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兵在1917-第4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邓尼金在二楼的办公室接见了我们,那一刻的场景我毕生难忘,办公室的地面上丢满了纸片,办公桌上的文件也散落了一地。在另一边的茶几上摆着一瓶伏特加和一个空酒杯。我知道邓尼金不太喝酒,可是从瓶子里剩余的酒量和他身上的酒气我能感到,这一回,邓尼金恐怕也知道他的政治生命已经结束了……”
“弗兰格尔有点紧张,他似乎有些手足无措,仿佛是不知道该如何面对邓尼金一样。说实话,这让我觉得非常有趣,我之前还以为他根本就不怕邓尼金……弗兰格尔和邓尼金对视了至少五分钟,空气中的火药味十分浓郁,我很怀疑,下一秒钟这两个人会不会拔枪互射……”
“邓尼金首先冷静了下来,他深深地吸了口气说话了:‘弗兰格尔,你最好清楚的记住一点,你首先是个俄国人,首先要维护俄国的利益!’说完这句话,邓尼金大步流星的从办公桌后面走了出来,然后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那么弗兰格尔记住了邓尼金的忠告吗?恐怕是只记住了一部分,因为弗兰格尔很快就会发现总司令这个位置不是那么好做的,他的意志总是难以贯彻道基层,军官们总是有意见,总是喜欢唱反调。更可怕的是协约国集团也从没有把他这个总司令当一回事,在那些大流氓看来,他这个总司令只是他们养的一条狗而已……
“鉴于白匪军已经遭受了重大打击,再也无法威胁顿河和伏尔加河下游地区。我们后一阶段的军事工作重心必然要向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方向转移,尽早地恢复生产才是上策!”
托洛茨基的真正意图恐怕不是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恢复生产,他的意思恐怕还是向中欧和东欧进发,让红军带着革命的烈焰焚毁那里的旧秩序,恢复生产神马不过是个借口而已。
对于抽调红军的主力进入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列宁也没有异议,只不过对于该抽调多少部队,他有着更谨慎地考虑:“抽调部队是必然的,但是必须看到白匪军的主力依然存在,而且在高加索地区,他们很容易获得帝国主义的支援,不排除他们恢复元气的可能。所以慎重起见,我认为抽调的部队不应该过多,应该保持强大的军事压力,最好是在高加索地区再打一个歼灭战,重创白军主力之后再抽调往其他的战场!”
对此,托洛茨基有些生气了,他情绪激动地质问道:“之前中央说打赢了察里津的会战就会转移战略重心,而现在我们已经赢了,为什么还要犹豫?白军已经是穷途末路了,我们应当更加关注国际问题,只有解决了国际问题,革命的前途才有保障!”
列宁不得不耐心地解释道:“中央之前的决议是,争取消灭或者重创白军的主力。而现在我们并没有达成这一目的,白军逃出了包围圈,他们的主力依然存在,随时都可能死灰复燃,怎么能够置之不理呢?”
托洛茨基却听不进去,他强调道:“情报显示,在这场会场中,图哈切夫斯基带领西南方面军和东方方面军至少歼灭了十万白匪军,这几乎是邓尼金匪帮一半的实力,难道这不是辉煌的胜利?噢,对了,我还忘记了,因为这场惨败,邓尼金已经被迫下野,以他为核心的匪帮已经彻底解散了!”
托洛茨基为什么一定要强调重创了邓尼金集团呢?这不光是为了他的推动世界大革命服务,更是为图哈切夫斯基背书。之前因为放跑了邓尼金的主力,图哈切夫斯基受到了一定的指责(斯大林主导的),他好容易才给这场会战的结果定了性质,给图哈切夫斯基正面的评价。而现在列宁的话无疑是在暗示图哈切夫斯基的功绩全都是水分,这是托洛茨基无法允许的,所以他必然要死死地坚持这一点。
不过托洛茨基坚持的,斯大林是必然要反对的,他立刻就说道:“作为西南方面军的政委,我了解战斗的实际情况,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我们所歼灭的都是一些来不及逃跑的小股匪军,那十万人中,战斗人员很少,绝大部分都是匪军的家眷以及奴仆……”
“我坚决不同意这一点!”托洛茨基赶紧打断了斯大林,断然地说道:“我们所歼灭的都是实实在在有据可查的反革命份子,这是不容置疑的!”
