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兵在1917-第3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协约国集团强烈地要求,芬兰政府必须同意协约国集团远征军过境和在芬兰执行战斗任务的权力。否则,那就没啥好谈的,你们就等着德国人和俄国人联手反扑吧!
对于还比较稚嫩的巴锡基维和曼纳海姆来说,他们第一次真正的了解到了国际政治的残酷性,真心是没有一丝一毫的同情和友情,赤果果的人吃人。万般无奈之下,他们不得不答应了协约国集团的条件,当然,他们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协约国集团远征军只能在东经28度以东活动,占领维堡赶走俄国人之后,远征军必须立刻撤离芬兰,远征军人数不得超过两万人。
如果是以往,协约国集团自然不会给芬兰人讲价钱的机会,但现在,都属于火烧眉毛的时候了,而且他们对芬兰也没啥企图,攻下维堡拿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之后,撤离也没啥。
经过一番紧张的幕后交易,巴锡基维和协约国集团很快就达成了一致,而这个时候布尔什维克才察觉到芬兰的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是芬兰白卫军突然解除了德国远征军的武装,傻乎乎的德国佬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就被之前的盟友押入了战俘营。紧接着驻扎在摩尔曼斯克的英美远征军吹了一年的冷风之后,终于开始进入战斗状态。八千余人拿上武器整理好行装高高兴兴地向芬兰移动,可怜的大兵们已经受够了北极,对于能回到文明世界是无限渴望。
最后,芬兰政府从公开渠道开始向布尔什维克喊话,强烈谴责俄国干涉芬兰内政,要求俄国军队立刻滚出芬兰。
“芬兰人在作死!”李晓峰抵达芬兰之后,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军事会议上讲道:“芬兰白匪军的战斗力十分低下,以前有德国鬼子帮着撑腰,他们才能勉强维持战线。而现在他们窝里反了,德国鬼子被解除了武装,唯一能对志愿军产生威胁的军事力量已经不复存在。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发动全面反攻,一举扭转芬兰敌我力量的最好机会!”
他稍微顿了顿,继续说道:“根据中央的最新指示,志愿军的任务进行调整,我们将在保卫维堡的同时向敌人发动全面反攻,尽可能的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收复赫尔辛基!”
乌博列维奇想了想,问道:“可是志愿军的兵力并不足以全面的反击,而且协约国干涉军正在南下,我们不得不防啊!”
李晓峰回答道:“所以,中央的意见是,志愿军第二师和第三师配合芬兰赤卫队进行全面反攻,第一师留在维堡负责防御。”
这种安排其实是比较蛋疼的,志愿军两个师再加上芬兰赤卫队充其量也不过是五万余人,用这点兵力投入反击,要打垮两倍于己的敌人,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我们必须坚决执行中央的决定!”
话虽这么说,但李晓峰还是在心里叹了口气,谁能想到一眨眼芬兰的局势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呢,说到底还是他小看了芬兰人、小看了曼纳海姆,不过有他这个仙人在,其实也不算特别难。
1918年12月5日,在鹅毛大雪中,志愿军的全面反击打响了,驻扎在维保湾的海军舰队首先发难,两艘无畏舰、四艘巡洋舰和十艘驱逐舰火力全开,弹雨像冰雹一样砸在了白军的阵地上,猛烈的炮击一共进行了三轮,持续时间高达两个小时。
在这两个小时的炮火袭击下,芬兰人本来就不算坚固的阵地被碾成了粉末,志愿军第二师几乎是兵不血刃的占领了芬兰人的阵地,后续的第三师和赤卫队随即沿着突破口猛地插了进去,在战斗打响的第一天,芬兰白军就崩盘了。
溃不成军的白军狼狈地沿着公路和铁路逃跑,一路上丢盔弃甲,舍弃了几乎全部武器装备,如果不是大雪阻止了志愿军扩大战果,很有可能他们在战斗爆发的第一周内就全军覆没。
“总司令阁下,情况相当的不理想,我军的防线已经被全面突破,俄国人已经占领了科沃拉,正沿着铁路线飞快的向赫尔辛基方向挺进!”
