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兵在1917-第7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毒死他?这更像是女人的行径!”
金恩不认为自己是个只能下毒解决仇敌的姑娘,他更想做的是手刃仇人,开枪打死他也行。下毒在他看来一点爽点都没有,难以消除他的心头之恨。
“杀了他,让他一了百了像一个受争议的英雄一样死掉,这太便宜这个混蛋了!”安赫利诺咬牙切齿地说道,“我们要让他身败名裂,要让他在悔恨和煎熬中渡过余生!”
是的。安赫利诺不是那种一刀捅死仇人就觉得爽快了人,偏执的他更愿意折磨仇敌,毁灭仇敌所喜爱的一切,让仇敌也品尝抑郁的滋味。然后在备受煎熬中死去。
“这是军中很流行的一种毒Pin,”安赫利诺拿出了一带白色的晶体交给了金恩,“每天给那个杂种的咖啡里加两粒!”
金恩疑惑的接了过来,茫然的问道:“毒Pin?你吸Du!!”
安赫利诺解释道:“这是我在军队中走访时发现的,你想不到吧,后勤的人通过关系将这种毒Pin带到英国销售给士兵们。榨取他们那一点点微薄的卖命钱,而军官们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哈哈,这就是美利坚合众国!”
安赫利诺心道:“原来如此。”
美国大兵和军官在战争中倒买倒卖并不是什么稀奇事,纳粹的暴行和战争的影响让欧洲物资十分紧缺,食品、药品都变成了硬通货,比如攻入德国之后,一块巧克力就能跟雅利安妹纸嘿咻一次。对于商品经济很熟悉的美国大兵利用职务之便搞点副业可以说是太正常不过了。不过让金恩没有想到的是,这项副业竟然还包括贩DU。
安赫利诺轻蔑的耸耸肩,嘲讽道:“意大利的黑手党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些混蛋想尽一切办法向军队渗透,上上下下都买通了!”
这不得不提某仙人的作用了,在混乱的三十年代,他可是扶植了不少意大利帮派,有了聚宝盆这个外挂,安布雷拉生产的优良“药品”可以在美国市面上随便流通。尤其是大萧条的那些年,帮派几乎掌控了美国几座大城市的一切。
所以等美国参战之后,大量的帮派人员也涌入了美国军队当中,造成了相当恶劣的影响,因为这些家伙真心是坏得流油。
这么说吧,集结在欧洲的美国百万大兵中,吸毒的比例是节节攀升,因为没有任何办法阻止这些安布雷拉的魔鬼流通。而这些从大兵哥身上榨取的财富,绝大部分都被某人用来在美国收购粮食。可以想象,等登陆法国同纳粹真正交手之后。美国大兵们的负面情绪完全爆发时,官老爷们将会多么头疼。而这些毒虫们又将留给西欧老百姓什么样的印象。
不过李晓峰最想看到的还是这数百万毒虫返回美国之后会发生什么,他们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足够美国政府头疼几十年了。
言归正传,安赫利诺继续交代道:“记住。让那个杂碎成瘾之后,你就找一个机会停药,让他的丑态完全暴露在公众面前。哈哈,我实在想快点看到这一幕了!”
金恩倒不像安赫利诺那么疯狂,他有些犹豫:“这样是不是太卑鄙了?”
“卑鄙?”安赫利诺眼睛中闪烁着寒光。他高声咆哮道:“1932年他们诬陷和诋毁我们的时候难道不卑鄙?既然他们能够卑鄙,那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呢!孩子,这是一场战争,是我们这些被压迫、被侮辱的人同巴顿之类的伪君子战斗的唯一办法!想想你的父母,想想你腿上的伤疤,你能忘记吗?!”
金恩确实无法忘记那一幕,一想到那个晚上,他不由得紧了紧拳头,然后毫不犹豫地将哪一袋白色的晶体接了过来。这让安赫利诺很高兴,他欣慰的拍了拍金恩的肩膀。像个神经病一样地笑道:“这就对了!这就对了!”
