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振秦-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见项梁令旗一挥,擂鼓声由细碎转而雄浑,进而激昂——攻城开始了。
    双方飞矢如簧。
    城头的章邯军有些个猝不及防的士兵中箭坠下城楼,更多数目的项梁军弓箭手被城上射来的箭矢射中而殒命沙场。
    眼看己方吃了亏,项梁正欲挥旗令弓箭手退后,忽然,他发现城内的守军射出箭矢的密度有衰减的迹象。
    项梁哈哈一笑,道:“看来,城内守军的箭矢不多了。弓箭手给我冲上去。掩护队伍攻城!”
    ……
    “活捉章邯者赏万金,拜大将军!”项梁的许诺传到军中,江东义军无人不跃跃欲试。
    在冲天的呐喊声中,江东军的攻城队伍迅速地摸到了宛城西门城下。
    更有一支用木轮车运载着粗壮圆木的小分队,舍命杀到宛城西门处。
    他们布好了架势,直待冲开城门,杀进城去。
    ……
    喊杀声震天动地,宛城城头却是波澜不惊。
    章邯微笑着拍了拍董翳的肩膀,朗声道:“董翳,现在就仰仗你打仗不要命的盛名了。”
    董翳全副甲胄,他一抱拳,肃然道:“哪里有敌军,哪里就有我董翳。今日一战,事关我骊山军生死存亡……将军,您就看好吧。我董疯子并非浪得虚名!”
    章邯点了点头,道:“却敌之后,我就上报朝廷。荣华富贵,自然滚滚而来。”
    董翳脖子一梗,道:“属下眼中没有什么朝廷,老董这条命早就交给将军了。”
    章邯不置可否,顺口说道:“西门防御交由董副将全权指挥。董将军有临机处置之权!”
    吩咐完毕,章邯在董翳耳边低声道:“按计划行事!”
    董翳嘿嘿一笑,抱拳道:“得令!”
    ……
    甫一攻城,江东义军的先头部队没有遭遇太多的挫折就开始陆续地攀着云梯开始登城。
    但刚刚在城头站住脚,江东军就遭遇到了章邯军的激烈反扑。
    踏着尸山血海一路走来的章邯军和凭着一股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气势拼凑在一起的江东军战力高下立判。
    杀红了眼的董翳领着一帮骊山军悍将在城头往来冲突,手下竟无一合之将。
    董翳领着近五百人的队伍扫荡般地在宛城西门城头杀了三个来回,将杀上城头的近千人的江东军士兵斩杀近半。
    刀剑被砍卷了刃,董翳他们就顺手拿起死人堆里的武器继续拼杀。
    骊山军的一些士兵杀得兴起,索性脱掉身上的盔甲,赤膊上阵。
    他们的脸上掺和着血水,汗水,随手一抹就成了大花脸。
    江东义军的士兵大都是一些质朴敦厚,有些力气的农夫。他们因为不满秦朝的暴政而投军的。
    他们何时见过像董翳这样杀人不眨眼,打仗不要命的赳赳武夫。
    骊山军中不乏鸡鸣狗盗与凶神恶煞之辈,在董疯子的带领下,他们对上了江东军好似恶狼对上了羔羊。
    ……
    董翳架住了向自己砍来的一支剑,顺手将面前的这个江东军小头目砍翻。
    董翳一声暴喝,唬住了将自己呈扇形包围起来的三名江东小兵。
    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一刀砍掉了敌军小头目的头颅。
    董翳哈哈一笑,拎着头发,将那血葫芦丝的头颅拾起。
    他示威式地将头颅抬到面前,张开嘴,用力一扯,将死人头上的一只耳朵撕了下来。
    对面的一名士兵惊恐地看着这一幕,两腿哆嗦地如筛糠,手中的长矛也是颤颤巍巍,几欲坠地。
    另一人面色苍白,明黄色的裤子裆部霎时间湿了一大片。
    还有一人索性丢下武器,趴在城头干呕起来。
    董翳野兽般地将那撕扯掉的耳朵在嘴中咀嚼了两下,一口吐掉。
    随即,他一声干嚎,将首级扔向了那手执长矛的士兵身上。
    那士兵下意识地扔掉长矛,接过了首级。惊诧之后,那士兵扔掉首级,疯了似地又哭又叫起来。
    “怂人!爷爷送你们回家吃奶去!”