曼纳海姆对这个结果一点儿都不意外,当巴锡基维决定甩开德国人的时候,他就意料到了有这一天。芬兰白军的战斗力跟正规军相比实在差得太远,跟俄国志愿军相比,更是天上地下。不过老头本来也没指望芬兰白军能挡住凶悍的志愿军的,所以他只是淡定的挥了挥手,让副官退下去。
说实话,副官是相当的不理解,明明各路战线传来的都是要命的坏消息,可没为什么曼纳海姆却依然能如此淡定呢?难道还有什么杀手锏?
恐怕是没有什么杀手锏的,至少曼纳海姆知道没有能扭转局势的大杀器。因为老头从一开始就没指望能从战场上战胜俄国人。
什么,你们说曼纳海姆失心疯了?没有胜利的信心,那还主动挑衅,那不是作死么?
曼纳海姆当然不是作死,就算他想自杀,也不会拉着芬兰一起陪葬的。对老头来说,他不过是按步照班的执行作战计划而已,他的任务就是将志愿军主力从维堡地区引开。
“特使阁下,我已经完全执行了贵方的作战计划。已经将志愿军主力调离了维堡。现在你们是否可以兑现承诺了?”
面对曼纳海姆的质问,李尔文一点儿火气都没有,很淡定、很随意地回答道:“当然,我们自然会遵守协议。实际上在我们说话的这会儿,贵国所急需的粮食和其他生活物资已经起运,最快后天就能抵达图尔库。”
曼纳海姆稍稍好过了一点,对于协约国的计划,一开始他并不认同,因为那等于用芬兰士兵的生命充当诱饵,作为一个热爱芬兰、热爱自己同胞的爱国者,老头一时间很难接受。
在巴锡基维的劝说下,在现实的压迫下,曼纳海姆最终才同意了这个计划。不过他并不太清楚,这个计划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将志愿军主力从维堡调开对协约国集团就那么重要?难不成他们都傻了,以为区区八千兵力就能拿下维堡?
协约国集团自然没有这么脑残,从一开始,他们的目的就不仅仅是安布雷拉公司和北方工业公司,也不仅仅是小小的维堡。他们更想通过维堡充当撬棍,全面地改变俄国内战的局面。
在乌拉尔山附近,高尔察克已经开始进攻,在里海和伏尔加河流域,邓尼金也挥兵东进,决战一触即发。可以说整个俄国所有的军事力量全部都集中在了这个区域。
在莫斯科、彼得格勒这一片,军事力量几乎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如果能突袭在布尔什维克控制的核心区域发动,不说一举颠覆苏维埃政权,也必然可以让布尔什维克手忙脚乱。
而志愿军却是一个问题,维堡离彼得格勒太近了,让这支战斗力十分彪悍的部队留在这里,对协约国即将要执行的邪恶计划而言,将是一大威胁。
而现在,威胁几乎已经不存在了,李尔文很轻松地给上级发了电报:“一切顺利,俄国人已经上钩,尤登尼奇可以行动了!”(未完待续。)
377老托的坚持
尤登尼奇,步兵上将。在1918年3月份,这个大光头曾率领军队偷袭彼得格勒,但是在普斯科夫被击溃。只能带领着残部狼狈逃到了爱沙尼亚,之后大半年的时间里再也没有光头佬的消息,似乎这支不太起眼的白军已经溃散了。
但只有尤登尼奇自己知道,他的部队不光没有溃散,反而在不断的积蓄力量并发展壮大。经过大半年的卧薪藏胆,他已经纠集起了一支超过5万人的大军。
不过,尤登尼奇依然很低调,按照德国人的要求,充当着爱沙尼亚德国傀儡政府打手的工作。甚至对于德国人的要求万分配合,似乎没有一丝一毫杀回俄国铲平布尔什维克的意思。
在德国人看来,尤登尼奇已经被打怕了、打服了,从一条咄咄逼人的豺狼被驯化成了摇尾乞怜的哈巴狗,完全不需要担心这条好狗了。
