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衡门之下-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情已越来越糟,牵扯了立储,又是突厥,她有预感,朝中随时会有变化。
伏廷拥着她,触到她的鼻尖,嗅见她身上熟悉的淡香,“担心没用,他们招已经使了,只能迎头上。”他想宽慰她,加一句:“至少我们了解情形。”
栖迟点了点头,脸偏过去,靠在他肩上。
她原以为这只是光王府的事,却原来,他们都是局中人。
这条路,最终她还是会和他一起走。
……
自书房里出来,风又寒了一层。
栖迟转头看伏廷,他就跟在她身后。
“朝中那股势力来自谁,你可有目标了么?”她轻声问。
伏廷说:“不太确定,还需再等一等都中消息。”
栖迟想起圣人所为,脸上露了丝凉笑:“倒好似在帮他似的了。”
伏廷自然听出她口中说的是谁,语气未变:“放心,最终都是在帮我们自己。”
栖迟不禁又看他一眼。
廊上就在此时快速走来了一名近卫。
刚至跟前便低低唤了一声大都护,禀告说都中刚送到了新消息。
栖迟立时转头看过去。
伏廷看了眼她神情,朝近卫走近两步。
近卫立即将消息双手呈上。
伏廷就在原地展开了,看完后转头再看过来,一双唇忽然抿得很紧。
栖迟觉出异样,以为是那有关朝中势力的人暴露了,顿时问:“怎么了?”
他唇又是一抿,才说:“都中生变了。”
※
都中因废长立幼的事闹得沸沸扬扬,朝堂之上也是暗流汹涌。
拖到至今没有结果,那位幺子的病也未痊愈,反而在病榻上离了世。
圣人大恸,加上宫中流言四起,疑心是长子不满暗中加害所致,盛怒之下逼问。
长子殿上喊冤,多年积怨爆发,与圣人生出口角,竟当场触柱相抗,结果失血过多,不治而亡。
一时间圣人连失两子,国失储君。
这样的大事,用生变再合适不过。
然而毕竟远离中原,地处边疆的北地并无太大感觉,都护府中也一片平静。
除了伏廷当时将这消息烧了之后,就即刻出了府,其他几乎毫无变化。
又至午后,栖迟在房中看完了新露自光王府内送来报平安的消息,又看过了李砚新写来的书信,自窗边往外望。
遥遥往南,朝着中原方向的那片天穹窿阴沉,日头深隐,似冲不出来,给云边描出了发白的边线,云堆如涌,墨一般的沉。
她不知道此刻的长安宫中是不是也是这般。
“国之不幸。”她嘲讽地自语一句。
以往只有天家让别人断了传继,如今,竟然轮到了他自己。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他的报应。
秋霜站在一旁,谨慎地看了看左右,见房门关着,才小声禀告道:“家主,自长安铺中送来的消息,事情刚出没多久,最近进出长安的贵人好像是变多了,柜上的打探了一下,都是往宫中去的。”
“也不稀奇,”栖迟想了想,说:“一定是为着立储的事了。”
她又往深处想了想,忽而又觉出一丝隐忧,手指轻轻搭住窗沿。
这种情形,势必会起纷争,也不知会不会波及到阿砚,万一圣人越在此时越觉得他有威胁,那就难办了。
外面脚步声迅速,她转头再看出去,是伏廷自外回来了。
他一身军服紧束,身后黏着他似的跟着罗小义。
……
“三哥,这缓兵之计怎么缓出这么个状况来了?”罗小义跟着伏廷边走边说。
他起先因着曹玉林送来的消息着实气愤难当,连着数日都无处排解,忽的听闻了这巨变,现在连气愤都顾不上了。
“你何不自己去问圣人。”伏廷头也不回地说。
罗小义被这话一噎,竟找不出话来接。
但仔细一想也是,如今这情形看似突然,归其症结,的确与圣人自己作为也脱不开干系。
只能说身在高位,他看不明白。
伏廷走到拐角,马鞭塞入腰间,转头站定,吩咐说:“留心着光王府的动静,随时来报,再叫曹玉林带人监视单于都护府动向。”
罗小义应了声是,转身走了。
转过拐角,栖迟正在柱旁等着他,手拢在袖中,她身上襦裙曳地,束着纤细的高腰,臂弯里挽着的一条粉白披帛被廊前的风吹得一掀一掀。
伏廷走过去,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抓了一下她露在外的手,凉冰冰的:“回去吧。”
栖迟反握了他的手:“你怎么不与我说说这眼下的境况?”