    董翳大吼一声,运刀成风,眨眼之间将这三个失魂落魄的士兵砍倒在地。
    手起刀落之后,董翳站直了身子。
    城头上满是江东军的尸首,更多的江东军根本不理会自己长官的命令——原路扯回到城下了。
    他粗略地清点了一下手下,近五百人的敢死队折损不多,只有一百多人撤出了战斗。
    用不到八十人的命将近五百条江东汉子的命留在了宛城城头,这不是大胜是什么!
    董翳扯开嗓门嚎叫着:“包扎伤口,注意隐蔽,等待敌人下一次进攻!”
    骊山军的弓箭手又适时地抽身来到了城垛后,屏气凝神,弯弓搭箭……
    ……
    不久,城下的擂鼓声复又响起。
    董翳躲在城垛后,舔舐了一口左腕上的剑伤,心中默道:第二次……
    !~!
    ..
第一百零六章 计除项梁(下
    午时三刻,南阳郡大雪纷飞。。
    宛城西门城外,鼓声震天。江东义军第三次攻城即将拉开帷幕。
    前两次的攻城行动,都是在城头争夺战时铩羽而归。
    项梁观敌暸阵时发现,每次己方登上城头之后,总有一个凶神恶煞般的秦国将领领着一帮如同猛兽般的秦军切瓜砍菜似地将己方士兵砍杀大半。
    其余的己方士兵慑于敌人的威势不得以又从城头撤出。
    而这名敌将好似灵敏的猎犬,每每将己方士兵赶下城后,就适时地躲了起来。
    自己让神射手将其狙杀的命令连续好几次落空。
    连续两次攻城,除了在城头留下一大批己方士兵的尸体之外,竟然寸功难进。
    攻城间歇,秦军总是示威式地将一些义军头目的头颅砍掉后,扔到城下。
    接连两次攻城不利,城下已是零散地出现了几十颗血淋淋的人头。
    驱使着圆木直接攻击城门的小队在第二波攻城之中,被城上的秦军当头淋了火油。
    十几支火把投下,近百名士兵顿时身陷火海。
    惨叫之声撕心裂肺,直冲云霄。
    许多的士兵在火海中挣扎了一段时间之后,迅速地被烧成了黑炭。
    一些个身上着火不大的士兵就地打了几个滚,灭了身上的火后就飞也似地往己阵逃跑。
    这些逃回来的幸运儿中最幸运的是仅仅头发着火;最惨的是脸被烧烂,手脚烧到重伤。
    哀嚎之声在项梁军中回荡。
    亲眼目睹此等惨状的士兵脸上无不挂满了畏战,惧战的情绪。
    一些个胆子较小的士兵见了这血腥的场景,竟然瘫坐在地上哭了起来。
    ……
    天冷,身为江东义军统帅项梁的脸色更冷。
    妈的,一群怂人——项梁鄙夷不屑地看了看痛哭失声的士兵,心中暗骂着。
    站在项梁身边的江东义军先锋项庄察觉到了主将的不满。
    他命人招来三支攻城小队的队长,吩咐道:“绝对不允许有任何动摇军心的情况发生。凡是给项将军丢人的士兵,给我狠狠地打,打到哭不出声。”
    “另外,设几名刀斧手,在阵后待命。凡是掉头跑回本阵的,不论是兵是将,一律就地处决。”
    三名队长接到了项庄的命令后面面相觑了一阵,见项梁默然不语,心中带着叹息领命而去。
    ……
    项庄看着铁青着脸的项梁,吞吞吐吐地说道:“将军,要不要……要不要把项羽招来助阵?”
    项庄刚把话说完,心中就后悔了:失言了!自己这句话分明就是折煞主将的面子么?
    项羽本来就不主张攻城。而主将偏偏认为凭借旺盛的士气可以强行拿下宛城和章邯。
    如今两次攻城不利,招来项羽助阵,岂不是自扫颜面!