很可惜,德国人实在太小看尤登尼奇,这个家伙野心勃勃,从来就不甘愿当一条狗,他的理想始终没有改变过,之所以表现得温顺,他只是向麻痹德国人而已。
尤登尼奇在第一次袭击彼得格勒失败之后,就跟李尔文搭上了线,间谍小姐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大光头拉上了协约国的贼船,也是协约国的暗中支持下,他才能飞快的恢复和壮大势力。
尤登尼奇一直在等待着亮剑,等待着李尔文的指示,说实话,他已经是迫不及待了。
上一次尤登尼奇进犯彼得格勒,走的是普斯科夫,但事实证明,这条路线虽然交通发达,可是红军在这个方向上的兵力也是相当的强大。上一次他被打了一个灰头土脸,这一次他可不想再重蹈覆辙了。
所以,这一次为了达成袭击的突然性,尤登尼奇选择了最短也是最快捷的路线,走北线!从纳瓦尔方向渡过纳瓦尔湖,经金吉谢普穿越伊若拉高地直扑加特契纳。
这一条路线路程只相当于走南线普斯科夫的三分之一,如果动作足够快的话,在布尔什维克和红军反应过来之前,他已经抵达了彼得格勒城下。
按照李尔文给他的情报,彼得格勒防备十分空虚,驻守在这附近的红七军经过几次抽调,如今只剩下一个空壳,而维堡方向的志愿军也已经兵临赫尔辛基,想要回来绝不会容易,而且芬兰白卫军也不会轻易允许他们回来。再加上从摩尔曼斯克方向开来的8千英法美联军,夺回彼得格勒将不是梦想!
接到李尔文的行动许可之后,尤登尼奇动作飞快,一夜之间就越过了国境直扑金吉谢普,短暂的战斗之后,驻守该城的红军守备部队就被全歼了。
兴匆匆的尤登尼奇根本就对金吉谢普没有兴趣,留一个营打扫战场之后,他的主力继续北上,沿着铁路线奔向下一个目标沃洛索沃。
沃洛索沃是个毫不起眼的小城市,驻守在这里的部队是红七军守备师三团一营炮兵连。代理连长是一名1918年3月份才参加红军的战士,他名叫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沃罗洛夫。
说实话,这位沃罗洛夫跟尤登尼奇可是老熟人了,1918年3月他参加红军的第一次战斗就是尤登尼奇交手,在那次战斗中,这位新兵表现十分出色,展现出了超出一般战士的军事才华。在击溃了尤登尼奇之后,沃罗洛夫立刻被派往军校深造。1918年9月,经过半年的突击强化训练,年仅19岁的他从彼得格勒炮兵指挥班毕业,然后就被重新分配到了红七军担任炮兵指挥官。
当然守备师是个什么水准就不用多说了,整个炮兵团其实也就有一个炮兵营(另外两个营被抽调走了),至于营属的炮兵连,那就是更加惨不忍睹。
沃罗洛夫的连队只有三门迫击炮,其中一门在之前的转运途中因为车祸受损。也正因为如此,他的部队才被丢在了沃洛索沃,按照原本的指令,他们也应该前往金吉谢普驻防。
不过这次意外的车祸也算是帮了沃罗洛夫的忙,让他不至于和兄弟部队一样,刚刚抵达金吉谢普就被尤登尼奇的军队包了饺子。也正是因为这场出乎意料的车祸,让尤登尼奇吃了大亏。
之前,按照李尔文给他的情报,沃洛索沃可是没有驻军的,因此,尤登尼奇认为他的军队可以直接从这个小城市碾过去,不需要停车战斗。
但是当他打头的装甲列车行驶到沃洛索沃时,意外发生了,随着轰隆一声巨响,车头随着路基一起飞了出去,剧烈的爆炸让后面十几节车厢跟着脱轨,他的先头部队稀里糊涂的就摔了个半死。
当然,这点损失对尤登尼奇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真正让他火大的是,铁路路基遭到损毁,让后面浩浩荡荡的军列怎么过去?