他嘴角露了下笑:“没什么好说的,哪怕天家已经将自己逼入绝境了,我也不会让你入绝境。”
栖迟原本不是要说这个的,她是想来过问他的情形,顺便将收到的消息告诉他,却被他这一句话给弄得没了言语。
只有手指自发自觉地动着,一根一根地穿插过他的手心,交握住了,触到他掌心里习武留下的厚厚的一层茧。
伏廷看着她,是觉出了她这点小动作的心不在焉。
栖迟抬了一下眼,低语:“被你打断了,我都不知说什么好了。”
天家如今的确是把自己逼入绝境了,但有他在,她确实是永远也入不了绝境的。
作者有话要说:伏廷: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这是无师自通。
栖迟:我还以为你是跟我学的。
伏廷:……
第九十章
接连的快马踏过瀚海府的长街; 不断送来各处最新的消息。
时已入夜; 又有人入了都护府。
伏廷习惯性地浅眠,忽的睁开了眼睛。
看了眼身侧; 栖迟脸朝着他,还在睡着,只是睡得不太好; 床前一盏灯火照着她的脸,即使睡着了; 她的眉心也仍微微地蹙着。
他拿手指按上去揉了一下,见她眉目舒展了一些,才下了床; 拎了外衫在身上一披,走出门去。
刚出后院,迎面已有人快步而来。
贴身近卫领着个黑衣斥候匆匆过来; 见到伏廷; 开口便道:“大都护,出事了; 单于都护府动兵马了。”
对他们而言,都中的事都太过遥远; 附近的都护府动了兵马这类的事才是头等大事。
伏廷看向斥候; 对方已扑通跪了下来; 急切地禀报了一番——
单于都护府忽就有了动静,大队兵马离开了地界,所往似是都中方向。
曹玉林带的监视的人险些要被发现; 多亏及时隐去了暗处,这才没有暴露。
“多亏曹将军反应机警。”斥候低声禀告说。
“现在如何?”伏廷问。
“曹将军领了少数人马一路追踪而去了。”
伏廷眉心皱了一下,松开,到了动兵的这一步,便说明那股势力有了动作了。
“传令军中,留心边境,小心突厥。”
“是。”近卫与斥候迅速退去。
伏廷正要回去,一转身就看见了站在那里的身影,身披衫裙,窈窕如柳地倚在柱旁,脸朝着他的方向,夜风吹着,半明半暗间,她眉眼轻魅。
他走过去:“被我吵醒了?”
栖迟摇头:“本就睡不好。”他不在,她更睡不好,一会儿功夫就醒了。
她看了眼近卫和斥候离去的方向,想起了刚听见的话:“你觉得突厥会有动作?”
伏廷说:“既然这头有了动静,要防着他们里应外合。”
栖迟想着他刚才下令迅速果决,心里回味了一下,猜他是早就料到这一层了:“皇长子刚没了,单于都护府紧随其后就有了动静,倒像是掐好的时机。”
伏廷手在她肩上一扣,带到身旁,揽着她往回走,明白她意思,她是想说那势力或许就与皇长子有关。
确实,圣人有心传位幺子,身为皇长子多年受打压,若说没有半点不甘不大可能,否则又岂会有殿上血溅三尺的事发生。
以圣人心机,那场盛怒逼问,到底有多少是出于怀疑长子迫害幺子,还是出于更深的缘由,都很难说。
不过皇长子毕竟久居深宫,若无他人联结,很难与突厥勾搭上,所以这股势力必然有其他人,那才是与突厥真正走动的祸害,不然此时单于都护府再动作又有何意义。
“我只觉得此人并不高明,”他说:“否则就不会叫圣人有所察觉。”
这些他都早已想过了。
到了房门口,伏廷站定了,低头说:“我要出去一趟。”
到这一步,他得即刻去做安排了。
脚刚一动,栖迟忽然攀住了他的胳膊,她近来常会有这动作,他身形高大,只要攀着他,便好似分外心安。
伏廷看着她搭在臂弯里的两只手,顺势按住,将她推进门里:“怎么?”
栖迟看着他脸说:“其实我原本安排商队私运了生铁冶兵。”
伏廷黑漆漆的眼一动,没想到她会忽然说这个。
“但我一直压着没动。”
那是自然,若是动了,一入北地,他少不了要知道。
“你想说什么?”