其实托洛茨基这番话听着都心虚,因为他偷换了概念,斯大林强调的是非战斗人员,而他却笼统的称之为反革命份子。如果仅仅强调反革命属性,那么契卡在这一年中消灭的“白匪军”恐怕比红军正规军多得多。
不过列宁并不想在这个问题跟托洛茨基较真,因为那意味着很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内部斗争风暴,之前好容易才给内部斗争降降温,他可不希望这仅仅只消停一个月。
所以他说道:“胜利自然是无可指责的,但是巩固胜利的成果也是值得思考的。我们的敌人还保存有相当的战斗力,这一点儿也是不容置疑的,所以我们不能轻敌大意!”
说着,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托洛茨基一眼,然后说道:“我的意见是,西南方面军继续围剿白军的残部,东方方面军中的一部分转向远东西伯利亚方向继续追歼高尔察克的残部,而主力转向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配合伏龙芝同志平定当地的叛乱!”
托洛茨基很清楚列宁看他的那一眼是什么意思,但是他真心不满意列宁的安排。按照他的意见,东方方面军的主力直接去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西南方面军的除主力继续在高加索地区剿匪之外,余部调往远东和西伯利亚就好了。这在托洛茨基看来才是主次分明的做法!
思考了一阵,他继续坚持道:“西南方面军全部留在高加索地区是不是太浪费了?”
列宁自然知道老托打的是什么盘算,不过他并不打算让步:“西南方面军要面对不仅仅是邓尼金匪帮的残部,我们必须做好协约国集团直接军事干涉的思想准备!”
托洛茨基知道,列宁是不会在西南方面军的问题上让步了,所以他只能在东方方面军上做文章:“东方方面军一部已经在追歼高尔察克,从现在的情况看,布鲁西诺夫和布柳赫尔同志做得非常不错,完全可以信奈。我认为没必要再加强远东和西伯利亚方面的兵力了。在高加索作战的东方方面军应该尽数调往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列宁也只能同意托洛茨基的意见,他很清楚这位同志太倾心世界大革命了,等这一刻也相当久了,如果不同意,后面什么也不用做了,托派和列宁派就继续扯皮打嘴炮吧!
“那就按托洛茨基同志的意见办吧!”列宁用叹息地口吻说道。
托洛茨基等的就是这句话,他立刻又道:“既然如此,我建议将高加索地区的东方方面军编成为一个全新的方面军,嗯,就让他们负责白俄罗斯的战局吧!”
托洛茨基的意思很明显,他这是要争部队的指挥权了,他可不想将自己的东方方面军交给伏龙芝指挥,他希望让图哈切夫斯基亲自去负责这个新成立的白俄罗斯方面军。
列宁看了他一眼,点点头:“可以,图哈切夫斯基能胜任这个任务,那么西南方面军总指挥就暂时由斯大林同志兼任吧!”(未完待续。)
494新的方面军
托洛茨基在心里叹了口气,如果可以的话,他真想将西南方面军和白俄罗斯方面军全部都握在手里。可是很显然列宁不会给他这个机会,此时他若是拒绝斯大林统辖西南方面军,那列宁必然要在白俄罗斯方面军人选问题上作梗。
思考了一阵,托洛茨基不得不接受列宁的条件,跟西南方面军相比,白俄罗斯方面军的意义无疑更加重要,在芝麻和西瓜之间,托洛茨基毫不犹豫地就选择了西瓜。
这么一来,在军队势力上托派和列宁派依然是不相上下,东方方面军和白俄罗斯方面军归了托派,西南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归了列宁派。接下来就要看谁能在中欧和东欧方向有所作为了。
反正按照当前的形势看,不管是托洛茨基还是列宁都有机会,接下来就看谁发挥得更好了。
“白俄罗斯方面军的主要任务是消灭白俄罗斯盘踞的白军,帮助白俄罗斯的同志争取胜利。”托洛茨基决定扶图哈切夫斯基上马之后,再帮着拉一把,他急吼吼地就圈定了白俄罗斯方面军的主要任务。
“这不对吧?”斯维尔德洛夫立刻就出言反对,“那波罗的海三国的革命怎么办?”
