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地枪王张绣-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轸见得,却是长身而起,准备扑上去暴打贾诩一顿,不过却被张济一把拉住,胡轸却是不好挣扎,但还是对贾诩怒目而视。
反倒是张绣呆呆地望着那躺在东北角的兵符,口中不断地喃喃自语。就在贾诩准备走出营帐的时候,张绣忽然说道:“绣谢过先生指点。”
贾诩却是回道:“诩并没有说些什么。”说完之后就走出帐外,不过众人都因为他背着身没有看到,贾诩出帐的时候嘴角却是含有一丝笑意。
这回胡轸却是傻了眼,愣愣地问张绣道:“主公,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而张济的目光也透出好奇。
张绣笑了笑,坐回主位上,又示意胡轸和张济坐好之后,才说道:“先生还没有正式投效,却是不会主动为绣出谋,不过先生方才却是暗中为绣出了一计,只是先生没有说出来便不算是先生为绣所出之计。”
胡轸听得有些糊涂,便问道:“那他为何不投效主公?”
张绣叹道:“现在我们的势力还弱,且要受制于董卓,先生自然不愿赌上性命投效于我。”张绣见得帐中都是自己人,便决定不再隐瞒。
胡轸听得,撇了撇嘴,说道:“老狐狸。”
张绣却是笑道:“就是先生此等人,才能保有身家性命。谋士若不能为自己性命谋,怎能算是顶级谋士。”
此言一出,张济和胡轸亦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张济却是问道:“伯渊,那贾先生却是为汝暗中出了何谋?”听了张济的话,胡轸亦露出一脸好奇神色。
张绣却是笑道:“无他,掌兵矣。”
胡轸撇了撇嘴,说道:“掌兵亦不算什么嘛,弄得那般神秘做什么。”
张绣却是站了起来,从东北角处捡起了兵符收入怀中,说道:“先生还要绣到时留在河东剿贼。”
张济听得,点了点头,说道:“原来如此,这样伯渊就可发展自己势力了。”
张绣点了点头,同时心中却是想道:“入寇河东的应该是白波贼,而河东之地却是有一位日后魏国的大将。”想到这里,张绣心情顿时好了起来,和张济、胡轸和胡车儿吃喝了一阵,才和张济两人一同回到长安城中的家中。
……
一入家门,还没走入大厅,两道身影就扑到了张绣怀中,张绣将两道身影一把搂住,仔细打量了一下正是陈松和陈瑶两兄妹。一年过去了,陈松早就到了长身体的时候,现在却是有张绣肩膀高,再看陈瑶,却是比他哥哥还要高上些许,也许是女孩子比男孩子发育早一点的缘故吧。
张绣感叹了一下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他出山就一年半的时间了,摸了摸两人的脑袋,张绣问道:“松儿可有好好读书?”
陈松说道:“当然有,叔父请了很多先生来教我,不过那些先生都不及义兄本事,没几天他们就没东西可教了。”
张绣听得,愣了一下,问道:“松儿竟然是一个天才?”