栖迟轻轻说:“因为我知道一旦动了刀兵,哪怕是出于自保,也没有回头路了。”
伏廷听出了弦外之音,嘴角提一下,点头:“我明白。”
她垂眼,攀他的手指轻轻抹过他臂弯衣袖的褶皱,又抬起眼来看着他:“不过无妨,没有回头路的路,我也会随你一起走。”
他只听见了她的决心,握了她的手指,有一会儿才放开说:“等我回来。”
※
北地一片风平浪静的时候,军中却已是数日的彻夜灯火不熄。
因为伏廷入了营。
天刚蒙蒙亮,一队人马疾奔回了营。
曹玉林从马上下来,风尘仆仆地走入中军大帐,向帐中立着的人抱拳:“三哥,单于都护府果然往都中方向去了,一路没有暴露兵马身份,扬言是率队入都为皇子奔丧,现在都停在了邕州地界。”
伏廷眼霍然扫来:“邕州?”
“是。”曹玉林脸色认真,加重了语气:“千真万确。”
伏廷蓦地冷笑一声:“就凭他?”
曹玉林停顿一瞬,一张脸木木的没什么表情:“凭他不行,始作俑者,必然还是阿史那坚。”
说出这个名字时,她的声音也是木的,忽然朝帐门看了一眼,闭了嘴。
罗小义从帐外小跑着冲了进来,脚下还没站稳就道:“三哥,光王府真出事了!”
伏廷面沉如水:“说。”
“邕王派人去光王府查探世子病情,口口声声说是奉圣人命令,却无圣旨,被你安排的人手拦住了。”他看了眼曹玉林,接着说:“据说临走放了话,要回都去向圣人告状。”
伏廷冷脸不语,连患了瘟疫都不能放心,就如此急着将李砚除去。
他转头看向悬着的地图,目光从单于都护府的位置扫向邕州,又扫到长安,心里透亮。
就在此时,又是两匹快马驰入了营地。
自都中传信而来的斥候入帐来报:圣人因连受刺激而病倒,近来朝中人心不稳,已开始催立皇储。
而以他快马加鞭赶回报信的这些时日来算,圣人大概就快要有决断了。
伏廷眉目沉冷地走动了两步。
几个消息撞在一起送过来,到底怎么一回事,已经昭然若揭。
邕王,竟然是邕王。
他看一眼曹玉林:“将因由写入奏折,递送入宫。”说着又看一眼罗小义,“派人去仆固部一趟。”
罗小义还没来得及问明白缘由,就见他已朝外走去,赫然一声令下:“点兵!”
他悚然一惊,忙追出帐去。
※
仆固部里,李砚刚走出胡帐,就见到一队人马自远处风驰电掣般飞奔而至,看样子是彻夜不休赶来的,马是新换过的样子,人却是劳碌不堪。
一时间部中其他人都被吸引了出来。
仆固辛云扶着仆固京的胳膊从中间的胡帐里走出来观望。
李砚已提着衣摆快步朝着草场那头走去。
至跟前,马上的人翻身下来,向他抱拳见礼:“奉大都护令来向世子传讯。”
李砚见是姑父身边的近卫,立即打足了精神,甚至算得上全神戒备:“请说。”
近卫道:“大都护有言在先,请世子知悉如今情形,而后再自行作决断。”
李砚愈发觉得事情严重,郑重地点了点头。
※
都护府。
栖迟坐在房中,缓缓揪起了手中的信函。
新露新送至的信中提到了光王府上出的事,晚了好几日。
如她所料,储位的事波及到了李砚;却又出乎意料,下手的却不是圣人,而是邕王。
这种时候他这么做,无非是确认李砚是否还有威胁,可见他是急着要让李砚出事,甚至是没命,那便是为了皇位了。
毕竟李砚的背后还有伏廷。
就凭他?
栖迟满心都是嘲讽,以邕王为人,且不说无才无德,还没做上帝王就已如此嚣张行事,又与光王府有前怨,甚至与安北都护府也有嫌隙,若真做了帝王,岂非第一个就拿他们开刀?到时候损害了谁,又便宜了谁?
这种小人,做藩王已是奢侈,竟还妄想做帝王?
但转念一想,在已被圣人疏远的情形下,又有先前散播他的不利之言,都还能再度接近圣人,他是背后有支撑不成。
外面分明有着明晃晃的日头,却又寒风四起,风中忽而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
栖迟立即收敛心神,起身提了裙角朝房门外走去。
一出门,果然看见了多日未见的伏廷。
他军服臂上绑了皮护,腰后负刀,一脸整肃的表情,看到她眼神一动,脸颊不再绷着,脚下快了些。
栖迟看着他到了跟前,这身装束叫她觉出了些异常,连语气也慎重起来:“是不是因为立储的事?”