“需要多少时间修复?”尤登尼奇吹胡子瞪眼睛的朝工兵营长问道。
工兵营长小心翼翼地回答道:“至少需要一天。”
尤登尼奇冷哼了一声:“我只给你两个小时!完不成任务,你知道后果的!”
可怜的工兵营长被吓坏了,那真是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的抢修铁路,累死了十几匹马之后,铁路线奇迹般的在两个小时内被疏通。而这一次,尤登尼奇谨慎了许多,再也不敢大摇大摆的向前冲,而是将骑兵从专列上放下,让哥萨克们前出充当耳目。
不得不说沃罗洛夫还真有点鬼聪明,他相当清楚,以他手头这点兵力,不够尤登尼奇先头部队吃顿肉的。企图螳臂拦车阻挡敌人,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沃罗洛夫选择了比较聪明的战法,不硬碰硬,而是骚扰和迟滞对方,尽量的为彼得格勒争取时间。
所以当尤登尼奇的列车刚刚恢复通行,再次雄纠纠气昂昂的上路之后,随着两声炮响,车头又一次中弹,随着一股子黑烟冲上天空,他的列车不得不又一次停了下来。
“怎么回事!”尤登尼奇暴跳如雷地吼道。
“炮击!”
尤登尼奇问道:“骑兵不是已经撒出去了吗?哪来的赤匪?”
没人知道这个问题怎么回答,纳瓦尔湖附近区域,森林密布沼泽众多,而且如今又是冬季,大雪能很好的掩盖一切痕迹。不客气点说,弄快大白布将迫击炮包住,不到一定的距离根本就发现不了。
“搜查!给我仔细的搜!”尤登尼奇气急败坏地吼道:“一定要把这些可恶的老鼠抓到!”
沃罗洛夫可不蠢,不会傻傻地等着尤登尼奇去抓,打一枪就换一个地方的他,飞快的就闪人了。反正迫击炮也不重,三四个人扛着就跑了。等尤登尼奇的骑兵找到他们之前的炮位时,沃罗洛夫和他的小伙伴们已经无影无踪了。
接下来的这一天里,尤登尼奇被沃罗洛夫折腾得欲仙欲死,虽然不是每一次炮击都会准确地命中他的军列,但是他也不能放任对方随便开火。总不能不管不顾吧?
“金吉谢普已经失守,尤登尼奇的匪军正在快速朝彼得格勒方向挺进。”
季洛维也夫和加里宁真心不喜欢这个消息,这半年多来,彼得格勒一点儿都不消停,好容易年尾了,他们还以为可以过一个消停年,喜迎1919年。谁想到平地里一声雷响,又跳出来了个尤登尼奇。
“尤登尼奇有多少军队?”季诺维也夫只关心这个问题。
“暂时没有确切的情报,但是根据金吉谢普守军的反应,敌人兵力相当强大,不下十万!”
好嘛!平地里就给尤登尼奇涨了一倍,猪肉注水也没有这么快吧?
不过更离谱的还在后面,彼得格勒很快就有小道消息传开了,尤登尼奇带着三十万大军扑过来了,要命的赶紧跑吧!
不用说这就是李尔文手下的间谍在散布假消息,而且手法还相当拙劣。三十万人又不是三十万头猪,哪里藏得住?高尔察克在乌拉尔方向东拼西凑也才凑了三十万人,就这他也只敢号称百万。也就是翻三番,这边倒好,一口气翻了六番,你咋不说五十万大军,凑个整数多好!
当然,更好笑的是,季诺维也夫竟然将这个数字全盘接受,惊慌失措地就给中央打了求救电报,宣称彼得格勒遭遇了三十万白匪袭击!
看到这封求救电报的时候,列宁和托洛茨基好悬没把眼珠子瞪出来,两位导师是百思不得其解,这三十万人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格里高利同志一定被敌人散布的流言迷惑了!”托洛茨基一阵见血的就说明白了,“尤登尼奇不可能有三十万匪徒。至少从我们得到的情报看,在爱沙尼亚不存在三十万人的武装力量。爱沙尼亚全国都没有这么军队!”