很快两人就分道扬镳了,不过他们并没有注意到,有两个人全程掌控了他们的行动。
“你调换了那袋东西是吧?”安娜歪着头问莫瑞根。
莫瑞根理所当然的回答道:“是的,这是师尊的吩咐。”
“袋子里的是什么?”安娜又问道。
“另一种更可怕的东西,你知道,效果相当可怕!”
安娜歪着头想了想,很是不解地问道:“至于那么麻烦吗?不就是一个巴顿吗?你直接出手解决掉他不就行了?”
莫瑞根其实也认同这个说法,但这是某仙人的吩咐,所以她苦笑道:“这是师尊的吩咐,我也没有办法。”
是的。莫瑞根出手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掉巴顿,但是李晓峰知道,巴顿虽然不讨喜,但毕竟不是一般人。莫瑞根解决他简单。但是必然会引起某些人的重视,这样的重视很可能妨碍他后面的计划,所以不如做得更巧妙一些。让美国人自己动手岂不是更妙?
这其中莫瑞根只需要暗中引导,然后安赫利诺和金恩就会乖乖的按照剧本去演了。至于那袋被替换的东西,是一种可怕的致幻药剂,只需要几天巴顿就会中招了。
因为那袋东西比较特殊。它会让人产生强烈的幻觉,服用一段时间之后,这人就会崩溃。而巴顿的性格本来就很张扬,这种药会让他更佳的肆无忌惮,很快他就会在公共场合为所欲为了。
说起来这段时间巴顿也确实憋坏了,不让他打仗,不让他说话,天天像个吉祥物一样活着,真心是没劲。最最让他烦躁的是老上级、老朋友对他的态度也仅仅是敷衍了事,这让他既寒心又愤怒。想当年要不是他带着艾森豪威尔拉关系,那货怎么可能有后来的平步青云,而现在他是发达了却将老朋友忘得一干二净,你说巴顿能不火大吗?
最开始巴顿还能抑制这一腔怒火,因为他知道如果真的跟艾森豪威尔翻脸,对他一点儿好处都没有,他还想打仗。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天他的火气是越来越大了,每天晚上一入梦就会在梦中将艾森豪威尔等人大切八块或者碎尸万段,反正每一个梦都是那么血腥那么酸爽。但是往往一觉醒来,当真实世界再次回来时,他的那份失落和暴躁就会增长几分。反正这几天来他已经越来越控制不住自己了,他就像一台没有装泄压阀的锅炉,已经到了爆炸的边缘,他真的快要忍不住了!
不得不说,巴顿的脾气或者说情商是相当的差劲,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家伙就是一个纯粹的丘八,而且还是一个根本就管不住自己嘴巴的丘八。尤其是在他得意洋洋的时候就会显得愈发的不可一世。
当然,现在的巴顿并不处于得意状态,工作没有着落的他一般会压抑住自己的情绪管住自己的嘴巴,以低调的姿态获得工作的机会。比如说历史上就是如此。在掌掴事件发生后,这位铁血将军流着眼泪向美国人民道歉并乞求原谅,实话实说打动了不少人。而他的老朋友和老上级也愿意给他一个挽回形象的机会,是不断地安排新闻活动让他参加。
但是当某仙人给其下药之后。就如那些熟悉的巴顿的人会说的那样:“巴顿的嘴巴并不是经常听大脑使唤的。”在哈奇城的埃斯普兰纳广场上的一次演讲中,这货就激怒了烈士们的家属,因为他说:“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在战场上牺牲了生命的人才算是英雄。相反,我倒认为在战场上送了命的人往往是大傻瓜!”