    项梁听了项庄的建议,不禁双拳紧握,眉头拧成了“几”字。
    他牙齿愤恨地紧咬着,脸上的肌肉抽搐了几下。
    暗暗叹息了一声之后,项梁道:“不用了。我对刘邦那家伙不放心。有项羽看着他,多半能起到震慑的作用。”
    “攻城,还是我们自己来。项庄,此次攻上城头之后,就仰仗你了!”
    项庄一听,顿时头皮发麻:我最拿手的是保护将军的安全,和城头那个杀人狂似的秦将对垒……
    看着项梁不容讨价还价的严峻眼神,项庄下意识地咽了口吐沫。
    他硬着头皮,向项梁抱拳躬身道:“属下遵命!”
    转过身去之后,项庄抹了把额头的冷汗,心中暗叫:妈的,老子刚才说凡是临阵退却者一律杀无赦……
    苍天保佑,老子这回领兵攻城大吉大利!
    ……
    项梁挥止了擂鼓声,高声叫道:“传我命令!攻破宛城之后,我军可在城中横行三天!”
    项梁把话说得很委婉,但是江东士兵都明白其中的含义——所谓“横行”,即是纵兵劫掠,不加干涉。
    当初周文单枪匹马,拿着张楚的将印在三个月之间将士兵由屈指可数发展到数十万之众。除了人心的向背,更主要的就是对拒不投降的城池予以“横行”。
    如若不然,周文上哪里去豢养数十万士兵?
    项梁见军心浮动,无奈之下只能祭出了这么一个无奈之举。
    发布了这道命令之后,项梁也有些自责——毕竟宛城是楚国故地,今日为了击溃章邯,才出此下策。望楚国列位先王在上,能宽恕我的罪孽。
    ……
    三通鼓过,第三次攻城开始。
    飞矢如簧,城头秦军被牢牢地压制,抬不起头来。
    项庄长剑一挥,呼道:“杀进城去!姑娘,财宝要什么有什么!”
    ……
    “项庄攻上西门城头!”
    “我军占领城头成功!”
    “秦军从城楼败退!”
    听得传来的好消息,项梁抚掌大笑,道:“干得好!命令攻城木分队速速将西门撞开,杀进城去!”
    项梁话音未落,“内应打开西门”的消息迅速传来。
    他喜上眉梢,纵身跃上战马,向传令兵吩咐道:“点齐可以战斗的士兵,进城捉拿章邯!”
    原本士气有些涣散的江东士兵得到进城的命令,无不使出吃奶的劲跟随着骑兵往宛城西门飞奔。
    他们心中只有两样——姑娘!财宝!
    ……
    江东军甫一进城,立即将南阳重镇宛城搅得鸡飞狗跳。
    一些士兵流着口水冲进了惊恐不安的平民家中,大肆劫掠;见着模样周正的姑娘就肆意糟践……
    好端端的宛城被这些号称“义军”的士兵搞得一片乌烟瘴气。
    既然与士兵有约在先,项梁也就没把心思放在约束军纪上。
    他领着自己的亲兵卫队和先期攻进城内的项庄合兵一处,向宛城县衙——即是章邯军的大本营飞奔。
    ……
    在去县衙的路上,道路越来越难行——倒不是受到了秦军的殊死抵抗,而是大批的运粮车和运送金银财宝的马车。
    县衙在望,项梁带着不足两百人的卫队放慢了速度。
    项庄建言道:“将军,您看是不是要先打开南门与东门,让城外的士兵进来……”
    项梁当即就否定了这个建议:“东门有刘邦本人,南门外有刘邦的部将周勃和樊哙,让自家人得利就行了,便宜刘邦做什么!”
    “万一章邯在县衙设伏,我们……”项庄觉得不妥。
    项梁摇了摇头,道:“没听刚才抓住的秦军残军说么,章邯已经打开北门,弃城而去了。放心吧,宛城现在姓项了!”
    “咱们速速杀进县衙,里面一定有章邯未来得及运走的财宝!”
    项梁话音未落,忽然听得县衙内号角声大作!
