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兵在1917-第5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我还只是一个新兵,从来没有参加过战斗,也从来不曾见到有如此勇敢的人,这时候副连长王大锤也醒悟了过来,抱起一听DP轻机枪朝着敌人的坦克猛射,子弹打得火花四射,迫使敌人的车长缩回了车内。就在这时,崔建华绕到了坦克侧面,拉燃了导火索,然后将炸药包塞了过去……随着轰隆一声巨响,鬼子被炸上了天。”

“崔建华的行动极大的激励了士气,而没有了坦克的威胁,战士们瞬间就觉得腰板硬了,他们乒乒乓乓的朝敌人射击,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

不过后来亚佐夫也承认,日军的战术素养确实比同盟军高,比如日军的枪法普遍更好,而且更加服从命令。尤其是日军的军官都是正规军校毕业又有丰富作战经验,与之相比,同盟军的军官普遍文化素质较低,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在战斗中判断力和决断力不如日军,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所以在打退了日军上午的三次进攻之后,422团也被迫放弃了部分阵地,向后撤退。当天下午,日军继续进攻,沿着422营撤退的步伐向前深入,用大约一个步兵大队的兵力向422营核心阵地发起进攻。

“突然间街道上就爆发了激烈的枪声,”亚佐夫回忆道,“我军右翼遭到了日军机枪的攻击。我当时认为那是从麦田方向射来的,为了引导炮兵射击,我于是就向枪声爆发的方向跑去。刚刚转过街角,突然看见前面有一名日本军官(携带有战刀),于是立刻举起手中的冲锋枪用一个三发点射将其打到。确认了周围没有其他危险之后,我快速地跑过去检查他的尸体。这个鬼子似乎并不富裕,至少我没能从他身上找到什么值钱的东西,连一块手表都没有。他的仿鲁格手枪(南部十四式)引起了我的兴趣,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之前的点射打坏了该枪的握把。聊胜于无吧,我还是带走了这支手枪……”

“很快我就为带走这支手枪而后悔了,鬼子的山寨货和正品的鲁格相差甚远,卡壳得丧心病狂,子弹威力更是相当的无语,这玩意儿只能用来打地鼠!”

“不过当时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审视这件战利品,继续向前,很快就有同盟军的战友告诉我:负责断后掩护的3连1排被成群的敌人困在了我们右面铁路附近的几所房子里,敌人用一挺重机枪封锁了这个区域,想要拯救这些战友只有一个办法,找出那挺重机枪并打掉它!”

“当我和其他战友一起抵达铁路线附近时,那挺机枪开火了,子弹在我身前五米的位置激起阵阵尘土,幸亏没有击中我。我快速地冲过铁路闯进了一所房子,防守这里的1排士兵告诉了我新的情报——敌人不仅有一挺重机枪,还有迫击炮掩护!”

“确定了敌人机枪和迫击炮阵地的大体方位之后,我用随身携带的便携式电台通知了连长,十五分钟之后,122榴弹炮将猛烈地轰击这一片区,压制住敌人的机枪和迫击炮,帮助我们逃离这片死敌。”

在亚佐夫的呼叫下,炮击如约而至。一番炮火急袭之后,日军的机枪和迫击炮被打哑了,亚佐夫带着一排的战友顺利地撤回了己方阵地。后来亚佐夫回忆道:“从那以后,中国的同志改变了对我们这些炮兵观察员的看法,之前他们对我们只‘看’不打相当有意见,认为我们都是胆小鬼。但这一次之后,他们开始了解我们的作用了,在后来的战斗中,他们会尽一切可能的保护我们,让我们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为此牺牲了相当多的战士,我永远也忘不了和中国的战友一起并肩作战的那段时光!”