你瞧瞧这货,这么说话用老北京话来说就是你丫欠抽。这还是轻的。还是某人中毒不太深的时候偶尔才冒出来的那么一两句。而在其中毒越来越深之后,这货行事是愈发的放荡,将心里头的话完全都讲出来了。
返回华盛顿之后,作为欧洲战场上的英雄,他不可避免的要参加很多集会,有英国人开的,有自由法国开的,作为盟军一员,苏联自然也会邀请他参加集会。
而巴顿绝对不是一个喜欢苏联的人,或者说他对苏联抱有深深的成见和敌意。在他看来共产主义是是一种奇怪的制度。列宁、托洛茨基都是残忍的暴动者,而苏联红军则是一群具有最严格、最无情纪律的“乌合之众”。他人为必须用武力解决掉苏联,这样民主和自由才能回归。
在他充当幌子一样的第一集团军司令一职,“准备登陆”巴尔干半岛的时候,他就不止一次的建议艾森豪威尔假戏真唱,让他带领一支部队真的去希腊,然后一直打到莫斯科去。
他曾经向作战部副部长帕特森说:“副部长先生,让我们把皮靴擦亮,把刺刀磨得锋利闪光,向俄国人展示一下我们的实力吧!我只需要一个军。只要一个军就能解放希腊、阿尔巴尼亚和保加利亚,让我去踢俄国人的屁股吧!”
当帕特森告诉他,你这是脑子不正常了说呓语时,这位三星中将怒了。他大言不惭的说道:“我认为,目前的美国军队能够不费吹灰之力打败任何敌人。而俄国人只是步兵厉害些,他们的炮兵、空军、坦克兵以及打总体战争的知识都很差劲,而美国恰好在这三个方面都占有优势。如果真的有必要收拾俄国,应该越快越好,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保证拿下莫斯科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好在像巴顿一样的疯子和狂人在美国属于极少数。清醒的人不可能听他的疯话。他的这番建议除了让他在最高决策层的印象持续变坏之外,就没有其他作用了。
这还不算完,真正对巴顿军事生涯致命打击的还是前面说的集会。在华盛顿,苏联驻美国大使李维诺夫举行了一次酒会,邀请了美国政界和军界的达人参加,作为著名的将军巴顿也收到了邀请。一开始这货是想直接拒绝的,他不喜欢同俄国人打交道,但是******却不可能允许某位将军破坏当前的大计,所以就施加了那么一点压力,让这货必须到场。
在酒会的现场,身材高大穿着一身笔挺军装的巴顿还是很有气势很吸引眼球的,但是这货的表情实在是那么欠揍。这货就那么笔挺挺的耷拉着眼皮站着,还歪着头一句话不说,眉头也是紧锁着,显得既傲慢又无礼,反正就差在面上挂个牌子写——老子很不爽,生人勿近!
自然的这是相当的不给面子的行为,不光是让李维诺夫等苏联外交官不高兴,连美国人也觉得这货太出格了。当然,也不是没人试图去劝他,可这货的牛脾气上来,是什么都听不进去。为了化解这种尴尬的气氛,也为了维护美苏友好的基调,李维诺夫只能暗示库兹涅佐夫去请巴顿喝一杯缓和一下气氛。
为什么是库兹涅佐夫呢?因为前面讲过了,这位是红海军特混舰队的指挥官,参与了著名的中途岛海战,立下了赫赫功勋。虽然这些功勋因为保密的关系还没有解密,美国老百姓并不知道,但是对美国高级将领而言,这就不是什么秘密了。一度的,库兹涅佐夫和苏霍伊跟美国海军关系相当不错,连尼米兹、斯普鲁恩斯和哈尔西之类的高级将领都跟他们保持了不错的私交。
不管是冲哪方面看,巴顿都应该给一个面子,再怎么说库兹涅佐夫也算是美国的国际友人,但是这个丘八的反应让人出乎意料!(未完待续。)
PS: 还没回家,这是定时发布章节!
467报仇(下)
面对库兹涅佐夫的邀请,巴顿仅仅是冷冷的斜了一眼翻译,然后板着脸冷冰冰的说道:“告诉俄国狗崽子,根据他们在这里的表现,我把他们当成敌人,我宁愿砍掉自己的脑袋,也不同敌人去喝酒!”