伏廷原本还在想怎么开口,但她比他想得要敏锐得多,点头说:“是。”
栖迟心里一紧,他这模样,只说明是又有变化了。
后院外忽有齐整划一的步伐声踏过,她站在廊边看了一眼,这声音已听到不陌生,是行军的脚步声。
她看着伏廷:“这是做什么?”
院外陡然插入一道声音:“大都护,急报!”
伏廷看了看她:“先等着。”
栖迟目送着他转身去了院外,心里忽而生出浓重的不安。
……
从后院外至都护府大门,整个府上前院多了数倍的将士。
伏廷走至前院,曹玉林黑衣飒飒地立在院中。
她刚从大门口方向而来,带来的是最新的消息:“三哥的奏折被拦了,圣人卧榻,已至耳目闭塞,连单于都护府的人马已快至洛阳也顾不上。”说到此处,她黝黑的脸上一片生冷,“有他们出面支持,如今又宗亲藩王凋敝,两位皇子也没留下后人,圣人似被说动了,以血缘亲近为由,大概是真准备立邕王了。”
伏廷面无表情,唯有眼寒如冰,手在刀柄上一握:“小义!”
罗小义闻声而至,风一般地跑过来。
伏廷下令:“按计划办。”
计划是在军中他点兵时就安排好的。
共点了两支精兵,一支由罗小义率领,再领数位副将协同,去边境防范突厥;另一支则由他亲自率领,随时出发。
罗小义身上连甲胄都穿好了,但左思右想,还是凑近他耳边说了句:“三哥,各大都护府从来都对皇权纷争绕着走的,单于都护府那是自己要趟这浑水,咱们真要走这一步吗?”
伏廷冷声说:“照办。”
罗小义一听他口气,当即正色抱拳,临走前扫了眼曹玉林,忽而又朝伏廷身后看去,曹玉林的目光也看了过去。
伏廷转过身,栖迟已经站在他身后。
他一言不发地抬了下手。
罗小义匆匆离去,曹玉林往外回避,周围将士也全都退出了府外,顷刻间前院中人走得干干净净。
栖迟眼神定定地落在他身上:“你这是打算阻止圣人立邕王?”
伏廷手指紧扣着刀柄,抿了下唇,颔首:“我不会让他坐上那个位子。”
栖迟看了眼他紧握的刀,觉得先前所言已成现实,眉心细细地蹙起来,大概连她自己都没察觉:“可圣人若执意立他呢?”
虽然邕王无才无德,但他的确与圣人血缘亲厚,万一圣人铁了心就是要立他呢?
她眼光来回动了动,似已明了:“你难道……”
“对。”伏廷看着她:“李氏宗亲不是只剩他邕王一家。”
他忽然转头看了一眼。
栖迟顺着他视线看过去,李砚自大门口方向走来,一身胡衣,半散发辫,若非肤白,乍一眼看就是个胡人少年。
她缓缓看向伏廷,说不出话来。
李砚走到她面前:“姑姑,这是我自己的决定。”
近卫将前因后果已与他说明,让他自行决断,他当日便随近卫赶去了军营。
“姑姑,你往好处想想,”李砚怕她担心,找着措辞安慰:“只当……只当我们有机会为父王报仇了,也有机会拿回爵位了,还不止,不是吗?”
栖迟脸上神情变幻,许久才说:“你可明白其中风险?”
“明白,”李砚握着拳道:“姑父早已言明,这是我自己选的路。”
她抿住唇,眼睫轻轻颤了颤。
伏廷伸手在李砚肩上一按,朝他递了个眼色。
李砚会意,看了看栖迟,合上唇,往府门走去。
他回过头说:“你放心,我都已安排好了。”
栖迟忽然想起什么,看过去:“你安排的就是这些人马?”
伏廷看她的眼神沉定:“我走后你就待在府上,倘若有失,就说你是被我挟持的,对此并不知情,能拖延一刻是一刻。”
“你说什么?”栖迟不可思议地看着他。
伏廷嘴一抿,接着说:“然后你就按照事先为李砚准备的路线带着占儿离开,此后就让占儿随你姓。若有不测,我也会及时安排李砚去与你会合。”
栖迟胸口起伏:“你这样与我当初有何分别!”