下午时分,大批的鬼子穿越铁路向422营发动猛攻,亚佐夫不得不时不时的通过无线电指示炮兵支援。在红军炮兵的准确打击下,日军的进展并不大,依然被压制在铁路的另一边。

不过好景不长,在黄昏时分,鬼子又一次发动了进攻,这次进攻是如此的突然,也是如此的迅速,一度422营同鬼子短兵相接进行肉搏。这种情况给亚佐夫急得跳脚,两军纠缠在一起,根本就没办法呼叫炮火支援。

就在这时候,亚佐夫目睹了他永生也无法忘却的一幕:一排长在肚子被刺刀捅穿,肠子都流出来的情况下,一面抓住鬼子的步枪不松手,另一面回头冲亚佐夫大喊:“开炮!立刻开炮!向我开炮!”

虽然亚佐夫并不懂中文,但是那一刻,不需要任何翻译,他很清楚的理解了一排长的意思,但是他真的不想这么做。一旦开火,那将是玉石俱焚,要知道,不久之前他才将一排救出来啊!怎么能亲手杀死他们呢!

直到一排长第三次杜鹃啼血一般嘶声力竭的大喊朝他开火,亚佐夫才含泪呼叫了炮火支援。呼啸而来的弹雨很快将肉搏现场覆盖了,剧烈地爆炸掀起了大量的土方,硝烟弥漫飞沙走石。几分钟之后,当炮击停止时,透过烟雾,亚佐夫能看到的只是一片残肢断臂,一排几十条汉子就这么消失了,那一刻亚佐夫是深深的感到了战争的残酷。

惨烈的战斗不仅仅在422营的防区爆发,负责防守南线阵地的同盟军第4师,在各个阵地上都爆发了激烈的战斗,仅仅是这一天,该师的伤亡就接近一千人。

不过惨重的伤亡不是没有意义的,抗日同盟军用血肉之躯告诉了鬼子,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每一个有良知的华夏儿郎都会不惜生命的保卫自己的祖国!

抗日同盟军的血战甚至引起了布柳赫尔的注意,这位老帅很惊讶抗日同盟军的一个师竟然能够抵挡日军一个旅团的进攻,要知道在国军的正面战场上,日军的一个旅团可以砍瓜切菜一样解决国军的一个军,一个师团就能吊打国军三五个军。说实话,布柳赫尔是很不屑国军的战斗力,连带着都看低了中国军队一等。

而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布柳赫尔只派了少许部队增援抗日同盟军的主要原因。因为那时候他觉得抗日同盟军面对日军的围攻,很快就会败下阵来,说不定是一触即溃。既然如此,没必要把红军宝贵的有生力量浪费在中国人身上,象征性的救援一下就行了。

可是现在铁一般的事实让布柳赫尔有些无言,他终于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不该用刮民党军的战斗力去衡量那些真正愿意抗日的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和斗志。

尤其是在接下来的几天,抗日同盟军在海拉尔打得有声有色,一次次挫败了日军的进攻企图,并重创了日军一部之后。布柳赫尔改变了初衷:“命令蒙古骑9师以及边防第308、317团以及炮兵第177团立刻增援海拉尔,配合抗日同盟军稳定战线。”

下达完这个命令之后,布柳赫尔又重新盯着桌上的地图发呆,在这些天的战斗中,远东军区的表现只能说一般般,虽然没让日军占多大的便宜,但也没能取得什么优势,战斗形势只能用一个词儿形容——苦闷。

为什么这么苦闷呢?是远东的红军部队被日军的突然偷袭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吃了大亏吗?

肯定不是,军委在6月9日就通知布柳赫尔日军可能参战,布柳赫尔又不是二百五,不可能将军委的警告当耳边风。恰恰相反,布柳赫尔很重视军委的警告,立刻就命令远东军区进入一级战斗状态,那真心是厉兵秣马严阵以待。

虽然日本没有在6月10日发起攻击,但布柳赫尔也没有放松警惕,反而不断地在动员部队,不断地抢修工事,甚至二线部队都做好了抢先进攻杀入东北的准备。

在这种情况下,鬼子在6月15日不宣而战并没有让远东军区措手不及,不管是在哈巴罗夫斯克还是张鼓峰,鬼子刚刚发起进攻,就被红军从正面顶了回去。

可能有同志不理解了,这么看起来情况并不糟,为啥说苦闷呢?原因在后面,因为鬼子没有宣战,这让政治局和军委给远东军区下了一道命令:“针对日军的挑衅,要做到有理有据的反击,切忌冒进贪功。”