不得不说托洛茨基滑头就滑头在这里,白俄罗斯的局势跟乌克兰的局势相近,但是也不是没有区别。简单点说,乌克兰的形势更加复杂,受到的破坏也更加大,那里的阶级矛盾、民族内部矛盾完全超出了白俄罗斯一个数量级。
如果白俄罗斯方面军的主要任务仅仅是建立一个白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那么东方方面军的主力一道,基本上就能就风扫落叶一样搞定那里的叛匪。
而乌克兰恐怕就没那么走运了,之前伏龙芝为了支援伏尔加河下游歼灭邓尼金匪帮的作战,将绝大部分主力都送到了西南方面军,他仅仅靠着少量部队跟彼得留拉和马赫诺周旋。可以说他一直都是苦苦支撑。
如今按理说形势好转了,战略重心也开始西移,那么伏龙芝应该理所当然的获得支援。问题是,随着托洛茨基的提议,以及列宁的坚持,伏龙芝想要的援兵恐怕是一点儿戏都没有。
也就是说,形势更加恶劣、兵力更少的乌克兰方面军反而要啃硬骨头,而形势更好兵力更多的白俄罗斯方面军却连波罗的海三国的革命问题都不想管。这样的搞法,列宁派当然有意见!
在斯维尔德洛夫看来,已经向托洛茨基做出了重大的让步,而现在这个家伙却只顾自自己的小盘算,只为自己打算,太自私自利了。如果托洛茨基要接管白俄罗斯方面军,那他就必须把波罗的海三国的问题一并解决!
可托洛茨基眼里如今哪里看得上弹丸一般大小的波罗的海三国。对他来说只有及早的向波兰、向德国和奥地利、匈牙利方向进军才能全面实现自己世界大革命的构想。波罗的海三国有什么意义?管他们去死?
在他看来斯维尔德洛夫根本不分轻重,他说道:“现在革命的关键问题是世界大革命的问题,只有一举在白俄罗斯、在乌克兰、在波兰、在德国、奥地利和匈牙利建立苏维埃政权,才是最重要的事。当欧洲的革命取得胜利之后,再解决波罗的海三国的问题一点儿也不迟!”
从某种意义上说,托洛茨基的说法没有问题,甚至是很正确。和中欧和东欧相比,区区波罗的海三国实在是鸡肋一般的存在。但是斯维尔德洛夫却认为托洛茨基太过于好高骛远,后面的革命发展怎么样还很难说,眼下最重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下去,波罗的海三国虽然小,但是其位置并非完全没有意义的。
小斯强调道:“托洛茨基同志,我必须提醒你,波罗的海三国虽然小,但是位置极其重要。如果我们不能争取这三国革命的胜利,那将无法直接从陆路上支援东普鲁士,而东普鲁士人民共和国的存在在当前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确实,白俄罗斯和东普鲁士并不接壤,就算图哈切夫斯基搞定了白俄罗斯,也无法给东普鲁士直接的支援。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直接搞定这三个国家。那时候俄国的援助可以源源不断的走普斯科夫—里加—希奥利埃直接运抵柯尼斯堡,而不需要绕道白俄罗斯兜一个圈子。
这一点托洛茨基知道吗?老托当然是一清二楚,但他就是不喜欢这个方案。在托洛茨基看来,搞定了白俄罗斯之后,直接干涉波兰,在波兰东部建立苏维埃政权,一样可以援助东普鲁士。既然如此,为什么要费神去管波罗的海三国呢?
