”,此时这块“空地”上安装了一个大型导弹发射架,这个专门为核巡航导弹准备的发射架足以容纳上百吨的T2导弹。按照军。委的安排,接下来对日本进行的核打击将用得到这种导弹。
当然,政。治局内部对第一次实战使用核武器,究竟是用战略轰炸机还是T2导弹还是有争论的。主流意见是为了保险起见,扔第一个蘑菇的时候还是用传统的轰炸机为妙,T2毕竟是不太保险不够可靠。
所以很快,另十架专门改装的图3轰炸机也飞抵了符拉迪沃斯托克,之所以要改装这么多架,其实也是为了保险,最终轰炸的时候只会用到其中飞机状态最好而且飞行技术最好的那个机组。
说实话,这十架图3也是苏联当时唯一能用于核打击的机组了,不光是飞机经过了特别改造,加装了部分防辐射防护装置,机组成员最近一年以来也是只进行一项工作,那就是没完没了的模拟投弹训练。再说说这些机组成员,几乎每一个都至少获得过列宁勋章,在为国战争中都是执行过无数次轰炸任务的英雄。而且每个飞行员都经历了无数次政治审。查,只有最可靠的飞行员才能获得这一项荣誉。
是的,在苏联方面看来给日本种蘑菇就是一种荣誉,只有最优秀的飞行员才能获得这一荣誉。就在整个自由世界陷入狂欢的时候,在重重黑暗之中,运载着原子弹的图3轰炸机飞上了天空。
大约在三个小时之后,该机抵达了东京上空,此时是早上6点。整个东京还处于黎明前的沉睡期,小鬼子们并不知道,在睡梦中他们就要下地狱了。
苏联第一颗用于实战的原子弹被投下了,在大约500米的高度化为了一个耀眼的火球,随着一声惊雷,本来就已经被美军的战略轰炸弄得遍体凌伤的东京终于走完了最后一程。
根据苏联空军测绘机的测量,这枚原子弹的爆炸威力在三万吨左右,猛烈的爆炸导致在短短一分钟内就有十万人死亡,包括日本天皇的皇居在内的大量建筑被摧毁,整个东京化作了人间地狱。
第一批观测到这次爆炸的除了苏联空军之外,美国空军也在第一时间就察觉到了这次爆炸。大量执行夜间轰炸任务返航的美国轰炸机飞行员表示,东京方向出现了第二个太阳,剧烈的爆炸声两百公里外都能听见。
而这次爆炸也立刻引起了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部的注意,得知消息之后,立刻派遣侦察机前往查探究竟。
当然,此时美国人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发生了什么,甚至有不少乐观的扬基以为这是本国对日本进行了第二次核打击,都在乐呵呵的看笑话。只有太平洋战区司令部的将军们才知道,美国确实有对日本进行第二次核打击的相关计划,但是并没有执行,这一次大爆炸并不是他们的手笔。
正在睡觉的杜鲁门被第一时间叫醒了,尼米兹和麦克阿瑟同时给他发来了加急电报,声称东京疑似遭到了原子弹攻击。
刚刚当上总统的杜鲁门此时还沉醉在幸福当中,以为以前都会向好的方面发展。所以得知这一消息时惊呆了,因为如今有能力对日本进行核打击的理论上应该只有他们自己才对,但是罗斯福很清楚他还没有下令进行第二次核打击呢。那这个疑似核爆是怎么回事?是谁干的?
其实嫌疑人一点儿也不多,最可疑的只有苏联和英国,只有这两个国家具备这样的实力,尤其是苏联,值得高度怀疑。但是杜鲁门真心是不愿意相信苏联也拥有了核武器,因为一旦肯定了这一点,昨天他们的狂欢就变成了彻彻底底的国际笑话,至于什么示威和威胁,那更是可笑之极。
“有了具体结果再通知我!”
多年以来的政治斗争经验告诉杜鲁门,此时他必须更加的谨慎,在不能肯定结果之前,最好什么表示都不要做,那只会让他陷入被动。
杜鲁门呆呆的坐在办公桌后面,有一搭没一搭的看着各种文件,但是熟悉总统的人都知道,此时的他是多么的心不在焉,你没见文件都拿倒了么。
过了几个小时,大概是莫斯科时间早上八点多一点的时候,国务卿斯戴迪纽斯匆匆的闯进了白宫,慌慌张张地对杜鲁门说道:“总统先生,刚刚收到的消息。塔斯社正在向全世界宣布他们对日本东京进行了核打击!”
咔嚓一声,杜鲁门掰断了手中的铅笔,可见他对这个消息是多么的惊讶。虽然他还有万分之一的侥幸心理期盼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