而图哈切夫斯基也给布柳赫尔打了电话,告诉他:“政治局希望维持远东地区的态势,不希望战争在远东扩大化。希望您配合外交人民委员会开展工作。”

说白了,政治局还是希望这次的冲突能像之前的哈拉哈河和张鼓峰一样收场,最好是不要让日本真的同苏联宣战。这样的命令让布柳赫尔自然是很苦闷,明明可以全面反击,但是为了稳住日本人,竟然只能忍气吞声,这尼玛太恶心人了!

可是谁让政治局和军委已经做出了决定呢!布柳赫尔不能反抗也反抗不了,所以,他的情绪很糟糕,也就是抗日同盟军打得还不错,冲淡了他的郁闷,否则他都有心撂挑子走人了。

同样不满的还有李晓峰,某仙人从来就不是光挨打不还手的脾气,而这回政治局又让他忍耐,还是忍耐小鬼子嚣张,恨得他是牙痒痒。在办公室里,他是破口大骂了老托和小斯一番。

可是骂完之后,李晓峰也只能接受现实,现实就是当前在托洛茨基和斯维尔德洛夫基本已经趋于一致的情况下,其他任何异议都没有生存和发挥的空间。

以至于李晓峰觉得,自己这个正牌局委还没有当年当候补的时候过得愉快,几乎就没有施展拳脚的空间。他一有什么建议或者意见,小斯就会亲自或者让鲁祖塔克来做他的工作,让他服从大局,这快给某人憋屈死了。

反正李晓峰自己都不知道还能忍多久,如果老托和小斯还是这种搞法,他估计很难坚持完1941年,反正他已经到达了爆发的边缘,唯一欠缺的就是一根导火索了。

会有导火索吗?有的,比如就在布柳赫尔那边觉得无比憋屈郁闷的时候,在基辅有一个更加憋屈和郁闷的人——沙波什尼科夫。

按道理说,作为乌克兰方面军的司令员,该方面军的指挥工作应当由沙波什尼科夫全权负责,但是这仅仅是理想中的情况。现实的情况是,他这个方面军司令显得可有可无。作为主管整个西线战场的莫斯科中央军区司令员,亚基尔将沙波什尼科夫架在了半空中。

绝大部分战斗命令都是从莫斯科中央军区司令部下达的,沙波什尼科夫根本就不能改动上面的任何一个字。为什么?不光是因为亚基尔是莫斯科中央军区司令员,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个总参谋长站在亚基尔身后,图哈切夫斯基和亚基尔足够让沙波什尼科夫干瞪眼没办法了。

一开始亚基尔或者图哈切夫斯基还仅仅是下达命令,到了后来南线紧张,而乌克兰方面军又集中全力中央反击的时候,亚基尔和图哈切夫斯基就直接越过沙波什尼科夫指挥集团军甚至是指挥到军一级,这直接导致了沙波什尼科夫显得可有可无,他除了呆在基辅的司令部里发呆什么也做不了。

可能唯一有一点沙波什尼科夫还是能做的,那就是为战局忧心,随着德军以及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军队离基辅越来越近,他就忍不住心惊胆颤。

基辅是个空架子,面对接近60个师的敌人,基辅却只有不到30个师的防御部队。而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原本匆匆组建的二线部队和还没有抵达战场的增援部队,真正乌克兰方面军握在手里的部队仅仅只有20个师的样子。

这点儿部队够干什么的?反正沙波什尼科夫是想不出怎么用手头的这点兵力保卫基辅。

“全线收缩,在基辅附近利用坚固的工事和城市同敌人打防御战!”这是铁木辛哥提出的建议。

从军事的角度说,这个建议没有问题,兵力不够自然只能收缩防御,但是战场上并不只有军事一个角度,从政治的角度说,这个建议就通不过。为什么?这意味着之前跟敌人硬顶的部队需要马上收缩,需要放弃大量的国土,而这是政治局不愿意看到的。而这也就意味着不能大规模收缩,不能集中兵力打防御战。