旁边的陈瑶却是撇了撇嘴,原本脆生生的童声此时却变得温柔圆润。只听见陈瑶说道:“哥哥哪是什么天才,还不是张大哥之前给哥哥说了很多故事,哥哥才明白不少道理,而那些先生教的哥哥都懂,所以才教不了几天。”
陈瑶说完,陈松又在旁边稍加说明了一下,张绣才明白。原来是之前自己将中国历史上一些大事全部化为一些寓言故事说给陈松听,陈松原本就跟着他老爹陈懿学过知识,经过张绣所说故事的熏陶之后自己看书基本上都能看得懂了。特别是兵书战策,张绣说过很多经典战例给陈松知道,陈松学习兵法都能从这些战例中寻到影迹,学起来自然快。而陈松老爹原本就是一名文官,陈松耳濡目染之下亦学了不少,张济请来的那些先生只懂诵读儒家经典,自然被聪明的陈松三言两语就难倒,之后自然教无可教自己离去了。
张绣听完之后,却是笑道:“既然如此,就等义兄亲自教你。”陈松听得,笑着点了点头。旁边的鬼灵精丫头陈瑶听得却是插嘴道:“张大哥也要说那些寓言故事给瑶儿听。”
张绣连连点头,笑道:“好,好。”
这时邹氏却从厅中走出来,笑道:“你们两个快过来,你们张大哥和叔父刚回来还没有吃饭,别缠着。”
陈松和陈瑶应了一声,回到邹氏的身边。
邹氏说道:“元江、伯渊,且去沐浴更衣,妾已经命下人准备饭菜的了。”
两人虽然在军营中吃过,不过见邹氏如此细心,却是不忍拂了她的好意,相视一眼之后便点头应了下来。
……
接下来几天,张绣都留在家中教授陈松,而小丫头陈瑶亦坐在一旁听讲。军营那边张绣则是交由张济负责,现在张绣这位叔父在练兵上却很有一套。至于董卓那边张绣却是道董卓府上亲自说明了一下,董卓也是同意了,有拨了两千人马给张绣,让张绣补足四万兵马。
屋中,陈松问道:“义兄,你说这宋国税收比唐国要多好几倍,军队更多数十倍,但为何宋国却是打不赢敌国,而唐国屡屡能够大胜呢。”
却是张绣将唐朝和宋朝的情况化作两个春秋国家说给陈松知道,只听见张绣说道:“宋国……唐国……故此……”
陈松听完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松儿受教了。”
张绣在教授陈松,旁边的小丫头陈瑶却是闷坏了,在一边打着哈欠,此时天还很是寒冷,张绣见得小丫头冷得缩成一团,便解下外衣披到陈瑶的身上。
一旁的陈松见到,眼珠一转,诡异地笑了一下,待得张绣转过头来的时候已经恢复了正常。张绣却是继续教授陈松知识,如方才一般,仿佛陈松刚才那诡异的笑容没有出现过一般。
第五十六章 董卓欲招婿,张绣拒婚(上)
长安城内的张府中,邹氏惊讶地问道:“松儿所说当真?”
陈松点了点头,说道:“婶婶,松儿所言句句属实,这几天义兄为松儿讲学,妹妹都来听讲,而义兄对妹妹……”
邹氏点了点头,说道:“嗯,既然如此,妾身就要跟元江说一下此事,毕竟伯渊年纪也不少了,这几个月长安城中一直传闻伯渊尚未娶妻,就和同僚孙文台打赌要他女儿做儿媳妇,这事我一个妇道人家听起来也觉得丢脸。而且瑶儿今年也十三了(虚岁),也不算小了。好了,松儿你先下去读书吧。”
“是”
……
邹氏与张济之间谈了些什么张绣自然也不知道,他现在每三天到军营一趟,其余时间不是留在家中为陈松讲学就是陪陈瑶在玩,还不时和胡轸到长安城的小酒馆处饮一下小酒,日子过得甚是舒爽,当日武艺并没有拉下。
春耕刚过,正当董卓准备招集大军西征之时,西凉传来消息,韩遂发动叛乱,杀北宫伯玉、李文侯和边章三人,自己统领了他们麾下的军队,计有十余万大军。消息传来不久,韩遂就送来降表,愿意接受朝廷管理,但要保留麾下大军。
董卓直接将降表送往洛阳,让洛阳朝廷中那些大人物头痛去了,不过既然韩遂已降,朝廷又未有确切的消息传来,大军出征的日期自然押后了,张绣自然也继续他悠闲的生活了。
这一日,胡轸突然登门而来,寻着张绣和张济说道:“主公,贾先生让属下来寻你,说是有十万火急的大事需主公定夺。”
张绣听得大惊,他却无从理会为何一向与贾诩不对头的胡轸会来,连忙问道:“贾先生说了些什么。”
胡轸说道:“事情是这样的,今日早上董大人来主公大营视察,本来末将想寻主公来,不过董大人说不必了,末将就没有来寻主公。董大人一路上巡视也很满意,不过期间却是问了末将一些奇怪的问题,好像主公有没有娶妻之类的,当时贾先生也在场,他暗中让末将装糊涂糊弄过去了,待得董大人走后贾先生就让末将来寻主公,说这事关乎主公前途,十万火急,让主公速速定夺。”
张绣听得,定了定神,又问道:“那董卓还问了些什么?”