这话就是相当的粗鲁和无礼了,尤其是要注意到这是在正式的外交场合,正所谓外交无小事,巴顿的这个态度简直就是生怕事情不够大。
而巴顿的话立刻就引起了周围人群的注意,因为想不注意都不可能,之前这货的做派就属于鹤立鸡群,这番话又几乎是嚷嚷出来的,根本就是生怕旁边的人听不清楚,反正十几米外的李维诺夫是听得真真的,当时脸色就垮下来了。
反正当时参加了这个酒会的美方代表回忆道:“巴顿准备搞砸一切,他就像个粗鲁无礼的德州牛仔,骑着一匹名叫‘愚蠢’的烈马在会场活蹦乱跳。”
在关键时刻,库兹涅佐夫的反应很快,他立刻让翻译告诉巴顿:“我的看法恰好同你的看法一样。先生,既然如此,我们两个看法一样的人为什么不能喝一杯呢?”
库兹涅佐夫顾全大局的做法并没有让巴顿有所收敛,他没有拿起酒杯,而是推开翻译气冲冲的离开的会场。这一举动立刻引发了一片哗然,哪怕是带有亲英美立场的李维诺夫也无法忍耐了,不得不向美方提出抗议。
好吧,巴顿这回算是摊上事儿了,现在可不是1945年,三大轴心里还只倒下一个,负隅顽抗的德国和日本还需要苏联出力。更何况,美苏才刚刚达成一致,苏联准备在霸王行动之后就对日宣战。而巴顿都干了些什么?故意破坏盟国内部的团结,侮辱志愿协助美国海军打击日寇的功勋将领,毫无风度简直就是一个烂仔。
巴顿的行为直接惊动了罗斯福总统,这位总统不得不立刻将马歇尔召到白宫。询问其为什么会向他推荐一个这样的将军,老总统很生气地质问道:“你确定巴顿有所谓的军事才华?在我看来,他这是想毁了盟国,毁了即将开展的霸王行动!”
马歇尔也是很郁闷。虽然他早就知道巴顿是个惹事儿精,知道他擅长制造各种麻烦。但真没想到这货惹事的水平会高到这个地步,能把罗斯福总统气成这样的人可不多,这也算是突破天际了。
“必须立刻消除恶劣的影响,”罗斯福指示道。“还有,让那个混蛋闭上臭嘴!”
带着满头的白毛汗马歇尔离开了白宫。他很清楚,巴顿这回属于作大死,估计其军事生涯算是彻底完蛋了,哪怕他能力再强也不会有人愿意接纳这么一颗要命的政治定时炸弹,哪怕是他的老朋友艾森豪威尔恐怕也无法容忍。
实际上艾森豪威尔也是吓得够呛,之前他确实还有启用巴顿的想法,虽然这个人是混蛋了一点,但是打仗真心是一把好手。后面跟德国人还有硬仗要打,不能就这么丢弃巴顿。按照他的想法。让巴顿秘密参战,避开那些讨厌的新闻媒体就行了。
但是今天这个事情一出来,艾森豪威尔立刻就把这个想法丢到了九霄云外,因为这太危险了,万一哪天巴顿又抽风,再这么来一下,他真心是经受不起。要知道他艾森豪威尔可是立志要做总统的人,怎么能让巴顿坏了大事呢?
艾森豪威尔缩卵了,马歇尔则准备找巴顿好好的谈一谈,只不过让马歇尔没有想到的是。还没等他去找巴顿聊一聊,这货就又捅娄子了。
从酒会上很无礼的退场之后,巴顿就成了新闻媒体眼中的香饽饽,对于没有节操的美国新闻记者来说。大嘴巴的巴顿就等于重大新闻价值,只要这货放几个嘴炮,未来一个星期的头版都不用头疼了。
所以巴顿离开没多久,就立刻被成群的记者包围了。这些没节操的家伙相当清楚巴顿是个什么脾气,要想从他那里搞到大新闻就得顺毛摸。这帮货先是很没节操的恭维了巴顿一番,大把的马屁和讴功颂德的好话瞬间就让刚才还是气鼓鼓的巴顿变得飘飘然了。再接下来这货既是顺着本性又在药物的作用下开始胡说八道了。
一开始还是他的老调子,竭力的诋毁苏联,将苏联跟纳粹画上等号,大力鼓吹要立刻敲打苏联,最好是立刻对苏联宣战。总而言之,这货算是把心里话全都讲出来了,那个畅快啊!