不光是政治方面的原因,其实还有另一个军事原因,大规模放弃国土,等于是把猛烈反击中的乌克兰方面军主力给晾出去了,到时候德军可以轻而易举地切断其补给线甚至是将其合围,后果将不堪设想。

反正图哈切夫斯基和亚基尔都不可能同意基辅地区的部队再收缩,相反,他们希望基辅地区的留守部队能自行稳固阵线,最好是再主动抵抗德军一段时间。

“这简直是异想天开,”铁木辛哥收到总参谋部和莫斯科中央军区司令部的命令之后,开始骂娘了:“我们拿什么去稳定战线?用空气吗?图哈切夫斯基这是在发疯,这个仗没办法打了!”

谁说不是呢。沙波什尼科夫在心中也这么认为,但是却不能这么做:“我们还是想一想其他的办法,能不能动员民兵参加战斗?”(未完待续。)

159危险!

动员民兵参战,这个建议可是可以,但是有没有作用,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因为从1938年到1941年6月,红军就进行了几轮扩军,从原本200多万猛增到了500万以上,这样迅猛的扩军已经将之前的预备役和民兵消耗得七七八八,现在继续抽调民兵,那兵员素质恐怕是更加难看。

这么说吧,此时乌克兰的民兵,绝大部分都是45岁到50岁之间“老年人”,这一批人中相当一部分是“老弱病残”,不然之前增兵的时候就已经抽调走了。除开“老弱病残”之外,剩下都是各工厂不可或缺的基干工人,属于熟练的操作工,将他们抽走,必然会影响工业生产。

反正军委是不可能同意抽调熟练工人的,也就是说,这么仓促组织起来的部队战斗力真心是不会好看。

不光是兵源素质成问题,武器装备更是成问题,之前的扩军已经将红军能过得去的武器消耗得七七八八,剩下的那些真心要么是一战时的存货,要么就是破烂,这样的装备能干得过凶残的敌人吗?

不过当时沙波什尼科夫和铁木辛哥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实在是情况紧急,哪怕是烧火棍也得用不是?

短短的三天之内,在铁木辛哥的主持下,基辅地区的农民和工人就被动员起来了,临时拼凑出了10万大军,编成了12个民兵师,专门用于防守基辅及周边地区。

看得出沙波什尼科夫对这些民兵部队也没什么信心,否则不会让这十万人蹲在基辅严防死守。这也是正常,毕竟民兵战斗力有限,拉到野外跟正规军过招,真心只有被虐的份,而固守基辅地区的永备工事,打防御战生存性还高一点。

当然,之前也提过,基辅地区的永备工事修建得那叫一个水,问题是一大堆,不过沙波什尼科夫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有工事总比没工事要强吧?

拼凑出了民兵部队之后,沙波什尼科夫紧急调整了防御部署,之前提到过的那20个师的正规军,除开其中本来就在基辅地区的五个之外,其余的依然按照图哈切夫斯基的要求在外线硬顶德国南方集团军群,争取多为乌克兰方面军主力攻克华沙赢得时间,也是尽量的维护补给线路的通畅。

用后世的军史学家的眼光看,沙波什尼科夫做出了一个愚蠢的选择,留在外线的部队实在太少了,这15个师面对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近60个师的围攻,被消灭掉不过是个时间问题罢了。

甚至可以说这连时间问题都不是,因为就在沙波什尼科夫调整玩部署没多久,德军的总攻就来临了。先是罗马尼亚人发威,仅仅用了一个上午就凿穿了红军的防线。

呃,应该说,红军压根就不存在什么完整的防线,那点儿兵力要防守的战线太长,根本就是顾此失彼和千疮百孔。以至于罗马尼亚人和匈牙利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让红军的防线崩盘!