胡轸摇了摇头,回道:“没有。”
张绣叹了口气,说道:“如果没有料错,恐怕是董卓想招我为婿。”
一旁的张济听得,笑道:“伯渊也不小了,确实该成家立室,董大人此举亦无不妥。”
张绣叹道:“董卓此举没有不妥,但我决不能娶董卓女儿。”
张济和胡轸面露不解,还是张济仗着叔父的身份,当先问道:“我等知伯渊素有大志,然董大人乃是关西一等一的豪族,若是与董大人联姻,对伯渊日后好处亦多。日后想在关西闯一番事业,有董大人支持岂不是更好。”
张绣苦笑了一下,心道:“你们现在只知道董卓势大,却不知三年之后董卓在整个大汉就会成为过街老鼠,再过两年董卓就一命呜呼。若我成为董卓女婿,到时想撇也撇不清了。”
摇了摇头,张绣说道:“吾决不能娶董家小姐。此亦属家事,叔父有何意见?”转过头张绣又问胡轸道:“文才,贾先生对此事如何有何说法?”
胡轸当先回道:“贾先生说此事乃属主公家事,需主公定夺。”
张绣听了胡轸的话,便知道这事上贾诩是不会为自己出任何主意的,能提前告知已经算好的了,想来贾诩亦想通过这件事试探一下张绣。
张济沉吟了一下,却是说道:“伯渊若要推迟,只有一法,就是立即娶妻。”
张绣听完,苦笑一下道:“叔父,这事岂非强人所难。如今时间紧迫,恐怕董卓过几日就会来向叔父或绣提及此事。几日时间如何寻来一女子嫁与伯渊为妻,况且所娶之人身份与地位必须不低,若非如此董卓自然有理由将那女子贬为侧室,再要伯渊娶其女为正室,如此岂非再害一良家女子。”
张济听完张绣的话后,点了点头,说道:“伯渊此言有理,所娶之女确实于身份地位上可与董家不可相差过远才行。”顿了一下,张济见到张绣满脸苦相,却是笑道:“不过现今正好有一女身份地位不低,又可嫁与伯渊为妻。”
张绣听得愣了一下,奇道:“是谁家女子,现今在何处?”
张济笑了笑,说道:“正是陈家女子,现今居于府中。”
张绣听得,惊讶得大叫一声:“什么?”之后立即摇头道:“不行,我跟瑶儿根本没有感情可言,就算有都是兄妹之情。”
张济听得一瞪眼,说道:“什么感情不感情的,嫁娶之事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父母早去,叔父就代行你父之命,相信你婶婶亦乐意代行你母之命,如此即可。”
张绣听得,辩驳道:“就算如此,瑶儿父母已去,却无长辈在此,吾答应陈太守照顾瑶儿,却是瑶儿长辈,现在吾以瑶儿长辈之身份不同意此婚事。”
听完张绣的话,张济诡秘一笑,道:“此事恐容不得伯渊你说话,瑶儿尚有一兄在,所谓长兄为父,为叔相信其兄定为同意此事。”
张绣见到张济那诡秘的笑容,顿时醒悟了过来,指着张济和胡轸说道:“你们是不是串通好的。”
胡轸一脸无辜的样子,说道:“方才吾所言董大人和贾先生之事确有其事,主公若是不信尽可问二人。”
张绣见到胡轸的样子便知道他没有说谎,便问张济道:“叔父,要绣娶瑶儿之事你是不是一早算好,现今却是乘着董大人欲要招我为婿而顺势提出的。”
张济见到被张绣看穿了,亦不隐藏,点了点头,说道:“之前你婶婶和松儿都向为叔提过此事。”
张绣听了张济的话,沉吟了一下,随即又叹了口气说道:“叔父所言亦有理,不过瑶儿实在太小了,确实不合适。”
张济一瞪眼,说道:“什么太小了,过了年瑶儿就十四了,你婶婶嫁与为叔之时亦与瑶儿年龄相仿。”
张绣听得一愣,然后才反应过来,心中暗道:“糟了,忘记古代有虚岁这么一说,虚岁十四也就大约是现代十一、二岁的样子,上年救出瑶儿的时候她也就十岁左右,现在算起来虚岁确实有十四。”
张绣低头沉思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先与陈瑶定亲,毕竟董卓的女儿年龄与陈瑶相仿,不可能立即成亲,相信就凭已经定亲就有理由推脱董卓了,张绣对此亦是不得不如此为之,他可不想为董卓陪葬,他还要实现自己一统天下梦想。
——————————————————————————————————
之前书评区有书友谈论女主的问题,陈瑶完全是剧情需要而出现的,后面还有她的戏份,所以是必须的。而张绣亦都会再娶历史美女为妻,大家放心好了。可能大家对女主安排感到不满。。。。但小弟作为一个写历史的作者。。。本身是理性强于感性的。。。。要小弟写感情实在有点难。。。。各位如果要拍砖的就拍吧。。。。这个小弟认了。。。。不过拍的力度轻点才好。。。。。希望大家继续支持。。。。万分感谢!