列宁点点头,表示同意:“敌人这是试图吓倒我们,指望不战则屈人之兵!我认为让彼得格勒保持镇定,并尽快的查明尤登尼奇的真实兵力是当务之急!”
其实尤登尼奇的真实兵力已经不用查了,沃罗洛夫已经得出了一个比较准确的数字——六七万人。
不过当这个比较准确的数字摆在政治局的案头上时,不管是列宁、托洛茨基还是斯维尔德洛夫和捷尔任斯基,都显得很忧虑。
六七万人当然比三十万人好对付,可是导师大人他们很清楚,彼得格勒这片区域如今是一片真空,把乱七八糟的部队凑一块,再动员动员工人群众,凑个三四万人都为难。拿什么去对付尤登尼奇的六七万大军啊!
而这时候就体现出了导师大人和托洛茨基之间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
列宁说道:“鉴于当前的形势,我认为暂时不太可能抽调出兵力去救援彼得格勒。乌拉尔和伏尔加河方向我们在同高尔察克匪帮和邓尼金匪帮决战,赫尔辛基方向,志愿军正在剿灭芬兰白军,哪一个方向都不可能抽调出兵力。所以我认为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暂时放弃彼得格勒。等其他战场的形势好转之后,再收复彼得格勒不迟!”
列宁还真是拿得起放得下,以彼得格勒在十月革命中的历史地位,以及彼得格勒的工业能力,导师大人敢说放弃,实在是牛逼。
不过托洛茨基并不同意放弃彼得格勒:“我反对!虽然我们暂时抽调不出兵力去增援彼得格勒,但是绝不能轻言放弃。彼得格勒不管在政治上、军事上还是经济、工业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将这样一个革命的巨大中心拱手送给敌人,这是决不允许的!”
顿了顿,他相当坚定地说道:“失去了彼得格勒,将是一场政治灾难。失去了彼得格勒,也将全盘打乱我们刚刚才形成秩序的工业生产。彼得格勒生产的武器弹药对前线的决战意义重大!而我们的敌人获得了这些宝贵的武器后实力将急剧地膨胀。这将使我们今后更加难以消灭他们。并且不排除他们夺取彼得格勒之后,挥师东进威逼莫斯科,难道到时候我们还能继续放弃莫斯科不成!”
由此可见,导师大人是拿得起放得下,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托洛茨基则认为应该坚持到底,决不能轻言后退。应该说托洛茨基的意见更有道理一些,彼得格勒确实意义重大,不能轻易地丢失。
如果失去了这里,对布尔什维克和苏维埃绝对是致命的打击,说不定真的会掀起连锁反应!不过列宁的顾虑也有道理,彼得格勒确实空虚,而且也真心是手头没有能救援彼得格勒的兵力,总不能嘴上喊保卫彼得格勒,但实际上什么都不做吧!
“我将亲自前往彼得格勒督战,将充分地发动彼得格勒的工人群众,将喀琅施塔得的水兵全面的动员起来……我们的敌人也算不上强大,有彼得格勒100万群众做后盾,打败六七万匪军不成问题!”
托洛茨基这回真是豁出去了,都立下军令状。而列宁则在微微思索之后同意了托洛茨基的要求,“我相信由您去彼得格勒督战,一定能够击退尤登尼奇匪军,为了保卫彼得格勒,全党上下应该团结一致,每一个党员都必须贡献出一份力量……从莫斯科城防部队中抽调部队,至少抽调出一个师去驰援彼得格勒,让波罗的海舰队水兵全面动员起来,只要能拿的枪的人,统统去彼得格勒的第一线!”