很快德国人也一拥而上,三下五除二就将这十五个师包了饺子。当沙波什尼科夫紧急联系总参谋部,请求图哈切夫斯基允许部队撤退的时候,都已经为时已晚。仅仅有三个师多一点儿的兵力逃出了包围圈,其余的12个师约十七万人深陷囫囵。

更可笑的还在后面,得知阵线崩溃之后,图哈切夫斯基是勃然大怒,狠狠地训斥了沙波什尼科夫一顿,认为其指挥完全是不负责任,竟然让敌人轻而易举的达成了目的。

当时沙波什尼科夫也火了,破口大骂道:“图哈切夫斯基同志,请你注意,乌克兰方面军始终是在执行你的命令,之前我已经一再的强调过兵力不够,应该收缩战线,可是是你命令部队继续留在外线硬顶!”

图哈切夫斯基也怒了,喝道:“你的意思,这是我的责任喽!”

沙波什尼科夫干脆豁出去了,咆哮道:“当然是你的责任,如果不是你将方面军主力全部抽调一空,敌人能乘虚而入。如果不是你坚持要反攻,不肯提早将中央方面军的预备队调往基辅方向,我现在至于无兵可用吗?基辅如果沦陷,这完全就是你的责任!”

两个人隔着电话点大吵了一通,最后自然是不欢而散。而在接下来军委解决基辅问题的紧急会议上,图哈切夫斯基狠狠地批评了沙波什尼科夫,认为是沙波什尼科夫的无能在导致了这场悲剧。

“这是完全不负责任的说法,沙波什尼科夫同志说得很对,基辅局势糜烂至此的关键原因就是过于仓促和鲁莽的反击计划。这个计划抽调走了太多的兵力,以至于乌克兰方面军不能以剩余的部队完成防御任务……”

不过李晓峰才为沙波什尼科夫说完好话,图哈切夫斯基就不高兴了:“什么叫过于仓促和鲁莽的反击?反击计划是经过军委同意,是精心策划的合理军事行动,只要我们反击能够取得胜利……”

李晓峰毫不犹豫地打断了他:“现在反击取得了胜利吗?”

图哈切夫斯基答道:“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展,我们的部队已经快要收复华沙……”

李晓峰又一次打断了他:“一个星期以前,你就说快要收复华沙,而现在过去了一个星期,你依然是快要……我想知道这个快要究竟是多久?”

“这个,应该会很快!”图哈切夫斯基含含糊糊的回答道。

这下连伏龙芝都不满意了,他质问道:“很快究竟有多快?是一天,还是一个礼拜,或者是半个月?图哈切夫斯基同志,现在的时间很宝贵,万一有个闪失,不光是收复华沙将变为不可能,我们还要丢掉基辅和乌克兰方面军,这个损失太大了!”

图哈切夫斯基显得有些纠结,可见他也知道现在的情况非常不妙,但是他依然不想轻易放弃夺回华沙以及一路杀向柏林的方案,他依然还想在华沙碰碰运气。

“是不是再多一点点耐心呢?”图哈切夫斯基小心翼翼地问道,“如果能在华沙击溃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主力,将一举奠定胜局!”

李晓峰很不客气地说道:“如果不能,也将葬送掉整个乌克兰方面军以及乌克兰,甚至连带着将使白俄罗斯、东普鲁士战局也全面恶化,这个责任你背得起吗?”

“也许没有那么严峻呢?”图哈切夫斯基不死心地反问道。

“你除了也许、大概、可能和将要之外能不能说一点实在的!”李晓峰火了,他斩钉截铁地说道:“乌克兰方面军必须立刻放弃继续进攻华沙,应该立刻向乌克兰撤退,同时白俄罗斯方面军也必须做好接应乌克兰方面军的准备。我认为这才是现在应该做出的正确决策!”

这下图哈切夫斯基不干了,他坚决反对道:“情况还没有到这一步,我们应该再多一点耐心!”