第五十七章 董卓欲招婿,张绣拒婚(下)
长安城董卓府中,董卓正坐在主位上,下面却是坐着张济、牛辅、李儒三人。
只听见董卓客套一番之后,问道:“元江,汝乃是伯渊叔父,可知伯渊已娶妻否?”
张济回道:“尚未,不过伯渊已经与一女定亲,只待明年即可成亲。”
董卓听得,皱眉道:“不知是谁家女儿?”
张济说道:“却是当日金城陈懿太守千金,却是伯渊于陈太守托孤之时所定的亲,此事我亦是后来才知。”
董卓听完张济的话后,叹了口气道:“原来是忠良之后,如此……唉。”
董卓叹了口气之后,却见所谋之事不成,亦无心与张济再谈下去,客套一番之后就让牛辅和李儒来陪酒,自己则离席而去,未几李儒却是以不胜酒力为由亦离席而去。张济也没有在意,与好久未见的牛辅痛饮一番之后才被董卓府上的仆人扶回自己府中。
而李儒离席之后,来到董卓的书房中,却是见到董卓在不停地砸东西,口中不停咒骂着张济张绣叔侄不识抬举。李儒见得,却是挥退了不知所措的仆人和侍女,施施然地走进董卓书房,然后关上门窗。
董卓见得李儒进来了,却是不再砸东西,只是坐在一旁生闷气。
李儒走到近前,问道:“岳父,何人竟惹得你如此愤怒?”
董卓哼了一声,说道:“还不是张济张绣叔侄,我董卓看得起他张绣,想将女儿嫁给他,现在用一个死人的女儿来做挡箭牌。当我董卓是傻子吗?定亲,那亲应该是前几日才定的吧。”说完董卓冷笑连连。
李儒在旁劝道:“岳父息怒,张伯渊如此做,应该有他的理由吧。”
董卓听完,怒哼一声道:“什么理由,凭我董卓手下二十万大军,可以横扫大汉,如此势力还不值得他真心投效吗?张伯渊,你未免野心太大了吧。”
李儒听完,皱了皱眉,说道:“岳父此言,儒不敢苟同。”
董卓望了望李儒,平复了一下心情之后问道:“文忧有何见解?”显然北地郡那一战之后,董卓对李儒明显又看重了不少,恐怕真能做到言听计从吧。
李儒沉吟了一下,说道:“儒不太赞同岳父所言张绣没有真心投效,想北地郡那一战,当时张绣完全可以领军逃跑,徐荣虽然深通兵法,但却缺乏勇武。那情形,非张绣不可救出岳父,如果张绣有异心,何苦要救出岳父,只需坐看岳父败亡即可,而那时凭张绣在军中威望和朝中有皇甫嵩的举荐,恐怕取代岳父成为关西领袖亦不出十年,但张绣却不惜冒险救出岳父,那么张绣没有真心投效,却是说不通。”
李儒此话说完,董卓原本的怒火被浇灭了不少,冷静下来后的董卓又仔细沉思了一下,才说道:“文忧此言有理,不过张绣为何有拒婚?”