“你在开玩笑吗?托洛茨基同志!”这下斯大林也加入了战团,他气咻咻地质问道:“如今东普鲁士将直面协约国和德国的直接军事干涉,迫切地需要我们的援助,等图哈切夫斯基平定了白俄罗斯的判断,那东普鲁士已经被强大的帝国主义敌人铲平了!”
末了钢铁还挖苦了一句:“甚至,不等图哈切夫斯基解决白俄罗斯的匪军,协约国的兵锋已经踏平了东普鲁士,直接沿着白俄罗斯方向威胁彼得格勒和莫斯科了!”
托洛茨基反驳道:“这种可能性不大!”
他还没说完,斯维尔德洛夫又插了一句嘴:“我认为可能性很大,一旦东普鲁士陷落,协约国集团完全可以沿着波罗的海三国直接向彼得格勒方向进发。我相信,波罗的海三国的反革命政权是十分乐意为他们的新主子大开绿灯的,到时候彼得格勒,不!是我国的革命都将万分危险!”
鲁祖塔克也补充道:“雅科夫同志的担忧很有道理,敌人完全可以不理会白俄罗斯方面军,直接沿着波罗的海三国开辟的通道剑指彼得格勒和莫斯科!我认为,从当前形势来看,白俄罗斯方面军的作战重点不是白俄罗斯,而是尽早的颠覆波罗的海三国的资产阶级反动政权!”
这个建议托洛茨基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原因十分简单,为什么他要建立白俄罗斯方面军?又为什么要派自己最信任的图哈切夫斯基走马上任?无非是要利用白俄罗斯方面军促进世界大革命运动。
只有牢牢地抓住了白俄罗斯的突破口,他才能在今后的世界大革命中争取更多的发言权。而现在倒好,小斯、斯大林和鲁祖塔克竟然直接要给他的白俄罗斯方面军这柄利剑带到波罗的海方向去,而不是对准对世界大革命极关重要的波兰。这不是故意让他走歪路吗?
反正托洛茨基是不会同意这种做法的,在他看来一旦白俄罗斯方面军转向了波罗的海三国,那后面的世界大革命运动中,他又只能唱配角了!
为什么托洛茨基会这么想呢?从地图上看,搞定了波罗的海三国,直接就关联了东普鲁士,然后借助东普鲁士这块跳板可以直接威胁德国的腹地,看上去似乎很不错,至少不糟糕。
嘿嘿,问题没有那么简单。按照上面的办法做,确实不错,但是对托洛茨基而言那又是为人作嫁。东普鲁士可不是他的地盘,那是犹太人的地盘,李晓峰对那里的影响力非同小可。作为列宁派的骨干分子,某人怎么会允许托派的势力借助东普鲁士的跳板直指德国?
托洛茨基觉得,当图哈切夫斯基带领白俄罗斯方面军打通波罗的海三国的交通线,沟通了东普鲁士和俄国之间的联系之后。某仙人直接就带领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剑指德国了。哪里会管白俄罗斯方面军是不是能跟上来。
甚至还有可能,在那时候,列宁依靠在政治局中的优势,立刻又会派给他的白俄罗斯方面军另一个任务——解放白俄罗斯。
这不是没有可能的,反正托洛茨基觉得自己之前已经被摆了好几道了。这种恶当他可不想再上了。既然反正都要解放白俄罗斯,那么干脆一开始就这么做,至少这不会为人作嫁不是吗?
所以托洛茨基坚决反对白俄罗斯方面军进军波罗的海三国,他罗列了一系列的理由,从国际政治影响到兵力不够,林林总总的一大堆。
不过他的理由再多,也抵不上列宁的一句话:“如果没有东普鲁士,革命的形势完全不会是当前的样子。在东普鲁士人民共和国即将遭遇协约国帝国主义全面干涉,迫切需要我们援助的时候,我们却不尽全力,今后谁还会跟我们做朋友?谁还会信任我们?”