李晓峰却道:“我没有耐心陪你兜圈子,我请求军委立刻就我的意见进行表决,以尽快决定下一步的方略!”

图哈切夫斯基依然试图抵抗,但是在伏龙芝明确表示支持李晓峰的建议之后,他只能怏怏的坐了回去。简单的举手表决之后,李晓峰的建议毫不意外的被通过了。军委责成总参谋部立刻制定从华沙撤退并保卫基辅的计划,这让图哈切夫斯基大受挫折。

多年以后,图哈切夫斯基在他的回忆录里还酸溜溜地说道:“原本我们可以在1942年就结束战争,可是一些毫无战争想象力的保守派葬送了这样的可能。红军在华沙城下功亏一篑,酿造了二战历史上最大的遗憾和错误!”

由此可见,图哈切夫斯基始终坚持死攻华沙,准备在华沙城下撞穿南墙。但是,哪怕是当时支持他的亚基尔和哈列普斯基后来也承认:“我们低估了德军的战斗力,一开始以攻对攻除了导致红军付出了大量的伤亡,以及造成乌克兰防备空虚之外,就没有更多的作用……继续进攻华沙,很有可能导致最糟糕的局面出现,从后来的情况看,我们不仅不应该继续进攻华沙,相反撤退得还太晚了……”

其实,如果总参谋部切实地执行军委的命令,撤退并不算晚,而是恰恰好。从战后的资料看,如果当时及时的撤退,德军恐怕不能马上反扑,应为他们并没有做好准备。而图哈切夫斯基拖拖拉拉的指示总参谋部拖延时间,导致乌克兰方面军没能及时撤退,正好在撤退的同时遭到了德军蓄力已久的凶猛反扑,导致损失惨重。

事情是这样的,图哈切夫斯基当时依然想在华沙碰运气,所以一面指示总参谋部多搞几个撤退方案,而且越细致越好。总所周知,越细致的方案就越消耗时间,而且执行起来也麻烦,不可避免的要导致扯皮。

乘着这段时间,图哈切夫斯基继续指示亚基尔敦促乌克兰方面军主力继续猛攻。大概图哈切夫斯基觉得,说不定不等撤退计划制定出来,华沙就已经重新回到红军手里了。

不过事情没有图哈切夫斯基想的那么简单,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红军的猛攻等同于踢到了铁板,不光未能夺回华沙,反而将最后的预备队消耗在了这种毫无意义的进攻当中。当红军的步兵筋疲力尽,而装甲兵又在德军的空地联合打击下损失惨重时,这就是樯橹之末了!

7月10日,就在军委的不断催促之下,总参谋部勉为其难的终于拿出了一个撤退计划,不过还没等下发的时候,德军的反扑开始了!

从北方集团军群和预备队中抽调了大量兵力增强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不是一般的强大。用少数兵力在华沙吸引乌克兰方面军的注意力之后,中央集团军群猛然打出了两个拳头,从左右两翼发动了一次钳形攻势。

当天,德军坦克第三集群迅速地突破了红军薄弱的防线,威胁红军右翼第3集团军后方,而红军左翼的第6集团军也在德军的凌厉攻势下被迫后撤。这样一来,直接导致红军中央的第10集团军面临着被合围的危险。

为了改变不利的态势,红军立刻集中机械化第6、第11和第14军向德军反扑,虽然一度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是很快在成群的斯图卡不断招呼之下被迫撤退。

在这次反击中,最惊心动魄的是居然有几辆T35和T34冲到了德军第17装甲师的前进指挥所。当时在该指挥所里的不光有该师师长冯。埃尔林中将,还有德军坦克第二集群司令古德里安和第47装甲军军长莱梅尔森,好在这三位战斗经验丰富,及时的卧倒才没有被红军的坦克炮轰成渣渣。