很显然导师大人也是相当的厚道,他知道让托洛茨基光杆一个人去彼得格勒没有意义,真正想要保住这座革命圣地还必须拿出真金白银。
虽然莫斯科的城防部队已经很薄弱了(基本上都抽调去前线了),但他还是挤出一个师,甚至不惜让波罗的海舰队全员上岸打陆战。
而导师大人觉得这还不够好,他又命令道:“告诉安德烈同志,彼得格勒军情万分紧张,如果可以的话请尽快结束对芬兰白军的战斗,尽快驰援彼得格勒……如果实在无法从前线抽调部队,也尽量从维堡地区的守备部队中抽调出一部分兵力。哪怕只是抽调出一两千人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导师大人这回真是豁出去了,连维堡这种重要的粮食进口渠道他也要抽调兵力,可见他老人家一旦下定了决心,那真是全力以赴。不得不说,布尔什维克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能站稳脚跟,他跟托洛茨基配合默契是重要的原因。没有他们的话,仅靠斯大林、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之流的革命家,布尔什维克连裤衩都被人爆掉了。
李晓峰接到导师大人命令的时候,也大吃了一惊,在他的记忆中,尤登尼奇第二次进犯彼得格勒,应该是1919年下半年的事儿,所以他并没有把这个大光头当一回事儿。
如今,大光头猛地就跳将了出来,真心让他有些措手不及!进攻赫尔辛基的部队肯定是抽调不出来的,那里也是相当的紧张。至于放弃赫尔辛基退回来,这暂时也做不到,曼纳海姆这个老狐狸也学会了游击战术,像牛皮糖一样粘着志愿军,退回来谈何容易。
不过中央的命令也必须执行,他很快就下定了决心,“从留守维堡的志愿军第一师中抽调两个团,立刻驰援彼得格勒!”
“那维堡地区的防御是不是太薄弱了?”乌博列维奇很是担忧。毕竟南下的协约国联军据说有八九千人,仅仅用一个团对付他们,是不是太托大了。
李晓峰却认为足够了,协约国联军从极圈附近开过来就足够喝一壶的了,真当俄国的冬季,尤其是极圈附近的气温是开玩笑的?弄不好这群傻逼走到维堡就得减员三分之一。更何况他决定留下红鹰团驻守维堡,以红鹰团的战斗力,对付他们绰绰有余。
应该说,某仙人从维堡地区抽调出六千兵力是相当的不容易了,可是当他的部队抵达彼得格勒的时候,季诺维也夫还不满意,一肚子都是牢骚,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彼得格勒守不住。
这让某仙人是相当的火大,就在他准备同大饼脸好好聊一聊的时候,一个突发的意外情况加剧了彼得格勒的混乱……(未完待续。)
378保卫彼得格勒
波罗的海舰队反水了!
这个消息在不胫而走,为十月革命立下汗马功劳的伟大舰队终于要跟布尔什维克分道扬镳了吗?
彼得格勒党委被震惊了,彼得格勒苏维埃同样也震惊了。胆小如季诺维也夫一样的人一瞬间就被悲观情绪所笼罩了,情急的他已经在党委会议上大喊:“保卫彼得格勒已经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务之急是安全体面的将苏维埃和党委撤出这座城市!”
这样的建议某仙人是绝对不会接受的,彼得格勒是说放弃就能放弃的地方,你丫的拍拍屁股颠了,拱手就把军工厂、军火库和彼得格勒数百万群众拱手让给白军?
赶回彼得格勒的第一时间,李晓峰就将契卡的人全部扔上了街头,逮捕一切散布谣言和鼓动群众的可疑份子,必要的时候可以直接击毙,彼得格勒立刻实行戒严和宵禁,所有的报社刊发的新闻没有契卡的首肯一律不得印刷。
“这么做有什么用!”季诺维也夫对某仙人的应对手段嗤之以鼻,“你这是掩耳盗铃,连波罗的海舰队都叛变了,我们控制住群众的嘴又有什么用?”
李晓峰瞪了他一眼,没好气地问道:“谁告诉你波罗的海舰队叛变了?”
不等大饼脸回答,李晓峰暴怒地拍了一下桌子:“波罗的海舰队的主力全都在维堡湾支援志愿军战斗,我返回彼得格勒之前,他们还在猛烈地轰击芬兰白军。这叫叛变了?用你的猪脑子好好想一想,这怎么可能!”