伏廷腮边咬紧,侧过身:“这只是权宜之计,我没打算撇开你们,但这事我不得不做。”
栖迟看着他的模样,感觉他随时就会走,走后会有各种难测的风险,心中似被重重地撞了一下,陡然冲上去,从后面一把抱住了他:“不,你不能去。天家从未对我公平,你就是天家给我唯一的公平。我什么都不要了,你不能去,阿砚也别去……”
伏廷按着她的手,觉得她手在微微的抖,手指发凉,从未见过她这样,就连她自己要去涉险时也从未这样过。
他牙关咬紧,终是狠心拿了下来:“这不只是为了你,也不只是为了李砚,单于都护府支持了邕王,我绝不能让一个跟突厥勾结的人上位。”
栖迟怔住,脸色发白地看着他。
邕王的背后居然是突厥……
曹玉林说得对,这样的计划绝不是邕王能谋划出来的,一定是阿史那坚。
不管他们是如何勾结上的,邕王在其中又充当了怎样一颗棋子,突厥都必会要求回报。
回报在哪里,伏廷最清楚。
罗小义说这是皇权纷争,实际上早已不是什么皇权纷争。
“圣人最好别立邕王,否则我只能兵谏,扶立李砚。”他松开她的手,大步走向府门。
栖迟追了上去,到了门口,他已下令合上府门。
刚要迈脚出门,曹玉林进来,挡住了她:“嫂嫂恕罪,这是军令。”
栖迟视线穿过包围严密的人马,落在他的背影上:“伏廷,你敢关我……”
伏廷忍着没有回头,翻身上马:“关府!”
府门在眼前轰然合上,外面马蹄远去。
四下归寂,只余风声。
第九十一章
午后的斜阳拖在窗外; 房间里晃着小小的人影; 时不时冒出一个单字的音调。
栖迟坐在房中,转头看过去。
占儿身上已经穿得很厚; 裹得圆滚滚的,划着小腿,张着小手; 摇摇晃晃地朝她走了过来。
快到跟前时,她张开双臂; 将他接住了。
秋霜在一旁护着,挤出笑来说:“家主你看,小郎君这么快就会走路了。”
栖迟只点了点头; 没有说话。
秋霜今日特地将占儿抱到她跟前来,本意还是想叫她好受些,却不见她开口; 也不知还能说些什么; 只能默默垂了头,退出门去了。
等她走了; 曹玉林自门口现了身,看着房中的母子二人; 有一会儿才说:“三哥正赶往洛阳; 目前顺利; 请嫂嫂放心。”
栖迟朝门口看了过去,外面的消息她仍能时不时地收到,只不过被守得严密; 无法出门。
“他让你就这么寸步不离地守着我?”
曹玉林一板一眼地回:“是,嫂嫂见谅。三哥吩咐过,如有不利,就让我护送嫂嫂退走。以嫂嫂的身家,他日就算身在境外他国也照旧可以过得很好,如此他才可以全无后顾之忧地去博这一回。”
栖迟手上扶稳占儿,反反复复地将那句全无后顾之忧在心里过了两遍,唇边轻动,想笑,却又笑不出来:“确实,以我的身家,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过得很好,只是那时候已成什么境况,谁也不知道了。”
曹玉林一直观察着她的脸色,尽管不忍,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就算如此,我也无法让嫂嫂出府。”
栖迟盯着她,不想放弃:“阿婵……”
“对不住嫂嫂,”曹玉林直接单膝跪下,垂首抱拳,生生打断了她的话:“军令如山,哪怕嫂嫂拿出县主之尊来威压,我也只能冒犯。”
栖迟霍然站了起来,就连身旁扶着椅子站着的占儿都仰着小脸朝她看了过来,嘴里支吾出一个字音来。
然而曹玉林只是跪着,不为所动。
她手指紧紧捏起,盯着曹玉林的模样,许久,脸色忽又缓和了。
是觉得没有必要,这是伏廷的命令,曹玉林身为军人,只会遵从,何苦为难她。
“好,那我就不出府。”
曹玉林闻言立即抬起头,黝黑的脸上没多少表情,心里却很意外,似在确定她这话里的真假。
栖迟说:“我可以不出府,甚至他日真出事了,也可以带着占儿走,但现在还没到那步,我总不能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
如果只是为了他们自己,她的确情愿他不去冒那个险。要阻止一个小人,却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他明明是个英雄却要背上反叛的罪名,甚至是担上付出性命的风险。若是那样,她真的情愿什么都不要。
但这是为了北地,为了家国,他说出实情的那刻,她便再也无法阻拦。
既然不得不为,她也不能只在这里等着一个结果。她早说过,没有回头路的路,也会随他一起走。
曹玉林有些明白她意思了,从地上站了起来:“嫂嫂只要不出府,想做什么,我一定照办。这也是三哥的意思,他并没有说过嫂嫂什么都不能做。”
栖迟听到这里,才算好受了,他是不想让她明面上参与,更不可能将她带在身边,但也仅此而已。
“那你替我传个信给他。”
“嫂嫂要传什么?”