实际上记者们已经很满意了,就这些猛料就足够一个月的销量了。但是谁想到临了临了,一个不经意的问题却带来了一个更大的猛料!
当时有记者问到战胜轴心国之后该怎么改造这些法西斯主义国家,是不是应该彻底消灭一切法西斯党徒和极端思想。对于这个问题,巴顿傻乎乎的回答道:“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好办法。旧的秩序被摧毁了,而新的秩序还没有被建立,在我们忙着摧毁法西斯的同时,必须警惕共产主义的泛滥。在我看来抵制苏联和共产主义在西欧扩张的最好办法就是先暂时保留那些法西斯份子,在管理国家上他们之前做的还算不错,作为熟练工作人员,他们将取得更大的成效!”
好家伙,这是一声惊雷啊!因为巴顿的这番言辞完全违反了之前盟国的所有协定,更是同之前的开罗宣言背道而驰。不客气地说,这简直就是惊涛骇浪。
一时间在场的新闻记者高兴得几乎要晕厥,因为幸福来得实在太突然了。只不过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最大的幸福还在后面呢!
因为马上一个别有用心且心眼活泛的记者就向巴顿抛出了另一个问题:“您的意思是,那些普通的纳粹分子参加他们的党,就与美国人成为共和党或者民主党人是一样的吗?”
可怜的巴顿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陷阱,信口开河的回答道:“是的,在我看来这差不多。”
好家伙,记者们真心是要乐疯了,几乎是一路飞奔跑回了报社,这个重大新闻必须用最快的速度发表出来!
第二天《纽约时报》的头版头条就是:“巴顿放言:民主党&;共和党=纳粹党。”《华盛顿邮报》则说:“巴顿将军说:纳粹分子就像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一样!”
实际上当巴顿看到这些报纸时,也醒悟了过来,知道这回恐怕是捅了天大的篓子。不过这货当时还有侥幸心理。之前他也捅过篓子,火炬行动中他一度跟休伊特将军翻脸,但后来还不是称兄道弟。之前的掌掴事件,也不是没伤着他一根毛么。更何况巴顿不认为自己说错了什么。
所以当风暴越刮越猛的时候。巴顿却似乎是异常的镇定自若,上面那阵宣泄之后,巴顿觉得相当的舒爽,自然的不可能有悔悟的迹象。更何况他认为此类的事情他见多了,上级一直对他没办法。大不了就是被艾森豪威尔或者马歇尔臭骂一顿。然后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烟消云散。
不过这一次,巴顿想错了,因为这一次的幕后黑手是某仙人,李晓峰想要搞臭他,让他再也无法翻身,自然不会让他轻易脱身。况且在美国陆军内部,巴顿已经不属于必不可少的人物了,反正大家伙觉得少一个大嘴巴和老痞子更好,认为牺牲他不会对大局造成什么影响。更何况这个货还在不断地的犯错误,那就更别姑息了。毕竟他已经严重的冒犯了华盛顿的政客。
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不可能容忍巴顿说辞,在他们看来,巴顿侮辱了美国的两党制,并将共和党和民主党同纳粹分子等同对待,这简直就是恶意的挑衅。
政客们不介意给巴顿一点颜色看看,让他尝到点厉害。而一旦政客开始施加影响力,第一个顶不住的就是艾森豪威尔,艾克为了自己未来的政治生涯考量,肯定只会选择牺牲巴顿。
甚至美国的公众也不能容忍巴顿,人们普遍认为。纳粹主义是人类的头号公敌,而巴顿竟然为敌人说好话,还要继续任用那些纳粹分子作威作福,那美国军队何必卷入这场战争?