李儒想了想,说道:“儒非张绣,自然不知张绣所想,不过儒或许可推测一二。”
董卓听完,笑道:“文忧有鬼神之智,汝之推测与事情之始末可谓**不离十,文忧且细细道来。”
李儒清了清嗓子,说道:“以儒看来,张绣此人武艺非凡,做事光明磊落,从其武艺可见一斑。若是有心计之人武艺定难有如此境界。且当日与华雄和解一事,两人均乃武人,从其武艺可见其为人,若非张绣乃是光明磊落之人,恐怕华雄亦不会与他和解,岳父武艺亦不凡,此事自知。”
董卓点了点头,说道:“没错,见武明心,张绣确实乃一光明磊落之人。”
李儒接着说道:“如此说来,张绣于北地郡一战救岳父一事实乃出自本心,如此看来张绣此时确实真心投效岳父。”见董卓点头,李儒继续说道:“以儒看来,张绣拒婚或许是出于年轻人的心理。”
董卓奇道:“年轻人心理?”
李儒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岳父亦曾年轻过,若年轻人有本事,自知可以胜任一职,然有人通过关系介绍此职与此年轻人,当自谋此位还是托人介绍?”
董卓听完,傲然道:“当自谋此职。”
李儒听完笑道:“如此岳父可明了。”
董卓听完,大笑道:“原来如此,想不到张绣亦如此心高气傲。”
李儒点头笑道:“张绣乃是岳父手中的一把利剑,却是需多加磨砺。”
董卓点头笑道:“没错,既然如此,那此事作罢。”顿了一下,董卓说道:“文忧那离间计甚妙,韩遂此人果不愧被人称为‘九曲黄河’,如此心计,如此行事,当得起此号,但却不知朝廷那帮酸儒如何处理此事。”
李儒笑道:“以儒看来,当无战事,岳父自知当今皇上爱钱如命,一场大战消耗钱粮甚巨,如今韩遂投降,以当今皇上之脾性,自然允之,恐怕那帮关东士人说破嘴也改变不了皇上的主意。”
董卓点了点头,说道:“既如此,当趁今年将新兵训练成军,恐怕不出三年,河东就有贼祸,到时就会大战连连。”
李儒点头笑道:“岳父当趁如今平静将基业迁来关中长安,以主公如今势力,故都长安当可为主公根基,以关中为根本当胜河东数筹,又可减少与河东士人之冲突。”
董卓点头应道:“没错,明日我就令牛辅率五千军回河东行事,卫家那帮子士人,当真不识好歹,恐怕到时会有贼人光顾其家呢。”说完眼中凶光连连。
……
两人有相谈了一番之后李儒才出了董卓书房,走在外面李儒心中暗道:“张绣,此事乃是儒报你当日救命之恩,从此两不相欠,吾且看你日后如何行事,究竟有何地方值得文和投效。”
……
再说回张济回到府中,向张绣备说董卓所提及之事,张绣听完之后问道:“如此看来,叔父算是代绣拒绝了董卓提亲。”
张济点了点头,说道:“没错,不过为叔见到董大人脸色阴沉,恐怕为此事恼怒异常,伯渊且要当心了。”
张绣点了点头,说道:“此事绣已有计较,明日且去董卓那里一探。”
张济点了点头,没有说话。正在此时,房门被敲响了,一把温柔圆润的声音说道:“张大哥,叔父,婶婶让瑶儿拿些人参汤来给你们补身子。”
张济投给了张绣一个你小子好福气的眼神,然后说道:“进来吧。”
张绣见到已经初露美人相的陈瑶,没好气地瞪了张济一眼,心道:“还有这个麻烦没解决呢,还是先拖一阵吧。”两人互瞪了一下才走到一旁慢慢地饮着陈瑶端入来的人参汤,却没有见到陈瑶望着张绣喝人参汤的样子露出温柔的眼神。
————————————————————————————————
签约成功了。。。大家放心收藏。。。书评区提到马腾问题。。。小弟已经作了修改。。。小弟认为张绣武艺虽然不错。。。但远不是无敌。。。他也是人。。。大战良久也会力歇。。。非人级的存在恐怕也只有那么几个。。。所以张绣被马腾打得要跑也是正常的。。。后面自然会找回场子。。。。至于原创女主的砖好像不是很多。。。小弟还可以承受。。。呵呵。。。他们兄妹有戏份。。。。但绝对不会抢了三国人物的舞台。。。放心好了!!