    本来相对安静的县衙周围喊杀声直冲云霄。
    项庄勃然变色,道:“将军,咱们遇上了秦军的埋伏!”
    项梁却不以为然,道:“这定是秦军的疑兵之计,章邯本人都逃走了,哪里还有什么伏兵!”
    “嗖嗖嗖”箭簇从通往县衙大道两侧的屋顶上向这几百名江东义军劈头盖脸地射来。
    “保护将军,往东突围!”项庄边用手中的长剑驳落箭簇,边招呼卫兵们保护项梁。
    “活捉项梁,赏万金,封万户!”秦军的鼓噪声自西边的路上传来,不绝于耳。
    项梁此刻才真正意识到危险的存在。忙俯身马上,不停地挥鞭沿着道路向东飞奔。
    无奈这一路上停了太多承载物资的马车,项梁想把速度提升起来,却始终难以得偿所愿。
    不久,一支箭就射中了项梁的右臂,项梁吃不住疼,险些落下马来。
    又一支箭如影随形地射中了项梁的左腿。
    项梁闷哼一声堕下马来。
    项庄大惊失色,顾不得射向自己的弓箭,将项梁一把拽上自己的马来,死死压在了自己的身下。
    项庄瞪着能流出血的眼睛,高声喝骂“他妈的!随老子往前杀,到了东门就有救了!”!~!
    ..
第一百零七章 大典前夕
    咸阳城,秦二世二年走到了最后一天。!
    万里无云,碧空如洗。
    太阳出奇的好,风儿静静地吹拂着满城的旌旗。
    咸阳城内一派生机盎然,街上熙来攘往的形形**的人的脸上大都是一副恬淡的表情。
    经历过腊月里一阵又一阵动荡的咸阳百姓,终于可以用一种比较放松的心态去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历经兵荒,水灾,雪灾的这一个罕见的“灾年”终于走到了头。
    虽然函谷关以东的大部分地区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但对以咸阳为代表的广大秦国故地的百姓来说,来年毕竟有了新的值得期许的热望:
    赵高及余党基本被清剿一空,再也掀不起大浪。
    关东张楚军的首领陈胜、吴广皆命丧沙场。关东的祸乱有被平伏的指望。
    更重要的是,素有贤名的始皇帝太子——扶苏将取代暗弱无能的胡亥。
    从扶苏太子的长子子婴在咸阳这些时间的表现来看,这两父子或许能有担当拯救天下苍生,结束兵连祸结局面的重任。
    ……
    咸阳城西门大开,号角声响起,闲杂人等纷纷躲避退让。
    一辆无比华丽的车马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来到了西门处停下。
    一身华贵深黑色朝服打扮的扶苏带领一班咸阳留守大臣,在洞开的城门处迎接这支队伍。
    在礼官的示意下,号角声终止,四下里忽地变得寂静无声。
    一声清越地通传声响起:“恭迎皇帝陛下。”
    只见重重幕帐下的华丽马车被掀起了一角,头戴通天冠,一副大秦皇帝打扮的胡亥探出了头。
    胡亥眯着眼睛,过了好一会儿才适应东边天空中高悬的红日射来的阳光。
    待胡亥的眼睛重新聚焦之后,他在第一时间就发现了肃容而立的大哥——扶苏。
    在看见扶苏的那一霎那,胡亥心中涌起了一阵回到马车中,一声令下,纠集人手干掉扶苏的冲动。
    这种想法在胡亥的脑中刚刚成型,就宛如雨中太液池溅起的水泡般转瞬不见。
    胡亥暗叹一声,心道:今时不同以往。子婴在咸阳城经营月余,自己在禁军以及咸阳驻军的亲信必然已经被悉数排除。
    排除这一点,民心的向背也不能不考虑在其中。自己当皇帝这么长时间,只是在后宫里沉迷酒色,完全无视民间疾苦。退一万步来说,即便禁军和守军还肯听命于自己,即便除掉了扶苏父子,我又能如何力挽狂澜?
    不如,干脆将这份烂摊子一股脑地推到扶苏身上!