一天之后,德军坦克第3集群攻占了沃沃明,坦克第2集群抵达了奥特沃茨克,从南北两面向红军最后的撤退通路苏莱尤维克逼进。

苏莱尤维克是华沙东面的小城市,有铁路通往布列斯特,在沃沃明奥特沃茨克这两座城市沦陷之后,这里就是乌克兰方面军唯一能撤退的方向了。

7月11日,沙波什尼科夫按照军委的指示,下达了总撤退令。命令第3、第10集团军向苏莱尤维克方向高速撤退。而红军第6集团军则向加尔沃林方向撤退。

不过,此时战场上的情况跟总参谋部制定的撤退计划相去甚远。总参谋部的计划是缓慢有序的撤退,甚至按照图哈切夫斯基的设想,在撤退之时要时刻注意德军的动向。一旦德军露出了破绽,机械化部队马上就要从撤退转入进攻,转过身去狠狠地再咬一口。由此也可以得知,图哈切夫斯基是多么不愿意撤退,只要有一点儿机会,他都想马上转回到进攻状态。

不过这种想当然的搞法真心是要命,因为此时战场上的情况完全超出了总参谋部的撤退计划,红军压根就没有有序撤退的可能。在德军潮水般的攻势下,第3和第10集团军相继陷入了混乱。更糟糕的是,之前这两个集团军在华沙消耗了太多的力量,大量的坦克和装甲车辆被击毁,而且机动车辆又在敌人的空中打击下无处可逃,更可怕的是储备的燃料和弹药也行将耗尽。这么说吧,这两个集团军恐怕得靠着两条腿来跑路了。

仓皇后撤的红军战士一起向苏莱尤维克方向涌过去,在总宽度不到20公里的狭窄走廊里奔命,期间还要不断遭受德军的空袭和炮击,所有的部队乱成一团。

7月12日上午,没等红军第3和第10集团军撤到苏莱尤维克,德军坦克第三集群轻而易举的就占领了这座至关重要的逃生通路,红军两个集团军合计6个军18个师约40万人被堵在了华沙以东的一片狭窄的区域内。

这一惊人的变化震动了乌克兰方面军、震动了莫斯科中央军区和军委,形势变化太快了,几乎让人来不及反应。

此时战场上的态势是,红军第3、第10集团军被包围,而在他们的东北方向,隶属于白俄罗斯方面军的第13集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的第12集团军正在同德军第2、第18集团军对峙,在东南方向,撤退中的红军第6集团军正在遭受德军坦克第2集群的追击。而在华沙方向,德军第4、第9、第12集团军正在收紧包围圈,准备将包围圈中的红军彻底歼灭。

“必须为第3和第10集团军解围。”伏龙芝沉重地说道。

不过具体该怎么去解围,伏龙芝却想不出办法,因为暂时看不出有那只部队能胜任这一任务,反正伏龙芝说完这番话就沉默了。

反倒是李晓峰什么都敢说:“我认为第3和第10集团军根本不太可能突围,也没有任何一支部队能前往为他们解围。我们现在要考虑的应该是乘着敌人合围歼灭第3和第10集团军的时间,大幅度收缩,用最快的速度将其余部队从东波兰撤回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尽可能地在基辅和明斯克一线重新稳定战线!”

这番话可是太惊人了,18个师说放弃就放弃了?要知道之前红军在乌克兰南方已经损失了12个师,再加上这回的18个师,累计将被歼灭超过60万人!这个责任谁扛得起?

反正图哈切夫斯基是扛不起的,而且他也不愿意扛,立刻他就反驳李晓峰的说法:“一旦我们放弃第3和第10集团军,意味着在未来至少半年内我们都将失去战场上的主动权,只能被动挨打。这完全不符合政治局对卫国战争的预想!而且如此多的部队说放弃就放弃,将会重挫部队的士气!我们绝对不能这么做!”

李晓峰冷冷地看着他,克制着心头汹涌的火气冷冰冰地反问道:“那你说怎么做,不管不顾地继续将部队往火坑里扔,让更多的战士跟第3和第10集团军一起陪葬吗?”(未完待续。)

160一地鸡毛

第3和第10集团军是不是只能被放弃成为了接下来一段政治局和军委讨论的重点,会场上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就是李晓峰所代表的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