适时的,斯维尔德洛夫也说道:“并且一旦东普鲁士人民共和国有闪失,波兰的大好局势立刻就会被反转,而这掀起一连窜的连锁反应。将会直接导致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形势表得更加复杂!我们不能冒这个险!”
托洛茨基气的牙痒痒,很显然,波罗的海三国肯定得由他的白俄罗斯方面军解决了,甚至还具有一定的优先性。可他真心不想为人作嫁,想了想他忽然建议道:“既然如此,我建议将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和白俄罗斯方面军整合起来,统一指挥……”
他的话立刻就被斯维尔德洛夫打断了:“怎么统一指挥?由谁指挥?”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很显然托洛茨基说的统一指挥绝对是有图哈切夫斯基独揽大权,将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纳入白俄罗斯方面军的指挥体系之下。
“由图哈切夫斯基同时指挥白俄罗斯方面军和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小斯都被逗笑了,难道托洛茨基以为他和李晓峰是这么好欺负的,“你没有开玩笑吗?托洛茨基同志?”
托洛茨基一本正经地回答道:“我有着充足的理由!”说到这的时候,托洛茨基不禁有些佩服自己的急智,如果能借机将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控制在手里,那简直是天大的利好消息,这不光能保证他的革命路线被彻底的落实,还能狠狠地挖列宁的墙角,打一个翻身仗。
所以他口舌生花一般说道:“统一由图哈切夫斯基同志指挥,有非常明显的优点,可以从东西两个方向夹击波罗的海三国,必然能够更快地消灭那里的反革命政权,而且统一指挥还能避免各自为战……”
托洛茨基吧啦吧啦地说得很开心,不过他完全没有注意到斯维尔德洛夫用一种看白痴的眼神看着他,很显然,小斯知道他的盘算,而且有十足的把握轻而易举的打消他的念头。
果不其然,当托洛茨基终于说完了他临时想出来的种种理由之后,斯维尔德洛夫笑着问道:“托洛茨基同志,我必须提醒你。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属于东普鲁士人民共和国,而这个共和国已经跟我们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斯维尔德洛夫的言外之意很明显:“大哥,你搞搞清楚,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可不是红军,更不是俄国的附庸,不是你说统一指挥就能指挥的,国际影响你小子懂吗?”
托洛茨基当然懂,甚至他等的就是斯维尔德洛夫这句话,说白了,他还是不想管波罗的海三国那摊子烂事而已,当时他松了松肩道:“既然如此,我也没有办法。如果不能统一指挥,白俄罗斯方面军无法兼顾波罗的海三国的问题。”
托洛茨基说完这番话,还有点小得意,觉得列宁这回是没办法了,想把波罗的海三国塞给他,就必然附带东普鲁士,否则,那就免谈。他相信列宁绝对不会答应的。
列宁也确实没有答应,甚至很难得的顺着托洛茨基的话说道:“让白俄罗斯方面军同时关注两个方向的问题,对图哈切夫斯基同志来说确实有点勉为其难了。尤其是不能做到统一指挥的情况下,就显得愈发的艰难。我很理解托洛茨基同志的忧虑,这个问题确实应该慎重考虑!”
听到这儿的时候,托洛茨基还能坐得住,不过接下来他就坐不住了,因为列宁忽然话锋一转说道:“我看这样吧,白俄罗斯方面军就全心全意地去解决白俄罗斯的问题,波罗的海三国的问题就由其他的兄弟部队去解决好了……我建立成立一个波罗的海方面军,由乌博列维奇任总指挥,安德烈同志任总政委,抽调一部分东方方面军部队,并将原彼得格勒军区的部队全部划拨到这个方面军之下,由他们协同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一起解决波罗的海三国的问题!”