    子婴的承诺还在那里,而我是他现时唯一的亲兄弟,谅他不能把我怎么样。
    倘若这天下大势当真不可救,我就得过且过,醉生梦死也罢;他若是能让这大秦起死回生,他日积攒力量,卷土重来也未尝不可。
    不是听说,章邯对待这个新朝廷的态度不甚明朗么?这个倒是可以争取一下……
    扶苏见胡亥带着极为复杂的表情向自己走来,忙领着大臣们跪倒在地,口中唤道:“臣等恭迎陛下。”
    扶苏的言谈举止中不见任何的矫揉造作,熟读先贤典籍的他心中明镜似地:虽然我兄弟要将大秦第一人的宝座托付我手。只要他一日为君,我就要施足礼数,不能落下目无尊上的口实。
    胡亥三步一缓,五步一停地挪动着步子,来到了跪在地上的扶苏等人面前。
    胡亥忽然发现趴在地上的人群中,有一人直挺挺地立着身子,正向自己怒目而视。
    胡亥刚欲摆出皇帝的架子发声申斥,但将这人的面容细细打量之后,胡亥生生地将自己要说的话咽下——那面显愠色的不是别人,正是扶苏的长子子婴!
    胡亥略显尴尬地对着子婴笑了笑,快步走到扶苏面前。
    面对着向自己俯首的扶苏,胡亥的脸上立即就变成了凄苦的神情。
    胡亥搀扶着扶苏的双臂,动情地说道:“大哥,这如何使得!快快起来。”
    “你我二人自咸阳一别,大概有3年不见了吧。”
    扶苏将胡亥打量了一番,看着他因纵情酒色过度而有些虚肿的面庞,想起那些死在赵高手里的兄弟姐妹,他心中涌起一阵别样的感慨。
    扶苏点了点头,道:“是有好些日子没见了。”
    胡亥亲切地拉着扶苏的手,道:“待明日行了……大典,你我兄弟切寻一处别致所在,一醉方休如何?”
    扶苏扫视了一眼这个今日是至尊,明天就要把命运托付在自己手中的兄弟,微微一笑,道:“好!”
    胡亥挤出了一丝分不清是苦是乐的笑意,低声道:“多谢陛下赏脸。”
    “禅位大典已经筹备妥当。请父亲与叔父移驾咸阳宫商量一下具体的事宜。”子婴来到两人身边轻咳一声,用一句冷冰冰但最为妥当的话打断了这对兄弟口是心非的对话。
    胡亥看了看一脸漠然表情的子婴,道:“好!移驾咸阳宫。有劳大哥带路。”
    ※本书****,支持好小说,支持原创铁血振秦!※※“孩儿,你知道皇帝玉玺上写的是什么吗?”韦夫人在咸阳宫的一处寝殿里向由广问道。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端坐在案几后,手捧竹简的由广不假思索地应答道。
    “由这八个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由广歪着脑袋,想了想道:“皇帝身为天子,承袭上天的旨意,驯化万民。”
    “这个我当然知道,我问的是,什么样的人能当皇帝。”
    “自然是受命于天的人……”由广隐约猜到了自己母亲意有所指。
    “那就是,谁应了天命,谁就该是皇帝。而并非依据年龄长幼来决定的吧。”韦夫人面露笑容地说道。
    “可以这么说,但是……”
    韦夫人打断了由广的话,毅然决然地说道:“没什么但是。孩子,不要忘了那日你在马车中对我的承诺。”
    韦夫人在殿中缓缓踱着步,说道:“明天就是你父亲登基的大日子。那块皇帝玉玺即将成为你父亲的掌中之物。”
    “你外公在咸阳的布局已经展开……为娘希望不久的将来,那块玉玺在你的掌握之中!”!~!
    ..
第一百零八章 即位大典
    胡亥将象征天下兵权的虎符放在了内侍俯首弯腰,高擎过顶的描红黑漆木皿上。、QunabEN、coM
    随即,胡亥将自己头上的皇帝冠冕轻轻取下,将其与虎符并排放在了一起。
    胡亥端详着还残存着自己体温的冠冕,手有些微微发颤。
    咸阳宫大殿之上落针可闻。
    几十双的眼睛默默地盯视着胡亥的一举一动。
    待内侍转身将其放置在大殿正中的御案上之后,禅让大典也进入了**。
    “受让皇帝玉玺!”