季诺维也夫很不服气地说道:“怎么不可能,喀琅施塔得主动切断了同我们的联络,而且根据我派去喀琅施塔得的联络员反应,红山炮台已经宣布起义,他们已经加入了白军的行列,这还不能说明情况吗?”
李晓峰白了他一眼,哼道:“也就是说你的人根本就没有抵达喀琅施塔得,根本就不知道那里的实际情况,仅仅凭借红山炮台一处的情况,就得出了一个荒谬的结论,你难道就是这么办事的?”
季诺维也夫刚要说什么,李晓峰却断然说道:“以我的名义给巴西列夫发电报,让他立刻派遣一艘速度快的驱逐舰返回喀琅施塔得,搞清楚岛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说着,他抬头看了季诺维也夫一眼,又道:“而在此之前,我们首要的就是夺回红山炮台!”
季诺维也夫嘲笑道:“夺回红山炮台,你在开玩笑么?我们哪有兵力去夺回一个坚固的炮台,我们应当立刻撤退……”
他还没说完,李晓峰啪的一声将配枪拍在了桌面上,恶狠狠地说道:“从现在开始,根据中央授予我的权力,任何轻言撤退、逃跑,任何散布流言、渲染恐怖气氛的言行都将被当做反革命行为处理!”
季诺维也夫:“你……”
“你什么你!”李晓峰喷了他一脸口水,“就算是你,再敢胡说八道什么放弃彼得格勒,我会第一个枪毙你!”
季诺维也夫被吓住了,面对狰狞的仙人,他不由自主的选择了退缩。当然,这货在心中是巴不得看到某仙人在红山炮台碰一个头破血流。
那么红山炮台,喀琅施塔得到底是个什么状况呢?
就如李晓峰所言,波罗的海舰队全员叛变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经过德宾科的教训之后,在托洛茨基的努力下,一点点的在改造波罗的海舰队,将那些乌克兰籍水兵、将一部分政治倾向不明确的军官慢慢的调离或者清除出了舰队。总体而言,党对舰队的控制力度是越来越强,基本上不可能出现什么大规模的叛乱。
而红山炮台的叛变,实际上跟波罗的海舰队关系不大,主要是驻守该地的红七军出了问题。第7军负责防守彼得格勒西大门。长期驻守不动给部队士气带来不利影响,革命警惕性也大大减弱;一些优秀干部和战斗小分队又被陆续调出支援其他斗争更激烈的战线。
随着第7军士气不断下降,随着军官阶层中的某些反革命份子被收买,叛乱就爆发了。在李尔文的策动下,第七军参谋长柳德维斯特上校选择了变节,不光将第七军的军事部署全盘泄露给了尤登尼奇,还在少数“志同道合”的反动军官配合下,策反了一大批意志不坚定的士兵,调转枪口占领了红山炮台。
而喀琅施塔得,其实问题不大,虽然也存在一定的反革命行为,比如破坏了通信线路,在舰队内部散布了大量流言,不过造成的混乱并不太大,还处于可以控制的范围。
也就是在此时,尤登尼奇的先头骑兵部队总算是摆脱了沃罗洛夫的骚扰,抵达了加特契纳,甚至最前沿的先头部队已经能够看到见圣以撒大教堂上的金色圆顶了。
也就是在此时,芬兰电台抢先广播说:尤登尼奇部队占领了彼得格勒。协约国驻赫尔辛基大使们也纷纷向本国政府正式报告了这一消息。于是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传播着红色彼得格勒陷落的新闻,一家瑞典报纸竟然还称这为“彼得格勒热世界周”。
在这一片混乱当中,托洛茨基抵达了彼得格勒,摆在老托面前的可以说是个烂摊子,第七军几乎已经全面崩溃,除了少数部队还在拼死抵抗尤登尼奇,主力已经一窝蜂的逃回了彼得格勒,甚至还准备继续向莫斯科方向逃跑。
加特契纳已经被尤登尼奇占领,大光头的部队正在准备切断彼得格勒和莫斯科之间的铁路,可以说托洛茨基稍微晚到一点儿,估计就被大光头的部队逮了个正着。
彼得格勒呈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