一时间托洛茨基是目瞪口呆,他怎么也没想到列宁忽然提出了这么一个建议,又成立一个新的方面军?而且这个方面军还是由某个混蛋一手把持?
托洛茨基觉得无法忍受了,原来在波兰方向,他同列宁的实力对比是一比一,双方各有一个方面军,而现在一下列宁就多了一个方面军,更可气地的是,这个方面军还占有相当的优势,已经在波兰取得了相当大的突破,这等于领先了他一大截!
“那指挥问题怎么解决?”托洛茨基赶紧问道,看来他这是准备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了。
谁想到列宁却一本正经地反问道:“有什么指挥问题?”
“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的指挥问题啊?”托洛茨基有些气恼地提醒道。
“谁说要指挥他们了?”列宁比他还要一本正经地反问道,“波罗的海方面军将配合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作战,又不是直接指挥他们?有什么指挥问题?”
托洛茨基为之愕然,主要是被气的,谁不知道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如今就在某人手里,然后某人又接管了波罗的海当面军,这不等于是某人在统一指挥吗?
不过托洛茨基虽然心里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却没办法指责列宁,原因是不管是李晓峰还是乌博列维奇名义上都只是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的顾问,名义上没有指挥权,所以这没有问题。而图哈切夫斯基并不是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的顾问,他如果要插手,那就是国际纠纷。
想到这,托洛茨基很是后悔,早知如此他就应该也安插几个心腹去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当顾问,那也就不会让他如今这么被动了。不过这也就是托洛茨基自己一厢情愿,他也不想想李晓峰跟帕维尔是什么关系,某仙人一句话就能制定军事顾问的人选,托洛茨基根本没办法插手。
当然,托洛茨基也不会放任列宁就这么得逞,他立刻又想出了另一条反驳的理由:“乌博列维奇同志并没有担任过方面军的总指挥,我觉得还是另外选一个老成持重的同志去比较好吧?”
不过这个理由都不需要列宁出马,斯大林就给托洛茨基堵了回去:“图哈切夫斯基同志担任西南方面军总指挥之前也没有指挥方面军作战的经验!”
这一句话就够了,就足以堵上托洛茨基的嘴,不过小斯却笑嘻嘻的又补上了一刀:“托洛茨基同志,之前您力排众议任命乌博列维奇担任顿河—伏尔加河集团军总指挥的时候,可是很欣赏他的能力,而且前一段乌博列维奇同志在波兰做得也非常不错啊!”(未完待续。)
495难题
托洛茨基还能说什么呢?之前力挺过乌博列维奇的是他,让他将前面说过的话咽回去,自己打自己的脸?老托真心没有这么厚的脸皮。
而且结果对他来说也不算太坏,白俄罗斯方面军丢掉了波罗的海三国这个包袱,图哈切夫斯基可以放手施为。一切都跟他之前的计划差不多,按道理说托洛茨基也不必失望或者不高兴。
但是,托洛茨基真的很失望,也很不高兴,哪怕他一遍又一遍的告诉自己:“这个结果不坏。”也没有任何意义。他就是失望、就是不高兴。
原因嘛,当然是他没有看穿列宁真正的企图,又被摆了一道。白白让列宁又控制了一个新的方面军,让世界大革命的大蛋糕又被分走了一块。
这让失望的情绪让托洛茨基有了紧迫感,在会议结束之后,他立刻就给图哈切夫斯基发了一封特急电报:“立刻返回莫斯科!”