    内侍一声清越的通传在宏伟的大殿中传播开来,刺激着每个人的耳膜。
    胡亥默默地接过身旁的内侍呈送上来的皇帝玉玺,翻过来细细地打量了一番。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飘逸的篆体文字在通体呈青白色的玉玺上熠熠生辉。
    胡亥略微有些迟疑:将此物呈献以后,自己就不再是这天下的共主,不再是万万人之上、一言九鼎的皇帝了……
    今后我的身家性命,富贵荣华就要仰赖这玉玺的新主人了。
    我与扶苏达成的交易是——放弃皇位以求自保。扶苏是我亲大哥,他的为人我很清楚。在扶苏有生之年,他出于兄弟之义,定然不会为难我。
    但我毕竟比扶苏小了很多岁,我极有可能目睹这传国玉玺再次转手……
    谁又能保证扶苏之后的大秦主人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己呢!
    子婴?夜入咸阳宫那次,他和自己谈判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气度的确让人折服。
    但他那双沉淀着失去挚爱亲人的悲愤眼神,总会时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子婴或许就将成为这大秦帝国的第一继承人了,若干年后,他就将手握无上的权力。
    他究竟会以什么态度来对待自己呢!
    看着胡亥把持着那玉玺,殿上众人虽然不能全然猜透他此时复杂的心思,但也都知道:这个以喜好酒色玩乐而出名的皇帝,在失去了手中这无上权力之时,定然有一分别样的感慨。
    “咳”寂静的大堂上,突然传来一声轻咳。
    殿上的内侍偷眼向发出这声轻咳的地方偷看了一眼。他脸一红,又是一声号令响彻在大殿之上:“受让皇帝玉玺!”
    胡亥身上突然一个激灵,手中的玉玺几欲落地:
    面向御案的胡亥虽然没有转身去看身后的文武群臣,但心中却是十分明了:咳嗽的这人必然就是未来太子子婴!
    倘若自己不肯放下这手中代表天下最大权力的玉玺,恐怕就没办法活着走出这咸阳宫了——想到此处,胡亥心一横,将手中的玉玺端放在了眼前的木皿中。
    待玉玺被内侍在一片恭敬的注视下,盛放在大殿正中依旧空置着的御案上后,胡亥低着头,弯腰躬身抱拳缓缓地退到了大殿御阶之下。
    他在文武群臣的首领、堂堂大秦丞相李斯的身边站定。
    胡亥收起了姿态,对着身旁面沉如水的李斯看了看,心中不免一阵心潮起伏:当初沙丘定下篡改遗诏,逼杀扶苏的计谋时,李斯就在自己的身旁。
    如今,恶贯满盈的赵高已经身首异处。但同为政变主脑的李斯却摇身一变成了再造大秦的功臣。
    胡亥的嘴角微微咧了咧,心道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道实在变化地块。
    ……
    典礼官朝武官首席的子婴微微点了点头,高声叫道:“请始始皇帝之太子殿下进位为秦王!”