当巴顿的言论被广为传播之后。公众就已经认为巴顿就是纳粹的同情者,就是一个隐藏在美国军队中的纳粹分子。而之前这货的掌掴事件还历历在目,更是契合了这一形象,好吧,巴顿很快就从战争英雄变成了臭大街的老鼠。
政客们不喜欢他,老朋友放弃了他。公众还恶意地攻击他,巴顿算是山穷水尽了。四月末,维克托。伯恩斯坦在《下午报》上发表了对巴顿的战斗檄文,激烈地声讨了他,文章最后用粗体字下了结论:“巴顿应该被立刻解职!”
事态已经越来越严重,艾森豪威尔不得不立刻采取行动,五月二日,他用电话命令巴顿前往他的司令部会晤。此时巴顿也预感到此次会面的结果恐怕不会那么美妙,不过他还是在做最后的努力。他摘掉了锃亮的钢盔也没有佩戴他珍爱的珍珠象牙柄转轮手枪,下身穿着简朴的士兵裤(巴顿一般穿马裤),上身套了一件很随便的夹克。总而言之,他刻意装出了一副低调落魄的样子,指望打一打悲情牌。
等巴顿抵达艾森豪威尔的司令部时,首先接待他的并不是艾克本人,而是多恩博士和克拉伦斯。阿德科少将。他们当面向巴顿出示了一份调查材料,为艾森豪威尔接下来采取的行动背书。之后,巴顿与艾森豪威尔谈了两个钟头。会见结束时,艾森豪威尔当场宣布:解除巴顿第一集团军司令的职务。
为了给这个沙场老将留下一点颜面,最高司令部对这项决定作出的解释是:巴顿身患严重的疾病,不能继续履行他的义务,必须立刻回国修养。
而当记者们追问巴顿到底患了什么疾病时,多恩博士给出的说法是:“长期的操劳导致巴顿患有重度神经衰弱,这严重的影响了他思维、判断和行为能力……”。好吧,这其实就是美国版的被精神病,不过实话实说,当时的巴顿还真像精神病患,多年以后已经是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回忆起那次并不愉快的会晤时说道:
“乔治当时的精神状态就很不稳定了,他时而亢奋、时而沮丧,一度哭得跟个孩子似的……”
巴顿灰溜溜的返回了美国,不过这一次他不是英雄。而是狗熊。很快他就陷入了重度抑郁,一度试图举枪自杀,一年后因为严重的酗酒导致的肝硬化肝腹水夺走了这位老将的生命,而那时他已经是美国最负盛名的精神病人了。
在巴顿死掉之后。负罪心里让金恩坦白了这一切,他将自己对巴顿投毒的始末详细的写成了一本书并向联邦政府自首,当时他说道:“我要像一个男人一样坦白一切,我谋害了巴顿,这是事实。我必须坦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对巴顿怀有歉意,我仅仅是在为1932年7月28日那场悲剧的受害者复仇!”
金恩的自首引发了轩然大波,虽然也有一些声音为巴顿鸣不平,但是金恩的坦白更多的是勾起了美国人对那个惨痛时代的回忆,以及对那些可怜老兵不幸遭遇的哀悼和忏悔。
这股浪潮很快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席卷了美国。当美国政府试图在华夏问题上同苏联展开针锋相对的措施时,退伍老兵们主导了舆论:“政客们又要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为了他们肮脏的目的去卖命了。但是,同胞们,千万不要上当。而小伙子们,也千万不要去当兵,否则你将会同我们一样失去珍爱的一切。然后将你像狗一样的赶出华盛顿!”