当风尘仆仆的图哈切夫斯基赶回莫斯科,并在军委主席的办公室里见到托洛茨基的时候,图哈切夫斯基也察觉到了托洛茨基的情绪似乎不太对劲。
他在日记中写道:“托洛茨基同志的眉头紧锁,眼镜后面的那一双眼睛闪烁着难以名状的光芒。说话的语速也比平时快了很多,仿佛有人拿鞭子在赶他一样……几乎没有任何寒暄,他就直接进入了正题,告诉我将去白俄罗斯方面军任职。对于这一任命我没有任何抵触情绪,实话实说能摆脱西南方面军,能摆脱斯大林同志和布琼尼同志我感到十分愉快……不过我的愉悦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托洛茨基同志就告诉我:‘任务十分紧迫!你必须争分夺秒的解决白俄罗斯的所有问题!’。”
一开始图哈切夫斯基以为这种紧迫感来源于协约国集团的直接军事干涉,但后来他发现事实并不是如此,因为在后面的谈话中图哈切夫斯基更关注国内或者说党内的问题。这时候图哈切夫斯基才明白托洛茨基真正担心的是什么。
当天晚上,刚刚风尘仆仆赶到莫斯科的图哈切夫斯基又一次登上了自己的专列,朝着明斯克方向开去。而同一时间,李晓峰也接到了列宁发来的电报。
“波罗的海方面军?”
李晓峰对于这个任命也有些意外,身处国外让他无法第一时间了解政治局的明争暗斗,在他看来仅仅从军事角度说,完全没必要成立一个什么波罗的海方面军,白俄罗斯方面军完全可以解决波罗的海三国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波罗的海方面军更像是官僚主义的杰作,仅仅解决波罗的海三国需要成立个毛的方面军,这不是扯淡么!
当然,对于能够升官李晓峰还是很开心的,方面军的司令和政委的重要性他太了解了,能获得这个位置,等于是在军队势力中树立了山头。
可以说,当上了方面军政委,基本上意味着他下一届跑不掉可以获得一个中央委员的位置,当然前提条件是某人得好好干,别出大的错误。
不过方面军政委听上去光鲜,但是波罗的海方面军实在只是个空架子。所统辖的兵力少得可怜,已经到账兑现的部队就只有刚刚抵达柯尼斯堡的格鲁乌第二旅,以及已经准备装船起运的两个步兵师,然后就是彼得格勒军区的那点儿可怜巴巴的部队。
有多可怜?堂堂革命巨大中心彼得格勒,整个军区竟然只有两个军的兵力,每个军都只拥有两个师带一个骑兵旅。也就是说波罗的海方面军一共也就拥有格鲁乌两个旅,六个步兵师和两个骑兵旅。这点儿兵力充其量也就是两个军(还是不满编的军),顶多也就是个集团军的水平。
并且还必须主意,这六个步兵师和四个旅并不是都能拉上战场打仗的。彼得格勒怎么说也是革命的巨大中心,是俄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或多或少得留下一部分兵力看家。反正怎么看都得留下两三个师。
这么算起来的话,李晓峰手头上的兵力就更加少了——三个步兵师外带四个旅,这点儿兵力要防备协约国集团、要继续痛打波兰这条蠢狗,还要解决波罗的海三国,怎么看都有点天方夜谭的感觉。
以至于乌博列维奇都自嘲道:“我这个方面军司令更像是个光杆司令!”
对此,李晓峰也只能苦笑一声:“还好我们还有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否则,这仗根本没法打了!”
特里安达菲洛夫插嘴道:“就算有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我们的兵力依然太少了,我算了一下,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的兵力应对波兰和协约国集团都是紧巴巴的,还需要我们的增援,而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解决波罗的海三国的伪政权,就算那三个国家每个都只有一两个步兵师的正规军,都足够我们喝一壶的,这个任务几乎没办法完成!”
李晓峰什么也说不出来,因为特里安达菲洛夫的估计太保守了,波罗的海三国,尤其是紧邻俄国的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可没有躺着睡觉。这两国的资产阶级为了巩固自己岌岌可危的政权,开始征兵扩军,比如爱沙尼亚就在短时间内武装起了三个步兵师,全国拥有五个步兵师两个骑兵旅。而拉脱维亚也不甘落后,拼凑出了四个步兵师,再加上立陶宛的三个步兵师,这一片弹丸之地竟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