    霎时间,咸阳宫内,鼓乐喧天。
    一名身着天子的纯黑服饰,神情之中有些亢奋的壮年男子在宫娥的簇拥下从幕帐之后走到了前台。
    ……
    在殿上一直默默观察者情势进展的史官们,为后世留下了当时记录:
    秦二世三年,正月初一。
    皇位受让大典礼成,太子扶苏以关东复叛,当今天下不再是当年大一统的秦国。
    太子因此拒而行皇帝登基礼,在群臣劝慰之下,太子暂摄秦王。
    太子立誓,待扫平反叛之后,再行皇帝登基仪式。
    丞相李斯率文武诸大臣跪而奏曰:“告祭礼成,请即秦王位”。
    执事官举冠冕虎符与玉玺至秦王前,丞相李斯、诸大臣跪而劝进。
    丞相李斯取衮冕加于秦王扶苏。而后丞相等入列,通赞唱:“排班”。排班齐后,众大臣鞠躬,奏乐。
    然后众大臣三拜,平身,乐止。然后再三拜,平身,乐止。
    典礼官取玉宝(即皇帝的玉玺)授丞相,丞相捧宝上言:“殿下登大位,臣等谨上御宝”。
    '  ShuKe '秦王扶苏颔首而取玉玺,将其转而交付内侍。
    内侍受宝,收入盒内。
    典礼官宣礼曰:“就位,拜,平身”
    百官按典礼官所吩咐而向新王行礼。
    典礼完毕,秦王扶苏率文武诣太庙,向列祖列宗敬献三牲。
    还入咸阳殿,秦王着王冕,王服接受百官上表称贺。
    然后丞相等百官各就位,皇帝穿衮冕升御座,大乐鼓吹至乐止。
    百官在典礼官的指引下行三跪九拜之礼。
    贺毕,秦王登极礼完成。
    ……
    咸阳殿上,已经不见胡亥的身影。
    一身华服的子婴与须发皆白的丞相李斯并肩而立。
    两人俱是神采飞扬,意气风发。
    秦王扶苏带着淡淡的笑意朗声道:“诸位爱卿,可有本上奏?”
    子婴拱手应道:“臣有本启奏。”
    扶苏伸手示意道:“准!”
    子婴缓步走到与御阶前,一撩朝服,跪地叩首后,向扶苏说道:“臣启殿下,上奏有三:一,大赦天下;三,废除一切肉刑;二,改十税其六为十税其一。”
    扶苏赞许地点了点头,道:“施行仁政,让天下归心是寡人孜孜以求。吾儿所奏深得吾心。此三条,寡人准你所奏。具体事宜交由有司草拟。寡人批阅之后,立即施行。”
    子婴叩首谢恩之后,回到了群臣的队列之中。
    忽然,殿外传来了一声通禀:“岭南,关东有捷报送到!”
    “宣!”
    两名风尘仆仆的传讯兵匆匆上殿,对着新任的秦王参拜之后,报上了信息。
    “陇西将军李信携水师狙击岭南叛将赵佗得手,我大秦保住了对灵渠的控制之权。”
    “平东将军,少府章邯于宛城剪除江东叛军匪首项梁,大获全胜!”
    两则捷报传出,朝堂振动——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
    ..
第一百零九章 秦王夜宴
    是夜,繁星点点。。
    咸阳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这既是为了庆贺新年,也是为了向新任秦王扶苏致意。
    都城正中的咸阳宫内外灯火通明。宫内鼓乐喧嚣之声不绝于耳,三里之外清晰可闻。
    虽是隆冬时节,但室内却是一派暖意融融的景象。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炉火烧的旺;二来是因为殿内气氛非常地热络。
    新王登基,岭南和关东这两处如今最让朝廷头疼的地方竟在同一天传来了捷报——这怎能不让大家为之欣喜?
    李信带着不足三成的水师,一举打碎了赵佗阻塞灵渠的图谋。这项伟业奠定了朝廷对岭南势力的主动权——是战是和,皆操之在我。
    李信自己也一扫败于项燕之手后,偏安雍都,日益颓唐的窘迫。他用过人的才干为自己正了名——日后收复岭南百越之地,有他李大将军可做开路先锋。
    至于章邯,他虽然和朝廷的关系很微妙……但只要他一日不扯旗造反,他麾下的骊山军一日就是朝廷可以倚重的中坚力量。
    此次宛城大捷,是骊山军自消灭张楚军叛乱之后最重大的一次胜利。
    在秦二世二年腊月的半个月之内,章邯与项梁、刘邦联军会战八次,败多胜少。
    眼看江东军就将直扑武关,杀进关中重演周文兵临咸阳的一幕。
    好在章邯足智多谋,将诱敌深入,关门打狗的战术运用得炉火纯青——将项梁引入城内,趁着江东军军纪败坏之时,适时地发动反击,一举将项梁射伤。
    若不是项羽舍命攻破宛城东门、护住项梁走脱,章邯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