厌战情绪达到了顶峰,杜鲁门不得不对舆论妥协,放弃了正面干预华夏事务的打算。而没有了美国干爹全力的支持,凯申物流自然是一日不如一日了。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回到故事本身,当巴顿灰溜溜的滚出欧洲战场之后,李晓峰是轻松了,他知道美国人很快就会后悔了,当蒙哥马利在赛马场大出洋相,当他们在法国迟迟打不开局面时。艾克们会怀念巴顿的。
不过在1944年5月上旬,欧洲战场上最吸引人的所在还是东线,是罗科索夫斯基和朱可夫之间进行的竞争。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轻松碾过布列斯特要塞之后,是直奔华沙而去。而朱可夫也不落下风,他的乌克兰第二方面军也冲出了乌克兰,其兵锋也是直指华沙。
作为红军的双套车,这两人谁能抢先占领华沙就发展成为了一项军委乐见其成的竞赛了。当时两人的方面军实力相仿,而且离华沙的距离也相差无几。唯一不同的就是罗科索夫斯基那边的敌人稍多一点,但朱可夫这边也有不利因素。那就是他的后勤补给面临一定的问题,物资不是那么充分。反正总体而言,双方处于同一起跑线,属于很公平的一场竞争。而这两人也憋着一股劲要成为解放华沙的第一人。
和红军那边兵强马壮士气高昂相比,德国人那边就显得凄凄惨惨戚戚了。因为希特勒的春醒计划,原本应该用于增援中央集团军群的宝贵力量被投入了罗马尼亚,然后一头栽倒在了这个烂泥坑中。大量的有生力量被消灭,导致德军排兵布阵显得千疮百孔。
这么说吧,原本德军最强大的中央集团军群已经被红军打成了筛子,真心是四处漏风。而可怕的是,一时半会儿希特勒是抽不出堵窟窿的部队,德国国内能够征召的有生力量已经被召得差不多了,现在剩下的要么是技术性工人,要么就是还未成年的孩子或者45岁以上的老头子。让这些老弱病残上战场真的合适吗?
不合适也没有办法了,已经输红了眼的希特勒将一切能拿得出的赌本都拿了出来,他授意施佩尔加紧完成新部队的装备生产,要用最快的速度将德意志武装到牙齿。
这个要求让施佩尔实在是太为难了,之前元首的军事生产计划就让他鸡飞狗跳,好容易才拼凑出了几百辆坦克去满足春醒计划,谁想到一把就梭哈掉了一大半。此时元首又不切实际的提出了武装一只百万大军的想法,你以为这是******啊!
不过没有人敢对元首说不,哪怕是施佩尔也不敢忤逆元首,他只能默默的承受,并尽量的用科学的手段去实现。所谓的科学的手段自然是停掉那些被元首寄予无限希望的“不科学”的计划,比如说虎王、比如说E100方案。转而将有限的尽量放在那些能够大量生产的方案上,比如说施佩尔最喜欢的E25方案……(未完待续。)
PS: 鞠躬感谢永恒∮静寂、zz120、川流华桂、巨人中的巨人、第一近卫坦克旅、早睡早起多锻炼和尤文图斯同志!
468E族
纳粹是怎么输掉世界大战的呢?后世很多人都试图为德国人找到原因,更是有一大批类似李晓峰一样的穿越者前往纳粹当政的年代试图为元首回天。
总结出的原因很多很多,比如不应该急于进攻苏联,比如元首在东线的瞎指挥,比如俄罗斯寒冷的冬天,还有唯心主义的说法是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实话实说,这真的很扯淡,尤其是站在历史的角度说,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等同于自欺欺人,跟义和团喝符水念咒语一样可笑。
大英帝国邪恶吗?缺德的烂事做得还少?人家的儿子儿孙依然是五大流氓依然活得滋润。这么说吧,历史之中从来就不存在什么正义,自然的这个世界上也不存在人类想象中那种完美的人。所有的人都是有问题有缺陷甚至有邪恶一面的,区别是有些“恶人”在实现自身理想抱负的同时获得了更多人的认同和支持。
再回到之前的那个问题,纳粹是怎么输掉那场世界大战的呢?是他们太邪恶了吗?从德国本身来说,纳粹可不光不邪恶,反而是很受欢迎很高大上。纳粹并不是历史课本上强调的通过民族主义、种族主义,通过欺骗德国人民才上台的。
别把咱们小老百姓当傻逼,仅仅因为一时的狂热能忽悠多久,尤其是对德国那种发达国家,民众的政治认知和智力水平完全在水准之上的国家,仅仅通过喊口号就能掌控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十几年,真心是梦话。
纳粹上台前的二十五点纲领中,讲得非常清楚,猛烈的抨击了资本主义、托拉斯、大工业家和大地主,迎合的对象是普通民众和中小资产阶级(也就是所谓中产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