栖迟将占儿抱着揽在怀里,在桌边坐下,一只手拿了笔,就着纸写了几行字,递给她:“他看了就会明白,不知是否有用,但或许可以一试。”
曹玉林走过来,接在手中看了一眼,便知道意思了:“嫂嫂是在帮三哥,他自然明白。”
栖迟沉默地坐着。
兵谏这样的事,靠的是强兵铁腕,这种时候,她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
距离洛阳城外百里,伏廷的人马刻意在此驻扎。
一路上所有人做寻常百姓打扮,藏匿兵器,分批行进,直到此处聚集后才停。
而后便暗中留意着单于都护府兵马的动静。
东都洛阳是一道关卡,不会轻易能过,过后便是长安,否则单于都护府也不会止步于此。
天刚泛白,伏廷只带了几人,一路疾驰,入了洛阳城。
街心刚刚被洒扫过一通,街上店铺也大多刚开。
快马一行驰至一间茶舍外,伏廷下了马,目光扫过门内悬着的鱼形商号木牌,径自走了进去。
踩阶而上,到了楼上独间的茶室里,早已有人等在那里。
那人一身水蓝锦缎绣云纹的圆领袍,就在窗前站着,转过身来,一身清贵,脸上神情却有些微的局促:“伏大都护此时出现在洛阳,似是不该。”
是崔明度。
伏廷来时特地换下了身上军服,同样着了汉式的圆领袍,青衫宽大,拿着马鞭在衣摆上拍去路上灰尘,衣摆随手掖去腰后,朝他看过去:“似是?那便是该了。”
崔明度搭手向他施礼:“恕在下失言,应当直说不该。”
伏廷与他隔了一两步的距离,比他高出一些,看他时眼帘微垂:“河洛侯不必拐弯抹角,你觉得我不该来,难道是认为邕王值得被立?”
崔明度搭着的手垂下去,过了一会儿才道:“邕王虽品行不足,但毕竟是圣人的亲侄子,且已有后,在如今急需皇储稳定民心的情形下,若真被立也情有可原。”
“一个能与突厥勾结的人,又何止是品行不足。”
崔明度一愣,出乎意料地看他一眼,眉心间皱起,似是思索了一番,再开口时,又是文雅的温文之态:“若真如此,圣人自有决断,身为下臣,唯有遵从,不敢多言。”
伏廷沉声说:“若河洛侯真这么想,当初又何必在这里与我夫人多言。”
忽来这一句,崔明度顿时脸色微变,眼神原先有一丝难堪,看向伏廷,却见他脸色如常,并不是追究的模样,便明白他是话里有话,脸上神情数度变幻:“大都护的意思是,我存有私心?”
“那得问河洛侯自己,你当初实言相告是出于愧疚,又是否还有其他缘由。”
崔明度反问:“还有何缘由?”
伏廷手中马鞭一转,没有看他:“圣人行事至今,河洛侯看在眼里,或许想过有一日同样的手段也会轮到崔氏自己。”
崔明度身形一僵。
伏廷话里的意思很明了,他当初那一番话帮了栖迟,是否也表明他当时已与圣人有了离心之意。
一个大家世族子弟,不可能行事全然不顾家族,他绝不可能在说出那番话之前没有过仔细的考量。
许久无声。
崔明度并没有反驳,只是那张脸上反而显露了明显的文弱,以及一丝丝的犹豫和踟蹰,又尽量隐去,只当做若无其事。
伏廷看了他一眼:“邕王的事我言尽于此,倘若我对你的那番话说错了,那就当你我今日不曾见过,今后各安天命。但倘若河洛侯并不全然随圣人摆布,那不妨想一想这样的人如何能登上大位,他真登上了大位,于国于你,又有什么好处。”
崔明度第一次听他对自己说这么多话,但听意思,大概也是唯一的一次了。
他自己明白,若非事出有因,大概这位安北大都护根本不会站到他面前来。
“伏大都护要说的,我已明白了。”
崔明度眼神看向独间外,伏廷带来的几个人都在外等着,一截衣角若隐若现地出现在门口,少年的身姿抽穗一般拔高,在他眼里只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