第五十八章 战事再起,张绣当先锋(一)
眨眼间就到了中平四年(即公元187年),这一年的时间里面却是无甚战事发生。当日韩遂递上降表之后,朝廷很快便准许了韩遂的投降,不过却没有加封韩遂什么官职,任由韩遂在驻扎在金城,另外任命耿鄙为凉州刺史。而董卓大军则屯驻关中,日日练兵。
而今年年初,张绣亦与陈瑶完婚,张绣亲友不多,只邀请了董卓以及其麾下的同僚,还有孙坚几人。董卓并没有来,只让李儒送来贺礼,李儒亦观礼之后饮了几杯就离开。而董卓麾下那帮子西凉汉子,张绣则是安排了胡轸和胡车儿两人陪着他们喝酒,又有华雄和徐荣这两个张绣的朋友在,李傕、牛辅等一众西凉汉子吃喝之后亦很快离去。后来只剩下与张绣比较要好的孙坚和程普几人以及华雄、徐荣几个在吃酒聊天直到深夜,后来还是张济和陈松出来让孙坚和华雄还有胡车儿三个猛汉将张绣架入洞房。
今年陈瑶已经算有十四岁了(虚岁),也不知道是不是古代人比较早熟,两年前还是小女孩的陈瑶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姑娘,生得面若桃花、唇若涂脂,一副美人之相。只不过洞房那天张绣饮得大醉,也不知道有没有发生些什么,不过早上醒来的时候见到陈瑶偷偷将一块染红了的白绢珍而重之地收了起来。不过自从那晚之后,张绣虽然时常与陈瑶同床,但却并没有做些什么。
而早上的时间张绣除了每天教授陈松知识之外,还经常带他到军营学习,其余时间不是练武就是陪一下娇妻,过得很是快乐。
……
不过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今年夏季凉州刺史耿鄙发兵讨伐韩遂,可惜兵败被杀,韩遂入寇汉阳,胜之。韩遂既叛,原凉州刺史麾下部将马腾并叛,共举汉阳人王国为首,并入寇三辅。(此汉阳非现在之汉阳,应该在现在的甘肃省)
消息传来之后,董卓立刻召集众将商讨军情。
董府之中,只见众人早已落座,董卓来到在主位坐下之后亦不客套,直接开口说道:“耿鄙无知,仓促发兵讨伐韩遂,怎知兵败被杀,如今韩遂和马腾两人共举王国为首,从北面入寇三辅,现在军师先介绍一下军情。”说完向李儒打了一个眼神。
李儒会意地点了点头,说道:“韩遂所部约十万人,乃是昔日韩遂刺北宫伯玉、李文侯及边章三人后领其兵马,算是久战之兵,悍勇异常。”
顿了一下李儒继续说道:“马腾,扶风人。在座诸位将军中有几位已经与马腾交过手,其武艺高强,我军中恐只有数人可挡。昔日我军在北地郡渡河而走,马腾率军追来,被预先设下的大水一冲,两万大军化为乌有。当日北宫伯玉念马腾有战功,没有将其斩杀,只将其逐出军中,后来韩遂投降,朝廷任命耿鄙为凉州刺史,马腾则投于耿鄙麾下,不过耿鄙对马腾并没有重用。如今耿鄙兵败被杀,韩遂率兵寇汉阳,陷之,马腾亦被韩遂说服并叛。而马腾麾下有三万兵马,乃是当日耿鄙所部留驻的兵马,现今全归马腾统领,其麾下将士虽不及韩遂所部悍勇,不过以马腾之勇武,恐怕所爆发出的战力亦不弱。”
又停了一下,李儒继续说道:“最后一人,王国,乃是汉阳人。王国原本统属西凉和关中附近的黄巾军,如今却是和韩遂一同叛乱了,所部亦有十万人,不过此十万人战起来恐不敌马腾之三万人。”
最后李儒总结道:“如今三人齐叛,马腾率大军两万、韩遂率大军五万、王国因无城要守,十万大军全数来了;十七万大军自北而来,入寇三辅,请主公定夺。”
李儒说完之后,董卓却是问道:“诸位有何策?”
牛辅久随董卓,又是他的乘龙快婿,当先说道:“如此,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矣。”
牛辅说完,董卓又望一下其余西凉部将,均是如此表情,董卓露出一些失望的神色,然后问张绣道:“伯渊有何策?”
张绣沉吟了一下,说道:“关西之地皆乃平原,确实甚难施计,唯有如牛将军所说与敌硬战一途。不过我军兵多将广,韩遂他们远来,先斗将一挫他们的锐气,然后战阵之上再见分晓。”
董卓听得无奈地点了点头,说道:“伯渊所言有理,不过马腾骁勇,当日汝与文台及其部将三人夹击均落败,马腾如此骁勇,我军中却是难有人敌啊。”
张绣听得,撇了撇嘴,说道:“主公何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呢。马腾确实骁勇,但我军中猛将如云,华将军、孙校尉、末将还有末将手下胡车儿随便一人都能敌住马腾,而出两人即可生擒之。当日末将与孙校尉只是久战力竭,才被马腾以力压之,如今若遇马腾,当报当日一战之仇。”
董卓听得点了点头,而旁边李儒却是说道:“主公,既然张校尉欲报此前之仇,不若就以张校尉所部为前部,主公大军随后接应。”
董卓听得点头,就准备下令之时,旁边的孙坚跳了出来,叫道:“董大人莫要忘了末将,末将亦要寻马腾报当日之仇。”董卓一看之下正是孙坚。对于孙坚他已经数次或明或暗透露出招揽的信息,不过孙坚就是不答应,最后董卓只能对孙坚保持住友好的态度,静待时机。
如今董卓见得孙坚请战,便点头说道:“好,既然伯渊和文台都请战,就以汝二人所部为先锋,文台所部只有八千,如今本将再拨与你两千兵马,凑足一万,合伯渊麾下四万人马,共五万人当先出击,且要先败敌军一仗,莫要折了我军威风,其余众将则随本将大军一同出发。”
“诺……”
——————————————————————————————————
小弟首先在此多谢书友爱神不爱的打赏。。。小弟会继续努力的。。。。书评区有提到小弟文笔半文不白的问题。。。。确实如此。。。。现在小弟倾向于正式场合说话对答用文。。。平时普通说话用白。。。。这样在语言上就不用那么伤脑筋了。。。。通篇对话采用文言文。。。毕竟我们不是生活在古代。。。也不是语言专家。。。在这方面不足是正常的。。。希望大家谅解。。。希望大家可以一如既往地支持小弟。。。。万分感谢!!
第五十九章 战事再起,张绣当先锋(二)
张绣和孙坚接下命令之后,立即到自己大营中整顿兵马,第二日一早就出发了。
这一次出征张绣吸取了上次一战的教训,将贾诩也带上了,而他却怕贾诩劳累,就安排了一辆小车与他。
孙坚与张绣合兵同行,两人却是凑到了一起,聊了一些题外话之后就转入正题,只听见张绣问道:“文台兄如何看这马腾。”
孙坚沉吟了一下,将自己所知的说了出来,只听见孙坚说道:“这马腾传闻乃是伏波将军马援之后,一身家传武艺已有当年伏波将军八、九分火候,故此武艺高强。说实话,恐怕我与你跟这马腾一战多是平局或是两败俱伤的收场。”说完之后孙坚又叹道:“不过若是伏波将军泉下有知,知道自己的后人从贼叛乱,恐怕亦死不瞑目。”
张绣却是笑道:“马腾从不从贼那是他自己丢自己先祖的脸,与我们无关。不过与马腾交战,我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